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晋如此多娇/换女成凤上一章:第 84 章
  • 大晋如此多娇/换女成凤下一章:第 86 章

☆、第146章 美无度,美如英,美如玉

以太子司马绍年轻气盛的脾气, 如果在一个月以前, 王悦当着太子的面说你爹的是个昏君, 太子肯定会当场翻脸, 哪怕明知王悦是王导的儿子,也会大声斥责他辱君。

但是现在嘛, 太子保持沉默, 没有指责王悦。

为了给失败的北伐找个替死鬼、在长江边冤死的淳于伯, 还有被逐出宫廷逼迫改嫁的母亲荀氏, 对太兴帝而言没有区别,都只是工具, 用完就扔,莫得感情。

换做以前,太子会觉得太兴帝装模作样搞北伐来挑选敢于和王导抗衡的心腹大臣、然后用淳于伯顶罪是高明的政治手段、是谋略,牺牲一个淳于伯算什么?

刀不落在自己身上是不知道疼的。

因母亲荀氏始终不能回到台城,以及他为母亲苦苦求情,还被父皇大骂一通, 禁足东宫的遭遇, 太子觉得疼了, 这才激起了他对父皇做法的反感。

就像王恬一样,以前多么崇拜父亲、效仿父亲、希望帮到父亲,现在就有多么反感父亲、甚至, 反抗父亲。

这或许是大多数男人的成长经历, 从唯粉到黑粉, 到崇拜父亲到“弑”父, 从中找到自我,成为一个独立于父亲之外的男人。

王悦例外,因为他的父亲是个白痴。

王悦见太子沉默,知道他听进去了,又添了一把火,“事到如今,太子还不明白?只要皇上还是皇上,太子的母亲就一天无法踏进台城,也不可能得到册封,永远见不得人。”

太子艰难的说道:“她毕竟是我的生母。我是储君,母凭子贵,将来未必没有机会。”

王悦残忍的打碎了太子的希望,“皇上如果把太子的母亲接到台城去,就等于承认当年他做错了。太子,皇上是这种认错的人吗?并不会,皇上只会把责任推给别人,永远都是别人的错。”

“在皇上看来,当年荀氏因怨望而被皇后逐出宫廷,是荀氏的错。皇后为了堵住荀氏回台城的路,而逼她改嫁,这是皇后妒忌之心,是皇后的错。从头到尾,都是两个女人的错,和皇上有什么关系?”

“既然没有错,为什么要改?如果把荀氏接到台城,给她名分,不就是承认自己当年袖手旁观妻妾之争错了吗?”

“太子,唯有当皇帝,才能把荀氏接到宫廷供养,给她名分,让她光明正大的活着。”

太子听到这里,眼睛一亮,他纵有诸多缺点,他对母亲的孝是真的,当儿子怎么可能坐视母亲忍辱受屈一辈子?这是大不孝啊!

然而……太子说道:“我不能弑君,更不能弑父。”

王悦笑道:“毕竟微臣不是什么魔鬼,微臣也是有父亲的,以己度人,怎么可能挑唆别人弑父。太子当皇帝,皇帝当太上皇,荀氏接进台城,纵使封不了太后,也可以封夫人,三全其美。”

太子顿了顿,说道:“父皇会恨我的。”

王悦问道:“难道太子就愿意看着荀氏一辈子住在芳林苑?”

总得选一个。

太子心中天人/交战,王悦不急,静静等候太子做决定。

当两人茶杯里的茶水凉透之时,太子站起来,对着王悦一拜,“请世子来东宫,担任太子友之职。”

太子友是东宫的属官名称,东宫地位最高的属官是太子师,其次就是太子友。王悦的父亲王导是丞相,也是太子师,不过只是一个头衔而已,王导并没有时间去教导太子。

王悦也站起来,回拜太子,“臣,遵命。臣会鼎立辅佐太子当一个明君。”

太子扶王悦起来,“待我坐上龙椅,世子想要什么?世子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帮我。”

王悦反问:“太子何出此言?”

太子说道:“世子有王导这样掌控朝廷的父亲,听闻王导对世子无不顺从,从不以父亲的威信压制世子。世子应该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人啊,有什么是王导都给不了世子、而必须把我扶到皇帝的位置才能得到的呢?”

