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礼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从浩瀚书籍中的蛛丝马迹,顺着一系列的推敲,最后划定了这么一个范围。

其中过程的艰辛自然不必多说,让元晞惊讶的是最后的结果——

地宫居然就在江州城外的一片荒山之中!

“此山,名为昆仑峰。”元礼神秘地说道。

元晞皱眉:“…昆仑山?”她说的昆仑山,自然是众所周知,第一神山,万祖之山,昆仑山脉。

昆仑山脉也是国内西部山系的主干,用风水术语来说,就是龙脉。此脉,西起帕米尔高原,全场2500公里,是实打实的一座大龙脉。

可元礼却摇摇头:“我说的不是昆仑山脉,而是昆仑峰,虽名昆仑,但是位置却并不在昆仑山脉,而就在这片黄山之中。”

元晞奇怪:“这个位置…不就是我们住的那座山附近吗?我没听说有那座山叫做昆仑峰啊?”

没错,元礼在地图上画的这个圆圈,其中就囊括元晞从小长大的那座山,也是元礼的隐居之地。

这附近也正是元礼和元晞爷孙俩最熟悉的地方,几乎每一座山脉两个人都去过,都有一定的熟悉感。这些山中,不是人烟袅袅,就是荒无人机的荒山,根本没有听说有哪一座名字叫做昆仑峰的。

这正是元晞的奇怪之处。

可是元礼却一脸正色地说起了一件事情:“晞晞,你知道,家族志中记载,说江州境内,有一座祠堂,悬挂堂号,名为昆仑,是吧?”

元家穿撑起千年,而且世世代代为国师,不是为帝王服务,就是天下人景仰,这么多年下来,光堂号就有四个。

只是元家的子嗣越发的凋零,早已经撑不起这四个堂号了。

其中一个堂号,便为昆仑堂。

只是随着元家的没落,在有心人的作用之下,这些辉煌历史都消失在了火焰废墟之中,就连这个昆仑堂,元晞都是从家族中残留典籍看到的。

堂号贯来是名门望族的象征,一为牢记,二为彰显,三就是训诫了。

国师家族名为昆仑并不奇怪,因为昆仑一直都是神仙的寄托和象征,元家学究天人,家主为一国国师,通天晓地,被天下看为神仙,挂堂号昆仑,也并不奇怪,元晞之前也没有在意这点。

而因为风水师地位特殊,正史上从无记载,连野史也避讳,不敢触及元家锋芒,竟连记载都没有,旁人更无从得知,曾经有一个昆仑堂元家了。

元晞若有所思的时候,元礼又说起:“那你知道,我们是为何会来到江州的吗?明明这里既不是我们的祖地,曾经也未曾到过这地方,那为何最后元家隐居,会选择留在江州呢?”

元晞犹豫了一下:“不是说,因为有一祠堂在江州吗?就是昆仑堂…”

“那既然这里又不是我元家祖地,又未曾到过这里,那为何会在这里留一祠堂?我们在江州扎根这么多年,可曾听说过这座祠堂的蛛丝马迹?”

元晞发怔,这才发现,这其中竟然大大有问题!

“我以前好奇的时候,还以为祠堂是消失在战火中了…”她喃喃着,却完全没有想过一个可能,那就是这座祠堂根本不存在!

元晞也不傻,所有的关键点联系到一个之后——

堂号昆仑。

一本家主手札中记载的名为昆仑峰的地方。

外公元礼和外婆相遇的地界在江州。

外婆的好友盛老太太祖籍也是江州人。

…这一切的一切,都彰显了一个结果!

那个在家主手札中记载的名为昆仑峰的地方,根本不是指的那座大龙脉昆仑山脉,而是这个昆仑堂所在的地方,也就是地宫所在的地方!

它就在江州境内!

元晞突然想起那位盛老太太,难以按捺兴奋地说道:“那位盛老太太不是和外婆是老乡吗?向来外婆一家应当是以普通人的身份隐居在村子里的。既然外婆家族是守陵人,那地宫的位置距离那个村子肯定不会远!”

元礼也一愣,真是灯下黑,他居然忽略了这一点。

有了这个范围,再加上从盛老太太那里得来的消息,他们完全可以得出确切的位置!

几日的准备之后,元晞在地图上圈出几座有疑问的山脉,这些都是在盛老太太和外婆的家乡附近的几座山。盛老太太年纪虽大,但记忆力却一点儿不弱,完全能够准确地说出离开几十年的故乡附近的山的名字。

却没有一座山,叫做昆仑的。

也是,天下皆知昆仑说的是那昆仑山脉,哪里又来得别的昆仑山?

