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卓先回禀完,躬着身子等候半天,心道,祖宗,要死要活您给个话啊。

他心中忐忑不安,呼吸渐渐急促,恍惚间似乎变成了那荷塘里的金鱼。

赵治沉默半响,突然问道:“那孙慕白果真才比大儒么?”

皇上的圣旨很快下来:“蓼、殿试之时,请各方大儒,试孙慕白究竟是否状元之材。”

萧东流和莫仲文面面相觑,这是祸水东移了么?想起那人的才名,也许,并不一定是坏事吧?

二人齐齐松了口气,暂时算是落下个皆大欢喜的局面。放下心事的二人遣散了众位臣工,不辞苦地把其他考生的卷送进宫去,各自回家压惊,却忘了派人与孙慕白说上一声。

三月十五,殿试之时,大宁上下共九位大儒共聚朝堂,赵治亲下迎接,并赐下御麻,可谓优容已极。

参加殿试的举子们见了皇上便已经诚惶诚恐,见到诸位大儒却是激动的说不出话来。

诸位大儒俱已老迈,鲜少露面,只故人相邀时,讲上次经,年不过一两次,这次竟然在太和殿上见到了所有大儒,在声的读书人莫不心潮澎湃,今生无悔矣。

第112章 状元

太和殿上九个白发苍苍的老儿坐成一排,甚为醒目。孙慕白见了,亦是一怔,随即见到商大儒竟然在列,更与他微笑示意,又与左右低语,其他几个老儿的昏花老眼一起向他调了来,顿觉满头雾水,摸不状况。

赵治玩心大发,完全无视其他生员坐在龙椅之上,兴奋地叫道:“商大儒,开始吧。”

商大儒和这个小皇帝多有交道,十分了解他的秉性,闻言站起身来,对磁卡孙慕白一拱手,却是典型的二人互论的礼仪,竟是承认孙慕白可与他平起平坐。

无论是官员还是官员俱都要面露惊诧之色,孙慕白文名远播,众人皆以为其中夸大成分居多,今日见了方知他年纪轻轻居然获得了大儒首肯。

孙慕白亦是一拱手,他依然糊里糊涂,却听得商大儒开口问道:“当自幼读书,可通四书?可明五经?”

孙慕白下意识地应道:“也人知以无,言知不,也立以无,礼知不…”

众位臣工及生员们均听得稀里糊涂,这都什么啊,颠三倒四语无伦次,他们从窃窃私语开始议论纷纷,乃至见到众位大儒俱都坐直身体,便连左相莫仲文亦是一脸凝重,议论渐消,众人仔细地去听孙慕白背诵。

蓦地,一人惊呼“他,他在倒背论语!”

众臣子和生员们俱都恍然大悟,再侧耳去听,终于辨别出了孙慕白所言何物,却听的孙慕白语速越来越快,即使捧着书卷朗读也绝快不过他去。

孙慕白三炷香内,把四书五经俱都挑了篇生僻的倒背一遍,至此,他对于典籍的熟悉程度再无人质疑,众人皆自惭形秽,均暗忖,若是换了自己,能不能背出半篇?

商大儒满意地点了点头,和其他几个大儒交换了一下目光,随即率先发问,从经典义拷问到古怪偏僻之处,接连不断的发问,孙慕白游刃有余地逐一回答,殿上众人看的目不暇接,平日里诸多疑问一一得到了解答,却渐渐跟不上孙慕白和众大儒的思路,只恨没有多生几个耳朵,多长几个心窍。

众位大儒的提问越发刁钻古怪,便连孔子妻自何处这种问题都抛了出来,孙慕白眉头微皱,开始反击,回答完一个问题便提出一个见解,提出问题是大儒随即陷入沉思之中,俄而,九位大儒全部冥思苦想中,孙慕白襟飞带舞,独立庙堂之上,俯视天下,再无敌手!

