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唐悬疑录2璇玑图密码上一章:第 17 章
  • 大唐悬疑录2璇玑图密码下一章:第 19 章

“韩郎不必担心。我们就此隐去,待吐突承璀醒来,虽知中了暗招却无迹可寻,也只得吃下这个哑巴亏。再说,他既特意挑选山中小道匿行,定是皇命要保持机密。现在出了差错,他自己必然刻意隐瞒,你我反而无须担心。”

“那就好。”

三人又合力将箱盖移回原处。盖子即将合拢之际,韩湘朝卢眉娘连看了好几眼,想到她又要陷入严丝合缝的黑暗时,心中煞是怜惜和无奈。

要让神策军中尉亲自押运的尸体,其背景定然不容低估。但无论怎样,她死了,还在妙龄,终归是个苦命人吧。

韩湘刚松了口气,突然瞥见聂隐娘手中的锦帕,“哎呀!”他叫道,“忘记把这放回去了。”

“我要留个纪念。”聂隐娘随手便将锦帕纳入怀中。

“这万万不可……”韩湘还想劝说,却见隐娘眉目含笑,竟是淡淡的狡黠。啊,他这才醒悟,隐娘此举就是要让吐突承璀难堪。

这位曾经名动天下的刺客,而今退隐江湖的女子,只要她愿意,举重若轻间,仍能随意搅动人间的风云变幻。

韩湘无奈地摇头笑了。他终于明白,今天自己所谓的白蝙蝠咒术练成,不过是聂隐娘的略施小计罢了。想通了这点,韩湘反而感到释然了。能够成为聂隐娘计策中的一环,他还觉得蛮自豪的。

“隐娘,咱们快走吧,过不多久这些人就要醒来了。”

聂隐娘朝丈夫点了点头,转首向韩湘道:“我们要去长安一趟,韩郎是打算随行呢,还是继续在山中练你的白蝙蝠?”

又是一个意外。

“长安?”韩湘问,“隐娘怎么突然想起要去长安,之前并未听你提过啊?”

聂隐娘道:“我突然十分想念静娘。自昌谷一别,距今数月有余。我想去长安看看她。韩郎若不愿前往,大可安心留在终南山中。”

韩湘又惊又喜:“去看静娘吗?甚好啊,我当然愿意随隐娘走一遭。顺便也去看看崔淼那个家伙,倒有些想念他。”

“想念他什么?”聂隐娘说起话来永远冷冰冰的,又一句接一句,让人无从判断她的真实意图,不过韩湘已经习惯了她的方式,便笑答:“和他斗斗嘴,辩辩道,还是蛮有意思的。”

“此话当真?”

韩湘的脸有些泛红了:“隐娘啊,我有时真觉得,和你讲话还不如和你比剑。”

“怎么,韩郎学到了什么独门武功,有把握胜过我了?”

“咳,怎么可能,我只是想死得痛快些。”

聂隐娘终于绷不住了,扑哧一笑。韩湘则大大地松了口气。

那边聂隐娘的丈夫已经检查了现场,把所有可疑的痕迹都消除了。韩湘打起唿哨,一直在密林上空盘旋的白蝙蝠应声而来,乖乖地被他装入随身的草篓。三人相继遁入树丛,走出不久拐入一处山坳,以树荫为遮,向斜上方望过去,正好可以看到吐突承璀一行人的动静。

果然等了没多久,横七竖八的神策军们纷纷醒转。吐突承璀在油篷车前暴跳如雷,整个山坳里都是他狂怒的吼声。

韩湘笑道:“这个吐突中尉也不省点儿力气。不就是少了块帕子嘛,至于急成这样。”又对聂隐娘道:“隐娘,那究竟是块什么珍稀的锦帕,方才没能看得真切,现在可否给我一睹为快?”

“女子的东西,韩郎还是不看为妙。”

“唉。”

“不过这个,你倒是可以看看,是否识得?”聂隐娘递给韩湘一张纸片,正是从吐突承璀身上搜出来的。纸上画的是一把小小的匕首,旁边还标着两个字:练勾。

韩湘摇头道:“我对兵刃不熟啊。”

“这个名字也没听过?”

