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起眼,谢朝阳正担心的看着我,我放下了茶杯,笑道:“不用担心,兄长大人,我是真的没事。也不会去和一个疯了的人计较。只是觉得有些对不起晏大人,那日他出手相救我还未及致谢,却让他因此被陈氏拖下了水。此事还要请兄长代小妹先行致歉。”

如果没有晏殊,也许我和宝宝早已不在人世。

谢朝阳叹了口气:“伉俪情深本是好事,可你们偏偏天家夫妻。妹妹,你可想清楚了,今日有陈氏,明日就有张氏、李氏,而皇上毕竟是皇上——为兄不想你将来后悔。”

“后宫佳丽三千,而皇后只有一个,只要我还在这个位置一天,那些勾心斗角,那些阴谋诡计都不会放过我。但是他不同,他以夫妻之情、知己之情待我,我也只能以至真至诚相应。”我站起身,走到窗前,说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我们是帝后,只是为他妍媚远远不够,我不想死,但是也不能退缩。这是我欠他的,所以我不能先放手…”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理可知,不想当皇后的嫔妃也不是好嫔妃吧。人性大抵如此,总是向往着更高、更好的地方。

“终究还是苦了你了!”谢朝阳走到我身边,把我揽入怀中,给了我一个温暖的拥抱:“你既想好了,为兄定会一路陪你到底。只是无论何时,都不要委屈了自己。”

------------------------------------------------------------------------

出了月子第二日,嫔妃朝觐仪式又恢复了。被人从床上挖起来,我任由暗香为我打扮,心里却在叹息。原来古代皇后的待遇还不如现代女性,至少现代女性还可以修上百日产假,而我才一个月,就要开工了。

刚收拾好,凌戈走了进来,先向我请安,然后说道:“启禀娘娘,李总管刚刚派了人来,皇上在前廷召我。娘娘您看——”

我这下彻底醒了,这个时间召见凌戈,除了陈家不可能有别的事。昨日他回来得晚,我早已经睡了,今早他上朝也没有叫我,以至于我竟错失了这么重要的情报。

“皇上也太急了些,竟来得这么快!这事我知道了,你去吧,皇上问什么,你便说什么就是。带上两个机灵的传递消息,此事的进展我都要知道。”

凌戈是个聪明人,自然知道何事该说,何事又不该说。

他垂首应了一声,便匆匆去了。我走到书案前,抽出一本空白奏章,提笔开写。这样也好,趁着嫔妃们都在,虽然有些仓促,但是该做的还是要做的。

坐在凤椅上,我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与众人闲话,心却早就飘到前朝去了。也不知道他们现在如何了。

“…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臣妾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谋害娘娘和小皇子的人竟是陈氏。臣妾听说之后几乎吓死了,原来这天底下竟真的有这么大逆不道、心肠歹毒之人!”

夏侯的话将我的神智拉了回来。她正痛陈陈氏之恶。说起来若是要从后宫中选一个我最不待见的人,非夏侯美人莫属。她每一次开口,必然先是惺惺作态,然后把官腔打得理所当然,好像自己被正义天使附身了一般。像她这样的人,我在二十一世纪也遇见过几个,骨子里都散发着一种因“努力向上”而势利的味道,是彻头彻尾的“唯物”主义者和功利主义者。一般而言,对付这样的人,只要敬而远之就好。

可是现在的我,却不能不理她,只好开口说道:“说起来也是本宫的错。你们入宫第一年,正赶上本宫身子沉重无暇他顾,所以素日对姐妹们关心不够。若能及时发现陈氏的异状,早日开解,也不会让她偏执至此。”

“皇后娘娘何必为了这等人自责!”王珞挑眉,扬声道:“她犯下如此滔天大罪,作茧自缚不说,还带累了自家满门。陈氏罪在十恶,陈家教女不严,如今无论落得什么下场,也都是他们咎由自取,与您何干!”

