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城中的盐商们,在废太子的风波中,纷纷闭门谢客与九爷府齐二管事书信来往外,他们的眼睛透过门缝远远地注视着小秦淮河畔,车水马龙的漕连府。

八大总商们偶尔相晤时,总是发出含糊的低笑,“听说上头的爷们给出的品级儿赶着向上窜,这会儿不说是候补,就是正缺儿,只要连震云点点头,就到手了。”

“毓庆宫的那位,这些年不知从河漕上捞了多少油水上去,上头的爷们哪一个不眼红?这会儿他倒了,他的钱柜子可不能让别人得去了。”

“连震云倒是个成事儿的,攒足了劲在散钱,河漕上上下下全打点到了。淮安那边杀得一个不留,又死守着扬州不出。那些爷们远在京城,便是想亮刀子下套子,也使不上劲儿。总督大人被连震云喂足了,抚台大人那是个硬颈刺头,至于咱们的府台大人——他可只看皇上的眼色儿——”

“咱们慢慢看戏罢,听说庚贴儿都送进去七八张了,都是各位爷门下的官宦千金。除了锦上添花的正室夫人,连震云也不缺什么了…”

“他这样刀枪不入的,我看着也难办。只是这些爷门下无人,想不出正经法子,使这些不入流的小手段儿,可着劲向偏路上走,反叫人小看了…”

新年的大雪纷纷而下,掩不住漕连府烈火烹油的盛状。然则,京城来的一道圣旨,让满扬州城的官坤立时把眼光从漕连府转到了府台衙门。他们听得皇上提前半年召府台大人回京述职,虽是明知得不到回应,送行宴的红贴儿仍是潮水般的涌入了府台衙门。

皇上还健康,府台大人的圣眷正浓。

陈演散了早衙,踩着道上的积雪,走到内宅中门前,隐隐听得府衙大门外水铃声响,知晓是扬州城的水车来了,“小连,七夕跟着周先生去贡学了,你去替周先生把煮茶地江水提进来。”

小连应声去了,陈演竖了竖衣领上的翻毛,看着中门内那个熟悉的身影,大步走了进去,笑道:“粟娘,你开始收拾了没,吏部大计要开始了,咱们半月后就起程去京城。”

齐粟娘裹着厚厚地银狐皮祆儿。抱着烧着荷香粉片地铜暖炉。一脸笑意站在院子里。看枝儿从青石上扫雪装缸。她听得陈演和地声音。连忙迎了上去。笑道:“前几天嫂子还来信催我们早些上路去京城呢。我早就开始收拾了。就等着融雪了开船。倒是你衙门里地事儿安排得如何?”

陈演走到她面前。笑着道:“同知、通判两位大人在。周先生也留下。想是——”说话间。笑容却慢慢消了下去。“只望着督台大人这几月别再下文催加火耗。松江府那边穷苦百姓已经开始上街抢米铺了。他再闹下去。我这边也要压不住了。”

齐粟娘微微一叹。连忙从枝儿手上取了装雪地锡罐。放到陈演眼前。笑着道:“这是送给周先生煮茶地雪。这一回雪化了。怕是要等明年才能再得新雪了。”见得陈演点头。转手递给枝儿。“枝儿。送到前头去罢。

”眼见得枝儿走了开去。齐粟娘看着陈演。柔声安慰道:“你放心。巡抚张伯行大人不是一直不肯加么?张大人是个好官。又是江苏巡抚。他会让督台大人收回成命地。”

开春地风吹拂着。虽仍是寒气凛凛。院中地甬道却因着融去了一层雪。露出了苍青色地砖地。乍一看。仿佛是春日里漫生地野草。

陈演揽住齐粟娘地肩头。“别站在外头。身子还是单薄。小心着凉。”拉着她沿着甬通向堂屋里走去。“你放心。皇上问我时。我不会乱说话地。京里头因着废太子已经够乱了。我便是实在忍不过。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再让皇上烦恼。再说。因为噶礼地弹骇被革了职二三品高官多了去。这回吏部三年大计。他也在皇上跟前。我这个三年未考满提前入京述职地四品官还能撼得动他不成?”一边说。一边将齐粟娘扶入一字椅中坐下。

一字椅子上厚厚地垫着野羊皮毛毡,旁边四角铜盆上罩着暖笼,齐粟娘坐在椅中,仰头看着身边的陈演,伸手抱住他地腰,偎入他的怀中,“难为你了…”

陈演搂住齐粟娘,柔声道:“不难为,我还想安安生生和你过一辈子…”

