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恕己忙问:“他知道你是女孩儿?”

阿弦摇头。

袁恕己失笑:“他喜欢你?”

脸上的红淡了几分,阿弦摇头。

袁恕己皱眉:“那你……还喜欢他?”

阿弦满面惨然,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虽然对于陈基的感情,从来都是单方面,甚至称得上还未开始就已经“无疾而终”,但是对阿弦来说,在她之前的人生跟曾有过的零星设想里,她只曾想过跟陈基共同生活的场景,在桐县的小院里,就像是她所见过的任何一对平凡夫妻一样,相互扶携,过尘世普通的烟火生活。

但是这种念想大概就永远都存在于念想之中了,可除此之外,阿弦再想不到,有朝一日或许陈基的角色会换另一个人。

她点头,是因为的确曾一相情愿地喜欢陈基,摇头,是因为觉着连这点儿喜欢都不可能了。

艰于开口,可心里窝着的话再忍不住,双手不禁蜷缩,牵动右手伤处,一阵剧痛。

阿弦咬牙道:“我喜欢大哥,但是大哥不喜欢我,不管他知不知道我是女孩子,他都很讨厌我会看穿他的心意,正因为这个,他才离开平康坊。”

袁恕己脸色一沉:“他敢嫌弃你?”

阿弦道:“也并不是嫌弃,只是他受不了而已,而且……现在他很好。只要这样就够了。”

陈基仿佛还是当初桐县那个意气风发的模样,对阿弦而言,或许真的这就够了。

浓眉斜飞,袁恕己看着阿弦,又是替她不平,又是心疼:“小弦子……陈基这样,是他有眼无珠。这样的人也配不上你,别惦记他了好不好?”

不知不觉眼里竟包了泪,阿弦忙道:“我没惦记了。”

袁恕己道:“你纵然没惦记,可也没放下。”

毕竟是从小到大喜欢着的“大哥”,要彻底放下谈何容易。

袁恕己却也懂这个道理:“不过这也是人之常情,又或者你对他并不是男女那种喜欢,而是如兄长一般?”

阿弦叹道:“也许。”

袁恕己道:“你可知道最快的忘记这段儿的法子?”

阿弦抬头。

袁恕己道:“只要你喜欢上另外的人,自然就不把他记在心里啦。”

阿弦一怔之下,失笑。袁恕己趁机道:“小弦子,你方才赞了我那许多,我自然也不逊于陈基,既然这样,你……”

阿弦不等他说完便叫道:“少卿!”

袁恕己道:“怎么?”

阿弦道:“这又不是种菜,这块儿地长势不好就可以再换一块儿。”

袁恕己絮絮善诱:“那为什么不可以?有道是天涯何处无芳草,别在一棵树上吊死,感情自也是一样。”

“唉,”阿弦叹道:“那这句话我也送给少卿怎么样?”

袁恕己差点咬住舌头。

阿弦又道:“而且我跟少卿认识也并不长,所以……”

“闭嘴。”袁恕己冷冷道。

因虞娘子一再挽留,袁恕己吃了晚饭才去的,虞娘子跟阿弦送到门口,见他拐弯才退回院中。

虞娘子忙问:“少卿先前跟你说什么?什么喜欢,有什么种菜?”

阿弦道:“没什么。”想了想,无奈道:“姐姐,我觉着少卿眼神有问题。”

虞娘子道:“怎么了?”

阿弦支支唔唔,终于道:“比如吃饭的时候,明明有好吃味美的炖肉,他居然不吃,只去夹那些青菜,你说他是不是眼神不好。”

虞娘子怔了怔,蓦地哈哈大笑起来。

阿弦被她笑的莫名而心虚:“你笑什么?”

虞娘子道:“我倒是觉着少卿慧眼独具,知道自己爱吃什么所以就认定了什么。倒是有些人,才是真的眼神不好呢……”

阿弦道:“又说什么?”

虞娘子道:“放着那可口爽快的好菜不吃,偏偏去捡那腌苦了的隔夜菜……”

阿弦怀疑她是在说自己,狐疑问道:“哪里有隔夜菜?我不是每一顿都吃的干干净净么?”

“是是是,”虞娘子乐得笑出声,“没有隔夜菜,都给你吃光了!”

