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大幕拉开,显出了九名作飞天打扮的舞女,随着乐声徐徐舞动。

离得比较近的人还能分辨出来,最中心那一个,分明是汴京城出了名的小常娥周水娘。

就在大家全都以为这又是一曲非常舒缓的舞蹈时,这九名舞女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惊吓了的动作。

——她们竟然双手合十,身体猛然向一旁倾倒,很有力度,一只脚也勾了起来。

但是,神奇的是她们并没有摔倒,而是顿住了,仿佛时间突然停滞了一般。

观众席瞬间有无数人长大了嘴巴,不可思议,为什么她们没有摔倒呢?

便连仁宗也“咦”了一声,坐直了身体。

曹苗莲也拉住了仁宗的袖子,“天啊,官家,她们,她们是怎么站住的?难道有绳子系住吗?”

可是,即便有绳子系住,能够保持这样也很难呀。

唯有少数人才看出了奥妙,这分明是一只脚被固定在了原地啊。

……

云雁回所在的后台,大家都激动地偷看下面的反应,因为长时间在一起排练,所以他们对于每一个演员、每一个节目都很有自己人的感觉。

尤其是他们才是第一批被震惊的人,现在看到观众们的反响和他们当初一样,不禁都笑了起来。

这个节目的核心理念,正是来自现代那支非常著名的舞蹈《飞天》。

至于舞蹈动作,则是由周水娘她们自己编排的,毕竟云雁回也不是专业人士,不可能记得那么多。

看到这个节目上台,云雁回顿时觉得春晚感更加浓重了……

一直到舞蹈结束,很多观众都还没回过神来,沉浸在刚刚飞天们带来的震撼之中。

飞天舞自唐以来是非常普遍的,但是迄今为止,便是再绝顶的舞蹈大家,也没有像这样“还原”过呀。

……

节目一场接着一场,看得今日有幸前来的游客纷纷在心中感慨,真没白来!

无论是哪一个节目,都有其精巧之处。

本来其他景点只是让人觉得不枉此行,看了表演之后,却是深深着迷了。毕竟根据外面宣传图说的,今日的节目日后都会固定在蒲关泽轮番演出。

有了先前这些精彩绝伦的铺垫,最后一场节目,便更是万众期待了。

此时此刻,天色已经渐晚,夜色降临,四周燃起了烛火,照得灯火通明。

大幕尚是紧闭,有司仪上去介绍,请大家欣赏汴戏,《望情鱼》。

本来满心期待的人,瞬间都呆了。

汴戏?汴戏是什么?

有些人,还以为又会是了然方丈上去来段俗讲呢。

还有这个《望情鱼》又是什么意思?这是什么杂戏或者滑稽戏吗?就是大家在勾栏里看到的那种。

热闹是热闹,可是,总觉得与今日的场合,特别是作为攒底的大戏来说,并不符合啊。

当大幕缓缓拉开,本来还想低声讨论的观众们,全都闭嘴了,只瞪大眼睛盯着台上看。

只见舞台上方悬着两只木框的大灯笼,亮堂堂映出来灯笼纸上素雅的《望情鱼》三个墨字。

空中更飘起了粉粉白白的花瓣,一名青衫书生抬头看花,不知触动了多少女娘的心。

此情此景,着实动人,且见所未见。毕竟此时连戏曲也未成型,更遑论舞台布景了。

在懵了一刻之后,众人才发现,那花瓣根本没有飘落,而且那样大,根本不可能是真花。

唯有后台近处的人方能看清楚,这其实是一层极为疏,几近透明的纱,上面缝上了很多白色、粉色的“花瓣”,上密下稀,挂在台上。

观众们看不清作底的纱,便只看得见栩栩如生的飘花了。

——早说了,这一整台晚会的舞台设计,都非常创新。

琵琶声起,如同玉珠落地。

青衫书生踏着乐声,一步步走到台中间,轻甩衣袖,声调宛转,曼妙吟道:“桃杏花发正相当,绿叶阴浓遍池塘。隔岸烟波惊黄昏,沉醉东风……又一场!”

