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景虽死,百姓亦感念君家庇佑之恩,活下来的人一开始却无法谅解君家。毕竟数万百姓、五万大靖军士、施老将军满门皆因此人血染军献城,谁能在一时间释怀。

但因连澜清对君子楼的格外开恩,使君子楼成了军献城唯一的清净地。活下来的大靖百姓为了躲避嚣张跋扈的北秦人欺辱,只得来这里。当初城破时众人愤愤难平,一股余怒发在君家身上,来君子楼时难带善色,如今百姓心绪平复,念着君家百年来的恩绩和君玄对百姓坚持不懈的善意,总算无人再提此事,待君家也渐渐回到当初。百姓如今也想明白了,说到底君家也是受了秦景连累,君玄至今未嫁,一介孤女掌管家业,还要承受满城骂名,也是悲凉。

君玄从后堂走出,和座上客人打过招呼,看见连澜清陪着一人走下楼梯,朝他微一颔首后径直走向柜台,未有太多寒暄。若非连澜清对君子楼的看重能让城中的北秦人和士兵忌惮一二,以君玄素来的性格,不让厨子拿大刀把他砍出门已是怪事。

连澜清在瞧见君玄冷漠的面容时步履一顿,他朝君玄看了一眼,默不作声随在莫天身后出了君子楼。

上了马车,莫□□连澜清笑道:“阿清,听说施元朗为你说的媳妇儿就是这位君家小姐,难怪你对君子楼多有照拂。你要真喜欢她,把她带回北秦做个侧夫人也不是不可,芷冉向来大度,不会介意。”

连澜清幼时便和吴王长女芷冉郡主定亲,待这场战事完结,便是二人成婚之期。

连澜清垂下眼,摇头,轻描淡写回:“陛下多虑了,这桩亲事完全是施君两家一厢情愿,当时臣在山南城来不及拒绝。臣一向不愿欠人恩义,君玄因我受累,臣才下令护君子楼一二。”

听见此话,莫天笑笑,如有所思看他一眼,并未再多说。

马车驶离君子楼,在前柜专心致志查账的君玄突然抬头望向街道尽头快要消失的马车,她翻动账本的手猛地握紧,娴静的面容冷寂下来。

二楼,厢房门被推开,两人从里面走出,行出了君子楼。为首的一人一脸市侩,跟随的侍从木讷卑屈,再普通不过。这些日子从南边进入军献城的人都会有暗卫跟着细查,但这两人面目太过卑微,实在和大靖太子搭不上半点关系。君子楼门口的暗卫望了他们一眼,未瞧出不妥,不再跟踪两人,转身回了城主府复命。

人群中,韩烨回转头看了消失的北秦暗卫一眼,佝偻的身躯挺直,嘴角卑微的笑意敛起,和侍卫消失在街道尽头。

离霜露节只剩两日,按北秦庆祝三夜的传统,这日夜里就有不少北秦人在城内狂欢。大靖百姓虽不喜,但如今形势比人强,大靖人不能出城,为了生存,他们只能从北秦商贩手中购买粮食,没有银子只能活活饿死。而这种举城同庆的日子,正是赚北秦人银子的好机会。

月上枝头之时,军献城的大街小巷里已是一派热闹。

莫天瞒着连澜清领了一名侍卫出府。他着一身常服,在挤满北秦人的军献城街头并不显眼。

“陛…”侍卫被莫天一瞥,忙改口道:“公子,今晚街上人多,连将军又去了军营,只有属下跟在您身边…”

“无妨,走走便回。”莫天摆手,一派淡然。他其实并不信韩烨会来军献城,韩烨为一国太子,若为了区区一个老将的尸骨冒险犯难,就让整个西北战局逆转,实在有些荒唐!他来西北有他的打算,连澜清设下这个局虽不在计划内,但总归有些用处。

