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晚渝让周大娘煮些绿豆,又放足了糖给大家送去解渴。自己在家又忙着处理那些下水。

当周大娘回来后,晚渝打听了来帮忙的几个人。

“黑脸的那个汉子叫苏加堂,家里有个小子曾今跟着老爷识过字,他的婆娘就是前些日子跟着我们家马车进城的马兰兰。个子较矮的叫苏加达,就是何婶子的丈夫。另一个红脸的是秦婶子家的叫丁一山,还有两个叫苏钱和苏文彪。”果不其然这些人都是念着晚渝父亲的好,每年都会无偿地过来帮忙。

晚渝决定这次麦收也为他们做些事情。

中午吃饭,孙大壮他们很吃惊地发现,东家的饭食真是太好了,有些吃起来明明是肉可自己还不认识,也不好意思打听。给别人家干活最多能炒个青菜什么的,哪里像晚渝家的荤菜就有好几个,心里就暗下决心要好好地干。

晚渝可不知道自己花几文钱买的下水会让他们感动的那样,自己是新时代大环境下长大的人,对于真心待自己的人,自己绝不会克扣别人的。

下午时候,晚渝见果园的果子成熟了不少,就让月白天成几个男孩子去采果子,并且把采好的八成熟的果子搬到山洞里的冰窖里藏好了,而成熟的果子则搬进院子里。

三边的人都不歇着,麦收的麦收,摘果子的摘果子,编结的编结,家里家外一片繁忙景象。

吃过晚饭后,晚渝让大家把熟透的杏子和桃子洗干净,然后去皮。接着把杏子和桃子去皮掉皮和核,杏核留着放在一旁。接着分别把果肉放进锅里和糖煮,半开时再加糖直到果肉全部化开。最后大家吃着果子等果酱冷透装进坛子了,用油纸和蜡密封好。张伯他们把坛子又搬进洞里放好才歇下,这时已经是半夜了。

------题外话------

感谢收藏和留言的人,大家放心,只要有人跟文,我就绝不会弃坑。对于情感问题,就多配吧。就怕喜欢看情感的人没有耐心看到她的情感发展。因为我是将发家和情感分开写的,只有底子厚了,情感才有保证呀。希望大家多给予支持。

第二十五章 大忙(二)

第二天又有十四个往年的短工过来找活,加上孙大武他们,地里就有二十个人忙活了。昨天收的麦子已经运到了晒谷场,晚渝让张伯一家和月白、月黄四人从山洞里搬出脱粒机。几人在场上就用脱粒机脱麦子。

来往的村里人见晚渝家又有新花样了,不由得停下忙碌的脚步瞧新鲜。大家越瞧越稀罕,好家伙,这东西看起来很笨拙,怎么麦子喂进去打个转麦粒就下来了呢?这样比用手在石头上惯不知要快多少倍了,无形当中节省了劳力和时间。村里人一边羡慕一边急急地朝自己田走去,自己可没有牛车和这些新家伙,干活要紧。

月白、月黄他们开始还不怎么熟练,脚和手配合不到一起,但是干着干着,越用越熟练,不大会儿,面前就打下了许多麦粒,几个人信心也就越足。

晚渝和周大娘、夏荷忙着做饭,家里接近三十口人吃饭,三个人忙起来也很费劲。晚渝把山洞里存好的大猪头和下水拿出来开始忙活起来。

主食是馒头,夏荷和周大娘揉面,晚渝把下水和猪头切好。这些下水和猪头几天前就买了许多在山洞冰窖里存放好了,收拾干净放在锅里让夏荷煮着。

晚渝又到菜地里割了韭菜,拔了些青菜在门前不远处的小溪中洗净了备用。

等猪下水和猪头煮熟了,晚渝就用这些猪头和下水做了土豆猪头肉、红烧大肠、肚肺汤、韭菜炒鸡蛋。这边周大娘馒头也上了锅,蒸笼整整摞了五层,屋子里热气腾腾,把晚渝的小脸蒸的红扑扑的,脸上都是汗珠,周大娘心疼她,连忙让她出去休息。晚渝不同意,又把骨头汤煮上锅才出去透口气。