众大儒沉思半响,给给点头,商议片刻,商大儒排众而出,他面上欢喜,恭道:“臣等商议过后,一致认为孙先生之才做个状元是绰绰有余了。”

话音刚落,众臣子纷纷附议,便连那些同榜的生员亦是心服口服,面上只有羡慕而无丝毫忌妒,境界相差太远,连忌妒都无力站住跟脚。

商大儒见赵治点头恩许,微笑道:“同时,经过我们九个大儒的一致决定,宣布即日起,孙慕白为本朝第十位大儒!”

如果说孙慕白能成为状元是意料之中,成为大儒,实在是太太让人难以置信了。要知道,成为大会必须得到至少半数以上的大儒首肯。

所谓术业有专攻,成为大儒,莫不是对典籍有独到理解,对以开宗立派的一代宗师,要得到派系不同,观点不同的诸位大儒的认同,简直难如登天。

孙慕白同期的生员们最先反应过来,齐齐对着孙慕白躬身,面上恭敬,口里尊敬:“学生拜见孙大儒。”

众位臣工未及反应,便听到赵治哈哈大笑道:“既然孙爱卿如此良才,朕做主,先封爱卿为太子太傅。”

闻言,众臣工哭笑不得,皇上,这太子都还没有,就先把太子太傅定下来了。

赵治正在兴头上,谁敢扫皇上的兴,萧东流这个武夫当先跪下:“恭喜吾皇得此良臣。”

当即,太和殿上众人皆跪拜在地,颂扬之声响彻天宇,赵治成了千古名帝,孙慕白却是辅佐帝王的一代名臣。

北楚朝堂之上,两份考卷在众位臣工手中传阅,北楚帝赵野面色清隽书卷气甚浓,任谁也无法把他与北楚那个铁血帝王联系到一起。

见众臣工传阅已毕,陈野缓缓扫视了一遍龙椅之下的众位臣子,沉声问道:“众位爱卿可有决断?”

宰相公孙又白上前一步道:“这二人均有经天纬地这才,俱是一时俊杰,世上再难有人能出其右。”

陈野眉峰一挑,话中冷意凛然:“如此说来,众位爱卿认为我此楚的头名魁首竟与那大宁状元不相上下么?”

公孙又白不慌不忙地回禀道:“臣认为,大宁的这个孙慕白在学理上有独到见解,定能成为一代大儒;而我北楚的陈洛,却是治世之能吏,足以辅助君上之不朽帝业,臣惶恐,愿拱手让出宰相之样,此子假以时日,必将成为一代名相。”

北楚的各位臣工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公孙又白这老匹夫雄霸宰相之位这么多年,竟然这么轻易就要让出来么?

面上却不敢显露半分,北楚朝堂之上一向是皇帝最大,宰相第二,皇帝老大还没有发言,宰相老二便是称霸山林的猴子。

陈野凝视公孙又白半响,见他面无异色,放下心来,淡淡地道:“传朕旨意,二皇子赵洛有经天纬地治国之长才,朕不日退位传位于二皇子赵洛,令其择吉日登基。”

公孙又白的眼睛瞬间睁大,和君王对视一眼后,深深地低下头去,跪拜君恩,其他众臣子惶恐半响,万万没想到这人陈洛竟然便是二皇子赵洛,见公孙又白已经表明态度,随即跟着跪了下去,一片附议之声。文章把赵洛即将登基的消息传给文竹时,她正在书斋带着几个妹妹核算账册,闻言,手里的毛笔直直落下,账册上化开了偌大一朵墨花。她发怔半响,终于明白刚刚听到了什么,一张脸上满是孤苦无依,求助地看向文章,只望他再说一次,方才所闻不过是个玩笑。

文章不忍看她,缓缓地点了点头。文竹只觉天旋地转,整个世界都崩溃了。

她木木呆呆,不知何时被人搀回了房中,不知何时被人去了外袍鞋袜,扶上床榻,迷迷瞪瞪间,似有无数温柔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宽慰她,叫她不要多想。

文竹心心念念却只反复回响着一句话,他,要做皇帝了,从此,便是路人了么?

她两次清醒已经是一日后,文章守在她身边,文竹抬眼望他,见他的脸上写满了焦虑和担忧,对将要出口的话含了碱分歉意:“爹爹,我想一个人住一段时间。就对妹妹说我染上了时疫,可以么?”

