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纸钱还没有烧尽。阿墨带着阿黛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开始叩头。叩了三个响头,阿墨站起来,分了三炷香给阿黛,两姐妹借着蜡烛上的火点燃手里的香,作了一个揖,把香插在拉住旁边。

阿墨念念叨叨:“各位列祖列宗。咱们的阿黛长大了,今年过的年比哪年都好。今年的年夜饭比哪年都要丰盛。堂屋的正中间还生着炉子,一点都不冷。堂屋里的小桌子上有肉有酒,各位列祖列宗领完了钱就赶紧来吃。”

阿黛前世的时候,跟着她爸爸一起祭祖。讲究的是有话在心里默默的说,这还是第一次看到有人这么念叨出声。

念叨完了,阿墨又补充了一句:“各位列祖列宗吃饱了,记得要保佑我们阿黛这一生顺遂平安,不愁吃穿。”

阿黛乐了,跟着阿墨,学了一句:“各位列祖列宗吃饱了,记得要包邮我阿姐,陆墨姑娘。夫妻和美婚姻幸福。”

阿墨脸上一红,嗔怪似的瞪了阿黛好几眼,被阿黛无视掉了。

两姐妹等了半柱香的时间。估摸着陆家的列祖列宗们已经“吃”完了,才上桌把列祖列宗们“吃剩下”的米饭倒到两个碗里,分别吃掉。

这个时空的除夕也是要守夜的。吃完年夜饭,天才刚刚黑。阿墨开始擀饺子皮,阿黛在一旁剁饺子馅儿。这边的风俗跟阿黛穿越前的风俗是有些不同的。这边过年也吃饺子,不过不是在除夕夜吃。而是在大年初一的早上吃。

阿黛瞅着一桌子没有吃完的菜,有些担忧:“该不会放坏了吧?”

阿墨笑道:“现在天气这么冷。哪里就放坏了。今天这么冷,说不定明天还要下雪呢!”

阿黛想起今天祭祖路上听到别人的闲聊:“听说白鹤山上面已经下雪了,岭黄山脉的雪都积了好厚了。”

阿墨点点头:“往年这个时候,这里早就下雪了。今年觉得也没有比往年暖和到哪里去,可就是一直没下雪。”

饺子包好了之后,阿墨有些熬不住了,被阿黛劝着上床先睡了。阿黛一个人蹲在炉子边,一边烤红薯,一边守夜。

炉子里的火挺旺的,阿黛把油灯吹了,然后把炉子挪到堂屋门口,看着外面黑漆漆的发呆。她有些想她爸妈了。也不知道穿越前的那个世界,自己是成了植物人还是成了死人,又或者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又或者是真正的阿黛的灵魂穿越到了她的肉身身上。

正想着,只见外面开始变亮了,虽不至于明晃晃的,却也看得清一些影子了。就着炉子里的火光,阿黛才发现,下雪了。

这是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阿黛穿越前没有见过下雪,这还是她这辈子第一次看到下雪了。有些兴奋,可阿墨已经睡着了,再兴奋她也只能一个人兴奋。

好不容易到了时间,听到外面鞭炮响的一瞬间,阿黛赶紧起身拿着鞭炮摆在院子里面,然后用一根长竹竿点着火,去点鞭炮露出来的引线。

放完鞭炮,就关好大门,把炉子提着进卧室了。

阿墨大概是被鞭炮声吵醒了,对着阿黛赶紧道:“我烧了一锅热水,在厨房里面,你去烫一烫手脚,赶紧进被窝来暖着。

阿黛答应着去了,烫完手脚钻进被窝,才发现被窝里是暖的。应该是阿墨帮她睡暖和了再挪的地方。

自从穿越后,阿黛基本上没有这么晚睡觉过,但是因为兴奋,她还是有些睡不着,跟阿墨讲:“阿姐,外面下雪了呢!”