开罢第一折,书生复吟道:“小生,梁赋雪,只因离家万里,在汴梁城内求学,赁下这一处院落,也好清净读书。都说汴梁风花好,不似人间,只看这一方春色,便可见一二了……”

第200章 蒲关泽旅游节开幕式(下)

飞花如梦, 琵琶轻拨,才子佳人逐一登场,将人拉入那个浪漫的世界。

第二折,便是男主角梁赋雪与女主角何丽姝相见。

——实际上,《忘情鱼》的男主角由两位艺人扮演, 出场时那个迷倒在场小娘子们的书生, 其实是女性反串, 所以还穿上了厚底鞋。

孔寄认为,这样比较能体现出梁赋雪的身份,一个文弱秀气的书生。

到了后面,有些比较吃力的戏, 便会换一个男性上场。

只见那反串的梁赋雪以袖遮住视线,向着台下唱道:“叹飘飘零零一地落花!望知交只在天涯,谁料隔墙佳人情同咱,待小生自去问她, 可知一年春风又生发。”

放下袖子来, 又整整衣衫, 道白:“小娘子,小生冒昧了,只是小生搬来数月,不知邻里竟是有人家。”

何丽姝也唱道:“因他害,相思疾,每每钩搭心缝里。打扮做凡人模样,好伴他吟花弄痴。”

随即,便向梁生行礼,认了个邻居,语称这是她家别院,因此只她独个过来享个清静。

接下来,便是梁赋雪就这惜花不惜花的问题,与何丽姝再探讨了一番。

之前,梁赋雪在吟诗悲秋,被他救了住在池塘里的鱼精忍不住化作真人,在墙头应和。梁生想她是个知己,便冒昧试问。

何丽姝心慕梁生,又每日看着他伤春悲秋的,自然知道他要试探什么,虽说明年花又开,但是年年花不同。便顺着他的喜好说了,一副也是惜花之人的样子。

而实际上呢,何丽姝却是用扇子挡了脸,对台下观众俏皮地说:“这个也落不得,哪个也心痛嘛,谁晓得我鲤鱼最爱食落花!哎呀呀,它不销魂,便是我要销魂了!”

梁赋雪浑然不知,观众们却是轻轻一笑,喜爱上了这个痴情又可爱的鱼精。

之后,两人渐渐熟悉,何丽姝约会时,便引导梁赋雪看池塘里的鱼,那是她变幻出来的自己的本身,“我本是京华风月主,锦鳞行处赛真珠。惊破碧波蒙蒙雾,如绡玉鳍架荷露。”

“梁郎,你看,那鱼——”

梁赋雪:“那鱼么?”

何丽姝心中虽把自己夸了千百道,在面对梁赋雪时,还是很娇羞了,“那鱼,怎么样么?”

“那鱼呀?”梁赋雪思考了一番,然后一拍额头,作恍然大悟状,“秋鱼确是肥了!只是我与它相伴数月,甚是不舍呀!”

何丽姝:“……”

何丽姝当时就生梁赋雪的气了,然而梁赋雪还不知缘由,第二日上鱼市买了两尾鱼来,要送给何丽姝吃。这可叫何丽姝哭笑不得了,将那些鱼儿放生了。

后面又有梁赋雪去拜访何丽姝家里,可是她的家人都是些不通人情的虾蟹螺蛳精怪变的,何丽姝只能筋疲力尽为他们圆场,闹出来不少笑话。

……

云雁回仍是拉着赵允初的手,站在后台看着台上的演员表演,台下观众如痴如醉,对一旁的孔寄道:“看这个情况,已然成功了一半。”

