第219章 元灵

第219章

崔凝点头,满腔都是愁绪,“阿元以后该怎么办啊?”

陈元被圣上如此高调的捧出来,若之后不被重用,那么只要司言灵的案子内情大范围扩散,单是那些亲人死在洪水里的幸存者都能把他啃得渣都不剩!

崔凝心里明白,魏潜说陈元无罪的话只是安慰之言罢了,如果要认真计较,陈家所行之事是滔天大罪,若不是他们早就遭了报应,定要判个满门抄斩,陈元身为陈氏后人又怎么能说无罪呢?

人既入了圣上的眼,旁人便再也插不上手了,崔凝只能请祖父帮着留意一二,静静在家等着消息。

还不到傍晚,崔玄碧和魏潜都使人稍了信来——陈元被圣上赐名司元灵,入浑天监任观星师,居新观星台,无诏不得出。

“这是囚禁!”崔凝看罢猛的握住信,指节微微泛白。

崔况想到今早看见的那个人,微微叹了口气。

那人的眼上覆着黑纱,崔况未能看清神情,却莫名的对他生出些许好感,“圣上只说无诏不得出,也没说不让人探视,说不定还有转圜的余地。”

“圣上为什么要这样做?”崔凝心疼极了,那样一个纯粹的人呢,要一辈子被囚在方寸之地吗?

“你不知道?”崔况斜了她一眼,见到她眼底微微泛红,挖苦的话到了嘴边只好生生咽下去,耐心解释,“当年圣上没有下这样的旨,司言灵也是一辈子都在观星台。”

崔凝参与了这个案子都还有很多事情不知道,她没想到崔况小小年纪竟然知道这么清楚,十几年前,他还没出生呢。

“你只知道司言灵是会预言,却不知,他还是画师、琴师,同时还是大唐国手,一手棋神鬼莫测,无人能出其右。还有,虽然他传出的词句不多,又大多是关于天象,但即便在他死后这么多年,文坛中也一直都承认他文采斐然,一手字写的也很是不错。这等才子,我怎能不知道?”

提起司言灵,崔况满是赞誉。

“他还是个全才啊!”崔凝想起陈元,“我没见过阿元写诗文,但他棋下的也很好,字也好看。”

崔况现在就有几分高处不胜寒、人生寂寞如雪的感受,他可以选择和岁数大的人交友,然而那些人未必有他聪明,阅历却都比他多,相处起来难免觉得累,所以他始终渴望能有一个真正的知己,因此越发遗憾没能早些认识陈元。

“那他究竟为何不出浑天监?”崔凝问。

“我也是偶然听的一些闲话,也不知真假。”崔况低声道,“据说当年陛下和长公主同时看上他,他不愿,便只好将自己囚于方寸。”

崔况觉得是有一定可信度,这么样一个风姿卓然、才华横溢又神秘莫测的男子,被人喜欢不是很正常吗?他没有见过司言灵,但今早从陈元身上亦能窥见那人当年是何等的风采。

崔况接着道,“不过还有一种比较神秘的说法,说预言之能必须要不染尘俗才行。”

崔凝沉默,心想司言灵案子已经揭露所谓三个预言都是造假,难不成圣上还会相信吗?而且圣上如今年纪都多大了,也不大可能看上十三四岁的陈元吧?

这些事儿,别说是他,就是祖父和符相这些人都未必能弄明白真正原因。

崔凝道,“你看人眼光也不怎么样。也许司言灵真一百年都不出一个的才子,但有一件事我是不敢苟同的。无论如何,他都不该纵容陈家为非作歹,那可是数万条人命!你可以说他心存侥幸,以为陈家只是在小事上闹点事儿,又或者可以推说,当初水患之事若不是陈家在行事过程中发生意外,也绝不会害了千万人性命。可是天道从来无常,你以为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说不得只差那一把柴火转眼之间便能焚天灭地。”

一席话说的崔况忍不住打量她,“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我…”崔凝忽然想起在清河的时候,那些教导她的姑姑和先生,头一件事便是向她灌输家族观念——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以家族利益为首。

