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侍卫急忙行礼,往门外走去,自去招集布置人马。

第一百一十四章 挤成一团干什么?

皇后的銮轿是十二人抬的大轿,镶着螺钿的平顶,用象牙雕成门窗,幔门以三重的鲛纱制成,里面宽敞得似一个小小的房间,萧问筠坐上了銮轿,见那风吹着遮挡着象牙雕窗户的垂帘制得精美无比,未免有些好奇,揭了帘子望过去,却见那两名侍卫常福常乐从台阶而下,急冲了上来,给宫婢们拦住了,心中不由奇怪,两位公公莫名地随同自己和平妃来到了长秋宫,又莫名地想要跟上来,却是为了什么?

她还没有想得明白,忽地听到自己的坐位底下传来了敲打的声音,不由吓了一大跳,刚想大叫,却听有人道:“小小姐,小小姐,麻烦你开开箱盖子。”

萧问筠听得清楚,那是平安的声音,不由又吓了一大跳,忙轻手轻脚地站起身来,揭开了自己的坐位盖子。

见到箱子里的情形,又吓了一大跳,只见平安蜷缩了身子如一个球一般地躲在那箱子里,见了萧问筠,咧开嘴朝她扬了扬手,摊开手掌,掌心是一颗晶莹剔透的糖球:“小小姐,平安到处找不到你,原来你在这里啊,这是用蜂蜜制成的糖球,可甜了,小小姐喜欢么?”

萧问筠心道什么你到处找不到我,我这才是到了哪儿见到了你呢她见他脸被挤成了一团,又好笑又好气,低声道:“平安,你怎么躲到这里来了?”

平安也放低了声音:“小小姐,后面那两位没长胡子的老头,有没有跟着?”

萧问筠揭开帘子往外望,见那两人没了踪影,忙道:“没有,你到底是怎么来到这里的?”

平安低声道:“为了给你这颗糖粒子啊,所以平安才来了这里,哪里知道一进宫门,就给这两个没长胡子的人盯住了,平安沿着宫墙一直跑啊跑啊,心底想着怎么办呢,要被这两个没长胡子的老头儿捉住了,定会给小小姐带来麻烦,所以,平安就藏在这箱子里了。”他伸出了手,却怎么也出不了这箱子,长长的眼睫毛上挂了眼泪,“怎么办呢,平安进得去,出不来了。”

萧问筠只得伸了手去,拼命地想把他拉了出来,哪知那箱子实在是窄,她一拉,脚下失控,反而整个身子趴在了箱子上,她只觉一温暖之物猛地贴在了自己的面颊之上,带着些清草花蜜的香味,更有气息微微,再听得下面的人含糊不清地唔唔,忽然间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一张脸不由涨得通红,想要站起身来,却挣扎了半晌才能站直身子。

她朝箱子里的平安望过去,却见他依然陷在大长箱子里不能动弹,对刚刚的事并无所觉,只是脸色有些歉然:“小小姐,你没有摔痛吧?”

他的话让她想起了刚刚面颊上贴着的温暖,心不由又扑通一跳,忙收拾心情道:“没有,平安,你能出来么?”

平安愁眉苦脸地皱着眉头:“不能,刚刚被小小姐一压,我一紧张,感觉自己卡得更紧了…”他望着萧问筠,很友好的建议,“小小姐,你好象又重了,你这一扑,象锤子一般地把我往里面又砸进去了几分,小小姐,你平日里不应该吃那么多甜点啊”

平安的话让萧问筠七窍冒了青烟,如果有第八窍,估计也会冒出烟来…

她皮笑肉不笑地道:“既如此,你便只有好好儿地在这箱子里呆着了,等到你自然放松了下来,自会出来了。”

平安整张脸被挤成一团,眼睛骨碌碌乱转,声音很轻恰巧能让外边的人听不到,却很气人:“小小姐,你这样子让平安有些心慌啊,你想干什么?平安可以肯定你在生气,可平安又不知道你为什么生气,是不是因为平安说你重?可平安喜欢你重啊,身上如果有了几两肥肉,整个人软绵绵的,砸下来才不痛啊…”

萧问筠只觉自己第八窍也冒出了烟来,拿了箱盖子,乒地一声就盖上了盖子,把平安滔滔不绝的罗嗦阻挡在了大长箱子里。自己坐在了那箱座上。

一开始,她还能听见平安断断续续的话语,等轿子再走了一会儿,里面便听不到了声息了,她又开始担心平安在里面是不是气息不畅?于是悄悄站起身来,揭开盖子的一条缝往里面望,却见平安双眼在黑暗之中如散着光芒的宝石,眯着眼朝她一笑:“小小姐,平安没事,你放心。”

萧问筠乒地一声又将那箱盖盖上了,重坐在箱盖上,使他余音袅袅的话语阻隔在了箱子底,心底道,谁会担心你正在此时,外边传来了传喏:“养心门到。”

轿子缓缓地被放了下来,萧问筠有点儿着急,心想平安是想出宫门的,可现在他被嵌在了箱子里可要怎么出去啊?