正街上有一处人潮汹涌,叫好吆喝声不断。莫天循声前往,瞧见一群北秦人围在一个小摊前。莫天一身华服,气度非凡,一双祖绿眸子乃北秦贵族所有,众人见他走近,自觉让开一条道让他近到摊前。

摊主是个粗犷利落的北秦汉子,写了些字谜挂在布线上,小摊上摆放着几把弯刀,想来便是彩头。倒不是彩头有多好,只是北秦人素来不善中原文化,难得有北秦人能出个字谜,即便出题粗俗简单,也引了不少人驻足。

“公子,还剩最后一题,您也来凑个热闹?”莫天气度不凡,那摊主当即生了交好之心,只是莫天对桌上的彩头明显不敢兴趣,他只得忍痛拿出点好东西来,“公子,连将军后日在城主府里办宴,我兄长在里头当差,赠了张请帖给我。我这种粗人去了也没用,干脆给公子拿出来当彩头算了。”

“哦?还剩什么题目?”莫天纯粹只是闲来无聊才凑个热闹。

摊主拿来一张白纸放在桌上,又取下布线上的最后一题字谜摊开,笑道:“不是啥难题,人人都能猜得出,公子您正赶巧了。”

一道字谜能猜出不难,可要人人都能猜出,却不是个简单事。众人被勾起了兴趣,闻言朝桌子上瞧去,观那字谜,皆大笑出声。

“牝鸡司晨”——这四字虽歪歪斜斜,却清晰无比。

果真是个人人能答的谜题,何须用猜,三国里如今女子能干涉朝政的,不过一个大靖帝家的靖安侯君帝梓元。云夏女子地位虽高,但女子掌政百年来未有。两国交恶,帝梓元在西北战场上战无不胜,北秦子民惧她恶她,便将她作为谜题让人笑话。

莫天挑眉,来了点兴趣,抬手欲提笔答题。

恰在此时,一只手出现在他视线里,这只手修长白皙,指尖微捻握起笔杆起势径直落在纸上。

不过一瞬,“帝梓元”三字跃然而出,笔力如铁划银钩,墨迹沁透纸背。那握笔的手轻轻一提,笔身在半空划了个圈被重新放在桌上,整个动作强势凌厉,又如行云流水般自然。

笔杆轻叩砚台的声音清脆有力,惊醒了视线仍停留在那双手上的莫天。莫天做了这些年皇帝,从未被人如此自然又强势地抢占过先机,他按下心底淡淡的别扭,循着那只手朝上望去。

只一眼,莫天收回的手在半空中不自然地一顿,眼底浮现毫不掩饰的意外。

第六章

第六章

莫天面前立着一个容貌盛华的女子,但这不是他这个堂堂北秦帝王错愕的原因。这女子负手侧身而立,墨黑的眼深不见底,身姿清隽如松。唯观一眼,如此气势凌锐之女,乃他平生仅见。

连莫天都被帝梓元浓浓渲染出来的霸道之气唬住,更别论其他普通百姓。众人纷纷将目光落在帝梓元身上,赞叹之余亦只敢小心打量。

莫□□女子身上奢华的戎服瞧了一眼,暗自诧异北秦公侯之家里何时养出了这样一位闺秀。

若是韩烨在此,怕是抡起袖子就把这不怕死的闺女拧回去了。这个霸气侧漏立在军献城街头耀武扬威的女土匪不是帝梓元又是谁!

韩烨入城好歹易装换容,她倒好,顶着一副真容大喇喇地立在北秦皇帝面前,坦荡自在得不得了!

“怎么?我答得不对?”

