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唐后妃传之珍珠传奇上一章:第 40 章
  • 大唐后妃传之珍珠传奇下一章:第 42 章

哪怕欢乐乍绽忽收,哪怕穿行于爱与忧伤之间,哪怕要承受生别离的苦痛。

哪怕,她终要归于那幽冥之境。

这样的一生,她也是无撼的吧。

上元二年的最后一日,肃宗强撑病体在宗庙行禘祭时口吐白沫昏厥倒地。当日浓墨黑云翻滚,暗挟风雷覆天盖地而来,天地震动。

三日后,肃宗醒转,无力下榻,惟卧床听政,令改年号为宝应元年。

半月后,李辅国加封兵部尚书,尽掌长安城兵权,群臣侧首,敢怒不敢言。

一月后,有刺客潜入宫中谋刺肃宗与皇后,内飞龙使程元振护驾有功,兼摄内射生使,内廷护卫悉数归其调度。

李豫愈加闲暇,每日除却侍奉肃宗,便多半陪着沈珍珠母子。随着怀孕时日增长,沈珍珠渐渐明白慕容林致所说“油尽灯枯”之意,虽是每日不挪的喝药进补,仍然精神倦怠,力气不继,体虚怯弱,时常一觉睡醒后虚汗透衫,见李豫常带忧虑,便笑着劝慰道:“怀孕本是如此,莫非你还信不过林致的医术。”这果真是无敌法宝,李豫无奈叹气,将让其他大夫替她看病的念头搁下。

三月里,薛鸿现终于来到长安。

慕容林致携薛鸿现入宜春宫的时候,薛鸿现没有身着惯常的红色衣裙,穿湖蓝窄裙,鬓旁簪朵小小白花。沈珍珠见着打扮有异,没来得说话,薛鸿现小嘴一嘟,扑入她怀中哭泣起来:“沈姐姐,我师傅圆寂了。”

原来这几年薛鸿现一直随其师傅云游四海,其师虽年愈七旬,仍身轻如燕,形貌与薛鸿现幼时无异,素来对薛鸿现既慈爱又严苛。鸿现年少女孩心性,总是爱自由自在的,所以大半年以前在回纥遇见慕容林致,一说到沈珍珠,便心痒难耐,直欲脱离师傅管束的篱笼到长安玩耍一通。其师当时没有拒绝,待三个月后鸿现欲离开时,却一力阻拦,说是“过几个月再去”。鸿现不敢忤逆师傅,心中自是怏怏不快,每日只摆撅嘴垂头跟在师傅身后。谁想就在前月,师傅半夜忽然将鸿现叫醒,鸿现迷糊中听师傅交待几句话,又沉沉睡去,第二日清晨醒来,师傅眼观鼻,鼻观心,已在入定时圆寂。

薛鸿现虽知人之必死,但她自幼将师傅当作仙人看待,认定任自己如何胡闹,终有师傅可以依靠,终有师傅的怀抱可以赖住撒娇,孰料师傅便这般撒手尘寰,方知当时师傅说“过几个月再去”是何意,原来师傅早已知道寿命将近,不过想与鸿现多相处一段时间而已。

薛鸿现说至痛处,偎着沈珍珠嘤嘤哭泣不止。沈珍珠与慕容林致相顾,各自唏嘘。沈珍珠蓦然想起默延啜,慕容要致却莫名其妙的忆及到李倓。

沈珍珠又问薛鸿现:“你的师傅圆寂前给你交待的是什么话?”

薛鸿现孩子般揉着红红的眼睛,道:“就是怎样也记不清了,所以才这样急来找你们问。”停顿下,迟疑的回忆,“好象是说——无可……不可,流浪……形……名……”

慕容林致深锁眉头,沈珍珠站起身来回踱步,忽然省起:“是不是‘无可无不可,流浪入形名’?”

薛鸿现跳起来:“好象就是啊。”又疑惑,“这句不是佛经里有的啊,无怪我不知道。”

沈珍珠笑道:“这确不是佛经里的,不然我可没读过几篇佛经,还猜不到呢!这是晋人支道林写的诗,全诗是‘维摩体神性,陵化昭机庭。 无可无不可,流浪入形名。民动则我疾,人恬我气平。 恬动岂形影,形影应机情。玄韵乘十哲,颉顽傲四英。忘期遇濡首,亹斖赞死生。’”

薛鸿现听得一头雾水,问道:“这是什么意思?”

