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说,最基础的战场直觉他们还是有的。

越接近战场,越靠近敌人,他们就越发现他们之前所掌握的信息越不可靠。

而这却也给他们原本澎湃的信心注入了不确定。

不可否认,对于战场上的将士来说,这无疑是最有力的挫败。

虽然明显表现出来,但是将士那种信心遭到动摇的士气已经慢慢的显现。

“不管虚实,绝不能在军中透露半句,动摇军心者,军法处置。”当前之际,独孤云峥只能稳定军心,不能出师未捷身先死。

到了此刻,他必须得加急呈书轩辕皇,暂缓出兵。

如果他的猜测和判断是正确的话,那么他们冒然出兵,必然就中了墨良诱兵之计,到时候,想要明哲保生却已晚了。

卫国王奉旨出征,身负保家卫国的重则,一旦黯然撤兵,或许会让天下人耻笑,更会让有心之人有机可趁,但是就算他颜面扫地,被天下人耻笑,他也不愿看着生死与共的弟兄们,冒然出战,死而后已是小事,就怕引火烧身,悔不当初。

第232章

然而,独孤云峥的急函还没来的及送出营区,就接到了前来的访客。

岁月给来者的脸上并未增添痕迹,但是那稳健的步伐,经过磨砺之后的沉淀,以及更加自信的眼神,却体现了一个真正的成熟男人的风采。

当年的冷千羽已经没有了年少的轻狂,更经历了磨难的落寞和绝望,此刻的他更似一块经过了打磨的坚石,没有了棱角,没有了斑驳的石纹,剩下的只有圆润的外壳和更加坚实的内核。

“冷千羽见过卫国王。”冷千羽不卑不亢的态度,赢得了独孤云峥的赞许。

“国舅爷远道而来,有失远迎,请坐。”看着踏着夜色而来的冷千羽,独孤云峥不用说,其实已经明白了他的来意。

“多谢卫国王,这是吾皇呈递王爷的密函,还请王爷过目。”冷千羽从袖中取出一封信函,双手送到了独孤云峥面前。

独孤云峥不动声色的接过信函,拆开,并未及时的给出答复。

这信里的内容,并不出他的意料之外,但是他现在却不想发兵。

虽然知道和萧一寒联手本是事实,但是就目前的情形看来,发兵并不利于奉天。

及时出兵是轩辕皇独孤韵的本意,但是如果不利于奉天,他相信,独孤韵也会斟酌的。

“卫国王此次出兵,也该有轩辕皇的旨意,此时是卫国王最佳出兵的时机,一旦错过了,形势如何,在下不必言明,想必卫国王自有考量。”冷千羽看着神情不变的独孤云峥,也明白想要说服独孤云峥出兵并不是一个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目前的形势,独孤云峥并不会听风就是雨,他所看到的想到的,并非外界所传开的那样。

“本王奉旨带兵压境,为的只不过是保卫我奉天国土,守护我奉天百姓,不受大同战乱的荼毒,至于出兵大同,本王并没有接到吾皇旨意,国舅爷是否有些地方搞混了?”独孤云峥微微沉思之后,沉声答道。

“吾皇举兵反同之际,就是奉天出兵之时,这可是吾皇和轩辕皇立下的契约,难道轩辕皇想要违背契约吗?”对于独孤云峥的答复,冷千羽并没有感到意外,毕竟如果是他处于独孤云峥的角度和立场,他也不会贸然出兵的。

但是理解归理解,他此行目的还是要让独孤云峥马上出兵,只有这样,才能缓解萧一寒等最后的一批楚国势力被围剿的绝境,也才能让整个形势发生逆转性变化。

“契约?本王好似从未听说过我奉天和贵国何时何地定下了契约。”独孤云峥眼中闪过冷芒,冷声问道。

可是此刻的独孤云峥心绪翻飞,百转难平。

虽然已经猜到了此行的目的,可是,当他真正的听到这个事实的时候,他还是感到了一种心寒和无奈。

虽然明知道轩辕皇不会那么的相信自己,但是却也万万没有想到,此等重大的事情,轩辕皇居然一点消息都没有透露于他。

契约?