半月转眼即过,陈演带着齐粟娘坐着官船,沿漕河北上,向京城而去。船到通州张家湾,齐粟娘眼见得一二百艘官船泊在官船码头上,挤满当当,这些官船船头皆竖着粉牌、门枪、罗伞,船后摆放蓝呢、绿呢官轿,桅杆上扯着

旗,多是“兖州府正堂富”、“常州府学政李”之类、抚的官船另设码头停泊,远远看着,也是不少。

齐粟娘惊笑道:“竟有这许多?咱们怕是连停船的地方都找不到。”

陈演摇头笑道:“如今这时节,只要能寻着理由,多是会进京城里看看风向,哪里又都是考满述职的。”转头道:“小连,你出去说给他们听,泊到客船码头罢。”

小连方要转身,外头便有衙役报了进来,“大人,齐府里差人在外头候着。”

安生从小船走上驳板,仍是一脸笑嘻嘻的样儿,也不进舱,远远在船头打千儿请安道:“小的给姑爷、姑奶奶请安。大爷差小的来接姑爷和姑奶奶。

”从怀中摸出一封信,“这是大爷给姑爷的信。”

陈演从小连手上接过信看了,微微点了点头,“你们大爷说得是,今日我们进京,就去江浙会馆里住。”

齐粟娘听见竟是不去齐强府里住,吃了一惊,待要说话,陈演在袖下轻轻握了握她手,她只得忍住。

安生领着十余家人,七八个媳妇,将船上的行李、官轿、府台仪仗搬上了候在码头上地三驾大车,齐粟娘坐了玉顶檀木皮围暖车,陈演骑着马,沿着官道,一路向京城而去。

齐粟娘坐在暖车中,沉吟半会,轻轻叹了口气。比儿劝道:“奶奶不用烦心,连奴婢都知晓这会儿京城里乱得很,大爷不接奶奶家去住,全是为了奶奶好呢。”

“道理我也明白,只是心里过不去。”齐粟娘怅然道:“哥哥嫂嫂虽是半年前才分别,但我好不容易上京城一回,为着这些爷,家里不能住,倒要去会馆里…”她微觉气闷,不由得伸手撩开了窗上的皮帘,初春寒气涌入,齐粟娘顿时打了个喷嚏。

比儿一惊,还未来得及说话,陈演已是策马走到窗前,哄道:“这一路上都是光秃秃地白杨树林,干冷冷的冻地,没什么好瞧的。你身子还未养壮,小心着凉。”

齐粟娘笑着放下了皮帘,但听得陈演说起杨树、冻地,悄悄儿从皮帘缝里向外探看。

官道下灰白色的杨树林连成了一片,褐色的土地上,虽无积雪,也未生带半点绿意,看不出哪一处冻地是她与崔浩曾经跪伏过地,却仍记得那一日流淌的黑血,让人窒息地恐惧,还有,八爷手上刺得她眼疼的金锁片儿…

齐粟娘默默注视着白杨林,突地被树林中衣裳褴褛地拾柴孩童吸引了目光,突地那些孩童争抢起来,扭打成一团,被打的孩子哭声大作。

齐粟娘一惊,揭开了皮帘,探头看去。却见得是一个大个男孩追打七八个孩童,远远有一男一女赶了过去,一把将那大个孩子抓住。她待要细看,眼前却被陈演地身影挡住。

陈演笑着伸手拉下了皮帘,隔绝了寒气,只听得被打孩子们的叫骂声飘来,“姓白的死残废,养出来姓翁的死野种…

江浙会馆位于京城内城,乃是江浙两省宦绅、豪商入京借居之处,馆主原是顺治年间的苏州府一位甚有家资的举人,经得几十年江浙各州府富室的捐资修建,到得康熙年间,已是占了十亩方圆。

三屋石门上有康熙二十八年的状元题写的“江苏会馆”匾额,正堂两面粉墙上,江浙高中士子们的留名题字更是数之不尽。

陈演带着齐粟娘将左右粉墙细细看了,不由笑道:“江南苏、扬两府到底是乡试中举人最多的地方,你看这入京会试的举子,留下的籍贯十有三四都是苏州府人,还有二三便是咱们扬州府,倒占了多半。”

