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畔突然有人低声道了一声“得罪”,承熹正是一惊,下一瞬却被身后那人掩了口,另一手在她后襟之处略略一提,这便攀在了房梁之上。

她一颗心噗通直跳,快要跳出喉咙口了。方才那声“得罪”声音极低,承熹没听出来是女子还是男子。此时垂眸细看,掩着口的那双手指骨纤细,贴在自己身后的那人身量矮小身段玲珑,明显是个姑娘。

承熹稍稍放下了心,知道此时不是说话的时候,一动不敢动。

耳房的窗子霍然而开,那男子探出头来警惕地打量一圈,见此间无人这才舒了口气。

待他重新关上了窗子,承熹悬在嗓子眼的心总算归了原位。后襟之处又是一紧,身后那姑娘携着她从此间后窗中飞快掠出,一路踩着房檐疾行,待到了灵犀宫中一片竹林荫处,这才放开她。

那姑娘甫一站定便单膝跪地,垂首请罪:“冒犯之处,还望公主恕罪。”大约是女子终究力气小一些,提着承熹行了这段距离,额间已出了薄汗。

承熹理好了衣裳,颦眉问她:“你是何人?”那姑娘思忖须臾,似在犹豫该不该说自己的身份。

见她一身黑衣,定是宫中暗卫无疑。承熹心中一动,压低声又问:“你是太子殿下♂身边的?”

那暗卫点点头,证明了她的猜测。

她不小心弄出了一点动静,这人便出现带走了自己,能出现的那般巧,想来是得了承昭吩咐早早便呆在这里的,那便是监视了。

按淑妃和那男子熟稔的模样,想来不是一日两日了。念及此处,承熹又问:“那男子是第几次进宫了?”

那暗卫仰着头,神情冷峻地盯着公主看了好久,薄唇紧抿犹疑许久,想起往日太子殿下待公主的厚重,垂下头低声答:“三年来,第十七次。”

承熹倒吸一口凉气,这么说来,此人厮混入宫与淑妃互诉衷肠,已不止三年了?再想起今日淑妃说漏嘴的她也常偷跑出宫去…承熹一时不知作什么表情好。

别的也无须多问,承昭派人监视了三年有余,必然早早知道了此事。承熹浑浑噩噩点了点头,叫那暗卫下去了。

她为避嫌,走正门出了灵犀宫。红素几个本在正殿门口静候,公主却比她们先行一步,心中疑惑,却也不敢多问。

*

今日的午膳承熹没用多少,江俨给她夹的菜堆了一碗,她也没动几筷子,反倒咬着那玉筷头怔怔出神。

江俨一连唤了她好几声也没把人喊回神,这便夹了一块青笋凑在她唇边,承熹呆呆张嘴咽下,待江俨一连喂了好几筷子这才醒了神,连忙嗔道:“江俨,你别闹!”

她没有食欲,江俨也吃不下去,唤人撤了膳只管跟她说话。

“你说淑妃她那般…到底是为什么呢?她费尽心思混出宫去,那男子也时常混进宫来,若不是为了见面,又何苦这般闹腾?”

“她与那男子的关系是不是我想多了?淑妃从来灵慧,怎么会做这样糊涂的事…可她又是那样爱热闹的性子,被拘在这宫里多年,又无宠无子,我实在不敢想…她身为宫妃,若这事被人查住了岂不是自寻死路?她怎么这么糊涂?”

“还有先前在围场时,承昭说几年前就承诺为淑妃保守这个秘密,这说明他是早早知道这事的。打小承昭就被父皇母后管得严,宫里头娘娘这么多,怕他养成了温软的性子,从不让他与宫妃亲近。承昭跟淑妃也不亲,他瞒而不报是为了什么?”

“兴许这事母后也知道…淑妃偷跑出宫,母后也没罚她,只说她‘糊涂’。”那日刚从围场回来,淑妃在坤宁宫给母后请罪,母后却似一点都不惊讶的模样,只长长叹了一句“糊涂”。承熹此时想来,更觉得这两字里头大有深意。

她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江俨插不上话,默了一会儿,迟疑问:“公主…真的想知道?”

承熹微一愣怔,一时瞠目结舌:“连你也知道?”

