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中年人一看,皱眉嚷道:“错了错了,怎捉了个和尚来!”

第114章 北宋的西瓜

榜下捉婿的现象流行一时, 很多人甚至不顾进士可能已经娶妻,或者年岁几何。后来更发展成了“预售式”,那就是在科考之前,就先将看好的、有可能高中的举子定下来。

连位居宰相的高官都有捉婿的行为,此时风气可见一斑。

而抓了智生的人, 看打扮只是一个富商, 也幸好如此, 若是一个官员,还不好办了,这时候忽悠了以后也可能穿帮。

云雁回看那人的家丁在争说应该没捉错,虽然头发是短的, 没看衣服很正常吗?他连忙跑上前,“你们干什么呀,把我们居士捉了去。”

中年人恍然大悟,既然是居士, 那就说得过去了, 有的虔诚的居士, 或者已经打算未来出家,的确是会剃了头发。

“你们还不把人放开!”中年人连忙呵斥,然后又道歉,“实在不好意思啊,认错人了。”

云雁回等人把智生拥过来,七嘴八舌地指责了一下他,然后也不敢久留,免得又被人捉走,赶紧离开了。而那人当然也没心情和他们争辩什么,赶紧去捉其他进士了。

走出去好一段路了,智生才惊魂未定地道:“吓死我了……”

大家都一通大笑,没想到在惊喜之前就先受到了惊吓,但是这一吓,好像把本来正发呆的智生给吓得回神了。

智生摸着自己一头短发,有些哭笑不得,“幸好啊,要不是这头发,我就要清白不保了。”

“正是,以我们智生这副相貌,太危险了!”云雁回直接说到了重点,这会儿,多少都是一把年纪了,像智生这样条件的,真的很少。

首先智生今年二十六岁,虽然是乙科进士,也绝对算年轻得志了,好多进士孙子都有了。而且他又因为之前一直在做和尚,没有娶妻。更别提那副相貌了,清秀可人,特别符合这时候的审美,简直男女通杀。

大家调笑了一番智生,就去大相国寺庆贺了。

智生的两个哥哥,智和与智理简直要喜极而泣了,毕竟他们一开始真没想到还有这样的一天,一直以为就那么做一辈子黑户了。

其实在智生考试之前,智和就找云雁回说了,即便智生考中了,他和智理还是愿意做云雁回的马仔。云雁回哭笑不得,他还真没想那么多。

当年家里没有成年男人,云雁回又想做些事赚钱,才收了三个马仔。而发展到现在,不说傅云沣的出现,他和双宜都很能顶事的,小宝也学习得很不错,还真不需要他们兄弟这样。

云雁回只能拍了拍智和,毕竟相处这么久,知道他们值得信任,表示不用太过觉得欠了,这都什么时代了,还有种卖命的思维,他都把他们两个也弄进开封府了,就是要帮他们完全洗白啊。

智和这才明白,心中更为感动了,虽然没说什么,但是他心里明白,虽说他现在在开封府,但是排第一位的服务对象,还是雁哥儿。

还有智生那边,考中是考中了,接下来还要等待授官。

云雁回直接找他,问他想要去哪里工作,他这边看看能不能找关系活动一下。

智生沉吟了半晌,说道:“我希望能去三司。”

“有理想啊!哈哈,”云雁回笑说,“那你有没有具体想去的地方?”

“还真有,”智生微微一笑,“我想去做一名监当官。”

云雁回有些吃惊,“什么?”

所谓监当官,其实所指的范围很广,茶、酒、盐、税、米仓等等都需要监察,各个地方都有,尤其是商务重地。这种类型的官吏,在不同的人心中的地位也非常不同。

因为大宋重商重利,所以往往监当官在任时能够捞到很多钱,即使不贪墨,有了那样的关系,也极为容易赚外快了。而相对的,读书人则都不喜欢这个官职,避而远之。

所以造成了一个奇特的局面,读书人出身的官员不愿做监当官,朝廷和他们也将把这种人派到偏远地方监当视为惩罚。而一些利益熏心的官吏,则千方百计要做监当官。

在此之前,还没有哪个进士出身的准官员,主动要求去做监当官的,还没入官场的时候就这么做,相当于自己往自己身上泼墨了啊,以后的官声还好得了吗?

