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雁回看中的地方距离东京虽然更近一些, 但是从行政区域划分上来说,是属于开封府的两个赤县之一的开封县,现在,这里还是一片荒凉,好就好在有山有水, 山虽然不是什么高山, 水也不是什么大江, 但是搞点花样是够了。

为了迎接御驾,虽不能盖个极好的房子,但是竹棚是已经搭好了,再披挂、铺垫上锦帛软垫, 已经是一个十分豪华的暂时居所了。

仁宗什么园林没看过啊,眼前的景虽然靓丽,但也无法打动他,打动他的是云雁回描绘的场景, 光是想想这块地方以后是啥那块地方以后什么样, 仁宗就开心了, 面露微笑,叫随行的人好不疑惑:这地方,有那么漂亮吗?

陈林,也就是仁宗身边的总管陈伴伴,心腹一号,到临时厨房来看云雁回,主要,还是想问问他今天准备怎么吃,这是替仁宗问呢。

陈林一进去,却先闻到了一股沁人心脾的茉莉花香味,但是此处并无茉莉花,还疑心是衣服上的熏香。但是这里面除了云雁回就是几个打下手的小太监,前者并未熏香,后者并没有资格熏香。

陈林走到近前,才发现是云雁回在泡茶,茉莉花的香气是从茶壶里传出来的。

茉莉花在现在还是个时髦玩意儿,从西域传入大宋没多久,但是其香味已经迷倒了很多了。“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间第一香”,说的就是茉莉。

但是到了南宋之时,才出现了茉莉花茶这个东西,也就是云雁回现在正在做的。而且也只流行了一段时间而已,至于在现代,花茶的种类就多了去了,而且很多都是西式的花茶。

唐宋时期,比较流行的是点茶法,也就是将茶研成末,加水调成膏状,再点水,这种吃法比较“重口味”。而泡茶之法,就属于比较小众了。

然而花茶,当然还是泡出来的比较适合。

云雁回看到陈林,笑嘻嘻地说:“陈伴伴,我泡了壶茶,官家已经在吃茶没?你端给他吧,也可以尝尝这个啊。”

陈林都浑然忘了自己要做什么,嗅着那香气,“好香啊,你泡的到底是花还是茶?”

虽说有着茉莉香味,但是细细一问,还有茶香混在其中,结合得十分妙。陈林疑心时里面加了茉莉花,可是花香如此持久,便实在让他不解了。

“当然是茶了。”云雁回说着,直接倒了一杯茶给他看,那里面的茶叶明显是银针,但是也明显在茶香之外,散发着清幽的茉莉花香。

陈林端起茶仔细嗅了嗅,有点茫然,“这到底是什么茶叶,为何散发出茉莉的味道?”

云雁回但笑不语。

陈林感慨道:“看来是你的秘方了。”