“从未曾听说。”

“我倒是见过一把刀,和这张图样极其相似。”

2

已经没有人能够说清楚,此刻聚集在清思殿上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甚至包括宪宗皇帝自己。

狂怒已使他精疲力竭,其实皇帝本人也非常希望能够冷静下来,能够思考,能够喘息,但席卷全身的怒火根本不肯放过他。他是君主,是至高无上的天下的主宰,每当怒火难遏的时候,他尽可以靠杀伐来消减这种暴戾之气,以使自己得到片刻的放松。过去他也一直这样做,但是今天,此时此刻他竟连这样的选择都不能够!

原因居然就是这个跪在御阶下的女子。

“杀了她!”

这个念头在他的脑海中转了无数遍。对于皇帝来说,无非就是一句话的事情。当然,事后对裴度需要解释,但皇帝深信,自己的宰辅深明大义,懂得社稷与个人孰轻孰重。更何况,他的这个侄女实在该杀啊!

特别令皇帝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事到如今,裴玄静还在试图为自己的行为辩解。

宋若茵,杜秋娘,现在是宋若华。皇帝身边的女人接连死去,而她裴玄静,是皇帝寄予了最大信任的人,不仅束手无策,甚至还纵使了这一系列的死亡,难道她不应该承担责任吗?

当然应该。所以,杀了她吧!

可不知怎么的,皇帝就是下不了这个命令。

裴玄静只肯承认,宋若华是在扶乩之后死亡的。但她又坚称,宋若华的死与扶乩没有直接关系。她的说法是:“宋大娘子非为毒杀,况且在扶乩之前已患病多日。玄静以为,宋大娘子很可能是病故,因此首要需搞清楚她真正的死因。”

皇帝质问:“朕早就严令禁止她再行扶乩之事,她执意妄为,虽死犹辜。而你为什么还要帮她?”

“因为妾想破案。”裴玄静煞白着一张脸回答。

“你想破案?违背朕的命令就能破案了?那么现在你破案了吗?啊?你回答啊!”

“还没有……”

“现在倒好,连朕的女尚书也死于扶乩了。这案子你还打算如何破?”

“妾真的没有想到大娘子也会死……扶乩木盒我全部都检查过,而且也亲手拿过,所以妾相信宋大娘子也不会有事的。妾还是低估她求死的决心了……”裴玄静的声音中有哀婉,但更多的是不解。

正是她这种孜孜以求、寻根究底的坚韧使皇帝叹为观止。说到底,宋若华、宋若茵,乃至杜秋娘,都只不过是他所拥有的众多女人之一,或者说是其中较为特殊的几个,他多少关心着她们。宋若华的才学、宋若茵的聪敏和杜秋娘的妩媚,都令皇帝喜欢。但归根结底,他更关心的是自己的安全,是手中的权力、胸中的社稷和眼前的万里河山。

裴玄静的种种表现都让皇帝感到,即使她的行为失当,却非出于私心。光这一点,就足够难得了。

就再给她一次机会又如何?

“三天。”

裴玄静闻声抬头:“陛下?”

“朕只能再给你三天。假如三天之后,你仍然不能交给朕一个满意的答案……”皇帝停下来,似在斟酌后面的话。

裴玄静便直直地盯在那张阴晴不定的脸上,等待着。

他终于说:“……那样你将令朕彻底失望。”

裴玄静的心剧烈地悸动了一下,随即冷静下来:“妾遵旨。”

“吐突承璀马上就要回来了,到时候你办不完的,朕都交给他去办。”皇帝点到为止,又道,“你不要忘记了,你还欠着‘真兰亭现’离合诗的谜。”

“是,妾都记得。”裴玄静叩头道,“不过妾想请问陛下,假如三天后妾能够交出答案呢?”

“你想如何?”

“妾想求陛下放我走,离开金仙观。”一言既出,连裴玄静自己都惊呆了。这念头应该已经在她心中酝酿很久了,于此刻突然迸发出来。

“放你走?”皇帝也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来,沉吟片刻,方才冷笑道,“很好啊,裴玄静,你是第一个敢与朕还价的女人。”

裴玄静低头不语。

“朕准你与朕还价,但不是现在。三天后,等你交出答案的时候,朕会给你机会谈一谈。记住,算上今天,总共三天。”

……不知不觉就到三更了。

推开窗,月色便如清泉般流进来。

裴玄静越来越觉得,真正的谜底就在触手可及之处。但正如人们常爱说的那句话:窗户纸一捅就破。而她,偏偏就是捅不破那层薄纸。

会不会是她自己不愿意捅破呢?

