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店获利颇丰。

裴英娘和世家们联合打通商道后,沿路开设邸店,名下的邸店少说有几百家,光是每年的邸店收入,就足够其他世家艳羡了。

长安的勋贵王公们见状,纷纷效仿她开设邸店,长安周围的官道、驿站邸店如云,比渡口还热闹繁华。

裴英娘名声在外,目前还没人敢找邸店的麻烦。

谁胆子这么大,连她的邸店也敢砸?

背后肯定有人撑腰。

“查清是哪家的奴仆。”

阿禄派人去追查,很快查出那几个豪奴的主家,禀告说:“娘子,查清楚了,他们是东宫的人。”

东宫?

裴英娘眼珠一转,李显当上太子以后,三天两头往公主府和相王府送珍珠美玉,他出手非常大方,巴不得把弟弟和妹妹捧上天去。她和李显勉强算是共过患难,李显对她也极为客气,想破格提拔褚家的人,被她婉言谢绝了。

她的人暂时不必出头,先把底子打好,埋得越深,以后的用处越大,越牢固。

李显的随从绝不敢砸她的邸店。

只能是韦沉香的人。

“听说韦玄贞要回长安了?”她问。

阿禄答道:“是,据说太子殿下想授官,朝中几位相公不答应。”

赵观音死了,李显为了弥补她,命人去括州照顾驸马和常乐大长公主,同时把韦沉香的阿耶从蜀地召回长安,他是太子,需要扶持妻族,为以后接管朝政做准备。

裴英娘莞尔,不管是韦沉香的人无意冲撞,还是故意为之,她不准备和韦沉香和解,“传我的话,凡是和我们有交易往来的商队、世家,谁敢接纳韦家,谁就是驳我的面子,我名下的渡口邸店,绝不接待韦家仆从!”

勋贵们不会抛头露面操持生意,一般由家中仆人代为料理,韦家同样如此,不接待韦家仆从,就是彻底断绝韦家的交际网。

韦家可以仗着韦沉香步步高升,但是经营生意的事,他们可以彻底死心了。

阿禄摩拳擦掌,大声应喏,连裴公、袁公家的老仆都客客气气和他说话,韦家奴仆竟然当面讽刺他,娘子和韦家断交,真是大快人心!

消息一传出去,各大世家措手不及,这好好的,相王妃怎么和韦家闹翻了?

不管原因是什么,他们主动表示和韦家、尤其是韦沉香这一支没有什么往来,当初为了搭上裴英娘的关系可谓煞费苦心,眼看着和秦家一样发达起来了,不能被韦家连累!

他们训诫府中仆从,“以后你们出去办差,都把眼睛擦亮点,哪些人能得罪,哪些人碰都不能碰,自己掂量清楚了!”

一时之间,韦家人发现,刚刚因为李显继任太子而热闹起来的韦家,忽然之间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

第177章

韦玄贞刚从蜀地回到长安, 来不及修整,立刻命人拣出几样蜀地的土物特产, 另外备几样珍奇礼物, 一家家上门拜访。

接待他的人礼数周到, 言语客气,不温不火,不咸不淡交谈几句, 听他提起举荐的事, 立刻顾左右而言其他。

一家如此就罢了,家家如此,韦玄贞意识到事情不对劲。

他回家询问留在京中的族侄,“最近莫非天后和太子有什么争端不成?”

太子妃赵氏死得不明不白, 现今东宫的女主人是他的女儿韦沉香,为什么京中的王公贵族们都不怎么兜揽他?

