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粟娘看了他们一眼,“我要换衣,请回避。”说罢,自顾下的衣扣。

云典史和连大河一惊,又急又无法,只得掩门退出,连大河在屋檐下急得团团转,“怎么办,云大人,怎么办?夫人若是…若是…大当家怎么会饶了我…”

云典史沉默半晌,似要说话,听得一声门响,转头看去,齐粟娘一身素白衣裙,妆容全卸,只余乌发上一枝插定如意金钗,左手中抓着一个粉盒,右手中提着一个小小地包裹。

连大河一脸灰白,卟嗵一声跪下,“夫人,夫人你再细想想,你再细想想,欺君是死罪,是死罪啊!”

齐粟娘看着连大河微微一笑,“劳烦你跑这一趟了,”将左手的镂银粉盒递给连大河,“莲香她最爱用这粉,这盒是我未动过地,留给她作个念想,不枉我和她相交一场。也让你能交差。”说罢,转身就向院门走去。

连大河抓着粉盒,膝步向前,顾不得忌讳,一把扯住齐粟娘的裙边,“夫人,夫人,你想想,你再想想,大当家…大当家他…”

齐粟娘脚步一顿,叹道:“也替我谢谢大当家了…”

连大河张大着嘴,却吐不出一个字,眼睁睁看着齐粟娘将裙边轻轻一拉,从他手上扯了去,慢慢走到院门边,将门打开。

她跨出门槛,突又顿住,连大河瞪大眼睛,看着她转过身跪下,重重磕了一个头,“云大人…”却也不再多言,站起将身一转,白娟儿裙角在门边一闪,便消失了。

齐粟娘沿着漕河向县城走去,银丝般地细雨无声地飘着,在河面半尺上被风儿卷住,微微扬起,如水波般起伏涌动一番,过了一会,便悄悄儿地潜入水中了。

湿润的泥地在白杭娟裙边上沾出一道黑边,清河县城如死一般寂静,无数双藏在门后地双眼看着她走入城门,一步一步,向县城中央的县衙走去。

远远的,齐粟娘看见了县衙前的照壁,还如她初次看见时一般的白得煞人,县衙门前明黄的龙幡高挂,五爪蟠龙吞云吐火,俯视众生。龙幡下侍卫燕排,寒枪挺立,御马无声,龙辇休停。

离县衙门百步远的地方,齐粟娘顿住了脚步,她慢慢跪下,将手中的包裹放在身边,重重磕了一个头,“罪妇齐氏听候皇上处置。”

齐粟娘望着县衙门口,直挺挺地跪着,细雨轻轻抚摸着她的脸庞,在她脸上慢慢凝成一颗颗水珠,顺着她眼角、眉梢、鼻梁、嘴唇,一颗接着一颗,缓缓流了下来。

水雾迷漫了齐粟娘的视线,模糊了她的神智,她仿佛听到了秦顺儿的低劝声,“皇上不会罪及于你…”又仿佛看到了秦全儿的脸庞,似是皱了皱眉,跺了跺脚,便也不见了。

她恍惚中看到,云典史领着清河的乡宦士绅、耆老宿儒,跪在县衙门前,递上了厚厚的万民折。耳边隐隐约约听到越来越多,此起彼伏的哭泣声,“皇上…皇上…求皇上…”

江南的梅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县衙门前二十对琉璃宫灯渐次亮了起来。

借着灯光,在黑沉沉的雨幕中,齐粟娘看着被摘去顶带官袍,仅着一身素白底衣的陈演,慢慢向她走近,两支温暖的手臂紧紧拥住她被雨水淋得冰凉的身子,熟悉而真实的气息在她耳边吹拂,“…革职归乡…”——

扬州卷

第一章 高邮码头的伏名

粟娘安静地睡着,生存的狂喜与彻夜的欢爱皆让她筋陈演抚摸着她的脸,看向船窗外的千里漕河,“粟娘…”陈演的叹息声,和着河水拍打着船弦波涛,船夫划浆的吱呀声和远远纤夫的号子,如渔家情歌,悠然扬起,久久没有停息。