忽然,裴玄静看见窗棂上盘着一条蛇。

月色之下,蛇遍体泛出白光,简直像用纯银打造而成。两只菱形的眼睛绿莹莹的,火红的信子一吐一收,如同火舌。它也发现了裴玄静,刷地绷直身躯。

裴玄静全身的血液都冻结了。惊恐中她想起崔淼送的防虫香囊,随即又醒悟到,香囊已被自己慷慨地赠予了郑琼娥。

她只得继续与蛇对峙,可僵持才不过一瞬,就已经气促胸闷,难以为继了。裴玄静一咬牙,伸手去拉窗格,就在这一刹那,银蛇已蹿到她的面前。

“啊——”半声尖叫卡在喉咙里。

银光划过,裴玄静踉跄倒退半步,那条蛇坠落到窗户下面,不见了。

裴玄静几乎吓晕,却听有人在耳旁说:“别怕,没事了。”

一回头,便见聂隐娘站在屋内。仍是那一袭夜行衣,气定神闲,根本就不知道她是怎么进来的。

裴玄静说:“蛇……”

“死了。”

“……啊,多亏隐娘来了……”

聂隐娘一笑:“这副受惊吓的样子倒挺可爱,总算像个闺阁中的小娘子了。”

“隐娘!”裴玄静缓过神来,情不自禁去拉聂隐娘的手,欢喜道,“你怎么来了?”

“来看你啊。”

聂隐娘顺手把窗户合上,才道:“春分了,我看你这观中花木繁盛,夜间想必会有蛇虫滋扰,怎不小心关窗?”

“蛇虫?”

“我刚进长安时就听说了,今年冬天闹蛇。”

“是。”

“我又听说,有个姓崔的郎中有灭蛇绝招?”

裴玄静沉默。她不愿意对聂隐娘撒谎,但要从实说来,又不知该从何谈起。崔淼的所作所为和深藏难测的目的;她本人对他的看法与应对,以及他们之间所发生的一切,统统不足为外人道也,哪怕是对聂隐娘。

聂隐娘拉着裴玄静在榻上坐下:“他那么能干,怎么不来帮你灭蛇?”

“他来过……”裴玄静申明了一句,又道,“不过他应该不会再来了。”

聂隐娘点了点头,没有追问。裴玄静稍微放了点心——至少对隐娘,是可以一切尽在不言中的。

她突然想起来一件事:“哦对了,隐娘。禾娘一直和崔郎在一起。”

“哦。”聂隐娘冷淡地应了一声。很显然,她对禾娘的消息并不热心,而一旦她的脸上失去笑容,就会变得冷若冰霜。

两人都沉默了片刻,聂隐娘道:“不说别人了。静娘,你过得好不好?”

“我吗?隐娘都看到了。”

“我是看到了,不错,都有闲情玩回文诗了。”聂隐娘拿起裴玄静摊开在案上的《璇玑图》,“这中间怎么破了?”

“是我……不小心弄破的。”这个解释拙劣得不像话,然而《璇玑图》是另外一个一言难尽的话题,况且涉及宫闱秘闻,聂隐娘还是不知道为妙。

聂隐娘并不在意,从怀中取出一样东西来,也放在几上:“你看看这个,巧不巧?”

裴玄静一惊:“也是《璇玑图》!”

“是啊。怎么近些日子,人人都玩起《璇玑图》了?”聂隐娘仍然不动声色,“莫非是有人在效法则天皇后,想要重新掀起这个风潮?”

裴玄静摇了摇头,细看聂隐娘带来的《璇玑图》,却见其五彩斑斓比之前见过的都更绚丽,锦帕的质地更是轻软细薄,在烛火下几乎透明,近千小字绣在上面,仍然轻柔得像一片羽毛,字体细腻纤秀到不可思议。她情不自禁地赞叹道:“这幅《璇玑图》太美了。隐娘,你从哪里得来的?”

“不小心就弄到的。”

裴玄静窘得脸孔微红,聂隐娘方道:“说来,还是从静娘的一位熟人那里得来的呢。”

“熟人?谁?”

聂隐娘把在终南山中劫了吐突承璀一伙的经过说了一遍。

裴玄静惊讶地说:“我听说吐突承璀是奉命去广州运回南海蛟龙的。”

“并没有什么蛟龙。只有一个南方女子的尸体。”

“难道……蛟龙之说是假的?”

