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俨也跟着学,他素来面无表情,对着镜子龇牙笑练了小半个月,每当在公主面前当值的时候就挤出一个僵硬的笑。公主看得奇怪,却也从不说他。可红素几人实在是受不了了,每每看着江侍卫的笑都只觉毛骨悚然,只好让江俨恢复了原样。

后来皇后也发现了公主这个毛病,与她说过了几回,公主便下意识地慢慢改正。此后多年,在人前从不会这样。只有自己走神、脑子里天马行空想些什么的时候,才会无意识地捏手指。

如今喝醉了,倒又想起了这动作。

公主皮薄肉嫩,气血又虚故而手肤更白,没一会儿就把指尖捏得泛红。江俨心中不舍,忍不住牵了她一只手过来,握在了自己掌心。

他掌心温热,握在他掌心的柔荑却微凉,指骨纤细,滑腻如瓷,似连筋络中血液潺潺流动的声音都在他掌心显露模样。江俨忍不住轻轻摩挲了一下,怕被公主发现,不敢再动作。

承熹却忽然曲指挠了挠他的掌心,偏过头跟他说:“江俨,你跟我说说话。”

今日是太子长女的洗三宴,江俨身为公主近身侍卫,虽还顶着个黑骑卫副提举的四品官;可宴上贵人太多,且都是重臣宗室或其亲眷,他终归不好入内。

此时要说点什么?江俨能想到的话头也只有此事,虽他半分好奇都没有,却也只好问:“今日的洗三宴如何?”

承熹侧坐了身子,一点点地讲给他听:“那孩子我抱过了,好小好软,抱着都不敢用力,好怕把她抱坏了…当初皓儿也是那样软软小小的,转眼就长到这么大了…”

因为醉了酒,思维慢了一些,语句也不那么连贯,想了好一会儿,这才又补上一句:“大皇子妃来了…不喜欢她…”

江俨时不时“嗯”上一声,表示自己有在认真听。

她说话的时候侧坐了身子,似乎知道自己声音小,生怕江俨听不清一样。想来是真的喝醉了,说着说着便一点点靠他越近,此时都快要倚在江俨怀中了。

江俨一只手臂虚虚揽在她身后,自己不敢动作。却静静看着她身子越来越斜,也不提醒公主坐好,只放任公主一点点斜了身子,最后彻底坐不稳了,一倾身整个人落入他的臂弯中。

江俨微微一笑,将臂中的公主搂紧实。

如果说,这五年来的憾事是他心上千疮百孔的漏洞,那么如今,整颗心都被她填满,便再没有半点缺憾。

公主侧脸在他颈窝蹭了蹭,小声跟江俨说:“…可我看得出来,承昭他不是真的欢喜…”

那鼻息清浅,细腻柔滑的侧脸温顺贴在他的颈窝,江俨被痒得缩了缩脖子。看着公主乌黑发亮的发顶,屏住呼吸下颔轻轻靠过去。见公主似没有察觉,这才放下心来,接了她的话头轻声问:“公主何以见得?”

公主想了想,“…我生下皓儿的时候昏过去了,醒来才知道自己已经做了娘,心中忽悲忽喜…喜的是我要做娘亲了,却想到这孩子一出生就没有父亲,难过得想要大哭一场…可无论心中是怎么想的,脸上的笑忍也忍不住,笑得嘴角都咧到耳朵根去了,一定不是承昭那样坦然的表情…”

江俨沉默着没说话,太子良娣有孕之时他还在钟粹宫当值,他又身为太子近侍自然清楚这事。这个孩子此时本应在宫外,无论在何处,都不应该在宫中。

只是如今他已离钟粹宫,太子身边之事自有他人思量。江俨低头去看,怀中的公主殿下才是该他费神的。只听她又低声喃喃道:“…生皓儿的时候,整个屋子里乌泱泱全是人…我疼得脑袋都在一跳一跳得疼,却还得死死咬着一块娟帕…产嬷嬷说不能大喊大叫,会浪费力气。”

“那个时候…特别想你…你一定舍不得让我那么疼…”

江俨眼眶酸涩,抱紧她一些,轻轻“恩”了一声,“我一定舍不得…”

“皓儿会说话了,我高兴得都快找不着北了…我着人告诉父皇,告诉母后,告诉承昭,告诉明珠…告诉宫里的每一位娘娘,那个时候也不知怎的…我一点都想不起战死沙场的徐肃,却特别、特别…想让你知道…我真是太坏了…”