秋月跑到田里让大家回来吃饭,田里的人用牛车顺便装了两车麦子带回来了。牛车是晚渝和张伯改良过的,比以前多装了两倍,远远望去就像两座大山移过来,村里人自然又是惊奇又是羡慕。

短工们把麦子卸到麦场上,看见张伯他们正用脱粒机在脱粒,也新奇地围上来瞧热闹,自是被这些家伙的能干吓一跳,特别是昨日就来帮工的孙大壮他们更是吃惊极了。他们昨日十来个人收割了接近二十多亩的麦子,被张伯四人一上午竟然打下来了,这速度也太快了。

吃饭时,新来的短工更是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东家也太大方了。四个菜几乎盘盘有肉,就是鸡蛋农村也是不常吃的,这顿饭简直比过年还好,孙大壮几人倒显得淡定了许多。大家吃着馒头就着菜,喝着骨头汤觉得这就是天堂的日子呀。

下午大家干起活来没有一个人偷懒的,东家仁义自己也不能不仗义呀,这些短工都是在晚渝家做惯了的,对她家情况也多有了解。现在一个孩子对自己都这么好,自己就更不能做对不起孩子的事。

人多力量大,第三日晚渝家的麦子就收光了,孙大壮他们见太阳还老高,对脱粒机心里也痒痒的很,就主动替换张伯他们。张伯他们是加班加点干早有些累了,特别是月白他们年纪小,虽然有周大娘秋月的替换也累得不想动。

一直到晚上,五十亩的小麦终于全脱好,剩下的就是晒了。

晚渝家这边结束后,伯伯他们的麦子也收好了。张伯和周大娘赶忙到他们几家帮忙,六台脱粒机,爷爷他们五家用了五台,还有一台晚渝让过来帮忙的几家先用着,几家人顿时感谢不已。

天成和天白在家负责晒麦子,不时地翻翻场上的麦子,让它充分接受阳光的曝晒。在古代大家都是看天吃饭,麦子怕雨,好在这几天是大太阳,村里男女老少都在地里忙碌起来,争取在雨天到来之际把麦子抢收起来。

有机灵的,见晚渝和水生几家用脱粒机很方便,晚上的时候就过来向周大娘打听,看能不能借用用,周大娘推脱家里现在是晚渝当家,需要晚渝点头同意。

这些人又找到晚渝说明来意,晚渝就顺势说这东西做出来也花了不少钱,皮带容易坏需要收取一些费用。聪明的人立刻就问要多少钱,晚渝掂量一下,“都是本村人,我也就收个磨损费,一个时辰二十文。”

来的人思量一下,一个时辰就要一斤肉钱,都有些舍不得。但是转念一想,这东西干活快还省力,家里也就三五亩地,一两个时辰就结束了,也就当做少吃一顿肉吧了。

果然不出晚渝所料大多数人家还是愿意雇用脱粒机的。为了物尽所用,晚渝让天成、月白一组,永生和月黄一组,天青、天问一组带着脱粒机分散到各村去出租,天明、天翔和月石负责村里的。

妇女这一天在家负责晒各家的麦子,伯伯他们则和孙大壮六兄弟负责到晚渝家用牛耕田、挖沟,村里人见晚渝家的田又有了新花招,好好的田中间竟然挖起了那么深的那么宽的水沟,大伙不仅为他们家心疼起来,这得少收多少粮食呀。再想到田里的稻苗,估计她家秋季连种都收不上。

晚渝没空顾及大伙的心思,她指挥张伯他们把肥翻在地中,中间养鱼的水沟严格按照自己的要求去挖,苏大壮兄弟几个虽然不明白晚渝为什么在好好的田中间挖沟,但是大家都不是多嘴的人,谁也没有多问,只是拼命地干活,晚渝对他们很满意。