她正想着,却听轿外宫婢向人行礼:“三殿下,安好…”

她心中一颤,心想如果被李景誉发现了轿子里面的人,他不知道又找什么借口来使萧家陷入不义之中,更会对平安不利,正想着,外边李景誉道:“轿子里坐着的,可是萧家姑娘?”

宫婢低声回了句:“是。”

他便笑道:“正巧了,本王有本书册想送给萧家姑娘,可否请她落轿?”

说到这里,萧问筠便不得不下轿子了,她揭了轿帘子出去,便见着李景誉紫袍宽袖,一派悠游潇然地站在轿子前边,前后左右自有面容娇艳的宫人跟着,再仔细望去,却见吉馨竺从他背后冒了出来,朝萧问筠点头微笑。

萧问筠没曾想在养生门前遇见了他们,心想吉府的那教训他们还没领教够,今日又要出什么新花样?

她一边想着,一边便朝李景誉行礼又向吉馨竺点头行礼,道:“不知道三殿下拦了皇后的轿子,所为何事?”

李景誉听她用皇后来压自己,心底先是一痛,心想这是他最后一次点醒她了,到了明日,她便会后悔他将手里的书册递到吉馨竺的手里,示意她将书册递给萧问筠:“本王偶然在书市淘得了一个孤本,想起萧妹妹一向喜欢看书的,因而给萧妹妹留着…”

吉馨竺笑容和蔼,似笑非笑:“萧姐姐,三殿下什么时侯都记着姐姐呢”

萧问筠接过了她手里的书,看清了封面上那几个大字,《哭存孝》,她心底一凉,抬起头来,看清了李景誉冰一般的眼眸,垂头道:“民女多谢三殿下。”

李景誉道:“本王看了这本折子戏,里面的人都是冤屈的,看得本王整晚都睡不着,心底想着,为何天下间有如许多受冤枉的人?原是忠臣良将,却落得了一个身首异处的下场等看完这折子,本王才明白,原来是因为这些人不识实务,咎由自取,萧妹妹,你说是不是?”

萧问筠缓缓抬头,迎着他的目光:“三殿下,你要他怎么识实务呢?”

李景誉轻声笑道:“萧妹妹这么聪明,又怎么会不明白?”

萧问筠淡淡地道:“不,我不明白,殿下所送的折子书也不是我想要的,殿下还是自己留着吧。”她一边说着,一边把那册子递到李景誉的手边,见他不接,便松开了手,任那册子跌在了地上,册子击起的灰尘飞扬起来,使得那精美的装璜被灰尘遮掩。

李景誉眼眸变得更为冰冷,忽地凑近了她,低声道:“萧妹妹,你会后悔的。”

萧问筠轻声一笑:“民女每日都在做后悔的事,再多这么一件,也坏不到哪里去。”她说完,便拂了拂礼,“民女还有它事要办,就不陪殿下了。”

吉馨竺在一旁急唤:“萧姐姐,你先别走…”

萧问筠却似听不见她的呼唤,直直地往前走,她的背影在阳光的照射下拖得老长老长,如一缕孤烟,透明得几乎要飞了过去。

李景誉暗暗地捏紧了自己的拳头,让指甲嵌在了掌心,既如此,便怪不得我了,但心底却为何有一丝隐隐的痛向全身袭来?就仿佛生命中无比重要的东西如春日里的冰一般消失?