太子痛定思痛,瞬间成长了,开窍了。

看来我没有选错人。这是建立信任的时候。王悦说道:“太子为了母亲有朝一日能够生活在阳光之下。我的目的比太子更简单,我是为了清河公主。”

太子瞳孔猛地一缩,而后抚掌哈哈大笑,“看来坊间的传闻都是真的了,世子和清河公主青梅竹马。”

太子瞬间觉得一直高高在上、冷淡无趣的王悦变得亲和起来了,“你知道么?我一直很讨厌你、嫉妒你。你明明什么都有,却总是一副不食人间烟火、超凡脱俗的样子。”

“人间的一切你都占全了,才华,容貌,家世,甚至父母的爱,你样样都好,很多人做梦都不如你完美,我最嫉妒你有一个绝世好爹,一切都依着你、纵容你,你却对此不屑一顾。”

“现在我明白了,所有人都有烦恼,都有不能成全之事,众生皆苦,连你也是如此。”

太子笑道:“你现在看起来是个有血有肉有烦劳的活人了,不是仙。我相信人,不信仙。清河公主是我们司马家的人,我将来会做主将清河公主下嫁给你。”

王悦回到娄湖别院,对清河说了他和太子结盟的事情,“……这次中秋节皇室家宴,你进了台城赴宴,太兴帝一定乘机把你留在宫廷,你毕竟姓司马,是皇室的人,不能一直住在宫外。你暂时在台城住些时日,意思一下,娄湖别院的地卷已经改成你的名字了,随时可以用散心的名义回来住。”

“我已经是东宫的太子友了,我们在台城依然可以见面。”

清河嗯了一声。

王悦敏感的捕捉到了清河的不快,“你不高兴?”

清河又嗯了一声,但坐蹙娥眉,“我明白这是你我能够在一起最好、最稳妥的方式,你做的很好,考虑的很周全,但是我——”

“我就是觉得意难平。”清河拿起花瓶里的一杆莲蓬,“我的婚事就像这个莲蓬。是从我的别院湖里长出来的、是我亲手采摘的,它就应该是我的。可事实上,我想要吃莲蓬,却必须经过皇帝的同意,我根本做不了主。他如果把这个莲蓬给别人,我反对也是无用。”

“我讨厌这种□□纵的感觉。荀灌可以为了自己的婚姻争取,突破门户之见,和周抚订婚。为什么我只能在房间里,被动的等待一个赐婚的圣旨?”

清河托腮沉思,她从来就不是一个逆来顺受的人。

王悦拿起莲蓬,拨出一颗颗青皮莲子,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剥去莲子的外皮,露出乳白的果肉,放在清河唇边。

清河启唇,果肉滚进嘴里,嚼了嚼,莲子脆甜,莲心有些微苦,但是苦过之后有回甘。

王悦把整个莲蓬都扒玩了,喂给清河,说道:“相信我。”

清河怔怔的看着王悦,彼其之子,美无度,美如英,美如玉

一瞬间,所有的不甘不快都抛到脑后,嘴里微苦的莲心都成了甜,清河扑过去抱住王悦,心道我终于明白为何纣王为了苏妲己掏了比干的心、周幽王为了褒姒烽火戏诸侯,当爱情和美色摆在面前,我也是个昏君。

八月十五中秋节,太子妃亲自里娄湖接清河去台城赴宴,皇室一家团圆,宴会期间,太兴帝果不其然的留住了清河,“灼华宫已经建好了,天气也凉爽起来,临海公主毕竟是皇家血脉,且尚未婚配,岂能一直宫外居住?从即日起,临海公主就搬到灼华宫去住吧。”

清河乖巧柔顺的说道,“是,陛下。”

清河搬进灼华宫。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家宜室。灼华的名字就是《诗经·灼华》里得来的,一听就不是什么“正经”名字,代表着催婚之意,这首诗的意思就是姑娘出嫁了,是个宜家宜室,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好妻子。

太兴帝取名为灼华宫,最初的想法是把清河接到台城,然后赐婚给周抚,用清河拉拢周家父子,以及周氏父子背后的江左本地势力,他在中间赚“差价”,简直空头套白狼。

至于太兴帝为何盯住清河这只羊使劲薅羊毛,不卖其他公主,是因为太兴帝只有五个儿子,一个公主都没有,台城里头只有东宫的太子妃生了个小郡主——刚刚六个月,还不到拿出来“卖”的年龄。

