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她十七岁的那一年,文宣帝和皇后开始着手为她挑驸马。江俨还是每天僵着一张脸,似乎无动于衷的样子。直到那个时候她才惊觉,她从来都不知道江俨的心情,也从不确定自己的心意。

这宫中足有几千人,却从未有一人给她讲过:动心是什么?情深是什么?夫妻又是什么?

只听母后握了她的手说——驸马就是一辈子爱重你、能与你白头偕老的人。

她曾经想过那个场景,那时脑子里能想到的,没有别人,只有他。而她也从不会怀疑江俨会一辈子对她好。

想要跟他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光想想就觉得满心欢喜。

直到她打定主意去找江俨,想要问问他愿不愿意做驸马的时候。听到一个二等的小丫鬟跟江俨说:“奴婢心慕公子。”

公子?听那丫鬟这样叫,江俨竟有些微的恍惚——多久没人这样喊过他了?好像自从十五岁入宫那年后,除了每月回江家的那半天,别的时候都没听人叫他“公子”了。

宫里人喊他“江侍卫”,手下人喊他“队长”,公主喊他“江俨”。

“公子?公子?”那丫鬟见他久久不应,反而在走神,心里头有点慌,忙喊了两声。

江俨面上无甚表情,没有分毫欣喜也没有半点厌恶,沉声婉拒道:“江某既已入宫,做好分内事才是本分,成家立业的事暂时并无打算。”

那丫鬟一急,脱口而出道:“奴婢与公子同年入宫,只比您小两岁,明年到了年纪,就可以禀明主子出宫去了。”看江俨眉尖微颦,那丫鬟娓娓道来:“奴婢跟如嬷嬷打听过了,明年公主出嫁,宫里头的侍卫可以跟主子求求情自请离宫的。那时候您正好是成家立业的年纪,江家也需要一个儿媳…”

丫鬟咬着粉唇,神情羞涩脸颊飘红,却能镇定自若娓娓道来,明显来之前做了不少准备,连宫外的江家是做什么的都打问清楚了。

江俨多看了她两眼,神色微冷——一个丫鬟不好好做事,居然连他的家境身份都打听得清清楚楚的,就连他离宫后的退路都想好了。

这可真是…有心了。

“姑娘自重,我已有心仪之人。”

那丫鬟瞪大眼睛,嘴唇微微颤了两下,无力反驳道:“可我分明没有看到…您与别的女子亲近…”

江俨不想跟她歪缠,果断道:“她是宫外之人。”一句假话,打消了这婢子的所有猜疑。

丫鬟眼睫微颤,什么也说不出去,掩着面嘤嘤跑了。

这世间有的人天生不会说谎,如江俨。活了二十三年唯一一次说谎,便生生酿成大错。

花篱后恰巧听到两人谈话的公主微微一笑,心头却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酸涩。原来…他已经有心仪之人了。

被他拒绝了的那丫鬟心神恍惚,没两日便在整理旧书时扯坏了极珍贵的一册孤本,管事嬷嬷担不起这责,把她提溜了过来听凭公主处置。

公主的脾气软和在宫里是出了名的,那丫鬟初时还抱着一丝侥幸,直到听到公主轻轻说:“遣回内务府吧。”那丫鬟愣了一下白了脸,这才慌了神,忙痛哭着求饶。

那丫鬟哭得惨兮兮的,才求了两句情,公主便又心软了。

她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明知道被主子遣返回内务府的奴才都得受好一番磋磨,要么是被重教一遍规矩送到别的主子宫里;要么是被打一顿板子直接直接撵出宫去。无论哪条路都是折磨。就算这丫鬟宫外头仍有家人,听到了她是被主子撵出了宫的,谁不揣测个一二?还能有什么前程?

不过是个心有所属的姑娘,自己又何必这般苛责?要把她一辈子都生生毁了?

公主笑容微苦,闭上眼缓了缓心头的涩意,改成了罚俸三月,贬为了三等丫鬟,让她退下了。

怎么能不喜欢呢?

那样眉眼沉俊,稳重清冷却温柔细致的人,与她在这宫中相伴八年的人,她怎么能不喜欢?

