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妙仪指了指腰间的匕首,“我和表哥都会武的,会自己保护自己,再说寒山寺是千年古刹,又不是荒郊野外,不会有什么事的。你快回驿站吧,否则我二哥他们见我彻夜不归,肯定会担心的。”

“这…”胡重七看了看朱守谦。毕竟这位才是他的正主。

朱守谦点头说道:“去吧。”

胡重七拍马离开了,天空亮起了一道闪电!将整个寒山寺照得如同白昼般,连塔顶的琉璃瓦都纤毫毕现,只是那么一瞬间,又陷入了一片黑暗,像是被怪兽吞噬干净了,仿佛刚才的寒山寺只是幻觉。

随后“轰隆”一声,黄豆大的雨点就那么触不及防的落下来。朱守谦张开宽大的袍袖,将徐妙仪罩在怀中,还牵着两匹马,走到寺庙廊下,重重的拍着庙门。

咚咚咚!

一个老年知客僧开了门,见徐妙仪和朱守谦气质不凡,衣饰华贵,晓得来了两个出手阔绰的香客,双手合十,“阿弥陀佛,两位施主可是来避雨的?请往这边禅房请。”

徐妙仪在市井多年,精通人情世故,爽快了捐了五十两银子,才说起了正事,“我们兄弟两今天一来是避雨的,二来是寻访故人。”徐妙仪出行都是穿着男装。

雷雨天来了两个财神爷,知客僧忙问道:“请问施主寻访何人?”

徐妙仪问道:“听说栾家姐弟寄居在此?栾家本是官宦人家,为何如此落魄?”

知客僧面有惋惜之色,说道:“唉,栾家世代书香,家里出过知府高官呢,可惜死于非命,家世尚在,偏偏叔伯们都是不争气的,家产败了个精光,举家回到老家桐城守着祖传几亩薄田度日了,栾家姐弟被叔伯们排挤,连活命半亩地都分不到。就在寒山寺寄居住下,栾八郎刻苦读书,明年春天要考秀才,在杭州的书院读书,只有他姐姐在寒山寺。”

徐妙仪推算着年龄,“栾家小姐还没出嫁?”按照生辰年岁,栾小姐应该三十出头了。

知客僧深深叹了口气,“您还不知道吧?栾小姐有些疯癫,谁敢娶她?好在她人虽然疯了,但是有一副好丹青,我们寒山寺藏的古画佛像都是她修补的。正因如此,我们主持给了栾八郎书院的束脩和赶考的银两,还雇了两个婆子照顾栾小姐。”

听说栾八郎远在杭州的书院,徐妙仪和朱守谦很失落,又听栾小姐疯癫,失落干脆变成失望了,不过来都来了,怎么都要看看的。

朱守谦说道:“请禅师带路。”

知客僧将两人引到了后院一处清净的禅房,一个婆子开了门,听明了来意,婆子叹道:“我们家小姐只有修补古画和作画的时候脑子是清醒的,其余的时候不是发呆,就是发疯,她有时连自己亲弟弟都不认识,更别提你们这些故人之后了。依老身看,你们还是请回吧,别白费力气了。”

徐妙仪笑道:“不要紧,我们就是来看看她。”

婆婆举起一盏气死风灯笼,说道:“随我来吧,小姐正在静坐听雨。”

一座五层高塔处,最上一层最明亮的房间就是栾小姐的画室。屋里挂满了各种修补了一半的古画,多半是佛像,屋里铺着三张罗汉床那么大的画桌,画桌上搁着各种颜料和树林般多的画笔,栾小姐抱膝坐在窗台上,听着暴雨落在瓦片上的声音。

“小姐,您坐在窗台作甚?万一窗户没关好,掉下去了,这里五层高塔,不是草屋平房啊!”婆子快步跑过去,将栾小姐连拖带拽的按在交椅上,“来了两个客人,说是您父亲故人之子,来看你的。”

琉璃灯下,徐妙仪看清了这位集天才和疯子的栾小姐。她相貌清秀,一双眼眸犹如古井深潭,表情呆滞,不停的在交椅上挣扎,“下雨啦,我要听雨,听雨!这里听不清楚!雨在和我说话呢!”