中午吃饭时,派出去外村的几个少年都没有回来吃饭,走的时候从家里带了馒头和咸菜就是他们的午饭了。留在村里几人轮换回来匆匆吃点就忙去了。

午饭晚渝烧了血肠,这血肠是自己一大早和胖婶到荣屠夫家里定的,猪肉丸子、麻婆豆腐、芹菜肉片,干的是体力活吃得自然也要跟上了,干活的人吃得很满意。孙大壮几人还不知豆腐为什么能做出这么个滋味来,对晚渝的厨艺佩服得五服投地。

“你们兄弟几人家里现在不忙吗?”晚渝问孙大壮。

“实不相瞒,家里人多地少,总共四亩多地,吃饭的人却有十来口人。如果不是兄弟几人拼命干,家里都能饿死人,即使是这样,家里也是有上顿没下顿的,最小的老四十八了还没有媳妇了。就家里的那几亩地,媳妇在家忙,兄弟几个到家再搭把手就成了。”孙大壮唉声叹气地说。

“如果我请你们到我家来做长工,不知你们愿不愿意?”晚渝通过几天的观察,认为孙大壮兄弟几个都是老实人,干活卖力气做事认真。别的长工事情做完就走了,他们几人却把场上的麦子堆得整整齐齐才离开。晚渝看在眼里,家里人手不足需要人手,就有心想请他们做长工。

做长工就得天天卖在晚渝家里,这家东家年纪虽小,人却是极好的,对工人每天给的钱是足的,吃得更是没说的。长工就不用到处找活干也不怕挨饿了,可是兄弟都出来,家里怎么办呢?孙大壮他们很矛盾。

“到了农忙的时候,你们兄弟可以轮换着回家忙,忙完以后再回来。”晚渝打消了他们的顾虑。“不过做我们家的长工就得守我们家的规矩,不能对我们家有二心。”

“这个请放心,东家,我们兄弟几个绝不是那种见利忘主之人。”孙大壮喜出望外,同时对晚渝感激涕零,自家再也不怕生活艰难了,再也不用到处受人白眼了,晚渝简直就是自家救命恩人呀。

双方当场签好了合约,皆大欢喜。

------题外话------

感谢你们的留言和收藏,你们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我是个上班族,时间很紧,所以让大家失望了,没有办法多更,请大家见谅。但我保证每天更新,请大家留意。

第二十六章 栽稻

“苏晚渝把你家的脱粒机和牛车拿给我家用用。”吃完午饭后,晚渝正和月离她们几个女孩在屋里忙着编结,门口忽然响起嚣张的声音。

晚渝出去还没到大门口,苏天福、苏天贵就闯进来了。“苏晚渝,你快点。家里还等着用了。”苏天贵不耐烦地说。

“抱歉,家里的牛正用着了,至于脱粒机要用的话,花钱租用找月石他们就行。”晚渝嘴里说着抱歉,可语气却一点也没有抱歉的意思。

“就是,要用的话,花钱就是了。”闻讯出来的夏荷她们也帮腔。

“不和你们这些臭丫头说话。苏晚渝,你还好意思朝我们要钱。”苏天贵彻底怒了,苏天福在一旁不停地摇着头,好像晚渝做了什么对不起他的事。

秋月悄悄趴在晚渝的耳朵前告诉她,每年她大伯家都会无理的来借牛借马,也不管家里是不是在用,夫人和老爷看在亲兄弟的份上,从来是有求必应的。

“我为什么不好意思要钱?我欠你的吗?”晚渝可不是原先的父母,管你是谁,看不顺眼一脚踢滚了就是。

“你、你这个臭丫头不要不识好歹。赶快把东西拿出来。”苏天贵暴跳如雷。

“你耳朵有问题呀,你以为你是谁,想要什么我就得给你吗?再啰嗦就让人把你打出去了。”晚渝对恶人可没有足够的耐心。

“你敢,我可是你哥哥,凭什么二叔他们能用我们不能用。”苏天贵真是气坏了,这丫头肥了胆子敢跟自己这样说话。“你不要没大没小的。”