如果她说大义灭亲…

崔况忽然咧嘴一笑,露出一排整齐洁白的牙齿。

“你笑什么!”崔凝有一种被看破心思的羞恼。

说起来,她真是极少看见崔况笑的这么开心,这孩子一天到晚都像个老叟似的,满脸写着忧国忧民。

“万事以家族利益为首,出嫁便以夫家家族利益为首,咱们大家族里出来的女子都有着这样根深蒂固的思想,她们高贵,有才有德,识大体,懂得牺牲,娶了这样的女人才有利于家族兴旺,所以天下人皆费尽心思求娶世家大族之女。但是咱们教养男丁和教养女人是不同的。”

崔况笑道,“在咱家祠堂里供着的族规,忠孝礼义信都要排在天下大义之后,只不过对外只能谈前者罢了。”

也就是说,倘若当今不仁,崔家很有可能会应时势而起,绝不会一味愚忠。实际上,所有底蕴深厚的世家大族都奉行这一点,因此他们都有各自独立的想法和立场,要不然皇帝也不会迫切想削弱世家大族的势力。

“倘若真如你所言,司言灵此人的确不值得我欣赏。”崔况往榻上一歪,伸手抓了抓罐里冰凉的棋子,“来一局?”

“没心情。”崔凝说着还是坐到了他对面,叹了一会气,还是伸手拈起一颗棋子,“我心乱已处劣势,所以我先,你让我三子。”

崔况拈出五颗放在一边,“让你五子。”

崔凝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登时怒了,“你这是在侮辱我?”

“我到现在才明白什么叫‘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崔况从善如流的捡了两颗回来。

崔凝因着陈元之事,心里难受的很,偏又插不上手,只好闷头于棋盘上厮杀。她平日棋路沉稳,今日却像不要命是的,锋芒毕露,步步不留退路,倒是把崔况逼的狼狈不堪,眼看就要赢了,没成想,最后竟然被崔况绝地反杀。

“啊!”崔凝丢了棋子,有气无力的躺在榻上,“我心情不好,你还这样赢我!”

崔况抄手看着棋盘,认真道,“说句公道话,要不是你心不静露出几个破绽,凭这个路数,我便是不让子也未必能赢,你日后可以试试。”

崔凝爬起来仔细看棋局,余光瞥见侍婢端了切好的瓜放在几上,便伸手拿了竹签子去扎了一个过来。

尚未递到嘴边却被崔况夺了去,“这两天母亲在你耳边天天念叨不准碰凉物,我都快听吐了,你还不长记性!”

第220章 观星

第220章

腹部没有那种微弱的抽痛感之后,崔凝便完全忘记了葵水这回事,被剥夺吃瓜的权利,只能生无可恋的瘫在靠垫上。

崔况只好又让人给她端了盘红豆糕来。

红豆糕是一种极其寻常的点心,因家里时常会备一些,用不掉的话晚上就分给仆役,可以说现在全家上下也就崔凝一个吃不够。

侍婢将糕点一放下,崔凝便一咕噜爬起来。

崔况见她吃的香,也顺手插了一个送入口中,甜腻的红豆泥在口中化开,齁的他眉头都拧成一团。

“不喜欢吃就别吃,浪费。”甜入心扉,崔凝的心情飞扬,忍不住哼起小调来。

崔况再吃甜瓜,发现几乎尝不到甜味了,而这种清脆无味的感觉出乎意料的更合他心意。

从前崔宁没有去世的时候,崔况最喜欢那个二姐,她也是个聪明的孩子,但她所有的聪明都用在了玩耍上,整个人天真的不谙世事,所有的感情都很纯粹,从不会和人耍心眼。而崔凝…在某些方面和崔宁很像,却又似乎截然不同,她固然也有天真的一面,但更多时候,她的通透连崔况都自觉受益良多。

在亲情之外,崔况渐渐开始把她当做一个可以聊聊的朋友。而其实崔凝最令他满意的一点是——无论怎么说,她都不会生气。

“吃点心的时候什么烦心事都没有了。”崔凝一边吃红豆糕,一边想着陈元的事情,竟然觉得看开了点,“其实阿元暂时住在观星楼也好,他在外面非但不自由,反而还不安全。”

“你能想明白最好,过段时间再看看吧。”崔况觉得这个人自愈能力超凡,根本不需要任何安慰。

“只是可惜了慕容绿衣。”崔凝敛去笑容,叹了口气,“花儿似的一个人呢。”