婆子说道:“天要下雨,待会雷劈下来,您又要害怕的尖叫了,窗户边多危险啊,您坐在这里,照样能听见雨声。”

栾小姐不再挣扎了,却不停的重复说道:“说话,雨在说话,说雷电欺负她,呜呜,她哭了,你听,她哭了。”

那婆子无奈的对徐妙仪两人说道:“让你们看笑话了,我们小姐就是这样,疯疯癫癫的,我们说我们的,她说她的,谁都不明白她的意思,像个孩子似得。要不是有一手画技傍身啊,恐怕早就流落街头行乞了,唉。”

徐妙仪问道:“栾小姐为何变成这样?生来如此?”

婆子说道:“听她弟弟说,小时候她的父亲栾知府是个才子,精通诗画,文韬武略,栾小姐跟着父亲,聪明绝顶,当做男孩教养着。可惜亲眼看见父母死在仇人剑下,受了刺激,就疯癫了。”

按照刘辰写的卷宗。当年谢再兴在宴会上追砍栾凤,被妻子王氏阻止,谢再兴先杀王氏,后杀栾凤,这个仇人应该就是外祖父。

看着疯癫的栾小姐,朱守谦和徐妙仪对视一眼,心中五味杂陈。电闪雷鸣,栾小姐果然吓得蜷缩起身体,瘦瘦小小的身躯在交椅上团在一起,像一只受惊的刺猬,“雨在哭,你们听,她哭了,莫哭莫哭,你听我一言,忍一句,祸根从此无生处。

饶一著,切莫与人争强弱。耐一时,火坑变作白莲池。退一步,便是人间修行路。”

朱守谦听得一头雾水,“她在说什么?”

徐妙仪在苏州城过了十年,对寒山寺的传说了如指掌,“她说的是寒山寺和合二仙的传说。传说以前这里有两个好朋友,一个叫做寒山,一个叫做拾得,两人都喜欢一个姑娘,为了成全朋友,他们都选择放弃,远走他乡,在人世间修行,历经磨难,就有了‘忍一句,祸根从此无生处’的禅语,后来两人重逢,寒山拿着荷花,拾得捧着食盒,两人相视一笑,一起了悟,得道成仙,荷花和盒子,两人成了和合二仙,管着人世间的姻缘。这就是寒山寺的来历。这座塔楼旁边就是寒拾殿,取了寒山和拾得的名字。”

那栾小姐似乎将徐妙仪的解释听进去了,又疯疯癫癫的说道:“寒山问拾得,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过十年后,你且看他!”

言罢,栾小姐突然跳下交椅,推开婆子,径直冲到窗台边,猛地推开窗户,对着窗外咆哮的风声,雨声,雷声和可怖的闪电大声叫道:“老天爷!你说过十年后,你且看他!十年之期已到,报应呢?报应在哪里?我看不到!看不到啊!是你记性不好,还是我瞎了眼啊!”

一语惊人!

栾小姐趴在窗台上,大半个身躯都伸在外面,摇摇欲坠,鬓发散乱,犹如厉鬼,几乎要坠下高高的塔楼,婆子吓呆了,朱守谦忙跑过去拉住了栾小姐,“你刚才说十年之期,当年发生了什么事情?是谁要遭报应?”

栾小姐奋力挣扎,但是朱守谦是男子,她挣脱不过,这时一道闪电再次劈下来,看清了朱守谦的相貌,栾小姐突然停止了挣扎,顺从的跟着朱守谦坐下,痴痴的看着朱守谦,“谢家姐姐?你好美啊,你坐下来,我给画像好不好?”