“雪大吗”阿墨问。

阿黛直点头:“放鞭炮的时候,地上已经铺上一层了。”

阿墨笑道:“明天反正也没什么事情,咱们家又没有长辈需要拜年。你正好可以在院子里搭个陷阱抓鸟玩。”

阿黛立马就想起以前小时候学的那些课文,下雪天的时候在空地里撒点包谷籽抓麻雀。于是更兴奋了。

阿黛一兴奋就拉着阿墨叽叽呱呱的讲话,阿墨身体经过这大半年的调理,再加上有陆展亭这样的神医帮忙针灸,现在身体比以前好了不少,晚上也不会失眠了什么的。现在正是困得慌的时候,被阿黛拉着说话,她也是哭笑不得。

阿墨先还有一句没一句的跟阿黛搭话,没一会儿就睡着了,阿黛喊了几声没听见人吱声,这才心不甘情不愿的也睡着了。

虽然第二天没有事情做,两姐妹还是起了一个大早。尽管不出门,两姐妹还是穿上了新衣裙,新年新气象嘛!

按理说,阿黛两姐妹应该去陆二叔陆二婶家拜个年的,但是因为昨天年夜饭的事情,阿墨和阿黛干脆就不去用热脸贴那个冷屁股了。

陆二叔陆二婶上面也没有长辈了,唯一的儿子陆秀才又没有娶亲,现在陆秀才不在家,相当于陆二叔陆二婶下面也没有什么晚辈了。因此这个大年初一,两口子也过得挺冷清的。

阿黛和阿墨虽然也是两个人过大年初一,却也自得其乐。

吃完早饭,阿黛果然拿了个簸箕,按照以前在课文上看到的方法在院子里布置陷阱。此时此刻,院子里的雪大概有一个手掌厚了,要不是更想抓鸟,阿黛都忍不住要去堆个雪人了。

陷阱搭好以后,人不能出现在视线范围之内,阿黛就躲在堂屋里,踩着张长条凳,透过窗户往外面看。

阿墨笑道:“哪里就那么快了!这雪太厚了,你去后面小竹林,把鸡鸭都赶到堂屋里面来关着,冻死了就可惜了。”

阿黛这才想起鸡鸭的事情,赶紧去了。

结果一直到晚上,阿黛也没有抓上一只麻雀,这让她很失望。

大年初二便是要到温家去拜年的日子。阿墨不能去,便由阿黛去了。阿黛穿着新衣裙,然后背篓里面装了酒、福寿无疆镯子、喜饼花茶、一只鸡一只鸭、两节香肠以及阿墨亲手做的两双鞋子,就出门了。

两双鞋子,一双是温大海的,一双是温老娘的。至于温大海的弟弟弟媳什么的,完全用不着阿墨考虑了。

阿黛刚出院子门,阿墨又拿着一包桂花糖,一包蜜饯,追了出来。她想起温大海的弟弟温大河是有一个小孩子的。

温家也不算远,在吃午饭前就到了。

温老娘是个有心人,估摸着来的人应该是阿黛,便早早的叫温大河的儿子根子站在村口等着了。

根子捧着个烤红薯跟小伙伴在村口玩,看到一个小姐姐背着背篓走了来,猜到是阿黛,就赢了上去,结果真的是阿黛。阿黛直接掏出桂花糖和蜜饯递给根子,根子喜得不行,跟自己的小伙伴炫耀了一番,然后趾高气扬的带着阿黛回去了。

温大海家的房子挺大的,也是一个院子,然后四间砖瓦房的样子。还在院子门外面,根子就开始大声嚷嚷:“奶奶,奶奶,黛姨来了!”

阿黛一囧,然后想了想,温大海是要做自己姐夫的,按辈分,比她就小个四岁的根子还真应该叫她姨。

根子喊上了瘾:“奶奶,爹,娘,大伯,黛姨给我买糖了!”

