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永平郡主不能像陈友谅的宠妾定氏达妃那样,堂而皇之进宫当嫔妃,她被牢牢困在八府塘湖心小岛上,渐渐枯萎凋零。

可她是张士诚家族最后的血脉,也唯一可能知道当年外祖父谢再兴死因的人!

姚妙仪抓着图轴的手开始兴奋的颤抖起来了,果然天无绝人之路啊!又找到线索了!

这时门外马三保等了够久了,他试探了敲了敲门,“姚大夫?您换好衣服没有?天快亮了,我们要尽快送您回百和堂。”

窗外一片白亮,分不清是天色天光,还是雪色寒光。姚妙仪将图轴收好,打开了书房的门,说道:“那位小姐有些体虚,胎像也不稳,我要再给她把把脉,对症开一副安胎药,否则会有滑胎的风险。”

姚妙仪言过其实了,仓促之下,她只确定永平郡主怀孕了,至于胎像如何,她根本不清楚,说要复诊开药什么的,也纯属胡诌,目的就是为了接近永平郡主。

事关皇嗣,马三保不敢大意,也不敢自作主张,派手下的小内侍将这个消息跑去告诉朱棣。他和姚妙仪在书房里等候指令。

书房里,马三保看着地上摔坏的屏风,又用眼角的余光打量着姚妙仪,她穿着粗苯的厚棉袄,但身形并不显臃肿,她的眼角微红,颊边还有泪痕,粗看上去,居然有种楚楚动人之感。

黄花梨交椅的椅背上搭着朱棣送给她的熊皮大氅。这头黑熊还是朱棣亲手猎的,说给她就给她了…我以前真是眼瞎,怎么没看出来四殿下和姚大夫的小秘密呢。

马三保清咳一声,问道:“你哭了?刚才事情,要不要解释一下?”

姚妙仪披上熊皮大氅,暖暖和和的坐在交椅上,如裹着一床棉被似的,双目微合,“换衣服的时候,触景生情,想到了自己的爹娘。你也晓得,我是个孤儿,在战乱中走失,当时还小,又生了大病,等道衍禅师把我救活,我已经不记得自己姓甚名谁了。”

“看到那个女人在绝望中还保护胎儿,我想我的亲娘是谁呢?她是不是还活着?如果还在人间,心里也一直很痛苦吧,就这么胡思乱想着,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哭了。”

没想到是这个原因,马三保顿时一怔,说道:“我也记不清自己的家了,只记得家在云南,战乱中当了俘虏,被阉割为奴,送到宫廷。”

“可是…”马三保顿了顿,鼓起勇气问道:“你和四殿下之间…”

姚妙仪说道:“难道四殿下说的还不够清楚吗?是误会。屏风底座不稳,倒了,他拉了我一把而已。”

马三保看着姚妙仪身上的熊皮大氅,目光满是疑惑,“真的…没有点别的?”

姚妙仪反问道:“你以为呢?我们应该有点什么?他是尊贵的龙子,我是市井的医女。你觉得我会自甘下贱,还是认为四殿下色令智昏?”

这话就说的重了,马三保感觉到姚妙仪明显的讽刺之意,想到她的心狠手辣,马三保万万不敢得罪了,赶紧撇清了自己,“没有没有,姚大夫洁身自好,医术高明;我们四殿下英明神武,深的皇上信任,刚才都是误会,姚大夫别往心里去。”

“只不过…”马三保低声道:“你穿着里衣被四殿下搂在怀里,以后见面,岂不尴尬了?”

姚妙仪无所谓的摆了摆手,“这不算什么,当时我穿的严严实实,再说我在北伐当军医的时候,男人什么地方我没见过?没摸过?没砍过?早就不在乎这些小节了。”

好像说了很有道理,马三保听了,心中方定。这时从外头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为首的正是亲兵都尉府的千户毛骧,毛骧大声说道:“姚大夫,那位小姐割脉自尽了,你快去——”

话音未落,姚妙仪就站起来冲出书房大门,“她在那?快带我去!”

永平郡主,你千万不能死!