这声音慵懒七分,霸道三分,毫不软绵地传进耳里。莫天抬首,见那女子轻飘飘指着摊主手中的请帖,下巴微扬,眼带愠色,整个人袭着漫不经心的随意和强势。奇妙的审视感直传心底,他竟只因一个女子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便生出了对她毫不掩饰的探寻之意。

“小姐答得对,只是…”摊主巴巴地在莫天和突然出现的女子间张望,面色惶恐不知如何作答。两人一看都是北秦贵族,他先攀附了莫天,此时将彩头易主,自然怕引莫天不悦。

“无妨,既是这位小姐答对了,彩头便该归她。”莫天向前迈一步,接过摊主手里握着的请帖,递到帝梓元面前。

一旁的侍卫见莫天这般和气忍让,暗暗稀奇,悄悄打量着帝梓元。

“多谢割爱。”帝梓元接过请帖,敷衍地道了声谢。

这时,她身后窜出一个不知何时出现的侍女,替她系上乌黑柔顺的狸毛大裘,复又安静地立在了一旁。她出现时无声无息,很有些内功底子。莫天和那侍卫瞧得分明,更是诧异。如此稀罕的丫鬟,一般的人家可□□不出。

帝梓元倒是一副坦然受之的模样,弹了弹手中的请帖,随意朝一旁的丫鬟丢去,然后正眼都没瞧莫天一眼转身便走。

居然敢这样对陛下!那侍卫望着帝梓元目瞪口呆,见莫天神色古怪,他一贯养成的护主心态瞬间爆棚就要呵斥,摊主却抢先一步朝帝梓元喊去。

“哎!这位小姐,霜露宴是连将军举办的盛宴,易换请帖要提早报送将军府,您这请帖是从我手上领走的,循例我得给将军府说一声,您留个名讳府第给我,也让小人好去交差。”摊主从摊位里跑出,朝着远走的帝梓元使劲招手。他喊这话时,浮于表面的惶恐微微收敛,倒是眼底精光一露,溢出几分谨慎和探寻。

能拿着将军府请帖的人,想来不只是个寻常商贩如此简单。为引韩烨入局,连澜清可谓煞费苦心。

众人一听,这摊主倒说了实诚话,连澜清定的规矩军献城中尽人皆知。这姑娘若想持贴参宴,还真得留下只言片语自报家门才行。

也不知是哪家养出的尊贵女儿?

“塞外朗城,西家云焕。”

灯火闪烁的街道尽头,女子懒散的身影即将消失在拐角处时,翘首盼着的众人终于等到了这句随意又爽朗的回答。

西云焕,乃此女之名。

大靖百姓还好,北秦子民却几乎是在听到这个名讳的一瞬间,便对那远走的背影露出了肃穆之色。不为其他,朗城的西家在北秦的地位一如施家之于大靖。百年间,西家朝朝代代的嫡系子弟皆入军为将,北秦帅令就是西家的掌印,西家是北秦名副其实的将门世家。只不过二十多年前中原大乱,当时的西家家主受北秦王所令征伐中原,却败在了帝盛天和韩子安手上。此一战后,西家嫡系子弟大多战死中原,西家血脉自此凋零,无力再执掌三军,西家族老便辞了帅令领着剩下的族人回归领地朗城。

朗城位处北秦极北之地,虽偏远,民风之悍却是北秦最盛。二十几年时间西家休养生息,秣兵厉马,朗城如今坐拥的五万铁骑已是北秦最精锐的军队。只不过当年一场大战致使西家族人伤亡殆尽,这一辈的家主西鸿淡了争斗之心,只安安稳稳守在领地,再未率领西家军队踏足战场。这次北秦东骞齐攻大靖,莫天本有意令西鸿挂帅,却被他委婉拒绝。西家在北秦声望极高,当年惨烈亦举国皆知,莫天无法强求,只得作罢。

