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帝闷声不吭,难得没有教训这逮着机会就不停挖苦自己的小混蛋,知漪眨眨眼觉得很是稀奇,不免凑过去轻声道:“皇上在想什么?”

片刻后宣帝才抬首,严肃道:“朕在想从书上看的一些方式尚有些缺漏,该多尝试才行。”

“嗯?”知漪一脸茫然,没等她想明白宣帝就弯唇突然将少女勾到怀中,轻点粉唇,“不错,甜。”

知漪故意给他塞去蜜饯,“甜的是这个,皇上既然喜欢,就多吃些好了,反正宫里有的是。”她笑盈盈露出酒窝,“还有,太医说了,我近日要和皇上离远些才行,不然不止我好不了,皇上也好不了。”

她哧溜跑到远远的榻上,无辜道:“所以为了我们二人好,皇上从今日起还是回宸光殿住吧。”

宣帝无奈,长腿迈去,轻松就把藏在里面的少女拎出,低沉道:“就这么不耐烦和朕一起?”

“唔…如果皇上还是以前的皇上,倒可以…”知漪话未完,外殿便响起通传声。

太后步伐匆匆,又好笑又担忧道:“哀家听说你们两一同染了风寒,这是怎么回事儿?伺候的宫人们呢,怎么这么不精心?”

在榻上厮磨的二人立刻起身,“母后。”

太后脚步一顿,浮出笑意,“难不成没改孩子心性,大冬天的,昨日真跑进云清湖凫水去了?”

宣帝不答,在太后灼灼目光逼视下竟破天荒地闪过一丝不自然,别过眼,知漪急急解释,“母后,昨日皇上和我赏梅,没让他们此后。是我没看清一处雪堆摔了进去,皇上没扶住也跟着一起摔了。”

“哦?”太后不大相信,见帝后二人都是目光游移不敢直视自己的模样,心中顿时有了猜测。

她不由好笑,知漪年纪小不懂事便罢了,皇上竟也胡来。况且以她对最近儿子变化的了解,这种事十有八九都是儿子主动,知漪拗不过他罢了。

“罢了,哀家也不是来兴师问罪的。不过听说这事有些担心,瞧这模样,该是无大碍了。”

安德福笑言,“回禀太后娘娘,几位太医刚走,说皇上和皇后娘娘只是小风寒,问题不大,好好休养几日便可。太医还道皇上最好这几日休朝好好休憩一番才行,不过皇上…好像不大同意。”

“安德福!”宣帝厉声制止。

“不同意什么?”太后先皱眉看去,“皇上也不是孩子了,怎么还这么固执。就算为这大宣,也该照顾好自己的身子,真有急事也可叫大臣们去宸光殿见驾,信王和那些大臣们是干什么的?什么事都要皇上亲自去办了,还要他们做什么?”

太后斥责,宣帝也不得不低头,“母后说的是。”

“转头你也别罚安德福,他可有功,哀家待会儿还得赏他呢。”

“是,母后。”

知漪偷笑,威严如皇上,在母后面前还不是得像个小鹌鹑般诺诺应是。才如此想着,她便听到太后唤自己,“知漪。”

一个激灵,知漪连忙应声。

才想继续拿出威严,但一对上自小养到大的少女,太后声音便不自觉柔下,“还有你,也太依着皇上。皇上说什么,便跟着他做什么。如今你是皇上的妻,皇上也有犯错的时候,越是这种时候,便越要规劝他,你可知道?”

旁人只道太后是在说方才宣帝不愿休朝之事,知漪却敏锐察觉出太后怕是猜到了昨天的事,顿时红了脸,软声应是,“母后,知漪知道了。”

太后满意点头,对着一手宠大的少女总归不愿说重话,知漪也向来乖巧懂事,一点即通,无需她太过操心。

“皇上和知漪既然都染了风寒,便不适合再待在凤仪宫吧?”