“我第一次做娘,什么都不会…那个时候也特别想你…如果你在的话,你那么厉害,一定什么都会做,一定不像我那么笨…”

说起皓儿便似打开了话匣子,连着说了好几段话。若说先前还有两分清醒,此时便已成了酒醉后的呓语。

“皓儿会走路了,跌跌撞撞的,每天摔好几个跟头,得人一天十二个时辰眼也不错地看着,守着,才能安心…我半夜睡着总是时不时惊醒,似乎听到了他的哭声,整整一年几乎都没有睡过好觉…那个时候,我也特别想你…有你在的时候,我从没有那么累过…”

“江俨,你知不知道…我特别想你…特别特别想你…”

许久,听不到江俨的应答。她不满地扯扯他的衣襟,却已困得睁不开眼,自然也看不到眼眶通红的江俨。

“我…现在才知道。”

江俨怔怔坐了半晌,心里又酸又甜,难过得鼻尖发酸,却也开怀得想放声长啸。落在他肩头的分量沉甸甸的,公主就靠在他的肩上,发间清香徐徐飘来。江俨低头看她,蝶翼一般的长睫轻颤,眼下两片浅影也温柔极了。似乎连公主身上淡淡的酒香都溶入这月色,嗅之便觉醉人。

江俨鬼使神差地低下头,刻意放缓愈渐绵长的喘息呼在她眼睑还没干透的泪痕上。他看了许久,终于顺从了自己的心意,在她微湿的眸上落下了一个极轻极轻的吻。

只是蜻蜓点水般碰了一下,公主却似感觉到了脸上扰人的热气,忍不住扭了扭头,嘴里不知嘟囔了一句什么。

江俨陡然一惊,唰一下坐直了身。露在衣领外的皮肤却越来越烫,耳畔、脖颈全都薄红一片,整个人都快要烧起来了。

公主突然扬了声音喊他:“江俨!”

江俨赶紧应声:“属下在!”

“江俨…”公主又喊了他一声,醉酒后的声音有点娇,不像往常一般清净自持,听得他心尖发软。

不知道她要说什么,江俨紧张地全身肌肉都紧紧绷着。却见公主慢慢睁开眼,眸中一片清明,似乎根本没有喝醉一样。

澄澈月色下,更显公主眸如秋水波光潋滟,恍然间竟觉里头似有晶亮水雾流动。正待细细看去,那光却又隐入深处不见了。

江俨不由更紧张了,只听公主含糊不清地喃喃道:“江俨…你不要偷偷亲我…”

江俨不由打了个哆嗦,公主居然没有喝醉?

他僵着身子坐着,像被人点了定身穴一般,紧张得丝毫不能动弹,也不敢低头看她的神色。只听公主又呢喃了两句,声音越显低弱,语句破碎不成句,连江俨也没能听清她说得是什么。

直到颈侧的呼吸绵长,似是睡熟了。江俨才敢低头去看,怀中的公主面上薄粉,眼睑耳根都是微微红的,已经合上眼沉沉睡了,明显是醉酒的模样。

——方才公主…到底睡着了没有?

江俨心里有点慌,却又有点微小希冀从心底最深处一点点发芽,顺着自己的心意,把怀中人抱紧了些。

似心中有一片沉寂多年的深沼,多年无人置意,只需一丝丝撩拨人心的暖意,便能一霎之间冰消雪融,眨眼功夫繁花锦绣。

他的公主殿下——从来都是他的繁花锦绣。

*

长乐宫里所有宫人都发现,这些天江侍卫奇奇怪怪的。沉默寡言还是老样子,可他经常心不在焉这就与以往大不相同了,有时候冷不丁地露出一个高深莫测耐人寻味的微笑,看得渗人;不一会儿又不笑了,反倒深深叹了口气。

不少宫人都怀疑江侍卫生病了,可见他依然站得跟棵小白杨一样笔直笔直,脸上也没什么病容,于是要他看病的话怎么也说不出口。

江俨心中确实有许多纠结,那晚以后他战战兢兢了两天,心虚得厉害,生怕公主那时没喝醉,怕她还记得自己偷偷亲了她。

紧张了两天却又忽然觉得自己莫名其妙,缘何公主能亲他,他就亲不得了?这么想开,又平添了两分底气。

可自打公主酒醒以后,却似压根不记得那晚发生了什么,待他就跟这个月的每一天一样,温柔专注,看着他的时候总是在笑。

…跟这个月的每一天一样…

初初回宫时的冷淡和隔阂早就没了,可

作者有话要说:初初回宫时的冷淡和隔阂早就没了,可公主都主动亲他了…难道不是感情更深一步的征兆吗?