一说起画画,栾小姐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迅速铺好画纸,在琉璃灯笼和电闪雷鸣中开始作画。

朱守谦顿时愣住了,徐妙仪低声道:“表哥,她可能把你当成了姨母。”

朱守谦男生女相,长的像母亲大谢氏。当年谢再兴和知府栾凤是好友,两人一文一武,配合默契,守在金华城,和张士诚的军队周旋,按照年龄推算,栾凤的女儿当时十余岁,认识朱守谦的母亲也实属平常。

“栾小姐…”朱守谦开口想要继续问,婆子嘘声阻止了他,“小姐作画时要安静,一旦被打断了,她就尖叫发疯,乱砸东西,哄好几日才静下来。”

朱守谦和徐妙仪对视一眼,只得停住,任凭栾小姐妙笔生花,从勾勒到上色一气呵成。汗水湿透了脊背,栾小姐浑然不觉,已经沉浸在画作之中。

铛铛!

洪亮庄严的钟声穿过雷雨,传到了塔楼中。这就是寒山寺著名的夜半钟声了,徐妙仪在苏州城听了八年钟声,从未有过今夜的诡异之感。

一时画成,栾小姐停了笔,拉着朱守谦的手,眼神恍惚有却把青梅嗅的少女之态,“谢家姐姐,你看我有无长进?”

一看到画中人,朱守谦顿时呆住了,男儿有泪不轻弹,此刻他的泪水犹如决了堤,一时哽咽的说不出话来。

徐妙仪定睛一瞧,栾小姐刚才虽然是对着朱守谦的样子作画,但是画中人栩栩如生,赫然穿着女装,佩着凤钗,姿态婀娜,风流无双,是姨母大谢氏!

难怪朱守谦会情绪失控。

徐妙仪见栾小姐神情稳定,目光清亮,不像刚才那样呆滞,便柔声问道:“你和谢家姐姐很好好吗?那谢叔叔呢?你恨不恨他?”

“谢叔叔?”栾小姐初时一呆,而后茫然,“为什么要恨他?谢叔叔很好啊,谢家两个姐姐温柔又漂亮,我怎么画她们,她们都配合着,可有耐心了。”

徐妙仪顿了顿,想了想措辞,继续问道:“可是谢叔叔他…他是个武将,很凶的,你不怕他?”

栾小姐摇头道:“谢叔叔对我很和善的,他就是打仗的时候凶,但我父亲说了,打仗的时候,你要是不凶,就活不下去呢,我想要谢叔叔或者,所以他凶一点才好嘛。我不怕他的。”

徐妙仪继续引导者栾小姐,“你还记得你父亲最后对你说过什么吗?关于谢叔叔的。”

栾小姐揉了揉额头,面有疲倦之色,说道:“我父亲和谢叔叔?哦,我父亲说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相信谢叔叔,谢叔叔是个好人。”

“可是…”栾小姐目光迷乱,喃喃道:“可是又有什么用呢?父亲死了,谢叔叔死了,世人谤他,欺他,辱他,笑他,轻他,贱他,恶他,骗他,十年了,这天依然是黑的,从来没亮过。”

栾小姐蓦地哈哈大笑,再次推开了窗户,对着寒山寺夜半钟声大声背诵着屈原的《九江.涉江》一章,“接舆髡首兮,桑扈裸行。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第96章 阿鼻地狱

栾小姐疯癫的话语中透露出各种警示之语,朱守谦和徐妙仪听者有意,觉得句句惊心:莫非谢家真有冤情,就连栾知府夫妇的死也颇有蹊跷?