“你算什么东西?我的东西想给谁用就给谁用,哥哥?你们也配,秋月夏荷给我把这两个东西打出去。”晚渝一点面子也没给。

秋月夏荷往年就看不惯大房一家的做法,占人家便宜还理所当然的样子,可是家里夫人老爷敬重他们,自己做下人的也没有办法。现在的小姐真不是盖的,出气的机会来了,两个人听了晚渝的命令,拿起扫帚和木棍就向苏氏兄弟打去,这两个读书人怎能是两个长年练武的人对手,抱头就跑了出去。

“好你个苏晚渝,你给我等着。”苏天贵临走还不忘威胁一下晚渝。

“等着了,不走。”晚渝翻了一个白眼给他们。

赶走了讨厌的人后,大家又各自忙了起来。

苏天福苏天贵到家,顾氏见兄弟俩灰头土面地回来,东西一样也没有借来,气得大骂晚渝没有家教。兄弟俩乘机又添油加醋地把事情经过讲了一遍,一家人对晚渝就更恨得咬牙切齿的。

顾氏更是心理不平衡,自己是秀才家的小姐,陪嫁的地也有十几亩,在当时可是轰动一时的。可偏偏来了一个柳飘絮,不仅出身比自己好,陪嫁的东西更是惊人,还没嫁过来,就三天两头来,几个兄弟当她是个宝,什么都紧着她,老的也偏向她,凭什么?

幸亏她的身体不好,有那么多田产又怎样,照样日子没有自家过得好,唯一有点用处就是牛马自家还能时不时用下。现在好不容易柳飘絮死了,剩下个小的,倒更不好对付了,上次的田地就没有自家的份,现在连东西都不能用了。越想越气,气得恨不得去抽晚渝几巴掌。但是顾氏还是有理智的,晚渝家在村子里的名声比自家好,而且别说老的和二房三房是向着她的,就是家里几个下人都是练武的,这也是村里人轻易不敢得罪她家的原因,自己可不会犯傻送去挨揍。顾氏在家只能偷偷地咒骂晚渝,不敢大声呀,否则有人来找麻烦,而且有损自己秀才娘子大家闺秀的风范。

这一切都是晚渝不知道的,况且知道了也不会理会她。

晚上出去出租脱粒机的人回来一结账,六台机总共收回了接近二两银子。第一天晚渝让自己人看护,走的时候就交代几组人,到了那儿找个实在人,把脱粒机交给他们看着,每天给个十来文的,机器不用来回拖,晚上也可以赚钱不闲着,腾下来的人手赶紧编结。看机器的人自然是欢喜不已,不费功夫就白得了十文钱,对机器自然就认真起来。

一连忙了八九天,自己的麦子早就进山洞了。晚渝家的麦子一亩地有五百来斤,在村里已经是好的了,但是在晚渝的眼里,这点产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季收了就收了,下季晚渝早就有自己的打算了。

村里各家麦子陆陆续续都收完了,大伙又忙着翻地种水稻。晚渝家的稻田在张伯他们的努力下,已经按照晚渝的要求整理好了。

晚渝晚上抽空把这几天脱粒机收入清算一下,六台机子总共得了四十五两六百四十文。她把几家人集合起来,首先是胖婶和水生家每家给了二两银子,其次爷爷伯伯每家给了四两。几家连连说给多了,在晚渝的严厉要求下,大家才不再说话。

剩下的银子,晚渝给家里干活的少年少女一百文零花钱,把月心他们感动地只掉眼泪,接着晚渝把剩下的就全给了周大娘保管。

第二天,晚渝家栽稻行动正式开始了。可是大家都没有栽过,不知道怎么栽才好。晚渝决定亲自示范给大家看。奶奶他们见晚渝要脱鞋挽腿连忙拦住她,虽然是农村人,但是女孩子的名声是很重要的。晚渝可不管这些,说服了家里一帮人,自己就跳进了稻田。

一会儿工夫,晚渝就插了一节秧苗,大家见晚渝插得秧苗像列队的士兵,都觉得新奇极了。晚渝就教他们把两腿分开,左右各两行,身体前两行,人按着这种规律往后退。

大家按照晚渝说的去做,开始不熟练,顾了东就忘了西,稻子栽的也不成行,但过了一会儿,大家栽的也像成队的士兵一样都觉得特有成就感。

村里的人都是把地耧一耧,撒上稻种就行,播种得特别快。忙完了自家的田,大家见晚渝家把先前育的苗拔起又花老大的劲插进那么深的水里,都不自觉的替她家担心。不过田头灌水用的水车吸引了大家,有的人好奇还亲自上去试试,试过后不禁为她家的奇思妙想所折服。