温老娘和一个年轻女人迎了出来,脸笑得跟花一样。那年轻女人应该是根子的娘,听到阿黛给自己儿子带了糖,高兴得很,连忙帮忙接下阿黛的背篓,把人拉进屋里去烤火。

温家应该是真的不在乎阿墨的灾星命格,对这个准儿媳妇很满意,不然也不会在今天对阿黛这么热情了。

第一百七十章 长脸

对于阿黛的到来,温家人都还算热情。尤其是根子,得了阿黛给的桂花糖和蜜饯,就一直跟在阿黛身后转悠,黛姨长黛姨短的,初次来到温家的阿黛糯2米~伦、壇

根本就不用担心因为跟大家不熟而尴尬。

尤其是,根子虽然是温家唯一的小孩子,养得却不娇气,懂事得很,跟阿黛穿越前见识过的亲戚家那些熊孩子完全不一样。于是两人很快玩到一起去了。

吃过午饭,再陪着温老娘、温二嫂聊了一会儿天,阿黛就收拾着回家了。温老娘和温二嫂倒是想叫阿黛留宿,又想着阿墨一个人在家孤单,便叫温大海把人送回去了。阿黛走之前,温老娘和温嫂子还把阿黛拉到一边,死活塞了几个小银裸子,说是打发的压岁钱。

温大海一直把阿黛送到陆家,跟阿墨聊了一会儿天,自己才往回走。

外面的雪已经铺得很厚了,踩起来嘎吱嘎吱的响。

初三的时候,温大海便带着根子上陆家来了。温大海想得周到,陆二叔一家毕竟是阿墨的长辈,来两姐妹家之前,先拎着酒去了陆二叔家一趟。

因为陆二叔家跟阿墨家关系不怎么好,温大海把酒放下,教着根子说了两句吉利话,就转身来了阿墨家。连陆二叔家的门都没进。陆二叔想着根子到底是小孩子,要打发点红包,被陆二婶拦住了。他们家没有小孩子,这钱打发出去了就是有来无回。

温大海没有在意这个。别说人家不给了,就是给,他也不会让根子接的。拎着酒去给陆二叔拜年。不过是为了阿墨的面子罢了。

因为知道温大海今天会来,阿墨一大早就把阿黛叫起来准备食材了。对此阿黛特别无语,也没几个人,那么着急做什么。

温大海这次给陆家,尤其是陆阿墨,挣足了面子!且不说根子手里提着的红鸡蛋,但就温大海肩上扛着的一头鹿。怀里抱着的两匹布,以及手里提着的不知道装了什么的笼子。都尽够看了。

对于庄户人家来说,温大海和温小根带的这些东西,添点儿就足够娶一个媳妇儿了。更别说人家只是来陆家拜个年。

之前阿墨跟温大海订亲的时候,大家就夸陆墨好福气。今天这么一看,竟都有些眼红心热了。

以前吧,人家觉得温大海是二婚,再好能好到哪里去,如今都个个恨不得时间倒退回去,然后把自家女儿说给他。

可现在再眼红心热,人家跟阿墨都已经定下来了,旁人是羡慕不来的。

村里的小孩子没有事情,除了走亲戚的。都在村子里闲逛呢!温大海扛着的那头鹿挺让大家新奇的,都叽叽喳喳的跟在爷儿俩后面,喜庆日子。温大海也乐呵,叫根子给大家分糖,这样一来,没一会儿身后就缀了一堆小孩子,引得村里人都驻足观看打听,跟到了陆家门口。才嘻嘻哈哈散去。

听到外面闹哄哄的,阿黛打趣阿墨:“阿姐。你快去看,说不定是我姐夫来了呢!”

阿墨脸一红,唾了阿黛一口:“你瞎叫什么?让人听了笑话!”然后又担心真的是温大海来了,扭捏了一番,一跺脚,跑去院子门口看了,正好看到温大海带着一个小孩子,浑身挂满东西,后面跟着一群小孩子走过来。

来不及害羞,阿墨先乐了:“你这是干啥啊?”

阿黛跟了出去,正好看到一群小孩子散去,打趣道:“温大哥,你这是孩儿王啊!”

跟着初次见到阿墨,有些忸怩,然后看到阿黛出来,眼睛一亮,大声喊了一句:“黛姨,新年好!”

阿黛笑着接过根子手里的鸡蛋,把人往屋里带,一边指着阿墨,道:“根子,你还没给她拜年呢!”

根子手上得了空,听阿黛这么一说,瞅了自己大伯一眼,见大伯没有说话,便啪的一声跪在地上,冲着阿墨磕了个头:“伯娘,新年好!拜年拜年,拿来红包钱!”