“陈大哥,咱们还有几天到高邮?”齐粟娘拥被倚在床头,一面吞下陈演喂过来的桂花圆子,一边欢喜问道。

陈演把碗放回几上,从袖中摸出帕子替她擦了擦嘴,笑道:“还有五天,咱们就到了高邮城。下了船,咱们先找个地方把行李放下,回村里后再慢慢来运。”

齐粟娘连连点头,笑道:“我原是想把那些家私都卖了,拿着银钱上路就好,相姐姐却骂我不该无事变卖嫁妆,说不吉利。只好花钱租了一整条小客船,好在清河离高邮也不算太远费用多不了许多。”

陈演又端起碗,笑着喂了她一勺,“是不吉利,咱们反正不着急,等到了高邮城,咱们在城里逛几天再说。你若是喜欢住城里,咱们就在城里买所小宅子,若是喜欢乡下,咱们再回去。”

齐粟娘眉开眼笑,挺身坐起,“陈大哥——”

陈演连忙放下碗,把她按回床上,哄着道:“再躺会,虽是没有发烧了,但还是再养养好。”

齐粟娘一撇嘴,“我上船来就没有下过床,都怨你,明知道我着凉,还腻着要那样。都和你说了被子落地上了,你就当作没听到。”

陈演陪笑道:“我那不是正…正…吗?一时没听到,可不是故意的,你说的话,我哪句当作没听到过?”脱靴上床将她连人带被抱在怀中,“你看,我也不下床,就陪着你,我从来就是你说什么我做什么,绝不和你对着干的。”

齐粟娘听他说得可怜。笑啐了他一口。“这话儿听着是好听。话里头儿是什么意思呢?你是一家之主。你说这话是在埋怨我像个母老虎么?”

陈演哈哈大笑。忍不住亲了她一口。“你就是个公老虎。我都不在乎。何况还是个母老虎?”

齐粟娘愕然失笑。拧着他地胳膊。“你这话里还有话。你是嫌我不像个女人还是怎地?我天天穿裙抹粉。一步三摇。受了多少罪。你还不满意?”

陈演被她拧得连连呼疼。一边躲一边笑道:“我地姑奶奶。你就是个挑刺地主。我也不说了。你就饶了我。我下回再不敢把你地话当作没听到了…”说罢。已是笑倒在床上。

齐粟娘笑趴在陈演胸上。停了手。咬了他一口。“你就不承认。我那时明明见你瞟了一眼地上。我还指着你把被子捡上来。结果你——”

陈演笑得喘气。“我那不正是要紧地时候么。怎么停得下来。我要停得下来。我就不是个男人。我——”说话间。一把抱住齐粟娘。翻身将她压在身下。笑着道:“除了这个。我还有什么地方不听你地?只有你不听我地…”

齐粟娘红着脸,瞪了他一眼,陈演凝视着她,慢慢低头吻在她唇上,呢喃道:“…为什么不走呢…我明明叫你走的…”

两人一路缠绵着,终是到了高邮城,天气向六月里去,已有些潮热,高邮城的码头比清河大了五六倍,仍是被挤得放不下脚,人人挤得一身臭汗。成十上百的挑夫持着扁担争抢活计,几十个青衣店伙拿着一张张红纸,抢着向下船的客人手里塞,纸上写着“五味楼”,“玉堂春”,“盛德客栈”等字儿,吵闹成一片。

陈演叫齐粟娘在船头坐着,自个儿先下了驳板,要去和挑夫商量搬行李,就听得有人叫道:“姑奶奶,姑奶奶。”

齐粟娘听着耳熟,转头一看,竟是齐强的小厮伏名大是意外,连忙走下船来,拉着陈演走了过去。伏名如今也有十七八,唇上留了些胡茬,穿着一身万字纹蓝茧绸单衫子,鸦青杭缎子靴,左右手各戴了个金马蹬戒指,赶上来给齐粟娘请了安。

伏名看了陈演一眼,见得他一身细葛布月白长衫,腰上的绿平绒缠带分明是齐粟娘的手艺,连忙打了个千儿,“这位必是姑爷,小地伏名给姑爷请安。”

齐粟娘忙把他拉起,笑着对陈演道:“他是我哥哥身边的亲信人,不知怎的到这里来了,伏名,是我哥哥让你来的?”