“看来如此。”聂隐娘道,“我想,南海蛟龙多半是掩人耳目之策。不过吐突承璀的这个障眼法也有些太招摇了。南海蛟龙之说虚实难辨,招惹得各色人等都想一探究竟。据我所知,对他这一路感兴趣的绝不止我一人。吐突承璀也够狡猾,去时大张旗鼓,返回时却隐匿行踪,专挑隐蔽小道潜行,若非我们对终南山的地形特别熟悉,在他的必经之处守株待兔,是无法探知真相的。”

“隐娘如此大费周章,就为了看一眼蛟龙吗?”裴玄静觉得难以置信。

“当然。”聂隐娘冷冷回答,“我对人才没那么大的兴趣。”

想想聂隐娘一贯的作风,裴玄静虽仍存有疑窦,也就接受了这个解释。她将注意力转回到眼前的《璇玑图》上。

不论质地还是绣工,聂隐娘带来的这幅《璇玑图》都远远胜过宋若华的《璇玑图》。宋若华的《璇玑图》出自大明宫,已经是难得的精品,比民间之物强了何止百倍,不想与聂隐娘从吐突承璀那里抢来的《璇玑图》一比,简直成了粗糙的赝品。

从宋若茵之死开始,《璇玑图》就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裴玄静的视线中。直到宋若华死前,以扶乩手法在《璇玑图》上标出字来,裴玄静已然认定,《璇玑图》是宋家姐妹特别选取的工具,用来表达某些不便说出口的话。

可是现在,聂隐娘带来的这幅《璇玑图》却令她陷入新的困惑。为什么吐突承璀手中也会有《璇玑图》?假如他从南海千里迢迢是为了带回《璇玑图》,那么裴玄静就必须重新思考《璇玑图》的含义了。

她思忖着问:“那个死去的女子,隐娘能判断出身份吗?”

“看不出来。年纪并不大,也就二十来岁吧。小小的脸庞,细细的眉毛,一望便知是个性情温柔的女子,可惜。”

又是一个女子。裴玄静想到,与《璇玑图》有关的死亡似乎专属于女子,而自己至今还未找到症结所在,也没能阻止死亡的延续,真叫人无奈又悲哀。

聂隐娘说:“既然静娘对这幅《璇玑图》有兴趣,我就把它留给你了,可好?”

“好是好,只是那吐突承璀专程为它去的广州,而今怎么去向圣上交差呢?”

“这我可管不着。他越为难,我越开心。”

聂隐娘说这话时玩兴大发的样子,哪里还像个冷血女侠。

裴玄静也不禁莞尔,转念又想,聂隐娘早已遁出江湖,或许对她来说,如今这样偶尔介入世间的纷争,确乎更像在玩耍。仅仅因为看不上吐突承璀的嚣张做派就去打劫他,取走一条看似无关紧要的《璇玑图》锦帕,却很可能令吐突承璀陷入极大的困扰之中。而她只轻描淡写地说一句:我开心。

要是让吐突承璀知道实情,他肯定会为招惹了聂隐娘而后悔不迭的。

“算一算,这阉官差不多也该进大明宫了。”聂隐娘仍然难掩得意之色。

裴玄静的心中又是一动。她意识到,让吐突承璀难受还不是聂隐娘的最终目的,归根结底,聂隐娘是想让皇帝不痛快。即使躲在万壑千重的宫墙之内,远离战场上的正面厮杀,却仍然无时无刻被人窥伺和算计。冷箭不知将从哪个阴暗角落射出,日日夜夜生活在这样的恐惧中,他该会是怎样的感受呢?

裴玄静陷入沉思。

聂隐娘说:“很晚了,睡吧。”

“隐娘你?”裴玄静一愣。

“今夜我就歇在静娘这里,方便吗?”

“当然,我求之不得呢。”

聂隐娘微笑起来,头一次,裴玄静在她的眼角发现了淡淡的细纹。

放下帐帷,两人并肩躺下。寂静之中,从后院传来无名鸟儿的鸣叫,婉转悠扬。

“隐娘,听得出这是什么鸟儿吗?”

“听不出来。”少顷,聂隐娘说,“我学艺的时候,师傅要求我闻鸟鸣而发剑,鸟未飞,剑已到。对于我来说,鸟鸣就如刺杀的号令。”

裴玄静无语。

良久,聂隐娘又道:“人家女儿捻绣针,我擎匕首,静娘你呢?”

