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谢氏姐妹两个都是悲剧啦,个个下场凄凉。

大谢氏是堂堂亲王妃,小谢氏后来也追封为开平王妃了,可是姐妹两个在史书上连生卒年月都不详,可见朱元璋多么不待见姐妹花。

要是那天考古挖到小谢氏的坟墓就好了…她的墓志铭应该能解开许多未解之谜。

话说论辈分,喵喵要叫judy“表叔”呢,哇咔咔。

为了表叔,各位,亲爱的,宝贝们,来个评吧。

评论区快要冷出翔了。

第35章 请君入局

今年入秋,刚刚升了六品司记的李桃娘带人赴苏州等地暗中走访,三个月过去了,几乎是无功而返,搜罗的消息基本和姚妙仪以前的说辞差不多。

李桃娘颜色有些憔悴,面容枯瘦,三个月的走访十分辛苦,都踩烂了好几双鞋子,连姚家祖坟都去过,可依然证明不了姚妙仪的身份。

“…是臣无能,辜负了皇后娘娘的重托,请娘娘责罚。”李桃娘跪地说道。

马皇后抬了抬手,“退下吧,这事时间过的太久,你也尽力了。”

李桃娘退下后,朱棣说道:“如今应当如何计议?请母后示下。”朱棣明白,只有通过马皇后这边发话,才名正言顺,不被父皇猜忌。

马皇后一叹,“吴中双壁大小谢,当年时常进出我们吴王府,本宫与这姐妹俩也十分亲近,可惜红颜薄命,其实男人们做的事情,她们毫不知情,何其无辜啊!”

“这些年来,本宫视朱守谦为己出,徐凤是守谦的亲表妹,哪怕看在他的份上,本宫也帮助她和家人团圆。只是…”

马皇后为此很头疼,李桃娘连查了三个月都无法证实姚妙仪就是当年的徐凤,万一有误,唱一出狸猫换太子的闹剧,混淆开国第一功臣魏国公徐达的骨肉,岂不是弄巧成拙了?

但是明知有那么多的巧合,相貌和失踪年份都能对的上,若因缺乏确实证据而置之不理,那也说不过去啊。

朱棣晓得马皇后性情恬淡,做事谨慎,不是那种一旦身居至尊之位了,就大包大揽,逞能出风头、摆威风之辈,见马皇后左右为难,他便出言开解道:

“母后,谢再兴当年谋反,实在罪无可恕,但稚子无辜。侄儿朱守谦父母双亡,是母后将他接进宫里抚养;当年徐凤失踪后,父皇和魏国公也都派人寻找,希望徐凤安然无恙。如今母后和孩儿先后都发现了这些巧合,只可惜没有找到确凿证据。”

“母后,孩儿建议,可以将此事的来龙去脉先告知姚妙仪、朱守谦还有魏国公,他们之间有血脉的牵绊,或许他们有些不为别人所知的标记、或许能促成姚妙仪回忆出一些儿时的往事。”

“嗯。”马皇后缓缓点头,“你说的有道理。徐凤毕竟是徐家人,我们皇族不便干涉太多,而且姚妙仪这个女子不同与寻常民女,她立下了不少功劳,还真有些将门虎女的风采。你安排一下,我要亲自见见她,然后再告知守谦和魏国公。”

“是,母后。”朱棣心中大喜,马皇后愿意出面,姚妙仪认祖归宗就名正言顺了——即便最后认定她不是徐凤,姚妙仪也多了马皇后这个靠山。

且说李桃娘告退,黄俨立刻跟了出去,“李司记留步。”

李桃娘冷冷道:“怎么了?又想数落我无能吗?好好的机会没抓住,说不定六品司记很快变成七品典正了。”

黄俨笑嘻嘻的说道:“李司记言重了,皇后娘娘是个长情的人,你在宫中服侍了那么久,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怎么可能一件事办不好,就降了官位呢。”

李桃娘有些气馁,叹道:“是我自己无能,辜负了皇后娘娘的看重,受之有愧。”

她就是这种耿直的个性,在她看来,规则应该就是论功行赏,论过责罚,马皇后不计较了,她心里反而不安。

黄俨上下打量着李桃娘,“李司记清减了许多,江南之行,很是辛苦吧。”

平日里黄俨喜欢尖酸刻薄的讽刺她,总是和她抬杠,可她偏偏嘴笨,说不过伶牙俐齿的黄俨,从当年的潜邸吴王府,到现在的皇宫,两人这样磕磕碰碰相处了有三十余年。

黄俨乍然口出关切之意,真是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李桃娘顿时心生警惕,“你要做甚?”

