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若定。

那会儿他虽然就站在她的旁边,却也禁不住就像是底下的万千百姓一样,需要仰望才是。

林侍郎自诩从未见过这般盛况,从未见过百姓们对一人如此心悦诚服,但忽然他又觉着这场景有些熟悉。

他一直想不起是在哪里见过类似。

直到有一日上朝的时候,他站在文武百官之中朝上礼拜,那一刻,心底恍惚又浮现括州的那一幕……

——何其相似。

这才恍然,原来这份似曾相识,在此。

---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

一支细小的紫毫从雪白的宣纸上划过。

圆润顺滑的线条,一笔笔地描摹而过,不知过了多久,一个盈盈含笑的少女,跃然纸上。

她身着一袭大唐独一无二的女官官服,袖口的凤羽,栩栩如生。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

喃喃低声,宛若耳语。

而持笔之人凝眸,那一笔一画的线条,都倒影在清明深邃的星眸里。

蓦地他似醒悟了什么般,猛然停笔,大手张开,像是要将这幅画抓起揉碎,但看着手底下那个人的脸也因此而轻轻皱起,那手却又不忍如此般,忙不迭放开。

第202章 司其职

就在阿弦于高台之上, 借助百姓们之“水”涨船高,制住张勱等人时,领命侦理宛州客栈焚火一案的狄仁杰才进城门。

狄公跟大理寺众人刚进括州城, 就发现城中气氛不对, 又见百姓们扶老携幼纷纷往刺史府方向而去,他们顺着人流而行,正赶到现场,目睹这一幕。

狄仁杰一行之前在宛州查案, 也已证实其他两名死者并非阿弦同林侍郎, 本不必前来此处, 但将案情回禀京都后, 天后却又命他转道括州。

一路上秋雨连绵,众人披星戴月急赶而至, 却想不到迎接他们的是如此好戏。

狄仁杰望着远处那站在桓彦范跟林侍郎之间,身着官服却略显娇小的身形,笑对身边人道:“你们可曾见过这般场景?”

随从诸人均都瞠目结舌。

忽地有人道:“狄公, 这是不是有些太过了?身为钦差居然假死隐匿, 又在此处说了许多……大逆不道的话, 若是给二圣知道, 只怕……”

“只怕会因此获罪么?”

“正是。”

狄仁杰道:“你们可知道, 天后因何派了一个才方七品的户部主事为黜陟使?”

众人摇头。

狄仁杰道:“因为她是个女子,也因为她……有这份能为。”

众人面面相觑。

狄仁杰沉声道:“宛州之事已经查明,是有人故意要暗杀钦差,在这种险要情势之下, 十八子并未惧怕,并未因此而掂掇不前,她反而反其道行之,离开了禁军的护卫,自己带人闯到括州。这份胆量勇气,试问你们谁会有之?”

有人疑问:“但是这样岂不冒险?若是路上有个万一,岂不自断后路?”

“她从没有想到过后路。”狄仁杰淡淡回答。

那问话的人无言以对。

旁边一人道:“但是这样做,是不是犯了欺君之罪?毕竟陛下跟娘娘都以为他们葬身火海,才命我们前来侦查的。她既然无事,就该迅速禀明朝廷,就不必我们忙乱一场了。”

狄仁杰缓声说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比如方才我们进城前后,一路所见的种种惨状,你们觉着,还要慢慢地回复朝廷,再按部就班地等候朝廷旨意么?不必说是这一来一回,就是你我在这里说话的功夫,只怕就有受灾的百姓痛病冻饿而死!”

这瞬间,均都默默。越发显得前方的百姓们群情澎湃。

狄仁杰见众人都哑口无言,复道:“所以说,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

他回过头来,重看向前方的阿弦。

这时侯,天际仍有阴云笼罩,周遭又寒鸦不时地掠过,但是只要看着那道看似渺小的身影,就让人的双眼之中,也似有了一团灼热的火焰。

狄仁杰若有所思地说道:“我想,我已经知道了天后任命女官的用意。”

周围众人不由也随着看向前方的阿弦,不解。

只听狄仁杰叹道:“世间有女子如此,所作所为让须眉男儿都自叹不如,我等见了,岂不羞惭?岂不自惕?诸公,不要再在意十八子的女子身份,更不要再因此小看、贬低她。你们所要留心的,是她身为一名官吏,会做到何等地步,会做到让诸公何等的望尘莫及。”

深深吸了口气,狄仁杰道:“只有知耻,才能后勇,诸公可明白我的意思了?”

