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蘅却是笑了,仿佛很了然似的。原先在桐乡的时候,薛芳菲还曾和薛昭一起去山里打猎,有时候完了,回不了家,也就生火在树下睡上一夜。桐乡的山里没有歹人,只有野兽,生火也只是为了驱逐那些野兽而已。

正在这时,林尧的肚子“咕噜”叫了一声,林尧道:“姜姐姐,我饿了。”

姜梨就从包袱里掏出一些干饼和水来递给他,道:“吃一点吧。”

这也是到了晌午的时候,只是前后都没有客栈,看起来就算再走很长一段路,也不会有。今日是定然不能在店里吃东西了,只能吃干粮。姜梨就把干粮也分给了陆玑等人,赵轲和文纪也停下马车,暂且在这里休息一会儿,吃点东西。

大家都下了马车。

姬蘅手里也拿着干饼,姜梨原以为,如他这般挑剔的,活的精致的人,大约是不会碰这干粮,姜梨想看看他到底吃什么,没料到他就直接拿起干粮送到嘴边,慢慢的吃起来。

姜梨一愣。

这人的优雅却是刻在骨子里的,就算是吃块干粮,也是从容不迫,慢条斯理,仿佛吃的是什么人间美味一般。姜梨盯着他看,忘了吃自己手里的东西,姬蘅注意到她的目光,看过来,怔了怔,突然笑了,他说:“你看我做什么?”

“没什么。”姜梨低头吃自己的。

闻人遥从草丛里跑过来,抱怨道:“这干饼也实在太难吃了,有没有别的可以吃的。”他忽然想到了什么,“哎,二小姐你不是会烤鹿肉做叫花鸟嘛,这山里兔子鸟雀多,要不咱们去打打猎,你来烤吧?”

闻人遥大约是几个人里最挑嘴的一个了,比林尧这个小孩子还要挑。一门心思想着吃的好一些,姜梨道:“这里可没有打猎的弓箭,况且我们现在在赶路。”

“文纪和赵轲身手很好的,我去问问他们。要不我自己去掏鸟窝,抓点麻雀来。好姐姐,你手艺那么好,不用可惜了。”

他居然连“好姐姐”这话也说得出,可见是不要脸面了。姜梨无奈,陆玑坐在树底下,优哉游哉的吃干粮,顺便给了闻人遥一个鄙夷的眼神,姬蘅压根儿就没搭理他。闻人遥抛下一句“我就当你是答应了”,就跑到了赵轲和文纪身边。不过侍卫两人好像并不打算附和闻人遥的打算,姜梨就看着闻人遥在哪里磨蹭了半天,最后自己垂头丧气的站起来,似乎不死心似的,往旁边的灌木丛去了。

他这是自己去抓鸟雀?姜梨看向姬蘅:“他一个人…不会有危险吧?”

姬蘅笑了一下:“不会。”

倒是对闻人遥十分相信的模样。姜梨不晓得闻人遥有什么值得相信的,毕竟闻人遥看起来也没有武功。

不过姬蘅都这么说了,姜梨自然也没什么好说的。林尧正蹲在地上,一边吃干饼一边看地上的蚂蚁,平民人家的孩子,没有闻人遥那般挑三拣四的,倒是很懂事,很乖巧。

等大家的干粮都吃完的时候,闻人遥还没有回来。姜梨心中有些不安,就问:“要不要去找一找闻人公子,都这么久了…”

她话还没说完,突然见姬蘅神色微变,心中一诧,就听见灌木丛中“窸窸窣窣”发出些声音,闻人遥满头大汗的出现在眼前,他一见到姜梨他们,就喊道:“快跑!”

可他的话还没说完,那灌木丛中就发出一阵更大的声音,有人跟了过来!

闻人遥狼狈的跑到了陆玑身边,陆玑和姬蘅,赵轲他们动也没动,像是没看到闻人遥这般模样。紧接着,灌木丛后出现了几个人,皆是做兵士打扮,这里离黄州城很远了,不可能是武卫将军的人,也不是守城军的人,想必就是成王的兵马了。

原因为成王兵马走的是大道,行程也比他们快些,没料到在这里撞见。看样子,这是落单的散兵,大约是跟在成王兵马后面落下的人。

来人一共五个人,却皆是生的身材高大,带着些杀人过后才有的戾气。看见姜梨一行人,为首的人就问:“你们是什么人,在这里干什么?”