齐粟娘对哪一府士子多自是没什么兴趣,还愣愣地想着杨树林里看到的男女。陈演见她面色有些苍白,怕她身子弱,抗不住北方的寒春之气,连忙催促会馆仆役把院子收拾出来。

会馆管事恭敬迎了扬州府台和内眷入了南面双虹居,江苏会馆里的屋子格局是南边模样,因是在北边,正中内室里靠东头砌着砖炕,南头还放着一张铁力木三围栏攒海棠花大架子床。

陈演见得院子向阳,暖和干净,齐粟娘也甚是满意,便笑着让安生把行李安置进去。

清河卷 第二章 无所不包的九阿哥

按规矩要到吏部去点卯,到宫里递牌子请见,把v好,便出了江浙会馆。

炕里已是烧过,齐粟娘坐在毛毡上,一股热气透体而上,极是暖和。

比儿将被褥放入床头的铁力木山水纹床橱,着着小连提了一锡壶开水进来,连忙给齐粟娘泡了盏六安瓜片茶,让她暖身。

齐粟娘捧着茶,喝了半盏,便放在石面拱腿矮炕桌上,小连禀告道:“奶奶,安生管家怕爷和奶奶来京城,身边没人使唤,差了四个男人,四个媳妇在外头厢房里住着,上灶守夜,抬轿喂马他们都能做。”

齐粟娘看着比儿,比儿打开铁力木雕花圆角四件大柜,“奴婢还正愁这事呢,既是不进府里住,爷和奶奶身边只有奴婢和小连,外头衙役们到底也只跟来了四个。爷去吏部、户部述职对帐,还要进宫去见皇上,多得带上,这里到底是京城,是爷的体面。”她一边放置衣物包袱,一边笑道:“奶奶放心,那几个人奴婢也看了,原是奴婢以往在府里使惯的,如今奴婢也还使得动。”

齐粟娘点了点头,见得小连退了出去,还未说话,便听得外头安生道:“姑奶奶,府里奶奶和姨奶奶差人送了吃食来,奶奶看,小的…”

齐粟娘笑道:“你如今是大了,要守规矩了,当初你身上的衣裳从里到外都是我洗的,那两个月也没见着你害半点臊。”

比儿在里头,安生在外头都笑了出来,便听得脚步声响,安生走了进来。齐粟娘见得他一身茄花紫貂鼠翻毛锦袍,衬得一张唇红齿白地俊脸,进来便要给她磕头,笑着拦住道:“罢了,不用磕头了。比儿,给我们安二管事端张椅子,上盏茶。”

安生笑嘻嘻呈上两个牡丹剔漆食盒,甩袖子打了千,在铁力木束腰四足坐墩上坐了下来。

他看着比儿将盒子里热腾腾的燕窝汤、碎金饭、析鱼羹、浮萍面取了出来,笑着道:“这四样饭菜是大奶奶亲手给姑奶奶做的。”又见着比儿在桌上摆了千金碎香饼子、花折鹅糕、云头对炉饼、干炙满天星四糕点,“这四样糕点是姨奶奶在小厨房里端出来的,小的估摸着,就算不是姨奶奶做的,姨奶奶怕也是费了心。”又喝了半口茶,“小的坐稳了,姑奶奶只管垂问,小地知无不尽。”

齐粟娘瞅着安生。“你人在这里。府里头地动静倒是一清二楚。说说罢。那府里可安生?”

安生脸上地笑便有些苦。“大爷和大奶奶回来后。姨奶奶自是闹了一场。大奶奶却也没理她。”顿了顿。“大奶奶眼不瞎。小地当初都看出来了。大奶奶自也看得出姨奶奶和她生得有几分像。只说难怪她委屈。”

齐粟娘叹了口气。“如今处得可好?”

“姨奶奶隔个一月半月。便要吵一回。大奶奶虽是让她。却也是个火爆性子。三回里最多也能让一回。又狠不下心着实发作她。只骂大爷。”安生无奈道:“这一月倒是没吵了。两人好得和亲姐妹似地。”

齐粟娘惊笑道:“这又是唱哪一出?”

安生脸上地笑再也撑不住。愁眉苦脸道:“大爷在外头包地一个姐儿。叫彩云地。有了身子。抬过府里来了。”

齐粟娘大喜若狂,顿时站起,“有身子?几个月了?如今身——”突地却又顿住,脸上喜色渐渐收了大半,苦笑道:“嫂子和月钩儿——”叹了口气,看向安生,“看你这脸色儿,你大爷多久没回府里了?”

安生垂头丧气道:“打从那姐儿抬进府里,只说是肚子痛,拖着没给大奶奶磕头端茶,大爷就没敢回过府。如今一直在九爷府后街里住着。”

齐粟娘慢慢坐回炕上,“她必也是知晓哥哥没得子嗣,方敢这样…”冷笑道:“我嫂子进门才半年,倒叫她小看,你糊涂大爷竟也没说话?她跟了你大爷多久了?”