所以,云雁回对智生的想法非常吃惊。

智生却是耸了耸肩,非常无所谓地道:“我发现我和你一样,对赚钱也挺有兴趣的。”

云雁回:“……”

天了噜,原来智生是被他带歪了!

云雁回苦口婆心地想劝说智生,然而智生却铁了心,他都设计好了,去做监当官,顺便赚外块,积累了本金之后,又可以自己做生意,为官赚钱两不误。

以前,智生都是帮云雁回打下手,现在,他是想自己试一试了。

云雁回发现他居然还列了三五年的计划之后,就知道肯定劝不过来了,只好在心中想着,既然这样,那还是给他运作一下,至少炒作一下让被人以为他是被庞太师陷害,不得已去做监当官的吧……

云雁回想着既然智生已经决定了,那么他能做的,就是把智生划拉到茶案去,这样的话,至少他和邹雪来有交情,能够照顾一二。

新进士是吏部安排,而监当官则通常由三司举荐,至少有决定权,智生是个奇葩,所以云雁回找了邹雪来,请他牵线,把智生被分配到了三司,并进了茶案,负责在开封府畿县——鹤丘县做监茶官。

监当官两年一任,智生希望考核评优,然后三任内调回东京。

云雁回忙前忙后,把这件事情敲定了,这才发现,好像自己又莫名其妙背了一个黑锅。

本来是想栽赃给庞太师的,谁知道,居然没栽成功!

因为他和智生商谈的事情,并未传出去,所以外人一看他把智生活动去了茶案,还以为是他为了牟利,把一个大好前途的马仔塞去做监当官。

监当官,在士林看来,岂止是浊流,简直就是泥石流啊!

居然这么狠心,不愧是大相国寺的you-know-who。

云雁回只觉得奇冤!虽然智生变成这样,他有一定责任,但是相信他,他比谁都希望智生去个好地方,如果智生开口,他估计自己能厚着脸皮去求官家,能不能放智生进翰林院了。

还没处说去了,只能放弃,他这么善良都能被当boss太让人伤感了好吗?

而且,到智生上任前后,还有一件大喜事发生。

——那就是,云雁回种的西瓜终于熟啦!

已经期待了几个月,当云雁回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差点喜极而泣。

娘啊,有西瓜吃了!

云雁回非常激动,特意把所有亲朋好友都叫上,去大相国寺来个品瓜会。

从苗族的亲戚、郑凌、赵允初和他兄弟们,到开封府的同僚,包括F4、展昭、白玉堂、公孙策,还有茶案的同僚……等等,除了公务繁忙没能去的,例如包拯,其他基本都叫过去了。

大相国寺的种瓜僧人们特意摘了百来个熟了的西瓜,这些是第一批熟的,因为是种在水边,所以个头还挺大,听尝过的僧人说,也很甜。

云雁回激动地开了一个瓜,然后他就惊呆了。

“我的瓜……怎么会这样?”

其他人都没吃过西瓜,纷纷围上来,“怎么了,这瓜坏了吗?”

大相国寺的僧人吓了一跳,“不会吧,我尝了一个,挺好吃的啊。”

云雁回指着那瓜瓤,差点语无伦次:“不是,它,它里面怎么还有膈……它……我去……它怎么长得跟石榴一样啊!!”

这瓜厉害了,中间居然还有白色的组织,把瓤都隔开,每一部分大概一个拳头那么大,那组织和瓜皮的白色部分一样,厚度大约也就是一指。

这西瓜完全不是云雁回熟悉的那样,里面一整块都是果肉,他可是连勺子都准备好了,想直接挖着吃呢。

种瓜的僧人迟疑地道:“难道辽国种出来的西瓜不长这样吗?雁师兄,我们之前开的几个瓜,都是这样的呢。”

云雁回:“……”

云雁回顿时风中凌乱了,原来,古代的西瓜是这个样子的吗?