现在周抚被荀灌给“抢走”了,太兴帝重新给清河“估价”,寻找下一个合适的买主。

太子妃亲自把清河送到灼华宫,热情的介绍新居,“……若短了什么,或者宫人们不听使唤,尽管告诉我,我给公主撑腰。”

太子妃表面上是关心,但是清河本能觉得太子妃话里有话——这是在宣扬主权,表示这里是她的地盘吧。

清河轻轻顶了回去:“让太子妃费心了,太子妃亲自布置的宫殿、挑选调/教的宫人,怎么可能少了什么?还有宫人不听使唤?不可能的事,我相信太子妃。”

若真有这样的事情出现,就是你太子妃失职,不是我挑剔哟。

太子妃一噎,心想这个公主有好几副面孔,时而柔顺,时而强硬,捉摸不透,她看着跟随清河搬进来伺候的人,问道:“荀灌送给公主的那个蒙面女琴师呢?怎么没见她进宫?这么快公主就喜新厌旧了吗?”

☆、第147章 六立

喜新厌旧?什么意思?

女人的直觉, 清河觉得太子妃对她心有敌意。

清河想不通, 她和太子妃没有任何利益冲突, 为什么太子妃频频挑事的针对我?

清河说道:“哦, 那个毁容哑巴琴师曹夫人也喜欢,时常叫她弹琴, 我就把琴师留在娄湖别院了, 曹夫人什么时候想听琴都可以召琴师弹奏。”

清河搬出曹淑这座大靠山, 太子妃也不敢向曹淑张口要人。

果然, 听到曹淑的大名,太子妃歇了心思。

王悦现在是太子友, 可以出入宫廷,两人见面,清河把太子妃的异常告诉王悦,“……太子妃的表现很奇怪,我也说不上来,她对我的敌意莫名其妙。但是, 除了针对我, 太子妃在宫里的风评很好, 东海王妃裴氏也对她赞誉有佳。”

王悦也纳闷,说道:“太子妃生育两子一女,出身高门, 贤惠仁慈, 太子一直很敬重她, 东宫并无其他嫔妃。且太子妃得知荀氏的事情后, 也顶着皇帝的压力,几次跟随太子去芳林苑探望荀氏,是个知书达理的太子妃。”

太子妃对所有人都好,不会莫名其妙敌视清河。王悦说道:“我会和太子打招呼的,太子妃不会违背太子的意思。”

清河心想,女人之间有些事情男人是搞不清楚的,不过如今这个局面,太兴帝想要把她卖个好价钱,她在台城的盟友是东宫,如果和太子妃相处不和睦,岂不是让太兴帝钻了空子?

多一个盟友总比多一个对手好,清河点点头。

东宫,太子和太子妃交代好好照顾清河。

太子妃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太子为何出此语?我对她还不够好吗?是她向太子抱怨我?”

太子说道,“没有,你别多想,我只是多嘱咐你一句。如今因你我时常去芳林苑探望母亲,父皇对东宫多有不满。皇室中,公主地位超然,何况将来公主要嫁人的,公主和东宫交好,对东宫有好处。”

太子妃心下稍安,“知道了。”

太子说道:“你去忙,今天太子友要带我去一个雅集,很晚才能回宫,你自去睡,不用等我。”

从此以后,太子妃对清河的态度转好,不是邀她赏花,就是邀她喝茶听曲,姑嫂之间其乐融融,再也不说那种夹枪带棒之语了。

太子妃太过热情,清河更觉得不适,她不想和太子妃走的太近,不想应酬,她在宫廷待了十六年,论建筑排场,建康的台城和洛阳皇宫还是有差距的,清河虽初入台城,却已厌倦宫廷生活,那些奢靡繁华,皇家气象,在她眼里,都索然无味,就像吃过浓郁的奶酪后,再喝鲜奶,就索然无味了。