“姑奶奶不知道,姑奶奶还在京城没出嫁的时候,彩云就跟着大爷了,到如今已是七年。”安生突地又笑了起来,“按说,她十四岁被大爷梳笼了,对大爷也算是死心踏地,大爷在外头跑了一年,她老娘逼着她找新客,她拧着没应。又哭又闹又寻死地,被老娘打得不**样,大爷多少也是记着这个情份,她又怀了孩子,不肯去认真和她计较。”

齐粟娘微微一怔,“竟是这样…”半晌没有说话,良久方叹道:“这又是怎么说的…”

安生瞟了一眼桌上的饭菜糕点,“彩云姑娘到底不如大奶奶和姨奶奶聪明…难怪那样的情份,跟了大爷七年…到如今才抬进府来…”

齐粟娘一时愕然,醒过神来,笑啐了安生一口,“你大爷不在府里,你如今可是投靠到你大奶奶和姨奶奶那头去了?倒在我面前说这些…”

安生半点不怕,仍是笑嘻嘻地道:

哪里会投靠别人,小的跟着大爷这些年,只认得咱齐主子,小的要是这点眼力价也没有,也不配到姑奶奶跟前来说嘴不是?只求姑奶奶好歹可怜可怜大爷,当初大爷和姑奶奶住的那小院子,还不及小的如今院子一半的一半,大爷他可怎么受得住?”

齐粟娘哭笑不得,“我是嫁出去地姑娘,不是哥哥的老娘,自古道长嫂如母,那几位都是我地嫂子——”

“小的不怕打嘴,大胆说一句。”安生陪笑道:“书上说地是一回事,天下过日子又是一回事。北边姑大,南边舅大,北边满人的规矩是姑娘比嫂子尊贵,咱们也算是入乡随俗,不说姑奶奶嫁出去是四品地命妇,便是没嫁在家里做老姑娘,也是当家姑娘,咱齐府里的事没有姑奶奶不能说的。再者,大奶奶面上厉害,对大爷喊打喊骂,心里却是个软和人,狠不下心管不了人。月姨奶奶那是个一眼看到底,有勇无谋的,能保住自己就好了。彩云姑娘根底薄,到如今也没有活明白,是个给点颜色就要上脸的。这三位凑一块,大爷他又是——”

齐粟娘听得发怔,苦笑道:“他定不下性子,又压不住内宅,便是这回帮了他,我又能在京城里守着他们仨过几日?”

安生放下茶盏,离座又打了个千儿,陪笑道:“姑奶奶,小的出门之前,秦大管家来府里寻大爷,小的引着大管家去了那院子,秦大管家看着大爷窝在那里头,面上是半点声色不露,暗地里怕是肠子都要笑断了。”安生看着齐粟娘,亦是无奈,“秦大管家今儿回了府必要去和九爷说,指不定八爷、十爷、十四爷都听着,如今这时节,他们不能往王公大臣家四处窜,也不能摆大宴,聚在一处正是无趣地时候,大爷要是被他们拿来当笑料说,指不定没几日京城里全传遍了,姑奶奶好歹可怜可怜大爷…”

另一头九皇子府里,九阿哥哈哈大笑,从书房走了出来,“得了,你不用怕,你十四爷如今虽然闲得想揍人,却更愁没人给他找乐子。”他边说边向通直斋而去,沿路的墙根边摆满了暖室里烘催出来的白芍药、红牡丹,开得极盛,又许是因着不得其时,在春寒中少了几份生气,“爷府里的女人不比他府里多?何时像他这样?他在府里办差事时那个利索劲,回家里倒被女人欺负,居然还躲在外头不敢回去,他也是个爷们!”

秦道然穿着身藕合色万字锦袍,腰间束着四板玉带,迟迟跟在九阿哥身后,“九爷,这话儿,不好让八爷听着不是,奴才以为…”

九阿哥满不在乎地挥了挥手,“八哥和齐强那小子可不是一回事儿,八是什么人?齐强的老婆是什么人?”说话间,面色暗沉了下来,“老爷子看着你好,你就什么都好,老爷子看着你不好,你一身都是毛病…”转头看了看秦道然,“和那些教士谈得如何?穆德士最近可是不得意…”

秦道然听得穆德士,面上露出一丝不以为然的神色,“九爷,这些教士居然敢在皇上面前说,不准教民供奉祖宗牌位和至圣先师,只能信他们所谓耶和华。这等妖言——”

九阿哥看了秦道然一眼,撩起身上牡丹红四爪九蟒箭袖锦袍地前摆,走上曲廊,“爷明白你的心思,你是江南士子出身,自然看不惯他们这等无父无君的言词。不过,正因他们如此训导教民,教民人数虽少,却不可小觑。爷门下地虽没得几个封疆大吏,却是无所不包,你跟了爷这些年,倒不明白了?”