“兵爷,”说话的是陆玑,他笑道:“我们是从永州赶路过来的客商,恰好路过此地。本来是想去黄州的,谁知道黄州城城门不开,只得回永州去。听说外头乱的很,才走山路的。”

陆玑说这话的时候,面上带着些讨好的笑容,却是一点儿也看不出来运筹帷幄的文士模样了,仿佛真是个胆小怕事的客商一般。赵轲和文纪不说话,他们是车夫打扮,自然也没什么问题。

“马车留下,”那为首的兵士道:“其他人滚!”

姜梨心下松了口气,这些人还好没动刀,他们现在还带着一个孩子,姜梨和闻人遥都没有武功,真对起来这些人,到底会束手束脚。这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些人万一引来还不曾走远的成王兵马,那么多人一起过来,就算姬蘅再大的本事,也是双拳难敌四手。

那些人的目光在他们几人身上打量,一个孩子,一个年轻公子,一个看起来胆小怕事的客商,两个车夫,姬蘅的容貌太盛了些,但他敛去自己危险的气息时,便只是一个漂亮的有些过分的年轻人,没什么特别的。

那些官兵的目光在姜梨身上停住了,有个人说:“女人也留下!”

姜梨心中“咯噔”一下,随着那人说话的功夫,几个兵士的目光就在姜梨身上粘稠起来。她脸上的斑斑红迹眼下已经几乎全都好了,看起来便是一个窈窕清秀的少女。落在这些人手里…

闻人遥首先就叫起来,他说:“兵爷,这不好吧,你们要是要银子…我们有的是…还望高抬贵手。”

其中一个兵士猛地抽出刀来,冲闻人遥喝道:“不想死就滚开!”

闻人遥被吓了一跳,躲在陆玑身后的林尧“哇”的大哭起来。哭声哭的这几个兵士心烦意乱,有一人就目露凶光,提着刀朝林尧几人走过去。另两个人却直直的朝姜梨走来。

他们目光贪婪,盯着姜梨的眼神就像是狼看到了猎物,姜梨的手摸到了袖中那把剪刀,还是她被姬蘅所救,住在黄州城的那日,从梳妆台的篓子里摸到的,大约是之前的宅子主人留下的剪刀。那把剪刀精巧,一直被她藏在袖子中,本以为用不上了,没料到会在这里用上。

她忍不住看向姬蘅。姬蘅仍旧是那副笑盈盈的模样,只是看着她,没有要动手的意思。姜梨知道他不会放任眼前的一切发生,但她的心,还是随着这两人脚步的走近,慢慢的提了起来。

就在其中一个兵士淫笑着走到她身边,手就快挨到姜梨的脸的时候,姜梨猛地抽出了袖中剪刀,恶狠狠地朝面前的人刺去。然而下一刻,她只看见眼前有红影闪过,那袭红色的长袍裹住了她,有人在自己的耳边说话。

他的声音低醇而轻柔,却带着一点冷意,他说:“别怕。”

第二百零三章 受伤

姜梨呆呆的任由那人将自己松开,等她看清楚面前的时候,就见面前的那人,从手腕处,双手被齐齐斩掉。

姜梨看不清楚他是如何被斩掉双手的,只看见姬蘅的扇子上面,沾了一点血光。他从袖子里掏出雪白的丝绢,面带嫌恶的擦拭干净扇子上的血迹,随手扔掉。

绢帕轻飘飘的落在地上那人身上,地上的人举着光秃秃的双手惨嚎着,翻滚着,像是痛极,叫声撕心裂肺。赵轲走过来,一剑刺穿了他的喉咙,结束了他的性命。

姜梨这才看清楚,其余四人,都已经倒在了地上,皆是见血封喉,想来是赵轲和文纪的手笔了,至于眼前这一个,大约是得了姬蘅亲自动手的殊荣,被姬蘅用扇子斩了双手。

“死人了。”闻人遥道,他叹息一声,双手合十,“罪过罪过。”

好一副悲天悯人的模样,一开始若不是他四处乱跑,怎么会引来这几人。

陆玑倒是不以为然,仿佛对这样的事情习以为常似的,对姬蘅道:“那咱们就继续赶路吧。”