“德妃娘娘说的正是,皇后娘娘您是菩萨心肠,若为担心陈氏反伤了凤体,那陈氏就更是万死难赎了。”淳美人堆起了一脸假笑,却是比那个夏侯才人的长篇大论更让我难受。

我强忍着皱眉的冲动,叹了口气道:

“本宫的身子哪有那般娇弱,只是总是觉得心里不安。陈家虽有教女不当之处,但是入了宫,便也是皇家之人。本宫身为六宫之主,正位宫闱,对她也有教导之责。如今她铸成大错,本宫又如何能够逃避!本宫已经写好了请罪的表章,打算这就前往光明殿面圣——”

“臣妾得蒙圣恩,忝列嫔位,又值娘娘龙裔在身,正应加倍勤力,对后宫诸世妇、御妻善尽督导之责。”赵芳菲起身道:“臣妾也有失职之处,比娘娘更甚。若娘娘要面圣请罪,臣妾怎敢不附骥同往?”

芳菲这番话说的王珞脸色有些难看,说起来若要认错,也少不了她一份儿。我怀孕期间,后宫里的大事小情都是从她手上一体操办,如今陈潋滟犯了事,这管理不善,教导不严之错,就算跑了谁也跑不了她。可以说赵芳菲的表态,把她推到了不得不表态的被动境地。她款款起身,跪倒在地,道:

“娘娘身怀龙裔之时,以后宫相托于臣妾,出了此等大事,是臣妾有亏职守。娘娘心胸博大,更让臣妾无地自容。若说请罪,自然应当先由臣妾先向娘娘请罪,请娘娘带了臣妾同去。”

最高的两位都表态了,所有嫔妃也自有跟从。大家跪成一片,表态要求同去。我心里也松了一口气,这种事,自然是人多才热闹。

“诸位妹妹心意拳拳,本宫不忍拂逆,如此诸位妹妹就随本宫一起去吧!”

上次是嫔妃起义反对皇后专宠,这次是众嫔妃跟着皇后去展现后宫团结。世间最不可思议的果然是宫廷。

虽然我在龙泉宫内一向是畅行无阻,但是这次是官方行动,所以我还是做足了规矩递了牌子进去。还不到半刻钟,就见贾亮小跑着出来,先是给我和众人请了安,然后说道:

“娘娘,皇上和大人们还在议事,您的牌子递了上去,皇上请您先回凤仪宫休息,等这边下了朝就过去看您。”

我撩起裙裾,跪了下去,身后也齐刷刷跪了下来,吓得贾亮和守宫侍卫也赶忙“扑通”一声跪下去了。

“贾公公,有劳您向皇上禀告,本宫和后宫诸卿今日来此,就是为了向皇上请罪。请罪便要有请罪的样子,本宫会恪守礼仪,等着皇上下朝。”

“我的娘娘啊,求求您了,您可千万甭跪了。这地上凉,您才出月中,这要是跪出个好歹来,呸!”贾亮自己打了自己一个嘴巴,然后说道:“奴才说错话,您甭理奴才——皇上还不生扒了奴才的皮!您是活菩萨转世,就当着是可怜奴才吧!”

说得正热闹呢,就见李福海匆匆而至,看到我赶忙跪下,说道:

“娘娘,这可使不得,皇上有请。”

我将手递给暗香,然后小心的借力起身。我是个特别怕冷的人,所以出门都穿得很厚,刚刚跪的时候,也是直接跪在了披风之上,根本就没着地。

一干嫔妃浩浩荡荡的杀奔正殿。其他的嫔妃都跪在了光明殿廊下,我只带着王珞和赵芳菲走进了大殿。

行礼如仪之后,我将袖中的奏折取出,双手举过头顶,道:“皇上,臣妾有本启奏。”

李福海将奏折接过,皇帝亲自起身,走下台阶扶我,我避开了他的手,他皱眉道:“皇后快快请起,这是做什么?”

“臣妾今日之所以唐突入殿,打断廷议,正是为向皇上请罪而来,如何敢起身!皇上,陈氏所犯,罪不容诛。然而她一朝选入后宫,便是臣妾的责任。臣妾不能导其向善,反而使其恶行昭彰,正是臣妾失职之过。臣妾自请停进中宫表笺半年,请皇上恩准。”

我话还未说完,皇帝一甩袍袖,我只觉得一股柔和的力量从膝下传来,让我无法抗拒地站了起来。他居然用武功对付我!

我们正大眼瞪小眼的时候,只听王珞开口道:

“自皇后娘娘妊娠,皇上和娘娘便将后宫托付于臣妾。臣妾代行后宫权责,有亏职守,才使陈氏有机可乘。所幸天佑碧落,娘娘与皇嗣皆安然无恙,否则臣妾便是一死也难谢天下。皇上,臣妾自请降回嫔位以示惩戒,请皇上恩准。”

她这力气下得倒大,不过她这么一说,皇帝倒是不好真的降位了。到最后也不过是罚俸了事,身为王氏女,还缺那点银子吗!