又过两日,因是休沐,阿弦便去寻崔晔。

门上拉了一个家奴询问,那奴仆道:“大爷在呢,快到里头说话。”

阿弦想到上次在府中所见,没想到隔日再来,卢烟年已成昨日。她本心不愿进崔府里去,便道:“能不能请天官出来,我就几句话,说了便走了。”

家奴无法,入内报知,不到半刻钟崔晔从里出来。

阿弦看着他徐步走近,竟有些口干心跳。

作者有话要说:

喜爱吃青菜的书记:唉,想我如此一个大好青年,居然连那个战五渣都比不上

正在啃骨头的玄影:咔咔,先比过我再说

第144章 千万念

也不知是因天气炎热的缘故, 还是因崔晔走近, 额上又有些湿湿地汗出。

阿弦举手要抹一抹,忽然醒悟右手还包扎着, 便举起左边袖子擦了擦。

崔晔走到跟前儿:“手怎么了?”

阿弦摇了摇头,紧张。

崔晔打量着她的神情, 又问:“怎么不进府?”

阿弦道:“府里……一定事多,不敢进内打扰。”

崔晔道:“来找我是有急事?”

阿弦干干地咽了口唾沫:“阿叔……”所有准备好的话忽然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阿弦愣愣地看着眼前的人, 眸清眉正,因身着素服,更添了几分肃穆庄严的冷意。

大概他从来都是这样沉稳淡然,所以通身也并无任何哀伤外露。

阿弦呆呆道:“我原本是要来致哀的,只是……知道这数日来的人多,所以迟了。”

崔晔不语, 只是看着她,似知道她有下文。

连受伤的手掌心都似有汗渗出来, 原本正愈合的伤口丝丝地疼。

把心一横, 豁出去一般。阿弦道:“当初,卢先生送我的那一首诗,阿叔是看过的是不是?阿叔记得对么?”

忽然提起卢照邻的赠别诗,崔晔却也不见意外:“是。”

阿弦紧紧地盯着他, 想从他的脸上看出蛛丝马迹,却毕竟失败。

他一如既往地平静如水。

阿弦无奈道:“那是先生单写给我的,世人都不知道,是不是?”

崔晔顿了顿:“嗯, 世人皆都不知。可是……”他道:“若说是单写给阿弦的,恐不尽然。”

阿弦问道:“我不明白?”

“你的意思是,这首诗世人不知,只有你我知道,”眼神有些凉意,崔晔道:“你是想问我,是不是曾把这首诗告诉过人,对么?”

阿弦忍不住又咽了口唾沫,点头。

崔晔道:“我的确告诉过人,恐怕你也知道了我告诉过谁人。”

阿弦极小声道:“是少夫人。”

崔晔不禁一笑。

虽然早有预料,但见他亲自默认,阿弦自觉好像被人蒙着头,又在头上连打了十几二十拳。

阿弦懵头懵脑,身不由己道:“这首诗,虽然是送给我的,但是……但是其中的意思,其实是给少……”

崔晔不做声,只是举手在唇边轻轻地一比,是个噤声的动作。

阿弦心头涌动,眼底也有些涩然:“原来、原来是真的……”

此时无声胜有声。

就算并没有过多解释,阿弦已经明白。

怪不得送别那日,她旁敲侧击提到卢照邻顺便又说烟年的时候,他一反常态那样暴怒。

原来是因为错以为她知道了两人之间的……“内情”?

一切都有了答案。

包括卢照邻隐忍的“得成比目何辞死”,烟年的哀伤自残,原来是因为两人之间阴差阳错的求不得。

还有……崔晔所做。

阿弦如置身云中,飘飘荡荡。

直到崔晔道:“听说先前周国公在街头上跟人冲突,还有袁少卿参与其中,想必就是跟你了?”

阿弦看看包着的手:“是。”

崔晔道:“是因为什么?”

阿弦道:“我不肯跟他走,他就为难我跟大哥。”

他看着阿弦垂在腰间的伤手:“周国公不是能以常理揣测之人,下回再遇到这种事,不要同他硬抗,及早走开为上。”

“嗯,少卿也这样跟我说过。”

崔晔好不容易移开目光:“那就好,实在避不开,那就来找我。”

阿弦默默地点了点头。

崔晔问道:“还有别的事?”

阿弦对上他的双眼:“上次阿叔说,许我插手阿叔的事,不管是家事还是私事,可是真的?”