林尧年纪小,吓得一直流眼泪,他倒是不敢大哭出声,眼睛红红的,看着令人心疼。姜梨看向姬蘅,姬蘅看着她,笑了笑,拍拍她的肩,道:“没事了。”

只一句“没事了”,似乎就让姜梨安下心来,只觉得浑身上下的力气都用尽了似的,瞬间变得疲惫。他正要说话,突然不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其中夹杂着人的咒骂呼喊。

众人一愣。

陆玑道:“不好,这些人不是散兵,只怕还有其他人。听人数不少,还是赶紧走吧。”

大家便匆匆上了马车,赵轲和文纪也不敢耽误,扬鞭就跑。姜梨坐在马车里,山路颠簸,脑子里却还是方才的事情。谁都没有料到会在中途发生这样的事,身后那些兵士不知道一共多少人,闻人遥和陆玑都是神情凝重,姬蘅倒是没什么表情,但姜梨晓得,事情并不像她想象的那么轻松。

林尧紧张的挨着闻人遥坐着,委屈的红着眼睛,他很乖不怎么吵闹,马车里一片寂静。

姜梨有些心烦意乱,低下头的时候,突然一愣,从她的脖颈处露出一截红绳,是那只绑着狸猫玉佩的红绳,眼下红绳还在,底下却轻飘飘的,那只玉佩已经不见了。

她先是怔住,随即有些惊慌,再仔细一想,只怕是方才和那些兵士纠缠的时候,不小心被人把玉佩扯下来遗失了。姜梨觉得有些遗憾,那是父亲送给她的玉佩,作为薛芳菲的证据,她一直小心保存着,没想到会在这里丢失。

但也没有办法,总不能让马车掉头回去寻找。后面还不知道跟着什么人,倘若恰好和成王的兵马碰上,只怕会得不偿失,因小失大,因此,姜梨就悄悄地抓住红绳扯了下来,捏作一团,塞到了袖中。

她心里正在遗憾的时候,姬蘅突然道:“停车。”

马车戛然而止,赵轲和文纪在外问:“大人?”大约也是很奇怪为什么姬蘅会在这个时候停车。

姬蘅道:“我有些事要做,路上留记号,晚上与你们会合。”

“大人,不可。”陆玑一听,急了:“成王的兵马在后面,虽然不知道有多少人,但至少是一队,咱们马上就要出山了。你若是一人落单,遇上了他们怎么办?”

“我自有分寸,”姬蘅道:“你们继续往前,不用管我。”说完这句话,他就下了马车,陆玑还要再劝,姬蘅就已经不见了。

赵轲和文纪自来是只听姬蘅的话,姬蘅既然让他们自己往前,马车也就重新疾跑起来。陆玑皱着眉,一个劲儿的道:“胡闹,胡闹!”

闻人遥也吃了一惊,等姬蘅走了后,才想起来问道:“阿蘅这是去做什么去了?他怎么突然走了?哎,”他掀开马车帘子看了一眼,道:“他离开的方向居然是往回走的,他这是干嘛?”

“我如何得知。”陆玑没好气的答道,又看向姜梨,好声好气的问:“姜姑娘可知道大人是为何而去?”

姜梨茫然的摇了摇头:“我也不知。”

陆玑眼里闪过一丝失望,唉声叹气的,不再说话了。

姜梨的心里亦是奇怪和紧张,一路上,姬蘅都没有与他们分开过。也说好是一起回燕京城的,怎么突然在这个紧要关头独自离开,他是要去做什么事?这件事不能被其他人看到?虽然晓得姬蘅不喜欢别人窥见自己的秘密,姜梨的心里还是有些恼火。

这样未免太令人担心了。

正在这时,她的指尖又摸到袖中那把冰凉的剪刀。之前姬蘅没有斩断那兵士手的前一刻,她还拿出了剪刀,狠狠刺向了兵士,后来姬蘅把她救了下来,浑浑噩噩的,姜梨就把这剪刀收了回去。

这会儿平心静气响起来,她怎么记得…她这把剪刀,是刺中了人的?

姜梨从袖中拿出那把剪刀来。

银色剪刀小巧精致,泛着冷色,然而上面有些凝固的红色,姜梨就呆住了。闻人遥忽然见姜梨拿了一把剪刀出来,奇怪道:“这是哪里来的剪刀…二小姐,你用他干什么了?怎么还有血?”