元晞始终觉得,呆在京城,从书籍上推论各种猜测,都不如到当地去走一遭,反正六块云牌都已经齐了,元家之血她身上就是,若是找到了地宫,她直接就可以进去了。

向来元家地宫一开始就不是为了作为陵寝的存在,只是后来慢慢演变了意义,变成了元家家主的安息之地,但是这里也是元家的藏宝库,元家的祖辈既然考虑到后人会来的情况,是绝对不可能让这里变成一个绝杀之地的。

至少她这个元家家主走进去,一定会很安全。

于是,元晞以这样的理由,说服了想要一同前去的外公。

外公的年纪怎么着也大了,不适合在这样奔波了,尽管外公始终嘴硬说自己没那么容易老,也元晞也不会轻易松口让他同行,便让他呆在京城好好等消息,自己独自前往即可。

元礼拗不过她,只得这样了。

元晞带着简单的行装便出发了,她给自己规定的时间是一个月,如果这一个月内,在那附近的山上没有任何的结果,她就会立马返回京城。

临行前,外公反复嘱咐她,让她一定要记得着重找到那名为龟虽寿的神物,据说那神物就是如同一块乌龟的墨玉状,十分神奇,她一眼看了便知。

元晞虽然不怎么相信神物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此物既然叫龟虽寿,说不定是可以续命之物,神物也必然有神奇之处,带回来给外公用也不错,让外公代替自己多活几年。

四月末,眼看着五月就要来的时候,元晞带了几件衣服和风水法器,就这样榻上了江州的航班,前往寻找传说中的“昆仑堂”。

元晞决定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盛家老夫妇的家乡。

虽然盛家夫妇年轻的时候就离开了这里,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再也没能回去过,但是他们对自己的家乡,那个简单纯朴的小山村也是印象深刻,一眼就能够在地图上准确地指出小山村所在的位置。

这也给元晞带来很多的便利,至少不用多费功夫。

她从江州直接坐大巴到了最近的一个小镇,然后顺着地图,轻车熟路的一路上山下山,朝着那个偏僻封闭的小山村跋涉步行。

以前她体会过更加艰苦的行程,所以此行对她来说也颇为轻松,风餐露宿,也别有一番意味。

不得不说,这个地方狮子啊是偏僻得紧。

饶是元晞这样的老手,还有探龙寻脉的绝活儿,居然也耗费了足足一整天的时间,才终于隔得远远的,看到了青色烟雾。

这会儿正是做饭的时候,那个地方,毫无疑问应该就是小山村所在的位置了。

据元晞的了解,这个地方就叫做盛家村,祖上为了躲避战乱躲进了山里,结庐而居,后来慢慢发展成一个小山村,到盛老夫妇离开的时候,这个村子男女老少加起来都只有六十多人,十余户人家,完完全全的落后小村子了。

当时都是那样的情况,估计后来也好不到哪儿去,恐怕完全人烟稀少。

元晞终于看到村落的建筑群,走近之后,发现自己的猜测果然没错。

这些房屋挨得都不近,远远才来看见人家,这片山坡上,细数下来也就七八户人家,还有一些房子,一看就知道是荒凉下来没人住了。

就是剩下这几家,也没有看到什么年轻人,都是一些老人和孩子,加在一起也就二十多人。

一个二十多人的小山村,几乎可以说是没有人气儿了。

元晞就近找了一户人家,敲响了门。

“您好,请问这里是盛家村吗?”元晞扬声问道。

屋内走出来一个老大爷,手上还提着一个锅铲,元晞刚才看到的青烟就是从这家冒起来的,估计正在做饭,元晞上门得都有些不是时候了。

老大爷眼睛浑浊,盯着元晞看了半天,音量很大:“你找谁啊!”

“哦,我外婆以前是这里的人,这次我外公让我回旧地看看,希望让我能够找到外婆家人的祖坟,帮着给上两柱香。”元晞开门见山,就说出了自己早就想好的说辞,一边观察着老大爷越来越奇怪的表情,缓缓说,“对了,我外婆叫青阙…”

“青阙!”老大爷眼睛一亮,“我知道!一个很可怜的丫头,爸妈死得早,一个人住在山那边的房子里,喏,就是那里,看到了吗?”