崔晔道:“当然。”

阿弦仰头看着他:“那好,我也会像你所说的,不会断章取义,我……我会相信阿叔。”

崔晔的眼色柔和了些:“我知道。”

阿弦肩头微沉:“那我不打扰你了,我走啦。”

崔晔道:“阿弦。”

阿弦止步,崔晔看向她的右手,声音里有一丝无奈:“别再伤着自己了。”

阿弦勉强笑了笑:“知道。”

是日,户部之中,看似平静的库房,却热闹非凡。

这几天黄书吏又引了两个新鬼过来,这两个鬼因没有不能出户部的约束,见多识广,三个鬼聚在库房中,一块儿嗅着阿弦给准备的香火,一边儿谈论些所知所闻的八卦消息,十分自在。

阿弦整理档册的空隙,也听了不少逸闻趣事,比如户部这位阿弦的顶头上司王主事,虽看着厉害,却原本是个怕老婆,每天晚上回家都要伺候老婆洗脚;又比如兴化坊的路口有一个戴着牡丹花的女鬼,整天整夜站在那里哭;还有一位很厉害的老爷将到长安……诸如此类。

阿弦听了好些异闻,正想问问那位很厉害的老爷是谁,门口一声咳嗽,有人道:“十八出来。”

原来正是王主事。

阿弦本老鼠见猫儿似的,但一看见他冷冷正经的脸色,蓦地想到方才鬼们提起的“怕老婆”一事,情不自禁露出些笑意。

王主事喝道:“笑个什么,是不是又在躲懒?”

阿弦忙敛起笑容:“没有没有!”

王主事才道:“我要出一趟外差,你随我一起。”

两人出户部,阿弦才知道王主事是要去延寿坊涂家。

这涂家原本有一子名唤涂明,两年前随军征讨高丽,在一次战役之中失踪,起初军中判的是“逃失”,这涂家因此几乎遭受牵连。

后来还是因为太子李弘上书求修改了“逃失”连坐之法,这才免于一难。

然而数月前,因户部要主持对有军功人家的奖赏,延寿坊自也有两户人家入选,这涂家本该安静无声的,谁知却因此闹了出来。

涂家人找到户部,竟说儿子并没有逃失,而是在军中战死的,是个有功之人。

户部的人当然不能轻信这话,毕竟起初统计战死士兵名单上并无涂明,原先定的“逃失”,还是兵部给出的结果,哪里是他们单方面一张嘴就能否决的。

本以为涂家的人会知难而退,谁知他们不依不饶,屡次试图翻案。

此事闹到许圉师都知道了,便点了王主事,让好生处理。

王主事之前也曾去过涂家两回,还叫过涂家的人来部里询问,本指望他们不要再闹腾,然而涂家的人道:“阿明并不是个没胆气志气的人,当初众人一块儿前去入伍,别的人都有些不情愿,因怕战场上刀枪无眼,无法全身而退,但是阿明并不怕,他觉着为国尽忠奋勇杀敌是无上光荣之事,我的儿子这样,又怎么会作出临阵脱逃的行径?”

甚是坚决。

后来王主事才明白为什么涂家的人一反常态要为涂明犯案,原来涂父在三个月前病重,大夫诊治,说已没有几个月的活头了,所以涂父思来想去,一定要在临死之前,为儿子争一口气,分个黑白。

王主事曾听过许圉师赞阿弦,但他毕竟才跟阿弦认得,何况阿弦又非“科班”出身,是被许圉师一手提拔进来的,——当初因见许圉师大力赞扬,所以迫不及待把人抢了过来,不料见面儿后,见阿弦年纪尚小体格似弱,所以王主事希望变成失望,便对阿弦不以为然。

这会儿要处置涂家的事,叫上她,王主事也是“死马当作活马医”而已。

两人往延寿坊而行之时,忽然间见路上一队车驾缓缓而过,路人纷纷避让。

这车驾有些古怪,车前有人举幡,有人擎着黄灿灿的法器,中间是两头牛并排拖着一辆宽敞的车,车顶玄赤交织的篷顶,四角缀着流苏,四根柱子花花绿绿,看着不同凡响。

车子正中,端然坐着一个身着红衣敞开半肩的僧人,却并非光头,一头乌黑卷曲的黑发,高鼻深目,连腮胡须,一看就非中原人士。

有些惊悚的是,这僧人虽盘膝而坐,右手中却擎着一个乌黑发亮的骷髅头。

前前后后,车驾足有二三十人随行,且走且还嗡嗡然不知念的什么经文。

路边儿的百姓们见了,有的惧怕后退,有的却双手合什,虔诚地喃喃祈念。

王主事瞅了一眼:“西域来的番僧?他们进长安做什么?”

王主事毕竟是户部的人,对长安城的流动人口及其动向等格外注意。

他随口说了一句,不见搭腔,便回头看向阿弦。

却见阿弦盯着那辆缓慢从眼前经过的番僧车驾,双眼瞪得大大地,眼中却似是惊惧之色。

王主事只当她从未见过番僧的行径,故而受惊。他虽然有些看轻阿弦,但却也是个嘴硬心软之人,便道:“不用怕,他们虽然举止怪异,但在长安地界,还不敢放肆作乱。”

阿弦却仿佛没听见这句,仍是骇然盯着那车驾,忽然间她猛地扭开头,举手在眼前用力一挥,口中厉声叫道:“走开!”