伏名点头笑道:“回姑奶奶的话,确是大爷让小的来高邮地。”四面看了看,“这儿不方便说话。姑爷,姑奶奶,小的奉大爷命,已在城里买了座宅子,还请姑奶奶和姑爷先去歇息,小

细禀告。”

齐粟娘看着陈演,陈演笑道:“既是如此,便叫些人把行李抬过去再说。”伏名连忙应了,看了看船里的家私器皿,转头在码头上寻了个挑头,说好价钱,让他领了一窝里的挑夫挑到城西扇子巷里。

陈演和齐粟娘上了红油垂银顶,天金重沿销锦走水围的四轮骡车。伏名坐在前头赶车,压着行李进了城,过了五味楼,绕过知州衙门,进了扇子巷,到了一处粉墙青瓦坐北朝南地小院门楼前。

伏名跳下车来,叫了一声,“比儿,开门。”院门应声而开,门口站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大丫头。齐粟娘与陈演都是一愣,这丫头纤细骨架,瘦高个,分明是个南方人,看着却只比齐粟娘矮上两分,容貌虽无相似之处,身形脸廓竟有五六分相近。她上穿蓝绿绫夹祆,下穿白绫子裙,耳上一对白珍珠赤金耳丁,右手中指上戴着一枚白玉圈戒,腰裙边垂下销金边白绫子汗巾,绿缎子蓝洋莲花绣鞋里看着是一双天足,周身的打扮和伏名一般儿的体面。只听她嘴里道:“伏管家回来了。”

“比儿,”伏名微微点了头,“姑爷家的行李家私进来了,先去看着放好,再过来给姑爷、姑奶奶磕头见礼。”那比儿低头施了一礼,也不多话,便去了。

齐粟娘见着伏名这般管家派头,不由失笑,“原来竟是伏管家了?说得,就凭当初你和我在九爷府抱厦里对钱对不上数时,你当时就敢刷刷改上几笔地本事,这管家你是当定了。”

伏名冷不丁被她提出这事,顿时急了,戴着金马蹬戒指的两只手忍不住一阵乱挥,“哎哟,我地姑奶奶,那都是多早会的事了。再说,那事儿最后还不是姑奶奶亲自动手,才把帐给改平了么?没有姑奶奶撑腰,就凭奴才这块料,哪里有胆子去改皇子府帐册?”

陈演听得失笑,齐粟娘掩嘴笑着,“看把你急得,我可未说你有胆子改皇子府地帐,就一定有胆子改齐府的帐不是?”伏名听她这话,更是急得冒汗,说笑间三人一起进了堂屋。

堂屋正中亦是一座神柜,供着送子观音。神柜前是螺甸八仙桌,通向后堂天井处竖着大理石山形屏风,两边山水名画,四款螺甸椅几,墙上六扇红漆格窗上湘帘微垂。

伏名请齐粟娘与陈演在椅上隔几坐下,眼见着比儿捧茶走了进来,伏名陪笑低声道:“姑奶奶行行好,好歹给奴才留点儿体面。”

齐粟娘低笑道:“放心,你姑奶奶自不敢抹了咱齐府大管家地面子。”

伏名哭笑不得,见她闭嘴不说话,方敢松了口气,比儿恭敬给齐粟娘和陈演上完茶,退到一边,道:“伏管家,姑爷家的家私器皿已在右厢房里放好了,共置了两间半屋子。常用的行李单放了半间。待得姑奶奶空了,奴婢再侍候姑奶奶去打点。”

伏名点了头,看向齐粟娘,“姑奶奶看这般可是妥当?”