作者有话要说:永平郡主是个关键人物。

妙仪会慢慢揭开真相的,所有的血债都会追回来。

张士诚在苏州极得民心,并得到士大夫的推崇,徐达常遇春攻破苏州,张家灭族,苏州人还给自杀殉国的女婿建了祠堂,居然没有被朱元璋给平了。

舟于是脑补:难道是霸占了人家老婆,产生愧疚之意么…

张士诚有钱,先自称的吴王。后来朱元璋也自封了吴王,太子朱标以前是叫做吴王世子呢,两个明教红巾军吴王同室操戈,互打擂台。

第33章 顺势而为

永平郡主悠悠转醒时,伺候的人都不在身边,只有一个面生的少女坐在床边的绣墩上默默看着她,见她醒了,从罩着棉套的茶壶里倒了一杯温水递过去,淡淡说道:“失血过多的人通常会口干舌燥,喝点水吧。”

永平郡主没有接过茶杯,“我记得你,你是昨晚拉着我跑出火场的女子。你是谁?鬼鬼祟祟的想要干什么?”

这个少女生的极好,不施粉黛,更有一种自然的风流态度,她穿着玄色细葛布棉袄,下着灰鼠皮裙,梳着双环髻,缀着一对镶珍珠的铜簪。

也不知为何,乍一看到姚妙仪,永平郡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只是想不起在那里见过。

在她看来,此女穿戴倒也合体大方,只是湖心小筑这里扫地的宫娥都穿金戴银的,这个少女就稍显寒碜了。

姚妙仪并没有回答,她将盛着温水的杯子搁在床边的炕几上,指着永平郡主割伤的右腕,淡淡道:“想要割脉自杀对吗?其实我可以帮你,你自杀的方式不对。”

什么意思?不是劝她活下来,反而告诉我怎么去死?永平郡主呆住了。

姚妙仪说道:“人的血是热的,在血管里不停的流淌着,血尽人亡。一刀朝着手腕割下去,虽说割破了血管,其实大部分人都死不成,因为人体本能的会保护自己,失血过多了,心跳就变慢,血液流动也会变慢,血液粘稠,慢慢在伤口凝固。”

“若想死,就应该在伤口快要凝固时再割一刀!”姚妙仪并指为刃,在永平郡主受伤的右腕上虚划了一记。

明明没有碰到自己,永平郡主依然避如蛇蝎般往被子边缩了缩右腕。

姚妙仪摊了摊手,做出一个无奈的表情,“可是大部分人此时已经昏迷了,等醒来时,伤口凝固,一般人自杀一次不成,往往会放弃亲生的念头。所以割脉的人,大多没有死成——你也是如此,以为就这样就一了百了的,但是我赶来给你的手腕伤口缝合的时候,伤口已经不怎么流血了。”

“你割的很深,将来愈合之后也会留下疤痕,记得戴个镯子遮掩一二。”

“其实想要割死自己,可以先准备半盆热水。”姚妙仪似乎并没有注意到永平郡主越来越苍白的脸色,自顾自的说道:“割脉之后把手放进盆中,热水可以防止伤口凝血,等盆中的血水多的溢出来时,基本就得偿所愿,脱离苦海红尘了。”

“你要是嫌弃到处都是血水,死的太脏不好看,其实还有一种方法。”姚妙仪很认真的解释道:“你可以在刀锋上涂抹提炼出的紫苜蓿药汁,或者干脆口服,紫苜蓿的药力可以抵抗凝血,到时候血流如注,想止都止不住,这样死的更快。”

永平郡主因失血过多而干枯的嘴唇颤抖起来了,低声问道:“你是他派来赐死我的吗?”

这个他就是朱元璋吧。

“若上面真要你死,我早就顺水推舟给你再补上一刀了。”姚妙仪叹道:“只是你若一心求死,哪怕日夜都有人看管,你迟早会找到机会自尽的。你若不想死,肚子里的孩子倒能跟着捡回一条命。”

“什么?”永平郡主猛然伸出完好的左手抓住姚妙仪的领口,“你胡说什么!我没有!我没有怀上那个人的孩子!”

姚妙仪伸出双手将永平郡主的左手缓缓的、坚定的从领口拿下来,“你自己也怀疑有孕吧,月信迟迟不来,心烦意乱,头晕呕吐,拒绝太医诊治…这三个月言行如此反常,你只是不敢面对现实罢了。我是大夫,可以肯定你确实有孕,经过这番折腾,伤了胎气,需要温补静养。”

永平郡主冷冷的看着自己尚平的小腹,“割脉流了那么多的血,孩子还活着?”

姚妙仪将炕几上的茶杯再次递给永平郡主,轻飘飘的说道:“你若真不想要孩子,一刀往肚子捅过去得了,割脉作甚?”

乒!