“哎呦,一个大姑娘露出那么白的腿,这世道真是世风日下呀,啧啧。”讨厌的朱氏真是阴魂不散。

围观的村民没有人搭理她,晚渝可不是好惹的,“讨厌的苍蝇到处乱盯,眼睛也不怕害疮,嘴巴满口都是粪便,也不知我碍着谁的事了。”

“你敢骂我?”朱氏气死了。

“大家听见我骂人了吗?”晚渝装无辜。

“我们没听见。”大伙很给面子。

朱氏气得满脸通红还想说什么,被她家当家的拖走了。

“晚渝,你家水稻这样种能行吗?”大伙见晚渝家的水稻虽然成行可是太稀疏了,这样怎么能长稻子,水面下的土地可浪费不少呀。

晚渝按照现代1.3米栽六行栽的,相比较大伙撒的稻种,可不是稀疏的很。

“没关系,我是按照书上做的。”晚渝找了老理由。

大伙见了半信半疑,只是蹲在边上瞧热闹。下午太阳出来了,晚渝家栽的水稻都奄奄的耷拉着脑袋,大伙更担心了。

晚渝可是胸有成竹,一点也不慌张。

------题外话------

家里电脑有问题,忙活了半天才弄好,更晚了。请大家见谅。栽过稻子的同志看了本文是否回到了过去?收藏呀!

第二十七章 果酱

晚渝家的水稻在全村人的注视中终于完成了,又在全村人的担忧中茁壮成长。到田里必定要到晚渝家的稻田去瞧一瞧,是千溪村村民的新习惯。

水稻栽完后,果园里的果子也迎来了成熟的高峰。家里银子不足,按理说这时卖些麦子和果子,可以改善一下家里的生活。但是晚渝不同意,家里增添了许多的人口,需要的粮食很多,田里收的麦子晚渝还怕不够吃了,以前那种缺吃缺穿的生活,自己可不想再重新体验一下了。

至于果园里的果子,晚渝觉得当季卖的价格肯定不高。山洞里有天然的冰库,反正家里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八成熟的果子就先放进洞里保存着,等冬季到了再卖肯定能狠赚一笔。

熟透的果子就熬成果酱,为了熬果酱,全家又是一阵忙碌。摘果子的摘果子,洗果子削皮,上锅蒸,配料是晚渝亲自动手的,大家有条不紊,配合得很好。

家里的结编的已经有几千个了,豆腐乳也制成五千坛,晚渝决定和天成抽空到城里再送货一次,估计那边的莫清休都等急了。

下午时,晚渝到了棉花地又瞧了一趟,棉花前些日子让周大娘和家里亲近的人去打了顶,这是种棉花的诀窍,晚渝现在可不想大家都知道。地里的棉花长得很壮,株株都结满了棉桃。

这时候棉桃是很容易生病的,因此防虫害很重要。在现代,需要的农药都是直接从农药店买的,在这里可没有什么农药,没有只好自己制造了。

回到家里,晚渝问了张伯平时家里是怎么治虫的。张伯就找出几种草药,把这几种草药熬制出来就可以杀虫,但是效果不大。晚渝对草药不懂,但是现代一些治虫的土办法还是记得一些的。她让张伯先到养兔子人家收集一些兔粪,把这些兔粪和草药一起熬制,再加入一点石灰和食醋。张伯就按她的要求去做了,晚渝又叮嘱这些日子要注意棉花是否有虫害,白天时用自制网子捕捉蛾子,张伯一一答应下来。

第二日清晨,晚渝和天成、二伯拉着两车的豆腐乳和果酱,带着编好的结就进城了。

到了客来居,包掌柜见了她就差把她拖进酒楼了。这半个月,晚渝没有来,很多人来找豆腐乳和结,把他头都烦晕了。东家公子急着找晚渝竟然不知道她具体住在哪,这些天坐在酒楼里等都有些上火了。