的确是秘方,不过云雁回倒不是不想说,只不过有点难解释。

之前,云雁回想到又要搞接待,就在琢磨花样。琢磨着琢磨着,就觉得不如真的搞“花”样,干脆以花入餐。既然如此,那连茶点自然也一并统一风格了。

恰逢大相国寺里花圃里春日百花盛开,云雁回看到其中的茉莉花,就思及花茶中最广而流传的茉莉花茶。

云雁回在现代的时候去采访过制茶厂,了解了一些相关资料。中国的传统花茶有一种制作方法,叫“窨制”,窨制出来的花茶,只闻花香不见花。

茶叶有吸香特性,利用这一点,将鲜花和茶进行拌和、烘干,就会让花香渗入到茶里,如此出来的茶叶,就带上了花香味。

越要茶香,窨制的次数就越要多。

像云雁回这次,赶着时间,还加上了他试验的时间,花了四天时间,将这些茉莉花茶窨制了四次,耗费了很多茉莉花。还有点不成熟,但是已经能入口,日后再改进也无妨。

其实,也有花茶的做法是里面带上花的,但是云雁回想了想,好像还是这种逼格高,就选择了窨花茶。

有茶还得有果子,藤萝饼是北京地区的名点,面饼里面加上紫藤花作馅做出来,花瓣用糖渍过,清甜可口,一口咬开饼,里面就是漂亮的紫色花瓣馅,好看又好吃。

至于汴人喜爱菊花,那么就更少不了菊花,用花瓣裹上蛋,入锅炸,又是一番风味。

还有菜,窨花茶时买了很多茉莉花,剩下的可以用来与豆腐一起熬汤。未来在明代时,也是一道独具风味的雅菜。

更有月季烧虾、洋槐花炒蛋、玉兰花肉片之类的荤菜,都是当季时花,一桌上来,堪称是春天的故事里有春天的味道。

……

云雁回在麻利地做菜,茉莉花茶已经被端到了仁宗面前。

茉莉花香清淡好闻,令人放松心情,仁宗也不由得讶异地看着那盏茶,尤其是当陈林斟茶,其中却没有花瓣之后,更是勾起了仁宗的好奇心。

“这是云雁回泡的?”仁宗这里已经吃过一盏点茶了,这一壶泡出来的茶,想也知道是云雁回做的。

陈林点了点头,“您看看,心思巧得很呢。”

仁宗将壶盖打开了,往里面一看,果然是没有花的。

可是,这银针怎么会泡出茉莉味呢?花香还如此持久,仿佛它本就是茉莉味的一般。

仁宗知道其中肯定有什么特殊手法,这叫他好奇不已,不管那许多,先尝一口茶。

平日吃的大多是点茶,味道浓郁得很,这泡茶的味道则是分外不同,而且稍一品味,就觉得花香果然还是泡出来更合适,口感甘香,茶香醇厚,茶芽竖立,煞是有趣。

不多时,一道道鲜花菜肴也被端了上来。

仁宗赞了一句:“朝饮木兰之晨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颇有古人遗风。”

最重要的是,这些鲜花菜肴非但听起来够风雅,吃起来也够风味。

虽说以花卉入菜早而有之,但是像云雁回这么成熟的烹饪手法,当然就不多见了,兼顾了两个方面,简直让人不爱不行。

尤其身在碧水青山的环境中,就更是心旷神怡了。

仁宗吃一口炸菊花,喝一口茉莉花茶,拂面凉风,很是惬意,“把云雁回叫上来。”

云雁回便在陈伴伴的传唤下,一溜小跑过来了。

仁宗似笑非笑地看着他,“茶,酒,花,看来你是都研究透了。”

茶有花茶,酒有葡萄酒,花有这么多道鲜花菜肴,仁宗说的,好像也对。

云雁回谦虚地道:“不过是附庸风雅罢了,我没有文化。”

仁宗哽了一下,失声笑道:“忘了你还伶牙俐齿,好了,给我说一下吧,这茶是怎么做的。”

仁宗神情中带着一丝严肃,朝廷榷茶,既然云雁回能做出茉莉花茶,那么其他的花茶他也能做出来,若是此茶流行起来,那么技术都掌握在他手里,那岂不是朝廷大榷茶,他小榷茶了?

幸而云雁回不是重利之人,脑子一转就想到了仁宗的意思,他才没有搞垄断的意思呢,嘿嘿一笑,仔仔细细,将窨茶之法说了一遍。

仁宗默默记下,“此法你是学来的,还是想出来的?”

云雁回思考了一下,觉得仁宗是要确定这不是独门技术,这技术在现如今,还真是独门的,所以云雁回也就认了,委婉地表示:“嗯,目前只有我一个人会——哦,还有官家您也会了?”

仁宗看他目光清澈,神情自然,一丝也没有不悦,心里十分满意,“嗯,我还是那句话,投桃报李。”

既然云雁回识趣,那么仁宗不介意投桃报李。

云雁回心想,上次你投桃报李,把我给搞去弄拆迁了,还来啊?