秦道然一惊,恭敬道:“奴才明白,奴才是个江南汉人,又不是随龙入关的汉军八旗,九爷却把奴才当个腹心看待。说句大不敬的话,皇上用人时还要讲个满汉牵制,腹心都是满汉八旗里的包衣奴才,奴才虽不是朝堂上地大臣,九爷给奴才的体面,却是比皇上给那些汉臣的体面还足。

奴才糊涂了,九爷这般行事,方是成大事的气度。”

说话间,两人已经踏上了十四阿哥惯住的通直斋前的曲廊,廊下地湖水中立着成片的枯荷杆儿,便冻直地芦苇丛一般,夏日还远未到来。

隔着老远,十爷便怪叫了起来,“该杀的不杀,不该杀地追着砍,如今这天下全乱套了,秦道然,你居然也敢到老十四面前露脸儿?”

秦道然虽是一肚子机变,身前还有九阿哥挡着,但他看着十四阿哥把视线从湖面枯荷上收了回来,慢慢瞪圆了眼睛,身子从椅子上缓缓挺起的,手上抓紧了乌金马鞭,心里便发了毛。

第三章 督台大人的族侄女

榭里摆着一张红木雕拐子纹大方桌,摆着十样下酒菜劝碟,另有美酒三品。四张红木南官帽椅散在桌边,十四阿哥和十阿哥南北分坐,八阿哥站在东头剔红海龙纹高脚香几边赏花。

秦道然急急向十四阿哥打了个千儿,陪笑道:“奴才听着一个消息,赶着来和十四爷禀告,陈变之三年考满上京述职,如今已是到京城,齐强的妹子也跟着到了,说不定这会儿已是赶着去十四爷府里磕头请安了。”

十四阿哥一愣,哼了一声,无趣道:“她才不会去,写写请安信倒也罢了,不说这时节,她原也不是我府里的家生奴才,我如今没病没灾的,她又没事求我,哪有命妇上门给阿哥请安的规矩。”依旧靠回椅背上,“指不定她哥哥还能带着她进九爷府里来请安,你不是说她如今替她哥哥盯着江南的货?怎么也要来和九哥磕个头。”

秦道然松了口气,口齿生风把齐强那丢人事儿添油加醋地说了一回,直把十阿哥和十四阿哥笑得拍桌,八爷一面细细看着高脚香几上开得极好金带芍,一边轻笑道:“他这辈子就败在女子手上了,不说他府里的女人,他对他妹妹何尝不是这样?”

十四阿哥笑道:“她可和齐强的女人不一样,她那样的人,我找她说话,傅有荣不在跟前她还不乐意,为着她哥哥,名节、规矩、性命都不要了,好在她没什么姿色,四哥没看上她。”

九阿哥撩袍坐下,自顾自倒了一杯江南春,一边喝着一边瞅着他笑,“没什么姿色?没什么姿色你赶着找她说话?当初闹腾成那样,还让德妃娘开口和皇上说,她哄你几句,你就敛旗息鼓,拱手让人,如今在我府里傻等着,把她从头到脚看得好得不能再好!你也是个皇阿哥!”

十四阿哥恼道:“她本来就没什么姿色!你不信问八哥,她当初跟着陈变之上御船时,愣头愣脑那傻样,天天缩在房里做鞋。好不容易出回舱,头低到了胸口上,贴着墙根子走路,生似满船地人都要吃了她似的。要不是她验算河道实据时,脑子比梅文鼎还明白,也敢抬头盯着人看。我都以为她被陈变之他娘虐待傻了。”

八阿哥坐回到桌边,大笑出声,“她就装傻装成那样,你还是天天伫在楼船顶上等着,傅有荣说前舱太阳大,请着你去前头晒沙盘,你怎地给了他一脚?老十三那会儿和我抱怨,说他在外头跑了一天,回船都歇不了半会,就被你拖着去她房里,还怕再吓着她,带了一屋子宫女太监在旁边瞪着。就是你这样讲规矩,你说十句,她能答半句就是好事。亏你还有兴致天天向她房里奔。在我面前说起来,一会儿又是气不过,一会儿又是可怜她,我都不好说你什么,她那是装傻,你才是真傻!”

十阿哥一口酒呛了出来,大笑道:“陈变之呢,陈变之没言语?”