那么,他以前吃的瓜,大概是经过优化,所以中间的隔开的组织都没了?

这么一想,云雁回也觉得合理了,毕竟过去了这么多年,西瓜的样子不同也没什么奇怪。他只是既定印象太深刻,一时之间没法接受罢了。

看其他人都紧张地望着自己,怕这瓜不能吃,云雁回连忙说道:“没什么,和我以前想象的不一样罢了,我还以为果肉更多呢,没事,可以吃。”

云雁回说着,还自己带头挖了一块,咬了一口,清甜的汁水在嘴里溢开,和现代的西瓜相比,并没什么差的地方!

其他人一看,也都放心下来,大家各自开瓜,然后吃了起来。

西瓜大受欢迎,在此之前,最受热爱的瓜类是甜瓜,西瓜比起甜瓜,果肉汁水更饱满,味道更甜蜜,而且口感也更好,个头还大。

“难怪雁哥儿要千里迢迢要种子来,没想到辽国还有这样的好东西。”

“不不,听说他们也是从回鹘弄到的种子,雁哥儿说回鹘的西瓜更好吃,可惜路途遥远……”

“听闻汉时也有王公能品尝到西瓜,称其为蓝皮蜜里,想来便是这般滋味,果真是如蜜一样啊!”

……

云雁回啃了半只瓜,又叫人把剩下的一半榨汁,正嗨着呢,公孙策过来推了推他,“我看人在装车,听说你要拉些西瓜进献给官家?”

云雁回盯着自己的西瓜汁,心不在焉地道:“是啊,讨好一下官家。”

公孙策:“那你有没有想好怎么说——万一官家一时好奇,去查这种子怎么来的?”

云雁回:“……”

对哦,他这些种子都是使团代购的,而大宋,明令禁止使臣代购……

不去也就罢了,若是怼到人家眼皮底下,也太嚣张了吧?你让人家官家是管还是不管呢?

云雁回哀嚎,“那到底送不送啊!万一官家知道我有好吃的不进献,会不会更生气啊!”

第115章 瓜中第一

云雁回自然不敢瞒着仁宗, 他的西瓜数量虽然不多,但也是要在汴京销售的,到时候若是被发现了,岂不是自讨苦吃。

百密一疏,云雁回都没意识到这一茬, 毕竟以前是觉得天高皇帝远, 谁知道现在皇宫都进过了啊。

云雁回仰天长叹一声, “没办法了,去忽悠一下吧……我还得请府尊帮忙,带我和西瓜一起入宫。”

却说赵允初今日也来了,而且虽然没过来说话, 但是一直都在暗暗注意云雁回这边,他天生五官聪敏,这时走了过来,“雁哥儿, 你要进宫吗?”

“是啊……”云雁回垂头丧气地说道, 把前因后果又给赵允初略微解释了一下。

“那我带你去吧, 包府台政务缠身,不一定有时间立刻带你入宫。”

云雁回一想也是,“那就麻烦你了。”

赵允初带了西瓜和云雁回,去求见仁宗,因他身份特殊,很快仁宗就在御花园召见了他们。

仁宗本以为只是赵允初,还在想会是什么事呢,一看居然还有云雁回,就更加不解了,他是知道这两人玩在一处的,“初弟见我,到底是公事还是私事?”