根子这一磕头,三个人都愣住了,只见阿墨脸唰的一下红了,温大海没想到根子来这一手,也囧得不行。

怕阿墨生气,温大海有些手足无措,最后憋出一句:“小孩子不懂事,你别跟他计较。”

根子从地上爬起来,一副天真的模样:“我认错人了吗?”

阿墨的脸更红了,阿黛赶紧把根子拉进屋里去:“没认错没认错,咱们先走。”

偏偏根子一边走,一边还在小声嘀咕红包的事情。

刚进屋,阿墨便进卧房了,阿黛赶紧招呼温大海和根子坐。

温大海有些忐忑不安:“你姐是不是生气了?真不是我教根子这么讲的!根子,来的时候怎么跟你说的?惹你墨姨生气了怎么办?”

根子认认真真的发问:“娘说黛姨的姐姐是伯娘啊,怎么变成墨姨了?”

“你…”温大海有些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这时阿墨出来了,红着脸把根子拉到一边,不知道往他手里塞了个什么,然后悄声说了几句话,也不理温大海,自己进去准备午饭了,顺便把阿黛叫进去泡茶水。

根子一脸得意的冲着温大海乐,温大海正慌着呢,他就怕惹阿墨不开心了,见根子这样,没好气道:“早知道你这么淘气,我就不带你来了!”

根子才不怕这个大伯:“你看伯娘给了我什么!”然后掏出一个红红的东西,小心翼翼的凑到他大伯面前。

温大海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个红色的锦囊,看样子里面装着些碎银子,锦囊是阿墨自己绣的,富贵牡丹花,应该是早就准备好了的。

看来阿墨应该没有生气,就是有些害羞,这才松了口气。然后心里一甜,跑到后面厨房帮忙去了。

阿黛提着茶水一脸茫然,这不喝茶了?

阿黛还是给根子倒了一杯茶水,也不去厨房了,对于一对恋人来说,电灯泡是最可恶的存在,没有之一。

“根子,你大伯怎么了?”明明刚刚还垂头丧气的呢!

根子又把红锦囊给阿黛看:“大伯娘给我的。”

阿黛恍然大悟,难怪一脸喜色呢!

虽然温大海和阿墨婚事定了下来,可阿墨向来脸皮薄,两人相处这么久,向来言行规矩,今天根子直接喊阿墨伯娘,阿墨还给了红包,可见阿墨对于两人之间的关系心里早认可了。温大海自然是高兴的。

吃完午饭,几人在一起聊了会儿天,阿黛和根子突然兴起跑到院子里面去堆雪人。阿墨身子骨弱,不能玩雪,见阿黛和根子玩得高兴,便站在屋檐下看。

温大海憨笑着,干脆在院子里堆了两个雪人给阿墨看。两个雪人挨着,比阿黛和根子的手艺好多了。

阿墨喜得满脸绯红,偏偏根子瞅见了,跑过来大呼小叫的:“这个是大伯,这个是大伯娘!”

然后瞅了一眼自己和阿黛堆的那个丑不拉几的小雪人:“这个是未来的小弟弟。”

阿黛下意识的就去看自己阿姐的脸,心道这根子真的是什么都敢说啊!阿墨心里有些气恼,又不好说根子,只好瞪了温大海两眼,进屋烤火去了。

温大海被瞪了还开开心心的跟上去哄人。

阿黛站在院子里看得分明,心里高兴得不行,她阿姐真的是找了个好对象!

温大海和根子是吃了晚饭走的,阿黛把两人送到了村子口,一路上遇到不少村里人,都上来跟温大海搭两句话,然后夸阿墨好福气。

温大海则一叠声的说自己好福气,弄得大家更是艳羡陆阿墨了。阿黛也看出来温大海是故意帮阿墨找面子的,心里更是满意了。

温大海而立之年,阿墨才十八岁,典型的老夫少妻。阿黛现在却觉得老夫少妻有老夫少妻的好,至少男方不像毛头小伙子,懂得维护女方。

这个年就这么过去了,虽然说陆家两姐妹没有什么亲戚往来,家里也就只有这么两个人,可她们家的年,是大家口里谈论得最多的,也是最让人羡慕的。

这个时空这个时代的生活节奏慢,大家都没有那么拼,因此,一个年过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算结束。

正月十四的时候,温大海又来了,约了阿墨去镇上看元宵灯会。因为根子也嚷着要去,所以把阿黛叫上一起。阿黛靠谱一点,正好看着根子别走丢了。

这让阿黛很是郁闷,一直在打趣自己阿姐见色忘义,有了温大海,就不管她这个妹妹了。要是根子不去,就不叫她去了吗?

