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夫妻道

门扇上忽然响起了嗤啦的响动。

阿弦如梦初醒般回过头去看了一眼, 并没理会。

但那抓挠声仍是缓慢传来, 阿弦默默地走过去将门打开, 果然见那小黑猫人立而起,正在挠门,因阿弦突然开门,小黑猫扑倒在地上。

它狼狈地在地上滚了滚, 才又勉强站起,抖抖簌簌地蹭到阿弦的脚边, 试图爬到她的靴子上, 似乎怕冷一般把毛茸茸的身子弓成一团。

在小黑猫身后, 是立在门口的玄影, 门开后便探头过来,大概是看到小黑猫已成功占据了阿弦的脚,它就也兴高采烈地跳了进来。

阿弦默然站了片刻,她想回头继续询问崔晔, 却又不想把黑猫丢落下去。

直到崔晔道:“至于那是什么, 我……不能说。”

阿弦低下头看安心趴在自己脚上的小猫,对此刻的猫儿而言,阿弦的脚背就像是能天长地久居住的安稳所在。

但这不过是假相而已。

阿弦问:“是跟不系舟有关的吗?”

崔晔沉默。

阿弦又问:“阿叔……跟不系舟……有什么牵连吗?”

崔晔仍是无言。

无言跟沉默, 有时是因为话题无以为继, 没有话说也不必浪费口舌。

但有时候,却是等同默认,因为无法反驳跟解释,所以干脆沉默无语。

阿弦知道对崔晔而言这是后者。

其实从另一方面来说, 崔晔并没有给出详细的解释,也许算是一种仁慈,毕竟,只要不说明真相,阿弦就不必跳进那个她所预见且惧怕的深渊了。

但是有些事可以欲盖弥彰,可以隔着一层窗棂纸而不点破,但有的事情,一定得清楚明白的揭开,因为这并不是要单纯的满足谁的好奇心跟兴趣而已,这后面有着无法挽回的一个人,或许不仅是一条命……但就算只是一个人的性命,也已足够“不共戴天”。

阿弦的双拳慢慢地握紧,身旁的玄影才高兴了一会儿,突然察觉阿弦身上的气息变了。

——“你知不知道,”阿弦慢慢地说,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钻出来的,沉重而缓慢,她回过头看向崔晔,“伯伯……他就是被不系舟的人害死的。”

玄影吓得后退,那小黑猫身子一歪,不出所料地从阿弦的脚上滚落在地,它懵头懵脑地在地上挣扎,仿佛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

要来的终于会来。

这道理崔晔早就知道。

但是真的来到,仍有一种手足无措之感。

崔晔双眸缓缓闭了闭,喉头一动。

“我知道。”他轻声回答。

阿弦胸口起伏,有一种想要嚎啕大哭的冲动,却并不仅仅是因为痛苦,而是因为难以言说的愤懑,跟惊心,她走到崔晔身旁:“阿叔,你告诉我,你跟不系舟……没有关系。”

崔晔的双眼难得地浮起淡淡地红色,他仍是紧闭双唇,不肯回答。

阿弦伸手握住他的手臂:“你告诉我啊!你跟不系舟没有任何关系!”

眼泪随着动作飞溅散开,而她的问话就像是无形的小小刀子,把眼泪在瞬间撕裂成细微的片片。

玄影在身后望着两人,它“汪”地叫了出声,不安地原地踏步。

突然门外传来虞娘子的声音,道:“怎么了?”

原来房门打开,把阿弦的声音传了出去,虞娘子不知道何意,却因听出她的声气大不对,心惊胆战,也顾不得其他便过来探看情形。

阿弦死死地盯着崔晔,在这瞬间仿佛忘记了所有,天地都像是在此刻消失,她说不出心中的感觉:愤怒,失望,惊心,痛苦,种种太过激烈的情绪复杂地扭打在一起,难分胜负,如此强烈。

终于她松开崔晔的手臂,后退两步,身体里的力气仿佛都在方才那两声吼叫里被透支光了,阿弦往后一倒,几乎跌坐在地上,幸而虞娘子上前将她扶住。

最终阿弦抬头道:“你走,你走!”