齐粟娘笑道:“全听伏管家安排。”陈演在一边忍不住轻笑。

伏名尴尬一笑,不敢再搭旧话,转开道:“大爷说姑爷和姑奶奶不喜太过奢华,小的就选了这一处两进小宅子,统共十四间房。四邻皆是有根有底的人家,后门水巷尽头是高邮漕帮的坛口,姑爷和姑奶奶安心住。”又指着比儿道:“比儿是大爷使惯了的心腹丫头,特意送给姑奶奶使唤的。比儿,过来给姑爷、姑奶奶磕头,以后要叫老爷,奶奶了。”

比儿走到陈演跟前,先磕了三个头,“给老爷请安。”陈演连忙道:“请起。”她起了身,到齐粟娘面前,又磕了三个头,“给奶奶请安。”

伏名又道:“小的还寻一对老夫妇,刘公刘婆。他们原是高邮人,儿子在漕上械斗丢了性命,家贫无归。不过替姑爷姑奶奶看看家。”

齐粟娘原还没想着找丫头,听得是齐强的心腹,又早见她一身打扮皆不似平常丫头,却不免动了好奇之心。听着这比儿说话口音,竟是扬州府口音,也算是同乡,便笑着拉她起来,握着她的手细看:额前是两分的燕尾流海,露出中间白晰的额头,脑后一根乌黑长辫。面目虽不出众,也算清秀,眼珠儿黑透透的,便是盯着看,也瞧不出一丝儿杂质。淡红唇角儿时时抿着,未笑亦笑,叫人观之可亲。低头垂眼,多一句话也未有——

第二章 高邮小院的比儿

边齐粟娘正在看人,那边陈演笑道:“听说齐强哥师爷相交,咱们村学里的周先生也是刘师爷推荐的,伏名,这些事儿是不是都托刘师爷理的?”

伏名笑道:“姑爷明见万里,小的人生地不熟的,哪里安排得这些,确是大爷吩咐我托上刘师爷办的

陈演皱了皱眉,“宅子的钱待会我——”

伏名忙道:“姑爷放心,银钱都是大爷出的,专送给姑爷姑奶奶。只是刘师爷人面儿熟,托他寻个稳妥地方罢了。”又看了看陈演的脸色,“大爷说,他打小和姑爷一块儿长成,知晓姑爷便是未做官了,也不会让姑奶奶受委屈,只当是姑奶奶陪嫁的齐家别院,大爷若是回高邮拜祭,也要来住的。姑爷好歹别和姑奶奶计较这些。”

陈演慢慢点了头,“大舅爷怎么让你赶到这边来接我们?”

伏名低声道:“上回姑奶奶写信过来问河上的事,大爷就觉着不好。一面回信给了姑奶奶,一面在京城里打点。姑爷参奏二十二处河丞的奏折,大爷也使人抄来看了。除了那十二个弹劾姑爷的,是太子爷门下,大爷使不上劲,其他十处大爷都使钱托人压了下来。”顿了顿,越发把声音放低了此,“大爷也打听到,太子爷门下有人出主意在皇上南巡看察前赶工修补十二处河堤,料着姑爷是要去职的,就命奴才追着皇上的龙驾,从京城里过来,在高邮城里安排。只是断断没料到高家堰竟也被修补好了。前几日在州衙里看到了赦罪的邸报,才敢松了口气,这几日一直在码头上等着呢。”

陈演听得此话,看了齐粟娘一眼,见她正对比儿说话,转头道:“大舅爷可有书信?”

伏名连忙从怀中摸出一封信,双手呈上,“大爷命奴才亲手交给姑爷的。”

陈演打开看了,微一沉吟,“我写封回信你带去。”又道:“你几时起程?”