何时?

何地?

什么人签订的契约?

奉天境内究竟能有多少人知悉这事?

攻打大同,这并不是轩辕皇的一时兴起,而是轩辕皇早有预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举动。

“王爷不知,可这并不代表说,契约不存在,如果在下没有猜错的话,轩辕皇的旨意也该快到了。”冷千羽之所以能如此坦然的说出这事来,为的就是让独孤云峥明白,出兵大同一事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眼看独孤云峥率兵而来,却久久未见发兵迹象,萧一寒早就料到独孤云峥不会随意出兵,密函早就传到了轩辕皇手中,描述了当前的战局形式,以及再不发兵,会带来的严重后果。

当然,信函中所说的都是如传闻一般的,战局一边倒的,胜券在握的情景,而非真正的,他们面临绝境,四面楚歌的情景。

“难道国舅爷不知道吗?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独孤云峥看着冷千羽那胸有成竹的模样很是不爽,如果他不想出兵,即便是圣旨下来,那又如何?

“是吗?可是奉天的百姓可都在看着王爷呢,一旦王爷抗旨不尊,不知轩辕皇会怎么想王爷?不知这奉天百姓会怎么认为?王爷拥兵自重还是意图谋反?”冷千羽这话一出,独孤云峥的脸瞬间变了颜色,看向冷千羽的目光也是如箭般冷厉。

“就凭这句话,本王就可以把你营前问斩,以儆效尤。”独孤云峥怒极反而平静的说道,只不过这略显轻柔的话语中却有着让人胆寒的阴柔。

“冷某此次奉吾皇旨意前来觐见王爷,就没有想过能够活着走出去,要杀要剐,悉听尊便,只不过轩辕皇失信于吾皇,失信于天下,那就不是冷某能够控制的了。”说这话的时候,冷千羽仿佛放下了身上的所有重担一样,轻松而坦然。

他们都是才智不俗的人中龙凤,只可惜世事多舛,他们也只能在风云变化的历史潮流中,艰难行进。

胜者为王败者寇,要么千古留名,要么曝尸荒野,这是他们逃脱不了的宿命,也是他们挣脱不开的枷锁。

“既然如此,如若本王不让国舅爷达成心愿,那么是否也太不近人情了。”闻言,独孤云峥居然笑开了。

“来人,拿下叛贼,斩首于营场,宣告天下,楚国余臣冷千羽利用身份之便,进入营帐,不言私情,只谈国事,出言不逊,意图挑拨奉天和大同之间的关系,此心不善,此行该诛。”独孤云峥的话语一出,冷千羽心中黯然一叹,虽然已经做好了殉国的准备,但是,当这一刻真正来临的时候,他还是感受到了一种真正的面临死亡的恐惧。

只不过,他没能完成萧一寒给他的使命,他愧对朝阳帝,愧对正满怀希望等着他回去的同胞们。

但是,即便能够活着回去,他又能活多久?这种颠沛流离,四处奔波躲藏的生活,他已经厌倦了。

天下已定,复辟已经是不可能之事,只不过身为人臣,他能做的就是忠于君王,别无选择。

而今,这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任务,总算可以卸下了。

这一回,是死亡也是解脱。

没有了之前的彷徨和恐惧,冷千羽看着正看向他的独孤云峥,没有怨恨,没有不甘,有的反而是一种坦然。

冷千羽的死,在奉天和大同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毕竟冷千羽,这个在楚国有着盛名的青年才俊,即使在楚国灭亡之后,却也不时有着他的踪迹和传闻,而这次却也是关于他的最后一次传闻,或许这是最轰动,也是最让人记忆深刻的,但是这只预示着一个事实,那就是楚国真的完了。