虞娘子见她这样反常,忍着惊慌安抚道:“阿弦!不要这样,有话慢慢说。”

阿弦却不理她,只是盯着崔晔道:“你走啊!我不想再见到你!”失去理智般,声嘶力竭。

崔晔想要说什么,但是看着她燃烧着绝望跟愤怒的双眼,知道这时侯说什么都是徒劳了。

无论他有什么样的苦衷,就算是有千万个原因,但仅仅需要一个事实就能将那一切全部打败,这个事实就是朱伯的死。

终于他迈步往外。

“天官?!”虞娘子要叫住他,他却置若罔闻。

在虞娘子震惊的注视中,崔晔出门,头也不回地去了。

身后的屋内,传来阿弦不再隐忍的放声大哭。

---

此后数日,阿弦闭门不出。

袁恕己因为领了旨意,要查当年的案子,不免需要阿弦的证言,叫差官打听,却听说阿弦不在户部,自己亲自来到怀贞坊,虞娘子见了问他因何而来,袁恕己便说了来由,又问阿弦怎么并没有去户部。

他心里怀疑是因为流言的缘故,导致阿弦无法面对,所以耽留在家里。

不料虞娘子面露难色,道:“少卿若是为了那件事,还是罢了。”

袁恕己道:“我当初跟她说过,她已经答应过了。”

“不是,”虞娘子摇了摇头:“我拦着少卿,不是因为怕这个,是因为……这两日阿弦情形不大好,因为她、她……”

虞娘子迟疑着,不知该如何描述。

袁恕己察觉不对,忙问:“怎么了,出了何事?”他是个急性子,见虞娘子难以启齿似的,便迈步望内:“我去看看她。”

虞娘子忙道:“少卿!”

袁恕己回头,虞娘子道:“先前阿弦跟天官……似乎起了什么争执。”她是想提醒袁恕己心里有所准备,不要又在阿弦面前说错了话。

袁恕己惊道:“争执?他们有什么能争执的?”

袁恕己当然知道崔晔的脾性,平心而论他虽然不大待见崔晔,却明白崔晔对阿弦之心,何况崔晔不像阿弦,那人是个有城府心术的,遇到事只会以宽容之心相待阿弦,或者再施以教化等等,又怎会做到如此粗愚的争执?

那只能说,让他们起争执的这件事,非同一般。

虞娘子陪着,袁恕己入内去见阿弦,进门,就见阿弦披散头发坐在窗前,外面披着一件青色布衫,风从后窗吹进来,她的长发跟衣衫都随着掀动。

玄影跟小黑猫一左一右在她身旁,像是左右将军。

袁恕己向虞娘子投了个放心的眼神,迈步入内,他怕阿弦在出神,自己贸然靠近会吓到她,便故意先笑了声。

阿弦动也不动,袁恕己就长长一叹,才说道:“我们这些人在外头都要焦头烂额了,你倒是清闲的很,你这每个月的俸禄是不是得减半啊?”

阿弦微微转头,却没有搭腔。袁恕己走到她身后,打量了一下玄影跟小黑猫盘踞的方向,终于欺软怕硬地走到小黑猫的身后,他抬脚,轻轻地把小黑猫挪的远了些,就在小黑猫原本的位置取而代之地坐下。

把袍子一抖,又掸了掸,发现上面有几道褶皱,总是不如那个人,那人不管在哪里都像是衣冠楚楚,袍摆上都没有一道不熨帖,碍眼的很也显眼的很。

袁恕己瞬间的走神,然后他重又绽放笑脸,转头看着阿弦道:“你在干什么?老僧参禅吗?”

阿弦怦然心动,竟道:“是啊,我正在想。”

袁恕己吃惊:“想什么?”

阿弦沉默了片刻,道:“当初窥基师傅跟我说,可以让我跟着他做个入门弟子,对我自个儿也好,我没有听……”

袁恕己不等她说完就半是骇异地笑着打断了:“不要胡说八道,什么入门弟子,你魔怔了?当初没有听是对的,现在也不必再想。”

阿弦轻笑了声:“少卿,认真来说,我觉着我现在再拜师父,应该也不晚吧?”

“呸!”袁恕己大斥了声,“你可再胡说,你现在已经嫁了人了,哪家的佛门要收?”

“那也可以休离啊。”阿弦轻描淡写。

袁恕己虽然被虞娘子提醒,知道阿弦跟崔晔口角,可是却也只当阿弦脾气急又烈,大概是气头上所致,怒气泄了自然就好些了,却想不到……事情并非他想的那样简单。

袁恕己敛起了笑,问道:“你……你跟崔天官到底怎么了?”