西鸿得一子一女,长子早年死于霍乱,现今膝下仅一女西云焕。

难怪此般芳华,虽意外了些,西家养大的女儿,倒也说得过去。见那身影即将隐没在街角处,莫天身形一动,抬步跟了上去。

哎,一个甩冷脸的姑娘居然就把陛下的人给勾走了,虽说那姑娘威严了些,不凡了些。侍卫想起连澜清这几日的嘱托,苦着脸忙不迭跟上了前。

临近北秦霜露节,连澜清有意将整座城池营造得和宁安乐,故军献城虽经战乱,却依旧有热闹之像。只不过…威武慈和的军献城到底已经不在了。失了施家和大靖将士,没了王朝的庇佑,国已不国,这座曾经无坚不摧的城池已有衰败之景,更随处可见哀容落魄。

帝梓元行得极慢,她整个人裹在大裘里,只露出一双漆黑又沉默的眼打量着这座城池。当年她行漠北时同样来过军献城,经年不见,已差之千里。

帝梓元懒懒散散沿着街道走了半个时辰,横跨大半个城池,她身后的丫鬟始终离她三步远。

冬日的漠北很是严冷,寒风刮过,沁进人骨子里。几人且行且走,不知为何,莫天从那墨黑的背影上,竟觉出了点点悲凉之意。脚步声突然和呼啸而过的冷风一齐停住,万籁俱静。他抬头,看见西云焕驻足的地方,微微一愣。

这里是军献城这座城池最古老伊始的所在——护城城墙。

百年雨雪风霜,在这座边境城头上,最显眼的是墙上的将士之血,兵刃之痕。

西云焕望着的,正是墙上日渐沉染的血渍和印痕。

她的眼比刚才更沉更冷,莫天一语不发,心底明了。西家大半族人尽丧于沙场,西云焕想必如她父亲一般极厌烦战争血戈。即是如此,她又何必万里迢迢入边境城池?西鸿又如何放心独女只身涉险?

莫天到底是帝王,即便久闻西家之名,也不会尽信这突兀出现的女子就是西云焕。

“你跟着我做什么?”

莫天被这声音打断思绪,抬首望去,见那女子转身抬眼,淡淡看着他。

“你真的是西家的小姐西云焕?”莫天一点未被西云焕的冷淡骇住,反倒直接将疑惑问出。

“我是或不是,干你何事?”西云焕眉一挑,有些不耐烦。像是没瞧见莫天眼底的犹疑,很是有几分傲气道:“我西家纵退极北二十年,也不是谁人都可随意冒充的。”

这口气神态,倒真不是冒充之人能说得出口的。莫天心底疑虑放下一分,笑道:“小姐莫气,我父亲和令尊早年有过几面之缘,听闻西家族人久不出朗城,今日突闻小姐来了军献城,有些诧异,故冒昧一问,无意冒犯,小姐见谅。”

虽未行礼道歉,但这话已经是莫天难得的低姿态了。他身后的侍卫诡异地瞥了一眼淡然受之的西云焕,默默缩到一旁,假装自己不存在。

“哦?父亲二十年不见外客,竟还有人记得我们西家。你府上是…”听见此言,西云焕眉角的冰诮消融,眼底露出一抹意外和缓和。

“小门小户,早已没落,不敢攀谈老将军交情。西家满门皆烈,我素来敬重,有此机缘遇到,小姐若不弃,不如以友相交,如何?”莫天淡笑回答,虽是自贬之话,神态却极是自然坦荡。

莫天一身打扮浑不似个没落贵族,这么一说便是不肯言明身份了。北秦派系复杂,西家又手握重兵,子弟间不言身份相交倒也正常。

帝梓元此时是西云焕,就要有西云焕该有的反应,她笑了笑,“即是有缘,不无不可。不过你跟着我走了大半个城池,就是想问一句我到底是不是西云焕?”

“自然不是。”莫天摇头,道:“我只是想知道,小姐为何要在灯谜下写帝梓元之名?牝鸡司晨的真意并非弄权如此简单,而是…”

“替代皇权?”西云焕打断莫天的话,唇角一勾,轻描淡写接了四个字。

莫天目光一凝,“你既知道,为何要选帝梓元?云夏中原之地的风俗不比我朝和东骞开化,数百来所建之国从无女子承权的先例,比起对皇权的把持,我朝的莫容大长公主和东骞太后更胜于她。帝梓元如今在大靖一呼百应,民心得尽,她不过二十岁便有如此成就,确实天纵奇才。但她只是一介臣子,若争位,便是谋逆,有动荡王朝之罪,帝家几代忠君卫国的名声难再,帝家若失了朝臣百姓的拥护,如何争权?”