“先前,属下跟在太子身边,也知道一些。只是从没见过那男子,看了公主那图,也没认出来。”江俨说完这句,见公主怔怔看着他,正色说:“太子殿下确实与淑妃有过承诺,公主若是想听,我就说给你听。”

他这般坦荡,承熹反倒犹豫了:“你可有立过什么誓?我记得侍卫入宫之时是需要立毒誓的,出卖主子、违背诺言要遭天打雷劈什么的…”

江俨点点头,这毒誓他确实是立过的。

这毒誓都发过了,承熹哪还敢叫他说?见江俨都开了个头,忙捂了耳朵说:“你快住口,不许说!何况我听人说,男子乱嚼舌头对其运道不好的,会生晦气灾气。”

江俨闷声笑:“无妨。公主才是属下的主子,太子的事如何不能说?”毒誓他并不信;至于运道,他这许多年的期冀已经得偿所愿,还要那虚无缥缈的运道有何用?

“你别跟我说。”承熹把他推得远远的,江俨顺势退了两步,见她又捂着耳朵坐回椅上,明明她绞尽脑汁也要去猜,却因为不想他破了誓,愣是要犯别扭:“我不听,你别给我讲,我偏要自己猜!”

作者有话要说:

隐情

江俨言听计从,抿唇笑笑补了一句:“公主日后想听了,属下再说。”。

承熹纠结一会儿,见他不说了这才放下捂耳的手,犹豫一会儿又问他:“你只需跟我说,这事是好事还是坏事?”

若说自己与淑妃亲近,帮她瞒是应当;可承昭不是心软的人,怎么会应承淑妃帮她守诺呢?

“对太子百利而无一害,于明家来说,大概是祸兮福之所依。”江俨皱着眉沉思良久,缓声答:“于淑妃而言…大约是有利有弊。”

这最后一句“有利有弊”说得有些含糊,江俨不知想到了什么,耳根有些热。

承熹稍稍放下了心,既是有利有弊,有福有祸,那便有存在的道理。可往下想想又是心慌意乱,暗恨自己今日怎么这般多事,怎么偏偏要去听人墙角?若是没听到便可装作不知道。

后宫嫔妃与外男有染,极有可能乱了皇嗣血脉,这是抄家灭族的大罪…即便没做那些个旖旎事,只说说话被人发现了,后果都不堪设想…

可淑妃也不容易,多年无宠无子。父皇母后多年恩爱,后宫形同虚设。自己一家倒是其乐融融,可这宫里的娘娘哪个活得容易?

承熹心里七上八下,瞒是一定要帮她瞒的,却不知该不该私下与淑妃警示两句。

*

这厢承熹把那男子与淑妃的关系猜了个七七八八,心慌意乱没个着落。

那头的淑妃也是心惊肉跳,虽耳房中没看到人,只是那支摘窗是由木棍子撑着的,若没人动过,缘何会无知无觉地掉下来?

她紧紧咬着唇,只觉齿间都在哆嗦,那男子看她吓得脸都白了,将人揽在怀里轻声安抚道:“想来是风吹的。”

这般轻飘飘的安慰实在没什么用,他又放缓声音说:“即便被人看到了,殿下也会想法子帮你我遮掩,无须这般担心。”

淑妃胡乱点点头,想起这由头又气:“那日围场那么乱,我也不知道你到底逃了没有。这些天每晚上都做噩梦,生怕你连命都交待在那儿了!”

越说她越气,“你连个话都不给我带,这都快半个月了你才来见我!那密道错综复杂,我走了好几回不是走到太液池,就是走到御膳房,怎么也走不出宫门去。你若再不来,我都要从乾清门闯出去了!”

那男子见淑妃气色比以往差了许多,往日她没什么忧虑,面色娇妍保养得宜,这时眼下都有浅浅青黑,明显是一连几天没睡好的模样。

他心疼,却也十分宽慰,将人揽在怀里闷声笑了:“我不是不来见你。”围场那日他受了重伤,将将养好这便从密道入宫来看她。

见淑妃仍不肯释怀,这男子只好编了个借口,说了些甜话哄她。他比淑妃大个几岁,已是不惑之年,说的话却这么酸,若是外人听了指不定得抖掉多少鸡皮疙瘩。

淑妃丝毫没被哄到,反倒更气:“你总是这般甜嘴蜜舌,以后都不许给我说了!”淑妃委屈得哼了两声:“我只能在这宫里呆着,连你外头是不是有什么红颜知己了都不知道。你哪儿来这么多蜜话,是不是跟外头那些个红颜知己学的?”