她没有与别的男子相处过,也不知道寻常官家的主子与侍卫是什么样的。她却只知道——这天下除了父皇母后,再不会有人能这样掏心掏肺地对她好了。

她不像承昭,从小把揣摩人心当作乐趣,她自小性情寡淡,对所有生人都没办法撤下心防。

只有在江俨面前,她能彻彻底底地放松下来,可以把心事说与他听,可以坦言自己一切不喜欢的人和事。不必在意皇家仪态,不必时刻微笑示人,不必恪守男女大防。只需一个眼神江俨就能懂,甚至有的时候连眼神都不需要,他都能知道她是怎么想的。

这样的人…她怎么能不动心?

可惜在她还不明白何为情深的时候,江俨早已有心仪之人了。

她曾经还奢望过,等自己的病彻彻底底地好了,等自己的身体养好,就跟着他出宫好好去看看宫外面的世界,再不用偷偷摸摸地溜出宫去,看他受罚却无能为力。

可惜…他已经有心仪之人了。

————————————

驸马大选,百余位京城适龄优秀男儿的画像与介绍送到了文宣帝和皇后的桌案上,挑挑拣拣,到了公主手上,所余不过三十。

文宣帝挑中了一位,私下里问了问那人的意思,人家言明要为家中病重的老父侍疾,无暇顾及婚事——文宣帝暗自点头,家中老父病重做儿子的却要娶亲,确实是不孝;

皇后也看中了一位,文宣帝又喊来人问了问,对方坦言已有青梅竹马,感情深厚不忍辜负于她——文宣帝有点不高兴,却十分满意他的耿直与坦荡。

连着看中的两位都含蓄委婉地辞了,文宣帝索性把剩下的画像都给了女儿,让她自己挑个合眼缘的。

公主翻着看了许久也拿不定主意,这些人她都不曾见过一面,却要她选出一位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与她朝夕相处同床共枕?多可笑的事呵!

江俨看她眼神中似有淡淡讥嘲,犹豫许久,再三斟酌,总算鼓起勇气开口道:“公主不要为难,若是实在选不出合适的人选…” 

容婉玗翻着画册,听到这话停下手上动作,许多不知从何而来的欢悦涌上心间,她强作镇定地问:“选不出,然后怎么办?”

她眸中的光太清亮,一瞬间霞光映在她侧脸上如玉雕琢,仙姿佚貌似镀上一层灿灿的光,直让人不敢直视。

江俨微微错开视线,话音不稳道:“公主若是实在为难,便是…嫁给属下也是可以的。”

——公主若是实在为难。

——便是嫁给属下也是可以的。

这话中两个转折,听得公主心一酸,怔怔看了他半晌,差点掉下泪来。

她忍不住自嘲,连着两个备选驸马都拒绝了娶她,这事江俨也是知道的。她心里明白:这两位的借口或许是真的,但也或许,是真的不想娶自己这般高高在上的贵妻。

可她不知道,原来自己在江俨心中是这样廉价,纵有公主的贵重身份也是别人都不想娶的、是挑不到合心合意夫君的可怜姑娘。

明明江俨语气平静冷淡,像往常一样的面无表情。可公主心事太重,又知他早已心有所属,偏偏从这话中听出了满满的同情。

于是她忍不住钻了牛角尖——江俨已有心仪之人,却因为不想看她为难偏偏要这么说,宁愿委屈了他自己和他心爱的姑娘,只是觉得她无人可嫁实在可怜,便决定娶她。

他一向对她好,不想让她难过,便连委屈自己都不顾。

公主没敢抬头,眨眨眼,憋回了眼眶里的湿意。她勉强挤出一个笑,轻轻嗔道:“说什么胡话!你怎么能娶我?”你明明在宫外头有了心爱之人,又怎么能娶我?

而江俨听懂的却是——你一介布衣入宫为奴,怎么能娶我?

公主把手中的备选驸马图册翻得飞快,来掩饰内心发酵膨胀的委屈,可她却没看到江俨一下子煞白的脸。

她也不会知道,江俨身无官职敢于这样开口,究竟做了多少心理准备,才有勇气这样对她说?