宣帝黑脸,知漪浅笑,“母后说的正是,刚才太医也这么说呢。”

不出意料,一刻钟后宣帝就被自家母后和皇后齐齐“赶”出了凤仪宫。寒风飒飒,只单孤影显得尤其可怜。

“皇上,要不…奴婢去让那太医改改话儿?”安德福小心道。

宣帝沉沉投来不善的目光,浑身散发着“朕很不高兴”的气息,让安德福立刻识趣闭嘴。

大半月后,知漪颇为愉悦地在榻上滚了一圈,模样间满是少女稚气,叫怜香惜玉见了发笑,“还好其他人不在这儿,不然若是见了主子此时模样,怕是要被惊掉下巴,根本不敢相信这是威仪满满的皇后娘娘。”

知漪满不在意一笑,怜香惜玉伴她长大,主仆之情更似姐妹,这种无伤大雅的玩笑时而有之。好不容易休息了大半个月,这期间都没有某只不知餍足的大尾巴狼打搅,她自然十分高兴。

“再端些腌渍的青梅来。”知漪起身理理发丝,不知为何最近能吃了许多,无论酸甜辣都不嫌弃,为此御膳房的人可谓挖空了心思做各式的点心吃食,连带着雪宝儿也跟她沾了不少光,又肥了一圈。

起初知漪和怜香惜玉也怀疑是不是有孕,但随之而来的月信打消了她们猜测。因着上一次感觉错误造成的尴尬,知漪便也没再传太医,毕竟只是能吃了些,算不得什么问题。

“明日便是宜乐姐姐和季永思成亲的日子吧?”知漪一口一个青梅,看得旁人都为她酸牙,“明日出宫之事可备好了?”

“早就准备好了主子,皇上那儿亲自安排的。”惜玉又端来一盘枣糕,“主子,宜乐郡主和季大人成亲的日子选得是不是有些太近了?这样成亲不就太过仓促。”

知漪轻笑,撑腮道:“因为荣寿大长公主急呀,宜乐姐姐已是双十年华,虽然身份高贵,但在京城一众待嫁女子中年纪显得太大了。而季永思年纪轻轻便已得志,近年越发受皇上重用,在京中炙手可热,如果不赶紧把人定下,大长公主怕是担心有人半道截胡呢。”

“皇上赐婚也有人敢吗?”惜玉诧异。

“怎么不能?历朝历代这样的事也不是没有先例。”知漪轻敲她脑袋,梨涡含笑,“让你平日多看些书,如今迷糊了吧。”

怜香摇头,“奴婢倒是好像在书上见过,说咱们宣朝百年前有个什么“抢夫”的习俗,如果男女未正式成亲,其他女子及其家人只要不是直接动手,便可使劲浑身解数去“抢夫”,若那男子同意,这亲事便可更改。这似乎是因为那时宣朝刚经了一场极大的战事,男子多战死,男丁凋敝,各地为了女子能得夫婿而定的不成规矩的习俗,有时那两个女子愿意和解,还能同时嫁给男子。”

知漪点头,“那时还发生了不少趣事,听说还有王公贵族被抢来夺去之事呢。”

她转而笑得珠钗乱颤,“如果皇上生在那时,不知会有多受欢迎,就算有几十个女子去抢他,我也不觉奇怪。”

“主、主子…”怜香为难看去,“您身后。”

知漪顿时僵住,心道不妙,耳后便覆上熟悉的气息,“朕才一日没来,皇后又在怎么编排朕了?”

怜香惜玉投去同情目光,还是麻溜地退出了殿。知漪随即被万分羞耻地扒了亵裤连拍了十几下,打她的人还一脸正色道:“皇后年幼,朕自该更要尽心调教,虽然累了些,不过为了宣朝百姓,倒也值得。”

知漪:“…”皇上您说这话的时候手可以放在正确的地方吗?