三女平日里一向坚强独立,今天竟然露出了如此脆弱的表情,仿佛误入狼群的羔羊,写满了绝望,文章不禁大炎心痛,他恨极自己引狼入室,如今落得这种地步。

文章尽量放低了声音,柔声道:“若不然,你与爹爹断绝父女关系,从此后世上只有孤女文竹,没有文家三女。”

文竹闻言一震,她沉默半响,苦笑道:“爹爹,我输不起,我不能赌啊,我怎能用一家老小的身家性命去赌我一世荣华?!若创个闲散亲王也便罢了,那是皇帝啊,若我成了皇后,敌国的将军是大姐夫,国舅是三妹夫,现在四妹夫又是太子太傅,一旦被人揭发,不不,我不赌,我绝不赌。”

说到后来,她声音哽咽,痛苦失声,文章默坐一边,轻轻拥她入怀,拍着她的背,心中亦是痛的无以复加。

文章按照文竹的嘱咐,对文家姐妹说她染上时疫,独居别院,不叫女儿们探望,自己却放下所有生意,日日里守着文竹,生怕她想不开。

文竹每日里以泪洗面,想起二个相处的点点滴滴,惊愕的发现回忆竟然如此之少,她又如此任性,总是糟蹋了洛的一片心意越发悲伤不能自已。

到第五日头上,文章终于忍受不住,亲自抢过汤碗一口一口给文竹灌了进去,她毫无反应,来一口便咽一口,吃下半碗后,一张嘴,却又全部都吐了出来,文章大恸。

他哭着跪倒在文竹面前,摸着她瘦的见了骨的双手,哀求道:“儿啊,你就可怜可怜老父,吃上一口吧。”

文竹的泪水更加汹涌,一双眼失去焦点,眼中一片死寂,生机灭绝,嗓子低沉沙哑,却是已经哭坏了喉咙:“我也想吃,我真的想吃,可是我做不到。”

中宗八年春,四月;初二,文竹,殁。

四月二十八,北楚新皇赵洛登记基,号平宗,大赦天下,同时册立四妃,下旨永不立后。

第113章 新皇

四月十五,早上开始便刮起了风,到了下午,狂风大作,路上都是赶着回家的行人,晚上,伴着闪电雷鸣,下起了暴雨,有经验的老人儿都说这是十年不遇的倒春寒。

郊处一座小山,周边都被用篱笆围了起来,赫然竟是某个大户人家的私产。山上种满了竹子,竹林深处,一座修建的简简单单的坟茔孤零零的坐落在那里。

坟茔之上犹是新土,坟前有香烛纸灰,另有小菜四碟,浊酒一壶,显然这坟中孤骨的家人并未遗忘了他。

一队约莫十几个旅人停在了这坟茔前,一个中年大汉上前看了眼墓碑上的名字,回身对着领头的少年点了点头。那少年一脸阴郁,闻言身体一震,满面悲戚之色,他跌跌撞撞地从人群中跑了出来,行到那坟茔前,蹲下身去,凑近了,手抚上去,一字一顿,痛彻心扉——

文—竹—之—墓!

他深呼吸一口气,眼中的泪水已经扑扑地落了下来,和雨水混在一起,落到那坟前与泥土混到了一处,溅到他身上弄脏了外袍下摆,那个袍缕金绣银,华贵已极。

他闭上双眼,手在墓碑上摩挲半响,下定了决心,缓缓站起,指着脚下坟堆,沉声道:“给我挖。”声音中充满了肃杀之意,不容违背,他的随从们轰然应了声诺,取出事先准备的工具,便开始掘起那坟堆来。

片刻功夫,坟堆即被挖平,又挖下去六尺深,电闪雷鸣间,隐隐可风漆成黑色的棺木,纵使随从们见惯了死人白骨也不禁惊出一身汗来,手下不自觉地慢了下来。

少年见状,推开挡在身前的二人,直接跳到了棺木之上,伸出双手搂起一把浮土,便向着坑外一丢。

随从们见状,纷纷丢下手中铁锨,学着他用手捧起浮土,转眼间,棺木的顶端已经起了出来,一头大一头小,小年颤抖着双手抚摸了一遍棺身,声声泣血道:“竹儿,你莫怪我,不见你的人,我总不信你已经去了。”他如此伤心,却还是不肯说出那个死字,只用去来代替。