毕竟是顾及冷千羽身为奉天国舅的身份,独孤云峥还是给他殓尸入棺,立碑安葬了。

当这一切引起天下哗然的同时,轩辕皇的圣旨到了,命令卫国王独孤云峥即刻进兵大同,配合楚国余众,里应外合,攻打大同。

如若卫国王抗旨不尊,临阵换将,凡属于卫国王的亲信和部署一律换下。

而这却也成了卫国王一道无法抗拒的紧箍咒,只因为,换将就意味着他们将会不战而亡。

作为战士,他们不是死在战场上,却会成为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一批人,不但命保不住,还要担负抗旨不尊的骂名。

对于他们来说,死不可怕,可是名誉却是不能受辱的,一旦罪名成立,不止他们死无葬身之地,就是他们的家人,族群都会因为他们而受到牵连。

无奈之下的独孤云峥,在处决了冷千羽之后,急速派兵进发,而这又让天下惊讶一片。

但是,就是在这种让人捉摸不透的氛围下,大同和奉天的战争正式爆发了。

作为先锋军的卫国王,身先士卒,勇往直前。

即使并不完全明了敌方状况,但是作为一个常年带兵的将领来说,独孤云峥有着军人经过长期实战积累下来的战争直觉和敏锐度。

“王爷,前方就是大同的桂安城了,只要过了这里,那么方圆百里内的数百个城镇就没有固守的可能。”一路疾行,并未让一干将士显露疲态,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军人的坚毅和耐力。

“保持前进,时刻留意先锋军发出的信号。”独孤云峥审视着周围的环境,冷声命令道。

看着渺无人烟的茂密山林,蜿蜒无际的林间通道,不知为何,独孤云峥居然感到不安。

一种从未有过的不详预感。

这一种本该是敌军埋伏的最佳场所,战场上,设伏不断也是扰乱敌人及至于歼灭敌人的最有利的方法之一,可是这一路上,他们几乎可以说是一种前行,没有受到任何的阻碍和袭击。

即便如此,独孤云峥也从未松懈过,他的双眸总是警戒环视着四周的环境,查看着周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

一路下来,虽然没有任何的伤亡,但是却也耗去了他们不少的精力和体力。

这看似是有利于他们的,但是独孤云峥却总觉得哪儿不对。

总觉得大同的这第一战有违常规,首战的将领会是谁?他又擅长于什么样的战术?

这无疑成了独孤云峥心中最大疑惑。

“王爷,前方并没有敌人。”在独孤云峥策马环视的时候,看到了前方先锋发出信号的部下已经来报,而这已经让奉天的将士们也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沉重和未知。

正所谓知已知彼百战百胜,一路行来,他们对于即将面对的敌人却是一无所知,这分无知也让他们的信心大打折扣,更让他们的士气一落千丈。

“谨慎前行。”独孤云峥稍作思索,还是果断的下达了命令。

然这一路,他们依旧没有碰到任何的敌对势力,他们依旧一路畅行。

直到他们到达了桂安城门外,他们依旧没有看到一个大同士兵的身影,本该有守城士兵的城门口也是空无一人,唯一正常的就是那紧闭的城门。

遥遥看去,明显的就能感觉出,这分明就是一个人去楼空的空城。

空城,是否就意味着他们将会不战而胜?

不,任谁都不会这么认为,只因为他们不会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更何况是战场之上。