黄俨又恢复了嬉皮笑脸的神情,“今日是你四十岁生辰吧?都是年岁过了一半的人了,以后就别在外头跑来跑去,安心在宫里头当差事便是。最近有个好差事,那些人挤破头都没抢到手呢,我给你弄到了,就当送给你的生辰礼物。”

李桃娘自己都忘记了,算了算日子,还真就是今天,愕然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黄俨笑道:“那天在尚宫局的名册里无意间看见的。”

铩羽而归,李桃娘心里空落落的,暗想自己已经四十岁了,一生没做成什么大事,真是…

“多谢黄公公。”李桃娘长叹一声,问道:“不知是何差事?”

黄俨低声说道:“去伺候湖心小筑那位郡主。”

“你我相识多年,虽说相处并不愉快,可是我李桃娘自认做人做事,从来没有对你亏心过!”李桃娘呵呵冷笑道:“黄公公,你是何居心?居然暗中使绊子把我贬黜到宫外当差!还有脸巴巴来的来邀功?说什么生辰礼物?”

黄俨将暴怒的李桃娘拉到僻静的角落,解释说道:“你下江南三个月,不知道宫里的形势——湖心小筑那位,有了。”

黄俨指了指小腹,比划出一个大肚子的动作,“你也晓得,皇上最重视子嗣了,你伺候那位郡主生产,瓜熟蒂落后,皇上定有重赏啊。等时机成熟,肯定会想法子把那位和孩子都接到宫里头,你跟着回宫,居功甚伟,又晓得这么多皇家秘事,一个五品尚宫之位是少不了的,如何?这个差事不错吧。说好了咱们互相扶持提拔,我怎么会亏了你呢。”

李桃娘恍然大悟,方知误会了黄俨,讪讪说道:“对不起,我刚才太冲动了。”

黄俨大方的摆手道:“今日你生日,寿星最大,我就不计较了呵呵,将来若高升,别忘了我呀…”

黄俨鼎立帮助李桃娘寻找机会,也是有私心在的,彼时宫廷里女官得到重用,女官大多都是从民间选拔的知书达理、良籍出身的才女,到一定品级可以在皇上面前自称为“臣”。可是他们这些有品级的太监都是被阉割的官奴出身,只能自称“奴婢”,皇上和皇后在宫廷内都习惯用女官,而不是他们这些阉人。

也只有在外宣旨、捉拿乱党等等需要出力气、不方便抛头露面的活计会轮到太监手里,看起来威风,其实宫里的地位不如女官。

何况听闻东宫太子更是不喜欢阉人,惯用女官,所以黄俨从长计议,想着为自己将来铺一条路。李桃娘虽然木讷冷硬了一些,不过好在性情耿直,知恩图报,不是那等两面三刀的小人。

拉拢桃娘,将来必有大用。

次日中午,御膳房。

尚食局八品女史胡善围正在记录帝后今日的膳食,看到一盘螃蟹时,她笔触一顿,说道:“昨日我将膳食单子送到太医院留档,太医说皇上皇后近日都正在进补固元膏补药,不宜吃螃蟹这等发物,将这盘撤下。”

这补气养生的固元膏就是五皇子朱橚亲手熬制,孝敬给洪武帝和马皇后的。

御膳房的厨师有些为难,“可是皇上点名了想要吃蟹,要是不送过去,万一…我们担当不起雷霆之怒啊。”

胡善围笑道:“其实也有其他的法子,听闻鸡鸣寺的素斋十分有名,其中就有一道炒素螃蟹,用面筋腐竹、面米分、黑木耳、糖盐、还有胡萝卜等剁碎了调制而成的,吃起来香味和口感和蟹肉一模一样。”

“你们御厨都是鬼斧神工,可以将螃蟹里的肉掏空了,将素螃蟹塞进去蟹壳里拼好,上锅再蒸一次,借一下壳子和鲜味,用这金蝉脱壳之法,既可以从了圣意,也能顺了太医院的医嘱,岂不两全?”