少年形容枯槁,正是日夜兼程赶来到此的赵洛,他连登基大典也抛诸脑手,皇父暴跳如雷,却架不住他以死相逼,“生要见她人,死要见她尸,否则,你就准备儿臣的葬礼吧。”

望着文竹的棺木,赵洛迟迟不敢动手,他怕,他怕打开棺木,见到一具尸体,他颤抖着手,将棺木摸了一遍又一遍,忽地想通,若是不在了,他随她去了便是,何忧之有?!

仰天大笑三声,随从们皆以震骇地眼光看着他,心道,主子莫不是疯魔了,这可如何是好。

接过钉锤,赵洛神色专注,亲手卸下一颗颗棺钉,随着最后一颗钉子跌落地面,棺材吱嘎一声,露出一条缝来,随从们齐齐退了一步,赵洛却上前扶住棺盖,双手用劲,费力地推起来。

棺材盖一寸寸地挪开,赵洛咬紧牙关,一鼓作气,砰然一声巨响,溅起无数水花,那棺材盖子终于落到了地上。

赵洛一眼扫去顿时欣喜若狂:里面哪里有人?!竹儿没有死,竹儿果然没有死,哈哈哈哈。

正高兴着,随从的霍三上前一步,担忧地道:“闻得文家小姐殁于时疫,按照习俗应当火葬。”

赵洛闻言顺着霍三的视线看去,见棺中大头的一端,稳稳地放了一个陶罐,上面有高僧加持的符文,另有一个木箱,用蜡油密封死。

赵洛颤抖着手取出木箱,缓缓打开,馨香扑鼻,却是放了许多干花进去,里面平平地放了一封信,信封上工工整整地写道,赵洛亲启。

赵洛手一抖,木箱险些掉到地上,霍三见状,把手里的伞交给了另外一人,伸手去拿妹子 箱子,赵洛任他拿走箱子,探手取出了信,一双手抖的厉害,信纸在他手中发出簌簌的响声。

“少,闻君要登基,吾甚喜,汝聪明绝顶,定能成为一代明君。病体愈重,怕是拖不了几日了,若是竹不幸去了,请君勿念。君若有痛则竹百倍于君,纵死亦不得瞑目。

君若犹念旧情,还请君长命百岁,竹在奈何桥前等君百年,共赴黄泉路。若是君枉死,只怕难以投胎,你我二人缘尽情了不说,等不到君,吾亦只能成为一抹孤魂,怕要魂飞魄散,永无超生之日。”

赵洛手里的信缓缓滑落,霍三眼疾手快一把接住,又一手扶住软倒在地的主子,见他两眼迷蒙,已然神志不清,一双手却时时地伸出去,那个方向,恰是放了装有文竹骨灰的瓦罐。

霍三令一个随从捧起瓦罐,他架起赵洛先行离去,其他人等合起棺盖,重新埋好棺身,又把文家人放置的祭品重新摆好,今夜,只不过下了一场雨罢了。

一行人等又日夜兼程赶回北楚,路上,赵洛渐渐恢复了神志,他抱着瓦罐,一刻也不肯松手,人木木的,一句话也不说,脑子里时时想起文竹的绝笔,曾经以为,世上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喜欢上一个女子,却求而不得;而今才知道,得而复失,才是真的痛彻心扉。

这痛密密麻麻,爬满了身体,动静之间噬人血肉,一呼一吸都扯动伤处,恨不能立刻去死,却又想起文竹信中所言,若是枉死,她便魂飞魄散,永不超生!

他不怕死,他只是怕死了以后依然见不到她。

回到北楚,赵洛先去见了楚皇,赵野冷着脸见他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斥道:“为了一个女子,你何至于此,朕已经派人传下话去,诸臣家中但凡有适龄女子,皆须送入宫中,你登基的同时大婚。”

赵洛闻言一震,他缓缓抬起头来,眼中满是憎恨:“你自己放纵母后独宠这么多年,又何必强求于我?!我果然不是你亲生的么?”

