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脸色变幻,强压下惊喜,苦逼兮兮的开口:“小姐,圈不够…”

所以说,阿黛真的是走了大运了,但凡根子再多玩一个铜子的套圈,她就跟凌凌面对面了。

因为随时担心跟凌凌碰上,又不知道凌凌的兄长是不是也在白石镇,所以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阿黛一直处于一种惊弓之鸟的状态,不管是看花灯表演,还是后来去吃云吞面,阿黛一直心不在焉的。

阿墨和温大海以为阿黛逛累了,所以也就没有说什么,吃完云吞面就赶牛车回去了。至于根子,坚持贯彻“长辈的事情晚辈少开口”的方针,也没在意阿黛的状态。

直到牛车踏上回杨柳村的路,阿黛才稍微松了口气。温大海把阿黛阿墨送到家门口后,又赶着车跟根子回温家。

元宵节之后,阿黛再次忙碌了起来。

料峭春寒百紫千红万花开,有了之前跟小孩子买桂花的经验,阿黛干脆跟村里的小孩子列举了好几种可以用来做化妆品、护肤品的花朵,不同价格跟大家收购。

阿黛不是那种亏待乡亲的人,给出的价格不低,要不是春种开始了,不单单是小孩子,估计村子里的大人们也会到处采花朵卖。

阿黛一边忙着开发新产品,一边有时间便往山上、田埂上跑,见到九重楼的幼苗便连泥土挖回来,然后种在收回来的那块地里。

阿黛并没有跟大家收购九重楼的幼苗,一来是不确定是不是能种活,要是没种活,就白浪费这些本钱了;二来是阿黛不是很放心村里的小孩子去挖九重楼,这个不比采花朵,比较费劲累人,而且一不小心就伤了根,根本没法儿种。

因为圆圆老早说了想要神仙玉女粉,所以阿黛一点心理负担没有的开始奴役陈圆圆,那段时间天天拉着陈圆圆去挖九重楼。

阿黛许诺了到时候神仙玉女粉便宜卖给陈圆圆,所以陈圆圆跟打了鸡血一样兴奋,不仅帮着阿黛去挖九重楼,就是那块地,她都帮阿黛照看得妥妥当当的。这且不说,她还专门磨着她哥哥陈一强帮忙挑了两桶粪去浇灌。

有了陈圆圆的精心照料,在漫山遍野桃花开的时候,那块地的九重楼生机勃勃起来,开始冒出嫩绿的新芽。

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嫁(上)

日子就这么稀里哗啦的到了四月当别人都在准备买放生鱼结缘豆的时候,阿黛和阿墨则在唐媒婆的指挥下准备喜糖、红鸡蛋等成亲用的东西。

虽然阿黛觉得婚姻是女人一辈子的事情,要好好大办特办给阿墨扬眉吐气。可是,架不住阿墨是二婚,温大海也是二婚,一个寡妇一个鳏夫,按规矩也大办不起来的。

因此,陆家不用准备酒席,只需要给乡亲们送点红鸡蛋、喜饼就好了。要准备的东西自然就少了许多。

再加上有唐媒婆坐镇,有蒲老爹帮忙,时间是早就订好了的,也不至于手忙脚乱,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这些都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按照规矩,阿墨结婚,是需要跟她前公公婆婆说一声的,请上门,磕三个头,敬杯茶,得几句吉祥话。

阿黛的意思是,那牛家吞了阿墨的嫁妆把人赶回来,两家就没有关系了,凭什么她阿姐结婚还要把那恶毒的两口子请上门来啊!

阿墨也是这么想的,但是没敢直说。

唐媒婆在一边劝:“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这阿墨再嫁,不跟前一个人家打招呼,说出去也不好听啊!阿黛,你怨恨人家吞了你阿姐的嫁妆把你阿姐赶回来,可人家也怨恨丢了一个儿子啊!”

阿黛很是不忿:“他家丢了一个儿子又不是我阿姐害的!怪老天爷去啊!”