老大爷远远地指着对边那山坡上,一座几乎被绿意覆盖的房子,显然已经荒置了很久。

元晞没有想到一开头就能问到认识外婆的人,反正来都来这里了,多了解一些也没什么过错。

第268章 月下仙山

于是,元晞便问起老大爷:“大爷,您能跟我说说我外婆吗?我外婆去世得早,她的事我也知道得很少,很想了解一下。”

老大爷犹豫了片刻。

“要一起吃晚饭吗?”

元晞这才想起,自己太过于急切,以至于忽略了现在正是老大爷家中要吃晚饭的时候,刚刚老大爷提着锅铲跑出来的样子,明显正在做饭。

老大爷问了元晞一句,这也想起了自己锅中的炒菜,急急忙忙跑了回去,可惜锅中的清炒莴苣已经因为大火糊掉了。

晚上原本有三个菜,现在只剩下两个了。

被留下来吃晚饭的客人元晞,心里有些过意不去,便把自己随身带着的麻辣牛肉干拿出来给爷孙三吃。是真空密封的袋装牛肉干,拆了一半才凑了一盘,剩下的也全部留给了老大爷家,让他们留着慢慢儿吃。

在这样偏僻的山村,买肉要去很远的镇上,家里又穷,养不起猪,几只鸡鸭都是逢年过节才会杀来吃的,平时很少能够见到荤腥,这会儿能够吃到牛肉干,老大爷的孙子孙女别提多开心了。

两小都才五岁左右,听老大爷说是龙凤胎,长得很像,吃得欢快的样子也很像。

老大爷家里也是偏僻山村的普遍情况,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孩子父母一年也回来不了几次,平时寄点钱也不多,爷孙三都过得紧巴巴的。

不过两个小孙子从小跟着爷爷长大,对爷爷很孝顺,自己吃肉干吃得畅快,也不忘夹给爷爷吃。

“爷爷不吃,你们吃。”

爷爷都说了,两小还是一个劲儿地吧肉干塞到爷爷嘴里,小脸儿满是兴奋。

老大爷牙口不好,嚼不了牛肉干,却也只得含在嘴里尝个味道,都没味了也舍不得吐掉,想要往下吞结果被还被噎得翻白眼,好大一口水才咽了下去。

不过,很快老大爷又笑得牙不见眼的,看着孙子俩吃得开心,他也就开心了。

元晞简单吃了一点蔬菜之后,便问起老大爷关于外婆的事情。

“青阙啊,她是一个很乖巧懂事的孩子。”有了牛肉干之后,老大爷的态度明显和蔼多了,话也多了起来。

虽然口中说着孩子,但这也是对于老大爷记忆中的那个孩子青阙来说,事实上老大爷也就比元晞外婆大不到十岁,也算是一辈儿的人。

老大爷能够时隔几十年,仍然记得青阙这个名字,不仅是因为青阙的家,就在他抬头就能看见的对面山坡,更是因为他小的时候,青阙就是村子里的村花,水灵漂亮,村子里的小伙儿几乎都喜欢她。

都是一辈人,大家也从小就感觉到了她的不同。

首先她的家人很神秘,平时鲜少跟村里人打交道,连去世的时候都是悄无声息的,不知不觉就剩下青阙这么一个小姑娘了。大家看在都是村子里的人份儿上,青阙又是那么一个孤苦伶仃的小姑娘,自然出手帮衬着把青阙的亲人下葬了。

老大爷到现在都还记得,原本村里人想要把青阙的亲人给土葬,也就是用口棺材找快地儿埋了的,谁知道青阙一个小姑娘却固执的不要他们埋,而是用火葬,说这是自己家的规矩。

那时候大家的想法都还挺封建的,总觉得火葬会影响来世,便不允许青阙这么一个小姑娘胡来。

谁知道,青阙就这样一个人,直愣愣地挡在所有人前面不让他们走,用大人的话说,固执得像头牛。而那个时候,青阙只有十岁。

后来,村里人不得不按照她的说法,将她的父母火葬。

青阙父母的骨灰被装在一个青阙拿出来的瓷罐里,老大爷到现在都还记得那个瓷罐子,特别漂亮,周身通绿,跟块宝石似的熠熠生辉。

骨灰安置好后,青瓷就独自一人,抱着骨灰罐去了山里,也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隔了好几天才回来,回来的时候,罐子就没有了。

