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和丈夫说家常,陈氏说道:“…我娘家那边来了信,问刚认祖归宗的大妹妹婚事有没有定下来。”

陈氏是的女儿,她娘家那边都是拿笔杆子的读书人。

徐祖辉有些意外,手里的茶杯一滞,“父亲说读书人家规矩多,大妹妹是个直脾气,比较适合武将之家。文臣家族的男子——恐怕门不当户不对吧。”

陈氏娇嗔道:“难道配不上你们徐家?难道我不是文臣家的女儿?”

徐祖辉笑道:“夫人多心了。这男婚女嫁的,女子终归要适应丈夫的家族。比如你以前都不敢靠近

马匹,如今不也学会了骑马了?”

陈氏脸红了,啐了一口,说道:“那还不是因为你亲自教我,我才勉强去学的嘛。女孩子猴在马上,坐没坐相,没规没矩的。”当然了,借着骑马各种摸小手搂腰等夫妻间亲密的小动作就不必提了。

徐祖辉笑道:“这就对了。你从守规矩到没规矩都觉得难受,大妹妹从没规矩到守规矩只会更难受。你也晓得,爹爹疼惜大妹妹离家十年,想要好好补偿她,一丁点委屈都不舍得给她受着,所以

根本不考虑的求亲。并不是针对你或者瞧不起文臣家族。”

陈氏失望的叹道:“这么说,就是一点点回旋的余地都没有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大妹妹下面还有三个小姑呢,一共四个小姑子,都要这么个挑选,我这个当大嫂的就要累死了。”

徐祖辉见妻子当家不容易,只得退让一步,问道:“说来听听,你娘家的谁要来探口风?”

陈氏说道:“其实也是金陵顶尖的豪门大户。是我们陈家的一个族妹,当年也是我的手帕交,后来嫁为吕家妇了。她是为了婆家的小叔来打听的。”

徐祖辉问道:“是吕家?那个吕家?”

陈氏说道:“还有那个吕家?如今金陵最得势的吕家当然是太子侧妃吕氏的娘家了。吕家是几百年的,吕家嫡系的嫡子,配得上我们家宝贝小姑子吧?”

第83章 姑嫂暗斗

樱桃去核,浇上掺着冰渣的酸奶酪,红红白白的,煞是喜人,令人食指大动。

若说回瞻园有什么好处,这食不厌精就是很明显的好处。徐妙仪回家三月,小脸都有些吃圆了。

听到二哥徐增寿细说求亲的对象,徐妙仪惊讶的差点将嘴里的奶酪樱桃肉喷了出来,“什么?吕家?”

徐增寿点点头,“也不知大嫂怎么想的,这种人家当场就该回绝了,根本不必在大哥面前提起。我们武将之家的女儿,不适应文臣家族的弯弯绕绕。这不是结亲,是结怨呢。”

徐增寿是个混球纨绔,但看问题还是比较通透的。

徐妙仪想起去年腊月给太子妃接生时,吕侧妃在雪地里跪拜,宣称“折寿十年,以换得太子妃母子平安”时的情形,顿时浑身都起了鸡皮疙瘩!

徐妙仪说道:“能够养出吕侧妃的那种人家,肯定虚伪无耻,满口仁义道德,说理又说不过他们,又不好意思出手动拳头,嫁过去不得憋屈死啊。不行不行,我和爹爹说去,吕家绝对不行。”

徐增寿说道:“不用你说,大哥已经严词回绝了,落了大嫂的面子,大嫂不高兴呢。听说大哥大嫂夜间有所争执,大哥今日一早就去了军营练兵,夫妻两个好像闹别扭了。”

徐妙仪顿时胃口全无,叹道:“不行,婚姻大事,不能完全交给别人做主。我和爹爹谈一谈,直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哪怕他们找到了合适的人选,也要先告诉我,我看看和这个人或者他的家人合不合的来,否则闹到到退婚,彼此都没有脸面。”

徐增寿问道:“那大嫂那里呢?你要不要和她委婉的说一下,免得以后他们夫妻俩又为了你的婚事闹别扭?”