“这诗本是推崇和盛赞维摩诃的,”沈珍珠想了想,“不过,既是你师傅最后交待给你的话,当是另有深意。”抬头见薛鸿现鬓云青葱,问道:“鸿现,你师傅可有提过叫你出家之事?”

“师傅前年曾说过,要择日替我落发,可我不情愿,所以还没有行礼。”薛鸿现有些气馁般低下头,口吻仍是坚决的,“师傅已经圆寂,我必须遵从师傅遗愿,皈归三宝。”

慕容林致此时也悟明白了,与沈珍珠同时笑起来:“不必了。”

薛鸿现瞪大眼睛,惊诧的看着她们二人,“为什么啊?”

慕容林致道:“你师傅不是说过了么——无可无不可。意思是你可出家,也可出家啊。”沈珍珠接着道:“她还说‘流浪入形名’,意思是心有佛陀,不必拘于形式。”

“真的么?”薛鸿现眸中光亮一闪,掩饰不住高兴。沈珍珠也深自为薛鸿现欢喜,更是仰慕薛鸿现的师傅,此生缘悭一面,本朝崇尚佛法,她虽不通佛经,对这般的奇人,惟有深深谦卑。

沈珍珠道:“鸿现,你喜爱四处游历,从此以后,正可以和你的林致姐姐一起,相伴畅游天下。林致医术超绝,可救死扶伤;你一身卓绝武艺,正可惩恶扶弱,何其快意,也正正契合你师傅的心意。”薛鸿现连连点头。

慕容林致却低泣起来,“说什么医术超绝,我……我这样没用,竟然不能救你……”薛鸿现大惊,“林致姐姐,你说什么!”

沈珍珠本不想相瞒鸿现,且今日李豫尚未回宫,正好有事情要交待给她们二人,便轻描淡写将自己病重不治的事情说了。薛鸿现一听,又禁不住呜呜哭泣,连声道:“你不会是真的,你们别唬弄我!”

沈珍珠笑着拉起薛鸿现的手,说道:“你是大姑娘了,怎么动不动就哭?可见你跟随师傅学佛不到家,我即便是去了,也是佛语有云的——到了那常乐我净的极乐世界,远避世间的喧嚣,有什么可伤心的。”

薛鸿现只是摇着头哭,说:“说什么常乐我净,浑说的,我只知道从此世上没就有你沈姐姐了!”

沈珍珠见时间不早,李豫快要回来,忙正色道:“好了,今日正好你们都在,我有事要托你们。”笑笑,“林致,多谢你,让我能熬到现在还不露形迹,我只是担心能否顺利生产,产后,又还能活多久。”

慕容林致哽声,“放心,有我在,你必能顺利产下孩子。”

沈珍珠面上欢喜起来,期待的看着她:“等产下孩儿,我还能再活三个月么?”慕容林致不忍于她对视,别过头,“一定能。”

“那便太好了!”沈珍珠更加欢喜,“待孩儿三个月后,我立即随你们二人出宫。”

慕容林致倏的扭过头,“你真是疯掉,你怎能在那时随意走动,你现在瞒着李豫还可以,怎能到那时,还瞒着……他!”

“我只是,不想死在他的面前。”沈珍珠低头慢慢说道,“他若知其中究竟,必定会负疚终生,悲痛已极,我实不忍他伤心。”

慕容林致道:“可你这一走沓无音讯,叫他天天等待,岂不是更令人痛苦?”

沈珍珠道:“他若能荣登九五,日后身为一国之君,必会有无尽的国事纠缠于他。”起身拉开几案下屉斗,由最下面翻去一叠物什,展开,却是齐齐整整写好封皮、上了漆封的信笺,递到薛鸿现手中,说道:“鸿现,我这里有数十封书信,日期已注明,待半年之后,你便送第一封与他,说我还想再去华山一游,以后每隔一年半载,你便按期送信。”

慕容林致道:“难道你不担心他真的到华山,或者你标注的其他去处,四处寻找你?”