萧问筠感觉到那道冰寒的目光一直跟着自己,使得薄软的绸制料子也挡不住那股寒意,好不容易走到养心门前,背脊却被冷汗浸湿了。

直至被门廊挡住,她才略略嘘了一口气。

正在这时,她却听到了背后传来一阵破风之声,还来不及反映,就感觉自己被人扑倒了在地,又听见了有箭刺入门廊之声,视线朦胧之中,她看见一个青衣蒙面人从自己身边飘过,往养心门高高的宫墙而去。

背后弓弦之声响起,她感觉到如蜂般的箭羽朝那身影射了过去,那身影却身手极快,纵上了墙头,萧问筠知道,他是平安,她眼睁睁地看着那箭羽射穿了他身边的红墙,红墙上尘土滚滚而落,看着他被那箭羽射穿了腿骨,既使是青色的衣服,也能看得清血液瞬间浸染。

他从墙头跌落,倒在地上无声无息。

第一百一十五章 前世的死亡来到今世

这样的情景和前世一模一样,那一世,他也是满身鲜血,倒在了她有面前,只不过今世,没有那满地的白雪覆盖。

不,她不要他重来一次,又死在她的面前。

她不知道哪里来的力气,忽地从地上爬起,推开了那将她推倒的宫婢,顾不上满耳都是箭声簌簌,跌跌撞撞地往他奔了过去,她没有感觉到有好几支箭破风而出,刺破了她的衣服,贴着她的身躯而过。

也没有听到身后李景誉气急败坏的大叫:“停止射击。”

箭雨停住了,她终于跑到了他跌下的地方,跪倒在地,颤抖着手去摸他的脸,她看清了他身上的血迹,一支箭插在他的腰间,使得他青色的腰带都染得黑红,他半边脸贴伏着地面,蒙面巾上面贴满了尘土,她泪眼朦胧,颤抖着手拉开了他面上的蒙面巾…

待得眼框里的泪珠滚落,她终于看清了这人的面容,深眉凹目,发色棕黄,面容俊美,却绝不是平安她忽地在心底松了一口气,原本不应该这样的欢喜的,却欢喜得软倒在地。

“把混进宫里的贼人押走”李景誉冷冷地吩咐兵士。

冷卉走上前来,把萧问筠扶了起来,她低声道:“小姐,你怎么啦,怎么就无端端地跑了过去?”

萧问筠此时已经平复了心情,缓缓地道:“被他们一吓,有些惊了…”她不知道如何向她解释,更惊醒到李景誉在这儿,却不能让他起了疑心了…可平安,他到底去了哪儿了?

李景誉走到她们身边,眼底神色莫辨:“萧妹妹的胆子可真大,竟敢冒着箭雨往前奔,不知道的,还以为萧妹妹和这人认识呢”

萧问筠此时已恢复了理智,端然答道:“三殿下在皇宫内大兴兵器,民女一下子吓着了,惊得只顾着往养心门边跑,还叫三殿下笑话了。”

李景誉心想你这话骗谁呢,明明我命人将你扑倒了,你死命地挣扎起来要跑向那人身边,如果不知道的,还真以为这人和她有什么私情?

他暗暗地咬牙,不自觉地将掌心捏得极紧极紧,心底刺骨的痛意,他唯一能想到的就是这个,可他可以肯定,这贼人绝对不会认识萧问筠他心底存疑,却也知道在萧问筠的嘴里问不出什么来,心底又挂着接下来的布局,便带了满腹的疑惑押着那人走了。

有了这么一个插曲,耽误了不少时间,萧问筠把手里的方子交给养心门的公公之后,急忙往轿子走了去,待上得轿子,好不容易等轿子抬了起来,才缓缓站起身来,揭开了那长箱子的盖子,打开一看,却见平安好端端地缩在那箱子里,眼眸却如黑色燿石一般散着淡淡光芒,那一瞬间,他的眼神深得几乎要将她吸了进去,可下一秒,他却是笑了:“小小姐,你回来了,平安可等了你许久了。”

萧问筠怀疑自己有些眼花,刚才那一瞬间只不过是她的幻觉?

“平安,你还没走啊?”萧问筠问道。

“平安一直想走来着,可平安走不了啊,不过小小姐请放心,平安好好儿的。”

萧问筠心底又有了那种奇异之感,平安的眼眸更为润泽透亮,仿佛那黑色燿石在水里浸过,又象是晶莹的翡翠上凝了雨水,可待她想看清楚时,他眼底的泪意却又消失了,他依旧是那个不通人情世故的平安。

“你能从箱子里出来么?”萧问筠道。

“平安试了许多种办法,终于能从箱子里出来了…”平安缓缓地缩着身子,一寸一寸地缩往箱子里,终于,他的腿伸了出来,挺个人悄无声息地爬出了箱子,他一出来,萧问筠便感觉这轿子一下子拥挤了许多。

平安尽量蹲着缩在了一角,对萧问筠道:“小小姐,平安该走了,要不然那两位不长胡子的老公公又要来找麻烦了。”

萧问筠点了点头,只觉轿帘子似被风吹过,拂了起来,再一眨眼往座位上望过去的时侯,那里便已经空空如也,她合上了那座位箱子,重坐了上去,想想刚刚发生的一切,暗暗感觉奇怪,为什么恰巧自己来到了养心门,就发生了有贼人突袭?而恰恰好李景誉便使人捉了那贼人?