当然了,他是不敢说这话了,而是欣喜地说道:“啊,官家,我以后在汴京是不是可以横着走了?”

仁宗:“……”

云雁回兴致勃勃,“想想就有点兴奋呢,买东西应该再也不用排队了吧。”把前面的人都推开,然后大喊一声,我跟官家混的!

仁宗嘴角抽搐了一下,“你就这么点出息吗?”

“官家,实不相瞒……”云雁回小心地说,“您赏我什么都可以,就是千万别赏我做官。”他一点也不想做公务员啊,临时工很好了,自由度高,上面有人罩着,也不用体验官场上的黑暗——看看庞太师,多黑暗啊!

仁宗哼了一声,“你想做也没门,你没有文化。”

云雁回:“……”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方才云雁回才自称没有文化。仁宗显然是同意了云雁回,不过开开玩笑罢了,他若是要让人做官,有没有文化根本不是问题。

这也就是仁宗了,被人拒绝做官,都没有发火。

看到仁宗那“鄙视”的眼神,云雁回只得讪讪说道:“是,官家说得对对对……”

第109章 借调盐铁司

仁宗盛赞窨花茶, 命人到云雁回处详细学习,回来钻研一番,以朝廷之力,自然很快将技术钻研透彻。此时,仁宗还特别吩咐盐铁司, 将花茶推向市场。

三司二十一案, 其中茶案正是由盐铁司主管。

窨花茶因受到官家及后宫女眷的热爱, 很快就由上及下的流行开来,在大宋上下刮起泡茶的热潮,不仅如此,由于此时的大宋是世界经济中心, 所以这股风还很快吹到了其他国家。

这也正是仁宗的设想,由于大宋掌握了窨制花茶的秘诀,仗着别的国家不知道,就乱吹一通花茶的成本, 把本来就不便宜的茶卖出了高价, 在国外贸易中大赚一笔。

在这样的内外哄抬之下, 花茶的价格即便极高,但也仍然供不应求。

仁宗看到这般景象之后,便要求茶案的人不断创新。

茶案的人不是不行啊 ,但是茶事面广量大,茶案的官员一年有三百六十天都在工作,奔赴各个产销地区监察管理地方茶事,忙得根本是脚不沾地。

在这样的情况下,仁宗给他们增加收益也等于是增加负担,叫他们不知是哭是笑,更何况还要搞创新。

茶案的人都想申请了,这根本应该专门成立一个部门啊,技术和行政怎么能合为一体呢。

不过要成立新部门哪里是那么简单的,以前哪有人开发这玩意儿,都是后苑作坊随便捣鼓一下。

现在一时半会儿,他们只好去找云雁回帮忙了。

云雁回怎么能去呢,且不说他这边还有事,单说之前,他才推辞了大理寺那边借调的要求,若是现在答应了盐铁司,你让文彦博怎么想?

于是,云雁回再次婉拒了茶案。

可是茶案不是大理寺,他们可无赖了,而且目的性也更强,当即跑到官家面前撒泼打滚了。

拆迁的事是官家吩咐的大事,但是茶叶的事也是官家吩咐的大事啊,说起来,我们这个还重要一些,凭什么不借人给我们?

而且,拆迁别人可以做,花茶的事情,谁来替代云雁回啊?

仁宗一听,真有道理啊!