“二位卿也请起吧。你们的心意,朕已经收到了。看到后宫如此心齐,朕也深感欣慰,皇后与诸卿都辛苦了。皇后因此事身受谋害险些丧命,何罪之有?若说有错,自皇后见喜以来,朕忙于国事,皇后忙于孕事,对后宫的确疏忽了,让皇后与晔儿煜儿受此劫难,朕也难辞其咎。”皇帝从靴子中拔出一把小刀,飞快的削下一绺头发扔在地上,换来群臣“使不得、使不得”的大声惊呼。

皇帝沉声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今日朕效仿曹公削发代首,夫妻一体帝后一体,朕与皇后之错,一并偿了。对那些丧心病狂欲谋害皇后与龙裔之人,朕绝不姑息。诸卿也不必过于纠结,陈氏谋反,罪证昭昭,赐之以三尺白绫。陈氏之父前工部员外郎陈运之已界古稀之年,朕体念其年事已高,又尝为国尽忠三十载,贬为庶民,与其妻皆遣返原籍居住;兵部尚书陈显削去官职,三族之内满十一岁之男女皆流放新罗郡为军奴,遇赦不还。未满十一岁之男女,皆充作官奴,子子孙孙皆不得脱籍从良。”

我心头一颤,这就是古人。皇帝没有对陈氏赶尽杀绝,是否也算是一种仁慈?

“皇上,此事已毕,臣妾告退。”

“皇后留步,且先至两仪殿。德妃王氏,朕着你将所有嫔妃带回后宫,退下!”

第五十五章

除了凤仪宫,两仪殿是我在皇宫之中最熟悉的地方。这里是皇帝的寝殿,在后宫皇帝一干大小老婆之中,也只有我这个皇后有资格踏足。

坐在榻上,顺手捡起矮几上放着的那本书,竟是《孙子兵法》。书页正在“谋攻”一章,皇帝潇洒的字迹布满字里行间,眉批更是密密麻麻,而在“不战而屈人之兵”一句上,用朱笔画上了圈圈,看来似有所得。

《孙子兵法》在现代社会的知名度不逊于古代,但是我对战争并无好感,所以每次看到此书都是一眼扫过而已。横竖现在无事,倒不如把它看完。孙子果然是个奇人,他提出来的很多观点,若能用在整顿后宫上,应该也颇有成效。我一边看着,一边盘算着,正看得兴起,手上突然一空,抬起头便看到了皇帝。他挨着我坐下,调侃道:

“夫人越发进益了,竟看起了兵法!难不成夫人也要效仿那岳元帅之女做个女将军!”

“世事洞明皆学问,夫君大人如何忘了还有‘触类旁通’四个字!”我不搭理他,从他手上抢下书,翻回原页,放回了矮几上。

“为夫还以为夫人也要挂帅出征,那为夫第一愿做夫人的马前小卒,供夫人驱策。”皇帝的话语大有深意。我看了他一眼,也用调侃的语气道:

“像夫君大人这般尊贵的马前卒,臣妾如何敢用!自然是乖乖将大印双手奉上,听凭夫君大人作主。妾身看来,这马前卒,还是由妾身充任吧!”

我也是一语双关。既然是两个人的决定,自然该有两个人共担风险和责任。我不是那种小鸟依人型的女人,那种缩在他人身后的事,我做不来。

“弯弯!”皇帝的脸色沉了下来,道:“今天你不该来!”

“既然大臣们都来得,皇后为何来不得?今日之事,最该到场的便是我。”我说道:“就算是停进中宫表笺也是值得的,有了这次的事,皇上迁怒德妃失职,收回她协理六宫之权也算顺理成章。”

无论这次的事王珞是否知情,但是让一个王家的女子如此接近后宫权利的核心,无论如何也不是件明智的事。这次我来请罪,逼得王珞在群臣面前表态,如此一来,既可以收回权力又不令王家起疑,已经最好的选择。既然皇帝连受害人皇后都给予了惩罚,处理妃子更是理所应当,也有利于塑造皇帝不废偏私的高大形象。