平心而论,现在的知漪对于男女之事并不那么抵触,反而在宣帝带领下逐渐找到了其中乐趣。不过女子和男子思考的角度往往不同,知漪年纪小正是向往诗意浪漫的时候,偶尔想起幼时和宣帝做的种种事,总会兴致勃勃地拉着宣帝去夜间赏花或雨中漫步。

但如今,无论是做哪件事,最终都会被宣帝诱拐着做了一些在榻上才适合做的夫妻之事。知漪对这种变化百思不得其解,正如她永远不能明白,为什么她每次闭眼享受皇上温柔的亲吻时,皇上的手却总要放在一些不该放的地方。

比如此时…知漪握住某人不老实的手,气呼呼瞪去。宣帝却一脸正直和理所当然,眉目间依旧无比沉稳,让人不由生出信服,“朕只是想看看它近日状况如何,毕竟…无论如何也算是朕一手带大。”

知漪脸色烧红,惊觉自己居然秒懂这句话的意思,更是没好气地像小猫般胡乱咬去,闷声嘟囔,“什么你带大的,皇上凑流氓,为老不尊…”

“为老不尊?”宣帝琢磨了下这个词,神色陡然变得危险,眼底深沉,“酣酣觉得,朕已经老了?”

“…”知漪打哈哈,“我用错词了皇上,是老当益壮,老当益壮…”

呵。宣帝勾出一抹冷笑,眼神如锁定猎物的猎豹般定定看着知漪,倾身上前,将手探入衣内,极为娴熟。不多时知漪便感觉身上一松,肚兜已被某人轻松解下。

“看来朕是该让酣酣好好见识一下,什么叫‘老当益壮’。”

第120章 引胎

天色微晓, 凤仪宫上下便已有条不紊地开始忙活。昨夜又落一场大雪, 院中廊外皆被银白笼罩, 阵阵寒意从树间堆雪蜿蜒至来往宫人脚下,汇聚成条条不甚清晰的水痕。

“快把廊下擦一擦,待会儿皇上娘娘便该起了。”怜香轻声吩咐,话语间唇边逸出白雾, 于半空化开水汽。

宫人们还会偶尔搓手取暖,惜玉却丝毫不畏寒的模样, 依旧穿着秋日棉衣, 大喇喇模样叫人看了又羡又妒, “主子和皇上今日怎么还没起?”

“今儿休沐, 皇上也不必上朝。太后娘娘这几日畏寒,特意嘱了主子不必请安,晚些有什么?”怜香嗔她大惊小怪,转头轻手推门而入, 细心打点该备好的物件。

寝殿内巨大的暖塌被重重帷帐掩住, 帝后未出声,也就无人敢靠近。

榻内二人早已转醒,此刻知漪正窝在宣帝胸前懒洋洋不愿开口, 宣帝也便任她躺着, 一手轻抚秀发。

“怜香她们都进来了。”知漪抬眸,声音略带沙哑,指尖愤愤一戳宣帝喉结。

因着昨夜一时失言,知漪直被“教训”了大半夜, 寅时后才真正歇息,如今腿软无力,根本不愿动弹。

“今日不必上朝。”宣帝翻身将坏心在自己胸前画圈圈的小手压住,放在唇边轻轻一咬,“昨夜朕还没把皇后伺候好?”

知漪轻哼,配合道:“伺候得倒是挺舒服,就是不大听话,本宫叫停的时候总充耳不闻,让人气恼。”

“那是因为皇后实在有些强人所难。”宣帝含笑,“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皇后只顾自己满意而忽略他人,是否…有失公允?”

在这上面斗嘴永远斗不过他,知漪干脆闭口不言,懒懒伸腰,又往对方怀中缩了缩,“外面有雪味,昨夜肯定下雪了,不想起。”

宣帝爱怜捏捏她的小鼻子,“朕是娶了只小狗儿吗?连雪味也能嗅出。”

知漪在褥中哼哼唧唧,怜香听出声响,小声道:“皇上,皇后娘娘,可要起了?”