伏名道:“不瞒姑爷,出京已是三月,怕大爷在京城里等得心焦。今日安顿下来,明日便要起程。”又道:“姑爷、姑奶奶一路劳顿,还请梳洗了早早去歇息。”

齐粟娘坐在螺甸三栏厂厅床前。看着比儿将她随身地行李包袱抱进了房。把衣裳、首饰等在螺甸衣橱、妆~、抿镜、梳笼各处一一安置。

不多会弄完。比儿转身将澡桶掇了进房。注了香汤。将香皂、巾子放在汤板上。她看了齐粟娘一眼。见她未开口要她侍候淋浴。便深施一礼。退了出去。

齐粟娘歪头一笑。自语道:“倒是个不多话地。只是她这样子。平常也是个有体面地。也不能叫她替我做饭洗衣。”一边想着。一边解了衣沐浴干净。

待得陈演回房。比儿重新替他换水注汤。取了澡巾。仍是看着齐粟娘。齐粟娘站起笑道:“比儿。以后爷地事儿你不需理会。我自己来。”

比儿一听。便放下了锡壶。澡巾。仍是一句话未有。退了出去。齐粟娘一边替陈演解衣。一边笑道:“进了这门。我说了一箩筐地话。她合起来十句不到。看着倒是个干练地。”

陈演点头道:“你喜欢就好。她看着是个有体面地。在齐强哥那边。怕也是个管事丫头。我明儿上街。去给你买个上灶丫头回来。你就不用做洗衣做饭。平常我带着你出去走走。也不用怕别人说。”

齐粟娘微微笑着,挽起衣袖,侍候陈演洗澡擦背,陈演微眯着眼,坐在白气腾腾的浴桶里,舒服得直哼哼,突地抓着齐粟娘的左手,“齐强哥写了信过来,你怎地不给我看?”

“他信上写的,你又不是不明白,看不看有什么打紧?”齐粟娘右手抓着巾子替他擦背,笑道,“别碍事,你的皮厚着呢,我一支手使不上力。”

陈演失笑,把齐粟娘的右手也抓了,“下回你洗澡,我也替你擦背。”转过身来,凝视着她,“从今以后,我就天天守着你过日子。”抚摸齐粟娘的脸,“家里有骡车,你若是想回乡下去住,我就给你赶车。早上去,中午到,晚上就能回。咱们一天换一个地方住。”

齐粟娘看着陈演,慢慢低头吻在他唇上,轻声道:“好,你作主就是。”

第二日清早,齐粟娘起迟了,她想起被陈演压在汤板上地欢爱缠绵,顿时有些脸红。好在比儿看着满屋的水迹和齐粟娘脱下的湿衣,仍是那副平常看待的模样,一句话不说,收拾好了关门而去,让陈演和粟娘松了口气。

陈演在她枕边留了字条,“粟娘,我去给你买丫头。”

齐粟娘轻轻一笑,起了床。看着捧水进门的比儿,“比儿,爷什么时候走的?”

比儿将面巾子水拎干,递给齐粟娘,“奴婢听着,爷是卯正初刻起床,到灶间去打水洗漱,卯正二刻奴婢送上早膳,爷和伏官家一起用了。爷吃了两碗梗米粥,一笼五个)+卷子。然后到书房取了画具,卯正三刻出门送了伏官家上路,到现在未回。”顿了顿,“外头天阴着,爷回来时怕是要淋雨。”

齐粟娘听得她心细,笑道:“你到我妆盒里看看,有个蓝布莲枝纹的钱袋,数数还有多少银子。今天爷去外头买上灶丫头,等买回来,你也可以松快些。”

比儿仍是唇角一丝浅笑,也无多大欢喜神色,应了声,到描金妆奁前开了盒,打开钱袋一看,“奶奶,里头有银票七百两,散银二十八两七钱,还有这宅子的地契。”

齐粟娘一愣,“怎的他未带银钱出去?”正想着,那比儿走过来道:“奶奶不用担心,今儿爷也买不回来,上灶丫头多是要托媒婆领人来看,人市里是没有的。”