阿弦闭口不言。

袁恕己道:“你告诉我,你们到底怎么了?是不是他……他负了你?他做了什么?”袁恕己越说越惊心,又隐隐有些对崔晔的愤怒。

阿弦道:“不是。少卿,你别问了。”

袁恕己道:“我不问?哈,你不告诉我,难道我不会自己追查吗?如果给我知道是他负你,我……”

“别说了,”阿弦打断他的话,“这是我跟他之间的事,跟旁人无关。”

袁恕己被那句“跟旁人无关”堵的心头凉了凉,然后哼道:“是,我是旁人,但我仍是自作多情的觉着我跟小弦子是知己一场,虽然并没有许下什么生死之约也无八拜之交,但我为了她,可以把这条命交出去,我也知道她肯为了我不计生死,若有人欺负了她,我也绝不会袖手旁观!”

袁恕己说着,手按着膝头起身要走,阿弦抬手在他手臂上一握,袁恕己停下,转头看向她。

阿弦道:“我不是那个意思。”

袁恕己静静地看了她半晌,终于吐了口气:“我也知道你不是那个意思。”

两个人彼此相看,阿弦终于无奈一笑,袁恕己也笑叹道:“行了,别打哑谜了,你知道我不擅长这个。”

两人说话的功夫,那小黑猫磨磨蹭蹭又靠近过来,伸出爪子勾着袁恕己的袍摆,攀岩似的要往上爬,爬了两次都无能为力,有一次甚至往后倒翻了回去。

袁恕己看的好笑,索性将它抄了起来,放在自己的腿上,摸了摸那毛儿,道:“这只猫怎么还留着?”

阿弦道:“它原本是被用来聚魂入魔的,那天晚上魂魄都散了,又吃了我的血……已经没什么灵力了。”

袁恕己举起那猫,果然见它双眼蒙着一层淡淡地灰,被举起来也不知挣扎,呆呆傻傻的。

袁恕己便将猫放低,道:“你便是这样下不了狠,如果是皇后,一百只猫儿也早化灰了。”

阿弦道:“你来一定是有事,为了什么?”

袁恕己想了想,便先按下她的事,只说道:“我是为了当年旧案来的,这两日我跟狄仁杰把当年宫中的老人们统统都审讯了一遍,对了,你知道那个御膳房的张公公吧?”

阿弦这才惊动:“我当然知道,他怎么了?”

“放心,没有为难他,”袁恕己先喂她一颗定心丸。

张公公原本跟随过朱妙手学过一段时间的厨艺,算是半个弟子,虽然当年那件事朱妙手做的隐秘,但张公公毕竟跟随他许久,知道他的心意,从那突兀之中未免看出了些蹊跷,只是这么多年来从不敢对任何人提起,因为毕竟太过骇人听闻了。

原先张公公还只是猜测,但当看到阿弦出现在自己面前,他是宫内老人,目光犀利,便知道自己猜想的果然是真。

当然,张公公还有一件事并没有跟袁狄两人供述,那就是……崔晔原先落难豳州,后回长安,拜托他做雪团子给阿弦吃。

“虽然在先前太宗陛下在的时候,就已经御准了公公他何时离开大明宫都成,但是公公念旧,私下里曾说过也许这辈子就老死宫中,为李家效命一世就罢了,只是在小公主之事后,突然之间公公就不告而别。”张公公在狄仁杰跟袁恕己面前陈述。

袁恕己道:“他连什么话都不曾留下吗?”

张公公面有难色,迟疑着摇头。

袁恕己跟狄仁杰对视一眼,当然知道他必有事隐瞒,狄仁杰道:“我们是奉旨查案,不然的话,自是万万不敢惊动宫内的人人,公公还是把所知道的尽数告知,免得我们在二圣面前不好交差。”

张公公苦笑:“我只怕我若说了,两位更加不好交差。”

袁恕己皱眉:“怎么,有陛下旨意在,你又有什么不可说?”

在两人的连续质询之下,张公公才说了实情,原来,在朱妙手不告而别之前,他曾有些精神恍惚,有一次张公公做了新样点心想给他评判,悄悄靠近的时候无意中听朱妙手自言自语说什么“亲生骨肉,她怎么能下得了手”这种话,吓得张公公把手上的点心都给跌翻了。

袁恕己跟狄仁杰这才明白为什么张公公三缄其口。

袁恕己本不想就告诉阿弦此事,但遮遮掩掩不是他的本性,何况此事迟早会被阿弦知晓,索性便都说明了。

阿弦却并不觉着意外,虽然她心里知道,当初不是武后对自己下手,可毕竟当初在豳州,伯伯身死之后劝她回长安的时候,曾说过让她问问武后为何如此狠心之类的话。

可见朱伯伯曾也一心认定是武后杀了安定公主。

但问题是,朱伯伯为什么会这样以为。

---

袁恕己道:“此事只有我跟狄公知道,他同我商议,让我来问问你,朱妙手可曾私下里跟你说过什么,或者无意中透露出什么来?”