她抬起头来,揭了帘子望出去,却发现远处红墙绿瓦之上,有乌去滚滚而来,将满屋顶的浓翠金黄挡住,使得整个富贵盈然的皇宫仿佛蒙上了一层阴影。

萧问筠是在睡梦中被人叫醒的,她睁开眼,便见那面生的宫婢面容在灯光下散着如青玉一般的光,清冷淡漠,如这宫里的物件一样。

她道:“请萧姑娘稍作准备,皇上请您去乾武殿。”

萧问筠道:“姑姑可知道什么事么?”

那宫婢道:“奴婢只管传旨,姑娘还是快些准备好了,皇后和几位娘娘可都等着呢。”

萧问筠心底一惊,抬眼往屋内望了过去,却见屏风边有另两个面生的宫婢守着,竟见着是守着门不让她和别人接触的模样,她心底那股惊凉之感更甚,便任由着冷卉给她穿衣梳洗,就是这当口儿,那几名宫婢也不曾离开,守在了门口屏风。

好不容易穿戴好了,萧问筠走出了门口,见轿辇已经备好,外边抬轿子的全是陌生面孔的公公,原来面熟的公公更似已经远远地遣开了,她走到了门外,才发现门外的天还未曾亮,只远远的屋脊上有一道白色如细线一般的光亮,四周围暗沉沉的,将锦屋华宇染了一层黑灰之色,她坐了轿子向乾武宫去,一路上寂静无声,连抬轿子的脚步声都听不见,帷纱轻轻晃动,那上面刺金线的地方在暗夜之中也发着微微淡光,只使她感觉如前世那场大雪之上有兵刃寒刀。

好不容易来到了乾武宫前,那里却是灯火通明,四周围持金吾的守卫更是增添了许多,宫门外停了几顶轿子,萧问筠看得清楚,皇后的辇座赫然在其中,走进了殿内,她才发现皇后,平妃,刘贵妃等嫔妃都已到场,更让她惊疑的是,皇后没有坐上皇上身边的位子,却与一众妃嫔立于堂下,面色端严。

而李景誉等几位皇子也立于堂下,表情严肃。

萧问筠忙上前行了礼,不敢抬头,在下首站着了。

皇帝道:“好了,如今该到的人都到了,誉王,你把今日发生的事一一述来。”

李景誉上前恭敬行礼,面色严肃:“儿臣遵旨。”他抬起头来,视线在萧问筠的脸上扫过,“近日皇宫宫墙之处时有贼人出没,再加上前几日祭拜之时出了那么一单子事,儿臣便领了皇上圣旨,带领金吾卫队日夜巡察,以求查到那暗中作崇之人,直至昨日,儿臣于养心门前捉到了一个贼人,这才有了些眉目。”

李景辰显然是刚刚被人从床上叫起,懒洋洋地道:“老三,你有什么事,不会明儿早上再向父皇禀报?把大家都惊扰起来,到底是什么意思…?”

皇帝冷冷一哼,李景辰这才收了嘴。

李景誉道:“二皇兄,您稍安勿燥,我原也打算等天明了,才禀报父皇的,可从那贼人嘴里问出来的东西实在太过惊人,我不得不将父皇叫醒…”

皇帝淡淡地道:“既叫了你们来,自是有话要问,誉王,你往下说吧。”

李景誉道:“儿臣领着金吾卫的人捉了那贼人之后,连夜审问,哪知那贼人抵死都不松口,儿臣知道此事滋事体大,于是不得不对他用了毒蝇伞,使他能口吐真言,哪知这贼人意志力极强,儿臣只能听到他吐露出来的只言片语,他一说了出口,便意识到了自己祸从口出,拼了最后一口气,用手指上戴着的铁指,击破自己的喉咙自尽了。”

李景誉拍了拍手,有内侍捧了个木盘子进来,那盘子上放着一个血迹斑斑的铁指环,送到皇上面前,皇上见了这铁指环,脸色变为阴沉:“这是塞外东夷游民的东西,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李景誉道:“儿臣也不明白,但听他临终吐出的言语,反复地念着一个人的名字…”

李景誉抬头望了皇帝一眼,皇帝皱眉道:“你查到什么,不妨照实说来”

李景誉垂头:“儿臣不敢说,唯有呈上司笔仪的笔录,请父皇察看。”

他又击掌两下,便有内侍监又端了木盘子进来,这次木盘子上面放着的,是一张暗黄色的纸,那张纸呈到了皇帝面前,皇帝取过了那张纸只看了一眼,便利声道:“誉王,你可知何为孝道?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你拿皇后的名讳来行不义?”