赵野厌恶地看着他,那眼神不像是父亲看儿子,倒像是一个杀父仇人,他无视赵洛,喝道:“来人,把二皇子手上的瓦罐给我收了,若是不登基不大婚,我就把这破罐子砸了,扬灰世间便溺之处。”

赵洛死死地盯着赵野,任由侍卫夺了他手里的瓦罐,他咬牙切齿地道:“总有一天,我要把母后从你身边夺走。”

赵野闻言,哈哈大笑:“只要她活着,朕总会找到她。你的竹儿呢?你却去哪里寻来?哈哈哈哈。”

他转身离去,一路上传来笑声不断,赵洛趴在地上抽搐不已,宫中服侍的太监宫女们俱都悄然退下,退了三里依然闻到赵洛的哀泣,犹若母兽丧子,惨绝人寰。

赵洛原地未动,泣了一日一夜,眼泡红肿,喉干唇裂,意识却异常的清醒,他不能这么下去了,他还要拿回文竹的骨灰,他挣扎着爬到殿门口,声嘶力竭地唤道:“来人,来人啊!”

此后几日,赵洛异常乖巧地配合着登基大典的进行,遥望宁都祭祖,心里却念着文竹,若她地下有知,会不会怪他连她的残体都保护不了?

一众秀女袅袅婷婷排成了数个方阵,楚皇赵野独宠陈阳洛一人,闻知新皇先妃,家有适龄女子的群臣纷纷献上爱女,若是家中没有女儿,也寻了外甥女来,选秀阵容异常强大。

新皇赵洛容貌绝佳,乃是赫赫有名的美男子,人又极有文才,就连公孙又白那老狐狸也亲口承认,此子宰相之才,若赵洛不是皇子,怕媒婆早早便踩扁他家门槛,如此良婿,妇复何求?

赵洛心不在焉,正要随便点了几个去,赵野阴险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想随便选一个是么?那一罐子的东西,少了两把也看不出来吧?”

赵洛握紧双拳,下唇生生咬出血来,心中悲愤,咬牙切齿地道:“你要如何?”

楚皇赵野状似轻松地道:“蓝帅的不妹,工部刘侍郎的大女儿,户部于尚书的外甥女,还有…”

赵洛冷冰冰地打断他的话:“还有几个??我都收了,全部立为妃嫔。”

赵野满意地一笑,又轻描淡写地道:“那公孙又白的孙女儿雍容华贵,德才兼备,足以母仪天下,不如立为皇后吧。”

赵洛喉间传来低低的笑声,整个人蓦地放松,楚皇奇怪地看着他,却见这个儿子直直地望着他的眼睛,坦率地道:“儿臣的皇后已经去了,今生只有她一人堪为我妻,若是父皇一定要逼迫儿臣,还请在儿臣死后把我和竹儿葬在一起。”

赵野沉默半响,想到自己一生情有独钟,虽然不愿意,却不得不承认,赵洛果然是他的儿子。赵野长叹一声,让了一步:“如此,便立蓝家,刘家,于家和公孙家的秀女为妃,后位,就等你改了主意再说。”

此楚新皇登基当天,同时大婚,天下同贺,大婚当晚,世人都在关注着新皇会留宿在哪一位宫妃殿中,无人知晓四位美人儿俱都枯等一夜。新皇浑身缟素,怀抱一瓦罐,于发为堂之中静坐一夜,灵堂上的牌位赫然写着——爱妻楚后文竹之位。

黄泉

眼前是一片迷茫的荒野,无数半透明的鬼魂从四面八方赶来,她迷迷瞪瞪地随在其中,跟着大队一起往前赶路,有时会有掉队的鬼魂,被荒野之中飞出的黑色禽鸟一口叼走,不知尽向何处。

她的心中对这黑色禽鸟带着天然的畏惧,直觉告诉她,不能掉队,不能靠近黑鸟。

她叫什么来着,洛…

是洛么?