这般想想,当下又含了一泡眼泪。

那男子哭笑不得,他这把岁数了还没娶妻,每每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入宫,还不是为了她?便是偶尔有闲下来的功夫,也满心想的都是下回见她该拿什么新奇玩意讨她欢喜,哪有功夫去寻什么红颜知己?

可他年轻时为人比较不羁…人也长得好看,算是风流倜傥放浪不羁那一类,那时的红颜知己委实有点多,便给她拿住了话柄,这么多年就指着这么一条说。

如今的欲哭无泪,都是年少轻狂时犯下的错。

淑妃见他抿着唇不说话,似在苦笑的模样。她心中一酸,知道他难得进宫一趟,不忍心再说这些扫兴的。见他那衣裳高领盘扣,衣领把脖子掩得实实的。

“这都快立夏了,你怎么还穿这么高的领子?我瞧着都闷得慌。”淑妃伸手想理好他的衣领,忽的愣住了,怔怔问:“你这是…怎么了?”

他颈侧竟有一条深深的伤痕,从肩头延至颈侧,那么长一道伤痕刚刚收了口子,触目惊心。

那男子连忙把衣领拉高遮住颈旁的伤痕,这伤位置不对,他今日都没敢缠绷带,就怕被她看到了惹她难过,谁知还是没瞒住。

这才一息的功夫,淑妃的眼里已经蕴了泪,他连忙安抚道:“那日为救人受了些伤,无妨的,再养十来日也就好了。”

“叫我看看!”淑妃又把那衣领扯下来,那男子微微笑着避开她的手,无奈道:“这么丑一道伤有什么好瞧的?我这么好看一张脸你放着不看,看它作甚?又不是什么重伤。”

淑妃怒叱:“这还不严重!这都快要把你脑袋劈下来了,你还说不严重!”

见她真的生气了,那男子忙闭上嘴,再不敢说话了,只好乖乖偏过了头任她去瞧那伤口。

“你到底是要救谁?”淑妃又气又怕,从肩膀到锁骨处那么长一道口子,若是劈得重一点…她没敢往下想,气得直哆嗦:“你那三脚猫的功夫连自己都护不好,你还去救人!你不要命了!”

那男子被她重重打了好几下,胸骨都被她打疼了,只好握着她手把人抱回怀里,厚着脸皮不松手,附在她耳畔低声笑道:“你若再大喊大叫,把人喊来了,我这条命可就真的要交待在这儿了。”

淑妃一噎,又在他后背捶了两下,安稳了下来,想了想又问:“你为了救谁?”

那男子犹豫须臾,此事也没什么好瞒她的,便说:“救的是公主。”

淑妃一怔,唇嗫嚅两下,不说话了。承熹遇险自然是该救的,莫说他会些武功了,即便是不会武功的自己当场若在场,也得冲上前去救她一命。

两人抱在一起静默良久,那男子长长吁出一口气,五指插♂进她顺直的乌发间轻轻摩挲两下,深叹道:“真想一辈子这么抱着你。”

“又说什么胡话?”淑妃眼角微涩,眨眨眼把眼泪忍了回去,愈发难过了。被这么一道高高的宫墙挡着,不管是什么都成了奢望,尤其她还是这样的身份…

她鼻尖酸得厉害,忙挣开他进了内屋,从床下的红木屉里取出一只碧玉小匣,把里头那个一指高的小瓷瓶给了他。

男子接过来瞧了两眼,“这是何物?”

淑妃养了两只小猫儿,性子都娇得很,时不时被猫儿挠一爪子,太医给开的这药膏养肤生肌,效果极佳,被猫挠了拿来用实在可惜,用来治外伤再好不过。

把那瓷瓶小心收好,那男子忽的想起了什么,从袖兜里摸出一个用绢帕细心裹着的小瓷人来。那瓷人一掌来长,实在丑得要命,身子两边不对称,脑袋还有些歪,脸上的釉彩也染晕了,只能勉强看出眉眼,即便是违心也不能说它好看。

淑妃噗嗤一笑,“你从哪儿买的这劣货?丑死了!”