太子妃,希望你早日变成皇后啊,这样我就能飞出台城了。

就在清河在台城里像坐牢似的过日子的时候,千里之外的汉国都城平阳,汉国皇宫正在掀起一阵阵血雨腥风。

起因也很简单,就是为了掌控皇权。

话说刘曜被太子刘粲排挤,也为了保护王妃羊献容,刘曜自请去镇守长安,带着羊献容和心腹们离开了平阳,远离朝廷。

心腹大患刘曜一走,太子刘粲立刻找到了新目标——就是自己亲爹,皇帝刘聪。

不想当皇帝的太子不是好太子。

刘聪自从一统中原,立刻变得不“聪明”了,整天耽于美色,不理会朝政,大臣们想见他一面都难。

国家大事掌控在宦官和太子刘粲手中。本来刘聪是用宦官来牵制太子的,无奈太子实在太能干了,能干到希望马上当皇帝,把亲爹干掉。

刘粲收买了宦官,在刘聪用来“助兴”的药里加了猛料,很快,刘聪就死在了美人肚皮上。

皇帝刘聪暴亡,太子刘粲继位的消息传到长安,中山王刘曜听了,并不意外,刘粲这个狼崽子为了皇权,毫无底线,干得出弑父弑君这种事情,他立刻写了一封奏本,说惊闻先帝去世,他伤心欲绝。无奈边关告急,刘琨和祖逖这两个大晋旧臣不死心,一直骚扰汉国边关,想要攻进中原,他虽然很想回到平阳为先帝送葬,但是要保护边关,他不能去云云。

刘曜晓得,他一旦去了平阳,以刘粲的尿性,肯定会杀了他——连亲爹都杀,他这个没有血缘的结义兄弟杀起来更不会手软了。

此时羊献容已经怀孕六个月了,肚子已经凸起,刘曜更要好好保护她,说道:“你不用担心,好好养胎,外面的事情交给我,我发誓,我活一日,自会保护你周全。”

时隔十七年,羊献容又要当母亲了,心里又激动又害怕,道:“我相信你。”这个时候,她不能露怯。

刘曜拥着妻子,内心做出了一个决定……为了你,我愿意背叛一切!

太子刘粲继位,年号汉昌,就是希望汉国能够繁荣昌盛的意思。

不过,汉昌帝刘粲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和繁荣昌盛无关。

他登基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把父亲立的六个皇后其中还活着的三个皇后封为太后,并且把每一个太后都弄到了龙床上,将所有的后妈都变成了情人。

刘粲和三个太后在宫廷其乐融融,睡父亲的女人,让父亲无处可睡,只能去睡棺材。

刘粲这个皇帝当得毫无人性,正经事情一件不做,整天都在做不正经的事情。

那国家大事怎么办呢?刘粲统统交给了大司空、司隶校尉、岳父靳准。他的皇后靳氏为他生了太子,将来的江山反正都是太子的,况且太子年纪还小,刘粲对靳准很放心。

但是靳准也是个有野心的人,他掌权之后,从四处收罗美人和财富献给刘粲,以表示忠心,刘粲越发信任他。

靳准乘机进献谗言,说道:“朝中公卿大臣们对微臣不满,说陛下偏信微臣,还要像商代的伊尹和汉朝的霍光那样成为摄政大臣,杀了微臣和陛下,然后从皇室里选出听他们话的藩王当皇帝。皇上,您要早做决定,赶在大臣们动手之前除掉这些图谋不轨,欲皇上而代之的奸臣和皇家宗室啊!”

刘粲也是过来人,他的太子还小,因而对宗室尤其是几个皇叔们存疑,不过,皇叔们也是牵制岳父靳准的一股势力,刘粲没有偏听偏信,暂时没有动手。

靳准就游说女儿靳皇后,以及刘粲的床伴靳太后——没错,靳家姑姑和侄女两人一起伺候皇帝。

靳皇后和靳太后同时向皇帝刘粲吹枕头风,姑姑和侄女一左一右,全方面无死角的吹啊,“皇上!皇叔们贪图我们的美色,想要夺皇位,抢了我们当后宫嫔妃,我们将来可怎么办啊!”