十四阿哥冷笑一声,“陈变之看着老实,这事儿上可精得很。皇阿玛看重他,又想着他父亲受的冤,他就死跟着皇阿玛办差,讨皇阿玛欢喜,面上半点不言语,暗地里和我死扛。皇阿玛要给他指婚,他说出来全是忠孝节义,半步不退。当初便也罢了,后来你当我不想踢开他么?我是寻不到借口!我看着不行,就到她面前下功夫,好不容易她要退亲了,到最后,还是皇阿玛一句话,叫我白欢喜一场——陈变之——他就拿准了皇阿玛要治河,这些小事儿上总不好叫他受委屈。

皇上若不是看着他见事这样明白。进退分寸半点不乱。会让他转了河道去州县做主官么?”

九阿哥慢慢点了头。秦道然在旁边道:“八爷。噶礼大人昨儿来拜上九爷。他六日前到京城。递牌子求见。皇上还没有召他应答。奴才看他地话里地意思。江南那边闹得动静不小。除了张伯行和他明着来。陈变之和他暗着来。其他两江大员他倒也控得住。张伯行和他一直不和。皇上不会问张伯行。怕是要问陈变之。问完了才会见他。”看了十四阿哥一眼。“他如今正想法子笼络陈变之…”

八阿哥沉吟道:“他能想什么法子?陈变之出身贫贱。又是汉人。如今地富贵全是皇上给地。他一心要治河。那也得皇上点头。不到万不得已。他不可能被笼络住。再者。曹寅虽是重病。三大织造府大不如以前。咱们办起事来不用忌讳了。但还有他儿子曹在。皇上多少听到了些风声。才会问陈变之。这也是皇上对他地信重。噶礼怎么能笼络到他?”

秦道

不语。九阿哥奇怪看了他一眼。“便是见不得光地有爷们没听过地?”

秦道然苦笑一声。瞟着十四阿哥。“噶礼大人地意思。也是让奴才来和十四爷通个气。齐强地妹子年前虽是怀上了。到底没生下来。当年皇上要指婚给陈变之地。噶礼地族侄女。因着父母接连得病谢世。这几年亦未来得及婚配。那女子上年投奔了他。在江宁两江总督府里老太太跟前养活。现下也跟着上京了。她出身和人物都是拨尖地。算来进皇子府里做庶妾也是行。还是陈变之高攀。她娘家既是凋零了。嫁过去做妾。也不敢和十四爷地人争些什么…”

十四阿哥立时皱眉,“这事儿不成。董鄂氏是八旗里的大族,噶礼的族侄女出身高了她不止一筹半筹,就算父母谢世,没有娘家的依仗,也比她有体面。要是先生了儿子,哪怕是个妾,也能压得她翻不过身。陈变之如今富贵了,正是好体面的时候,扬州地瘦马不过是些玩意,董鄂氏可不一样…”看向九阿哥,“等她生了儿子,噶礼就算想把他亲生女儿嫁过去,我都不管了。”

九阿哥还没有言语,八阿哥却笑道:“不过是让董鄂氏嫁过去,又没说让董鄂氏生儿子。陈变之在扬州城那样的地方做了快三年府台,不敢偷半点腥,你还怕她没手段让自己先生儿子?便是怎么样了,董鄂氏父母不在,噶礼也不过是为了眼下过关,利用董鄂氏向陈变之示好,难不成还会替董鄂氏出头不成?你只管放心,她到时候不会哭着来寻你作主的。”

十阿哥点头附合,十四阿哥听八阿哥说得有理,不免犹豫起来,九阿哥收起笑容,慢慢道:“我和他虽是姻亲,却不为这个替他说情。如今皇上废了太子,总要立一个,噶礼是满旗重臣,我们正要笼络他。再者,上年我差着齐强过去和他商量那些事,他已是应了。眼见着就能办,他是两江总督,如今若是栽了跟头,免不了要去职,南边地事儿我们就不方便了。”看着十四阿哥,“她是你门下的奴才,你宠她,替她挺腰子都是你地事,但你得想想,如今是什么时节?若是在这节骨眼上,为着这些小事儿坏了大事,将来你还拿什么去替她挺腰子?你可不能再像上两回那样光顾着她了。”

十四阿哥听得一怔,慢慢站了起来,在水榭中踱来踱去,犹豫道:“哥哥们说得自有道理…”

九阿哥慢慢道:“她必要到我府上来请安,你就知会她一声,叫她别为这事儿在陈变之面前闹。董鄂氏出身高,陈变之娶了她,陈家的门第便算是鱼跃龙门。礼既说董鄂氏人物拨尖,肯定也是个难得地美人,只要她不闹,陈变之没有不乐意的。陈变之若是乐意了,礼这一关就算是过了,他过了关就还是皇上的宠臣,欠了咱们一个大人情,以后不论是立储还是南边的事儿,更好替咱们办事。”顿了顿,“你就和她说,等眼前这事儿完了,爱怎么样随她。”