明明那个醉酒的夜晚过后,连江俨这样迟钝的人都察觉到公主的心意了。

可她不提,似彻底忘了一般。那晚轻飘飘的两个吻好像是个梦一样,天亮了,就嗖一下跟着风飞走了。 

江俨心中叹口气,还真应了他爹说的那句“来日方长”,真得慢慢磨了。

作者有话说:

1.每次描写景色,我都觉得自己像个正在憋作文的小学生…宝宝描写废啊,宝宝词穷啊,词库完全不够用…

2.接下来的几天,分别讲大皇子和即将到京城的重润郡主。忠犬戏份很少,只偶尔出场打个酱油。

大皇子(上)

本章剩余内容在【作者有话说】部分。

过了两日,承熹收到宫外来的一份礼,是大皇子妃送的。

是一个两尺见长的黑紫檀木匣,外封是用精美云锦做的。把那木匣端放在桌案上,小心打开,里头竟是一整套花开富贵玉茶具。

除了黑紫檀茶盘和紫砂茶炉,旁的茶滤、品茗杯、闻香杯、公道杯、玉蟾茶宠通通都是玉石所制,便是连横放盘中的一枝养壶笔也是玉管的。

拿一只玉杯在手中细细端详,这玉杯触手柔腻,微可透光,白玉底上有雪白碎絮,雪花粒儿均匀分布其中,像是把冬日的雪籽保留了下来。

承熹出身显赫,珍贵玉种见得多了,也极少见到稀罕的。只是这套茶具和往日用的都有不同——这玉种她竟认不出。

连江俨见了都捧在手中翻来覆去看了好一会儿,眼中惊叹啧啧称奇,解释道这是和田玉中的极品——雪花玉。雪花玉早不见市,比羊脂玉价格更翻上几倍,民间顶着噱头的都能轻易卖上千金,却也极少有真品现世。

江俨毕竟是古玩大家出来的,家中藏宝众多。听他这番盛赞,连承熹这般的外行也知道这礼物极为贵重了。便是无须他言,仅凭承熹长在宫中,却从未见过这般的玉,凭此也可估摸这一套茶具定不下万金了。

把那剔透细腻的玉杯拿在手中,只觉爱不释手。她自小不喜金银,偏偏爱这玉石。承熹微微笑了,她那皇嫂也不知从何处得知她这喜好的,倒真是投其所好了。

可惜的是她一般只喝花茶,倒是有些浪费这顶好的茶具。放入几朵晒开的百合花,雾气袅袅,那干枯的花瓣在滚水中浮潜舒展开来,更显玉质莹润,十分漂亮。

只是收了这般重礼,心情却丝毫不见轻松。记起大皇子妃前日就邀她出宫去看看,如今礼都送到了,怕是她再不去,再两日人家便要上门来请了。

江俨安慰道:“公主若是不想去,不去便是了。”

承熹浅笑着摇摇头:“这人情往来,哪有你说的那般容易?虽说我不喜欢这个兄长,可总归是一家人。”

江俨迟疑一会儿,低声问:“公主是要帮他?”

“他被父皇所弃,如今落魄至此,确实举步维艰。只是我断不会帮他。”承熹浅笑着摇头,见江俨眼中似有不解,她这才道:“能拉他一把,能赏给他这天大恩情的,只能是承昭。”

“若是他明白事理,能放下心中不甘,能记着承昭的恩情,做事能合了承昭心意,将来封王后便是承昭一大助力,给他实权又有何惧?”

“公主不怕大皇子有所图谋?”江俨微微皱了眉。

承熹摇摇头,继续道:“该把他放在什么位置,管什么事,这事自有承昭思量。至于他有所图,那是一定。若真是无欲无求如那闲云野鹤,又何须求到我这里来?纵然是其心不轨,我也总得知道他所求的,到底是什么。”

承熹看他一眼,见江俨眉头皱得更紧了,似是不解。她不想把这些无用的说给他听,却也不想瞒他。

“太♂祖开国之时封下八位铁帽子王,承袭多代而爵位不降,传承至今的宗室王公不下千数。虽早不比得当年盛景,却还是不容小觑。”忆起许多年前,自己还是个幼童那时的事,又道:“你可能不知,我虽没见过早早仙逝的皇祖父,却是知道我有好几位皇祖叔的。”

“再说这京城,这世家门阀中又有多少大公无私一心忠君的?哪家心里没一把算盘?朝中过半数都是两朝老臣,三朝元老也有十几位,门生故旧多得不敢数。”又叹口气,接着道:“父皇本就子嗣稀薄,若等将来承昭登临极顶,身边却连个偏帮的弟兄都没有,又如何能致太平?”