族侄恭敬道:“叔父, 天后和太子殿下母慈子孝, 并无不和的传言。”

“那怎么连袁家人都不接我的茬?”韦玄贞纳闷了。

袁宰相为人油滑,不结党,也不得罪人, 他虽然官职低微,怎么说也等同于太子的岳丈, 按理说袁家人不该对他那么冷淡。

族侄出去问询一番,其实他心里有数,只是不好直说罢了。他眼珠一转,叫一个老仆去韦玄贞跟前回话, “如实告诉郎君,回头我赏你几万钱。”

老仆一五一十和韦玄贞禀报东宫仆从得罪裴英娘的事,然后说:“郎君,相王妃名下邸店遍布大江南北,想走水路、陆路商道,都得经过相王妃的允可,她是圣人的掌上明珠,相王的掌中至宝,民间人至今还称呼她为永安公主,又是天后的侄女,无人敢掖其锋。”

韦玄贞一直在蜀地任职,对京中的事不大熟悉,但是永安公主这个名字他常常听人提起,永安棉、永安纸、永安瓷、永安糖……蜀地客商源源不断将中原的货物运送至蜀地,入川的蜀道商贾云集,驿站密布,繁荣至极。

他回京路上经过一条新修的栈道,据说是永安公主请来的得道高人劈山开石才修筑成功的,比以前的栈道好走,能通牛马,路途也缩短了一半。

途中每到一处驿站,总能听见赶考的学子议论什么诗集,越来越多的文人学士赶往长安,以求能得永安公主慧眼看中,一举成名。

这样的人只能拉拢,万万不能得罪啊……韦玄贞稍一沉吟,“备马,我去东宫求见孺人。”

韦沉香是他的女儿,他知道女儿的斤两,她虽然不聪明,还不至于做出这样的蠢事——太子妃的名分还没到手,就和相王妃交恶,简直是自取其辱。

东宫的人对韦玄贞很热情,李显不管后院的事,韦沉香在府中几乎是说一不二。

“阿耶来了,您多年不回长安,怎么不先四处逛逛?”韦沉香抱着李裹儿出来见外祖父,她胖了些,穿戴打扮比以前富丽雍容,发髻高耸,锦帛绕肩,气度沉着。

韦玄贞抱着李裹儿稀罕了一会儿,遣退房里的婢女,肃容说:“香娘,为父只是一介小吏,能从蜀地调回长安,全靠太子殿下帮扶。你暂时只是个孺人,切忌狂妄,凡事三思而后行。”

韦沉香一头雾水,“阿耶,是不是外边有什么不好的传言?”

那天她在宫里担惊受怕了大半天,回到王府,母女俩都病了一场。李显对她很是愧疚,这些天只要是她的要求,李显样样照办。她正得意呢,阿耶一盆冷水泼下来,提醒她她还不是太子妃,她顿时不乐意了。

韦玄贞看李裹儿打瞌睡,送她回榻上,给她盖好薄被,回头说,“好端端的,你为什么得罪相王妃?”

他说了东宫仆从冒犯裴英娘的事,长叹一声,“你收敛些,这段时日,京兆府的公卿王侯家肯定不会搭理你。”

韦沉香脸色青了白,白了青,神情变换,咬牙道:“我没有!”

她确实有点忘乎所以,整天飘飘然,幻想着以后踏上皇后宝座……但那是以后的事,现在她还不至于贸然得罪相王妃!

真想为难相王妃,她大可以借刀杀人,不会让自己的人出马。

再三追问,确定韦沉香没有撒谎,韦玄贞沉吟道,“那说明你身边有人不安好心,想陷害你,你刚刚住进东宫不久,小心提防,不要随便轻信其他人。”

韦沉香沉吟片刻,冷笑道:“不必说,肯定是郭氏捣的鬼!”

郭氏是府中另一个孺人,和她一起踏进王府,前不久传出有孕的喜信,不知她怀的是男孩还是女孩,假如她怀的是男孩,生下来就是李显的长子,一个占了长子名头的郡王!

韦沉香早晚会和郭氏对上,不过她没想到,郭氏竟然比她更迫不及待,还没生,就朝她身边的人下手了。

茶汤滚沸,韦玄贞往碗中添一勺酥酪,端起茶碗浅啜一口,“重要的不是谁在背后撺掇,而是找出那几个犯事的人,这种给主人惹麻烦的贱奴,不能留。”

韦沉香对父亲很恭敬,闻言立刻叫来心腹,她倒要看看,是谁阳奉阴违,竟然敢打着她的名头惹事!