“陈家的事——”皇帝看着我,表情有几分歉疚。

“我明白,这样处置也我也觉得好。毕竟此事陈家并非主谋,而且上天有好生之德,咱们也算是为宝宝积福了。”我也不喜欢动辄株连九族。皇帝这次拿捏得不错,毕竟陈家父子对朝廷也算忠心耿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只是养了一个不明事理的女儿,为她所累至此,若是全家处死,还是有些过了,毕竟还要顾忌大臣们的心理感受。

“留着陈家,此事才不算完。这件事总有水落石出的那天,陈显是个聪明人,此事的真相如何,想必他也不会放弃追查。”皇帝沉声道。

原来他还有这层用意,我倒是没想到。若是知道那幕后之人,陈显也不会就此善罢甘休。如果控制得当,由陈家这个“苦主”提出,总比皇帝自己提出要好得多。

“我知道,咱们不说此事了。关于福华与岳大人的婚礼,我已经请鱼姑姑查了旧例,草拟了一份章程,昨日晚间太后送了回来,批复说很妥当。我今日特地带过来,给你看看。若你也觉得合适,也该请岳将军来商议。岳元帅夫人早殇无复再娶,岳将军不方便插手,岳元帅尚在归途,岳姑娘又是个女孩家如何方便出面?府中虽有管事,只怕到时也派不上用场。我想着是否要从宫中指个人过去处理相关之事。毕竟皇家婚仪非同小可。”

“你到底想得周到,此事不必再经过我,你全权处置便好。”皇帝大略翻了一下奏折,然后说道:“前几日工部上折,说是在岳府后进的改制已经完成,我派宗正卿去。建好之后仍称元帅府,后进改称‘华庭’。福华那边我会亲自去说,你也要费些心思开解她。”

我点点头,不称公主府而保留元帅府原有的称呼,算是天大的恩典。岳家战功赫赫,虽然委屈了福华,但也不为过。

“既然是太后嫁女,自然以太后为主,华庭之内,请太后指派一人为首,宫内六局各出一名管事,华庭之外,请太后再指派一人带领内侍省六局众人,一切都跟着太后的意思。宫内便全部交给鱼姑姑和凌总管,由我总领。”我顿了一下,最终还是问出了口:“洛王之事,母后昨日又在催促我办宴,选了本月二十日,说是请诸位夫人小姐到曲江凌园赏梅,命我这两日便下帖——”

“今日是初八,二十日倒也并无不可。岳元帅十五日返朝,十七日会同藩王论武,不如就二十日于曲江饮雪阁宴请藩王与群臣。”

---------------------------------------------------------------------------

“娘娘,这份名单太后娘娘已经过目了,说很妥当。”鱼姑姑将拟邀请的闺秀名单交回给我,说道。

我放下手中的摇铃,在傻笑着的晔儿以及矜持着的煜儿脸上各印下一个吻,然后起身说道:“那就将名单交给尚仪局,让她们尽快下贴,至于文、王、柳、岳几位小姐的花贴,由我亲自写便好。”

“皇上驾到!”随着门口小太监的通传声,皇帝云旭神采飞扬地走进了昭阳殿。宫人们纷纷向他行礼,李福海将手中的托盘放在了桌子上,然后与众人一起鱼贯离开。

“这又是什么?”被他拉到了桌前。

“赶快换上让我瞧瞧。”他将托盘上的黄绫揭开,展开那里面的东西,竟是一件象牙白色的男装。我还来不及表示惊讶,就被他扯进了衣帽间,先在里面套了件他准备好的不知什么材质的衣服,□的曲线便被隐藏了起来,然后穿好外衣。接着梳了一个男子的发髻,扣上发冠,整装完毕。在银质的大穿衣镜里,映出的竟是一个略嫌清瘦,面容秀美的年轻公子。我自己也没想到,像谢明月这样的长相,扮起男人来,倒也还不算突兀。

皇帝围着我绕了一圈,然后满意地点点笑道:“好一个浊世翩翩佳公子,我倒是如何也没想到,你这样扮上还颇有几分英气。”

我扯扯身上的男装,感觉有些新奇,也有些不适应。身体的曲线改变了,喉结的部位也可以用衣服掩饰,只是这耳洞——算了,反正古代也有为了让孩子顺利长大,将儿子当成女儿养的先例,扎耳洞我也不会是独此一家,总能搪塞过去,搞不好反倒欲盖弥彰了。