好像不是,可是似乎只记得这一个名字呢,洛,听上去真美,就叫洛好了,洛,洛,洛…她的心里莫名地高兴起来。

行了不知多久,这个世界没有日出日落,没有白天黑夜,只有永不疲倦的鬼魂,她的眼睛渐渐睁不开了,身体在变淡,心底突然升起了一股危机感,如果她不能在完全透明前赶到那个地方,她就会永远的消失了。

不,不,还有洛,她还没有见到洛,迷失的心窍豁然开朗,这点执着点燃了她最后一点魂力,如同回光返照一般,半透明的身体凝重起来,清晰地有如实体,反倒轻盈了许多,双脚离开地面一尺,掠过无数同伴,终于在灯枯油尽前赶到了旅行的终点。

一座桥,一座残桥,只有半截的残桥。

桥上一个青衣美妇轻挽着小袖,端着一碗汤,笑意盈盈地劝说来往鬼魂喝下这汤。

她看的清楚,喝了汤的鬼魂身体变的凝实,脸上却变得痴痴呆呆,带着傻笑凌空步过断桥,犹如那桥并未断成两半一般。

她也看到了,不肯喝下汤的鬼魂,半透明的身体刚刚步上断桥,便骤然下跌,隐隐传来模糊的哀鸣之声,桥下竟然是个万丈深渊。

她磨磨蹭蹭地到了那女子身边,汤的香气异常浓郁,空气似乎都变的甜腻,神智迟钝起来,眼前朦胧地出现了一个身影,身披明黄龙袍,头戴九龙冠冕,怀中捧着一个瓦罐,痴痴的流着眼泪,她突然觉得悲伤,无比的悲伤,这悲伤如此强烈,瞬间席卷了她的身,她的魂,她一个闪失就要落下桥头。

青衣女子一把抓住她的手腕,强把她拉了回来,见她两眼无神,脸上两行清泪,不禁一怔,守桥千年,第一次,看到了会流泪的鬼魂。

青衣女子随手一扬,清空了碗中始终半满的残汤,捧着碗到她鄂下,仔仔细细地收着她的泪,温温柔柔地对她说:“你也算与我有缘,我这里还差个烧水的徒儿,你愿意帮我么?”

第114章 心痛

四月二十九,楚皇赵洛亲政的第一天,群臣等候许久不见皇上身影,议论纷纷,史官于册上记,皇上昨日大婚,立四妃,亲政首日,姗姗来迟。

赵洛一夜未眠,眼中遍布红丝,天亮时,他把手中瓦罐慎重地放在牌位后,焚上香,深深凝视一眼后,恋恋不舍的出了这新设的小灵堂。

推门,又是一重宫室,层层叠叠的明黄帘幔,精雕细琢的椴木龙床,赫然便是赵洛的寝宫,这灵堂,竟然就设在他的寝宫后殿。

宫人们悄无声息地穿梭进来,弯腰低头,手捧托盘,盘里放着明黄色的九龙袍,金镶玉冠冕以及玉带龙靴,服侍赵洛换上后,新任太监总管年哥儿奔了过来,凑上前低声道:“皇上,霍三求见。”

赵洛眼一眯,声音沙哑,口中的语气却是不容置疑:“宣!”

年哥儿瞄了一眼主子的脸色,把早朝在即的话生生咽了下去,这宫里多少老人儿盯着他的位置呢,自古忠臣死无全尸,还是别去触霉头了。

霍三一进来,年哥儿便带着满屋子的太监宫女退了出去,霍三在离洛三步运的地方站定,先向着端坐龙椅之上的洛行了个礼,方道:“太上皇带着太后娘娘连夜出宫,臣追赶不及,失去踪影。”

洛点了点头,面无表情地道:“他手中的暗卫没有交给我,你追丢了也是正常。”

洛身子半倾,神色专注又问道:“可寻到皇兄的下落?”