她也不会明白,两个总是不善言辞不诉真心的人,究竟能有多少错过?

——————————————

针工局的老尚宫手太巧了,穿在她身上那嫁衣还未做成,仅仅为一试。正红缎彩上缀有无数真石美玉,绣了赤金鸳鸯的霞帔熠熠生辉,更衬她面如美玉光华内蕴。

江俨远远看了一眼,只觉此生能得见这一眼,也是上天赏他的。

入宫这八年来,看着她一点点变得更好,琴棋书画、诗书礼仪样样都好到极致,这才一点点懂得,云泥异路、天壤之别,究竟是多么让人绝望的难过。

这才一点点懂得,他一介布衣能入得宫来,并非是为能追上她的脚步,而且要守着她变得更好,护着她走得更远。这八年倾心相护,只是上天为圆他此生最大的执念。

整整八年,日日夜夜,能跪在她脚下,能仰头便得见,能护着她走远,已是此生最大幸事,再不敢有半分奢望。

——————————————

后来,江俨离开了,没与公主告别。就连他调到了太子身边做了仪卫队长,这事公主还是听别人说的。

而江俨,没留给她只言片语的交待。他们八年朝夕相处,他都不愿留下一个完完整整的辞别。

整个长乐宫全是江俨的影子,无论睁眼闭眼,无论用膳看书,无论清醒安眠,似乎他都在咫尺之地。他离开后的每一天、每一刻都是硬生生捱过去的。

从那时起,才明白一个词的意思,什么叫心如刀绞。

除了他,驸马是何人,又有什么区别呢?总归是父皇与母后过了眼的,长相身份又怎么会差?

徐肃轮廓坚毅,英气逼人,锋芒毕露。他心有大抱负尚未施展,有心以一人之力撑起徐家,她便以自己的身份助他一把。

可却没人告诉她——以皇恩浩荡为名义而硬生生牵起的姻缘,又怎么能白头偕老相敬如宾?

——————————————

承熹公主大婚那日,十里红妆,彩锦铺地,目之所及都是喜庆的红色。

文宣帝和皇后微服出宫,和公主府隔着一条街的距离,远远地看了一眼。以他二人的身份,若是进去了,便会把女儿的大婚搅成朝会一样严肃。看到徐肃领着徐家所有人三叩九拜迎入公主,脸上的欣喜不似作伪,二人也就放下了心。

那一日,十二岁的太子刚要进公主府时,却被新调到他身边的江侍卫拦住。那人似有千番踌躇,才缓缓开口:“殿下,可否带着属下一起去”

太子微一愣,理智还没同意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已经点了头——大概是因为…那人脸上的表情,看得人心酸罢?