“你这是弄什么鬼?”打扮成这样绝对是有原因的。

“上次在晏殊别院里品酒,你不是说不痛快,今日我命人在杏园外的第二楼单设一宴,还是那日的几位,再办一次品酒宴,这次务必让你尽兴而归。我看今日这雪停不了,咱们正好踏雪寻梅、围炉烤肉,明日又是旬假,难得不用上朝,还可以悄悄乐上一晚。”

悄悄乐一晚也不必穿成这个样子吗?我疑惑的看着他,他心领神会,解释道:“去第二楼之前,咱们先绕道若虚书院,江南名儒蒋传芳前来讲学,咱们也去凑个热闹。”

原来如此,这就难怪了。碧落民风虽然开放,但是女子还是没有资格与男子接受平等的教育的,尤其以著名书院,女性都不能踏足。这间若虚书院在碧落朝四大书院排名第三位,在那里读书的,多半是没资格入太学的有钱的庶族子弟。书院的创办者黎若虚,是碧落史上第一个做到了六部尚书之位的庶族子弟,致仕之后便在此开坛讲学,他的面子够大,名气够响,所以不少名家都曾赏脸到此讲学,久而久之,便成了碧落朝帝都鼎鼎大名的雅集之所。蒋传芳此人则更了不得,据说此人十三岁便考中了明经,一举成名天下知,二十七岁上又中了榜眼,一时之间风头无两,可惜当时的皇帝对他的那套孔孟之学没有半点兴趣,反而嫌弃他迂阔,把他放在翰林之中便完事大吉了。这位蒋先生忍了三年,终于挂冠南下而去,并宣布再也不入仕途。

“今日便委屈你了。”皇帝帮我正正白玉冠,说道。

“蒋先生讲学,机会难得,何况夫君大人没有让妾身打扮成书童,妾身已经很知足了。”我笑着说道:“咱们快走吧,若惊了旁人,就该走不掉了。”

若虚书院并没有像我后世见到的许多书院一般,建在山水之间,而是隐藏在闹市中一条狭长的巷子之中。书院的巷子口几百米之外,我们的车便陷进车阵再也进不去了。皇帝便扶我下了车,李福海和“咻”的一声侍卫跟在我们的身后,雪在鞋底“咔吱吱”作响,分外有趣。

“出来的时候太急,竟忘了告诉暗香和锦绣,待明日雪停了,将梅花上的雪收到坛子里,等明年新茶下来了,正好可以用这水饮茶。”我伸手接着雪花,心里有些怅然。二十一世纪的雪都是脏兮兮的,不若古代的雪纯天然无污染。自看了《红楼梦》,我就想着什么时候也能用雪水泡茶,这次竟错过了。

“这主意真是风雅绝俗,若真有此水,来年待雨前春茶下来,殊定要叨扰一杯。”晏殊的声音从我身后传来,我有些惊讶的回头,正对上他含笑的脸庞。看来这个蒋传芳面子果然够大,连晏殊都特别来为他捧场。

不过今次他倒不是一个人,同行还有位精神矍铄老者,布衣木簪非常质朴,却自有一番儒雅气度。我对那老者微微颔首致意,然后笑道:

“多承晏兄夸赞,若晏兄不嫌舍下简陋,来年必下帖相邀。”

“江南一别四载有余,先生风采依旧,余心甚慰。先生近日可好?”我身边的皇帝大人突然开口,点明了来者的身份。能和晏殊同往,自然也不会是凡人。这位蒋先生,应该就是今日的主角了。但是我倒没想到,皇帝与他竟是认识的。

“黄四公子,久违了!”那位蒋先生也是一派故友重逢的架势。我稍微退了一步,他们寒暄完毕,皇帝转向我道:“快来见过蒋先生。”

“在下阳夏庄严,见过蒋先生。先生大名如雷贯耳,今日能亲聆先生授课,不胜荣幸。”我放低了声音,报上了自己的“化名”。这几次出门的经验告诉我,若我说姓谢,如果等下不巧——看来这个几率还不小——碰上谢朝阳,估计还是说不清楚。

终于结束了一整套“相见欢”的礼仪,我们走进了院子。听他们聊起我才知道,讲学上午已经结束了,下午是书院为自己的学生以及在文坛上已经颇有些名气的布衣才子们所设的“无遮大会”,也就是我在二十一世纪经常参加的“无差别”学术讨论会。大家不分师生身份,围绕一个话题畅所欲言,互相增长学问。这种无遮大会是小范围内进行的,皇帝大人手上的这张邀请函,还是通过晏殊的关系拿到的。

在院门口便同他们分了手,我和皇帝走到正堂的“贵宾席”坐下,没有看到谢朝阳,却见到了另外一个熟人——管曲。

他看到我们先是愣了一下,赶忙走了过来,笑道:“贤伉——昆仲怎么来了!”