徐妙仪无奈的摊了摊手,“我和大嫂说不到一块去,她张口就是女德,女戒,女孩子要贤良淑德。从出来的闺秀,听见婚事二字要远远的避开,根本不能谈论婚嫁,否则就是不受规矩。我若和她开口提未来婆家的条件,等于在和尚面前吃肉,找不痛快嘛。”

只是令徐妙仪没想到的是,她对大嫂敬而远之,大嫂却主动找事了。

丈夫一早回军营后,魏国公世子夫人陈氏病倒了。作为小姑子,大嫂生病,当然要去探望的,徐妙仪领着三个妹妹去了陈氏的院里,老远就闻到一股药味。

徐妙仪是大夫,闻着味就能猜出几样药物。柴胡,郁金,木香、厚朴,是治疗肝气郁结,思虑过度

的,看来大嫂是真的和大哥吵架了,生闷气呢。

陈氏卧床不起,坐在病榻上喝药,漱口,含了一个山楂蜜饯去除嘴里余下的苦涩。看着四个小姑子,尤其是最年长的徐妙仪,陈氏心中生出一股苦涩来,连蜜饯都遮掩不住。

郁气在胸口凝结,沉闷不已。咳咳,陈氏捂着胸口咳嗽了两声,四个小姑子递水的递水,送帕子的送帕子。虽说出身的陈氏和将门虎女之间有各种隔阂,但姑嫂之间一直保持着基本的礼节和面子情,表面上看还是一团和气的。

陈氏摆了摆手,说道:“你们都坐下吧,今日找你们来,是因我身子不好,大夫说要静养一些日子,不能太过劳累了。我是徐家的宗妇,执掌着瞻园的中馈,徐家家大业大,这家不可一日无主。你们姐妹四个都识文断字,身边也有教养嬷嬷指点着,所以我今日将掌家之权交给你们姐妹四个,以后家中大小事务,都交给你们处置。”

大嫂一气之下撂挑子不干了?徐家姐妹四个暗道,对视一眼,八只眼睛飞快的交换眼神,纷纷出言相劝:

徐妙仪:“大嫂,万万使不得啊!你保养身体要紧,我懂得医术,这几日给你针灸,开药,好好调理身体,很快就能康复的。”

徐妙清:“嫂子,管家之事,我们姐妹只懂得一点皮毛而已,实在担当不起这份大任。”

徐妙溪:“大嫂,我和四妹妹平日还要去家学上课呢。”

徐妙锦年纪最小,上前抱着陈氏的胳膊撒娇,“嫂子,我的好嫂子,账本我都看不懂呢,怎么帮你管家?您就别为难我们啦。”

“大妹妹,你过来。”陈氏朝着徐妙仪招了招手,徐妙仪狐疑的坐在了床榻旁边的绣墩上。

陈氏拍了拍徐妙仪的手,说道:“你是长姐,理应承担其这份重担。我在闺中时,像你这个年纪,已经帮助母亲管了好几年的家了。不会不要紧,可以慢慢学嘛,你聪明伶俐,这点家务事难不倒你。”

“你又是家中嫡长,家中奴仆谁敢不听你的?一切按照府中定例安排下去就行了。若有不会的,来问我便是,我定知无不言;若有奴大欺主,存心蒙骗的,不用报我知道,直接撵出去。”

“这——”被赶鸭子上架,徐妙仪赶紧推脱,说道:“管家之事可不是玩笑的,瞻园单是奴仆护卫就有五百余人,对外还要人情来往。我…我承受不来这份重任。”

行医不惧,杀人都不怕,这家务事太能磨人了。

陈氏说道:“女孩子家的,总有一天要嫁人,给人当媳妇,还能在娘家当一辈子小姑子不成?男人在外当差,女人在家主持中馈,千百年来都是这么个道理——哪怕是皇后娘娘,也要打理六宫呢。谁天生就会管家?都是慢慢学来的。莫急莫急,嫂子会教你的。”

陈氏的话无可挑剔,无论是谁都无法指责她为难小姑。徐妙仪若一味推脱,说就是她这个小姑子贪图享乐,不愿意承担嫡长女的责任了。

其实陈氏并非病的到了无法理家的地步了。昨晚丈夫指责她糊涂,不应该和吕侧妃的娘家有来往,说徐家女和吕家郎如何如何不相配。

陈氏觉得很委屈。不满意吕家的求亲就算了,大不了再找呗,反正金陵多得是青年才俊,总有一个和大妹妹相配的。

可是为何说我糊涂?我娘家的族妹写信来问,难道我要置之不理,拒人于千里之外?那我的颜面何存?将来回娘家走动,岂不是被族人暗讽无礼?当了一品世子夫人,就瞧不起族人了?