念及此处,承熹浅浅笑了:“兄弟手足,纵然情分再薄,也总比那些外人也好上许多。”

江俨又问:“只是大皇子与太子殿下并非同胞所出,这手足情未免牵强。为何不让大皇子直接与陛下交谈?”

“还是别让父皇操心为好。”说到此处,承熹轻笑一声,话中似有嘲讽:“父皇那人最是心软不过。我这皇兄心有不甘,若是得了父王青眼,指不定会生出什么心思。”

她垂下眼看着茶香袅袅,不知忆起了什么,声音飘飘悠悠传到江俨耳中——“父皇想要的父慈子孝,只承昭一人便足够了。”

红素和牵风都垂首而立,似乎没听到这话。只江俨在一旁看着,心中难过:公主嘴上说着不想让陛下操心。说到底,却是因为不信任。

他在她身边相伴多年,知道公主与皇后母女情深,也知道公主与太子殿下血浓于水。更知道,这宫里能让公主敞开心扉撤下心防的,从来都没有陛下。

公主…从来不信陛下。

至于原因为何,江俨并不知晓。

公主从来不说,他便从来不问。

*

大皇子府坐落在青龙大街上,承熹赶了个大清早前去拜访的,她怕去晚了被留午膳又不好辞,索性来早一些,坐半个时辰便能起身回去了。

门口侍卫远远瞧见一四骑马车行来,便飞身朝着内院通报去了。

承熹甫一下车,门口侍立两旁的侍卫便跪地行了礼。自有小太监打着笑脸躬身上前接过马缰,牵着马去安置了。

等到公主被人领进了内院,行至浮雕夔龙纹的屏门时,便见大皇子妃笑盈盈地迎了出来,右手挽着一位锦衣男子。

那男子他行得极慢,比大皇子妃还要慢上小半步,看样子就像是被大皇子妃硬拖着来的。面上也无甚表情,丝毫没有欢喜迎接之意。石青色交领直裰,腰系双扣玉带板,衣襟袖口都用暗金细丝绣了五爪金龙,雍贵雅致自不用说。

承熹微怔,当下恍然——想来这位便是她那兄长了。她出嫁之前便极少见他,逢年节时也不见他进宫。许多年未见,若不是那日大皇子妃入宫,她都快要忘记自己有这么一位兄长了,自然更记不起他的模样。

“想着你今日便该来了。”大皇子妃温声道:“我与你兄长特意早早起了等着呢!”

承熹浅浅应了一声——可不是今日便该来么?大前日特意出现在洗三宴上口头相邀,昨日又送了那般重礼进宫,她如何还能不来?

承熹一向细致入微,察觉大皇子妃挽着大皇子的手抬高了些,在他手肘内侧重重捏了一把,大皇子疼得轻嘶一声,打起两分精神,面上挤出一个十分敷衍的笑,表示对承熹的欢迎。

承熹细细看了须臾,她这皇兄面容清癯,五官轮廓都极深,道一句模样清俊不会过。比起承昭那般精致的容色,终究略普通了一些,想来他的生母不若母后容颜姣好。

只是他这面无表情的样子竟和江俨有些相像,不好盯着人看太久,承熹又略略看了两眼,却觉此人眉宇之间似有化不去的阴霾,又多年郁郁不得志,平添两分萧瑟。

而江俨虽也是面无表情的样子,可江俨脸上比他多出许多鲜活气儿,看起来比她这皇兄好看多了。

这么想来心里竟有些微得意,承熹一怔之后,不由心中自嘲:怎么这般在意他人容颜了?真是越活越回去了。

大皇子妃笑盈盈上前来,挽着她手往内行,身后被她撇下的大皇子容璟邰默默跟着,也不作声,似乎没什么想与这个妹妹说的。

下人纷纷退至道路两旁无声行礼。承熹心中暗暗一赞,这府中别的倒不显,调♂教下人的手段倒是高明。自入门以来,太监宫女也见过了不下几十,无人抬头多看她一眼,连眼神乱瞥暗暗打量的都没有。却是连宫中内务府都调♂教不出这般规行矩步的下人,也不知这府上规矩得多严苛。