裴玄静仍是无语。有聂隐娘在身旁,她感到少有的安全和放松。想必隐娘也是如此,所以才会絮絮叨叨说个不停吧,那么就听着好了,她知道隐娘并不需要自己的回答。

果然,过了一会儿,聂隐娘又道:“我记得静娘身边有一把匕首,实为难得的宝刃,还在吗?”

“在。”裴玄静从枕头下摸出匕首,交到聂隐娘手中。

聂隐娘的眼睛一下子便亮起来。只听风拂竹叶般“噌”的一声,匕首出鞘,灰色的帐帷上顿现一段秋水的剪影,盈盈流动。

聂隐娘由衷地叹道:“真是一把好刀。”她爱不释手地一遍遍轻抚刀背,突然问:“静娘可否将此刀赠予我?”

看着那双充满热忱的双目,裴玄静却只能回答:“对不起隐娘,玄静身无长物,唯此刀相伴终生。除非我死,绝不会让它离开。”

“为何?”

“因为……它是一件信物。”

这还是头一次,裴玄静对别人详述自己与长吉的姻缘。讲完时,她发现心中意外平静。聂隐娘却伸过手来,轻轻地为她拭去眼角的泪。

“明白了。”聂隐娘说,“静娘有这么一件利器防身,甚好。不过我要嘱咐你一件事,今后千万别在外人面前展露此刀。切记。”

裴玄静虽不甚明了聂隐娘的意思,但还是点头应诺。

聂隐娘引刀还鞘,仍然满脸不舍。刺客爱宝刀,这种情感发自内心,毫无虚饰。

两人复又躺下,聂隐娘道:“我还是想不通,李长吉一个文弱诗人,从哪里弄来这样一把稀世罕有的宝刀?”

“莫非他也结交过什么江湖奇侠,就像我与隐娘这样?”

“不。”聂隐娘道,“此刀从未在江湖上现过身,否则我不可能不知道。静娘可知此刀的名字?”

“不知道。或许是有的,但长吉未曾告诉过我。”

聂隐娘说:“而且,你别看这把刀鞘朴实无华,其实是有人将原先嵌在上面的饰物都除去了,那些东西绝对价值连城。”

“会不会是将装饰的珍宝取下,拿去换钱了?”

“那他可就买椟还珠了。金银珠宝尚有价,但这柄匕首本身乃是无价之宝。”

“真的吗?”裴玄静想着又不禁心酸起来。李贺家贫如洗,他肯定是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拿出来,赠予裴玄静作为定情信物的。既然匕首这么值钱,要不是给了自己,在他最困苦艰难的时候,或许还能应个急,也不至于……

她强压心痛,喃喃道:“前些日子我倒是听说,有波斯人拿着图纸到处寻一把匕首,说任凭多高的价,他们都肯出。自虚看见过图纸,说是有点像这一把。”

聂隐娘道:“波斯人遍收天下奇珍,他们才是真识货的。波斯人也没提匕首的名字吗?”

“应该没有。确实很奇怪……”

“但不讲名字,光靠图纸是认不出这把匕首的。”

“为何?”

“首先,刀鞘上的珍宝尽除,看外表平平无奇。其次,这把刀的特异之处,在于其刀背和刀刃一样薄,只有擅用匕首者才能发现这一点。所以上次东都留守权德舆搜到这把匕首,轻易便还了回来,因为在他眼中,这不过是一把普普通通的匕首而已。”

裴玄静笑道:“听隐娘这样讲,我对它都要肃然起敬了呢。”

“应该。”聂隐娘正色道,“据我所知,在宝剑谱中只记载有一把类似的刺杀短剑,号称可连夺数命而不沾滴血,名为‘纯勾’。”

“啊,隐娘犯了皇帝的名讳了。”

聂隐娘不屑地说:“那又如何?现在你明白,为何匕首无名了吧?”

裴玄静问:“隐娘的意思难道是说,我这把匕首就是……”

聂隐娘竖起食指,在唇前轻轻摆了摆。很快,她的呼吸声变得绵长而均匀。

裴玄静闭起眼睛,对长吉的思念再次充塞了她的心胸。有些情感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反而历久弥新,像树木的根须越长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