另外一半,就要等表演结束后,看整个市场的反响了。但是从目前观众们的表现来看,非常成功。这场地很大,人也很多,但是却鸦雀无声。

台上演员功底再好,也是一副肉嗓子,因此后排的观众,多半是听得不大清楚的,但是他们还是屏息凝视,没有发生声响,这就很能体现一些事情了。

孔寄非常激动,这是他多年以来的心血,在这样重要的场合第一次上演,他的心怕是比那些演员还要慌张,生怕哪一个地方没有表演好,或是令人不满意。

现在云雁回的话,让孔寄感到了安慰。

他心里拼命安慰自己,既然云雁回都这么说了,以他这么些年观察市场的经验,肯定是没有错的,一定没问题!

云雁回只说了对观众反响的看法,但实际上,他自己对整个戏也非常满意。虽说看过很多次彩排了,但是正式演出更加有氛围。

孔寄没有辜负他的期望,这出《望情鱼》不管别人喜不喜欢,反正云雁回是非常喜欢的。对于这出戏能够让蒲关泽捎带着名留青史,云雁回也毫不怀疑。

随着台上乐声奏唱,已然到了高潮的一折,就是何丽姝为救梁赋雪,被黄河龙王抓走。

此时,黄河泛滥如湖海,梁赋雪站在岸上,以表达伤悲情绪的南吕宫调唱道:“明月夜,减清光,照我失娇娘。愈思量,愈断肠,滔滔九河上。”

梁赋雪进行了一番内心剖白之后,便毅然决然跳入洪水中。

到此,大幕落下,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

梁赋雪凡胎肉体,跳到河里,岂不是淹死了?然而从梁赋雪的唱白就知道,他是抱着见不到何丽姝,就死在河里,也能让冤魂缠绕黄河。

片刻之后,大幕再次拉开,台下观众鸦雀无声,眼睛却都死死盯着台上。

舞台偏前方的位置,垂下来一块薄薄的蓝绿色幕布,不知用了几多功夫,才绣出来粼粼波光,还有那些摇曳的水草、珊瑚,看上去,就像水底一般。

幕布后面是柔柔的光,而梁赋雪,则被同色绳索悬在空中,效果真如置身水底,上下似浮沉。

梁赋雪在水底才发现,自己其实已经死了,这是魂魄离体,飘飘荡荡,往龙宫去。

梁赋雪在龙宫与何丽姝相见,何丽姝发现他们两人竟然已经阴阳相隔,也是泣不成声,然而龙王却丝毫没有被打动,反而要将梁赋雪打得魂飞魄散。

这段看得人甚是揪心,只以为梁、何二人真的要生离死别了。

幸好,孔寄不是个后妈。

最后关头,因为梁赋雪科举考中了,人间天子要封他做探花郎,谁知道得知他为情跳河了,下旨封他做水神。

梁赋雪居然原地变身,受了人间帝王的香火和御旨,连衣服都换了,感觉充满了力量。他已经成了神,龙王就奈他不何了。

于是,梁赋雪将何丽姝救走,一对有情人非但得以团圆,还意外突破了生死与种族的界限,双宿双栖,用功修炼去了。

《望情鱼》从暮色降临演到月上中天,方才演罢,但是没有一个人觉得厌烦。

最后那个给梁赋雪开的金手指,其实完全可以换成别的,比如随便来个神仙被他们爱情感动,出手相救,这才是常规套路。

但是,鉴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还是安排了这么一出戏,很明显那个英明的皇帝是映射了仁宗。

不过,云雁回坚决不认为这是拍马屁,这根本就是我大天朝的国情。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神仙妖怪都要给皇权、政权让路。放在古代,皇帝们可以一路册封自己看得惯的神灵,放在现代,人民政府可以依法禁止活佛转世。

不过,观众显然没有想那么多,他们只觉得特别爽,这种原地封神什么的,比被神仙救要爽多了,而且他们本来就很爱戴仁宗。

仁宗看到这一出呢,也是又好笑又觉得有趣,还说道:“云雁回是不会写戏的,但是这一段,一定是他出的主意!”