“算公事,也算私事。”赵允初笑盈盈地道,“皇兄容禀,年前辽使团来京,雁哥儿同他们聊起了那边的风物,有一物叫做西瓜,个大瓤多,甚是甜蜜。我听了心下痒痒,带雁哥儿去请了鸿胪寺的世交,从辽国带了一些瓜种回来种下,这便到了收获的季节,赶紧将第一批送来给皇兄品尝一下。”

云雁回都愣了一下,没想到赵允初抢先开口,把事情揽下了。

皇家对待宗室向来是宽容甚至纵容的,除了不能勾结朝廷重臣之类的忌讳,基本是捧着的。若是赵允初出面,且点明白了只是为瓜果,仁宗自然是不可能追究。

果然,仁宗不但没说什么,反而夸了赵允初有心,知道孝敬兄长。

“都是雁哥儿花精神照看呢,惭愧。”赵允初说道。

“我知道,哪里有吃的,哪里就有你们家雁哥儿。”仁宗也好心情地调笑了几句,“既是如此,还不快些把瓜呈上来给我品尝?”

“官家莫急,现在入夏了,恰好今日天气也不错,西瓜还是吃冰镇的最好,咱们在这里聊聊天,那边将西瓜冰着,待会儿吃,最好不过了。”云雁回只是先前稍微一愣,现在也活泛起来了。

仁宗点头道,“好,这方面听你的,总不会有错的。”他挥手,命人取冰去镇西瓜了。

既然是赵允初和云雁回在这里,仁宗就顺便关心了一下堂弟的事业,考校了一番。

令仁宗和赵允初都没想到的是,赵允初还真工作得不错。他说了自己也参与审查了几个案件,这个还可能是文彦博带他一起划水,但是仁宗问起法条来,他可也说得头头是道,可见下了功夫的。

仁宗很是满意,谁说宗室都被养废了的,毕竟是天家血脉,他堂弟这送到大理寺,不是挺不错的吗?

仁宗夸过了赵允初,又问及云雁回花茶那边的进度。

云雁回忙答道:“其实已经差不多了,我和邹判官商议过,莲花就快开了,很是应景,我们想将莲花也炮制一下,一起给官家检赏。”

莲花的寓意好,仁宗点了点头,也明白他们的意思,“好,这段日子辛苦你们了。”

“不敢当,应该的。”

三人说这话,仁宗看着赵允初,忽然发觉他这个堂弟生得也是皎如玉树,高大俊秀,遂心中一动,说道:“初弟今年也有十七了吧,可有心仪的淑女?”

虽说这时候晚婚者有,但是早婚的更多,别说十七岁定亲了,十七岁结婚的都多得是,所以仁宗问这一句,还真不嫌早。

不过赵允初几乎是一刻也没有停顿,就回答了:“没有。”

同时,在旁边的云雁回也僵了一下,突然觉得有点尴尬,于是低下头装作什么事也没发生。

仁宗没想到赵允初回答得这么快,被噎了一下,缓了片刻才开口:“其实,贵妃提起过,她有位侄女,娴静温柔,比你小两岁,我看,倒是可以考虑做个亲吧?”

现如今庞后因为家庭背景备受冷落,仁宗抬举贵妃,要给贵妃的侄女和宗室结亲,算是“亲上加亲”,两面都给脸了。

赵允初却呵呵笑道:“贵妃娘娘的侄女若与我做亲,可怎么恁亲戚,再说了,我三哥还未成亲,怎能越过他轮到我呢。”

一提到他那不省心的三哥,仁宗也有点无奈了,“说到你三哥,你娘可是都求到太后那里去了,想要她帮忙聘一位淑女。”

这里说的太后,即是以前抚养过仁宗的那位杨淑妃,现在的杨太后,后宫里面的一把手。

“是吗?”赵允初心想,难怪他三哥近日总在家嚎了。

“按理说,你正是知慕少艾的年纪,如何一再推搪呢?”仁宗可没有被转移话题,他一下子又拧过来了,“云雁回,你知道怎么回事吗?”

云雁回本来在一旁安静如鸡,突然被点名,整个人一个激灵,“啊?”

仁宗好笑地看着他,“皇帝说话,你也敢发呆?”