色令智昏,刘粲终于做出决定,把皇叔们全杀了,一起砍头的,还有皇叔们平日结交的大臣,这些大臣死的死,逃的逃,还有一些不知所踪——全部被刘曜偷偷派人接到长安去了。

靳准排除异己,皇帝刘粲倒行逆施,朝中怨声沸腾,刘曜乘虚而入,暗地里招兵买马,有所大图。

这期间,当年蔡文姬所生的两个儿子,刘延年和刘欢乐都被刘曜接到长安去,以保护皇室仅剩下来的两个德高望重的宗室大臣。

这两人因是汉人女子生的儿子,而被轻视排挤,匈奴人觉得他们兄弟非我族类,必有异心,没想到正因如此,靳准和皇帝刘粲都觉得他们两兄弟对皇位不造成威胁,所以没有杀他们,只是夺了官职。

兄弟两个人生最大的痛苦因母亲是蔡文姬,却也因母亲是蔡文姬而逃过一死,母亲给了兄弟俩第二次生命。

这两人本就和羊献容是亲戚关系(蔡文姬的妹妹蔡贞姬嫁到了泰山羊氏,生了羊祜和景献皇后羊徽瑜),见羊献容已经怀孕,顿时心生了其他的念头,他们将朝中暗藏的势力全部都交给了刘曜。

靳准任人唯亲,把兵权全部交给了靳家人,堂弟靳明担任车骑将军,靳康担任卫将军。这下无论文官武官,都是靳家的人,皇帝刘粲已经被岳父架空,还无知无觉,整天和靳太后和靳皇后饮酒作乐。

靳准膨胀了,兵权到手之后,立刻起兵谋反,把皇帝刘粲给杀了,之后把太子,包括皇室所有刘氏家族的全部杀光,一个不留,甚至连姐姐靳太后和女儿靳皇后也一并砍了。

平阳皇宫血流成河,人间炼狱也不过如此了。

就这样,靳准毫不意外的登基为皇帝,他等这一天很久了。

还有一个人,等这一天也已经很久了——正是镇守长安的刘曜。

刘粲一死,一直装死不出面的刘曜立刻举起了平乱大棋,宣告靳准是反贼,要为皇帝刘粲、以及惨死的皇族们复仇。

刘曜举起大旗后,附和者甚众,刘曜是边关大将,这些年征战沙场,凭实力打下来的名声和土地,在军中素来有威望。

汉国的军人们纷纷响应刘曜,倒戈相向,反过来杀了自家的大将,去投靠刘曜。

刘曜汇集八方势力,众志成城,以势如破竹,摧古拉朽之势打到了平阳,杀了靳准。

汉国仅存的两个宗室刘延年和刘欢乐上本,请求刘曜称帝。

刘曜三次拒绝之后,第四次接受了。

刘曜称帝,国号为赵,立妻子羊献容为赵国皇后。

☆、第148章 买一送二

羊献容的生平写在史书的后妃列传里, 写了她五废五立的经过, 最后一句话是“洛阳城破,没于刘曜”。

当所有人都以为这就是她的结局时, 却只是她另一段人生的开始。

由于汉国有灭国之恨, 大晋在江南建业复活之后,两国隔江而立,是两个互相独立的国家,但是并没有正式建交, 没有互建使馆,或者派出使节。

除了偶尔边境冲突, 刀剑相向之外,两国没有任何以和平为目的的交往,导致双方都消息闭塞,根本无法及时了解邻国发生了些什么。

江南秋粮丰收,可以养活中原百万移民, 王导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时, 汉国皇帝刘粲正在后宫里睡三个太后,并把几个皇叔, 以及除了亲儿子以外的所有皇室宗室屠杀殆尽。

开春, 荀灌和周抚举行婚礼, 清河目睹有情人终成眷属, 感动的热泪盈眶之时。汉国国丈靳准杀了皇帝女婿刘粲, 并把连同亲外孙在内的太子等皇子皇女全部杀死, 甚至把汉国开国刘聪的坟墓都挖出来了, 砍了已经化为白骨的刘聪的头颅……

都说皇帝刘粲残暴,堪比纣王,但是国丈靳准上台之后,中原人才晓得比起靳准,刘粲简直个小天使,刘粲至少不杀直系亲属,靳淮为了斩草除根,除了杀了刘粲,还把姐姐靳太后,女儿靳皇后,甚至亲外孙太子刘元公也全部砍头,辣手无情。

靳淮上台之后,自称汉天王,比天子还高一级。靳淮也晓得自己手段太残忍,名不正,言不顺的,怎么办?如何堵住天下悠悠之口呢?

除此之外,还有盘踞在长安的中山王刘曜,这家伙羽翼已丰,汉国那些逃跑的臣子都去长安投奔刘曜了,刘曜成了最大赢家,他随时能够打到平阳来。

靳淮顿时觉得内忧外患,如愿以偿当了汉天王,却发现打江山容易,坐江山实在太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