“更何况论威望才智,大靖太子韩烨半点不输于她,又是名正言顺的储君,她要如何越过韩烨去谋帝位?帝梓元为臣容易,要颠覆朝堂,或是想更进一步坐拥皇位,根本不可能…”

莫天将手负于身后,走近西云焕几步,审视的目光落在她身上,不自觉拿出了平时帝王的威严霸道,以绝对肯定的语气朝沉默立着淡望向他的女子盖棺定论了一句。

“在我看来,纵帝梓元有遮天之能,也无逆天之命。”

第七章

第七章

“天命啊…”似有若无的叹息从西云焕口中逸出,她忽而问:“不知公子说的天命究竟为何?”

被西云焕墨黑的眸子凝视,莫天突然豪气干云,负手于身后,定声回:“普天之道,帝为尊,自然帝王令即是天命。”

他是皇帝,一直遵行的天命还能为何?但即便是他那个功绩远超北秦历代皇帝的父亲也不会随意在这个由氏族构系天下的时代说这句话。此时的莫天,毫无疑问充满了马踏中原开疆辟土的野心和自负!

这话落地,对面立着的女子并未如他想象中般动容惊讶,西云焕只是若有所思望了他一眼,转眼眺望热闹喧嚣灯火璀璨的城中,道了一句:“你说的没错,帝为天,黎明众生都信天命,尊天命。看来公子你也是遵循天道之人。”她回转头凝视莫天片刻,开口:“却也有些人不信命,我觉着那帝梓元就不是个信命的人。”

“哦?”莫天声音微挑,饶有兴趣问:“小姐久居朗城,帝梓元乃大靖朝官,你们二人素未蒙面,何以对此人有如此定论?”帝王皆多疑,他说这话的时候,眼底带了一抹自己都未发觉的警惕郑重。

西云焕像是没看到一般,稳稳当当道来:“当年我西家大军败于帝盛天之手,族人死伤无数,这些年西家虽居极北,但一直在意帝家动向,帝梓元是帝家孤女,对于她我打听了不少。她若真尊天命帝命,做个服服帖帖忠忠诚诚的一品上将足矣,何必用回帝家姓氏在大靖和嘉宁帝打擂台?”

听及此,莫天心底疑窦渐消,回的却颇为冷沉:“帝梓元确实是三国异数,若非她把晋南十万大军调入漠北,和大靖太子韩烨东西相持,我北秦早已夺下潼关,长驱直入中原,拿下大靖了。”

莫天遗憾的声音伴着湿冷的寒风回响。西云焕抬眼拂过印着战火痕迹沉寂冷暗的古城城头,瞳中的冰冷一闪而过,回转头时已是风轻云淡的赞同:“公子说的不错,若无这二人,大靖边塞已破。但…”她略一沉顿,却道:“即便破关,北秦要亡大靖也绝非朝夕之事,而且北秦也未必能做到。”

“哦?”莫天虽不是刚愎之人,但作为北秦帝王,当他野心勃勃意欲一统云夏、在朝堂指点江山时,附和的大臣股肱绝不在少数,或者说几乎从来没人敢对他说要完成一统大业是件不可能之事。

“我北秦蓄国十载,兵强马壮,将士铁血彪悍,只要能破潼关,必能长驱直入,缘何不能亡大靖,夺中原?你为北秦子民,如何能长他国士气,灭本朝威风!”或许因为说这话的是西云焕,莫天话里便带了隐隐怒意。

西云焕头一次收了云淡风轻的笑容,正色道:“公子,天下兵灾,覆巢无卵。西家虽居朗城,不理朝事,可动乱若至,西家岂能真正置身事外?西家不兴兵,并非不解天下事。公子说北秦若叩关必能灭大靖,在我西云焕看来,就算是国主言此话,却也是妄自尊大,过于张狂了。”

或许是西云焕眼中那一抹否定激怒了莫天,他神情一冷,朝西云焕的方向大跨两步,一把握住她的手腕紧紧握起,怒视她:“你!”