阿黛这人是,没理也能搅出三分理来,更不说她还占着理呢!最后没办法,阿墨答应了绣一个锦囊给阿黛当钱袋,阿黛才善罢甘休。

阿黛也不是真生气,就是借着个由头逗阿墨玩罢了。

因为灯会晚上才开始,所以温大海和根子过了中午才来接两姐妹。阿墨身体不好,温大海早早的租好了牛车,车子周围围得严严实实的,就怕阿墨吹了风。

一路上遇到不少人往镇子里走,也有同样赶着牛车的,都是去镇子里看元宵灯会的。路上遇到唐媒婆一家人,便把人一起捎上了。

第一百七十一章 元宵灯会

白石镇只是一个小镇,就算是元宵灯会,也没有特别的热闹,也就比之前办年货的时候热闹一点点而已。

今天街道上但凡是摆摊的,除了卖花灯的,就是卖吃食和杂耍的。

有温大海跟在一起,自然不用阿黛和阿墨掏钱了,阿墨还好,本来就不馋,再加上身子弱,不能吃太多乱七八糟的。阿黛和根子则是从一下车开始就吃吃吃,糖葫芦、糖人、面人、搅搅糖、桂花糕、五香豆、臭豆腐什么的,见到什么吃什么。

温大海在一边无语:“你们还吃晚饭吗?”

阿黛刚到手一碗臭豆腐,于是手里的桂花糕就不想吃了,塞给阿墨和温大海,道:“有这些,还吃什么晚饭啊!我猜云姑那里的云吞面摊子摆着呢,大不了待会儿咱们去吃一碗云吞面。”

温大海点点头:“也好,都好久没有吃云姑煮的云吞面了。”

阿墨用手捂着嘴稍微咳嗽了一下,对温大海道:“你别惯着她…阿黛,你看人家根子,比你小,都没有这么不懂事。吃这么多甜食,仔细你的牙!”

根子听见自己大伯娘忽然提到他名字,立马抬起头来要说话,结果被嘴巴里的食物呛到了。阿黛乐了,一边帮根子拍背,一边笑:“他忙着吃呢,当然不说话了。再说了,根子正是换牙的时候,他才应该少吃甜食。”

根子那样子实在是滑稽。温大海又好气又好笑,最后打圆场:“阿墨,随他们去吧。一年也就这么一个元宵节呢,过了今天,哪里还能这么不管不顾的吃喝玩呢!”

有温大海在,阿墨自然不会跟阿黛计较。

阿墨要去看灯谜,温大海自然是要陪着阿墨的,但是阿黛和根子又没有吃够,温大海干脆抓了一大把钱塞给阿黛。让她带着根子吃去,然后自己带着阿墨去看花灯。四人约好了待会儿在花灯表演的台子下面见。

没有温大海和阿墨跟着。阿黛和根子就更自由了。根子瞅着阿黛手里的钱,嘿嘿直笑。

阿黛巴不得跟那两个人分开行动,一来是不想当电灯泡,二来是。好吧,阿墨和温大海一走,阿黛就转身回刚刚卖臭豆腐的地方,把阿墨只允许她吃一碗的臭豆腐再要了一碗。

根子更夸张,他要了三碗。

吃完臭豆腐,两人又看到了卖糖炒栗子的。

阿黛正要挤进去买,根子拉着阿黛的衣袖:“黛姨,这家的糖炒栗子不是最好吃的,二横街那边有桂花糖炒栗子。炒出来有桂花的香味,特别好吃。年年都有,今年应该也有。咱们快去。”

阿黛一听,果然跟着根子往二横街跑。正排着队,又遇上了温大海和阿墨。

也不知道根子是缺心眼还是故意的,张嘴就冲着温大海和阿墨嚷嚷:“大伯,大伯娘,你们不是去猜灯谜吗?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根子声音特别大。这一嚷嚷,大家都扭头去看温大海和阿墨。有认识的人开口跟温大海打招呼,只是脸上都带着疑惑,想来是在琢磨,温大海是这小孩子的大伯,那旁边那姑娘什么时候成了这小孩的大伯娘了?没听到温大海续娶啊!