齐粟娘呆了呆,她亦不知晓这些,见得这比儿精明干练,便一边用梗米粥,一边和她细细说些家事。

那比儿见齐粟娘托心见问,便道:“以奴婢地小识见儿,第一桩,这宅子里除了上灶丫头,断短不了一个跟爷的小厮。爷做了四年的县老爷,平常使惯了衙里的人,没有小厮随从也罢了。如今出来了,爷在家虽是奶奶亲自侍候,家里的重活也没得叫爷去动手的道理,更何况还有外头的礼。爷不说,奶奶多是要替爷想着才是。”

齐粟娘听得连连点头,陈演虽是简朴,但做了四年的县老爷,多少人跟前侍候?一时哪里又转得过来?家里多少有些底子,也不该让他受这些委屈。

比儿替齐粟娘挟了个瓤细卷,“第二桩,这乡下的产业必是要去理清的。爷和奶奶四年未回,中间儿多少琐碎,爷和奶奶虽是不计较,大面上也要过得去。况且如今爷不做官了,手里地银钱虽是不少,到底比不上乡下田里一年一年收租子,才是长久。”

齐粟娘咬了一口卷子,嚼了半会,“陈家三百三十亩地,五十亩祭田,齐家二十亩地,两所屋子。都是族叔手里掌着,还有一千多两的租子没拿。过几日,便回家去看看。”

她正这般想着,只听得外头大风吹起,不多会,果然便下起雨来,齐粟娘想起陈演在外头,禁不住站起走到堂屋檐下看雨。

“奴婢看着,爷和奶奶都是省事儿的性子,若是家人、田地两桩事儿定了下来,余下的也无甚大事,不过是每月里的用度,亲戚家地往来罢了。”比儿泡了盏咸樱桃茶,走出堂屋,捧给齐粟娘,“只是还有桩事儿,原是不好说,但大爷既是差奴婢来侍候奶奶,奴婢就认奶奶一个主子,少不得为奶奶打算一二。”

齐粟娘连忙接了茶,一手握着比儿的手道:“我也是这般想,你是我哥哥特意送到我跟前地,断没有一事儿瞒你的,你有什么话也只管和我说。”

“奶奶请安坐。”比儿扶着齐粟娘回堂屋坐下,斟酌道:“大爷最忧心地一桩事儿,就是奶奶与姑父成婚三年多,至今没有生养。大爷担心老爷为了这事冷落了奶奶,又或是纳了妾生了儿子,让奶奶受委屈。”

齐粟娘半响没有说话,叹了口气,“这事儿原是天意,在这时节,半点勉强不得。便是看病吃药…”慢慢道:“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比儿乌滑滑的黑眼珠儿看了齐粟娘一会,“奴婢虽是昨日方在爷和奶奶跟前侍候。却看得出,如今爷还是万分疼奶奶地。

奴婢原想劝奶奶趁着爷的心还在奶奶身上时,寻个稳妥老实人,给爷纳房生子,免得爷将来抱怨,或又是养了外室分了宠。奶奶既是没这意思,奴婢也不多言。只是将来免不了要过这一关…”

齐粟娘苦笑一声,抬起头,凝视着比儿,“哥哥送你来的意思我明白。我知道你是为我着想,只是这纳妾的事,实是没法子去想。”比儿定定看了齐粟娘一眼,与她对视片刻,点了点头:“奴婢明白了。”便也不再多说。

第三章 高邮小院的陈演

后,陈演顶着雨,一身湿透地回了家,满脸沮丧,了洗澡水,让他进去洗了澡换了衣。

齐粟娘接过比儿奉上的红糖姜汤,塞到陈演手里,“有什么好不乐的?不就是忘了带钱?比儿说上灶丫头没得去人市里买的,她已经叫了两个媒婆牙子,说是下午便带人来让我们挑。”

陈演一愣,一口喝了姜汤,从怀中摸出二十两整银,五六两碎银放到齐粟娘手中,“给你买丫头。”

齐粟娘看着钱,半晌方歪头看陈演,“你什么时候藏的私房钱?我居然半点不知道?”