阿墨有些左右为难。她觉得唐媒婆没有说错,但阿黛也是在帮她打抱不平。

唐媒婆知道阿黛平时挺听阿墨的话,说到底这都是阿墨的事情。阿墨又比阿黛好说话,便开口劝阿墨:“你不为自己想想,也要替温大海想想吧!总不能让人家娶一门媳妇结一门仇啊!”

一提到温大海,阿墨就有些硬气不起来了,眼巴巴的看着阿黛。最后还是阿黛让了步,答应去牛家请人。

阿黛提着一节年前做的香肠,半块年前做的腊肉。外加十来个红鸡蛋,便往牛家去了。本来她想着。牛家两口子那么对她阿姐,拎几个红鸡蛋上门就不错了。

可又想着,这到底关系到阿墨的名声,还是备了一份厚礼。

对于庄户人家来说。这已经算是厚礼了。

看在这厚礼的份上,牛家人二话没说就来了陆家,喝了一盏茶,说了两句吉祥话,然后又要了两包阿黛自己晒的金银花,便回去了。

这转眼便到了四月七日晚上,阿墨有些紧张,对于明天成亲,既兴奋又担忧。翻来覆去的睡不着。

阿黛:“阿姐,咱又不是第一次嫁人,赶紧睡吧。明天还要早起呢,我给你打扮得美美的!温大哥送的镀金首饰,还有纯金的戒指,珍珠的珠串,咱们明天都要露出来,让大家羡慕死!”

阿墨纠结了半天。道:“以后你一个人在家怎么办?要不然我跟温大哥说一声,你跟我们一起住吧!”

阿黛摇了摇头。道:“阿姐,你管好自己就好了,操心这么多做什么,我已经十一岁了,算虚岁的话,已经十二了,这村子是咱们从小长大的地方,能出什么事啊!”

“再说了,就是我姐夫没有意见,可别人闲话多难听啊!”

两姐妹又说了一会儿话,才安然入睡。第二天寅时(3点到5点)两姐妹就起床了。洗漱后,阿黛先帮阿墨敷了个七子白面膜。

趁着阿墨敷面膜这段时间,阿黛手脚麻利的把红布挂出来,门上、窗户上都拴上了大红的布条,喜联什么的昨日便已经贴好了。

过了一炷香时间,帮阿墨洗干净脸,便开始伺候阿墨穿嫁衣。

这嫁衣是阿墨自己绣的。跟阿墨灾星的名声一样出名的是阿墨的女工和厨艺。

嫁衣绣的是鸳鸯戏水,红色的嫁衣,金色的刺绣,精致而大气。这嫁衣的布料是平南织缎,带有一些丝绸的质感,摸起来很舒服。绣线用的是千葛丝,一吊钱一两,比起一般的绣线来说,好了不止一倍。

昨日唐媒婆来,看了一眼阿墨的嫁衣,当时就啧啧感叹,说好多大户人家姑娘的嫁衣都比不上阿墨的。

帮着阿墨穿好嫁衣以后,阿黛又赶紧去厨房,生火熬粥,粥里放了桂圆、红枣、枸杞,想着让阿墨在出门前能够吃一下。

因为是二婚,所以温大海那边酒席也不会摆得多隆重,阿墨进门后是可以跟温大海一起招呼客人的,可以跟着吃一点东西。但是那种场合怎么可能吃得饱,所以阿黛赶紧熬粥。

把火生起来,水和米以及各色干果放进锅里,便听到外面传来唐媒婆爽朗的笑声:“凤落梧桐梧落凤,珠联璧合璧联珠。佳山佳水佳风佳月,千秋佳境,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情。昨日拈花少女容华,今朝敬酒一对红烛!”

阿黛赶紧赢了出去,唐媒婆这话阿黛听过好几次了,虽然不太明白具体意思,但也知道是吉祥话。以前跟着唐媒婆去帮新嫁娘修脸盘头,唐媒婆进门的时候都要念这么一段,主人家听到这个,就赶紧迎出来接媒婆了。

阿黛从怀里掏出一个红色的锦囊,是阿墨自己绣的,绣的是并蒂莲,里面装着二两碎银子。

唐媒婆穿着暗红色的衣服,头上别着花,脸上的红胭脂比平常多抹了一辈,很有古装电视剧里面的感觉。

阿黛迎上去,开开心心的叫了人,然后把红包递给唐媒婆。

唐媒婆脸笑得跟花儿一样,正要说话,忽然吸了吸鼻子,表情有些古怪:“你们在做饭?”