沈珍珠道:“那他必然是找不着的。我最明白他,他必不会因为我而耽误国事,他寻我不着,但仍知道我尚在人间,留着一丝念想,也是甚好;或者,时间一长,他以为我寄情山水不愿回宫,心存怪怨;或者,渐渐将我忘却,那是更好。时间愈长愈好。或者,再过数年,你们告知他我的死讯,只要他没有亲眼目睹,也不会十分伤心。”肃颜,对薛鸿现道:“妹妹,你一定要帮我这个忙。你在四处游历时,偶尔以我的名字或高月明之名留下踪迹,让他,让我的两个孩儿,都认为我尚在人间。”她笑一笑,自嘲道:“其实我也恁是自私,终究还希望他永远记得我。”停顿一下,又慢慢说道:“不过,最好忘掉我。”

三人都沉默。沈珍珠又对薛鸿现说:“涵若也在这里,你若有空便去陪陪她,多开解一番。她现在,恐怕心中有些怨怪我的。”叹了口气,“涵若,很好。日后,我只盼望她能陪着俶。”

星复南宫逼紫微

四月,肃宗依然病势沉笃。

四月二日,下诏令太子李豫监国。

沈珍珠虽已近临产,但暗地观察宫中内侍、宫女,个个谨言慎行,除人尽皆知的心腹亲信,皆对张皇后与李豫不偏不倚,政局之微妙仅从宫中诸人身上,都可见一斑,更勿谈朝廷上那些圆滑世故的大臣——此际形势不明,坐山观虎斗本是最佳选择。她常在午夜忽然惊醒,紧张得无法喘息,李豫多次附耳温言而笃定的劝慰她:“绝不会有事,信我,所有的事情,我都已经部署妥当。”有时也会轻声谑道:“皇后之位,不过是正朝你招手罢了。”

她不是不信他。他愈是沉稳,不动声色,便愈有惊人后着。然而她还是觉得山雨欲来未来,一切未成定数,身体与心理都恰如绷紧的弓弦,随时可能崩裂。

初五日,沈珍珠方起床梳洗毕,便有内侍上前通传道:“太上皇有请太子妃娘娘。”

是“请”而不是“召”,沈珍珠仔细的瞧了这前来通传的内侍一眼,高力士已被流放至巫州,玄宗身边贴身亲近的内侍廖廖无几,均是跟随左右十年以上的,这名内侍正是其中一名。李豫早已叮嘱她这些日子不能随意出宫行走,然而召见她的是太上皇,她怎能不去。

方出宫门,严明闪身出来,揖礼道:“某侍奉娘娘出宫。”沈珍珠微笑点头。

玄宗回长安后,本居太极宫甘露殿,后迁居兴庆宫。由延喜门出东宫,过兴永、兴安、永嘉三坊,行了一个多时辰,肩舆进入兴庆宫,至兴庆门下肩舆,此际沈珍珠身子已十分笨重,扶着宫女的手,步行一柱香时间,屏退宫女,独自踏入南熏殿。

南熏殿已经显露出灰败破旧,黄铜瓦片黯淡了色彩,四面空荡无人,原本紫红的垂幔因着日久未更替,积灰成尘,成了深褐色,兀自迎风招展着。曾几何时,这里繁花似锦,贵妃轻捻荔枝,缓歌慢舞。

“你来了。”垂幔后透出苍老的声音,一只干枯的手分开纱幔,玄宗佝偻着腰慢慢走出来,他没有戴冠,白发秃落,比前几个月沈珍珠看望他时,又显老态几分,沈珍珠不由心头一酸。玄宗看了沈珍珠一眼,摇手道:“你都这副模样了啊,免礼,自己坐下罢。”走到龙椅前坐下,嘿嘿朝天笑了几下,说道:“现下宫中太乱,朕还以为你不敢出宫来看朕啦!”

沈珍珠坐下笑答:“只要是陛下召唤,珍珠岂能敢辞?”