“女人…”崔况无语望天,女人思想难道都这么跳跃?情绪难道都是如此反复无常?前一刻看着还好好的,下一刻不知道想到什么又突然低落了,根本不给人反应的时间,“我有种不太好的预感。”

裴九,不会也这样吧。

按照崔况后来自己的说法,他媳妇的脑子有坑,而且是个无底的坑,泛泛之辈根本填不上,他这辈子浪费在裴九身上的那些智慧,足够再创造出一个盛世大唐。

不过眼下崔小弟尚抱着一个美好的想法,觉着自己英明果断的在前面十年安排好一切,剩下的所有时间都可以心无旁骛的建功立业了。

五月过去,天气越发炎热。

每年夏季是监察司最清闲的时候:去年的卷宗已经入库,今年的卷宗还未上来,一般的案件又不会交用到监察司。

于是五月一过,整个监察司都沉浸在懒洋洋的气氛中,连值夜都变得闲适极了,而崔凝最大的烦恼也不外乎是来月事的时候不能吃冰。

陈元入了监察司之后,反倒更方便了,圣上完全没有阻止他会客,只不过因他身份敏感,一般人没事不会往上凑。

崔凝,显然不是那一般人。

她无法给他自由,只好挖空心思的给他创造更舒适的生活,但凡有什么好吃好玩的都想着往观星台送一份。

夏夜的观星台上凉风习习,是个不可多得的纳凉之处,崔凝拎了从乐天居里顺来的吃食哼哧哼哧的爬上了高耸的观星台。

陈元站在护栏前仰头看着浩浩然夜空,听见身后熟悉的脚步声,回过身来看向她。

以皓月之辉为袍,浩瀚星河入眸,恍若从远古踏着历史长河而来的神祇,这样的陈元仿佛离红尘人间很远很远,崔凝的脚步有一瞬凝滞。

“阿凝。”他笑着走过来,一瞬间便褪去一切光辉,眼里满是欢喜雀跃。

“我现在也要值夜。”崔凝抛开一切杂乱的心思,把食盒放在小几上,“以后见面可方便了。”

“真好。”陈元在几前坐下,宽大的衣袍铺在地面上,一瞬间把他衬得格外瘦小,“阿凝,我觉得很开心,以后能一直这样就好了。”

崔凝正在把食盒里的东西摆出来,闻言动作一顿,抬眼看向他,“不觉得无聊吗?”

陈元眼睛弯弯,“观星楼里全是书,各种各样的都有,夜里还可以随便出来看星空。我以前不太懂得观星,自从看了书房里历代观星师记录的天象,再抬头看这片夜空的时候,眼里就多了很多东西,我觉得等我再厉害一些便能去到任何地方。而且,还有你。”

“你可真容易满足。”崔凝笑着,感觉脑海里似乎有一个想法一闪而过,她来不及抓住,但直觉告诉她,圣上把陈元留在这里并非是单纯的囚禁,于是叮嘱他道,“阿元,关于你的能力,不要再对任何人提起。”

也许当年司言灵的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好。”陈元对崔凝是无条件的信任,她说什么,他都打心底觉得对。

崔凝让侍卫提了一桶水上来,两人净手后,在坪上吃着夜宵。

“这里看星空真有些不一样。好像伸手便可触到星辰。”崔凝也跟四师兄学过观星术,虽然只学了几日,但她记性好,几年过去再想起来又有了不同的感悟。

想起四师兄,她突然明白陈元说开心也许并不是因为容易满足。

四师兄和二师兄是截然不同的性子,二师兄放浪形骸,四师兄严肃刻板,二师兄一天不出去就浑身难受,四师兄能在方寸之间保持一个同一个姿势一站就是几个时辰,且印象当中,他似乎从未出过道观。