阿黛笑道:“煮了点八宝粥,待会儿唐婆婆也吃点,这里距离镇上可不近,垫垫肚子免得挨饿。”

说着,阿黛还凑到唐媒婆耳边小声说:“上次赶集我还专门买了桂花糕,你们待会儿带着,进门前吃几块。”

唐媒婆伸手敲了阿黛额头两下:“就你鬼主意多!”

唐媒婆进门后,院子门和堂屋大门都没有关,这叫做开门见喜!

阿墨一直坐在房间里没有出来,唐媒婆叫阿黛先去看一下火,自己进了屋,对着阿墨又是一番的吉利话。

这一大早的折腾,阿墨阿黛都还有些犯困的,被唐媒婆这大嗓门一嚷,才彻底清醒过来。

往灶孔里塞了几块木头,由着锅里的粥慢慢熬,阿黛开始出来准备给阿墨修脸盘头。

阿墨本来就生得好看,再加上经常做七子白面膜,平时也喝些纯露,每天早早睡,不存在阿黛穿越前的熬夜,因此皮肤特别好。

以前因为身体原因很是瘦弱,经过这大半年的调理,鸡汤、红枣的养着,再加上天天心情舒爽,身上脸上都养出来一点肉,看着也没那么弱不禁风了。皮肤红润有光泽,倒比阿黛刚见她的时候好多了。

关于阿墨成亲化什么样的妆,盘什么样的头发这种事情,阿黛早就跟阿墨一起嘀咕上百遍了,去年冬天比较清闲,没事情做的时候阿黛也在阿墨的脸上头上试验,最后的决定,说是千挑万选出来的也不为过。

阿墨的头发比较稀少,大概是以前营养不良的缘故,显得有些黄,还有些毛燥。去年冬天阿黛就意识到了这个,时不时的让阿墨吃黑芝麻什么的,不过效果不大。

为此,阿黛提前买了桂花头油来。

帮阿墨梳头发的时候,想起以前看的那些电视剧,阿黛忽然开口,一边梳一边跟着念叨:“一梳梳到头,富贵不用愁;二梳梳到头,无病又无忧;三梳梳到头,多子又多寿;四梳梳到尾,举案又齐眉;五梳梳到尾,比翼共双飞;六梳梳到尾,永结同心佩。”

这是古代的婚嫁歌,阿黛穿越前有个表姐是学古代文学的,有次看古装剧看到女子出嫁,里面有人念出嫁歌,便跟阿黛吐槽,说古代婚嫁歌有好几种版本,电视里那个简直是乱来。

然后就跟阿黛把每个版本都背了一遍,阿黛记下来这个最短的。按照规矩,这个步骤应该是由八字先生算过与新人八字相符之人来进行的,不过这个时空好像不讲究这个。

等阿黛念完了,阿墨笑道:“你这都跟谁学的啊?挺有意思的。”

唐媒婆哎呦一声:“这个好,这个好,下次我也去念给别的新嫁娘听。”

阿黛忽然想起以前还听过一个骂媒人歌,记不太清了,只记得前两句好像是“堂屋上面三柱香,媒人回去生丁疮;一个丁疮九个头,十人见了九人愁。”什么的,瞅了眼唐媒婆,心虚的继续开口念那个梳头歌。

因为阿墨的脸比较小,这大半年养出一些肉来了,也只是比皮包骨要好一些。所以阿黛最终帮阿墨选的发型是没有刘海的。这样正好,温大海送来的首饰里面的凤冠是流苏的。

只有那些簪啊钗啊是镀金的,凤冠这种只能戴一次的东西,只是镀铜的而已。虽然不贵,但是精巧好看,花式不是特别复杂,配着红色的珠子,几乎没有新嫁娘会不喜欢这个。

第一百七十三章 出嫁(下)