秦道然见得十四阿哥已是意动,连忙道:“直隶总督的公子和陈变之是康熙三十六年江南乡试同年,如今是户部从四品郎中。他娶的是礼的堂侄女,打算这两日便下贴子请陈变之饮宴叙旧,为着不叫皇上起疑,相陪的全是那年中举在京为官的人,到时候就让董鄂氏出来给陈变之敬酒。

”顿了顿,“奴才看噶礼大人那意思,便是陈变之不乐意,也得设个套儿,让他乐意。”

两排皇子府五品侍卫提着红灯笼在皇城大街上开道,十四阿哥出了九爷府,坐在乌蹄嘶风马上默默沉思,身边的傅有荣一边控着高点上青马,一边偷瞟着他的脸色。

“死奴才,看什么看!瞧你那贼眉鼠眼的样子,爷就狠不得再踹你一脚!”眼见着到了皇子府门前,十四阿哥醒过神来,瞪了傅有荣一眼,一撑马背,翻身下马。

皇子府前门楣上高悬前四个亮堂堂的宫灯,傅有荣见着十四阿哥身上的枯荷镶粟边宫缎锦袍下摆皱了,赶上去替他打理好,正侍候着他进门,皇子府的门头上来悄悄和傅有荣说了两句。

十四阿哥大步流星走进了府门,傅有荣追在他身后,低声道:“十四爷,江浙会馆陈府里差人送了请安贴子。”

清河卷 第四章 十四阿哥养熟的奴才

四阿哥脚步一顿,转头从傅有荣手上接了请安贴子,下的明角灯,打开一看,署名的却也不是扬州府正堂,而是正四品恭人齐氏敬呈。十四阿哥脸上泛出笑意,“倒也知道先到爷门上报一声,不是那养不熟的奴才。”

傅有荣陪笑道:“十四爷关照了齐姑娘十年,替齐姑娘挡了多少人,挡了多少事?齐姑娘那样的聪明人,哪里会不明白谁是主子?听说是今儿午前方到的江浙会馆,这请安贴子晌午就送过来了。奴才打听着,四爷府里和九爷府里还没动静,便是要送请安贴或是上门去,也得等明日了。”

十四阿哥叹了口气,“打从康熙三十七年跟着皇上南巡,养了十年才把她养熟了。知道自称奴婢,和爷说话时也知道怕,不是当初那眼里没人,光会糊弄爷的死丫头了…”

傅有荣小心说道:“十三爷和陈变之虽是好,有皇上在,以陈变之的性子是没人能使动他的。八爷当初一直想笼络陈变之,却是走了眼,没瞧出他那硬劲。九爷到底隔了一层,齐二管事又是个疼妹子的,使不动她,也就使不动陈变之。再者,奴才看着,齐姑娘虽是敬着四爷,但四爷和她性情不投,远不及十四爷和她亲近。十四爷手段高,看得准,陈变之心坎里放着齐姑娘,也已经是十年了。”

十四阿哥哼了一声,“我早就知道陈变之不是个光会治河的愣头青,不容易笼络,八哥还不信,非要去向他市恩——我当初倒也没想到皇阿玛会这般看重他,以为他也就是河道上窝一辈子,官品到了五六品就顶天了,这却不及八哥看得明白。”慢慢摩挲着手中的请安贴,“原是没想用她的…”

陈演回了江浙会馆,已是夜深。

他在内室外间换了衣,洗漱已毕,穿着家常大蓝缎子夹祆,持着青瓷烛台进了内间。他将烛台放在靠边桌上,反手关上房门,满屋子里俱是干热之气。

铁力木三围栏攒海棠花大架子床挂起了鹦哥绿罗圈帐子,铺上了葱绿织锦被褥,却空无一人。他悄悄儿走到炕边。齐粟娘蜷着身子,缩在厚厚的锦被里已是睡熟,只露出半张小脸。

她双颊上虽未丰满,却已是嫣红一片,显得气血甚好。

陈演微微一笑,伸手摸了摸她微热的面颊,入手已是温润滑腻。陈演弯下腰,在她面上轻轻吻了吻,满鼻里都是暗香。陈演恋恋不舍离开炕床,吹了烛,无趣地揭开铁力木三围栏攒海棠花大架子床上地床帐,钻进了被子。