“阿耶,这一次是我疏忽大意。”韦沉香挽起袖子,为韦玄贞续茶,双眼微眯,“郭氏现在有孕在身,我不敢动她……等我找到机会,也要让她尝尝有苦说不出的滋味。”

韦玄贞皱眉说:“不可,太子才刚刚入主东宫,根基不稳,此时传出后宅不宁的事,谁敢投效殿下?你向来稳重能忍,怎么焦躁起来了?”

韦沉香抿抿唇,以前的稳重是不得已而为之,现在赵观音死了,李显当上太子了,她为什么还要忍?

心里不服气,但阿耶不会害她,她低下头,“女儿受教。”

两盏茶的辰光,心腹婢女折返回来,“娘子……鹤奴他们说,是按照您的吩咐,去砸那家邸店的……”

韦玄贞拧眉。

韦沉香霍然站起身,“不可能!我没有下过那样的命令。”

她真的没想过现在就和相王妃撕破脸。

婢女迟疑了片刻,声音低了些,“娘子,那家邸店是专门招待番客的,番客从海上来,用香料、珠宝和本地客商交换丝绸、永安瓷,中间几经转手,价格极高。许多番客干脆留居广州、扬州,相王妃和他们的萨宝约定,预备数条船只,直抵港口,将番客和他们的货物接到长安,以便交易。”

萨宝府由朝廷设立,专门管理袄教内部宗教事务,胡人的萨宝一般既是教内领袖,也是部族首领,同时掌管胡人的所有商贸活动,统领商队。

袄教徒从不理会外族人,相王妃什么时候和萨宝有合作?

韦玄贞想起经过羁縻州时,民风彪悍的山民村落无不对永安公主赞誉有加,眉头皱得更紧。

婢女接着说,“上次扬州进献了一批珍珠,娘子不甚喜欢,要鹤奴他们去寻更大更圆润的夜明珠,鹤奴他们听说番客手中有上好的夜明珠,找到邸店的番客,番客不肯售卖,鹤奴回来复命,您……”婢女顿了一下,“您大发雷霆,鹤奴他们才去砸了邸店……”

韦沉香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她记起来了,李裹儿总是啼哭不止,她听人说相王知道相王妃怕黑,寝房中每晚有数十颗夜明珠照明,也想让人在女儿房里镶嵌上夜明珠,免得小儿夜里受惊。

属官们进献的夜明珠她不喜欢,派鹤奴去东西市寻更好的。

几天后鹤奴回禀说找到夜明珠了,可番客不肯卖,邸店的主人庇护那些番客,他们亮出东宫奴仆的身份,那家邸店的主人不仅没有丝毫胆怯,反而笑了一下,仿佛根本不把东宫放在眼里。

韦沉香压根没把一个邸店放在心上,区区一介商人,连乘车的资格都没有,竟然敢看不起东宫?直接命鹤奴去给那商人一个教训。

韦玄贞叹口气,“如此说来,事情还是你自己惹下的!”

韦沉香自知做了蠢事,沉默不语。

“太子妃的名分是赵氏占着……哪怕她死了,她也是太子妃。你得意太早了。”韦玄贞捋须叹息,看女儿气得满面青紫,显然非常懊恼,不想多说什么,说多了,女儿说不定会厌烦,她怎么说也是做母亲的人了,又素来敏感。

他略一思量,拍拍韦沉香的手,“事已至此,咱们只能尽量弥补,听说相王和相王妃马上要去洛阳,你这两天亲自去向相王妃道歉,错过机会,以后想重修旧好,可就难了。”

“女儿明白。”韦沉香能屈能伸,赵观音当年那么跋扈,她都能成功打动对方,何况是大方温和的相王妃?记得在九成宫时,她和太平公主、相王妃相处得还不错,道个歉而已,没什么难的。

烈日炎炎,李旦乘车到了东宫,府中护卫不敢怠慢,没有盘查,直接簇拥着牛车进外院。

李旦挑开车帘。

宫婢立刻撑起一把伞,等在牛车旁,为他遮挡毒辣的日晒。

李旦手里执一把折扇,扇坠是一块镶金貔貅,径直走进李显平时议事的正殿,开门见山,“什么事?”