你们徐家是新贵不假,可我们陈家和吕家是百年。别说百年前了,就是五十年前,我们广邀亲朋,大宴宾客的时候,你们徐家还在凤阳耕地呢!

如今天下太平,族人们多有考科举做官的,依然身处仕族上层,难道我们读书人家出来的子弟,会辱没了徐家门楣不成?

陈氏越想越气,就想出了这个法子来调/教眼高于顶的小姑子的性子。教导她作为一个大家闺秀应该有的礼节和规矩,教她何为尊卑、何为作为女子的本分。

新贵家族,就应该把规矩立起来,否则不得让人笑掉大牙?

可是陈氏机关算尽,以为到了下午徐妙仪就受不了了,哭啼啼的找她求帮助。

但是并没有如此。

陈氏在床上躺了三天,连徐妙仪的影子都没见到!瞻园也没出什么乱子,日常事务一切照旧,并没有出什么乱子。

倒是陈氏的一个陪房哭天抹泪找来了,“夫人啊!大小姐分明不把我们这些老人放在眼里啊,稍有差错,一双眼睛杀气腾腾的就瞪过来了,要打要杀的,求夫人救命,老奴身子骨弱,实在经不住十板子啊!”

陈氏郁气在心,本来想借着拿捏徐妙仪出出气的。没想到自己的陪房先过来哭诉了,吵得她脑仁疼。

陈氏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陪房哭道:“老奴管着府里的礼尚往来,因卫国公府家里添丁,府里要送满月礼,大小姐不满意老奴的回答,要打老奴十板子呢。”

陈氏觉得徐妙仪虽然性子直爽,脾气急了些,倒也不是鲁莽张狂之人,便不太信陪房的话,对丫鬟说道:“你去问问大小姐,前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不一会,丫鬟来了,连二小姐徐妙清也跟来了。

陈氏忙说道:“二妹妹怎么来了?唉,不过是奴婢的一点小事,不用劳烦你亲自跑一趟的。”

“大嫂在病中,理应经常来瞧瞧的。”徐妙清脸上的笑容淡淡的,连看都没看跪下哭泣的陪房一眼,视之为空气。说道:“这三日,大姐姐带着我们一起理家,深知大嫂以前当家不容易。大嫂辛苦了。”

徐妙清以前是个最省事的小姑子,性子安静讨喜,陈氏也最喜欢她。不过好像自从徐妙仪回家后,

徐妙清近墨者黑,变得不可捉摸起来了。这一席话明面上是感激陈氏这几年对徐家的付出,暗里的意思,似乎没有这么简单。

陈氏叹道:“唉,身为当家主母,教养小姑,管家理事本就是我的责任。你们姐妹几个以后出阁嫁人了,也会做这些事情。这管家的学问大着呢,要立威,也要以理服人。”

徐妙清说道:“大嫂说的是。万事都逃不过一个理字。不是谁的哭声大、谁的资历老就是谁有理。”

此话一出,低声抽泣的陪房赶紧收声了。

徐妙清依然不看陪房,对陈氏说道:“卫国公府添了一个孙子,我们徐家和邓家是世交,要送满月礼。大姐姐要送礼的按照以往的分例理出礼单来,她倒好,就照着以前的单子抄了一份敷衍。大嫂,以前是旁支庶孙的礼单,现在这个卫国公府世子夫人生的嫡孙,若是送一模一样的去了邓府,不是当面打脸吗?”

第84章 半子之期

没想到自己自诩规矩,却阴沟翻船,被自家陪房扯了后腿,陈氏怒火攻心,对陪房说道:“大胆刁奴!敢如此懈怠,差点得罪了世交,打你十板子都算轻的!”

陪房连忙跪地磕头求饶,“夫人,老虎都有打盹的时候,我们当差的难免也有疏忽之时。这事确实是奴婢的错。可是奴婢跟着夫人嫁到府里这些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

“当众打板子,五年的体面啊,说没就没了,这要奴婢以后如何有脸面继续当差办事呢?奴婢央求大小姐,说奴婢愿意革了半年的银米,或者一年都行,看在奴婢这张老脸的份上,留一点体面。可是大小姐铁石心肠,无论奴婢怎么求,怎么退让,她坚持要打,逼得奴婢实在没有法子了,只得跑到求夫人说说情。”