永平郡主挥手将茶盏打翻在地,怒道:“你是何人?怎么如此歹毒!”是的,我一心求死,但是一想起肚里那团血肉会慢慢长成一个会哭会笑,会嗲嗲的叫她一声“娘”的婴孩,我就迟疑了。

可难道真要生下杀了我全家、灭了我吴国的那个男人的孩子吗?

她选择了割脉自尽,觉得这种方式自己会先血尽而亡,在奈何桥头等待她的那个未出世的孩子。

门外,马三保听见茶盏落地和郡主绝望的怒吼,他担忧的看着朱棣,“四殿下?要不要进去看看?万一伤了龙嗣…”

“姚大夫懂得医术,更懂攻心之术,你不要打扰她。”朱棣剑眉紧锁,缓缓摇头。其实他也不愿意摊上这等琐碎的麻烦事。他在战场和政事上游刃有余,可是如何应付父皇安置在外头的女人,他真的不在行。

八府塘湖心小筑的女人是谁,宗人府早已知晓,因为宗人府就是负责管理皇族各项事宜的。

宗人府宗令是太子朱标,右宗令是朱棣。朱棣最近经办的事宜都深得父皇认同,尤其是鸡鸣山督建孝陵的时候招降了张玉等北元高官大将,使得北伐军顺利大捷,报了常遇春中箭病死柳河川之仇,更得父皇欢心,对朱棣更是另眼相看。

太子朱标觉得被弟弟捡了个大漏,心中很不是滋味,自己以孝义为名,把督造孝陵的事情揽了过去。将他不愿意沾上一些事情,比如吃力不讨好或者其他琐事,就一股脑推给朱棣,让朱棣整日琐事缠身,无暇做些大事。

朱标是兄长、是太子、是宗令。朱棣毫无办法,只得照做。湖心小筑里秘密软禁的永平郡主向来安分,没有和外面张士诚旧部联系过,可是偏偏怀上了龙嗣…

父皇说过,皇家子嗣贵重,他要永平郡主母子平安,以后会想办法将母子接进后宫,给他们名分。所以朱棣就得想办法让永平郡主打开心结,保住腹中胎儿。

一旦皇嗣有损,父皇必定失望的。而且皇嗣不同于其他,那是他的异母弟弟或者妹妹,父皇最厌恶同室操戈,手足相残了。

不管怎样,永平郡主必须好好的生下孩子。

卧房里,姚妙仪扫了一眼地上的碎瓷片,走过去,挑了一片锋利的半月形瓷片搁在手掌上,又倒了一杯温水,说道:“还想死吗?吞下它,肯定就死了,不过死的有些痛苦。”

“你够了没有!”永平郡主有些歇斯底里,“你这个恶毒的女人!到底是大夫还是侩子手?没听你说怎么救人,全都是在讲怎么杀人!”

“我有个外号,叫做姚屠夫,因为死在我手里的人,比我救活的人要多。”姚妙仪将温水放在永平郡主干裂的唇边,“一念成魔,一念成佛,佛也是我,魔也是我。不过我从来不伤孕妇和孩子…你连死都不怕,还怕活着?”

永平郡主终于接过了茶杯,一饮而尽,颓然的靠在床柱上,“我不怕死,也不怕活,我就怕——”

姚妙仪低声接过话头,“怕没有希望的活下去,就像行尸走肉?”

永平郡主猛然抬头,定定的看着姚妙仪,如同找了知己般,眼里露出一丝惊喜,而后很快消失,被疑云笼罩,冷冷道:

“你是他派来试探我的?我一介亡国郡主,张家那些谋臣死士们死的死,散的散,大部分都在新朝做官,谁还能想起我这个失踪的郡主呢?不用白费力气了,我什么都不知道。”

姚妙仪轻轻一笑,也没说话,而是拉着永平郡主的左手,缓缓摊开,在手心里依次写下:“明王出世,普度众生。”

是明教!

永平郡主身形一颤,震惊的看着姚妙仪。她父亲张士诚和朱元璋一样,最初都是加入了明教红巾军,只是后来小明王韩林儿年纪小,主少国疑,被张士诚等人架空了。

但是无论张士诚,还是朱元璋,亦或是另一个明教枭雄陈友谅,他们三人表面上都是要奉小明王为主的。后来朱元璋一统天下,相继灭了陈友谅和她的父亲张士诚,才对小明王下手,制造沉船假象。

之后明教消声灭迹,虽然朱元璋对外说是元朝和明教叛徒谋害了小明王,但是永平郡主是绝对不会相信的。

这个凶狠的女大夫居然是明教中人,她找我是为了…对了,敌人的敌人就是同盟,朱元璋杀了小明王,明教的人伺机复仇。

永平郡主悄声道:“你们要刺杀朱元璋?”