玄宗审视般看她,“你不怕有人冒朕名义将你劫持?要知你现在炙手可热,俶儿固然将你守得严谨,皇后却是时刻想将你握在手心,你可是足抵千军万马的法宝。”姜果然是老的辣,沈珍珠暗自钦佩,太上皇虽孤守兴庆宫,却对宫中形势了如指掌,那些老宫人中,恐怕还有不少忠心旧主,暗充耳目。也正顾虑这一点,肃宗和皇后才会逼迫玄宗迁居,流放高力士吧,毕竟是深自忌惮的。她淡雅一笑,答道:“因为陛下是说‘请’珍珠,并非是‘召’。”

“哦,”玄宗咳嗽半声,“不过是朕的口误,难道你还能体出什么玄机不成?”

沈珍珠欠身答:“正是陛下从不对臣子们说‘请’,若要假冒陛下名义,必会说‘召’,所以珍珠来了。况且,无论如何,若有人想对珍珠不利,也绝不敢在光天化日下动手,落人口实。”

玄宗点头,“好,好”,忽的叹气道:“你倒是常来看朕这过气之人,惟有俶儿,从来没有来过。”仰首望着头顶黯淡的黄铜瓦片,叹息连连,“朕有些想他了。”

“俶,他是近乡情怯,”沈珍珠低声,“当年是他……以致贵妃娘娘魂断马嵬坡,以致陛下现下孤孓悲伤,他是不敢面对陛下而已。”

“你们都错了。”玄宗依旧望天,自言自语般,“你们都以为朕现今是为玉环难过,其实不是——”沈珍珠微微抬头,玉环,乃是杨贵妃小字。

玄宗说:“朕这一生,只为一个女子动心动情,她,不是玉环。”

天下人都知晓贵妃宠冠六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盛名也好,骂名也罢,都将流传千古。然而玄宗竟然在此时说,他所爱的,不是她。天下最大的秘辛,恐怕莫过于此。

“朕此生倾心相许的,惟有惠妃。只可惜,她姓武,天下人都不答应,她做不成皇后。”玄宗淡然说道。

竟是武惠妃。

沈珍珠来长安时,武惠妃早已薨逝。嫁与李俶后,杨贵妃正圣眷隆厚,武惠妃仿佛是宫中禁忌,极少有人谈论,故而她对惠妃知之甚少,惟知惠妃是则天武后的侄孙女、恒安王武攸止之女,生寿王瑁、盛王琦、咸宜公主和太华公主,开元二十五年,惠妃与李林甫构陷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竟令玄宗废三王为庶人并赐死,未过多久武惠妃亦因病薨逝。

玄宗继续说道:“她想做皇后,可是朕做不到,所以明知她构陷我的三个孩儿,朕也由她去。她还是吓坏了,一病不起,这样早早的就去了。”深深叹口气,满怀惆怅,“至于玉环,不过是长相酷肖她,朕不顾一切将她抢来,看着玉环,就象日日看着她尚在人间。朕身为天子,却只能让心爱女子为妾,是朕有负于她,可是身为天子,也不能率性而为,弃万民心意不顾。”

“所以,玉环她曾求朕立她为后,朕不能答应。她杨氏一门权倾朝野,朕岂能不知?朕扶持杨氏,不过是让杨氏与李林甫、安碌山相互克制。此外,有些东西,朕也不能不用心考虑。当年你与贵妃的外甥女同时入选广平王嫡妃之位,最后,你被纳为嫡妃,崔氏女儿仅为孺人,常人都道是太子一力争取,你可知,内中真相究竟如何?”

沈珍珠听玄宗述说往事,沉湎其中,忽的听到说至自己,不禁大惊站起直望玄宗。

玄宗不动声色,语调平缓,“那是朕的决定。朕绝不会让杨家之人做朕的正牌孙媳,杨家如此坐大,必将尾大不掉,此乃帝王大忌。可惜朕还是太重玉环,哦,不是,应当是惠妃,令天下失心,更看错安碌山那白眼狼,竟让他起兵谋反,大唐江山几乎毁于一旦,朕真乃罪人,不知如何面对高祖太宗……”他反悟其身,沉思容敛。

沈珍珠往常看望玄宗,不过是家常绪话,从没听他说过这么多话,也从没想到他会对她说出这么多的隐秘,震撼同时,一颗心也怦怦乱跳,觉得今日情形奇怪,玄宗恐怕另有深意。

却听玄宗慈爱的对她说道:“你素来聪明绝顶,今日朕对你说了这么多,你可明白了?”