先盘头发再化妆,每一步动作,阿黛都无比的用心。

等弄好了之后,便已经到了辰时(7点到9点)了,阿墨端坐了一个多时辰,全身都已经僵了。就算这样,她还是咬着牙,一动不动的。

阿黛弄完了,正端详着,见阿墨的脚不甚自在的稍微挪动了一下,才知道阿墨整个人已经僵硬了。赶紧给人捏肩揉手捶腿。

唐媒婆在一旁看着笑:“果然是自己姐姐不同点。”

阿黛点头:“那当然,姐姐就这么一个。”

等阿墨感觉好点了,阿黛才引着人站起来。外面天已经蒙蒙亮了,屋里亮着油灯,还应景的点了两支红烛,接着烛光,唐媒婆和阿黛仔细打量着阿墨这一身。

面若桃花,眼若剪水,秀鼻薄唇,轻轻一抿,便似欲语还休。龙凤呈祥对簪,蝴蝶双飞对钗,镀金流苏红绒珠花,对称着插在头顶的发髻上。金线刺绣大红束腰喜袍,鎏金百福项链,手上戴的是珍珠手串,食指和中指上戴的是镂空雕花纯金戒指。脚上穿的是并蒂莲绣花鞋。

衬着烛光,阿黛给人一种熠熠生辉的感觉。

唐媒婆一直在旁边念叨:“好看,好看!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新嫁娘!”

“啧啧,你娘年轻的时候嫁过来,是咱们村子里最好看的一个新媳妇了,哎哟哟,咱们杨柳村见过的。唯一一个穿着凤冠霞帔嫁进来的。”

“阿墨今天这一身,倒是把你娘给比下去了!”

阿黛在旁边得意:“那可不,咱们家阿姐。是最好看的!”

唐媒婆围着阿墨转了两圈,又开始说吉祥话来了:“巧手难描画又画不就生来的俏,行动风流行风流动风流行动怎么那么风流,猜不透这个好姑娘是几世修,美天仙还要比她丑嫦娥见她也害羞。哎哟哟,鸳鸯戏水龙凤呈祥,今天要跟着别人走!”

唐媒婆声音比较高昂。说起这种话来,就跟放鞭炮似的。噼里啪啦的。阿黛和阿墨都没有听大懂。

一看外面天色,已经不早了,阿黛扶着阿墨在椅子上坐下,然后拿了个枕头给她靠着背。稍微舒坦点。然后跑到厨房盛八宝粥。盛了三碗,把卧室里桌子上的梳妆匣收拾了一下,然后就把三碗粥放在了桌子上。

然后又去厨房里拿了一小碗阿墨之前做的咸菜丁,两双筷子,一只勺子,放在桌子上。筷子是阿黛和唐媒婆的,勺子是阿墨的。

唐媒婆一边在阿黛端的凳子上坐下,一边笑:“这吃甜粥,你怎么还拿咸菜丁来啊?”

阿黛嘿嘿笑了两声。把粥碗和勺子递给阿墨,嘴里道:“你得多吃点,待会儿可没得吃了。饿得肚子难受!”

阿墨点了点头。

唐媒婆吃了一口,道:“啧啧,这时间有点久了,都融在一起了,跟吃米糊糊似的。我年纪大了,吃这个倒觉得不错。”

阿黛招呼道:“那唐婆婆多吃点。锅里还多着呢!”

唐媒婆点头:“我待会儿是要再吃一碗。”

阿黛这才端上自己那碗粥,加上些咸菜丁。开始配着吃。

唐媒婆吃了几口,忽然视线落在阿黛身上,探究的盯着看了好一会。阿黛有些莫名其妙的,正要问唐媒婆怎么了,便听到她问:“你没有做新衣裳吗?”

阿黛道:“做了啊,待会儿换,怕弄脏了。”

确实,又是绑红布,又是厨房里生火煮粥,又是修脸盘头。

唐媒婆哎呀一声:“你赶紧吃几口去换衣服,这都什么时候了,待会儿你二叔他们就过来了!”