拆迁和旅游节的战线是很长的,云雁回手底下还有那么多人呢,他自己完全可以空出一段时间来,帮帮茶案啊。

——这也就是云雁回之前吃准了文彦博不可能去找仁宗求证,然而没想到茶案的人如此厚脸皮,直接找了仁宗。

于是,云雁回只能硬着头皮收拾包袱,跑到盐铁司去了。

从这一天开始,他就要借调到盐铁司的茶案啦。

然而让云雁回没想到的是——

云雁回第一天上班,茶案派了名小吏去开封府接他。

云雁回跟着一路到了茶案,就看到赵允初骑着马从另一头过来,当时就愣住了。

从那天在王府之后,他好些天没想到赵允初了。

赵允初当时自称要哭几天,云雁回自己心里也别扭着,不可能跑去找他,加上忙着忙着,一算,起码也有一个多月了吧。

乍然一见,云雁回才发现那种尴尬的感觉还萦绕在心头……

但是一条街坦坦荡荡,没什么遮挡,云雁回也不可能躲起来,只能尴尬地站在那里,看着赵允初骑马过来。

赵允初披着一条墨色的披风,春风拂面,他脸上却没有一丝表情,目光在看到站在盐铁司大门口的云雁回时,闪烁了一下。

他策马来到近前。

马是好马,尤其是体态很高,所以坐在马背上的赵允初显得有些居高临下,他低着头看下来,眼眸幽深如墨,不发一语,只淡漠地略低眼看着云雁回。

逆着光,云雁回看他一眼,就觉得他沉默的样子有些让自己心悸。

云雁回差点不敢说话了,这是少有的情况,尤其是在面对赵允初的时候,他通常是掌握主动权的那一个。但是今天的赵允初,看上去有点阴测测的,而且有点压迫感啊……

“……小初?”

云雁回迟疑地喊了一声,赵允初脸上就绽开一个甜甜的笑容,趴在马背上,高度立刻就降了下来,压迫感也消失了,“雁哥儿,你怎么在这里呢?”

笑得还是那么甜啊。

云雁回下意识松了口气,他心想,刚才大概只是错觉,可能是因为赵允初今天穿了黑色的衣服而且又在比较高的地方——都怪这孩子吃太好长那么高!

如此一想,云雁回就安心了。

“哦……我被借调到盐铁司的茶案了。”云雁回解释道,“你呢,你怎么会在这里?”

按理说,大理寺和茶案没什么往来吧?

赵允初沉默了一下,“因为,大理寺……就在这旁边呀。”

这就尴尬了……

云雁回顿时有点狼狈,他从来没去过大理寺,因为赵允初太勤快了,基本上都是他往开封府跑,所以,导致他脑海里清楚大理寺在什么位置,但是走到盐铁司了却一时半会儿没反应过来。

“哈哈……忙晕了,忘了。”云雁回干笑道。

好在赵允初也不是很在意的样子,他笑了一下,又说道:“是呀,雁哥儿最近很忙吧,我听文寺卿说,皇城外的安置地最近很多事。”

云雁回:“……”

又尴尬一把,赵允初这句话简直太补刀了,他可不是从“那么忙”的事情里抽出空来,跑到盐铁司来帮忙了啊!

幸好旁边茶案不明就里的小吏很贴心地说:“可不是嘛,我们将云小哥借过来可不容易了,我们判官都求到官家面前去了,就差没在殿上打滚了,这才把他借来!”

赵允初若有所思地道:“是吗?”

云雁回:“……”

他一看赵允初这个表情,又觉得心里发毛了,这小吏到底是给他开脱了,还是启发了赵允初啊?

云雁回有点纠结,赵允初说自己哭几天就行了,到底行不行啊?还是要更长一点的时间?

赵允初:“那你们判官也算做了件好事,离得这么近,日后可以一起吃饭啦。”

赵允初的神情很开朗,也很自然。

云雁回一看,顿时又放心了,嗯,这应该没问题,以我的眼力,可以看出来!

“好啊……其实我正打算,从开封府带一个厨子过来。”云雁回说道。

那茶案的小吏眼睛顿时睁大了,其实他早就听说开封府的公厨有多好了,但是,同时他心里也有身为茶案的人的骄傲。

三司可以说是最有钱的部门,也是管钱的部门,而茶案,更是其中的重要部门。所以他们的待遇,也是非同一般,毕竟他们也特别累。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对开封府的食堂特别向往……会不会有点丢人啊?