世子夫人心里想的是什么,心腹陪房最清楚了。无非是想□□小姑子嘛,她存心要配合夫人,给徐妙仪难堪,所以故意在礼单上出了差错,想要徐妙仪服个软。

不过徐妙仪不懂旧例,但是二小姐徐妙清是懂的,周围伺候的教养嬷嬷们也是门儿清,当场就揪出了陪房的毛病。

徐妙仪在军营当过两年军医,行事风格和父亲徐达一样,都是雷厉风行。既然一定要掌家,她就决心把这事办好了,不让大嫂有挑嘴的机会。

在掌家第一天,徐妙仪就效仿父亲军营立下规矩:有功必赏,有过必罚。

陪房的行为明显是过了,而是明知故犯的大过。徐妙仪当然知道打板子最伤脸面了。可是陪房摆明了是故意制造乱象,徐妙仪就决心不给她脸面,坚持要打十板子。

陪房跑到世子夫人这里求援,是存了“打狗也要看主人”的意思。将自己的脸面和陈氏的体面捆绑在一起。

一边是心腹,一边是小姑子,前者还明显不占理,但是陈氏觉得徐妙仪坚持打板子这事不放,不肯罚俸取代,是专门打给是她这个大嫂看的。

陈氏的心越来越沉:怪不得都说小姑难缠!以前三个小姑都懂事听话,觉得言过其实了。现在来了个徐妙仪,犹如一滴墨水进了鱼缸,全都染黑了,就连妙清也站在她那边,不给我这个嫂子面子了!

陈氏有心维护陪房,说道:“二妹妹,此事是她的不对。只是她是从小伺候我的老人了,身子骨

弱,不禁打的,若打坏了,外面恐怕有人编排大妹妹苛待旧仆。有碍你们四个女孩子的名声。你看这样好不好,她毕竟是我的陪房,就交由我处置吧。”

徐妙清点点头,“我们姐妹暂代大嫂主持中馈而已,当然最终要听大嫂的。”

陈氏对陪房说道:“革你半年银米,夺了瞻园的差事,去乡下看管田庄思过吧。”

眼不见心不烦,陈氏如此处置,也算说得过去。徐妙清和陈氏嘘寒问暖了几句,就告退了,“…大嫂好好休息,我明日再来看你。”

徐妙清回院的路上,遇见三妹妹徐妙溪拿纨扇扑蝴蝶玩耍,徐妙溪迎过去问道:“那个刺头拔掉了?”

徐妙清点点头:“陪房糊涂,大嫂不糊涂。罚去田庄当差了。”

徐妙溪松了一口气,“幸亏走了,否则大姐姐不会善罢甘休的。我们两个夹在大嫂和大姐姐之间也难做。”

徐妙清面有忧色,说道:“大嫂这个人,小事聪明,大事糊涂,眼界不够,当一个合格的宗妇还差些。大姐姐这个人呢,恰好相反。小事上不拘小节,大事聪明果断,眼界之高,是世上许多男子都不及的。所以大嫂和大姐姐是天生的合不来,我们两个妹妹要从中调停一二,否则一家子闹开伤了和气,让外人看笑话了。”

徐妙溪叹道:“好累啊,他们要这样打擂台打到什么时候?”

徐妙清说道:“看谁绷不住了,先服软为止。”

徐妙溪笑道:“大姐姐会服软?笑话!看来大嫂输定了。”

徐妙清目光平静如水,摇头道:“不是这个原因。三妹妹,你细想想,天下媳妇和小姑子打擂台,一般谁输谁赢?”

徐妙仪笑道:“那还是大嫂输定了。”

徐妙清叹道:“唉,你别笑话大嫂了。将来你我都是要出嫁、当人家媳妇的人,就没有一点点兔死狐悲之感?”

徐妙溪笑的没心没肺,“不会啊,如果是大姐姐输了,我才可能有兔死狐悲之感呢。这事本来就是大嫂做的不对,大姐姐是什么样人?元宵节城墙上敢冒着天大的危险折返而归,营救我们姐妹的勇者。这样的人品怎么可能嫁到吕家那种伪君子的家族?简直玷辱了她的人品嘛!”