身边儿众位,在心底琢磨着他的这几句话,终于缓缓地点头:“我们当然……不能连一个女子都不如。”

狄仁杰笑了起来:“好吧,这也算是一种自励。”他长吁一声,含笑道:“现在,就让我们去帮助这个‘女子’,完成你我同为朝臣的使命吧!”

---

桓彦范一挥手,有人上前,将刺史张勱并他底下的一干同流合污者尽数擒拿。

阿弦见动手的那些人体格魁梧强健,步伐沉稳有力,面对这种场面镇定不乱,显然训练有素,便笑道:“小桓,你做的很不错呀。”

“那是当然……”桓彦范忽地发现了疑点,“你叫我什么?”

阿弦道:“小桓呀,林侍郎也是这样称呼的。”

“他是长者可以,你比我大么?”

阿弦道:“也许……”

桓彦范翻了个白眼:“不瞒你说,我越看越觉着可疑,你绝不会比我大。”

阿弦笑而不语。

---

早在定下三人分头行动的计策之时,三人所担负的,就也各自明确。

阿弦负责当饵,林侍郎是“卧槽马”,而桓彦范,则是在背后运转调动之人。

毕竟阿弦虽选择了召集百姓这一步棋,却并无十足的把握,且百姓若是群情激奋,控制不住的话,就如同那高涨的洪水泛滥,反会真的酿成祸患。

所以阿弦让桓彦范去找“帮手”。

而桓彦范不负所望,他当真找来了极出色的帮手。

括州出色的是水运,经营水运生意最赫赫有名的又有三大家:永安,广运,跟江南。

这三家非但控制着括州的水路漕运,甚至占据江南道的半壁,永安号底下的管理,船工,杂役等,加起来足有千人之多,最少的江南,也有五六百号人手。

虽然这三大家也在水灾之中受损,但毕竟他们是吃这碗饭的,伤亡要比寻常百姓要少很多,其中永安号甚至联合广运,在灾情严重之时,救援了不少百姓,江南号亦开仓放粮,救济饥民。

是以在民间,这三家的名望也极高。

桓彦范便是打听到这点儿,决定从这三大家下手,他暗中先拜见永安号的掌门人,表明身份,说明来意。

桓彦范已经顾不得考虑后果,如果这三家不答应,他会用非常手段,因为他同样也没有退路了。

他不仅要救满城百姓,更惦念牢房中生死未卜的阿弦,以及卧底的林侍郎。

幸而,老天眷顾,冥冥之中,自有注定。

永安号乃是百年的老字号,其老掌门却跟桓彦范的祖父桓法嗣有过一面之缘,对桓法嗣十分推崇,得知桓彦范的身份,当即便答应了他的请求。

永安号是三家之中的老大,他们开口了,其他两家也便好办了。

更加上因为刺史张勱的确贪得无厌,层层盘剥,三家深受其苦,早就无法忍受。

只因张勱朝中有人,是以毫无办法,如今见钦差想要对付此人,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于是当真“一呼而百应”。

所以在张勱指使士兵们去镇压百姓的时候,才有那许多青年子弟冲到最前头,这些人都是三大家之人,其中不乏许多商号招来的游侠,并非泛泛之辈。

除了这些现身之人外,在底下的人群中,也有三大商号的人暗中控制局势。

有这许多人挡着官兵,又在底下疏通,这才并未让事态到无法控制的地步。

---

桓彦范狠狠翻了个白眼之时,阿弦却转头看向旁边,似侧耳倾听的模样。

林侍郎正在她身旁,见状道:“小弦,怎么了?”——她虽是看向身边,却仿佛是看着虚空的姿态。

阿弦的脸上露出又惊又喜的表情,笑道:“我们有大帮手来了!”

林侍郎跟桓彦范同诧异,阿弦却转头四顾,看了半晌,终于从人群中看见一个熟悉的人。

“是狄少丞,”阿弦笑道,“真的是他。”

桓彦范眼睛尖,也看见了狄仁杰:“哈哈,我正愁把人拿下后,还要审讯之类的繁琐,没想到天降奇兵,来了个最合适不过的人。”

林侍郎也终于发现了,因拍掌笑道:“好好好,果真的是大帮手,这一下子我的心总算放回肚子里了。”

---

众人正惊喜交加的时候,阿弦忽地想起一件事:“康伯呢?还有……那陶先生呢?”