村子里传言,说青阙的家人本来不是这个村子里的人,祖坟也不在这边,估计青阙是把父母的骨灰罐给带到祖坟那边埋葬去了。

大家这才理解青阙会让大家将她父母火葬,不是因为她不孝顺,而是想着要把父母带到祖坟那边去入土为安,也知道大家不会花这么大的功夫,抬着尸体走那么远,才固执地要让父母火葬的。

之前大家还有点不理解青阙,认为这女娃子没孝心,大人们都警告小孩子离她远点,对青阙更是避而远之,因而青阙离开那几天都没人知道,还是老大爷看见了,在村子里传开了,大家有了猜测,明白一切,才解开了对她的误会。

说到这里的时候,老大爷一脸的感慨:“当初青阙走的时候,我也不知道她去哪儿,一个小女孩儿,我问着又不大好,谁知道一走就是几天,我还急着去找过她,却没找着。幸好过几天她平安回来,又恰好被我撞上,我才知道原来她是被大家误会的,不然那个时候,青阙也就过得苦了。”

说实话,那个时候,一个小姑娘,若不是有着村里人的照拂,是绝对不会过得这么安稳平静的。

所以说,青阙当时的确要托老大爷的福了。

但是元晞听着,却明白,当时外婆不是为了带父母骨灰去祖坟,而是去了地宫,外婆的家族是守陵人家族,按照惯例,最后骨灰也是要归于陵寝,也就是地宫的。

只是元晞没有想到,外婆是真的无父无母,孤苦无亲。

幸好当时有村子里人的照拂。

想着,元晞对这个盛家村多了亲切和好感,对面前老大爷更是如此,甚至打定主意,离开之后,会想办法给这个村子带来一些便利,多花一些钱也没有关系。

老大爷不知道元晞的想法,继续说起青阙的事情——

其实青阙之所以被大家包括他,记得这么清楚,不仅仅是因为她长得漂亮,而且也因为她的名字独特,一听就是很有文化的,至今老大爷都不会写那两个字,说起的时候,都带有一股向往之色。

老大爷所在的那个年代,女孩儿的名字,普遍都是小红小花的,哪里听到青阙这么高大上的名字?

而且,不单是青阙的名字独特有文化,他们一家人都是如此,看着就文绉绉的,而且非常神秘。老大爷小的时候就听起村子里的人讨论青阙家,虽说也看着他们种地,可真正照料地里庄稼的时候很少,一个月几乎有一半的时间都是消失不在家的,更是很少跟其他人打交道,顶多见个面笑一笑。

这样青阙一家都成了村子里的另类。

老大爷那个时候年龄本就要大几岁,不可能凑到一个小姑娘面前去,只得偶尔帮衬帮衬她。老大爷倒是记得,当时唯有两个人和她走得比较近,只是那两个人的名字,老大爷忘了。

元晞却知道,这两个人,必然就是盛老夫妇了。

而外婆家里人神神秘秘也是有原因的,守陵人家族必须要负担起自己的责任,更何况元家地宫中财富珍宝不计其数,他们必须杜绝一切有可能存在的危险,自然是跟村子里的人接触得越少越好。

老大爷接下来又絮絮叨叨说了不少,元晞都听得津津有味,她几乎可以勾勒出一个清秀的小女孩儿,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山中生活,就算父母不在了,也仍然坚持着守陵人的诺言,纵死而不悔。

对于外公来说,生命中遇到外婆青阙,是幸运,让他成长,让他学会更多。

对于外婆来说,能够遇到外公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只可惜,如今已经天人永隔…

想起,元晞便觉得眼睛有些湿润。

老大爷大概也想起了元晞刚才说的,外婆已经去世的话:“没有想到青阙会去得那么早,四十多年前的时候,她回来过一次…”

元晞猛地一震。

“您说…我外婆在离开这里之后,又回来过?”

老大爷被元晞吓了一跳,犹犹豫豫:“对啊,她回来过一趟,正好遇上我了,她还跟我说,让我不要告诉别人这座房子来过人,就匆匆离开了…后来她没再回来,那座房子也就荒凉下来了,现在里面都长满了草,完全不能住人了。”

元晞隐隐约约察觉到了些什么:“那后来有人来问过吗?”