姚妙仪食指竖在唇边,做了个嘘声的动作,正常声调说道:“郡主好好养身子,伤害子嗣,有违天和。”

言罢,又探身附耳低声道:“杀了朱元璋有什么用?他有太子,还有好几个成年的儿子呢,朱明王朝依然继续,我们明教犯了弑君的罪名,就更不能洗刷被污蔑通元的冤屈了。”

“我们明教失去了少主,你父亲是明教中人,所以你肚子里的孩子就是希望,有五成希望是个皇子…他虽然姓朱,但有一半张家人的血统。皇上春秋鼎盛,身体康健,你好好将他抚养长大,慢慢收罗张家旧部,将来——”

听到这里,永平郡主的目光顿时亮若星辰。

姚妙仪知道她听进去了,继续说道:“将来明教也会奉你儿子为主,马首是瞻,我们一起联手,将你的儿子推向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将来光复明教,将张家人的牌位请进太庙,接受千秋万代的香火…”

姚妙仪从卧房出来时,天已经亮了。她低声对服侍的宫人说道:“夫人已经睡了,你们轻一点,屋里燃着炭盆,太燥热了,在床边放几盆清水。等夫人醒了,先吃一些粥饭,过一刻钟后再喂安胎药。”

一个老宫人问道:“若是夫人不肯服药怎么办?”

姚妙仪说道:“她会喝药的,不要总是盯着她。孕妇太过紧张了,对胎儿也不好。”

湖心小筑的梅花盛放,开的很热闹,姚妙仪一夜未眠,有些头晕目眩,踩在积雪的路面上深一步,浅一步的慢慢走。

朱棣站在船码头上等候,身姿屹立如松,马三保就怕四殿下会在众目睽睽下又牵着姚妙仪的手上船,忙先跑过去,亲自扶着姚妙仪,说道:“姚大夫,您又立下大功了,这边请。”

姚妙仪看穿了马三保的心思,却也不揭穿,任由他扶着上了乌篷船。

朱棣亲自给她倒了一杯热参茶,“你做的很好,毫无破绽,永平郡主已经不折腾了,决定安心养胎,辛苦你了。”

姚妙仪双手恭敬的接过参茶,说道:“哪里哪里,是四殿下的计谋了得,猜透了人心,要我冒充魔教逆党安慰永平郡主,果然一击即中,草民实在佩服。”

作者有话要说:假作真时真亦假,姚妙仪是假戏真做,顺势而为。

姚妙仪和朱棣都是智商超群,不折手段之辈,绝配。

姚妙仪:要我这个明教的教徒冒充假明教教徒…judy,你在玩火。很好,你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

咳咳,提醒一下各位,上次抽唇膏的微博,今晚11点会开奖,宝贝们可以在最后的关头转发一下,万一中奖了呢。

第34章 步步紧逼

朱棣此举,有一石二鸟的意思。首先当然是要永平郡主保护胎儿,不要动不动就自杀,伤害皇嗣,否则就是日夜有人盯着,迟早也会出事的。

其二朱棣不甘心只管这些皇嗣琐事,若是姚妙仪冒充魔教逆党得到了永平郡主的信任,说不定还真能通过此举,查验张士诚的旧部是否有谋反之心,到时候在父皇面前,又是大功一件。

这个一石二鸟的连环计是朱棣在永平郡主割脉失血昏迷的时候想到的,姚妙仪听到朱棣的计划后,不禁暗自感叹:幸亏不是朱棣负责抓捕我们明教密党!否则我们早就暴露了!得赶紧通知明教成员们,惹谁也不能惹到朱棣,若被他盯上了,明教的末日就到了。

朱棣见识过姚妙仪随机应变的本事,加上她医女的身份,是扮作明教接近永平郡主最适合的人选。

其实这个计策也帮到了姚妙仪,从此她就有借口接近永平郡主,而且能够得到她的信任,套出一些话来,去查当年外祖父蒙冤一案。

所以朱棣说出提议时,姚妙仪欣然答应了,“草民定当全力配合,努力装作自己是魔教——不,是明教成员,请陛下把当年明教的大概给我草民详细说一说,草民心里有个底,别被永平郡主看穿了。”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姚妙仪是半真半假、夹带私货的在永平郡主面前表露了明教密党的身份,激发郡主的求生欲和斗志。

船桨划破冰冷的湖水,如梭似箭的往岸边而去,冬天的桨声都透着生涩冷意,狭窄的乌篷船里一片寂静。

一夜未眠的姚妙仪靠在船舱闭目养神,看似好像睡着了般,实际上却竭力保持清醒,和朱棣同船,她可不敢睡觉,万一做梦说梦话,被朱棣听出了不对头怎么办?