上午不冷不热,气温很舒适。用过朝食,他在星霜阁的院子里摘石榴。

马上要走了,等不及石榴成熟,去年裴英娘没吃到府里的葡萄,今年连石榴也吃不上。他到树下转了转,打算摘一些快成熟的石榴带去洛阳。

裴英娘很喜欢自家院子的石榴树。

她很护短,把谁当成家人,就会偏心谁,对李治和李令月如此,对他更是如此。院子里的一草一木,她看久了,有感情了,总觉得比其他地方的好,发自内心的喜爱。

他摘石榴哄她,她果然很高兴,找来一只竹丝编的篮子,站在树底下,眼巴巴看着他,等他多摘几个。

李旦才摘了七八个石榴,李显派新任太子洗马亲自登门,请他来东宫商量事情。

如果不是什么紧急事情……

李显没察觉李旦的不耐,笑嘻嘻道:“阿弟,我刚得了十几匹健马,匹匹高大肥壮,你先挑几匹吧?”

李旦沉默一瞬,“你叫我来,就是为了送马?”

李显点点头,搓着手说:“第一个让你选,我够义气吧!”

屋内传出一声惨叫,守在正殿外的护卫面面相觑,偷偷往里看。

相王沉着脸走出来,袍袖猎猎,气势迫人。

而他们的主人太子殿下倒在软榻上,正捂着脑袋吸气。

李旦跨出门槛时,顿了一下,冷声问:“马在哪儿?”

李显啊一声,顾不上穿鞋,几步蹿到门边,“在马厩呢!我陪你去选?”

李旦摇头,示意等在廊外的杨知恩,“全带走。”

英娘喜欢骑马,正好带去洛阳养着。

相王府的下人去马厩领马,东宫马奴没敢多问,一匹不留,全让相王府的人带走。

一径回了相王府,石榴树下支起纱帐,仙鹤芝草帐下横着一张琉璃宝榻,裴英娘倚在榻上看书。

听到脚步声,她抬起头,掀开纱帐,提着竹丝篮子走出来。

篮子里几只青红石榴,是他走之前摘的。

李旦愣了片刻,明白她的意思,“在等我?”

声音近似呢喃,笑意像煮沸的茶汤,都快溢出来了。

裴英娘站在廊檐下,仰头看他,“对啊,阿兄亲手摘的才好。”

家乡的一抔土,一杯水,因为意义特殊才显得珍贵,石榴树上的石榴那么多,李旦摘的更有意义。

李旦走下长廊,唇边含笑,想把她抱起来好好亲近厮磨一番,目光四下里一扫。

周围侍立的婢女、仆从颤了颤,冯德打头抬脚退开,顷刻间,院子里的奴仆如潮水一般,散了个干干净净。

他靠过来的样子带着千钧之势,裴英娘耳根慢慢染上一抹艳霞色,轻声说:“先摘石榴!”

李旦笑了,“好。”

第178章

千万不要取笑男人不行, 尤其是在他受伤的时候。

裴英娘躺在床褥上想,然后发现自己被翻过身, 带着薄茧的双手顺着轻薄的纱衣往上, 隔着一层细滑的织物抚摸, 感觉更刺激更敏锐。

本来就热,四面窗户紧闭,床帐轻摇, 摸到哪里都是滚烫的, 身上全是细密的汗珠,头发早就汗湿了。

不由想起他摘石榴时温和清俊的侧脸,他长年练字,又打波罗球, 手指修长有力,动作灵活……

现在她成了一枚石榴, 任他采撷揉弄。

受不了时, 扭动着想推开他,抓到他的头发,也摸到一手汗水。

他呼吸急促, 鬓边湿透,比她更难耐。

廊外鸦雀无声, 婢女们都走光了,大白天的,她能清晰听到自己喘息的声音。

好在他的伤还没好,没有动真格的。

没动真格的也够她受了, 没想哭,泪水却忍不住爬了满脸,她瘫软着喘气,很久之后才慢慢平缓下来,暗自庆幸,同时提醒自己,夜里不能再故意笑话李旦了!他很记仇的!