陆二叔和陆二婶虽然不管阿黛阿墨两姐妹的事情,但是新娘子出嫁前有长辈训话这是规矩,除非是那种全家都死光了就剩新娘子一个,才会由村里的其他长辈来训话。

所以,陆二叔陆二婶再想要跟阿墨阿黛划清界限,这个时候也得出现的,不然会被人戳着脊梁骨骂的。尤其是,阿墨结婚,村里的唐媒婆、蒲老爹、陈二强一家,都多多少少帮了一些忙,就是隔壁的王家人,昨天还帮着捉鸡捉鸭子呢!陆老二家不来就太诛心了。

于是阿黛被唐媒婆催着几口吃完一碗粥,然后就换衣服去了。

阿黛今天的衣服是专门拿了布去找裁缝做的。

这布料质量跟阿墨身上的嫁衣的布料差不多,就是颜色不同,是粉红色的。阿黛麻溜的换好衣服,然后给自己梳了个包子头,绑上粉红色的发带。这个发带跟衣服的布料一样,阿黛特地交代裁缝留出来做的。上面还有阿墨用银色的线绣的梅花图案。

阿黛穿越前不喜欢粉红色、粉紫色、粉蓝色这些少女颜色,可到了陆黛的身上后,发现这具身体稍微有点婴儿肥,眼睛又大,皮肤又白,萝莉身材,穿着这些少女颜色粉嫩嫩的,最合适不过了。

等阿黛梳好头,唐媒婆和阿墨已经吃完了。唐媒婆胃口好,连吃了三碗,就是阿墨,也强逼着自己吃完一碗后又加了半碗。

阿黛把碗筷都收拾进厨房,也不洗,泡在水里,打算送阿墨出嫁后再收拾。

从厨房出来,便看到陆二叔陆二婶来了。

陆二叔冲着阿黛点了点头,问:“你阿姐在房里?”

阿黛点头:“二叔二婶吃过早饭了吗?厨房有粥,要我给你盛一点吗?”

陆二叔摇头,陆二婶道:“赶紧把你阿姐叫出来,说完了咱们好回去,待会儿人来接了我们再过来。”

两口子脸上虽然带着笑,却没见多少喜色。

阿黛不动声色的撇了撇嘴,然后进屋把阿墨和唐媒婆叫出来。阿墨本来正仔细听唐媒婆讲待会儿该注意的地方,陆二叔陆二婶进屋声音太小,根本就没有察觉。阿黛进来叫,才知道他们已经来了。

阿墨对阿黛道:“去给二叔二婶盛粥,我们这就出去。”

阿黛摇头,帮着阿墨提了提有些重的裙摆:“我问了,他们说不吃。”

阿墨正想说人家也许就是客气客气,结果唐媒婆开口了:“那两口子哪里敢吃你们家的东西,巴不得早说完早回去,咱们快出去吧!”

三人来到堂屋的时候,陆老二两口子已经在小破桌两边坐好了。然后阿墨给两人敬茶,两人接过去之后,没喝就放在桌子上来。然后你一言我一语,教阿墨嫁过去之后要孝敬公婆什么的。

陆二叔和陆二婶说一句,阿墨就点一下头,嗯一声,唐媒婆和阿黛站在一旁盯着。

等陆二叔说“好了”之后,陆二婶就把阿墨拉到卧房里去说私下话了。陆二叔坐在椅子上不懂,等着陆二婶出来一起回家。

阿黛要跟过去,被唐媒婆一把拉了回来:“你去做什么,那是教你阿姐呀!”

阿黛恍然大悟,难道是婚前性教育?然后脸一红,果然不进去了。

只过了一炷香的时间,陆二婶就出来了,后面跟着脸通红的阿墨。陆二婶对阿墨没有什么耐心,估计是马马虎虎说了一通,也不管阿墨理解没有,就出来了。好在这种事情阿墨已经经历过了一次,上次是她娘亲自教的,所以陆二婶教得马虎一点也没什么。

陆二婶一出来,陆二叔果然站起来,跟阿黛说了一声,两人就回去了。

要不是因为今天是阿墨的好日子,阿黛铁定要说陆老二两口子几句。有时候,血缘还比不上一个外人!