对精通观星术的人来说,万千星辰岂止是热闹,根本不需要在红尘里打发寂寞时光吧。

崔凝看着星空,忽然想起一桩极为微小的事。

大概是她五六岁的时候,某个夏天夜晚,她尿急,迷迷糊糊的爬起来往茅房跑,看见了四师兄一身青袍站在院子仰头看天,他垂眼看着她的时候,无情无念的模样就烙在她脑海深处。

之后这么多年里,崔凝都不曾记起过那样的四师兄,因为他平日总是会絮絮叨叨、爱管教。

今日记忆骤然冒出来,莫名与陈元刚才的模样重合了。

观星师、起卦、看相…道家…

崔凝使劲揉了揉脑袋,总觉得有一个很浅显的事情被自己漏掉了。

第221章 血烟花

第221章

有些事情越是近在眼前越是看不清楚,越是用力去想越想不起来。

崔凝呆怔了半晌,叹了口气,叼了一只鸡腿继续看夜空。陈元也颇有兴致,开始与她讲最近观星趣事。

“我从前学的观星术中二十八宿分东西南北四官,而中官有一个紫宫,近来看诸位观星师的记录,发现他们重新划分了星域,分了三垣二十八宿。”他指着天空不同的区域,“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

“只不过都是一些文字记录,有一些地方很模糊,我准备将这些记录都整理一遍,绘出天象图。”

崔凝转眼看向他,“阿元,你是天生的观星师。”

陈元羞赧一笑,如雪的面颊上泛起血色,他的皮肤天生比别人脆弱,血气上涌的时候连眼角都染上了******,分明是如稚子般纯粹的目光,颜色却妖艳非常,眸光流转之间,动人魄,摄人魂。

崔凝小时候就崇拜二师兄,因为师父告诉她,二师兄长得好,是观里生存的保障,而后来她也发现,所有长得好的师兄在外面混的都比较好,渐渐的她便打眼里觉得长得好的人都不一般。

实际上她师父不过是想说,因为长得有仙气,出去赚钱的时候比较容易取得别人的好感,从而再进一步获得信任。她师父没有明说,她便一直按照自己的想法理解了。就像之前每次见到谢飏,她心里想的都是:啊,这人长得如此俊美,本事得有多大啊!

到崔家这几年,崔凝已经逐渐发现这种想法不太对,可是多年来的习惯一时难以截掉,因而此时此刻看见陈元的模样,她第一反应是——这孩子日后是有大造化的人。

“我觉得观天象比观人面要自在。”陈元清浅的眸色里映着繁星点点,面上是前所未有的放松,“一念之变,人的命数便可能截然不同,命运之多变更甚于天机。更可怕的是人的*无穷无尽,以前每一次帮人看相,总觉得那些人像水蛭,恨不能黏在我身上叫我把一切天机运数都给他。”

每一次,那些人被祸事缠身,神色凄惶令人同情,然而一旦发现他的能力,便开始不断索求,有些人甚至不惜亲生骨血的性命也要得到运数,转眼间就能从丧家之犬变成贪婪的恶魔。

这么深刻的见解令崔凝有所触动,忍不住揉了揉他的银发,“你和我小弟一定能成为朋友。”

陈元这回连耳根都红了,垂眼不敢看她。

“我要回去了,那边还要值夜,不能离开太久。”

崔凝看见他失望的表情,笑道,“明天我就让小弟来看你,还有,你还记得前些日子在悬空寺见过的陆凭风吗?我觉得她人不错,要不是她现在还在养伤,我一准把她拉过来玩。”

“嗯。”陈元乖巧的点头。

监察司本来没有安排崔凝值夜,是她主动要求的,不过魏潜不放心,还是把她安排跟自己一班,而同一天值夜的还有易君如。

这个人懒到令人发指,倘若没有人在旁监督,估计不到下半夜就能睡的雷打不动,万一到时候有紧急案子,到时候监察四处怕是根本找不到人。

崔凝离开这一会,易君如便凑到魏潜旁边开始絮叨,“魏大人真是心胸宽广,未婚妻大半夜跑去看别的男子这等事情,也就你能忍了。”

“那司元灵,生的如仙似妖,那天我送他去观星台,他就那么轻轻的瞟了我一眼,差点把魂儿都勾去,我一个七尺男儿都受不住,魏大人就不担心吗?”

魏潜看都不看他,开口道,“目测你只有六尺三寸,比我侄女还少两寸。”

“…”

易君如被打击的半晌才缓过来,“重点不在于此。魏大人尚未成亲,是不了解女人,我家里那位平日嘴上说对我如何如何爱重,街上瞧见俊俏郎君都还会多看几眼,魏大人你真得上点心…”

“易大人。”崔凝拎着食盒进来,“夜宵没你的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