桓彦范才警醒过来,忙也转头四看,却见周遭并无两人的身影,原来方才拿下张勱的时候,百姓们有一刻的躁动混乱,就在这一瞬间,康伯跟陶先生两人便失踪了。

阿弦颇为担心康伯,桓彦范道:“不急,我叫人帮忙留意就是了。”

当下便去寻了永安号的人,这般如此叮嘱了一番。

说话间狄仁杰前来,彼此见过后,括州城剩下的种种杂事,便交给了林侍郎,狄仁杰等处置。

阿弦则另有一件无法对人说明的“要事”去做。

---

永安号的一名青年站在原地,盯着那道坐在亭子间里,时而低头飞快地写写画画,时而抬头,不知做什么的“纤弱”的身影,好奇地看了半天,不知她到底如何。

青年喃喃道:“为什么大家都说,这一次的钦差里有个女的,我怎么看不出来?”

另一人笑道:“说实话,我看见那十八子的时候,也是完全看不出来的。”

“那如果十八子不是个女的,这几位‘钦使’之中,还有谁是女的?”

大家不由看了看旁边的桓彦范,却给他啐道:“你们眼睛都瞎了,没看见她官服的袖子上绣着的是什么吗?”

“那是……什么东西?”

桓彦范以手加额:“那叫凤羽,凤凰的羽毛,懂不懂?若是男子,哪里是这种官服了。”

“哦……”众人发出了恍然大悟的声音。

忽然,先前发问的那青年道:“如果不看官服呢?”

桓彦范道:“不看官服也看的出来,你瞧那个男子这样弱不禁风,还没喉结的。”

“若是年纪小的话,自没有喉结,何况我们这南边儿,多的是这种弱不禁风的公子爷,这位小郎君跟他们比起来,算是个强健的了。”

“噗……”桓彦范忍不住笑了起来,“那不成了娘们儿了。”

“别侮辱娘们儿了,娘们跟他们一比,也成了爷们了。”

“哈哈哈……”大家快活地笑了起来。

---

括州终于暂时地平静下来。

流民被重新安置,官仓重新开放,原先那犹如清水似的粥,变得粘稠可口。

狄仁杰跟林侍郎正日以继夜地清理府衙里的种种公文,账簿等。

一切好像都在走上正轨。

但对阿弦而言,有一些必须要做的事情,正在开始。

自从越来越靠近括州,她眼前所见的鬼魂便多了起来,有时候,甚至鬼多于人。

进城之后,更是如进了枉死城般,毫不虚言地说,这满城之中,竟是半城更多的阴魂。

怪不得连日里阴云不开,这般怨念之气横溢,无处宣泄,直冲云霄,

对于生活在这尘世间的百姓,她做了自己所能做的所有,如今有了更好的人去料理剩下的事。

现在,她开始为了另一些“人”,尽自己所能。

---

“你慢一些,不必着急,”阿弦咬着笔头,抬头看着面前“中年人”:“你的儿子没有死?他在……好,我知道了,我会转告你娘子的。”

“不不,不用谢,也别哭啦,他们不会再受苦啦,”阿弦匆匆安抚了两句,忙忙地在桌上的簿子上写道:“菩提寺,大毛,母亲,善堂,顺娘。”

“下一个。”她认真地记录完毕,欣赏着自己蟹爬似的字迹,头也不抬地说。

有一道人影悄无声息地靠近。

作者有话要说:

狄公:你们这帮XX,惭不惭愧,脸不脸红?

众:那是公主殿下,当然厉害啦

狄公:叉出去!

第203章 办鬼差

桓彦范吃惊地看着阿弦在簿子上的鬼画符, 又看看她脸上沾的墨汁:“你在干什么?”

阿弦愣了愣,目光从他脸上移开,看向旁边那已经等得有些焦急的鬼:“没什么……你说。”

桓彦范以为是让自己说:“我在前面看你半天了, 嘀嘀咕咕地是在做什么呢?写得这是……”

他见阿弦埋头奋笔疾书, 举手将簿子夺了过来:“这是……什么井水里,紫藤巷、邓娘子?”他越发狐疑地看着阿弦,惊笑道:“你是失心疯了?写得这是些什么……”

不等他说完,阿弦肃然道:“还给我。”

桓彦范一愣:“怎么了?”