栾小姐夜半推窗发疯,几次都差点挣扎着跳出去塔楼,坠楼而亡,婆子们没有办法,只得要身强力壮的朱守谦将栾小姐抱回静室,徐妙仪施针,并化开一个安神的药丸,给栾小姐喂下去。

栾小姐本身有疾病,身体孱弱,加上熬夜作画,此时精疲力竭,昏昏睡去,即使睡着了,她嘴里也在喃喃说着梦话,这位栾小姐年少是天才少女,梦话不是高深的禅语,就是类似屈原那种郁愤的诗句。

徐妙仪看着她屋里堆成小山的画作和修补的古画,不禁暗暗替她惋惜,倘若没有家门变故,这位栾小姐定在诗画史书中留下她的名字。

徐妙仪一卷卷的看着栾小姐的画作,大多都是个佛教有关的画像,魔天玄女,反弹琵琶、飞天等等画作,皆有名家风采。可能是因她是女子,且疯癫的缘故,每一幅画都没有落款或者印章。这位栾小姐的笔只用来画画,一个字都没有,更别提什么书信诗歌了。

“表妹,你看看这幅画。”朱守谦也在翻看画作,发现了其中一个巨幅图轴有些蹊跷。

徐妙仪移步过去,画中好像描绘着阿鼻地狱的情景。比如剥皮狱、拔舌狱,剪刀狱、火坑狱、刀山狱等等十八层地狱。

朱守谦指着刀山狱说道:“表妹,你看看这两个在地狱中挣扎的鬼魂。”

徐妙仪定睛看去,是一男女,相貌和气质都各有不同,两人互相扶持、躲避着牛鬼蛇神的刀刃的场面。最左边的是牛头刺向男鬼,女鬼扑过去阻拦,而后是女鬼被刺,男鬼伏尸大哭,也随即被刺;然后是男鬼和女鬼相继站起来,拔出身上的刀刃,又遭遇了马面的砍刀。这一次两个都是割喉而死,然后再复活,又遭遇腰斩之刑,不停地复活、被杀,再复活,再被杀,无限循环这种杀身的痛苦。

“你是说…这对男女就是栾知府和王夫人的化身?”徐妙仪看着表哥,朱守谦点点头,“在刘辰的记载中,他们是被外祖父一刀捅死的,表妹,你仔细看,就连捅死的细节都是一样的,牛头先刺男人,女人以身相拦,先被捅死,然后男人也中剑而亡。”

一道闪电劈过,画轴里阴森恐怖的细节纤毫毕现,的确和刘辰记在卷宗里的细节一模一样:“…谢再兴遂叛,杀凤。凤妻王氏以身蔽凤,并杀之…”

可是从此画的细节来看,栾凤和王氏在中剑之后居然重新站起来了!

朱守谦说道:“三国时,东吴的黄盖欲诈降曹操,和周瑜商议了苦肉计,为了取得曹操的信任,黄盖和周瑜假装不合,相互争执排挤,然后周瑜绑了黄盖,不留任何情面用鞭子抽打,黄盖受辱,愤然投靠曹操。曹操因此对他深信不疑,黄盖在曹营做内应,最后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徐妙仪打小流落民间,读书不多,不过三国志的故事在说书人的演绎下广为人知,尤其是这出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连村里的农妇都略有所知,她当然也知晓。

徐妙仪有些兴奋的将画轴铺在画桌上,三国时期的魏蜀吴,相互征战。和元末明初的明教三大势力,张士诚,朱元璋,陈友谅的情况十分相似。

“表哥的意思,是外祖父诈降了张士诚,和栾凤演了一出苦肉计?”

朱守谦说道:“当时皇上在前线和陈友谅作战,张士诚盯着金华城不放,时刻面临腹被受敌的危险。外祖父和栾凤一文一武,守护金华城多年,估计是到了危急关头,内忧外患,强守已经守不住了,只得用苦肉计诈降。你想想,外祖父诈降之后,一直带着张士诚的兵打败仗,十几万东吴军丢盔卸甲,几乎全军覆没,以外祖父以前常胜将军的盛名,实在难以解释这种败局。”

徐妙仪觉得表哥的话很有道理,指着图轴说道:“按照画中的意思,栾知府和王夫人和外祖父演了苦肉计,当场诈死,但是站起来后,被另外的马面割喉而亡。也就是说,栾知府夫妻本来是诈死,但是被人知晓了计划,命丧刀下,从而坐实了外祖父行凶的血案?”