“我们姐妹的婚事都掌握在父兄还有大嫂手里。我希望大嫂通过这事长点教训,别给我们姐妹乱点鸳鸯了。我姨娘偷偷和我说,大姐姐还是嫡长呢,大嫂就敢介绍这种人家,我们姐妹三人都是庶出,大嫂相中的人家会不会越来越不堪?女人家的婚姻大事,可不能儿戏了。”

徐妙溪说的有理。论其身份地位,大姐姐占据嫡出,又是嫡长,比庶女要高贵。所以大姐姐一定要嫁给好人家,后面三个妹妹才有指望呢。

徐妙清说道:“其实不仅仅是人品家世不配。吕家是东宫吕侧妃的娘家,如今皇长孙没了,吕侧妃生的庶长子又得皇上喜欢,有传闻说皇上有立之为皇储的意思呢。吕家是书香世家,联姻也基本是

陈家这样的文臣家族。突然求娶我们徐家的女儿,你说他们打的是什么主意?”

徐妙溪惊道:“吕家真敢这么想?皇长孙虽然没了,但东宫还有一个嫡子呢,叫做水生,还是大姐姐亲自接生的。废嫡立庶?这也太没规矩了吧。”

徐妙清说道:“皇储是国之根本,我一个女孩子家不太懂这个。不过东宫太子妃娘家是开平王府,昔日开平王常遇春是爹爹的好友,我们徐家和常家是世交,二哥和常森更是比亲兄弟还亲的朋友。就凭这个交情,爹爹也不会同意和吕家结亲的。”

“那怪那晚大哥和大嫂会吵架呢,原来是这个缘故。”徐妙溪豁然开朗,点头说道:“其实大嫂不是坏人,要操心一大家子的事务,事无巨细,她也不容易。希望她以后大事别糊涂了,闹得夫妻离心、姑嫂失和。”

次日,徐达沐休在家,常年的军旅生涯,习惯闻鸡起舞,天没亮就把二儿子从被窝里踢出来,父子一起去校场练剑。

徐增寿叫苦不迭,徐达一鞭子抽去,骂道:“你大哥在你这个年纪时,吃住都在军营里,至今也甚少在家里享福,你这个混球还贪恋被窝,一事无成!”

徐增寿往地上一滚,避开了鞭子,大声叫道:“爹!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您和大哥辛辛苦苦挖坑栽树,不就是为了让我们这些人有一事无成、混吃等死的资格吗?您莫忘了建功立业的初心啊!”

不忘初心?难道老子的初心就是养出你个废物儿子来!

徐达气得又抽了一鞭子,徐增寿武功不行,逃命本事一流,往后翻了个跟斗,再次躲开了。

徐妙仪穿着一袭练武的短打,踏着晨光骑马而来。徐达一见女儿,顿时气消了,说道:“乖女儿,这时候还早,怎么不多睡会?”

徐增寿拍了拍屁股上的灰尘,顿时觉得自己一定不是亲生的。

徐妙仪翻身下马,笑道:“早起看爹爹耍猴。”

刚才徐达抽得儿子打滚翻跟斗,可不就是街面上的耍猴嘛。徐增寿一点兄长的尊严都没有

了,“喂,说话放尊重点,说谁是猴呢。”

徐达瞪眼过去,“笨手笨脚的样子,猴都比你机灵点!”

反正说什么都是错,徐增寿干脆闭嘴了。

徐达问道:“你起那么早作甚?”

徐妙仪说道:“爹爹公务繁忙,难得在家,当然是想抽空请教爹爹了。”

徐达问道:“你要请教什么?”

校场上十八般兵器俱全,徐妙仪独独挑了一把徐达常用的重剑,笑道:“爹爹武功盖世,当然是请教武艺了,难道向您学绣花不成?”

言罢,徐妙仪居然眼神一凌,毫无征兆的握着重剑径直朝着徐达劈刺而来!一旁徐增寿吓得大叫:“爹爹小心!”

徐达不愧为是开国大将,他淡定在站在原处,纹丝不动,观察着女儿的动作,直到重剑即将劈到面面门时,才侧身举起兵器架上的长矛隔开重剑。

徐妙仪一击不成,再次旋身劈刺,每一剑都尽了全力,似乎是拼死相搏。仿佛面前的不是亲爹,而是仇人似的。

徐增寿顿时觉得,妹妹一定吃错药了。

徐达双手持矛,只是防守,并不主动攻击,父女两个的身影在校场上辗转腾挪,刀光剑影,旁观者徐增寿暗自捏了一把汗:妹妹要做什么?连大哥和父亲对招时,都不曾这样动真格,这样打下去要出事啊!

哐当!