众目睽睽之下,阿墨脸一下子涨得通红,又不好说根子,拉着温大海便要走。温大海看见阿黛已经挤进去了,跟阿墨说了两句,然后冲着阿黛喊道:“多买一份,给你阿姐尝尝。”

阿黛答应了,然后就真的买了四份桂花糖炒栗子出来,正好四人一人一份。温大海对这个没有什么兴趣,阿墨又不能多吃,于是温大海那一份便被根子和阿黛分了。

温大海一边看着根子和阿黛你一颗我一颗的分栗子,一边对两人进行说教,重点说教根子。

根子充耳不闻,任由温大海说去,专心致志的分栗子,分到最后,多出来一颗,阿黛想着多了就给根子吧,结果根子那颗栗子放到阿黛手里,一本正经道:“黛姨,你是长辈,这颗多的是你的。”

阿黛有些无语,叫黛姨也就罢了,这么一本正经的说她是长辈是闹哪样?

温大海在一旁乐了:“小子,不错啊,这个时候知道尊敬长辈了!”

鉴于根子“尊老”这一举动,温大海终于放过了根子,带着阿墨看灯谜去了。阿黛和根子则一边看花灯,一边吃桂花糖炒栗子,优哉游哉的。

这古代的花灯没有现代的精巧繁复,可贵在这些都是纯手工制作的,比现代那些机器糊的看起来又多了一分韵味。

阿黛和根子正逛得有趣,便跟阿黛最不想见的人迎面撞上了。

看到凌凌和十九的那一刹那,阿黛开始后悔,早知道出门前先烧香拜一拜了。好在,凌凌玩得很兴奋,十九又忙着保护凌凌,生怕凌凌被磕了碰了拐走了。

阿黛和根子虽然是迎面撞上去,前面却是有几个人挡着的,阿黛当时一个激灵,拉着根子便往巷子里躲,然后穿过巷子,到了另外一条街道。东张西望了一下,后面既没有人追来,又没有看到别的“危险人物”,阿黛松了口气。

然后开始发起愁来,这突然的一路狂奔,她要怎么跟根子解释。

结果根子什么都没问,自顾自的吃着桂花糖炒栗子,接着又瞄上了玩套圈的。这样反而让阿黛更加忐忑不安,栗子也吃不下去了,看着根子欲言又止的调整措辞。

根子看了一会儿套圈,伸手向阿黛要钱,想要买几个圈来玩,结果见了阿黛那样,一脸老成的拍了拍阿黛的肩膀,道:“你别担心,长辈的事情,我们做晚辈的,一般都不多问的。好了,快给我几个铜板,这个竹圈圈真便宜,一个铜板三个!”

阿黛直接就无语了,比自己小四岁的晚辈!!!做长辈的就要有做长辈的样子,根子本来想一下子买五个铜板的竹圈圈,阿黛只给他买了三个铜板的,跟老板讲了一下价,三个铜板买了十个圈。

阿黛前世的时候,早就玩腻了这个,根子十个圈子丢出去,什么都没有套着,她一点也不惊讶。

根子不甘心,还想玩,阿黛道:“你要玩这个还是要吃棉花糖?玩这个的话,就没有棉花糖吃了。”

根子想了想,就目前的情况看来,自己要想套中那个瓷娃娃比侥幸还要侥幸,于是以衡量,放弃了套圈,选择了棉花糖。

阿黛和根子商量好了便离开去买棉花糖了,老板见他们要走,叹了口气表示惋惜。两人刚走不久,套圈这里就迎来了一个粉妆玉琢的小姑娘,张口便对护在她身边的一个年轻黑衣男子道:“我要玩这个,你先给我买一两银子的圈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