入得正厅,只见正中高悬着一幅水墨图,挂满了整扇墙,足有两丈长半丈宽。左侧是墨青迎客松,右侧是山顶嶙峋怪石,如随手泼洒一般的浅墨是辽阔云海,一轮红日高升,旁有一只孤雁迎着那轮红日昂首起飞,似要冲上云霄一般。

初时一看看去,承熹还未认出这是孤雁,只以为是一只气势雄浑的苍鹰。可走近两步,却见这只鸟肚腹羽毛雪白,脖颈细长,这才认出这是一只孤雁。

承熹忍不住笑了,旁的男子都以雄鹰自比凌云壮志,她只兄长倒自比孤雁。只是想到大雁乃群居鸟类,又一向被誉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俱全的灵物,离群索居如何能是好兆头?

心中一动,承熹回头看了这位兄长一眼,见他正在用茶匙拨茶,垂着眼看不清面上神色。

她回头继续看这饱含深意的水墨图。只见那孤雁身上似有朱砂之色,极细微的几点暗红,只有笔尖一般的大小。初时承熹只以为是不小心泼上去的,只是转念一想:这般巨大尺幅的画作,旁的地方无一处错笔,如何这里多洒了几点朱砂上去?

她走近两步细致去看,那孤雁便看得更清楚了,半身染血竟受了伤,短喙上也染了血,不是搏击长空,竟是在啼血悲鸣!

细细看过边角处并未看到印章,承熹心中暗道:想来这是她的大皇兄亲手所画。

只有右上方题着两行字——世人不知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

承熹微颦了眉,这字倒写得不错,也颇有风骨。却生生冲破了这般凄厉荒芜的意境,把画中的萧瑟苍凉硬生生扭成了壮士难酬的无奈,未免有些短视,题的实在不妥。

见她盯着那画看了许久,大皇子妃笑得颇有深意,提了声道:“这是你兄长前几年所画,我瞧着有些古怪,这会客厅本该放些热闹的,你兄长却偏偏中意这幅。”

“兄长大才。”承熹浅笑着称赞了一句,也不顺着她的话头说别的,只是斟酌须臾,忍不住问出口:“那画上诗句可是兄长题的?”

大皇子妃回忆一会儿,才道:“那倒不是。题字的是一位南面来的友人,他上个月来府中做客,甫一见这画便喜欢得不得了,非要你兄长忍痛割爱。你兄长如何舍得?两人还

作者有话要说:大皇子妃回忆一会儿,才道:“那倒不是。题字的是一位南面来的友人,见了这画喜欢得不得了,定要你兄长忍痛割爱。你兄长如何舍得?两人还因为这事闹了不愉快,最后那人一定要题两句诗才走。”话落又掩唇笑了,“就为这事,你兄长还冷了好几天脸呢!”

承熹应答了两句,垂眸思量:果然那诗句不是他兄长题的。只是以大皇子如今情境,壮志难酬心中愤慨才是正理,想来他那友人也是因为想到了这一点,这才题了那两句诗。

只是她却不明白,画上孤雁离群索居,啼血哀鸣——到底是想说什么呢?

作者有话说:

1.世袭罔替和铁帽子王直接套用了清朝历史。我历史不好,若有哪儿写得不对,欢迎指出。

朝中局势和水墨画,还有茶具都是自己胡诌的,是不是显得我很有文化 23333。

诗句出自李白的《玉壶吟》,大意是满腔抱负无法实现的苦闷和愤慨。

2.公主从来不把大皇子当兄长,但太子皇弟必须有帮手。如果大皇子想要入朝参政,必须放弃心中执念,向太子示好,或者说是投诚。

朝中半数乃两朝老臣,一品大员全是三朝元老,桎梏皇权,是必须要开刀的,大皇子会当太子手中的那把刀。大概就是“你的势力是本殿赏给你的,记住我的恩情,日后好好做事”这种…

如果你看不大懂,一定是因为我智障…可我不知道怎么能表达得更清楚,请自行脑补 _(:з」∠)_

3.大皇子确实有所图谋,但不是想参政,而是更大的图谋。画上题字的人在41章出场打过酱油,没什么大用的小配角,他的身份会复杂一点。

4.本章重点:公主跟文宣帝关系不好,还是与多年前的旧事有关。之前有过一些小细节,比如文宣帝在皇后面前一直是低姿态;比如公主跟皇后更亲近;公主回宫以后很少和文宣帝同框,同框也很少说话…后文慢慢展开。

大皇子(下)

本章剩余内容在【作者有话说】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