徐达终于出手反击了,只一招,就挑落了徐妙仪手中的重剑。徐妙仪喘息未定,正要捡起重剑再次出击,冷不防围观的徐增寿在地上又打了个滚,将重剑抱在怀里,插科打诨说道:“小比怡情,大比伤身,今日到此为止。”

这是化用了赌场小赌怡情,大赌伤身之语,看来这个不成器的儿子没少进赌场,徐达又狠狠瞪了徐增寿一眼。

徐增寿脸皮厚,装作看不见,紧紧抱着重剑不肯给徐妙仪。

徐妙仪也不强求——她拿起了兵器架上的双刀!朝着亲爹斩去!

唉,要是儿子和女儿换一换就好了。徐达暗道,手里的长矛疾如闪电,一片破空之声。

父女两个酣畅伶俐的打了一架,徐妙仪手中双刀再次被挑落,说道:“爹爹,这下知道女儿的弱点和长处了吧?您因材施教,教我如何更进一步。反正我早晚都会出嫁的,留在爹爹的身边日子不多了,希望以后爹爹把我当半个儿子看待,教我一些人生经历吧。爹爹,女儿想要的不是宠爱。”

第85章 再起风波

早上习武过后,徐达有朋友来访,去了前厅迎客。徐妙仪和徐增寿留在校场整理兵器,徐增寿擦着一杆□□,问道:“妹子,不过是一场比试而已,何必一副豁出去以命相搏的样子?吓死我了。”

徐妙仪将双刀搁在兵器架子上,说道:“你不懂的,你可以整天整夜的和常森在外头玩乐不回家,想去哪里就去那里。身为女子,关在宅门内,犹如金丝雀般不得自由。我是在争取可以自由出行的特权,当然要拼出全力了。”

徐增寿叹道:“爹爹和我都宠你、疼你,几乎一切都依着你,你还不满足啊。”

徐妙仪板着脸说道:“我是个人,又不是什么狗儿猫儿的小动物。宠爱算得了什么?别说现在父兄疼爱了,哪怕是将来嫁了人,丈夫的宠爱也不是我想要的。”

徐增寿问道:“那你想要什么?”

徐妙仪想了想,说道:“我也说不出来是什么。简单的说,就是尊重我的想法,把我当做一个正常的人看待,有自己的态度,有自己可以安身立命的本钱。喜怒哀乐发自内心,不用依附于任何人,哪怕这些人是我的父兄,我的丈夫,甚至我的孩子。”

“如果连自由出行的资格都没有了,那么我说的一切都只是镜花水月。”

关键是,如果不能自由出行,或者只要出行,身边就跟着一群徐家的护卫,还有丫鬟婆子,徐妙仪根本无法脱身去寻找图里的张士诚密藏啊!

原本还想以徐家大小姐的身份,通过徐达的手去查谢家往事的。可是徐达为了避讳,已经明言不可能沾上谢家任何事情,这一条已经是死路了。

现在又和明教断绝了来往,想要像以前那样利用明教的人脉和力量也不可行。所以必须要通过永安郡主提供的秘藏图,暗地里查访,完全靠自己了。

徐增寿却顶着一张二皮脸说道:“你不稀罕宠爱,我稀罕啊!我多么希望爹爹能够也能对我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不要总是打我、骂我。”

徐妙仪问道:“可以啊,代价是连出门的自由都没有,整天忙于家务或者绣花写字,你愿意付出这种代价吗?”

徐增寿连连摇头,“我是个男人嘛,在家里坐不住的。”

徐妙仪也要摇头说道:“没有谁天生就应该被关在家里的。所谓宠爱,其实以爱的名义为牢,困住女人的手脚和心性,让她们心甘情愿关在家里罢了。”

徐增寿问道:“妹子,你想要干嘛?”

徐妙仪说道:“反正我不想像大嫂那样,困在内宅中,练蛊似的和一群女人撕咬互斗,活生生的把自己练成了一个蛊王。”

蛊王?传说南边人练蛊,将各种毒虫放在一个盒子里,埋在地下,几年后挖出来,唯一存活的那个就是蛊王。

想到这里,徐增寿起了鸡皮疙瘩,“哪有这么夸张,妹子,你想左了。”

徐妙仪将手中宝剑入鞘,“你们这些男人啦,总是幻想妻妾和谐、姑嫂和美、婆媳亲如母女,欺人且自欺着,但愿长欺不愿醒,你开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