沈珍珠怔了怔,不明其意。

玄宗道:“你本是个极好的孩子,从当年在此殿中朕第一眼看见你,便喜欢上你,也一力撮合,让俶儿也能喜欢你,冷落崔氏孺人。然而,朕没有料到,俶儿竟对你如此上心,比朕之当年对惠妃,有过之而无不及。俶儿从来决断果敢,隐忍多谋,这番与皇后暗斗,必能胜出。他定会立你为后,可是,你曾落叛贼之手,也曾四方飘零,朝中上下多有议论,你怎堪为后?这尚是小事,君王可宠幸万千女人,却不能独爱一人,否则必会欲令智昏,于国于家,百害而无一利,朕便是最大的前车之鉴。俶儿之材,可为大唐中兴良主,朕必须为他作一决断。”

沈珍珠明白了,她一点一点抬起头,极力笑道:“陛下,其实无需您作决断。”她也不能再活多久。

玄宗似乎没有听到,只接着说道:“所以无论怎样,你不要怪朕。你放心,俶儿绝不会输。”说到这里,轻轻击掌。

由殿旁角门闪出一人,尖着嗓子朝玄宗揖礼:“奴婢替皇后娘娘谢过太上皇!”沈珍珠定睛一瞧,竟是李辅国!

玄宗朝沈珍珠挥手,“你随他们去吧,勿要怪朕。”李辅国朝身后扬手,顿时闪出两名身强力壮侍卫,李辅国恭身对沈珍珠道:“娘娘,请——”

沈珍珠毫不犹豫转身,朝李辅国走去,玄宗当年对亲生儿子尚能下手取命,此时怎会顾忌她腹中胎儿?将她交予皇后手中,必是用来威胁李豫,无论能否成功挟制李豫,她怀孕之身皆难以承受这样的折腾,多半九死一生。她此际若大呼救命,严明远在殿外,未必能救出她,说不定还会危及胎儿,现在惟有她自己,方能设法保全腹中孩儿。

李辅国再一扬手,一内侍端着一盅酒奉与玄宗,李辅国陪笑道:“这是皇后娘娘孝敬太上皇的,夜朗国方进贡的美酒,请太上皇慢慢享用。”玄宗淡淡的看那盅酒,目光停留片刻,道:“朕知道了,你等皆退下吧。”

沈珍珠被看押着朝兴庆宫侧门走,出广礼门,已有肩舆侯备,李辅国谄笑着说:“娘娘请上轿。”沈珍珠冷冷看他,正欲上轿,忽听兴庆宫“铮”一声清越钟鸣,接着再“铮——”连鸣三下,沈珍珠立在当地,一时竟呆住——宫鼓连鸣四下,一短三长,正是皇帝驾崩丧钟。她转身怒指李辅国,气息急促:“你,你们!太上皇……”

李辅国恭身尖笑:“上皇老迈,今日晏驾亦属高寿。”

沈珍珠一阵晕眩,李辅国忙上前支撑住,道:“娘娘保重。”沈珍珠定定身形,扬手过去,“啪”的一掌击至李辅国面上。李辅国后退两步,抚着脸,已是极怒,好不容易忍住不发作,冷哼道:“娘娘好生厉害,老奴记下了。”倒也没对她怎样,招手让两名侍卫将沈珍珠双手捆住,嘴中塞了毛巾,强扶坐入肩舆中。

肩舆抬着她不停歇,从帷帘的隙缝中她看到,自己已被抬入大明宫,由侧旁小道绕过紫宸正殿,被半拉半扶着下肩舆,取了她口中毛巾,推入紫宸殿后一间小小房舍。

沈珍珠脚下踉呛,尚未站稳,听得角落里有人惊呼:“沈姐姐,你怎么也被抓来了!”室中有些黑暗,沈珍珠暂未适应,循声往那个角落慢慢走去,低头仔细一看,竟是张涵若,面有污迹,衣裳上四处是利刃划痕,手足被极粗的绳索捆得牢牢的,绻在角落中无法动弹,想是顾忌其会武艺,怕她逃脱。