她立在原地凝神静听,似乎听得皇上低声哄了会儿自家主子,才随意应一声。

宣帝穿好里衣,帷帐随即被缓缓拉向两旁,他意态悠闲地任宫人服侍穿靴,回身含笑点了点被褥中拱起的小块,“不是早说饿了?再不起便是午膳了。”

悄悄捂了捂肚子,知漪依旧鼓着两腮不说话。

宣帝摇摇头,温声道:“伺候皇后洗漱,皇后身子不适,将早膳摆到寝殿中。”

怜香应声,心道皇上肯定又想给主子喂饭了。可皇上那伺候人的功夫…着实不敢恭维,主子也不知是享受居多还是受罪居多。

磨蹭着穿衣洗漱,知漪先饮了小盏蜜水,见宣帝一副又要给自己喂饭的架势,忙在惜玉帮扶下挣扎下榻,“还是…”话到一半,忽然感到一阵天旋地转。

“知漪(主子)!”宣帝和其他宫人齐齐出声,一步上前接住突然昏厥的知漪。

惜玉瞬间慌神,“主子这、这是…”

“快传太医!”宣帝厉声道,投来的凌厉目光让众人打了个冷颤,忙不迭滚出殿外去传太医。

安德福急急吩咐人支开小窗散去屋内熏香炭香,嘱咐人打来凉热水各一盆,里外忙完,只能见惜玉帮着宣帝将人扶回枕上,大气都不敢出。

刚下了一夜雪的道路湿滑得很,许多小道宫人还没来得及清扫,匆匆赶来的几位太医便前接后的咕隆摔了一跤。他们吱也没吱一声,闷声不吭地爬起,顶着湿漉漉的官袍便赶去凤仪宫。

“皇上,恕臣等来迟,实则天色有——”人刚到,宣帝不耐烦摆手,“行了废话少说,快给皇后诊脉,治不醒皇后,朕再治你们这延误的罪!”

“是。”

为了以防万一,眉太医特意请了几个同僚一起。方才在太医院听到人说皇后晕了过去,可把他们吓得够呛,整个后宫算上太后娘娘也就两位主子,太后娘娘又向来对皇后疼若亲女,这晕得实在蹊跷。

顶着宣帝目光,稳住身形勉强将手指搭上露在帐外的纤细手腕,太医胆颤心惊半天,眼中神色来回变化犹疑不定。宣帝惊怒慢慢聚集,却见太医忽然起身跪下,惊得他心中一悚,却见太医展颜惊喜道:“皇上,是滑脉,大喜,大喜啊!”

刚被惊得升到天际的心恍惚落地,宣帝长舒一口气,随后忍不住怒踹了太医一脚,“是喜还如此装模作样!”

“是微臣之错,微臣之错。”太医嘻嘻挠头,“女子孕事上吴太医比微臣更擅长,皇上,还是先让吴太医再诊诊吧。”

吴太医领命上前,认真思索半晌,皱眉道:“皇上,皇后娘娘脉象不稳,似有滑胎之兆啊。”

其他太医闻言简直想要吐血,他们怎么忘了这吴太医为人向来呆板,言语直接,从来学不会婉转行事。但面前的可是皇上,对着皇上说皇后娘娘要滑胎,是想连累他们一起死吗!

宣帝果然大怒,“怎么回事?”

“这…”吴太医终于有了犹豫,左右望去,低声道,“皇上,皇后娘娘有孕不过刚出一月,经、经不得过于频繁激烈的房…房事啊。”

宣帝一怔,轻咳一声,“朕之前不知…今后,会注意此事,可有稳胎之法?”

吴太医松了口气,皇上答应就好,他继续道:“微臣家中世代钻研此道,稳住这胎并不成问题。不过…微臣还有一事要禀,虽然皇后娘娘月份尚小,但微臣有八成把握,娘娘腹中,并不止一胎。”

他方才神色犹豫也正是因此,对皇家而言,双胎未必是好事,而且皇后年纪太小,如果怀了双胎十分危险。

双胎…殿中一时陷入沉默,宣帝脸色并不大好。他担心的自然不是继承大统的问题,而是自古女子生育,本就是半只脚踏入鬼门关的事,再加上双胎,在他听来完全就成了催命符。

他不能冒这个风险。

思索良久,宣帝缓缓沉声道:“你们随朕来。”

“皇上…”

宣帝伸手止住,目光停在远处小窗,“吴太医,可确定不止一胎?朕要的不是八成把握,是十成把握,你可能保证?”