那男子表情一僵,佯装生气的模样在她脸上捏了一把,“没良心的,这是我花了好几日功夫亲手做的。”碍于面子,他没说他一连做了十几个都丑得拿不出手,这是唯一一个成了型的。

淑妃轻哼一声:“我都多大人了,还拿这些小孩子玩意糊弄我…”

她嘴硬心软的毛病这许多年都没改,男子忍俊不禁,把那瓷人摆在她手心中,“怕你想我想得抓心挠肺,只好照着我自己的样子捏了个小瓷人,叫你平日好睹物思人啊。”

他虽已至中年,一双满目流彩的桃花眼仍留得几分年轻时的神♂韵。二十年前“公子世无双”的美誉自是不虚,如今举手投足间雅人深致,更是自成风流。笑起来的时候,连眼角的细小纹路都再不能更迷人,即便是年方及笄的小姑娘见了,都不敢瞧个仔细。

“不知道做个金的银的,瓷的万一不小心碎了多不吉利。”淑妃又轻哼一声,咧嘴笑着看了好一会儿,把那瓷人小心收好了。

*

那之后的好几天承熹都没睡个好觉,每天满心满脑都是淑妃的事,比自己做了坏事还心虚。一时不知该不该去警示她两句,又好奇淑妃到底付出了什么代价,才能让承昭答应为她保守秘密。

对那男子更是感情复杂,一边他是自己的救命恩人,若不是他,那日自己怕是得折在围场。

可他明知淑妃这般身份,只为贪那一时半刻的欢愉,却不顾及淑妃的名声。这宫里头到处都是眼睛,又哪有能瞒得滴水不漏的事?两人来往这么多年,淑妃身边的丫鬟怎么可能不知道?若是哪个说漏了嘴,这不是把淑妃死路上推?

这么一想,承熹对那男子厌恶得不行,恨不得立马找了淑妃说个明白,叫她再不与那人来往才好。

可感情本就是无奈事,若是轻易能忘,她怎么会喜欢江俨这么多年?念及此处,对他二人又是同情怜悯。

而江俨这两日远比她更苦恼,因为前两日书房的桌案上,忽然多出了一摞男子小像。

这场景莫名觉得熟悉,江俨心觉不妙,偷偷翻了一两页,见里头画着的十几个男子都写明了身份背景年龄官位,各个都是青年才俊,光看那小像就知相貌上佳。

最最重要的是各个都比他年轻!!

已经二十九又过三个月的江俨手一哆嗦,扯破了一张,连忙藏在怀中湮灭了罪证。又思忖须臾,把那一摞图样子都塞在怀中顺走了。

书房平日都是公主的四个大丫鬟收拾的,这图册子定是她们放进来的。万幸这两日公主有心事,未曾进过书房一步,定是没看过这些的。

念及此处,江俨稍稍放下了心。

回了偏殿关上房门,把那图册子细细看过了,更是愁肠百结。怕是陛下和娘娘又在着手为公主选驸马了,先头徐肃是武人,混账愚钝还缺脑子。公主上回没嫁好,这回陛下和娘娘挑的都是清一水的文官,各个都是学富五车的才俊。

“五品通政司参议,齐宜,宗人府丞次子。年廿四,性温文,喜书画。”

“五品工部郎中,纪辛,翰林院掌院第四子。年廿五,性洒脱,喜诗喜酒。”

江俨挨个翻了一遍,眉头拧成一团,都是簪缨世家出来的,知书达理怕是比徐肃强个百倍不止,年纪也都只比公主大一两岁,正是合适。

公主和别人赋诗作画琴瑟和鸣的场景在脑海里晃悠了一圈,江俨面无表情地把那本图册攥成了齑粉。心里却辛酸得厉害,直想抹一把泪。

他都想冲到陛下面前毛遂自荐了,选我啊选我!

可这话也只能想想,庶民出身是无论如何也配不上公主,驸马的位子不是他能肖想,也不是仅凭一句两情相悦能抵得过的。

先前的徐肃再不济,姑且也算得上世家出身,老祖宗更是封疆大吏开国元勋。

作者有话要说:

春宫图

江家往上倒十代全是商人,唯独他爹是个六品官,还是为了江俨考武举不被说闲话,从而花钱捐出来的官。江家向来本分得很,这商和官从不能混为一谈,历来亦官亦商的都没个好下场。