“这个……其实……其实我们的公厨也特别不错的。”小吏礼貌性地给自己部门挽尊之后,立刻说道,“不过听说开封府的食堂菜别有风味呢!”

云雁回哈哈一笑,“放心,到时候带你一起吃。”

小吏顿时流露出了幸福的表情,但是他不能说……

云雁回这时想起了什么,从包袱里掏出了一盒茶,这盒茶是用相蓝纸做的包装,纸张里面嵌的正是茶叶,几年前弄出来的纸,现在用起来倒是相得益彰。

他递给了赵允初,说道,“现在我身上就这么多了,窨花茶哈,茉莉的,给王妃尝尝,下次再弄些给你。”

赵允初看了却有些惊讶,“这么多?”

多吗?不多啊。

对于云雁回来说,真的不多,朝廷榷茶,但是不会榷到他身上去啊,这算是仁宗给他开了个特例,就像之前的葡萄酒一样。

但是此事还是需要保密的,茶案都只有高层知道,其他人都只知他对花茶有研究,但不知道根本。所以云雁回当着别人的面,也委婉地说:“也不看看我现在被借到了什么地方。”

赵允初很熟悉他,看到他的神情后,默了默,心里就明白了,眼神一暗,只道自己的确太久没和云雁回见面了,笑道:“说得也是,我阿娘最近正喜欢这茶呢,谢谢雁哥儿。”

“谢什么,咱俩什么关系。”云雁回随口笑哈哈地说,说完就觉得有点不妥。

赵允初也笑了一下,没说什么。

云雁回恍惚间觉得有点皮笑肉不笑的感觉,但是现在正逆着光,仔细一看,又没有了,还是那个傻白甜的笑容,就怕越说越错,一想自己还要去报道,遂道别:“我还要找上官报道呢,回头再见吧。”

“好的,那中午我们一起吃饭?”赵允初邀请道。

“唔……好啊,大家一起吃,我还没吃过别的地方的公厨呢。”云雁回虽已不怀疑,但也有意无意将其理解成集体活动,一面说着,挥了挥手,便往盐铁司里面走了。

赵允初直起腰来,身下的马不耐地扬了扬蹄,他便轻夹马腹,催马往前,轻声道:“好的,回见。”

第110章 琉璃、茶与花

窨花茶在大宋及周边国家流行开来之后, 民间就已经出现了自制的花茶,将茶叶自行再加工,但是通常都是以拌花的方式。即是将花瓣直接拌入茶中,然后加以冲泡。

这样做出来的花茶,大家叫拌花茶, 因为花香寥寥无几, 也没有窨花茶的纯正, 所以只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方式,没有多大意义。

由此也可见,窨花茶的制作方式在如今的确还是一个暂时难以摸索到的秘密。

这也使得了解真相的茶案判官邹雪来对云雁回十分客气了,云雁回找他报到的时候, 他非常有礼貌,都没受云雁回全礼,直说自己跟官家申请调他来帮忙,是有求人的, 千万别跟他多礼。

事实虽是这样, 但邹雪来作为重要部门的长官能这么好说话, 还真是挺难得的,也挺叫人有好感,人家给脸,怎么能不接着,云雁回当即就保证了一番,自己会好好工作。

邹雪来忧郁地道:“不瞒你说,我们茶案上下,忙得每日脚不沾地,虽然都是忙得和茶有关的事情,但是要说内里的研究,可能还真不如你深。”

“不敢不敢,我也不懂茶,就是一个俗人……”云雁回是说的真话,他真的不懂茶啊,他以前就喝可乐更多来着……

邹雪来却道:“哎,你怎么能这么说呢,你可是官家亲口说的,花、酒、茶都是里手行家。”

云雁回心虚得要死,讷讷道:“那官家有没有说我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