阿弦当然不能跟他说朱伯伯曾提起的那些话,不然的话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所有又要对武后不利起来。

如果说阿弦先前还跟武后有些隔阂,却都在猫儿妖变那天晚上,因武后舍命一抱而心结释然了。

阿弦道:“我……只知道不是皇后动手,是什么让伯伯误会了。”

袁恕己道:“再想想,还有其他么?”

阿弦垂头,不免想起了再不愿回想的某些事,阿弦抓了抓胸口:“没有了。”

袁恕己并不勉强她,如此两人又沉默了片刻,袁恕己道:“你跟天官之间……虽然不便告诉我是什么事,可是我总觉着,以天官那性子,不至于做出什么不可原谅的行为来,你觉着呢?”

阿弦心头一痛:“我不知道。”

袁恕己心里狐疑更甚,只得又叹:“真是清官难断家务事啊。”

阿弦一笑不语。袁恕己突然又想起一件事来,他忙对阿弦道:“我本来以为你知道了,可是你既然跟他争执,只怕未必会知道……”

“什么?”

“我怎么听说,太子向二圣举荐了天官,因为先前他去过羁縻州,对吐蕃情形熟悉,所以这一次想让他随军呢。”

阿弦果然没有听说这个,顿时恍惚怔忪。袁恕己道:“我劝你不要跟他斗气,你知道羁縻州那个地方,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那可是他死里逃生百般磨难的出处……何况他的身体向来不大好,我隐约听说这两日又有些加重。”

阿弦的心里有个声音大叫,但是面上仍是淡淡地不动声色。

袁恕己道:“罢了,我不说了。只是你若是想起了跟旧日宫案有关的,记得去大理寺找我……当然,你若不去,我来也可以。”

说到这里,虞娘子外头进来道:“少卿既然来了,就不要这么快走,陪着她吃些晚饭吧。”说着又向袁恕己使了个眼色。

袁恕己会意,知道阿弦如此,对吃食上只怕也不上心,于是顺势留下,陪阿弦吃了一餐,阿弦果然毫无食欲,被袁恕己说笑相陪,盛情难却,好歹也喝了一碗面汤。

---

第四日上,阿弦照常前去户部,黄昏之时正欲回怀贞坊,宫内有人来召她入宫。

经过这两日调养,高宗气色转好,只是在看见阿弦的时候,却见她略露憔悴之色,高宗道:“怎么你反而透出病容?是不是因为知道了崔晔的事?”

阿弦一愣,武后道:“怎么你果然不知道么?原先太子奏请举荐崔爱卿去东北边。”

阿弦低头道:“我听说过。”

帝后对视一眼,高宗道:“那你也听说了崔卿今日自动请命的事了么?”

阿弦猛然抬头。

二圣就知道她不知道,高宗埋怨地对武后说:“你瞧,我就说她不知情的,崔晔怎么竟也如此胡闹。”

武后却若有所思地看着阿弦道:“阿弦,你跟崔卿之间……可还好么?”

阿弦低着头说:“很好。”

武后皱眉道:“如果是这样,怎么他居然不把请命的事告诉你?”

阿弦无言以对,高宗已迫不及待道:“既然阿弦不知道,自要驳回的,好孩子,你不必担心。这件事我为你做主,不会让你们才新婚就分开的。”

武后看一眼高宗,似笑非笑道:“陛下,你怎么不问问这几日这孩子在哪里住呢?”

高宗不解:“这何必问,不是崔府么?”

武后道:“我隐约听人说,她是在怀贞坊住着。”

高宗目瞪口呆地看着阿弦,又小心翼翼地问道:“这是为什么?难道是崔府住的不适么?”

阿弦虽然跟崔晔因为当初的旧事而起龃龉,却不想在二圣面前流露出来,毕竟,这虽是她的生身父母,但他们的身份是帝后,而崔晔虽是她的夫君,却也是臣子。

阿弦道:“崔府很好,前日夫人还亲自去怀贞坊,探望我并请我回去住,只是我毕竟一个人习惯了,突然让我跟一大家子人整天相对,难免有些不习惯,所以先回去清闲两日。”

高宗失笑:“你从小当男孩子养大,崔家偏又是那样的门庭,难怪你有些不适。不过,到底是人家儿媳妇了,不要太冷了人家。”

突然他又说:“难道崔晔之所以自请去东北,是因为你冷淡了他吗?”