霍三低下头,嗫嗫地道:“臣百般寻觅,始终为人阻挠,应是暗卫下手。”

洛嘴角上挑,带上了三分邪气,阴沉地道:“你即日起开始组建新的暗卫,唔,要和老头子对着干,就叫明卫好了,明卫成员全部从军中退役的百人斩中挑选。”

话罢,二人久久无语,洛垂下眼帘,深呼吸数次,一双手紧握成拳,状似无意地道:“说吧。”

霍三的脑袋要耷拉到胸前,低声道:“三小姐是在别庄去的,文章瞒着夫人太太发了丧,家中几外幼女也并不知情,但几个出阁的小姐都得了信,文兰和文晓梅俱都回府居住,面色悲戚,时时饮泣,文菊和文梅当场昏厥,现如今依然卧床不起。”

洛的眼中瞬间盈满了泪水,滴滴掉落在他手上开数瓣,俄而,手上便积了一摊水,他喃喃自语,“看来她真的去了,真的去了…”

自从孙慕白被钦点了状元又被封了太子太傅,孙家就没消停过,广迎八方来客,文晓梅日日应酬,人实是是疲了。

这日,她寻思着三姐病了许多天,是不是去探上一探,正好把家里这波人潮避过去,打定了主意便开始收拾行装。

正整理着,妙笔急匆匆的进得门来,递了封书信给她:“少夫人,这是文家送来的急信。”

急信?

自嫁过来也没有什么急信,若是有事娘家都是直接派了轿子来接,文晓梅困惑地接过信,展开读罢,一阵天旋地转,三姐,三姐没了?她自幼失母,却被徐夫人视为己出,这是第一次尝到失去亲人的苦,愣愣地坐在椅中,一时还难以消化这个噩耗。

孙慕白推门而入,挥了挥手,四个丫鬟鱼贯退出,见文晓梅一脸木然,凑上前,轻声哄道:“娘子勿要担心,就算是娶了那许家的小姐,你依然是正室嫡妻。”

这句话飘入文晓梅耳中,在她脑中绕了三圈方落到心上,她身体一震,不可思议地看向孙慕白,责问道:“娶什么?什么许家小姐?”孙慕白一怔,抬手摸了摸后脑,尴尬地赔笑道:“娘子还不知道么?爹爹为我订了一门平妻,是那吏部侍郎的千金。”

丧姐之痛突地袭来,加上孙慕白欲娶新妇的打击,文晓梅瞬间崩溃,她泪水盈眶,抓住孙慕白的袖子,声声泣血地质问道:“为什么要娶别人,为什么?晓梅还不够好么?”

孙慕白伸手去抱她,却被晓梅闪了开,只得耐着性子解释道:“是爹爹订了亲才告诉我的,反正以后我待她也定不会超过你去。”

文晓梅狠狠地盯着孙慕白,声嘶力竭地吼道:“要想娶她过门,除非我死。”说着,抬起双拳朝着孙慕白一顿乱锤,口中哭喊着:“我哪里不好,每天陪着你们那十二个娘亲…”

孙慕白的头疼隐隐发作,抓住文晓梅双拳,皱着眉头道:“你现在这个模样,和我那十二个娘亲又有什么区别?!”

话罢,把文晓梅向外一推,转身就走,却是头疼难忍,只想一个人静静。

和他十二个娘亲一样?!

他竟然拿她与那十二个泼妇相比,文晓梅心中悲愤难当,想起三姐曾言,若是过得不如意,回娘家便是,即使嫁出去,也依然是文家的女儿。而今,三姐,三姐竟是不在了,不在了…

望着打包一半的行李,文晓梅只觉得毫无意义,这孙家的东西,她一针一线也不想碰。

夹袄,襦裙,肚兜,亵裤,过年时新做的衣裙一件件脱下,文晓梅找出陪嫁带来的一套衣衫,仔仔细细的穿上,抹了一把脸上的泪,那泪却如同失了控般犹自落下,她索性不去管它,昂首挺胸,大大方方的走出房去,连头也没有回一下。

从此,孙郎便是路人了。

文晓梅一路出了孙府,到门口雇了辆马车回家,在将要行到文府门前时见前方一辆马车甚为眼熟,忙出言唤了声,却是二姐文兰。

严慎行刚刚接到了家主之位,开始逐一拜访族中故老亲眷,文兰随他一起,这些人的夫人太太们总是热情地询问着有关子嗣之事,搞的文兰异常尴尬,无言以对,毕竟,嫁进严家三年无所出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