朱棣心思重,多计谋,而且多疑,姚妙仪不敢大意了。

朱棣默默的看着姚妙仪的“睡颜”,想起昨晚屏风后的贴身拥抱的情景。

后来马三保替她解释了突然情绪失控,哭泣失神的原因,他心情很复杂,他对姚妙仪有同情、有敬重、甚至有佩服之意。

可是拥抱时的四目相对瞬间,朱棣很清楚当时的情绪绝对不是这三种,那是一种辣椒的火热、花椒的酥麻、冰糖的清甜、陈醋的酸涩、美酒的迷醉等等混合在一起的情绪。

这种情绪非常美好,美好的令他都有些害怕了。哪怕是面对千军万马,他都毫无惧色,可是想想昨晚那种异样的美好,他居然心生了逃避之意!

马三保并不晓得自家主人的心思,只是在他看来,此刻朱棣是双眼盯着姚妙仪看,眼神都发直了!

马三保是个太监,但不妨碍他无师自通的懂得男女情爱之事。有些事情若不该发生,就最好在萌芽之时掐掉!

于是马三保清咳一声,打破了窗舱里越来越诡异的沉默,开始没话找话,“姚大夫,我有一点想不通,为何永平郡主这么容易就相信你的话?”

姚妙仪闭着眼睛说道:“很容易吗?为了得到郡主的信任,我是费了不少口舌的。既然那么容易,要不你去当魔教逆党试试,我还懒得每月来好几趟湖心小筑给郡主安胎兼安心呢。”

呵呵,马三保干笑道:“我不成的,也只有姚大夫有本事装下去。”

姚妙仪睁开眼睛,目光平静,犹如冬日的湖水,说道:“其实有时候人只要有一个虚无缥缈的希望,就能够麻痹痛苦,继续活下去。永平郡主难道真是我说服的吗?不,不是的,归根到底,还是她内心的求生大于求死,否则我就是磨破了嘴,她也照死不误。”

马三保纳闷了,问道:“你的意思,是说永平郡主并不十分相信你是明教的?”

姚妙仪说道:“当时她是人生最脆弱的时候,我的明教身份对她而言,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她本能的抓住了,给自己找一个活命的希望。不过女人虽弱,为母则强。她以后肯定会想各种办法试探我,看我是否值得信任。”

“但这都是后话了,起码我们可以肯定她不会再寻死觅活了,只是生下皇嗣,母子平安,四殿下的任务就算完成,可以交差啦。”

这一席话说的马三保频频点头,朱棣却突然问道:“姚大夫,你好像对永平郡主的感受深有体会,你曾经也经历过类似的绝望吗?”

有啊,当然有!

外祖蒙冤,满门抄斩;生母遇刺,玉殒香消。

这种惨痛的、对未来绝望的几乎看不到任何希望的绝境,我七岁时就经历过了。

姚妙仪右手扶额,揉了揉太阳穴,说道:“有啊,比如当军医的时候,看见自己好不容易从沙场上抢救回来的伤兵们,却因缺医少药而一个个的盖上裹尸布抬出去掩埋了,或者伤口腐烂,不得不砍断截肢,落得一生残疾。那时候我就想着,救人有什么用呢?到最后都是要死的,而且还死的那么痛苦。”

姚妙仪一叹:“其实很多时候,带着希望的死,比带着绝望的死更痛苦,是我给了他们希望,却又眼睁睁看着希望破灭。”

马三保沉默了很久,而后说道:“姚大夫,以前在军营里看到的你都是凶巴巴的样子,他们都怕你,背地里叫姚屠夫,没想到你也有一颗悲天悯人之心。”

“一群没心肝的东西。”姚妙仪笑骂道:“其实每个人我都是尽力去救的,幸好以后不用当军医了,真是吃力不讨好。”