陈演看看比儿,见她已经安静退出房去,上前搂着齐粟娘笑道:“我何时又敢藏私房钱了?我今儿上街,寻到以前我时常卖画的印刷书铺,好在东家还是没换,见着我二话不说,先下了订钱,订了两幅河图。”又得意道:“他也知道我巡过永定河,修过高家堰,通过清口,河图精细必比别人家强,这两幅要的就是永定河河图和高家堰河图…”渐渐的,声音又低了下来。

齐粟娘见他想起治河的事,连忙笑道:“竟是不用靠田吃饭了,只要有你在,我断是不怕没钱吃饭,不怕没人侍候的。”

陈演哈哈大笑,抱紧了齐粟娘,“我说过,就算不做官了,也不让你吃苦的。”齐粟娘见哄得陈演忘了忧郁,抿嘴笑着,牵着他出了睡房,到堂屋里用饭。

坐在堂屋里,看得门外天已是暗了下来,大雨哗哗地下着,不一会儿,院中下水沟里就集满了水,赶不及地向外流着。

比儿摆上菜来,五个白底青瓷菜碗,一碗八宝攒汤,一碗烧烂猪头肉,一碗蒜泥白肉,一碗油青菜,一碗素炒红椒,都是陈演平常爱吃的。

齐粟娘让比儿自去吃饭,自己给陈演盛了热腾腾新白米饭,笑道:‘今儿还是我下厨,让比儿知晓你的口味和喜好,呆会她去挑上灶丫头时,也方便。”

在船上走了七八天。齐粟娘又小病了几天。陈演一直没吃到家常饭菜。欢喜接过。迫不及待挟了一块猪头瘦肉。正要向嘴里送。忽地看了齐粟娘一眼。“瘦地。你吃。”送到了齐粟娘嘴边。

齐粟娘笑颜逐开。张嘴吃了。给陈演选了块蒜泥白切肥肉送到碗里。两人相视一笑。

饭后。两人在书房里一起制河图。齐粟娘看着外头地雨越下越大。便是蓑衣、油伞也挡不住。料着这般地天气。媒婆肯定是没法带人来地。笑道:“正好让你再吃一天我做地饭。”又撇嘴道“虽是有丫头侍候是好事。叫你吃别地女人做地饭。我也不乐意。”

陈演失笑。“我自也爱吃你亲手做地。”放下笔。拉了齐粟娘地手。柔声道:“你若是不喜欢我吃别人做地菜。你得空地时候。就叫她们生火洗菜切肉。你单管出锅。这自然还是你做地。”齐粟娘掩嘴笑个不停。也不让陈演作画。只腻着他撒娇。陈演把河图丢到一边。与她拥坐在窗前看雨。

大雨一连下了四五天。后门水道里地积水。一天一天向上涨。齐粟娘还没来得及担心后门进水。水道口高邮漕帮坛口早开了排沟。把水泄了出去。刘婆上街买菜回来。淋得一身淋湿。高邮大街上积水都过了脚裸。齐粟娘坐在妆台前。从抿镜中看着天边翻滚地黑云和重重雨幕。被乍然响起地惊雷吓了一跳。“比儿。这雨下得真大…”

比儿一边给她梳头。一边点头道:“奶奶说得是。怕是水还得涨。好在高邮城地势高。扇子巷也是高处。水总是能走掉地。倒也不怕这些。”顿了顿,“呆会婢上外头买些米面回来。”

齐粟娘惊一跳,“比儿,你这是预备着…”看着比儿叹了口气,慢慢站了起来,走到窗边,“这雨,看着比七年前那一场还要大…”