朱守谦说道:“对,我觉得这幅画就是表达了这个意思,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原本是一场蒙骗张士诚的苦肉计,中途出了错,最后周瑜和黄盖都死了。”

徐妙仪点点头,“这样也能说的通,可能这一幕被栾小姐撞见了,她受了刺激疯癫,无法言说,就通过画作隐晦的将那天场景重现了。”

朱守谦眼神冰冷而疯狂,充满了怨恨和戾气,“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外祖家真是千古奇冤啊!就连我父亲当年所谓的谋反,恐怕也另有隐情!可是单凭一副疯癫女人的画,如何给谢家平反昭雪?”

是啊!在卷宗里那些账本,信件等铁证面前,谁会相信一个疯子的画?

电闪雷鸣时,徐妙仪脑中也是一闪,说道:“我知道了!我们可以去验尸啊!被利箭捅穿胸腹而死,和割喉致死的人的尸首完全不同啊。哪怕化成了累累白骨,骨头的损伤还是可以分清的!”

这便是要挖坟了。

栾知府夫妇用生命守护金华城,所以他们埋骨之地并不在栾家苏州老家的祖坟,而是在金华。徐妙仪当即决定下一站并不急着赶着去绍兴查案,而是去金华勘验尸骨。

徐妙仪是学医的,并不惧怕尸骨,更无惧鬼神,“倘若尸骨真的是割喉上而死,那就说明刘辰的记录有误,或者当年栾知府夫妇并不是死在外祖父剑下,而是被人谋杀,栽赃给外祖父的。”

朱守谦和徐妙仪对视一眼,彼此都从对方眼里看出了希望。

表兄妹两个挑灯夜读,将栾小姐所有的画作都看了一遍,并且挑出了一部分可疑的,对婆子说道:“开个价格,这些画作我们都要了。”

婆子面有为难之色,“两位施主,我们小姐疯癫,不通经纪,不晓得人情世故,连银钱是什么都不知道。一切都靠着小姐的弟弟栾八郎打理,栾八郎和和寺庙是签了契约的,小姐的画作当做人情送给出香油钱的香客,若留在寺庙里寄卖——你们去问问知客僧吧,老身做不了主。”

天亮之后,朱守谦和徐妙仪找到了正在吃斋饭的知客僧。那僧人见他们来历不凡,不敢多要,一百两银子就让他们捧走了一箱子图轴。这其中就有栾小姐昨晚连夜画的朱守谦母亲画像。

徐妙仪给了婆子二十两碎银子,叮嘱道:“麻烦婆婆好生照顾栾小姐,她的病需要长期吃药调理的,否则会越来越疯癫,你们去寻一个好大夫…嗯,苏州城有一个姚记药铺,传了好几代人,姚大夫的医术高明,请他来看看吧。”

徐妙仪被道衍禅师从族中除名,从此和姚家并无瓜葛,可毕竟姚家养了她八年,将医术毫无保留的教给她,徐妙仪对姚家是身怀感激的,只是如今她和姚家地位悬殊,不好再有来往了,只得暗地里照顾一二。

婆子喜笑颜开,满口答应了。

清晨,暴雨初歇,下起了小雨,淅淅沥沥的,配着寒山寺的晨钟声,看着黄墙琉璃瓦,佛香阵阵,做早课的和尚们开始念诵佛经,木鱼声起,沐浴在细雨下的寒山寺恍若仙境。

熬了整整一晚,收获颇丰,朱守谦和徐妙仪因此都毫无疲色。

朱守谦斗志昂扬,说道:“栾小姐说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过十年后,你且看他!如今十年之期已到,你我都非稚龄小儿,携手给外祖父家平反昭雪之后,我定会回到寒山寺,为佛像重塑金身。”