李旦出去叫婢女送水,这种天气,不洗不行。她顾不得羞愤,坐起来想避到侧间净房去,光着脚踩在脚踏上,双腿绵软,撑着床沿才站稳。

耳畔传来一声压抑的轻笑,他快步走过来,直接打横抱起她,啄吻她酡红的面颊,“累了?”

怕碰到他的伤口,她没敢挣扎,乖乖让他抱着,双手勾住他的脖子,“阿兄,你的伤……”

李旦挑眉,“还想问?”

她再敢说伤口的事,他可以身体力行证实自己的伤已经好得差不多了。

感觉到他积蓄的灼热,裴英娘身形一僵,心中暗暗腹诽,说要她陪他一起去洛阳的时候,一口一个重伤未愈,需要她照顾,好像离了她就不行,这会儿怎么又说自己的伤好了?

沐浴过后,他帮她穿衣,宝袜、红纱、绿襦、黄裙一件件穿好,右手手指勾着系带,要系不系,左手指尖挑起她的下巴,指腹轻轻摩挲,又酥又麻。

她握住他的手,嘟嘴抱怨,“我明天要骑马的……阿兄你让我休息一会儿,好不好?”

当然是好的,她都撒娇了,他哪能不投降。

“从东宫得了几匹好马,待会儿让冯德带你去看。”李旦放开裴英娘,帮她掩好衣襟,低头吻她半干的长发,发丝间的茉莉香气淡雅清新,“下午我要出去一趟。”

半夏和忍冬红着脸收拾好床褥,李旦刚走,半夏便忍不住问:“郎君的伤不要紧罢?”

直长千叮咛万嘱咐,天气越来越热,伤口再裂开的话,容易感染。

都是近身伺候她的心腹侍婢,连她的小日子都是她们亲自照料,裴英娘没有什么好脸红的,坦然道,“无事。”

总不能真的几个月不让他碰,腰动不了,其他地方动一动不要紧。

她觉得自己跟着李旦学坏了,脸皮越来越厚。

明天就要走,东西都收拾得差不多了,下午阿禄和冯德来来回回禀报各种琐事,她一桩桩交待人去办。

忙得晕头转向的时候,外边的人进来通报,东宫的孺人来了。

韦沉香命人把几个闹事的奴仆扭送到相王府,随裴英娘发落。

她带来一车精美的蜀锦,鸂鶒衔花纹的,鸾凤瑞锦纹的,样样都是珍品。另外还有蜀中有名的酱菜——人人都知道裴英娘爱吃各地新鲜别致的吃食。

裴英娘没收韦沉香的礼物,“马上就要启程去洛阳,带着不方便。”

她没有和韦沉香多客套,一盏茶刚吃完,就示意冯德送韦沉香出去。

韦沉香气得脸都青了。

她是怕李旦,怕裴英娘,但今时不同往日,李显已经是太子了,裴英娘竟然还这么怠慢她!

“殿下前几天还惦记着十七娘,担心你不习惯洛阳的水土,十七娘何必同我客气?”韦沉香强笑着说。

裴英娘微微一笑,想拿李显来压她?

韦沉香为了寻求庇护,给赵观音当跟屁虫当了十年,先前她总是一身柔弱无依、楚楚可怜的韵致,如今赵观音没了,她终于开始暴露本性。

“东宫的东西我不稀罕,不管是东西还是人,孺人留着自己使唤罢。”裴英娘站起身,直接送客,“府中事务繁忙,不多留你了。”

护卫们簇拥着李旦回到王府门前,一辆卷棚车从他们身边经过,赶车的健仆气势汹汹,把鞭子舞得虎虎生风。

七八个鼻青脸肿的奴仆跟在卷棚车后。

李旦挑开帘子看了一眼,“谁家的人?”

桐奴靠近几步,细细说了邸店被砸的事,“娘子生气了,放话出去不许韦家沾手邸店行当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