“哎呀,晚渝你可总算来了,再不来我就跳楼了。”包掌柜和莫清休以及店里的人在晚渝的要求下就对她直呼其名,不用公子来公子去的了。

“家里农忙才缓过来,这不这就过来了。这次我还带来了一些新产品想让你们试试。”晚渝不忘推销自己的新产品。

“这次不知又是什么好东西?”莫清休听说晚渝来了就急着到大堂来,正好听见晚渝的推销,顿时感兴趣起来。

“当然是好东西了,你们先尝尝再说。”晚渝让二伯搬来一个杏子酱坛,这次带来的坛子晚渝都用拼音作了记号,别人模仿不来的。

莫清休也不客气,自己动手小心地把坛子口的封蜡去掉,揭开油纸顿时一股果香扑鼻而来。他赶紧用勺子舀了一勺放进嘴里,酸酸甜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在这炎热的夏季里,人都感觉凉爽许多。

“这是杏子做的吗?”莫清休经营的酒楼很多,舌头很灵,一下尝出了味道。“酸甜可口很不错。”

晚渝笑笑,又让二伯搬出一坛出来。“再尝尝这种味道的。”

莫清休喜出望外,没想到还有其它口味的,客人有了更多的选择。

“这是桃子做的,甜丝丝有桃子特有的果香,又有股淡淡的酒香,味道极好。”莫清休对这个合伙人很满意,自然也没有动歪脑筋,评价很中肯。

“那么两种果酱你打算出多少钱?”货既然看好了,接着就商谈价格的事了。

“说实话,这也算是给你一家经营。这果酱做起来非常麻烦,用的果子也特别多。我们也没有卖过,不知莫大哥能给多少银子一坛?”晚渝也没有绕圈子,把价格让莫清休定。

莫清休用手指敲着桌子,考虑一会儿,“一坛给你一两银子怎样?”

晚渝在脑子里飞快计算一下,这时节果子一斤也就卖十六七文钱,加上人工和坛子的钱,自己还赚上不少,莫清休给出的价格很公道,当时立刻拍板定钉。

包掌柜让伙计帮忙把马车上的两千坛豆腐乳和一千坛果酱搬下来,晚渝见一辆马车不够用,又租了一辆马车过来,两辆车装得满满的。

掌柜的把钱结算给她,豆腐乳两千坛总共五十两银子,果酱一千坛卖了一千两银子。包掌柜怕他们带着现银惹眼,两千两直接给了一百的银票十张,零头五十两直接给了现银。晚渝对他的照顾很是感激。

随着莫清休来到后堂,晚渝把二伯搬进来的结给莫清休验货,“这次总共有两千个。”

莫清休让伙计验了一下货,晚渝二十个一组分好的,验起来很快。伙计说没有问题,莫清休就让伙计把结收起来。

“上次你说的佛结是怎样的?这次带来了吗?”莫清休温雅地问。

晚渝把一旁一个包打开给他自己看。

莫清休拿起佛结一看,竟然也分了好几种。

“这两种复杂的,消费的主体是有钱人。但是穷人信佛的也很多,这种简单的就是为他们准备的。”晚渝为他解释。

莫清休这个生意精都不得不佩服她,大钱小钱一个不放过,这才是一个商人的本质呀。

“过几日京城最大的护国寺将举行佛经讲法,全国的有名寺庙都有代表来,信徒将超过十万人来听经。我不想错过这次大会。复杂的要五千个,简单的佛结要一万个,你在十五天时间能赶出来吗?”莫清休说出理由。