这时已经到巳时(9点到11点)了。唐媒婆催促道:“快再点一遍嫁妆,怕待会儿来不及!过会儿再发现出错就晚了!”

嫁妆单子是请村长来写的,两姐妹不识字,只能按照自己的记忆一样一样的点。

除了温大海送来的聘礼的一半要按规矩放进阿墨的嫁妆抬回去,另外还有66吊铜钱,全部是铜钱,用红绳子串着,放在一个箩斗里面,上面盖着红布。

除了银钱外,还有一箩斗红鸡蛋、四匹布、两块阿墨在过年时腌渍的鹿肉、一箩斗去年的柚子,一箩斗干果花茶喜饼,六双鞋、六身春夏秋冬四季衣裳放一箩斗,胭脂水粉珠花簪钗放一箩斗,找许木匠新做的桌椅板凳一套,木盆子两个,红色被褥两套,总共是六个箩斗外加一堆不能放在箩斗里面的东西。

对于庄户人家来说,这样的嫁妆已经是不得了了!

唐媒婆说阿黛是卖胭脂水粉又帮人修脸盘头赚了大钱,阿黛和阿墨却知道,这些东西,已经掏空了整个家,阿黛手里也只剩下一点买花瓣的成本钱了。

照阿墨的意思,这些东西砍半再砍半就可以了。可阿黛不同意。虽然是穿越来的,阿黛心里也是清楚的,嫁妆在古代,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不仅是脸面,还是一生的依靠。再说了,给阿墨备这么多嫁妆,以后还不是阿墨的东西。阿黛觉得,像温大海那样的人,肯定不可能谋自己媳妇的东西。

更何况,温家比她们陆家有钱多了。

这些嫁妆,不仅是阿墨在婆家的面子,也是阿墨在娘家的面子!

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戏

唢呐声远远地传来,声音越来越大,听着像是已经到了院子门口。

唐媒婆急得团团转:“哎哟喂,人来了,咱们可得快点了!”

阿墨还在强自镇定:“别慌,咱们什么都准备好了的。”

阿黛手脚麻利的把凤冠戴在阿墨的头上,阿墨这一身的装束,这才算是齐活了。凤冠霞帔,是每一个女人的梦想。阿墨上次成亲,还没有人说她是灾星,爹娘也都还健在,可是阿墨觉得,这次比上次,心里快活多了。

正想着,忽然听到阿黛轻声问了一句:“阿姐,你快活吗?”

阿黛本来是想问“你幸福吗”的,但是突然想到网上幸福和姓福的那个梗,便改口了。

阿墨抿着嘴笑:“阿姐这一生,算是圆满了!”

声音虽然小,但是唐媒婆在一旁是听得真真的,唐媒婆当下就笑道:“这算什么圆满啊,等你白子千孙的时候,那才叫真正的圆满!”

接着便听到院子门外闹哄哄的声音,迎亲的人,这下子是真的已经到了院子门口。在这种情况下,阿黛居然还记得塞桂花糕给阿墨和唐媒婆带着路上吃。

因为是二嫁,庄户人家也没有那么讲究,所以阿墨虽然有红盖头,但并没有像阿黛以为的那样盖在头上,而是拎在手里。唐媒婆在前面开路,阿黛在后面扶着阿墨,慢慢从堂屋门口。穿过院子,一步一步,似弱柳扶风。又像是分花拂柳,像众人走去。

二婚是有二婚的规矩的,所以虽然温大海想热热闹闹的把阿墨迎回家,却也只是请了一个吹唢呐的,然后一个伙计陪着,就这么来了。

不过,那个吹唢呐的是温大海找的整个白石镇肺活量最大的了!

温大海身上穿的喜袍并不是跟阿墨一样大红色的。而是暗红色。

村子里的人基本上都在这里围观了,阿墨出来的时候。温大海本来正给小孩子们发糖,见到阿墨,有那么一瞬眼睛都看直了。不过他也不是毛头小伙子了,立马反应过来。把手里的糖随手塞给身边的人,然后迎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