徐妙仪叹道:“但愿如此吧,栾小姐也怪可怜了,希望查清此案,了结谢家和栾家的恩怨。以后我会派人好好照顾栾小姐。”

朱守谦说道:“那是自然的,栾小姐是我们的大恩人。”

两人带着箱子回到驿站时,徐增寿、常森、李景隆、买的里八刺等人居然彻夜未归,此刻还不见人影,不知去哪里鬼混去了,苏州城本来就是销金窟,这四个人个个都好玩乐,有的是银子,不用想就知夜宿在红粉知己身边,乐不思蜀了。

徐妙仪蹙眉说道:“把他们的行礼物品扔下船,我们先走。”

这群渣渣!我们是来查案的,又不是游历江南!

毛骧和靖江王府的护卫统领胡重七都看着朱守谦,朱守谦一锤定音道:“我和表妹先行一步,把我箱笼搬到表妹船上去,我的那艘船留给世子他们。”

轮地位,当然是朱守谦这个郡王最高了,众人听命,很快扬帆起航,徐妙仪吩咐船工改道前往金华,毛骧不解,问道:“不是去绍兴谢家老宅吗?去金华作甚?”

徐妙仪淡淡道:“挖坟,看尸首。”

第97章 刨墓问底

毛骧是见惯了徐妙仪面对各种尸首和危机场面,并不觉得奇怪,倒是挖坟太新鲜了,是头一次。

昨晚毛骧冒雨给宋秀儿挑选首饰,并没有跟去寒山寺,当然要问徐妙仪挖坟的原因。徐妙仪和朱守谦早就商议好了,对毛骧是不便隐瞒的,一来是毛骧眼线多,他们只能瞒住一时,而且一旦触怒毛骧,必然会让洪武帝不满生疑,到时候反而更麻烦。

所以徐妙仪直言相告,并且将栾小姐的画作打开,给毛骧指名了她的疑问,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开馆验尸是最简单直接的方法。

毛骧听完了前因后果,不由得感慨说道:“徐大小姐,你若是男儿身,我定将你引荐到我们亲兵都尉府,有你这样的人才,都尉府如虎添翼,什么魔教逆党,什么北元奸细,统统都会死在你在手里。”

嗯,北元奸细还行,魔教逆党就算了吧,都是自己人,我下不了手。徐妙仪说道:“毛千户过奖了,这事十分隐秘,恐怕只有我和表哥这种有心人才会觉察到不寻常来,目前都只是猜测,并无凭据,倘若开馆验尸之后能够证实我们的猜想,还请毛千户禀告皇上,交代这些来龙去脉,重查谢家谋反案。”

既然瞒不过,就坦白交代。想必洪武帝虽然厌恶外祖父,但是也不甘心当年的真凶就这么逍遥法外吧?能够将栾知府和外祖父一起除掉的人,恐怕不是什么善茬,甚至有可能是朝中的大官呢!洪武帝应该也很想知道事实真相。

毛骧跟随洪武帝多年,知道其中利害关系,他慎重的点点头,面有忧色的看着徐妙仪,“徐大小姐,你我如今也算是莫逆之交了吧。有些话我就直说了,当年谢家谋反案,我还是只是都尉府一个无名小卒,但也知道皇上对此事是震怒的,仅次于后来靖江王朱守谦父亲的谋反案。而现在…重提往事,若被有心人恶意构陷,你和靖江王恐怕要吃亏的。”

站在官船甲板上,看着奔流不息的河水,徐妙仪说道:“往事再不堪回首,也要顶住压力往后看,我已不记得幼年往事,如果能查出谢家的冤屈,也算对得起徐家给我的富贵。至于后果…我早就想清楚了,大不了再去市井当大夫呗。表哥他也觉得此事疑点重重,倘若不查清楚,他也无法安心当这个郡王。”

毛骧想了想,说道:“这些年,我看了许多人在名利场沉浮,很多事情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一旦卷进去,恐怕到时候不是你们想退就能退的,你们好自为之吧,我是皇上的人,会将这一切如实禀告。”

徐妙仪说道:“规矩归规矩,交情归交情,毛千户职责所在,我和表哥都理解的。”

毛骧突然话题一转,问道:“如果皇上命令你们停止追查谢家谋反案呢?”