盛怒的话语在西云焕皱眉低头凝看的墨瞳下悄然定格,触手的肌肤温热细腻,莫天循着她的眼望去,瞧见西云焕手腕处被他勒出的红痕,正欲放下手,西云焕已先他一步将他甩开,冷冷看着他。

西云焕这一甩带了几分劲道,莫天在毫无预兆下被震得有些发麻。他也不在意,讪讪收回手,咳嗽一声:“我一时失态,西小姐莫怪。只是…”他一顿,继续道:“妄议国主,小姐这话也太放肆了。不知小姐为何言之凿凿说北秦不能灭大靖?”

西云焕后退一步,没半点回应解释,一本正经地开始揉捏手腕处的红印来,摆了一副老子不想理你你有多远滚多远的冷脸色。

横看竖看这西家的闺女也不是个娇弱的主,莫天对着她却撒不出半点脾气,但却有话相激:“西小姐,你既然能说这种话,就要说个明白,小姐难道今日要毁了西家门人耿直忠君的名声?”

西云焕脸色微变,凌厉出挑的凤眸一挑,扫了莫天一眼,声音终于有了起伏,带着明显的怒意:“如你所言,北秦叩关,踏马中原,可即便如此又如何?二十年前西家早在中原尸骨尽埋折戟而回,你忘了不成?”

“当时大靖有帝盛天和韩子安…”莫天神色一正,就要辩驳。

二十年前韩子安和帝盛天如彗星升空,威震云夏,有此二人在,谁能撼动大靖一寸山河?

“中原一战前,先帝在云夏之威并不弱于他二人。”西云焕截断他的话,不让半步。北秦先王莫景十五岁即位,诛佞臣、兴科举,安内攘外,二十年时间将羸弱蛮荒的北秦中兴至顶峰,如今莫天有底气打进中原,还不是得了他老子当年兴国的福荫。

莫天被噎得说不出话来,先王莫景得北秦万民敬仰,在他心里就是神一般的存在,这个神唯一一次被拉下神坛,便是二十几年前令西家兴兵南下,却让帝*队被帝盛天韩子安联合中原氏族打得灰头土脸,狼狈而回之事。

莫天不语,西云焕却没有就此打住的意思,她冷哼一声:“韩子安和帝盛天虽有盖世之才,却也只是人,当年西家统三十万铁骑南下,又岂是他两人、韩帝两族就能屠尽?公子莫不是忘了中原除了这两家,还有那另外传承数百年的五族?”

云夏古来三分,极北蛮族,极东骞族,中原夏族。三族朝代兴衰,帝国交替乃常事,但三族之中流传下来的氏族虽此消彼长,却鲜有灭绝。到了这一代,蛮族以莫家独大,骞族以东姓为尊,中原尊韩氏为帝、帝家为贵。但中原除了韩帝两家,还有其他五族——漠北施家,岭南云家,阮东白家,晋西梅家,蜀中赵家。

此五族二十年前实力不如韩帝两族,中原逐鹿时选择依附两家,皆有从龙之功,韩子安建国时分封天下,除诸王外,便是这五家异姓侯。其中施、梅、白世代行伍,赵、云诗书传世,子弟满天下。