朱棣看着苦中作乐的姚妙仪,再回想起那晚她思恋家人时悲伤的眼泪,便问道:“妙仪,你对儿时还有些什么记忆在?我可以帮你查一查身世,说不定能找到你父母家人。”

姚妙仪摇头,“记不起来了,或许上天注定我这一世要改名换姓,当姚家人吧。”

这时船已经靠岸了,朱棣和马三保回宫复命,姚妙仪则向护卫的都尉府借了一匹马代步,往城南织锦二坊方向奔驰而去。

天寒地冻,混扎着细雪的冷风放肆的杀向姚妙仪,但是均被朱棣所赠的熊皮大氅拦在外面。朱棣坐在马车上,通过车窗看着姚妙仪的身影消失在飘雪的街面上,问道:“三保,你觉不觉得妙仪很面熟?我总觉得以前见过和她相似的脸,那人有没有可能是她的父母?”

马三保坚定的摇头,“奴婢不知,奴婢一点印象都没有。不过——”

马三保迟疑了片刻,说道:“奴婢说一句僭越的话,四殿下别怪我异想天开。”

“说。”朱棣道。

马三保说道:“奴婢觉得姚大夫穿着男装的样子,咋看上去和殿下的堂侄有些相似呢。”

朱棣:“朱守谦?”

朱棣只有一个堂侄,叫做朱守谦,幼时父母双亡,一直养在马皇后膝下,和皇子们生活在后宫里。朱守谦的父亲叫做朱文正,母亲谢氏——是当年背叛朱元璋的大将谢再兴的长女!

朱棣的瞳孔蓦地一缩,喃喃道:“谢再兴无子,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我的堂哥,二女儿小谢氏嫁的是魏国公徐达,然而十年前,小谢氏遇刺,女儿徐凤了无音讯——”

“对了!”马三保兴奋的直搓手,“宫里尚食局的女官胡善围是姚大夫的苏州邻居,和奴婢关系很好,胡善围曾经说过,姚大夫大概是在十年前被道衍禅师抱到姚家养着,时间恰好也能对上,四殿下,奴婢这就骑马去追姚大夫,告诉她——”

“不要急。”朱棣抬了抬手,“此事需要从长计议,失踪的徐凤毕竟是魏国公徐达的嫡长女,还涉及到当年谢家谋反案,还有…”

朱棣顿了顿,紧锁眉头,谢家两个女儿大小谢氏号称吴中双壁,却都红颜薄命,悲剧频出:

父亲谢再兴谋反,娘家谢氏满门抄斩;紧接着小谢氏遇刺身亡,徐凤失踪;然后是大谢氏的夫婿——也就是皇叔朱文正突然也爆出了谋反,据说也是仿效了岳父谢再兴投靠了张士诚!

当时父亲暴怒,本来要将皇叔斩首,但是马皇后极力求情,说你只有这么一个侄儿,当年凤阳饥荒,大哥剩下最后一口吃的,全都留给你这个弟弟…朱文正若死了,你会愧疚终身的!

只有马皇后能够安抚父皇。父皇听从了劝谏,将朱文正夺官免职,软禁在王府,一应待遇不变,只是不得自由。朱文正缠绵病榻,没几年就病死了,妻子大谢氏在丧父丧妹丧夫的重重打击下,也随之病逝。

只留下稚子朱守谦。马皇后将他接进皇宫,当做亲子似的教养,关爱备至,父皇对这个唯一的侄孙也不错,命他去大本堂和皇子们一起学习,有时候也耳提面命亲自教导。

谢再兴,还有女婿朱文正相继谋反,投靠张士诚。所以父皇至今对谢家都是深恶痛绝,如果姚妙仪真的是失踪的徐凤,那么父皇对于这个谢家唯一的外孙女是什么态度?

如何让父皇像容纳谢家的外孙朱守谦一样,去包容谢家外孙女妙仪的存在?

朱棣陷入了沉思,马车从西安门进了宫,朱棣先去向洪武帝回禀了湖心小筑永平郡主一事,而后去坤宁宫和马皇后说话,直接将他对姚妙仪身份的猜测说了出来。

朱棣明白,只有马皇后才能让父亲放下对谢家的成见,接受妙仪认祖归宗。

出乎意外的是,马皇后并不惊讶,淡淡说道:“此事我已经命人暗中查访了,黄俨,叫李桃娘过来回话。”

作者有话要说:朱文正谋反,和谢再兴一样,都是历史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