“王爷,这里?”审视了一会,尾随其后的一名副将低声询问。

“小心。”独孤云峥目不转睛的看着城门上猎猎作响的旗帜,在月光下显得那么的空响。

“王爷小心。”就在一切都空寂的时候,城门之上突然燃起了整齐而明亮的火把,瞬间,城门上下,一片通亮。

第233章

随着桂安城城门上的火把林立,一个个身着盔甲的战士也同样出现在了独孤云峥的视线里。

紧紧的盯着城门上方,独孤云峥知道,即将看到的就是此次战役的对手。

没有了之前的猜测和彷徨,站在城门下不远处的独孤云峥,真正面对敌人的时候,却出奇的达到了心灵的安定。

“贵客临门,儿郎们速速打开城门,夹道欢迎奉天最为神勇的卫国王驾到。”随着含有喜庆意味的话语传开,看着原本紧闭的城门徐徐打开,看着大同的将士列队欢迎。

独孤云峥的心一颤,看向城墙上,在火把下显现真容的说话者,那一头的银发在火把的照射下,更显得那么的清晰明了。

狭长的双眸有着意味不明的光芒,唇角的笑容有着老友前来的愉悦。

此情此景,有谁能想到,他们会是生死难以共存的敌对双方,更不会有人想到,他们是同父异母的手足兄弟。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会在这里见到墨良,更不会想到,墨良会有这种方式和他见面。

“卫国王,不,或许朕该改口叫一声皇兄,久违了。”随着那低沉的话语吐出,独孤云峥的身侧即刻传来了震惊的吸气声,不用回头,不用侧目,独孤云峥知道,这一仗,他已经不战而败了。

与敌对阵时刻,军心却动摇了,他作为将领,他用血汗建立的威信在这一刻,被动摇,被冲刷了。

“没想到短短的几年时间,就能让王兄忘了绝殇,还真是让寡人心寒啊。”简简单单的两句话,却已经点明了来者的身份,虽然那一头的银发已经在奉天的将士面前表明了他大同皇帝的身份,可是另一层身份却也在这一刻揭露了。

叫卫国王独孤云峥王兄名叫绝殇的男子,奉天的将士们再迟钝也意识到了这个站在城门之上的男子是谁了。

奉天曾经的太子独孤绝殇,如不是他的离奇失踪,当今的轩辕皇也不可能登基为帝。

他,独孤绝殇才是奉天真正的皇位继承者,是奉天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

“王兄此次奉旨前来,是为与大同为敌吗?没想到轩辕皇到现在还不死心,他以为寡人还是当年的太子吗?还是那个没有反抗之力的少年吗?”语调一变,原本的愉悦变成了手足相残的悲哀以及忍无可忍的愤怒。

“吾皇从奉天死里逃生,空手建立了大同王国,只为天下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之前的前仇旧恨吾皇已经含血吞下,并非惧怕奉天,只因吾皇心中还念及同胞情谊,不忍手足相残,更不想因为此个人恩怨,让天下百姓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却不想轩辕皇不但不体谅吾皇的此番仁厚宽大之情,反而狼子野心,竟然伙同大同逆贼里应外合想要侵犯我大同,实乃欺人太甚,士可忍孰不可忍,吾皇在不反抗,还当我大同天子没了血性,可以任由拿捏,说到底,吾皇本是奉天太子,这奉天本就应该是吾皇的天下,他独孤韵理当退位谦让,归还皇位。”站在墨良身旁的青峰一席话说的慷慨激昂,立即引得大同将士士气高涨,热血澎湃,齐声高呼:天佑吾皇,收复奉天,一统天下。

相形之下,独孤云峥一行人马,只能沉默的看着声音震天的大同将士。

奉天军队虽然因为这一意外消息而显得有些惊疑不定,但是却并没有因此而移动半步,这分军纪让高高在上的墨良看在眼里,赞在心里。

从这一刻,他不在只是大同的皇帝墨良,他还是奉天的前太子独孤绝殇,统一天下,夺回原本就属于自己的皇位,箭在弦上,蓄势待发。

自此大同军队大举攻进奉天就有了光明正大的口号,独孤韵准备好迎接他的回击吧。

“王兄,若是还有兄弟情义的话,那么就带兵入城吧,朕理当款待;如若不念同胞情义,那么......。”随着墨良的话一出口,城墙上面顿时布满了弓弩手,密密麻麻的弓箭支支对准了他们。

一边是敞开的城门,一边是蓄势待发的弓箭,是兄弟还是敌人,看似一切都在独孤云峥的一念之间。

入城,那是独孤云峥绝对不会做出的抉择,来此之前,他早就做好了恩断义绝的准备,只不过他没有想到的是,迎战他的会是墨良本人。

那么唯一的抉择就是与之为敌,可是,此时此刻,想要战胜墨良,却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只因奉天的将士已经军心动摇了。

想要重新凝聚军心,那么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否认墨良的身份,可是......