沈珍珠省过玄宗对她说的话,简略的将如何被李辅国捉来经过一一说了。张涵若忿恨骂道:“这个阉狗!我家的兵马全被他害了!”沈珍珠惊问究里。张涵若道:“昨日殿下与我商讨,要我集齐张氏兵马,若皇后有异动,由林洪调配,杀入内宫清君侧。可昨晚我出宫与一众将领会面时,竟被李辅国知晓,率兵将我们团团围住,指我等造反。林将军为护我突围,被乱箭射死,其他大部分将领捉的被捉,杀的被杀。我也被他们活捉。”说到这里,悲戚不已,尤其林洪将军随她征战多年,情谊尤深,如同兄妹。

沈珍珠艰难的滑下身子,坐到张涵若身侧,无语是最好的慰藉。

沉静良久,沈珍珠方开口说道:“涵若,你一定很怨我吧。”

张涵若侧首看她一眼,转过脸,努力闭眼,又强自睁目,顿挫有力的说道:“不是怨,是恨。既生瑜,何生亮。是这样的恨,你明白吗?”

沈珍珠缓缓重复:“既生亮,何生瑜。”幽幽叹息。

“我一直以为,殿下可以将你忘却,我可以代替你,”张涵若语气和缓下来,语调如入梦境般迷离,“他从前那样宠我,我以为,他待你也不过那般。可在你回宫的那一刻,我就知道错了,一切都错了——你看你的眼神,是我做梦也不敢想的。他从来没有这般看过我,甚至,在你回宫后,几乎没有正眼瞧过我,连眼角的余光也吝惜分我一成半成。”

“可你还是这样肯帮他,涵若,你能为他做的许多事,我是做不了的。”

张涵若苦笑:“因为我无法控制自己,我能做的,我都做了。至于你,沈姐姐,你可知道,殿下从来不需要你帮他做甚么,他需要的,不过是你在他身侧,与他相伴。这,或许就是你和我,之于他的分别。沈姐姐,你确实样样都好,可我就是不明白,我又有哪一样稍逊于你。”

“他需要的,不过是你在他身侧,与他相伴。”沈珍珠心念大动。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连张涵若都能看清看明的东西,为何她一直无法理解,执意以为有助于他,方是有利于他。为了这,她错过了多少?

她发怔半晌,才说道:“涵若,没想到你我姐妹,在此时此地,方能敞开心胸。既生瑜,何生亮,若有一日,诸葛孔明不存于世,那周瑜便不会再发出这样的哀叹了。”

张涵若愣了下,“沈姐姐,你的话是何意?”

沈珍珠笑笑,正待说话,听得房门“咯”的一响,阳光射入房中,光线大亮,一群人簇拥着张皇后与李辅国走了进来。张皇后发簪金凤,走近俯下身看沈珍珠与张涵若二人,发髻上的簪佩珠饰悉索作响,嘴角含着得意的微笑,对李辅国说:“你办事果真牢靠,有她们二人在,事情已经成了一半。”李辅国眉开眼笑:“是皇后娘娘智者千虑,有统御天下之才。老奴不过鞍前马后效犬马之劳而已。”张涵若怒从心起,张口欲骂,李辅国一招手,两名侍卫上来,又用毛巾堵住二人的嘴。

张皇后带着笑意的微“哼”声,道:“李大人,你是越来越会说话了。”扬声朝外唤道:“程元振!”

程元振在室外高声答“喏”。沈珍珠听在耳中,虽早知程元振已投靠张皇后,仍禁不住心中惋惜,程元振这样的人材,似乎不该如此,可权势诱人,许多事也难说。

张皇后令道:“你速去东宫传话,道皇上病情危殆,令太子火速至紫宸殿。”

李辅国插言:“太子一向谨慎,若发觉有异,不肯来?——”眼角溜滑滑的在沈珍珠与张涵若身上穿梭。

张皇后冷笑,“程元振,你自然要捎带提醒一句太子殿下,他的两位妃子,可都在紫宸殿中翘首等待他。”

李辅国又道:“这可是将话挑明了,若他还是不肯来呢?”