当年大靖朝未立,西家领军南下,破潼关时先遭施家阻挠,入关后在晋西被梅白两家夹击,仓皇御敌后于峡天谷被韩子安帝盛天联手诛之。说到底对夏族而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中原大乱时北秦入侵,反倒让动荡不安的夏族拧成了一股绳,共同御敌于国门外。北秦二十几年前其实是败在了整个中原氏族的手上,只不过北秦人宁愿他们举世称颂的皇帝是败在了名声盖世的韩子安帝盛天之手,也不愿承认这是一个族类对另一个族类的彻底击败。

西云焕声音不大,却让莫天整个人都沉默下来。他并不是不明白当年北秦失败的原因,但他踏马南下的野心却不允许他有半点迟疑,否则年复一年,他会如他父皇一般失了争霸天下的雄心,只能在冰天雪地的北秦皇宫内日益苍老,抱憾终身。

莫天沉沉盯着西云焕,藏起了眼底的复杂。他从未想过,他想瞒尽北秦子民大臣甚至是自己的真相会被西云焕这样毫不留情地揭开。北秦国内,能把这一切看得这么透彻的怎么偏偏是西云焕呢?不过,也幸好是她。看来她还还不知道那道密旨,否则也不会任性得在这个时候远走边境。

好半晌,莫天才沉声开口:“你说的不错,当年一战,西家确实不只是败在韩子安和帝盛天之手。但…”他话锋一转,“先帝是先帝,当年先帝犯过的错,今上未必会犯。况且二十几年前中原动乱,各族善战,我北秦才功亏一篑。如今这些大靖人过了几十年舒坦日子,又被大靖皇帝打压,早就没了当初的血性,你看施家和我朝作对,又得了个什么结局!”

莫天少有与人争论,他说得掷地有声,却没瞧见西云焕眼底瞬间的冰冷和藏在身后突然紧握的双手。

施元朗是怎么死的?军献城是怎么破的?面前的这个人难道不知道吗?他亲手主导了这场战争,害死了无数大靖子民,害死了安宁,居然还敢在她面前说出这种话!

她微微抬眼,终于认真朝莫天看去。莫天生了一副好相貌,锐眼如鹰,眉目如峰,唇薄而凛冽,但西云焕瞧他的时候,却几乎看不到这些,落进眼底的只有他那双充满野心的组绿色眸子。

这是一个帝王,和韩仲远一样坐在皇位上坐拥皇权的真正帝王。十七年前,为了将帝家威胁消除,韩仲远一手主导了帝家惨案,就和如今的莫天一样。对他们而言,天下万民不过蝼蚁,谁阻了他们登上权力顶峰的路,谁就不该存于世上。

西云焕面上依旧是冷冷的,好像丝毫未被莫天信誓旦旦的话感染,“不管公子如何说,我都不认为攻破潼关灭大靖是一朝一夕之事。”

她说完这句话便不再开口,连刚才和缓的口气也不在。若非知道莫天死在军献城只会让整座城池的大靖百姓陪葬,她早就挥剑劈了这个皇帝。

看来西云焕还真是极厌烦战争,只可惜她生在了西家,却又最不可能逃避。莫天难得生了计较之心和人争论,却遇上一个油盐不进的西云焕,着实有些泄气,瞧着西云焕微冷的面容,他叹口气转移了话题:“西小姐既然不喜战乱,又在郎城避世已久,何必在两国交战时来边境?西家主又怎会放心小姐独身出郎城?”

西云焕微微眯眼,听着莫天漫不经心的询问,心底道这个狡猾的皇帝铺陈了半天终于问出了口。西云焕作为西家唯一的女儿,在那道密旨下后还远赴边境实在太不正常了。如今军献城波谲云诡,莫天从一开始就对这个横空出世的西云焕抱了极大的疑心,若不是帝梓元坦荡得浑身上下找不出半点疑点,恐怕她早就被擒回去审问了。

“父亲一向不拘束我,这次我来军献城,是为了…”西云焕微一停顿,像是有所避讳,道:“解决一件旧事,见一位故人。”