御厨拍手赞道,“胡女史真是兰心蕙质,这个法子好,我这就试做一盘素螃蟹,胡女史先尝尝味,要是过了你的嘴,就能呈到御前了。”

胡善围进宫快半年了,在尚食局当女史,她性格随和、聪明机灵、人缘极好,很快就适应了宫廷的生活。

尚食局接触最多的就是御膳房和太医院,胡善围和姚妙仪是手帕交,耳濡目染的通了一些医理和药理,她夹在两边调解沟通,御厨和太医都很欣赏这位新来的女官。

胡善围记下膳食,回到尚食局文书房里抄录几份,刚刚提笔呢,李桃娘就走进来了。

胡善围将毛笔搁在瓷山笔架上,站起来恭恭敬敬的行礼,“善围见过李司记。”

这个李司记曾经向她打听过姚妙仪的身世,随即很长时间在宫廷里消失了,据说外出办事,胡善围虽有些狐疑,但作为局外人,她实在想不通这其中的前因后果。

李司记上下打量了一番胡善围,相貌秀丽,是个江南俏佳人,但并无狐媚之气,目光清澈,姿容端正,这个新来的女官在宫里风评极好,口风也严实,而且恰好也是苏州人,应该比较容易和永平郡主说上话。

所以她挑中了胡善围,和她一起去八府塘湖心小筑伺候永平郡主生产大事。

一旦步入湖心小筑,就免不了要告知永平郡主的真实身份,胡善围晓得皇家秘辛,有点类似江湖人的投名状,从此以后就是自己人了,皇上皇后都会对她有所重视。

年纪轻轻,而且短短半年就得到了平步青云的机会,倒是个幸运的。

李桃娘说道:“收拾一下,随我出宫办事,可能要一年后才能回宫,你不要对任何人说起此事。”

胡善围一头雾水,不过宫廷生存法则是少问、少说、多做,装聋作哑是基本技能。她打了一个简单的小包袱,跟着李桃娘坐上马车出宫了。

马车里,李桃娘将任务详细的说了一遍,叮嘱道:“…以后郡主一切入口的东西,无论汤药还是饭菜都要经过你的手,万事以皇嗣为重,不可有任何闪失。”

“是。”得知真相的胡善围内心是震惊的,作为苏州本地人,对张士诚家族有一种莫名的敬意和感恩,毕竟在外面战火纷乱的时候,苏州因有了张士诚而格外安宁繁华。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都是依仗着张士诚家族的蒙恩,方能保有一方乐土。

马上要伺候传说中的永平郡主了呢,胡善围心里有些紧张,又有些期待,同时又有一些同情。带着这种复杂的心思,胡善围开始当上了永平郡主身边的女官。

果然如李桃娘所料,胡善围和永平郡主说了几句苏州方言和风土人情,很快就拉近了关系,而且郡主似乎再也不复以前惆怅满腹的模样了,偶尔还会面露笑容。

只是永平郡主右手手腕的那一处尚未愈合的疤痕,时不时的会提醒李桃娘保持清醒。

这一日,断断续续的雨夹雪终于停了,天气放晴,不再是阴沉沉的,看着阳光明媚,顿时有种重见天日之感。

姚妙仪再次来到湖心小筑给永平郡主请脉,本来保护龙嗣这事归太医院管的,可是永平郡主点名要姚妙仪,李桃娘拗不过她。

这一次,姚妙仪终于和手帕交胡善围重逢了。

作者有话要说:胡善围现在还是个小女官,不过将来是个牛人,都需要成长和各种机遇。

经过新浪微博抽奖平台公正,微博已经开奖了,中奖者是一起码字的好基友月下蝶影哈哈,恭喜蝴蝶大大。

第36章 善恶有报

应天府,城隍庙。

和寺庙道观等地供奉的虚无缥缈的菩萨神仙们不同,城隍庙的神代表一个城市的守护神,更具有烟火气一些,往往是由当地百姓们选择的真实历史人物,并由官府册封而成的,所以每个地域的城隍神都有不同。

比如上海县选的汉朝大将霍光,而金陵城选的是文天祥。除此之外,城隍庙的偏殿里各种各样的神,比如若是求学问,就去文昌庙;若求子求姻缘,就去娘娘庙…无论你求的是什么,总能在城隍庙找到合适的神仙。