满堂宾客里没有他的位置,江俨就窝在下人小厮们聚着的地方,主家也给他们赏下些喜酒图个热闹。他就隔着半个前院、隔着数百宾客、隔着平头百姓的流水席,远远地看这场婚事。

长长的红绸牵在她和身旁那男子手中,愣是为原本素不相识的二人牵起了缘分。一脸喜庆的唱礼人拉长了嗓子唱道:“一拜天地——”,她慢慢地,拜了下去。

——是啊,她这么好,合该一生得上天眷顾。

“二拜高堂——”她再拜,上首的徐老夫人笑得合不拢嘴,看样子对她有十成的满意。

“夫妻对拜——”徐肃已经躬身拜了下去。公主却停了动作,头微微朝右后侧偏了下,迟疑了一会儿。宴上宾客小声交头接耳,于是她最终,朝着对面的驸马盈盈拜了下去。

江俨捏紧心口,勉强咽下了喉头激涌而上的一口腥血。她的右后侧…那是他一贯站的位置…是他站了整整八年的位置。

曾听人说,婚事是一生中最最正经不过的事,若宾客之中有人心中不诚,便会削薄夫妻的缘分。

江俨闭了闭眼,眨下眼角湿意——她是要幸福一辈子的,所以今日他不能有丁点难过。

最后的一眼,是她携着身旁婢女的手,安静地走过这熙攘婚宴,正红的裙摆逶迤成霞,暗纹精致的广袂缓步携风,步履盈盈地走向这府邸深处。

江俨举起手中酒杯,朝着最后一眼的方向抬手深深一敬,湿着眼眶饮下了杯中酒。这是

作者有话要说:江俨举起手中酒杯,朝着最后一眼的方向抬手深深一敬,湿着眼眶饮下了杯中酒。这是宫中窖藏了十几年的上好女儿红,醇香绵柔,是天底下最最喜庆的酒。

一杯,愿你平安长宁。

又一杯,愿你万事顺遂。

再一杯,愿你一生和乐多福。

愿那人能伴你,从青丝到白头。

从今以后,他连守着她的资格都不再有。

新房里,公主端坐在红木雕金床头,见红素手中持着一张红笺礼单,不知缘何要特意拿来给她看。

公主扫了一眼,见这页写着:多子多福石榴玉雕一对,绿通玉如意一对,寿康观音像一座,紫檀镂刻双孔雀插屏一幅…许许多多,整整写了一页。

只有打头处写有送礼人的名字:古玩江家,嫡公子俨敬。

眼里的湿意蕴了太久,一滴泪滴在大红的笺纸上,晕花了一小块墨迹。她合上册子,跟红素轻轻说:“收起来吧。”

那些不该有的遐思,那些自始至终都没能说出口的事,统统都收起来吧。

此后再也不提。

作者有话说:

1.实在不想在正文中用分段符,只是这章视角转换太乱,只能这样了。

2.关于两人为何错过,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还有两个误会,会在后文慢慢讲。

但两人的错过,不光是因为金枝玉叶与皇商之子的身份悬殊。以那时江俨和公主的性格,江俨多年深情从不诉之于口,公主心事重重全都憋在心里,缺乏沟通与交流的感情,就算能在一起也一定主仆模式,而不是能长久的夫妻模式。

江俨多年以仰望的姿态面对女神,只觉得自己陪着她就好了,不敢有半分肖想,人生头一次说谎还恰巧被公主听到;公主身边没有闺蜜,整个宫中数千人,唯一一对可作参考的夫妻只有文宣帝和皇后,她根本不知道感情是什么,喜欢是什么。

她身边有无数对她尽心的宫人,能把江俨放在不同的地位上,还是因为动了心。可是她不懂,更不会问“江俨你为什么不喜欢我?你心仪的人哪里比我好?”因为幼年经历坎坷深度自闭,所有心事都习惯埋在心底。

他们的错过,应该说是一件必然的事。

而公主对婚姻的忠诚度要比对感情高得多,这一点是我的原则。当爱情和婚姻的对象不是同一个人的时候,再不幸的婚姻也应该优先于感情。曾经喜欢的人可以放不下,可以深埋心底,却不能再放任自己去靠近,情难自抑往往是因为没有努力克制。只有离婚以后,才有再开始第二段感情的资格。

身份可疑

本章剩余内容在【作者有话说】部分。

方筠瑶这几日过得十分得意。她在方家住下没几天,老爷子便从宗祠里请出了方家族谱,让方筠瑶离得远远地拜过了方家祖宗。

至于她已逝的父亲方青廷的牌位,是专门在祠堂旁边另辟了一个小隔间,单独供在里头享香火。等老爷子作古后,方青廷这个庶子便能正正经经入了宗祠。

老爷子也破了例,让方筠瑶进去拜了拜父亲。

这大兴历来的惯例是妾生子不入宗谱,除非功成名就光耀门楣的庶子才能破例写入这宗谱。

方青廷真才实学没有多少,当年老爷子也知这孩子被宠坏了,想他外放磨砺一番,求了不少人才把这蓟州太守的缺儿弄下来。

谁知方青廷听了要离开京城去那苦寒的边城守关,愣是抱着老爷子的大腿嚎哭不已,铁了心想留在京城这富贵地。已经加冠的男子却这般窝囊无用,偏偏老爷子还十分心疼,好说歹说地劝了一个月才把他说动。

便是这样的妾生子,别说光耀门楣了,不知给方家抹了多少黑!堂堂蓟州太守听着城门被冲车攻破的响声,听着城中百姓的惨叫,不说奋起反抗,反倒因为怕被敌军俘虏后折磨,便吓得自己抹了脖子。

方老爷子痛哭了整整三日,愣是不顾全家的阻拦,一意孤行把个庶子的排位放入了祠堂。方老夫人恨得要命,暗骂老爷子的心真是全偏到了他一人身上,这样的庶子,居然还能入得宗祠?