他抱着暖被里地汤婆子在床上辗转了半晌。仍是无法入睡。听得外头二更鼓响起。扳着手指算了半会。突地挺身坐起。抱着被子。趿着鞋子奔到了炕床边。

他把被子朝坑床上一放。轻手轻脚揭开齐粟娘身上锦被一角。一头钻进去将熟睡齐粟娘紧紧抱住。齐粟娘迷迷糊糊醒了过来。察觉陈演上了床。含糊道:“…不是说忍不住。要分床睡么…”

陈演见得齐粟娘已醒。更是欢喜。一边伸手去解齐粟娘贴身地罗衣罗裤儿。一边在她耳边小声道:“粟娘。二百七十日已经满了。”

齐粟娘只觉陈演他地手迫不及待在她身上摸索着。嘴里地热气喷入耳孔。“早产九十天。血虚补气九十天。体弱培元九十天。天瑞堂地蒙古大夫每给你看一回脉。就加三个月。如今总算是满了…”

齐粟娘将醒未醒。尤在朦胧之间。两人已是**相对。她攀着陈演地颈脖。不自禁地随着身子里地灼热律动呻吟着…

太阳高高地挂了起来。安生在堂屋里坐立不安。比儿掩嘴笑着。“安管家。奴婢劝你不用等了。不说今日。便是明日。奶奶也不见得空。”

安生转了转眼珠子,走上去和比儿低语了几句,比儿便也红着脸,轻轻和他说了几句。安生一听,顿时垮了脸,“若是赶了这个巧,没个三四天,哪里又会足?直隶、山东、两湖、常州的漕帮帮主都到船帮会馆了,眼见着就要在家里宴客,里头若是还闹着,哪里敢把人往府里请?”

比儿红着脸笑着,“前后宅的,还隔了个花园,哪里又有那么大的响动?大奶奶她们总不会闹到前头来。”

安生哭丧着脸道,“比儿,你不知道,如今不是当初你在府里的时节了。先头后宅里女人虽多,到底只有月姨奶奶一个是主子,你又替爷看着,吵归吵,也就是后宅里。如今伏名时时跟着爷在外头跑,我在府里管着文书往来,没功夫理会。那些管家媳妇、丫头们看着后宅里三个主子,哪有不各立山头的?这些人个个地要表忠心,缴投名状,整日里寻衅挑事,后头乱得不成体统。若不是大奶奶顾着爷的子嗣,她们怕是连下药使绊子这些事儿都做出来了。这样的动

保得住不闹到前头来?”

比儿骇笑着,“目儿呢,她也不替爷管管?”

“她自个儿都撇不清,哪里还能管?”安生磨着牙,“她如今就是月姨奶奶跟前头一个红人,愣充了月姨奶奶的狗头军师,那君臣相得的样子,你是没看着,刘备遇上诸葛亮最多也就是那样了!”

比儿又是惊,又是笑,“目儿她——她替月姨奶奶拿主意?她可个最爱震服人地性子—”

“谁说不是呢?月姨奶奶在房里头什么样我是没见着,但凡她出了房,那就和皇妃出行没啥两样。就算是逛个花园子,也得提前半月把满府里的人都叫来听明白了,差着人去修枝扫叶,洒水净道,闲杂人等一律回避,到得那时辰,前头没有八个丫头开道,后头没有八个媳妇跟轿,不把她那大红包锦的紫檀木显轿抬出来,生似那满园子的花都没法子看。她那爱显摆地性子,从清河追着大爷要葛纱起,就没改过半点,现下又有目儿助着她,哪里还不摆足了排场。”

比儿看着安生一脸的闷气,笑得不行,“她这样地性子,竟也知道给我们奶奶送吃食过来?目儿是想不着的,她身边还什么智多星?”

安生转颜笑了起来,“她这样的性子,大爷不耐烦理论,大奶奶又让着她,彩云就算是有身子,她也没拿她当个人物。不过是进府时吃过姑奶奶的下马威,晓得些厉害,才这般懂规矩。这几年我想明白了,她必也想明白了,知道什么人能得罪,什么人不能得罪。要不是咱齐府里总算还有一个她怕的,她还不翻了天去。

安生唠唠叨叨说了些往事,却也没法子,只得回去和齐强另行设法。比儿方送着他出了门,便见得小连走了进来,“比儿姐姐,直隶总督府上送贴子过来了,他们家大少爷明日晚上请爷过府里吃同年宴。”

比儿微微一怔,“同年宴?”

内室里静悄悄的,陈演抱着齐粟娘正睡得沉,却觉得脚底上有股冷气冒了上来。陈演打了个寒战,迷迷糊糊把脚在热炕上蹭了蹭,觉着暖和过来便又要入睡,却忽地醒过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