王主事吓了一跳:“怎么?”还以为阿弦是在说自己。

这会儿王主事因看着她,便没有留意前方车驾上,那原本端然而坐双眸微垂的番僧,忽然慢慢地扭过头来,往这边看了一眼。

然后番僧嘴唇蠕动,似低低说了句什么。

阿弦一挥之下,抬起头来,兀自是惊魂未定的神色。

王主事纳闷:“十八!”

阿弦一个激灵,这才反应过来,忙收回目光:“主、主事!”

王主事道:“你在发什么呆?还不跟我走?”

阿弦道:“是,是!”

跟随王主事继续往前,阿弦忍不住回头又看一眼那远去的车驾,在车驾旁边,有许多善男信女依依不舍地跟随,仿佛见到了真佛,但是在阿弦看来……却另是一番叫人望而生畏的景象。

番僧的车驾之外,除了他的那些随从,另外还有大大小小地十几个魂灵,随着车行而上蹿下跳,左冲右突,它们并不惧怕阳光,也不怕热闹的人群,反在人群之中窜来跑去,不时地在某些人身边儿停留,闻闻嗅嗅,好似在找寻什么……猎物。

阿弦看过许许多多光怪陆离的场景,但还是头一次看见这种令人胆战心惊的骇异景象。

方才她只顾惊看,不妨其中一只鬼似乎嗅到异样,便扭头打量,然后向着她冲了过来!

不料那番僧低低一念,那鬼才离开阿弦,仍跟着队伍去了。

可是方才被那鬼冲撞,扑面的腥寒之气却挥之不去,又让阿弦有种久违的牙齿打颤的难受感觉。

阿弦正忍着不适跟王主事往延寿坊而行,忽然人群中有个声音,兴高采烈叫道:“十八弟!”

这声音甚是稚嫩,阿弦一时想不起是谁,回头看时,却见一个半大孩子从人群中钻了出来,叫道:“十八弟,我在这里!”

阿弦看的分明喜出望外:“八角!”

原来这小童竟正是孙老神仙的侍童八角,之前听说孙思邈离开了长安,老神仙萍踪不定,阿弦只以为再也见不到了,谁知竟在此见到八角。

阿弦忙道:“你怎么在这,老神仙呢?”

王主事见阿弦又跟个小孩儿寒暄,本不耐烦要催,蓦地听见“老神仙”三字,便忙噤声,反而竖起耳朵。

八角喜滋滋看着她,道:“我师父没回来,玄影呢?”

阿弦道:“玄影在家里,你怎么不伺候你师父,他老人家是在哪里耽搁?”

八角才要回答,忽然及时捂住嘴,又道:“差点儿犯了大错,这个我可不能告诉你。”

之前卢照邻离开长安后不久,孙思邈也飘然而去。

后来阿弦也风闻孙老神仙是去照料卢照邻了,当时长安城里众人还略得安慰,都寄希望于孙老先生的妙手回春。

此时见八角“守口如瓶”,阿弦只当他是不敢把孙思邈的住处随意透露,免得世人知晓后闻风而至,阿弦便道:“那好吧,你回长安又是何事?”

八角拍拍胸前包袱:“我来找崔天官,给他送药的。”

阿弦一惊:“找阿叔送药?”

八角道:“是啊,师父新炼了药,特让我快送回来,免得耽搁了天官的旧疾,”八角毕竟是个孩子,又不禁得意洋洋道,“这也是相谢天官……”忽地又紧紧捂住嘴。

阿弦又是诧异,又是笑道:“你怎么啦?总是话说半截。”

八角吐吐舌头:“我不敢说了,一看见你,就想什么都说出来,要真的说出来就坏了大事了,师父会狠狠打我。我不说了,先走了!”

阿弦才要叫住他,八角却生怕自己忍不住,撒腿钻入人群,消失之前又叫道:“等我送了药自去找玄影玩。”

阿弦无奈,笑着一摇头,耳畔听王主事道:“这个小孩子所说的师父,可是老神仙孙思邈?”

阿弦回头,却见王主事一脸探究。阿弦只得道:“是。”

王主事满脸惊艳:“你居然认得老神仙?”

阿弦挠挠头:“不算,其实是阿叔、其实是托了崔天官之福。”

说到这里,阿弦忽地愣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