“微臣…”吴太医汗流不止,俯首回道,“微臣…最多还是只能有九成把握。”

宣帝颔首,顿了会儿,“那你们觉得,若是双胎,同时保皇后和腹中胎儿无恙,有几成把握?”

几位太医喁喁私语一番,“回皇上,如果皇后娘娘年岁再稍大些,臣等尽力而为自有八九成把握。如今…恐怕只能有六七成。”

“六七成?”宣帝眼神阴鸷,“朕就养了你们这一群废物?”

太医齐齐跪下不语。

宣帝负手背过身,眸底神色沉郁,背脊异常挺直,交握的手中青筋隐约可见。

“那将这胎引了,且要让皇后毫无所觉,对皇后身体无任何害处,这点你们可能做到?”

“臣等不敢!”太医们将头垂得更低,

皇嗣对于宣朝和皇上来说何等重要,他们心知肚明,举国上下就盼着呢。如果他们一碗药下去将此胎引了,不说旁人,怕是太后娘娘将他们处死的心都有了。

吴太医大着胆子道:“皇上,打胎对女子危害重重,恐对今后生育会有不利。皇后娘娘虽然年纪小,但宫中奇珍药材多,嬷嬷们经验老道,再让臣等精心研制安身保胎之法,将把握提到八成…也不是不可能。”

“八成?”宣帝阴测测看他,“若正好就是那两成该如何?朕要的是十成,你可明白?”

如果真的急着要皇嗣,宣帝就不会在大婚后为知漪空置后宫,又等了她四年才真正圆房。

他珍视的是自己妻子这个人,而非她能为自己带来的子嗣。宣帝不想冒一丝风险。

吴太医族中世代在宣朝为太医,对皇室忠心耿耿,自然不愿亲手做出打掉如此重要的皇嗣一事。他犹豫再三,狠狠咬牙,“好,臣答应皇上,誓死保娘娘和皇嗣平安,否则任皇上处置!”

“你的命有什么用?”宣帝一脚踹开他,“如果皇后真有事,朕就是诛你九族也没用!”

其他太医面面相觑,顷刻后还是齐声跪地,“臣等愿立军令状,保皇后娘娘和皇嗣平安。”

宣帝清楚他们心思,自然也懂他们是为自己和宣朝着想。

“皇上…”眉太医瞧他眼色,“此事攸关皇嗣,太后娘娘向来极为重视,又是皇后娘娘怀有身孕。依微臣之见,皇上不如先去和太后娘娘还有皇后商议一番,再作决议?”

第121章 国宝

“皇后有了?!”太后惊喜起身, 不顾衣衫单薄就往外迈步, “快, 跟哀家去凤仪宫看看。”

“主子,主子您慢点儿,地滑,先披件大氅…”

几个嬷嬷的呼唤自是入不了太后的耳, 自听到知漪有孕的刹那,她已被巨大的惊喜击中, 正满心沉浸在小皇孙即将到来的喜悦中。要知道成婚早些的人家, 太后这个年纪都能做曾祖母了, 如今却连亲孙都没影, 怎么不让她着急。

凤仪宫,几位太医仍留在此处细声讨论,药童和宫女来回穿行,殿内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药香。

榻外放下一层薄幔, 太医垂首细听半晌, 微笑道:“娘娘,喝下这药,身体可有什么感觉?”