李景誉扑通一声跪下:“儿臣不敢,儿臣从那人嘴里听到母后名讳,也是大吃一惊,更是怀疑此人有意为之,其目地是挑拨离间,于是,儿臣让仵作细细地查验了这人的尸首…发现这人,这人左脚生有六指,父皇,您应当知道,东夷最近权倾天下的那北王,是生有六指的父皇,余下的,还请您传了仵作来,一问便知。”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祸将至

皇帝面带严霜,视线在皇后身上打了一个转儿,点了点头,便有内侍领了充任仵作的公公进门,那仵作进得门来,哆嗦着跪在了地上:“皇上,奴才应三殿下的要求,替那贼人验尸,确实发现那贼人脚生六指,而且他身驱修长,手脚生茧,显然是练武之人,依奴才看,如果不是他内脏被高手击破,也不至于被人擒拿,更让奴才奇怪的是,他身上有用金线纹着的纹身,小人已将那块纹身割取了下来,皇上请看。”

又有公公上前,呈了木盘子上来,那木盘子用薄绸子盖着,想是里面放的东西太过不堪入目,以免污了众位宫人的眼目。

皇帝微一揭那薄绸,脸色更是暗沉,摆了摆手,那盘子便被送到了皇后面前,皇后的脸色变得苍白如冰,捂着嘴摇摇欲坠。

皇帝道:“都站了这么久了,拿张椅子给皇后坐着吧。”

皇帝的声音低沉和缓,却如碎冷寒冰,一下下地击在众人的心底。

刘贵妃便拿出张帕子,掩了掩嘴:“姐姐还病着呢,皇上,可否叫人拿张鹅绒垫子给姐姐垫着,让她坐得舒服些?”

皇帝轻哼一声,便有宫人拿了椅子和垫子出来。

众人皆知道,如今的形势,那张柔软的鹅绒椅子却如热了的锅子,会烫得使人如热锅上的蚂蚁,可皇后却拂了拂身上的衣襟,缓缓地坐了上去。

刘贵妃见了,暗自撇了撇嘴。

皇帝见她除了脸色苍白之外,全无一丝儿的愧疚之色,心底不由暗暗生恼,却也有些疑意。

李景誉道:“儿臣不敢作主,只得将此事禀报父皇,再由父皇定夺。”

皇帝心底恼怒,暗想他将此事当众揭了出来,其目地不过是为了让朕与皇后没有一点儿的缓和余地,朕倒是小看了他皇帝转眼朝刘贵妃望了过去,如果不是她在一旁散风点火,他又听了她的话,将所有的人都招集了过来?

看来这母子俩已经商量好了,让朕等都没有缓和的余地皇帝闭了闭眼,缓缓地道:“不过是一个字而已,也代表不了什么意思,要知天朝的文字,从生癖到热门有五六千之多,其包含意思也众多,那人拼死的胡言乱语,也代表不了什么”

刘贵妃见皇帝有将大事化小之意,忙道:“皇上说得没错,这代表不了什么,本妃事先也提醒了誉儿了,要他将此事悄悄儿向皇上禀报…”

李景誉打断了她的话,神色激动:“父皇,儿臣并非不想如此,而是事情紧迫,如果父皇今晚不做一个定断,便将酿成大祸…”

皇帝听得不耐烦,截住了他的话,嘿嘿笑了两声:“今日招集了这么些人来,朕也有话要问你”他向身边的常福点了点头。

常福便拍了拍手,两名内侍押了素巧进门,将素巧推倒在地。

皇帝道:“你那里有东西给朕看,朕这里也有事要问你,素巧,你且说说,你为何拿了当年病逝的永妃的医录?”

素巧谱一进殿,脸色便苍白如纸,身体缩成了一团,神形慌乱:“启禀皇上,奴…奴婢…”

她伏下了身子磕头,却久久不能起身,直至有宫婢上前拉起了她,才发现她浑身在冒着冷汗,那宫婢忙向皇帝禀报:“皇上,这宫婢仿佛有些不大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