阿弦见他愣神, 举手夺了过来, 低头道:“这不是什么好玩闹的。”

的确不是好玩脑的。

——这一本册子, 这上面的每一行, 都是一个曾经鲜活的生命。

每一行,记载的都是他们没完成的心愿, 让他们逗留在人间,不肯离去的执念。

桓彦范虽然不懂,但也看出阿弦面上的表情不对。

“好好好, 别生气。我、我又不是故意的, 这是很重要的东西吗?我不碰就是了。”他十分擅长见风转舵, 忙道歉。

阿弦瞥他一眼, 复又落座:“很重要。”

桓彦范眼珠一转, 笑说:“既然很重要,可你的字写得这样,又写得不大明白,别回头忘了自己写得是什么吧?你不如……让我帮手。”

阿弦一愣:“帮手?”

桓彦范点头, 信心满满道:“括州的三大漕运帮头都在我这里,他们对这括州的地头又是最熟悉不过的,品性也信得过,你要做什么,只管说呀。”

阿弦眼前一亮,她刚才还在担心,虽记录下鬼魂们的心愿,但这样多……这队伍从府衙后花园,一直出了后门到了街上,何年何月才成。

此刻听了桓彦范的建议,阿弦心头一动,有了主意。

桓彦范叫了些船帮的弟子听命,每个人便领一条消息——自是阿弦转述的,离开府衙,前去行事。

——之前那中年鬼因死在水患中,却放心不下自己的妻子跟孩子。

但他的妻子顺娘跟儿子大毛也分散开来,顺娘以为大毛也已不在人世,故而痛不欲生,一心寻死,这鬼于是特来请求阿弦,让告诉顺娘儿子大毛还活着的事实。

至于第二人,却是一名女鬼,因被洪水卷入枯井,无人知道,苦不堪言,所以前来求助阿弦,让把自己救出来,通知家中。

阿弦把这些收集到的消息,均都转告,随着每一名船帮弟子离开,那来报信的鬼也跟着离去。

如此一来,果然事半功倍。

---

桓彦范最初虽不知阿弦是在做些什么,但随着一条条确凿消息从她口中说出,又因为先前离开办“差”的船帮弟子回来告诉,的确事情无误……

他自然也明白阿弦是在跟“什么”交流了。

桓彦范原本有个难言之隐,他甚是惧怕此种东西,但看阿弦表情严肃,神色坦然,像是在处理每一件寻常的差使,毫无异样,他心里的那种不安也随之消散了,不知不觉也因而投入。

两人从早忙到晚,处置了足有数百件“异事”,饶是如此,还有许多鬼排队等候,原来他们一传十,十传百,都知道十八子在府衙接案,所以蜂拥而至。

桓彦范却知道阿弦身上带伤,心想她之前被关在大牢,白日又极劳累耗神地做了那一场,如今更马不停蹄跟“那些东西”交流,岂不伤神伤身?

桓彦范便道:“你且歇息些儿,我可不想再看你病倒了。”

阿弦的确有些累了,口干舌燥,头也有些疼痛。

这幸而是朱伯伯给了她那碗“神异”的汤,不然的话,这会早就命去了大半条了。

阿弦揉揉太阳穴,正欲暂时“休假”。

谁知面前的鬼哀哀求说:“我的老母亲双腿不便,此刻一人被困在老屋中,衣食无着,求十八子发发慈悲,让人快去救援,不然的话……就……”说着,便鬼哭起来,十分悲戚。

阿弦才喘了口气,心又跟着缩紧,忙道:“好好好,你说明白,家住哪里,我即刻派人就是了。”

那鬼才转悲为喜,忙报了家门。

阿弦又火速叫了一名船帮弟子,让快去某巷某家,找寻那老妇人。

桓彦范在旁看着,目瞪口呆:“你真是……唉……”

---

是夜,阿弦困得要睡,却又每每被鬼魂惊起,身不由己又听他们诉说。

门外的船帮弟子们,则一个个一头雾水,却又略觉这“新奇”之极。

因之前领命的那些人,因证实了种种确有其事,但明明这事有些“神异”,故而跑回来告诉。

大家口耳相传,自觉这许多玄妙之事委实无法解释,于是渐渐地就把屋子里的阿弦,认作是“神人”,毕竟只有神人才会未卜先知。

所以这些人反而并不怕困累,一来因都是少壮青年,二来他们都是漕运之人,惯经风浪出力的,又且心里火热期待,故而竟比阿弦更精神百倍。

阿弦忙了两天一夜,才总算解决了大半儿鬼魂所托,人已经累困的半是恍惚,几乎灵魂出窍。

正在无法可想的时候,桓彦范拉了一个救命之人来到。

一个让阿弦期待出现、却又想不到他竟会这样快出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