如此包容接地气,所以城隍庙是最热闹的场所,每日香客游人如织,不过到了洪武年间,城隍庙又多了一样东西吸引了目光——人皮。

洪武帝下令,贪污*超过六十两银子的,一律死刑,罪大恶极者,还会被剥皮,剥下来的人皮经过风干防腐处理,填充稻草,挂在城隍庙示众,震慑天下行贿和受贿之人。

今日天气晴好,姚妙仪和宋秀儿来到城隍庙烧香游玩,宋秀儿兴致乏乏,那个神都不想拜,就连大姑娘最多的娘娘庙也懒得踏足一步,买了一包炒货无精打采的吃着。

“跟我来。”姚妙仪拉着宋秀儿的手,将炒货塞给赶车的阿福。

“去哪里?”宋秀儿说道:“我可不想赏什么梅花,树下都是人,还有些想占便宜的登徒子,怪没意思的。”

“要赏桃花,就去鸡鸣寺了,来城隍庙作甚?”姚妙仪拉着她在一处略显冷清的地方停下。

不知为何,走到这里之后,宋秀儿总觉得有一股莫名的寒气吹透了她头上戴着的兔毛昭君套,寒气从脊梁处往下,毛骨悚然。

她定睛一瞧,隐约看见前方大殿悬梁上吊着影影倬倬的人影,宋秀儿连推了三步,慌忙说道:“这是悬挂贪官人皮的地方吧?我怕看见了晚上做噩梦,咱们回去吧。”

姚妙仪说道:“我不是说过会想法子帮你复仇的吗?现在机会到了。当年你继母和舅舅为占你的嫁妆,独霸家产,居然想出联手将你拐卖到了扬州烟花之地的阴损法子。”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先除掉你继母最大的靠山和帮手——就是你舅舅,将来我们慢慢收拾这恶毒的妇人。”姚妙仪从袖中摸出一个油纸包,“今上的法令,受贿六十两银子以上则处斩剥皮,

这里面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你那个在工部当主薄的舅舅,在修建金陵城墙还有护城河时,受贿二千余两白银还有郊外三十亩田地。”

姚妙仪指着殿里一张张用稻草填充的人皮,“相信不需要多久,你舅舅的人皮就会挂在城隍庙,和这些贪官作伴了。”

没想到姚妙仪这么快就实现了诺言,宋秀儿先是震惊,而后是愤恨。当年父亲宋校尉护送大将军徐达的家眷回金陵,在路上遭遇歹徒打劫,被人用乱刀砍死,那时她才七岁。

父亲死后,继母立刻揭开了那层伪善的面具,为贪墨她的嫁妆,继母居然联合了娘家人,在八月十五那天哄骗她出门赏灯会,在马车里一棒子打晕了,卖到了扬州娼家当瘦马,然后去官府报了走失,占了全部的家产。

所谓的舅舅就是继母的亲哥哥,和宋秀儿没有血缘关系。那位舅舅亲手去扬州卖的她,临走时居然还无耻的说:“其实你继母让我把你沉到长江,可是想想上天有好生之德,我不忍心害你性命,好死不如赖活着,好好听妈妈们的话,就少些饿饭挨打…”

其实这位所谓的舅舅那里是发善心呢?不过是见她生的极好,心想远远的卖到扬州当瘦马,既解决了麻烦,还能小赚一笔,何乐而不为呢?

若不是姚妙仪出手相救,此刻宋秀儿已经在欢场火坑里堕落了。

宋秀儿将油纸包紧紧的攥在手心里,笑中带泪,哽咽道:“当年贪慕钱财为虎作伥,他马上要有报应了!”

姚妙仪说道:“人一旦起了贪恋,就无法收手,当年小贪,现在大贪,是他把自己一步步的往人皮殿里推。你看到娘娘殿那位正在求子的贵妇没有?她是方御史的妻子,方御史是一个为民伸冤、刚直不阿的好官,颇有清名,我们偷偷把证据送到方夫人手里,大事可成。”

宋秀儿有些放心不下,“这个方御史——真的靠谱吗?万一官官相护,把你辛辛苦苦搜罗到的证据销毁了怎么办?”