徐妙仪一怔,反问道:“查清事情对皇上也有好处,可以找出真正的奸细,皇上为何反而命令我们停止?”

毛骧说道:“如果真有疑点,肯定会继续查下去的。你和靖江王一片赤子之心,涉世未深,并不懂朝局,皇上可能会害怕你们被人利用,误入歧途,命令你们停止,由刑部,御史台,或者我们亲兵都尉府接手。”

毛骧是个实在人,见多识广,直达圣听,很了解洪武帝的性格和行事风格,这件事情会造成什么结果,他也一一分析清楚。

徐妙仪很庆幸是毛骧一路跟随,若换成别人,才懒得给她这么多的警示和提醒。

一路舟车劳顿,日夜兼程,两天后,终于在半夜三更赶到了金华城,金华和绍兴府是挨着的,挖出棺材验尸之后,当晚就能赶到绍兴去。

离真相似乎越来越近了,朱守谦和徐妙仪疲倦的同时,又异常的兴奋。下船投宿在驿站里,等明日开城门。

坟墓不是你想挖,想挖就能挖,挖坟是重罪。尤其是栾凤这种对金华有恩惠的旧知府,终年都有守墓人守护在那里,以防歹人打扰亡者的清净。

毛骧要先和金华知府打过招呼,说明身份和来意,知府大人同意了,才能挖坟启棺。

大半夜里,刚刚下船的毛骧和徐妙仪等人一边吃着宵夜,一边商议对策。

朱守谦有些急切,说道:“以我郡王之尊,加上毛千户亲兵都尉府的令牌,区区一个知府敢不答应?”

毛骧一副老油子的样子笑道:“强龙还斗不过地头蛇呢,我们外出办事,要摆架子,以免被人看轻了,不过该给地方官面子也不能少,否则遇到难缠的地头蛇,难免会阴沟翻船。”

徐妙仪点点头,“毛千户说的极是,表哥,越是紧要关头,我们就越不能掉以轻心,莫让小节毁了我们之前的努力。”

毛骧给了店小二一个小银馃子当打赏,找他打听栾知府的埋骨之地在何处。

那店小二拿到赏钱,竹筒倒豆子似的说了一通。

原来当年栾凤和夫人王氏被谢再兴残忍杀死后,全城军民皆穿着缟素送葬,将他们葬在了金华城的一处湖泊旁边,青山绿水,是一块风水宝地,后来为了纪念栾知府,金华城几个富商捐资,围着坟墓修了一个祠堂,这是十年以来,时不时的有人去拜祭,并且捐香火钱修缮祠堂,算是本地的一处名胜了。

待店小二收拾碗筷下去了,毛骧说道:“如此一来,倒也省事了,我们和金华知府打个招呼,借着修缮祠堂之名,将那里暂时关闭,然后挖坟起棺,验尸完毕后再埋进去,越少人知道越好,以免横生枝节。”

徐妙仪和朱守谦都同意,各自回房歇息,次日一早三人去了金华知府衙门,毛骧递上自己的名帖。金华知府一见名帖和令牌,还以为自己卷入了皇上钦点的贪腐大案,吓得屁滚尿流,赶紧出来见客。

谁都知道洪武帝的手段,超过六十两银子的案件就剥皮示众呢。

毛骧说的含糊其词,说有桩案子,涉及十年前死去的栾知府,要开馆验尸,此事涉及机密,要知府严加保密,并且配合亲兵都尉府关闭祠堂,帮助查案。

听说和自己无关,金华知府长舒一口气,说道:“千户大人放心,我定全力配合,这就派人去关闭栾知府的祠堂。”