“感觉不错, 身子本觉得有些漂浮无力, 喝下药后确实安稳许多。”帘幔后清悦女声悠悠传来,“不过…味道还是苦了些。”

太医放下提起的心,脸颊笑出道道沟壑,“是微臣之错, 微臣一定再和其他几位大人商议一番,改良药味。”

“嗯,去吧。”

知漪复在怜香伺候下靠上软枕,动作间不自觉便小心许多,双手覆上小腹,那里与平日无异,依旧十分平坦。

知漪自己也不过是个及笄不久还未至二八年华的少女,无论如何也无法想象,自己身体中竟已孕育了另一个小生命,不对,也许不止一个…

思及宣帝的话,知漪蹙眉抿唇,梨涡完全淡去,对宣帝的建议十分抵触。如果自己不知道已经有孕还好,一旦知道了,再让自己失去,她是一万个不同意。

不是不知道双胎的危险,但知漪更期待自己和皇上的宝宝出世,而且她相信以太后和皇上的能耐,不会让自己有事。

宣帝掀开帷幔,才一出声就见榻上少女别过脸用后脑勺对着自己,脸上闪过无奈和宠溺,“真不理朕了?”

“哼”像猫儿般软绵绵无力的声音传来,“皇上刚才说的什么?坚决不能留?”

“朕不过是个提议,正想和你和母后商量。”宣帝有心想将人搂入怀中,又因太医的话有所顾忌,最终还是轻轻摸了摸头,“朕如果真是这样想的,就不会让你知道了。”

安德福老实静立在一旁,内心忍不住吐槽:皇上您就在这可劲儿忽悠皇后娘娘吧,要不是太医的话儿,您现在说不定连引胎药都让娘娘喝下了。

知漪想想觉得颇有道理,转身用水汪汪的眸子凝望宣帝,还未开口,看得宣帝心先软了一半。

“皇上…”知漪用手小心牵住宣帝一指,柔软小巧的触感将另一半心也融化,宣帝立即道:“朕听你和母后的。”

知漪顿时展眉,笑靥如花,对宣帝俯下的脸庞印下柔柔一吻,“皇上最好了。”

恍惚回过神的宣帝一怔,随即摇头苦笑,当真是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好在知漪向来知礼体贴,如若不然,只怕他也只能做个昏君了。

扶着知漪披上裘衣,汲鞋下榻,宣帝忍不住道:“动作慢些,仔细碰着。”

这小心翼翼的模样看得知漪直笑,“皇上,这儿看上去还什么都没有呢,你就小心成这样了,等显怀了,是不是连榻都不让我下了?”

宣帝却严肃着脸色,似乎在思考这句话的可行性。

怜香唇角微不可见弯起,惜玉直接掩嘴偷笑,各自被知漪轻飘飘扫去一眼,忙敛神正色,“太后娘娘到了。”

知漪迎上前,就听得太后急急唤一声,风风火火走来,“刚有孕最忌胡乱走动,这最初两月可得静养。哀家听太医说这胎象有些不稳,怎么回事?可喝了药了?还下榻做什么,快,扶皇后娘娘回榻上去。”

知漪顿时无言,当真没想到太后会是更夸张的那个。

徐嬷嬷还在太医那儿听着嘱咐问些琐事,原嬷嬷林嬷嬷便各自问起话来,一时间寝殿内更加吵闹,知漪不由轻按了下额头,宣帝和太后顿时齐齐道:“都停下,去外边。”

“是。”

哭笑不得地让太后亲自盖上厚毯,知漪无奈道:“母后,我真的没事,前几日都还能在云清湖边跑一圈呢。”

“就是因为跑了这么一圈,才引得脉象不稳。”太后嗔怪,“别怪母后管得严,你年纪尚小,此时怀胎最为辛苦,若不再好好休养,还不先把母后急死。”

心中淌过暖流,知漪轻声应是。

“母后,请您来,也正是因为知漪有孕一事,此间…怕是还有些不妥之处。”宣帝任二人说了好会儿话,才慢慢开口。

片刻后,殿内陷入一片寂静,殿内摆了一圈的炭盆,银丝炭烧得火红,太后目光便盯在其中一块炭上,看着它由火红转至银灰。

“皇上怎么想?”

“朕…”宣帝迟疑望一眼知漪,“儿子想以知漪身体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