比儿在她身后,轻轻

“确实是比那一场要大。“语气中慢慢带了些淡淡“奴婢就是那一年为了埋葬父母,自卖自身,做了奴婢地…”见得齐粟娘转回头一脸惊讶,不由怪道:“奶奶…”

齐粟娘想起那一年在江宁城中要卖身葬母,巧遇陈演之事,苦笑一声,“那一年,为了埋葬父母,不知多少人想卖身…”慢慢将手伸向窗外,手指尖还未出窗口,便已被沾湿,虽仍坐于暖室之中,心中仍是寒湿一片,“一副薄棺…也要二两银子…”

比儿静静不语。只有暴雨在大地上无情的倾泄之声一直响着。

齐粟娘叹了口气,提起精神道:“那你是何时到我哥哥府上的?”

比儿笑道:“奴婢原是卖在扬州盐商宅子里,后来因没什么姿色,又转了两回手,最后带到京城,安生二管家买下了我,让我侍候大爷起居。”

齐粟娘忍不住笑出来,“安生那小家伙也成管家了?比儿,月钩儿姑娘好么?怎的她也未生养?”

比儿叹道:“大爷女色上头有些管不住,月姨奶奶又是个不耐烦的,三天两头吵着,也淡了,一个月也就去七八回。

外头那些人巴结大爷,九阿哥又赏,府里的女人实在太多,大爷又没得个定性…”

齐粟娘听得哑然,“我哥哥都三十了,该娶房正经妻室了…”

比儿正要说话,陈演匆匆进入内室,“粟娘,我要去高家堰一趟。”说罢,自开了箱子去寻衣裳。

齐粟娘大吃一惊,一把拉住他道:“陈大哥,外头这么大地雨,漕上根本走不了船,你要怎么去?你去做什么?”

陈演急道:“我这阵子想来想去,高家堰不可能就那么轻易修补好了,或是用料不对,或是功夫不到位,定然是有的。现下是雨季,高邮地雨这样大,我不放心,我要去看看。”说罢,甩开了齐粟娘的手,抓了两件衣裳,用包袱布一包,转身就走。

齐粟娘晓得他地性情,怕是劝不住,急得眼中含泪,一边提裙追在他身后,一边道:“我知道你着急,可是你细想想,这路上差不多十来天的船程已是极快,现下没有船,你便是冒雨骑马,什么时候才能到?等你赶到了,该有地事都有了,你去了也没有用啊。”说话间,陈演已是走出了堂屋,冒雨冲到了院中,齐粟娘又惊又怕,扑上前去挡住了院门,哭着道:“陈大哥,你别走,我怕你路上出事儿,雨太大了…陈大哥…”

陈演原是心里油煎似的,狠不得立时飞到高家堰去,见得齐粟娘拦在门前落泪,却是一怔。他想伸手强拉开她,却又舍得,待要不去,更是不行,站在大雨中左右为难,跺脚道:“粟娘!粟娘!你就让我去吧!”说话间,上前一把将齐粟娘拦腰抱起,大步冲回堂屋,将她放在椅内,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柔声道:“我去看看就回,你别担——”

“咣咣咣——”城内突地惊锣大响,“不好了——倒堤了——”

满城里乱了起来,孩儿啼哭声、呼儿唤女声、关门关铺声、乱奔踩踏声大作,“倒堤了!洪水!洪水来了!关闭城门,关闭城门——”

齐粟娘与陈演都惊得不行,陈演大叫一声,“高家堰,一定是高家堰出事了!”转头就向外冲,齐粟娘扑上前去,死死抱住他的腰不放,“陈大哥,城门关了,城门关了!”

高邮城四座大门沉重的关闭声,十六道水门的放闸声一起响起…

比儿一边叫着,“奶奶,奴婢出去买米面。”一边披着蓑衣冲了出门,陈演大大一愣,低头看了看一脸苍白,满脸泪水的齐粟娘,一跺脚,“她一个女人去能抢到什么,我去。”

第四章 京城里的十四阿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