毛千户说道:“还请挖坟的衙役们穿上便服,扮作工匠,买些油漆,搭起脚手架,把假戏往真里唱,以免惹人怀疑。”

金华知府以前是元朝的官员,在大明朝继续当官,是个老狐狸了,连连拍马屁笑道:“千户大人心思缜密,本官实在佩服佩服,这就照办。”

金华知府吩咐了心腹亲信二十余人,好生叮嘱,“…一切都听千户大人吩咐,不该问的不问,不该听的不听,该说不该说,统统都不要说,祸从口出,听清楚没有?”

“小的明白!”

“你们明白什么?”

“小的不知道!”

金华知府满意的点点头,“就这样,事成之后,我重重有赏。”

当天中午,从栾凤祠堂里升起了一阵黑烟,栾凤生前数次保卫金华城,爱惜百姓,在此处颇有威信,听说祠堂着火,立刻有附近的农夫渔民游客等前来灭火,看管祠堂的老苍头说并无大碍,就是祠堂的泥制人像受损,需要重新用彩漆绘制。

黑烟消失了,祠堂的院门关闭,有工匠模样的人搬着各种工具从后门而入,拍着胸脯保证尽快修复栾知府夫妇的人像,围观的民众才渐渐散了。这事很快传到了当初捐钱修祠堂的几户豪商那里,当即有豪商去知府衙门拜见,说愿意出钱买上好的金漆,重修祠堂,已报当年栾知府的恩德。

金华知府收了银子,三言两语将豪商打发出去,说一定好好修复云云。知府将银子给了钱粮师爷,“假戏真做,卖点金漆送到祠堂去。唉,大明朝的官不好当啊!想想以前在元朝皇帝手下做事,是十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那个不是家财万贯?”

“如今轮到我当知府,是战战兢兢,一两来历不明的银子都不敢收啊,就怕丢官丢命,连累妻小。你看了刚才那个沈大员外腰间悬的玉佩没有?那是唐朝的古玉,我一辈子的俸禄都卖不来这块玉呢。”

钱粮师爷赶紧安慰东家,说道:“您也太抬举这帮富商了,不过是家里有钱,捐了个员外郎的虚职而已,图个见官不跪的面子。往自己脸上贴金,众人见他有钱,都跟着捧臭脚,叫什么沈大员外。”

“这样的人再有钱,还不得对您客客气气的,弯腰作揖?您是凭着真本事考科举,从九品知县做到现在,改朝换代也没影响您的仕途,新官上任还三把火呢,大明朝刚开始,皇上要立威,熬过这阵风头浪尖就好了。”

金华知府一听这话,心下稍有安慰,“只盼我们配合这位毛千户办案,将来他在皇上那边多美言几

句,保我官运亨通。”

钱粮师爷谄媚笑道:“这个自然,毛千户是天子近臣,他一句好话,低过东翁一年政绩呢,我瞧着他身后站着两个少年也器宇不凡,恐怕是皇族或者高官子弟呢。”

金华知府回忆道:“嗯,模样生的怪俊的,看样子应该尚未婚配…师爷啊,你得空去祠堂走一趟,探一探这两个少年人的底,问问他们的喜欢,倘若没有娶妻…”

金华知府想着自家闺女正待字闺中,正好聘嫁,和京城高官联姻,对他的仕途会有帮助,于是说道:“叫夫人摆一桌宴席,请他们来家里吃顿饭。”

钱粮师爷心里明镜似的,赶紧退下办事。

金华城,栾凤祠堂。

夏夜,云淡风轻,墓葬已经开启,挖出了石头铺就的墓道。四周围着十来燃烧的火把,还有琉璃灯笼,将栾凤和夫人王氏的埋骨之所照的如同白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