看来我这身男装还真失败,先是被晏殊从身后便认了出来,然后又是管曲。我也只能苦笑着道:“庄严见过管兄,昨日还和黄兄谈及管兄的美酒,却不想今日便在此地相遇。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

“要美酒还不容易,今晚咱们在第二楼还是不醉不归!”

迟迟不见皇帝搭话,我转头看向他,却发现正对着右前方点头示意,脸上挂着他的“帝王笑容”。碰到熟人了吗?我也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应该是那人吧!

第五十六章

世界上有一种人,就算在千万人中,你第一眼看到的一定是他。

在我所认识的人中间,皇帝是这样的,晏殊是这样的人,站在那里的这个男子,也正是这样的人。不同与皇帝的稀世俊美,也不同于晏殊的仙人之姿,这男子生的剑眉朗目,棱角分明,然而与北地男子特有的豪迈大气长相鲜明对照的,是他自然而然散发出来的儒雅风度,交汇成一种奇异的魅力。

只是——皇帝大人看着这男子,而这男子目光的尽头,似乎是我。而皇帝大人的反映,也印证了我的猜测。

皇帝大人低下了他高贵的头颅,在我耳边轻声问道:

“弯弯,那人——你认识吗?”

我背上的汗都出来了,这要怎么回答?若说不认识,万一真要是谢明月的熟人要怎么办?若说认识,皇帝要问我此人姓甚名谁,我又该怎样回答?

看着对面的男子,他的眼中透出万般复杂的情绪,似乎应该是包括了深切的怀念和别后重逢的惊喜,看得我头皮一阵发麻,谢明月啊谢明月,你留了什么烂摊子给我啊!早知道出门该看一眼黄历,那上面写的一定是不宜出行!

我镇定了一下情绪,然后抬头对皇帝说道:“刚刚看你向他示意,他不是黄兄的故交吗?”

皇帝脸上笑容未变,并没有回答我的问话,那人却径直朝我们走了过来,向皇帝深施一礼,口中道:

“小弟见过黄兄!”

“快快请起!说来还真是应了庄贤弟刚刚那句‘人生何处不相逢’,阿皓还是同小时那般好学,昨日才入京,今日便到若虚来听蒋先生讲学!”

昨日进京的阿皓,我脑子飞速运转,搜索此人的资料。阿皓,阿皓,应该就是靖边王世子,宫中那位林美人的兄长林皓了吧!

一个长在西北,一个生在江南,在古代这种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林皓和谢明月是旧交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莫非这位林世子真的是认错了人?

我正想着,那位林世子已经转向了我。正待说话时,屋中一片安静,我们都转过身,原来晏殊和蒋传芳隆重登场了。

“诸位方家学子,在下晏殊应蒋先生以及书院之邀,忝为今日主会之人。”那些激励与客套的话,我自动忽略不计,直接听重点:“今日之题为‘礼运’,还望诸位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居然是“礼运大同篇”,这样大而化之的题目,不像是晏殊的风格。不过也难怪。虽然碧落朝也有清谈的风俗,但是毕竟古代社会与现代社会不同,读书人结社聚会、妄议朝政必然触犯刑律,尤其是皇帝又要驾临,晏殊也不好知法犯法。所以他能选择的题目也是有限。虽然有些八股,不能正是这样基础的题目,才考验大家回答的水准。而且以晏殊之能,就算是这样的题目应该也能玩出新花样来吧!