晚渝思考一下,大忙结束了,人手都歇过来了,应该没有问题就答应下来。

“上次八百个结分你三成利息应该给你五百两,这是银票。”莫清休把银票递过来。

晚渝也不客气,也没有问莫清休到底卖了多少银子一个,既然选择了合作,这点信任还是有的。

“上几次也没有问你住在哪?有个急事都不知到哪去找你?”莫清休想起自己还不知晚渝住哪了,这几天急着找她又不知她住哪,很急人的。

“我住在千溪村,离这有六十多里路。”晚渝简单报了一下家门。

“你知道哪里有饴糖卖吗?”集市上的饴糖全被她家买来做酱了,家里所剩无几。

“我的铺子里就有,你跟着伙计去吧。”莫清休告诉她一个好消息。

晚渝告辞出来,坐着马车跟着店里的伙计到了铺子里,花了十两银子全买了饴糖。

带着两辆马车在城里横扫一通,把所有布店里的碎布头收集来,这次时间相隔较长,晚渝事先和店主都打过招呼了,家家都积累了不少的布头,两辆马车都拉得满满的,然后打道回府。

------题外话------

这两天收藏的人偏少呀。

第二十八章 养殖场

中午,晚渝让爷爷他们都过来吃饭。家里的伙食好了许多,中午六个菜:清炒小青菜、糖醋土豆、韭菜炒鸡蛋、红烧鱼、红烧大肠、梅菜扣肉。外加一大盆的骨头汤,主食是白白的馒头。爷爷他们以前为了自家吃了很多苦,现在晚渝想让他们生活的更好些。

午饭后,晚渝给了爷爷他们每家一百两银子。伯母他们吓坏了,这是自家从前想都不敢想的数字,现在就堆在自己的眼前。

“晚渝,我们知道你孝顺,如果以后你再给我们这么多钱的话,我们心里会不安的。”三伯伯严肃地说。

“以后你还是按工钱给我们,要不我们吃饭都不香。”二伯母也颤抖着声音说。

“就按长辈的意思办。”苏老爹拿出家长的架势来。

晚渝见他们战战兢兢的样子长叹一口气,以后有的是机会报答他们,也就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家里的田地多,肥料不足呀。我想到周边买些鸡鸭鹅来养。爷爷,不知附近大河边有没有荒地,我想买些地。”晚渝询问当村长的爷爷,这样的事他肯定熟。

“村后离村子稍远些有荒地,连带一座不高的荒山头,足有上千亩了。杂草多下坡离水源又有些近,夏季有时会遭水淹,上坡离水源远,不好灌水,地就闲着了。”苏老爹对村里是相当了解的。

“如果我要都买下得多少银子?”晚渝考虑的是价钱。

“那些荒地本是无人要的,你要的话约摸着四百两银子就差不多了。我得先和族长、里正商量好了再说。”苏老爹说风就是雨,站起来找族长他们商量去了。

晚渝把剩下的银子又交给周大娘保管,开始带着大家学习佛结的编法。虽然人手比较多了,但是活干起来分量也不小。

大家学得很认真,一会儿就学会就散开在院子树荫下各自忙开了,晚渝也加入到编结的大军中,大家忙得几乎顾不上说话。

到了晚上一数,二十四个人一个下午才编了二百多个来个。照这样计算,十五天要编出一万五千个是不可能的。晚渝这才开始着急起来,问题很棘手。

伯伯他们摘完果子回来见晚渝发愁,就七嘴八舌给她出主意。

“要不,明天我们也来学着编?”二伯伯挠着头憨憨地说。

“爹,就你笨手笨脚的样子一天能编几个?”天明一点也不给自己老爹的面子。

“还是在村子里找些知根知底的人来做吧。”三伯的提议。

晚渝认为知根知底的人很重要,三伯伯的话可行。

“你要是放心的话,我们几家的婆娘也许能来帮个忙。”孙二壮小心翼翼地说。

晚渝见他们弟兄几个很拘束的样子,“好,让你们家的婶子来吧,一天我给五十文工钱,但是我们要签个合同,你们不能教给别人。”晚渝提出自己的建议。

孙家几兄弟大喜,就是壮力找活干,一天只是给二十文,没想到晚渝一张嘴就是五十文。“你放心,东家,我们家几个婆娘都是有分寸的人,绝不会多嘴的。”孙二壮拍着胸脯说。

孙大壮弟兄几个就连夜回家告诉自己婆娘这个好消息了。

晚渝又让三伯在村里找几个嘴紧能干的知根知底人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