看着城墙上那正看向自己的身影,感受那了然的视线,独孤云峥的心一沉。

“奉天的前太子独孤绝殇早在多年前遇刺身亡,大同皇帝此番话语从何说起,本王此次率兵前来,只为向大同帝讨个说法,大同内乱本是大同之事,可是却祸及我奉天无辜百姓,践踏我奉天国界,还请大同帝给吾皇一个答复,好给吾皇一个交代。”并没有因为墨良的一番话语而乱了分寸,独孤云峥铿锵有力的话语,让身后疑虑重重的将士们稍稍定下了心神,也明确的否定了墨良就是独孤绝殇的事实,更把出兵大同变成了保家卫国的正义之举。

“这就是奉天大名鼎鼎的卫国王,可想仁义之君轩辕皇也不过尔尔,难怪......”带着兴叹的意味,墨良似乎体悟到了什么,看向独孤云峥的视线瞬间没有了任何的情绪,除了漠然还是漠然。

“卫国王,尔等到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的本领吾等早就料到了,只不过青峰斗胆,替吾皇征询一事,还请卫国王给以答复,奉天的皇太后,也可说是奉天的皇后现在身在何方?轩辕皇之所以违背伦常,册封先前的太后为皇后,为的是什么?还不是吾皇生死未明,轩辕皇军事情报吾皇归来,危及皇位,这才变相的拘禁皇后吗?只因为普天之下,谁都知道,当年的太子就是太后的命,反之亦然,轩辕皇不就是想用太后牵制太子吗?太后失踪之前不是还传出太后双目失明,皇子失踪的消息吗?随即就传出了皇子遇害,太后和公主一同失踪的消息,这说明了什么?青峰怀疑太后早就遭到了轩辕皇的毒手,只不过却秘而不宣,只因知道,太后一旦有何意外,那么吾皇必然不会善罢甘休,不知卫国王对此作何答复?”青峰的话一出,独孤云峥本安定的心再次浮动,难道青青真的已经......

不,绝不可能,轩辕皇不是还在四处找寻的吗?

再说,轩辕皇对青青的情意他们弟兄可都看在眼里,轩辕皇不会伤害青青的。

可是,真的不会吗?

这分坚定,也有了动摇。

“这是我朝皇室之事,丞相大人似乎过于关心了。”一句话,没有认可,也没有辩解,他可以否认独孤绝殇的身份,可是让他一同否决青青,他真的做不到。

“夫人是我等再生父母,如果不是夫人,吾等早就在荒野中尸骨无存,如果不是夫人有先见之明,让吾等暗中保护吾皇,吾皇可能就真的成了传说中的太子了。”这是青峰首次表达了对青青的感恩之情,他们不能守护夫人,可他们却能守护夫人的命脉,他们一直竭力而为之。

“卫国王,你回去转告独孤韵,我墨良,也是独孤绝殇,从此将不再保持沉默,之前所受到的,我会一样样的还回去;失去的,将会一件件的拿回来。”墨良冷冷的扫向立于马背上的独孤云峥,冷声说道。

只希望独孤云峥能够识时务,退兵离开,否则就不能怪他手下无情了。

对于独孤云峥的反应,他早就预料到了,独孤云峥是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也是一个精忠报国的将领,就算他同样受到轩辕皇的排挤,但是他的心还是在奉天。