张皇后又曲下身子,嘴角上挑,看看沈珍珠,又看看张涵若,“那便只能先奉上她们其中一位的头颅了。李大人,你看,到时是先向哪个下手呢?”

李辅国面色微微一白,指向张涵若道:“自然是先从良娣开刀,至于太子妃嘛,身怀龙种,还是留着后手吧。”

张皇后哈哈长笑,“好,就这样!”问:“紫宸殿中都预备好了?”

李辅国笑道:“万无一失,只等太子一来——”做了个以刀砍下的手势。

张皇后满意的点头,又问:“越王到了没有?”

李辅国道:“已在路上,马上就到了。”

张皇后不屑的“哼”道:“真是胆小怯懦,磨磨蹭蹭,这样久还没有至。”

李辅国赔笑,“这可不正好,待他登上帝位,天下大事都可但凭娘娘作主。”

张皇后想了想,觉得极对,道:“也罢,算我替他操心一番。带她们二人到前殿去罢!”自有侍卫上前,半拖半拉将沈珍珠与张涵若带出房间。

天际从龙自不归

沈珍珠与张涵若被带入紫宸内殿,隐隐见垂地帷幔掩映中,肃宗平躺在四方梨木龙蟠床榻上,太医令躬身坐在榻前,想是正在为肃宗请脉。张皇后款款走近,问道:“皇上病情如何?”太医令起身掀开帷幔走出来,不过四月的天气,额头汗水涔涔,揖礼后急急禀道:“微臣请娘娘懿旨,速宣太子与群臣觐见,陛下危在旦夕。”

张皇后眼角一扫,道:“你且退下。”立即有侍卫上前将太医令拉下。太医令惊恐挣扎,“你们,娘娘,你们这是做甚?”话未说完,后脑一沉,已被侍卫击晕,拖将出去。

张皇后瞥着沈珍珠冷笑:“天意如此,今日真是箭在弦上,不能不发。”微一颌首,侍卫已上前将沈珍珠与张涵若皆拉入帷幔后,按坐于毡毯上。沈珍珠扭头,此际她距肃宗床榻甚近,见肃宗平卧其间,一动不动,为帝王一生,终熬不过天命,现在也只能无声无息的看着这场争斗。她四方观察,见内殿角门外、屏风后,隐约透出内飞龙使青袍衣角,不知有多少人隐匿在这殿中,只等着李豫上门便可开杀戮。

沈珍珠身子瑟瑟发抖。她不信李豫对这场变乱没有任何准备与筹划,可她还是害怕。怕他真的上殿,可他若是不来,瞧张皇后的神色,必会拿张涵若开刀,至于自身安危,沈珍珠反倒不是十分害怕,她是杀手锏,张皇后何等狡猾,不到必要时不会启用。

脚步声响,又有人入内殿,在帷幔后依稀看出是越王李係,张皇后冷屑的说道:“你可总算到了。”李係低声而又惊惶的说:“母后,我担心——”张皇后“呸”了声,低声咒骂李係,却是长串长串不停的骂,沈珍珠也没有心思去听,下意识的奋力迸挣捆住手的绳索。

正心急如焚中,忽听殿外传来李豫清朗的声音:“太子妃何在?”声音沉稳笃定,惟沈珍珠方能听出,有些微颤抖夹杂其中。她与张涵若同时一怔,不觉两相对望,张涵若眸底尽是悲戚。

张皇后喜极,朝身旁侍从作个眼色。那侍从便出殿道:“太子妃娘娘正在殿内,殿下若要入殿,须解除佩剑,孤身进来。”

绝不能让他进来!沈珍珠心绪狂乱,她身子笨重,虽然足下没有被缚,但依然无力挪动半分,只能死力迸挣手上绳索,然那绳索任她如何施力,不过稍松动些许。沈珍珠濒临绝望了。她听见殿外“呛啷”一声,正是李豫掷剑的声音。

李豫目不斜视,大步踏入殿中。

张皇后嘴角笑意浮动,道:“豫儿,你真是情深意重。”

李豫冷哼:“少说废话,太子妃在哪里?”