“来了,怎么没来,我记得清楚咧,有十几个人,看着就凶神恶煞的,不过出手倒是很阔绰,在村长那里住了足足一个星期才走呢。那段时间,他们早出晚归的,天天在山里钻过来钻过去的,也不知道在做些什么,神秘得很…对了,就是他们在村子里问起过青阙的事儿,问了好多人,可我们也不可能跟他们说啊,青阙到底是我们村的人,这群外来人又不知道是做什么的,万一不怀好意,青阙不就危险了?不过好像除了我以外,其他人还真没看到过青阙,我当然就没跟那些人说了…”

元晞听着,心里顿时大惊。

她听外公讲述当年之事,就知道当年追杀外公外婆的那些人,应该就是为了地宫而来,他们在行动中,首要目标明显瞄准的是外婆青阙,这证明他们很清楚外婆的身份,正是地宫守陵人!

所以,当年他们就是为了地宫而来!

后来根据元晞得到的诸多消息,那些人的身份也随之浮出水面——是玄家人,无疑。

只是元晞和元礼都一致认为,当年玄家人失败,是因为没有找到地宫的位置,才无疾而终。

现在看来,他们居然都找到这里来了,恐怕元晞和元礼的猜测一开始就错了,玄家的人,根本就知道地宫在哪儿!

再说了,当年那群追杀外公的人,逼得外公几番负伤,也未必没有收集外公的血,也就是开启地宫所需的元家人之血。

那他们最后…成功了吗?

元晞有些急躁,几番想要起身冲出去,可外面天色已晚,首先就不是一个进山的好时期,更何况,她在来的路上,就顺便看了来路的山脉,根本没有一座有异样,平凡得紧,不可能是元家地宫所在。

一不是时候,二又不知道目标,元晞的理智很清楚地告诉她,就算她现在冲出去也是徒劳。

更何况,那都已经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

四十年,足够玄家把地宫搬空了…

元晞的脸上不由得浮现出茫然的神情。

“小姑娘?小姑娘?”老大爷叫了她两声。

元晞这才回过神来,回应一笑,扯出来的笑容却很是勉强。

老大爷没有注意到她的不对劲,只是跟她说:“可惜啦,你本来是为了给你外婆家人上坟的吧,可我也不知道青阙家祖坟在什么地方,小姑娘你这次恐怕是白跑一趟啦…”

“没事的。”元晞并没有打算放弃,她打算明天天一亮,就立马动身去寻找地宫的下落!

晚上元晞是借宿在老大爷家中的,老大爷看着元晞是老熟人的孙女儿,口口声声说看着元晞就想起了自己年少时候,对她很是热情,还把自己儿子儿媳的房间腾出来给她住。

棉被都是才晒过的,房间也打扫得干净整洁。

这一切很明显不是因为知道元晞要来才提前做的,而是因为老大爷牵挂儿子儿媳,就算两人在外面打工,一年到头也回来不了几次,老大爷也想用这种方式表示自己的挂念,他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么多了。

夜晚,元晞在床上辗转反侧睡不着。

脑子里面跟塞了无数东西似的,都快爆了。

最后,她不得不爬起来,推开窗户,一股凉风顿时吹得她清醒不少。

趴在窗户上抬头就可以看到漫天繁星——在城市里是看不到这些星星的,更何况是污染严重的京城?如今趴在这里看看星星,也算是百无聊赖下打发一下时间了…

元晞长长吐了口气。

自己这会儿的情绪,倒是平稳了不少。

没有了情绪的干扰,思路也要清晰多了。

元晞想着下午听到和猜测的那些事情。

“没错,这些都是我的猜测而已。”她忽的眼睛一亮,喃喃说道,“如果说,玄家真的得到了地宫中的宝藏,恐怕他们的势力,就不会像是今天这般受到限制了!”

元晞这才发现,自己恐怕忽略了一点很重要的东西。

地宫中有元家几百年的珍藏,有无数的神物灵宝,更有富可敌国的财富珍宝,若是全部拿出来,单单是普通金银收藏,都会震惊世界。

若是玄家得了这些东西,拥有了那些神物,恐怕整个风水界早就是玄家的天下了,哪里容得了元晞用一个盟主的阳谋,将整个玄家高高调起呢?

并且,她还忽略了一点。

就算玄家得到过元家人之血,但他们却不一定集齐过六块云牌。

至少在元晞从星家那里了解的情况看来,云牌是一直被他们收得妥妥当当的。灵家也是如此,还因为云牌,惹出了无数的事端。

这些云牌对于元晞来说收集得容易,以至于让她没有太重视,可云牌的收集,对于玄家却未必如元晞这样了。

种种因素看来,玄家是百分之百,没有进过地宫!

豁然想通一切之后,元晞的心情也一下子开朗了。

这下困意也来了,沾了枕头,立马就沉沉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