姚妙仪笑道:“我留有后手呢,油纸包里是贿银的账本。贿田,还有房舍的证据还在我手里,若方御史置之不理,甚至狼狈为奸,我就将证据送到八府巡按那里,将他们一网拿下。”

“倘若方御史秉公办理,启奏皇上除掉工部大蛀虫,我会想办法把剩下的证据再呈上去,把受贿案

办成铁案,无法翻身。我们苏州人都不喜欢洪武帝,不过近年他决心反贪,雷厉风行,倒是挺得民心的,城隍庙这里很快能多出一张皮了。”

宋秀儿决定亲自走出复仇的第一步,她买了一包点心,塞给城隍庙洒扫的小道士,要他将油纸包递给方御史夫人。

姚妙仪和她隐在桃花树下,亲眼看见方御史夫人接过了油纸包,这才启程回到百和堂。

回到药铺,姚妙仪偷偷和坐堂的朱橚道谢:“事成了,多谢你的帮忙。要不是你出手,我们也没那么快找到绊倒秀儿舅舅的证据。”

宋秀儿怎么也想不到,其实背后帮她的,正是她一直明嘲暗讽的朱五郎。

孤掌难鸣,而且姚妙仪不方便动用正在沉寂、恢复元气的明教密党。便想到了利用五皇子朱橚的特权,来帮助宋秀儿复仇。

姚妙仪暗中将宋秀儿的悲惨经历告诉了朱橚,朱橚是个热心肠,当即说道:“放心,此事包在我身上,我原先以为秀儿是性情古怪,说话有些尖刻。没想到她儿时有这种被亲人背叛陷害的经历,难怪对人对事都有防备之意,总是说王姑娘的坏话。”

这位王姑娘,就是朱橚所救中了乌头之毒的俏佳人,也是外地迁来的商户,家里开了个香料铺。宋秀儿最不喜欢王姑娘,连名字都懒得说出口,以“那个狐狸精”代替。

百和堂暂时没有客人,听姚妙仪说即将大功告成,朱橚正在埋头钻研一个古方,头也不抬的说道:

“哦,其实我也就动了动嘴皮子。是都尉府毛骧办事得力,很快搜罗到了证据。那什么舅舅是恶有恶报,居然在城防工事上做手脚,贪墨金银,早晚逃不过剥皮匠的刀子。父皇最厌恶贪官。能帮秀儿早日复仇,还能为朝廷除害,一举两得,不必言谢。”

有人出身就能高高在上,凌驾众生,五皇子随便一个决定,就能断人生死,甚至一个家族的兴衰。

虽然朱橚平日的脾气软的就像面团似的,任由宋秀儿揉圆戳扁,也任由街坊领居大姑娘、小婶子们调戏。但是论身份地位,宋秀儿等人连知道朱橚真实身份的资格都没有。

不知道才好呢,知道多了烦恼就多。

姚妙仪看着大堂里算盘打的噼里啪啦响,甚至带有些欢快节奏的宋秀儿,暗道无知也是福。像我这种知道太多的,跟着一屁股的麻烦。

说麻烦麻烦就到了,穿着家丁护院服饰的毛骧走进百和堂,对姚妙仪说道:“我家女主人胎像不稳,请姚大夫过去看看。”

是湖山小筑永平郡主在召唤她。姚妙仪心领神会,“好,你稍坐,我这就去准备一下医箱。”

看门阿福热情的请毛骧坐下,还端上了一杯粗茶,毛骧是个军人,倒也不在乎茶水的味道,他一股脑全喝下了,用眼角余光打量着正在埋头看医书的朱橚,暗想这位五皇子真有恒心和毅力,居然动了真格,不辞辛苦当了小半年的民间大夫。

不过目前五皇子好像动了春心,喜欢上了香料铺子的王姑娘。这王家的底细看似干净,但是…毛骧在亲兵都尉府多年,他的直觉告诉自己,好像没这么简单。

他已经暗中要画师将王家所有人都描下相貌,派人去了王家以前的户籍之地暗访,看是否被人冒名顶替了。只是王家户籍地远在陕西,路途遥远,地方偏僻,至今尚没传来消息。

毛骧喝完阿福续的茶水,走到柜台前说道:“给我两瓶辣酱。”