曹苗莲尚未从剧情中抽身,对仁宗大夸了一番这戏,又说道:“好主意,更是一本好戏!官家,这戏叫汴戏,的确是从里面听出了很多京里的曲调呢,唱得真是极好。”

仁宗却是看得更为明白:“的确是好戏,最好的是,前人从未有过如此的做法,以曲入戏,以戏演曲,唱白俱佳,雅俗共赏,举手投足之间,更见心思。好一个汴戏啊!”

仁宗看出来了,还有更多的人,不懂什么曲、戏,他们只觉得,这样的形式前所未见,这样的故事闻所未闻,这样的舞台,更是独此一份。

一开始,大家都在问,什么是汴戏,汴戏是什么意思?甚至有人联想到滑稽戏去了。

但是现在,没有人会有任何疑问了,这绝对比滑稽戏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梁赋雪和何丽姝,也用小半天的时间,成为了在场很多人心中最挚爱的人物形象,他们深深地爱上了《望情鱼》,爱上了两名主人公和他们的爱情。

待到所有主演、主创、伴奏乐队、道具等等人员出来谢幕时,憋了很久的观众们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给《望情鱼》,更要给今夜所有的精彩节目。

此时此刻,代表结束的焰火也燃放了起来,照亮了舞台,照亮了主演们脸上激动的泪水。火树银花不夜天,这个夜晚,会存留在很多人心中,难以忘却。

当一处处焰火燃放起来,璀璨动人之时,云雁回也趁所有人在庆贺之时,在侧幕的角落处,一手捧住赵允初的脸,抬头与他深深一吻。

云雁回与赵允初长吻之后,趁这小小的空暇,依偎着说话。

听到外面的欢呼声还在持续,震天作响,赵允初很为云雁回高兴,“雁哥儿,这一幕,开得太成功了,你辛苦了,恭喜你。”

“虽然说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但是,我还是不客气地接受了,谢谢。”云雁回说着,又在赵允初腮边啄吻了一下。

不过,这一对小情侣也没能私会多久,云雁回就被拉到仁宗还有众位王公贵族面前去了。

云雁回把孔寄也带上了,他知道,孔寄和他的汴戏肯定是最受关心的。

不止是仁宗,那些常常在京中看表演的大官人们,也没有听过这个一个戏班子啊,但是,他们却能在蒲关泽开幕式上担纲大轴,还拿出这么一个一鸣惊人的作品,这就很让人很好奇了。

孔寄不得不将自己的来历细细讲述了一遍,都是识货的人,于是他述说自己把诸宫调集合起来的想法时,就受到了很多称赞。再听到他受人点播,更进一步时,变愈发兴奋了。

刚刚看完一个喜欢的作品,自然想听到越多越好的背后的故事。除了这汴戏的来历之外,大家还关心男女主演和他们的表演,台上的布景,等等东西。

于是,孔寄负责回答和《望情鱼》有关的问题,云雁回则负责回答其他节目的问题。

仁宗也问了好几个问题,最后称赞了孔寄的才华,还调侃道:“此人果真是知恩图报,雁回供你排戏,你便在戏里给他植了这样一个广告,真是用心了!”

孔寄忙道:“云先生襄助我良多,没有他就没有汴戏,没有我的戏班,我做的这一点,真是微不足道了。”

云雁回却有些没明白,“等等,什么啊,什么广告?官家,冤死了,我特别看重这个戏,根本没往里面植入广告啊!”

只见仁宗哈哈大笑,其他人也是一脸笑意,“究竟是当局者迷,还是你根本没有琢磨过唱词?雁回,我问你,那何丽姝生在东京,是条爱食落花浮萍的鲤鱼精,又在城中颇有名声,梁赋雪还是从食客那里将她救下……”

越说,便看到云雁回的眼睛越发睁得大了。

仁宗好笑地道:“最明显的是,她还姓何(禾),你说,她到底是个什么鱼?”