如今来了个方筠瑶是个庶子的女儿,明明是个与人淫奔的贱种,偏偏老爷子把人接回家,还好声好气养着!

方老夫人想得白头发都掉了一把也愣是想不通——老爷子平时也不是个好相与的人,怎么就偏偏在他们三人上着了道呢?方青廷的娘从个妓子变成了贵妾,方青廷那糟心玩意儿最得老爷子的心,如今生了个丫头都能把老爷子哄得团团转!

难不成这一家子都是狐狸精转世?

拜过了祖宗,方筠瑶彻底放下了心,便按方老爷子的意思安安心心在方家住下,等着老爷子选好日子备好嫁妆让她风光出嫁。

今日大年初一,前几日听方家的几个姑娘说起来,说是这京城有家成衣店,最顶好的那位画图样的女师傅要于大年初一这一日免费给客人画衣服样子,但凡上门的,便人人有份。

于是方筠瑶赶在这大年初一出门,便是要去那店里求个嫁衣霞帔的图样子,自然高兴得不得了。

坐在单骑的马车里,方筠瑶昂着下巴坐得端端正正的,不一会儿又觉得腰酸,换了个更随意更舒服的坐姿,坐了一会儿又觉得腰臀颠得难受,怎么坐都觉得不得劲。

车夫却“吁”了一声勒停了马。方筠瑶皱眉探出头去看,原是自己对面行来一驾更宽更大的马车,驾车的两匹黑马毛色油亮,只有四蹄和额心那一撮毛是雪白雪白的,十分得漂亮。

眼看着那两匹神骏离她的马车越来越近了,对方的车夫却眼也不眨地任凭马儿闯了过来,方筠瑶不由大惊。却见那两匹马昂首轻嘶,也不需车夫喊停,自己便停了下来。

她这才松了口气,对面的马车里突然传出一个清润淡然的声音:“怎么停了?”

这声音好听极了,似山涧流水轻扣溪石,又似竹林抚琴君子论道般娓娓动听,恍若天籁。

方筠瑶飘飘悠悠地听着,只觉得光这么一个声音就听得她双颊微红。勉强抑制了两分,看车夫木愣愣的没答话,便整了整发髻,自己先开车帘娇声喊道:“快给这位公子让路。”

马车里的承昭太子今日着了便装,坐着的也是普通的双骑马车。听了这话一挑眉,多少年没见过这么不识抬举的人了——自己的车夫知道自己常常想事,为了马车稳当本就行得极慢。要让路不知道提前避开,这都行到跟前了,都被堵得停下来了,对方车中的主子却大声发话了?

他轻轻嗤了一声,掀开帘子温文尔雅地道了个谢。

承昭太子跟公主一母同胞,清俊容貌自然没话说。方筠瑶乍然呆了下,只觉仿若一阵清风徐徐而来吹皱一汪心湖,直教人看呆了去。

随即回了神,赶紧起身盈盈下拜,娇兮兮道:“挡了公子的路实在过意不去,还望公子多多见谅。”

五个月的肚子挺着,纵是盈盈下拜也委实看不出什么美感。方筠瑶又在边关待的久了,面庞被磋磨得有些黑,那里的妆粉粗粝又比不上京城这地儿精细,皮肤也养得不是很好。好些时候她大晚上跟徐肃亲热的时候,都不敢洗净脸。

太子嘴角一抽,这种脸上糊了一层死粉、还大着肚子的夫人,怎么说个话也这般矫揉造作,听得人腻歪。

他随意点了点头放下了帘子,车夫绕了个小弯避过了方筠瑶的马车。

方筠瑶看着那人所坐的马车擦过,只扬起一阵烟尘,只能怅然若失地坐回了马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