张皇后微一撅嘴,内侍掀开帷幔,正露出沈珍珠的面容。

“快走!”沈珍珠在心中大喊,连连向李豫摇头,焦急之情形诸于色。

“珍珠,”李豫长吞一口气,一步步踏将过来,眸色幽深,沈珍珠的目光与他的目光在半空中交接碰撞,不禁呆了一呆,连她也看不明白,李豫此际是喜是怒,是忧是急,只觉这在杀机四伏的内殿中,李豫虽未佩任何兵刃,却无形有一种慑人张力朝四方贲张逼迫,四面桌几、帷幔似抗受不住这压迫,瑟瑟颤动,殿中肃静无声,当真是一枚针掉落地下也能听到。

李豫忽的展颜一笑,隔着十余丈的距离,隔着兵刃寒光凛冽的侍卫,隔着冷冷阴笑的张皇后,望定沈珍珠,镇定而温和的说道:“不用怕,有我。”这一瞬间,眸中锋芒乍露还敛,沈珍珠胸中“哗”的一响,仿有一道明光划过脑际。

“动手,将太子拿下!”张皇后断声下令。

李豫陡然嘴角上扬,唇边有一抹讥诮的笑。

兵刃之声大作,四面角门和屏风后鬼魅般闪出无数内飞龙使,张皇后扬眉,得意之态溢于言表,指点着李豫和沈珍珠、张涵若,高声命令道:“把他们都杀了,一个不留!”

程元振方踏入殿中,闻言“唰”的一声长剑出鞘,森冷气息直沁人心脾,剑光闪烁中,正刺李豫面门。

李豫纹丝不动,直视程元振,剑气临近,寒光凌掠中映射出他冷峻的面庞。

张皇后拍掌娇叱,“好!”

话音未落,程元振忽的剑势急转,长剑斜挑,正正穿胸刺过李豫身侧一名张皇后亲信侍卫,那侍卫仰面倒地身亡。

张皇后这声“好”戛然而止,没来得及反应,四侧惨叫哀鸣声不绝于耳,由角门和屏风后闪出的内飞龙使同时出手,格杀向她的亲信侍卫。她的亲信侍卫为数固然不少,但此时毫无防备,当场惨死十余人,其余全部受伤被制。

张皇后顿时呆住了。朝旁边一看,李辅国含笑看着她,不动声色。李係躲躲闪闪的偎到她身后,带着哭腔低声叽咕道:“母后,我们上当了,输了,怎么办,怎么办啊!”

“废物!”张皇后扬手给了李係一记耳光,高声朝殿外厉喝:“来人,来人!”

然而她很快就失望了,不仅殿外无人应召而入,而且殿外已传来杀斗之声,愈来愈烈。她在殿外部署的亲信侍卫,恐怕已是自顾不暇。李係被张皇后耳光扇得倒退数步,李辅国暗地使个眼色,一名侍卫手起刀落,李係发出一声短促惨叫,胸腹中刀,当场毙命。

李豫疾步上前,一把扯开幔帷,合身将沈珍珠由地上搀起,再一把扯掉她嘴中毛巾,低头便替她解除绳索,那绳索并不难解,他见她手腕有淤青,心急如若火灼,指尖微颤,终于听得极轻“悉”的一响,解开了绳索。沈珍珠但听他长长舒气,伸臂,将她牢牢揽住。

另有侍卫上前,替张涵若解开了绳索,扶至旁侧站着。

张皇后身形踉跄。

不过瞬息之间,天地永隔,她已经输了。

输得如此彻底,猝不及防。

她一直以为占尽强势,惟至此刻幡然醒悟,倒比任何时候都清醒。

李辅国和程元振早已投靠李豫,引她入瓮。她与李辅国、程元振商量的计策,李豫了如指掌。捉捕张涵若奉于她面前,只为更加取信于她,亦令这计策有所谓“诱饵”,如锁链般一环扣一环继续下去,天衣无隙。及至最关键时候,予她致命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