她回得迟疑,一点不似她刚才利落的性子。莫天挑眉,开口:“西小姐有何旧事要解决,在下虽不富贵,倒也在皇城继承祖上家业行商了几年,和城中几位将军是旧识,有几分交情在。西小姐不如说一说为何而来,看在下能否尽一份心力?”若真是西家小姐,这个时候奔赴敌国边陲要见的故人倒真让他有些好奇。

西云焕眸光一闪,“公子来自皇城?”见莫天点头,她抬首一挥道:“多谢公子好意,不过我刚才拿了请帖,两天后就会见到那人,不用公子再操心了。”

莫天一愣,这请帖是连澜清的,难道西云焕千里迢迢来军献城要见的是北秦故人是…?

“西小姐是为了见连将军而来?”莫天的声音里有着自己都未察觉的低沉摄人。

西云焕毫不避讳点头,笑道:“公子猜得不错,我这次出朗城,正是为了见连澜清。”

瞧见西云焕提起连澜清时的笑容,莫天俊逸的面容有瞬间的僵硬不快。

这个该死的连澜清,在皇城有个青梅竹马的郡主媳妇儿、在大靖有个藕断丝连的君家小姐还不够,怎么连藏在朗城十几年的西云焕也和他扯上了关系,他难道不知道这个西家的闺女是他内定的皇后吗!

帝梓元没有错过西云焕面上的神情,她唇角微勾,露出点点弧度。

第八章

第八章

“我倒是没听过西家和连将军府上有交情,不知道是两位老将军是旧识,还是西小姐认识连将军?”

还真是个做皇帝的,对自己所有物的主权意识一点不含糊,明晃晃把疑问给摆了出来。西云焕瞧着莫天压下不快貌似云淡风轻的询问,道:“都不是,我这次来,与战事无关,也不是两家之事。”

“那西小姐见连将军…?”听这口气,西云焕莫非根本不识连澜清?

西云焕道:“也不算什么不能说之事,公子可还记得当年景阳城一战?”

莫天神色一动,朝西云焕看去,“,当然记得,当年连老将军败于此战,死在施元朗手里。西小姐来军献城莫非和老将军有关?”西云焕怎么会突然提起十年前景阳城的旧战?罕见地,莫天心底升起莫名不安。

“公子猜对了一半。”西云焕点头,面上露出零星追忆,怅然开口:“我来军献城,是为了一份嘱托。”见莫天神情惊讶,她拢了拢被风吹散到额前的碎发,盯着莫天徐徐道:“我九岁那年在无名山下打猎,遇到一群人被贼匪追杀…”她清晰地瞧见莫天眼底重重一沉,西云焕面上沉痛,心底却越发舒坦。哪朝皇室没有一点阴私鬼魅不能见人的东西,大靖有诛杀忠良的皇帝,北秦自然也有构陷栽赃的君主。

西云焕停顿的时间不长,恰好在莫天可忍受的时限内,“可惜等我带领护卫赶到时那群人已被劫杀,只剩个奄奄一息藏在死人堆里的老者。我上前询问才知他们是景阳城连家的族人,景阳城一役施家破城而入,连老将军让族长领着幸存的连家妇孺回皇城避难。哪知众人离城不过两日就死在沿路追来的大靖铁骑之手。那位族老临死前把连家家主掌印托付于我,恳请我入京交还到连家幼主连澜清手上。当年我尚年幼,遇此事后生了一场大病,被侍卫带回朗城休养,待养好病后想起那位族老托付,本欲入京亲手将掌印送回,哪知京城传来消息说连家败落后连澜清离家潜心拜师,行踪不明,我便将此事搁置下来。一年前连澜清受陛下令随军出征,我方知他回了皇城,但那时三国交战我不便寻他,最近我父亲为我定了一门亲事,再过数月便要嫁入夫家,以后不便相见,故我才亲自走这一趟,将掌印交回,遵守当年对连家族老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