这句话,却是歪打正着。

也引得阿弦心头狠狠揪起。

武后笑道:“陛下这话可是小看了崔卿了,他向来是个公重于私的人,这一次也定然是觉着太子的提议甚佳,且此战不容有失,所以才自请前去为国效力的。”

高宗点了点头,对阿弦道:“稍后你好生跟崔晔说说,跟吐蕃这一次战虽然至关重要,可是……朕的女儿也同样重要,更加不容有失呢,你就让他好生留在长安,这次不要去了。”

武后则道:“陛下心心念念的就是跟吐蕃的这一战,发狠要扬眉吐气呢,却因为阿弦而宁肯崔卿留在长安,着实难得。”

高宗呵呵笑了两声,忽然隐隐觉着武后的话中有话,他忙看一眼武后,却见她笑的淡然自若,并不像是有别的意思的。

三人说到这里,外间太监突然扬声:“崔天官到。”

阿弦正在走神,猛然听了这句,几乎要跳起来,她不想在这个时候面对崔晔,只想快点撒腿逃走,可是偏偏帝后在上,这时侯流露出其他神色,一下就会被看穿。

阿弦只得勉强把双脚钉在地上,低着头,假装什么也没听见,什么也不去看的。

不多时,外间崔晔已经走了进来,阿弦虽然不看他,但是耳畔听到那个声音,已经不由自主地鼻子发酸,眼中酸胀,她鬼使神差地往旁边瞥了眼,瞧见他袍摆在侧,一眼瞧见,那目光就像是要背叛自己一样,身不由己地往他身上爬。

高宗道:“你来的正好,方才朕把你去吐蕃的事告诉了阿弦,怎么,你事先没跟她商议过呢?”

崔晔道:“是,并没有同她说。”

高宗的语气里带有责备之意:“你也太过自作主张了,她既然嫁了你,便是夫妻一体,如此重要的决定,你怎么好就不告诉她一声?”

崔晔垂首:“臣知罪,是臣的不是。”

高宗一哂:“我并没有责怪你的意思,只是你们夫妻相处……”他为难地望着崔晔淡定端然的神情,又看向旁边低着头一言不发且似目不斜视的阿弦,总觉着他们两人相处甚是怪异。

幸而武后在旁道:“崔卿,你不如问问阿弦,她可许你去吐蕃么?倘若她许你,那么你就去无妨,倘若她不答应,这一次,恐怕你就得留在长安了。”

高宗正忖度,冷不防听了这句,惊讶的想要阻止,却已经晚了,高宗疑惑不解地看向武后,武后却笑吟吟地望着底下两人。

崔晔沉默,然后他转身对着阿弦。

向来应答自若处变不惊如他,这一刻,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却无法出口了。

他只是目不转睛地看着阿弦,几度张口,又几度停住。

阿弦却仍是一眼也不看他,崔晔终于深吸了口气:“我……”

他才说了一个字,只听阿弦的声音响起:“既然是天官的意思,我不阻拦。”

崔晔一口气噎在胸口。

阿弦这一句话说完,殿上已不仅是寂静了,而是一股更令人窒息无法呼吸的死寂。

---

此后,高宗有责备之意地对武后说:“当时你为何让阿弦自己决定?你难道不知道阿弦是个很懂大义的孩子?而且既然是崔晔的心意,难道她肯绊住他的脚?”

武后笑道:“这样的选择,才是陛下的女儿呀。何况我看他们之间有些古怪,有道是‘小别胜新婚’,就让他们暂时分开些时候,横竖以后日子且长呢。”

高宗本要说崔晔的身体不适合长途颠簸,更不适合凛风作战,可看着武后成竹在胸的样子,他便有些半信半疑,何况对吐蕃一战是他的执念,多一个崔晔多一份胜算,思来想去,只得不说了。

是夜,有个意外之人来到怀贞坊。

阿弦出外接见,狄仁杰同她略寒暄几句,示意她屏退左右。

彼时只虞娘子跟一个丫头在侧,阿弦知道他必有机密,便叫两人且退了。

狄仁杰方道:“我知道你的心中必定有好些疑问,这些疑问,天官无法亲口告诉你,就让我来做这个恶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