云雁回老脸一红,“我有错……”

“罢了,”仁宗说道,“那你来说说吧,你和允初亲近,你知道怎么回事吗?他真的没有心仪之人?我也不是非要将贵妃的侄女嫁给他,他若有心仪之人,我成全了也无妨,是我这做兄长的一番关心。”

云雁回:“……”

云雁回一向伶牙俐齿,这下子却不知道怎么回答了。他看了一眼赵允初,本来这时候赵允初开口最好的,谁知道他望过去的时候,赵允初却也在发呆一样,一脸出神地看着他。

云雁回略有些心虚,硬着头皮答道:“没有吧……”

“既然连你也说没有,那看来是真没有了。”仁宗并未察觉到眼前有些暗流涌动,还有些唏嘘,“说起来,初弟自幼喜读经文,未必正是因此,竟有些清心寡欲了。”

清心寡欲个毛……

云雁回在心底念了一句,转头再看赵允初,发现他正十分可爱地笑着。

赵允初:“皇兄不要说这些了,怪没意思的。”

竟是认了。

云雁回:“……”

仁宗无奈地看他两眼,虽说他是皇帝,但也没有把堂兄弟的婚事也挨个管了的道理,凑得成就成,不成就罢了。

云雁回正觉局促呢,幸好此时陈林领着人把西瓜呈上来了,那西瓜放在一个铜盆里,里面是带着碎冰块的冰水。

云雁回连忙闷声过去,拿了把刀,将西瓜切开了。

陈林还拿了几只银碗过来,云雁回便用勺子将里面的果肉挖出来,放在银碗里。

仁宗一看,说道:“果肉鲜红可爱,一看就叫人很有食欲啊。”

瓜皮还是绿色的,红配绿,颜色鲜亮得很。而且因为冰镇过,上面还冒着丝丝寒气。

仁宗叉了一块吃,果然如同想象中一样甜,而且还多汁,一口咬下去,满口甜水儿,又冰冰凉凉的,有着清新的、淡淡的甜香味,十分消暑。

云雁回又叫人榨一杯西瓜汁来,说道:“只可惜有瓜籽……果汁也不错,而且不用吐籽,一样解渴消暑。”

仁宗:“我们在想瓜好吃的时候,怎么你就在想如何让它更好吃了呢?”

云雁回讪讪笑了两声,这还不是因为现代的无籽西瓜让他更挑剔了,“为官家服务嘛,到时候留种的时候我得注意,让人留那些肉多籽少的。如此优生优育下去,若干代之后的西瓜就更好吃啦。”

“那宫中的西瓜,你可得包了。”仁宗毫不客气,顺便叫人把剩下的冰镇西瓜送到了各个宫里,给太后、后妃们品尝。

“那必须的。”云雁回又提醒道,“西瓜性寒凉,各位娘娘可得注意不要多吃。另外,这西瓜皮晒干了腌制,也可以做菜,和萝卜条是一样的。”

“不错啊,那你还有没有,这里的只够后宫吃了,我的朝廷重臣们还没有呢。”仁宗又说道。

“……”云雁回无语,“官家,您这是打抢啊?这东西今年数量可是有限的,送给各位大臣可以,但是仅此一回啊。”

仁宗勉强点头答应了,“大不了,你用他们免费做招牌啊。”

仁宗也精明,知道用广告费来代替。

云雁回却在心底说道,做什么招牌,今年数量有限,绝对卖得精完的好吗?

“……明年,明年估计要多少有多少。”云雁回说道,“您不觉得这西瓜特别有前途吗,我看肯定要替代甜瓜,成为瓜中首相的。”

仁宗听到他这个比喻,嘴角都抽了一下,不哼不哈地道:“是不错,但是甜瓜这么多年,深入人心,不见得会输啊。”

他本来也觉得西瓜很好,但是云雁回在这里一夸,又显得自卖自夸,仁宗就不想让他如意啦。

云雁回嘿嘿笑了两声,也没说要打赌,因为他知道,仁宗输定啦。不是他瓜吹,就算这西瓜是古代版,但要碾压甜瓜,还不是随随便便的吗?

离开皇宫的时候,云雁回思及之前仁宗想做媒那件事,本来想和赵允初说些什么的,但是一开口却发现他说什么都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