礼运大同篇我也算熟,我小时候母亲曾经拿这篇帮我开蒙,读硕士之后,导师也特别讲解过。听着诸位才子辩论,虽没有什么创新之处,但也别有一番意趣。

-----------------------------------------------------------------------

不过这样跪坐姿态的压力渐渐上来了,而且这些人一个一个,也都只是在抒发对上三代的憧憬,或者赞美下当今碧落治世,没有什么建设性意见。我瞄了一眼坐在对面的管曲,他早已经忍不住了,跪坐的姿态也转为了盘腿而坐,看来是不耐烦了,果然他一挑眉道:

“黄兄,庄兄,晏兄,蒋先生,诸位,在下敦煌管曲,今日得以赴会聆听诸位的高论,不胜荣幸,只是在下尚有一事不明,还请众位才子为在下开解。”

听到“管曲”这个名字,下面传来一阵“嗡嗡”的议论之声,显然四大才子的名头十分好用。我和皇帝对视了一眼,然后又看向晏殊,毫不意外的发现对方的眼中都是看好戏的神气。管曲PK书生,胜负的赔率,我已经不用计算了。

“夫子说,大道之行与三代之英,夫子又如何得知三代之事?若三代真如夫子所言,为何老子说,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既然两者大相径庭,到底是老子所言为真,还是孔子所言为真?”

看着下面的众人都为之一愣,我几乎要笑出来了。书院的老师有些挂不住面子了,说道:“尽信书不如无书,是他们拘泥,让管公子见笑了。”

管曲的意思很清楚,无论是道德经上的说法,还是孔夫子的礼运,其实都是通过对于圣人之治的描述,来传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当不得真。管曲当然明白这些,只是主要发言的书院学生们却一味的掉书袋,翻出来的都是一些陈腔滥调,又很明显是犯了他老人家说过的“本本主义”的错误,所以他才忍不住出声。

管曲微微一笑,没有说话,皇帝在我耳边道:“有好戏看了。”

他的话音才落,就听坐在首位的蒋先生沉下了脸,道:“管公子一番良苦用心,你们可领受到了?你们入学堂读书,只是为了将书本背下来,那又何必要来!”

众人一片静默,晏殊尔雅地笑笑,道:“想是看到先生在此,学生们有些拘谨了。在下的一位知交曾说过,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问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尔。此会专为教学相长,各位不妨直陈己见。”

真是剽窃者人恒剽之!上次辩论的时候,我剽窃了韩愈来印证自己的说法,晏殊至少比我有良心,还知道引用了!

“问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此言果然精当!不知是晏先生的哪位友人?”蒋先生问道。我心中大叫不妙,晏殊的眼光果不其然转了过来,看向了我,说道:

“说起来此人先生今日来时也见过了,便是这位庄公子。”

所有的目光齐刷刷的射了过来,我还想装死,却被皇帝推了一把。只好装模作样的站起身,摆出后学晚进的礼貌,向蒋先生行了一礼。

“今日还不曾听到庄公子的高见,请!”蒋先生先是赞了我两句,然后便是直接相邀。

“先生过奖了,这句话也是晚生从书中看到随口说说,如今先生和晏兄如此郑重其事,倒让晚生汗颜了。”我先谦虚了两句,也只好硬着头皮上了:“只是刚刚听了管兄的问题,倒令晚生想起了一个关于‘礼运’的故事。晚生的父亲喜好金石器玩,友人投其所好,送了家父一个铜鼎,鼎上记载着鼎的主人用一匹马和一束丝,向另一个奴隶主买了五名奴隶。家父告诉晚生,说这鼎为西周器玩。

晚生便有些疑惑,便问家父,奴隶可是人?

家父回答晚生,这自然。

晚生接着问道,既然西周之人将其他人像货物一样买卖,且人价卑贱,尚不如马。那么圣人为何还说三代之时,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何况《周礼》也有上记载,三代之人以质买牛羊奴隶等粗重之物,以剂买金玉等精细之物,人命之贱,可见一斑。圣人为何又明知如此,还要说三代有大道?”

我的话音将落,就听到有人大呼道:“一派胡言!不过是个黄口孺子,居然敢妄议圣人之言!”

我循音看过去,便见到一个留着三绺胡须,穿着儒生袍的男子正怒视着我。我的发言用一种不太委婉的方式,表达的意思很明显——“孔子说谎”,那些正统的儒生自然听不下去了。微微一笑,今日不妨颠覆到底:

“既如此,晚生请教先生,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得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

全场哗然,那人的脸憋得通红,眼睛直勾勾的看着我,半晌才跺着脚哀声道:“巧言令色,巧言令色!”

“那令尊又如何回答?”蒋先生显然是很感兴趣,追问了一句。

“家父只是用书敲了敲在下的头,说道,先别问圣人之言如何,你是否想生于大道所行之时?晚生自然点头,家父便道:既然如此,那么三代究竟如何又有什么重要,只要想着如何让我碧落大同便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