云雁回狂汗,“我靠!她是条禾花鱼啊?!”

第201章 名动东京

对于汴京百姓来说, 这是平凡又不平凡的一年。日子还是一样的过,只是多了一个绝佳的游乐去处。

蒲关泽的开放,本就是一件万众盼望的事情。而短短时间内,这里面的一切,口碑都发酵了。

无论是花田、儿童乐园、风情美食街还是与众不同的厕所, 很多项目都饱受追捧。

在开幕式上演出过, 并成为固定节目的那些表演, 其品质也是口口相传。

其中最为出色的,无疑是史上第一部汴戏《望情鱼》。其新颖的形式,精致的舞美,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 耳目一新都不足以形容了,俘虏人心?不在话下!

在东京,要成名需要多久?可能是十年,也可能是一天。

看过开幕式回来的观众, 把整场演出夸到了天上, 没有哪怕一个差评。对于《望情鱼》, 他们更是不吝赞美之词。

这么众口一致的好评,让那些本就有所期待却没能去成的人,更为盼望了。

《东京日报》收到了为数众多的剧评,实际上他们的记者也花费了很多笔墨,来描述这部戏曲,称之为必须要去现场一睹为快的节目之首。

还因为陆续收到很多读者来信的要求,后来《东京日报》还找孔寄合作,做了一个专版。包含了作者、主演访谈,精彩唱词节选,主演资料,演出计划等等。

这些,都是汴京人急切想要知道的东西。

要说开幕式当天,云雁回最无语的就是,最后他发现《望情鱼》里塞了软广,这可是要流传千古的啊,就这么塞了广告……

而且,就算禾花鱼再风雅,把女主角设定成这品种,也有点太神奇了吧?

此前云雁回是真没发现,后来他还以为,应该不会有很多人发现。

然而,事实上是即便有的人没想到,也被《东京日报》上的剧评给科普了!

于是,蒲关泽的开业,居然直接导致大相国寺也繁忙起来了。

——距离禾花鱼的丰收只有两三个月了,预订的人数比以往要增长了很多!

更夸张的是,居然还有人跑来买没成熟的鱼苗。

大相国寺的僧人都哭笑不得了,他们自然是不能卖的。但是看那些人执着的样子,也不由得加强了巡逻……

市面上居然还出现了仿冒的禾花鱼,以往虽然也有仿冒的,但多是在禾花鱼丰收时节,现在,那些骗子等不了了,直接拿普通的深色鲤鱼,称是禾花鱼。

又或是插上一块牌子,直接称其“望情鱼”了。

很多人都去买“禾花鱼”,买了之后放生,或者是养在自家庭院池塘中。讲究一点的,居然养在水景缸里……

不过那些鱼根本不是正宗禾花鱼,真正的禾花鱼正当时也不过一个巴掌那么大,这些假的禾花鱼能养到好几斤,怎么会是他们心目中纤细苗条的何丽姝呢?

更别提这些人还发展到,专门跑到酒楼去,抢买下别人要宰杀下锅的鱼……

《望情鱼》越是红火,这鱼市就越是火热,这种情形,一直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才退热。

禾花鱼的名声,也可以说是再上一层楼,人设,或者说鱼设丰富了起来,本是一种美食,但是后来竟成了痴情象征被文人骚客们用典。

大相国寺也就罢了,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孔寄和他的孔家班。

在此之前,孔寄只是一个从外地来汴京闯荡的书会先生,他的孔家班里,也尽是些没有名气的艺人。

但从蒲关泽一夜后,《望情鱼》火爆汴京,孔家班因汴戏迅速成名。

原定是每周一次的演出,因为观众们的热烈要求,不得不增加了场次。

这本就是一出值得细细品味的戏曲,很多观众来看了一次,又来看第二次,第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