当然,和独孤云峥对阵,这不是一场容易的战役,但是再难,他也不会示弱手软,只因这一战,关系着大同和奉天之后的战事倒向,他又怎会轻视。

想必轩辕皇也看到了这一点,才派出了卫国王。

之前的一番话,为的也不过是让独孤云峥的队伍军心动摇,为的也不过是让多疑的轩辕皇知道,他大同的帝王承认了独孤云峥的身份,并且对他示了好。

虽然独孤云峥已经明确的否认了,虽然独孤云峥从始至终都站在独孤韵的那边,但是,独孤韵却不会再那么的相信他。

这才是此番话的目的,也是想要更快捷的拿下首场战役的一种手段。

“王爷,休得和他们浪费口舌,大同帝就在这里,只要我们攻下城池,捉拿了大同帝,那么他的一派胡言自然会不攻而破。”眼看双方迟迟未动,相形之下,只因为这简短的对话,大同的士气却一直高涨,而奉天的士气就感觉有些不足,如果再拖延下去,他们就真的不战而改了。

作为副将的他,虽然坚信卫国王的忠诚,但是却不保证此番情景一旦传到皇上耳中,那会是怎么一回光景。

“捉拿大同帝,卫我河山。”一瞬间,奉天军队也是情绪激昂,杀气腾腾。

“收复奉天,一统天下。”另一边,将士们也齐声高呼,大有一声令下,就会勇往直前的忘我气概。

“卫国王,不要让培养你的人失望。”随着城门的轰然关闭,城墙上的墨良给出了战斗的信号。

“今日本王就领教领教大同帝少年天子的神威。”闻言,独孤云峥也是目露雄光,双足在马背上一点,人已经直扑墨良而去。

“放箭。”

“杀。”

只听得万箭齐发的声音响起,腾空的独孤云峥半途转身回旋,避开了直射而来的箭雨。

不进则退,就在独孤云峥回落的同时,一道身影却已经无畏的从城门之上跃下,紧接着大同的将士纷纷跃下,这一反固守城墙的战术,省去了奉天军士的强攻,却也直接找上了奉天军队的主要统帅。

同是铿锵男儿,同是热血好儿郎,为的是心中的那一份信念,那一份忠诚,各为其主,浴血奋战。

只听得兵器交接的声响,只听得拼命厮杀的呐喊,战场中,再也找不到谁或谁。

每个人都只知道杀,心中只有一个想法--杀,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杀,躯体只有一个动作--杀。

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已经分不清漫天飞舞的是别人的血还是自己的,只要还有命在,还能挥动手中的兵器,那么他们就不会停下这一切。

厮杀声,呐喊声,在桂安城整整回荡了三天三夜,城内的百姓虽然闭户而居,但是那厮杀的声音却绵绵不绝的传入他们的耳中,关于城墙上的一段对话同样没有遗漏的在桂安城中蔓延开来。

在桂安城内的每一条巷道内,都可以看见身着盔甲的大同将士,脸色凝重,紧握兵器,肃穆的在原地等候命令。

他们的任务不止有阻击偷袭而来的队伍,更重要的是尽力保护城中百姓不受屠戮。

虽然此番战役由他们的天子亲征,更有如神祗一般的丞相陪同,他们有着必胜的信心,可是却没有人会忘忽职守,只因为,从不轻敌,是他们大同军士一贯的作风,更是大同军队能够壮大,战无不胜的准则。

更何况,此番的对手是奉天最有名的卫国王,这个让大同天子都高度褒奖的男了。

突然间,只见巷道中的将士们奔跑而行,就听得兵器相交的声音在城内响起。

“杀,打开城门,连同卫国王一同活禽白发妖孽。”只听得喊杀声越来越近,可想这些大同士兵根本就不是来者的对手。

“楚帝,久候了。”就在接近城门的时候,大同的战将张武已经持枪而立,一身戎装,当年的小将已经成为了大同的战神。

没想到,果然不出皇上所料,这桂安城,奉天军队攻城之日,必将会是前朝余孽聚集之时。

小小的桂安城,大同将士腹背受敌,可是即便如此,在大同军士的脸上却看不到丁点的恐惧和退缩。

“张将军,寡人知道你是聪明人,孰胜孰负,将军心中自有定夺,将军是个人才,何不择木而栖,也不负娇妻美眷。”就在这胜利在望的一刻,萧一寒遇到了强劲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