百和堂掺了辣椒的肉酱被马三保新味初尝过后,辣得差点要跳进雪地里打滚,发誓再也不碰了;而四皇子朱棣好像很喜欢这个新奇的味道,买了一罐子带进宫里,时常配着白粥等清淡的饭食吃着。

两人反应各异,毛骧见了,心生好奇之心,也买了一瓶尝了尝,舌尖就像是点燃了火苗,只有含着冰雪才能熄灭。可是火焰熄灭之后,又十分想念这个味道,好像带有某种魔力似的。

这种滋味前所未有,难怪四皇子会喜欢。毛骧也吃上了瘾,三天一瓶就见底,今日顺路过来买。

算盘声停歇,宋秀儿从柜台格子里搬出一个小瓷瓶,“只有一瓶了,新辣酱明天下午才能熬出来。”

辣酱是当做开胃驱寒的膏药,和玫瑰酱一起当做食补的药卖。和玫瑰酱备受女人们的追捧不同,辣酱的出现是冰火两重天:喜欢的恨不得天天都吃,不喜欢的尝一口就恨不得把舌头剁下来。

不过纵使如此,辣酱还是卖的很快,喜欢辣的人越来越多,时常卖断货。

“那就买一瓶吧。”毛骧掏出了一吊钱。

宋秀儿正在收钱,突然顿住了,盯着毛骧细看,“咦?你不是以前来店里把朱五郎拉走追债的混混吗?现在给人当护院了?”

朱五郎第一次来百和堂时,谈了一半就被毛骧带的一群人拉走了,宋秀儿大惊,正要尖叫呢,被毛骧捂住了嘴。

其实那天是常遇春之死的噩耗传到金陵,毛骧要要带着朱五郎紧急回宫。姚妙仪谎称说朱橚欠了这群混混的银子,拖出去要债的。

宋秀儿对姚妙仪一直深信不疑,所以也坚定的以为毛骧是街头混混。

唉,这个无知天真的小丫头,从扬州青楼那种鬼地方逃出来的,居然还保持着单纯。毛骧当然不会解释自己贵为千户的身份了,将错就错的笑道:“对的,我现在弃暗投明,找了个正经差事,再也不去街头追债啦。”

宋秀儿将一吊钱还给了他,“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一瓶是我请你的,就当是我日行一善了。”

毛骧故作惊讶,“居然有这等好事?!你不是开玩笑吧?”

宋秀儿豪爽的说道:“我今天心情好,终于见到什么是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了。决定从今日起日行一善,积累福报,这瓶辣椒我买下送给你,奖励你弃恶从善。这世上从此多一个好人,总比多一个坏人强。”

毛骧淡笑道:“你怎么知道我变成好人了呢?”我手上有很多人命的,我真正的差事也是在做一些不方便见光的勾当,你却说我是好人?

宋秀儿说道:“我看人很准的,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谁是狐狸精…嗯,反正我的预感都很准确,很少看走眼。这辣酱好贵的,乘着我没改变主意,赶紧拿走吧。”

作者有话要说:秀儿的舅舅即将加入城隍庙豪华人皮阵容。

朱元璋是个天才,控制欲超强,他居然将天下所有的城隍神也封了品级,将规则制定到了神仙头上去。

晚安,宝贝们,记得撒了花再睡。

第37章 火芋传情

宋秀儿天真善良,毛骧不便推辞,大大方方的收下辣酱,暗想就当是我帮你搜罗仇人受贿证据的报酬吧。

这时一个穿着狐裘的富家公子来到百和堂,狐裘的毛色极好,这公子也生的唇红齿白,一派矜贵之气,走进药铺大堂里,顿时有种蓬荜生辉之感。

宋秀儿见了,只觉得眼睛都不够用似的,暗叹这小后生比朱五郎长的还好看呢,穿衣打扮还那么贵气。

“这位客官,您是看病还是抓药?”宋秀儿殷勤的问道。

毛骧走到大堂的僻静处,背对着贵公子坐下。他早就认出了此人的身份——正是开平王府的三爷常森。

常森说道:“我找姚大夫。”

宋秀儿指着毛骧的方向说道:“那真对不住了,我们姚大夫已经答应了和去那位的府上出诊。这位客官,我们百合堂有位朱大夫的医术也不错的,不如您请他过去看看。”

常森转身一瞧,惊的差点连眼珠子都掉到地下了,居然是五皇子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