而他喜欢的人是帝王的掌中珠,才貌德行都好他百倍不止。这样的差距,叹一句“天差地别”也不为过。

江俨从来都明白,若不是他绞尽脑汁地靠近,他们两人这辈子只会有那一次交集,就是初遇的那一回。

今日正巧是三月月末,江俨与公主告了假,这便回了家。这回公主没来,他爹娘瞅了他半晌,瞧他面沉如水的模样便心知不好,他不主动开口说,二老也没敢细问,各自叹了口气。

一家人闷不吭声吃了顿饭。江家小妹在这月中旬时便被她夫君哄回了夫家,此时饭桌上连个说话的都没有。江俨莫名生出一种愧疚感。

江夫人还满目同情地给他夹了两筷子菜。自打三岁学会使筷子起就没被娘夹过菜的江俨脸一黑,明明自己只是遇上了一个小小的挫折,怎么他们都一副“你被公主抛弃了一定很伤心很难过”的模样?

江俨无奈地放下筷子,“娘,我和公主好好的,你们别多想。”

江夫人看他的眼神更同情了,特意起身走过来拍拍他肩膀鼓气道:“我儿莫气馁,屡败屡战才是我江家的好儿郎!”

他哪儿败了?他还没败呢!一打清俊有为的小青年就妄想越过跟公主多年心意相通的自己去?公主是那般肤浅的人么?

江俨喉头一哽,实在吃不下去了,胡乱扒了两口饭回了房间。

江洵推门而入的时候,江俨正盘着腿打坐沉思,手中捏着一串七宝佛持珠,一手扶在膝头,另一手飞快地拨珠子。

他本不信佛,只是小时候习武有时静不下心来,听到丁点动静就会走神。得了一位大师提点,便学会了这法子。

见状,江洵噗嗤一笑:“这是怎的?追不到姑娘便想着皈依佛门?”

江俨瞥他一眼,闭上眼不搭理他。

“你有心事就与我说说呗!”江洵自顾自拖了一把椅子坐在他对面,看到弟弟的苦恼只觉得乐呵,“念在兄弟一场的份上,老哥少不得要帮你一把。”

“陛下和娘娘要给公主选驸马了。”江俨丝毫不隐瞒,回家本就有寻人支招的打算。

“这么快?”江洵也是一怔,先前还想着公主刚刚休了夫,怎么说不得等个三年五载的,这便又要嫁了?想起公主那个儿子,猜陛下和娘娘约莫是怕孩子没个父亲不好。

看弟弟这幅愚钝的样子他就来气,不说赶紧想法子,在这念佛有什么用?江洵凉凉笑道:“公主性子淡,你又这般得过且过…哼哼,就算新驸马选好了,人家生完一窝儿子,你也照样没戏!”

江俨眼皮也不抬一下,明显没把他的话听进去。江洵换了个苦口婆心的语气:“听哥一句劝,你要是不想孤独终老,就得主动出击。”

手下转佛珠的动作一顿,总算抬眼看了他一眼。江洵凑近他一些,笑得贱兮兮的:“公主,咳咳…久旷之躯,你又多年倾慕,挑个好时机,干柴烈火把生米那么一煮,烛火摇曳红绡帐暖…哎哎,别打别打!”

江俨面沉如水,看他识趣闭口,这才松开他的衣领收回了拳头,摊着张脸重新坐回原地。

“放着这么大好的捷径你不走,得等到什么时候?”江洵整着衣领嘟囔完,又正色道:“虽说听上去有些不着调,可这却是最好的法子。”

“你与公主互生情意的事,无论如何不该由你去说。该由公主先跟陛下娘娘说,一来他们不会罔顾公主的心意,二来对你的怪责能减至最低。”

江俨眉心一拧,他堂堂八尺男儿,却让公主去跟陛下娘娘说私相授受的事?怎么能这么窝囊?

江洵从自己的内兜里翻啊翻,翻出一本册子,照头丢给了他这个木头脑袋的弟弟。

“这是何物?”江俨被砸了下头,慢腾腾地捡起掉在地上的书。

——列图陈枕?这什么?

这书名实在太隐晦,快三十还未破童阳的江俨能看懂才有鬼。他翻开第一页看了好半晌,里头画得还挺含蓄,只是半解罗襟,人物更是意像而形不像,他看了好一会儿才看明白这是在做什么。

——什么淫♂秽邪书!

江俨眉锋一利,薄薄一本册子横竖几扯,就扯了个稀巴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