姜梨的脑中,立刻浮起那一刻,姬蘅挡在自己身前,他红色的衣袍护住了自己的身体,当他说“别怕”的时候,似乎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

那一切发生的太快,而她茫然无措中,竟然忽略了一些,姬蘅挡在她面前的时候,那把剪刀来不及收回,刺中了他。只是不知道到底刺中了什么地方,他装的若无其事,红色的衣袍又掩饰了伤口,她便什么也看不见,不晓得他被自己伤害了,也不晓得他忍着疼痛,还云淡风轻的掩饰着。

姜梨闭了闭眼。

他身上还带着伤,独自一人不知道去做什么了,然而眼下危机四伏,步步惊心。

她什么也做不了,也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在心底默默祈求。

祈求他平安无事。

赵轲和文纪果然是很听姬蘅的话,姬蘅让他们不要停的继续向前,即便姬蘅不在,赵轲和文纪也是一直不停的赶路。只是没赶一段路,赵轲和文纪就要停下来做个记号,他们的记号姜梨看不明白,但大约姬蘅明白。也不知是不是运气好,到了天黑的时候,在山里,他们竟然找到了一件茅草屋。

这屋子应当许久都没有人住了,大约是上山打猎的人留下的草屋。连屋门都没关,一进去,地上都结了蛛网。有两间房,每间房都有一个塌,但塌上没有被褥,窗户也只纸糊的。厨房里有石头砌起来的灶,灶里有些柴火。

“就在这里住下来吧。”陆玑道:“好歹有个能歇脚的地方。”

闻人遥去四处寻找干柴去了,这回他不再敢同之前一样走的太远,就在附近捡拾一些枯枝。打算烧点热水来。姜梨便拿了门边的扫帚,把屋子里外稍稍收拾一下,这里许久没有人居住,灰尘到处都是,整理一下,倒是好得多。

赵轲和文纪神情凝重,在屋子四周走了一圈,大概是查探周围情况。四周安静得很,看样子平日里没什么人来过。

等一切都收拾好后,大家都进屋坐下来。赵轲和文纪坐在门边,闻人遥坐在地上,这里连板凳都没有,只有找石头搬进屋,坐在石头上。

“阿蘅怎么还不回来。”闻人遥道:“你们说他不会有事吧?”

“大人不会有事的。”陆玑道:“就是不知道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麻烦。”

“就算遇到了麻烦,阿蘅的本事,应当能解决。”闻人遥看向姜梨:“能解决吗?”

姜梨:“。…。我不知道。”

她本就心慌,不知道自己的那一剪刀扎到了姬蘅什么地方,若是伤得很重,会不会影响姬蘅。

“放心吧,”沉默寡言的文纪却是开口了,他道:“大人自有分寸,很危险的事,他不会做。”

这句话倒是让众人稍稍放下心来,姬蘅算无遗策,那般精明的人,真要能威胁到自身,他自然不会一个人去做。他是极会权衡利弊的人,不会做无谓的牺牲。

到了夜里,大家都睡去了,姜梨自个儿倒是能独独拥有一间房,因她是女子。然而她却睡不着,赵轲和文纪睡在外面,防止有突然情况发生。

姜梨总是心神不宁,便干脆坐起身,走到屋外去。赵轲和文纪在地上搭了个褥子,就当床睡在地上。姜梨才走出去,就看见一个人走进来。

竟然是姬蘅。

赵轲和文纪也醒了,姬蘅对他们摆摆手,两人便作不知。姜梨忍不住走上前,拉着姬蘅走到了她自己的那间屋里。

闻人遥、陆玑和林尧在另一间屋子,姜梨怕吵醒他们,她拉着姬蘅,屋里没有凳子,就让姬蘅坐在床榻上。

没有灯,只有清亮的月光,她压低了声音,问:“你、你没事吧?你去做什么了?”

年轻男人摊开掌心,他的手掌修长而有力量,中间躺着一枚玉佩,上面的狸猫憨态可掬。

姜梨一愣。

“我捡到了这个。”他笑道。

第二百零四章 不信

姜梨愣愣的看着他的手上。

那枚玉佩完好无损,月光透过窗照过来,连同他的手一起照的莹润洁白。仿佛那狸猫也要活过来一般,他如从晦暗世界里走出来的美艳精魅,手里拿着惑人心神的信物,递到自己面前。

“这…”姜梨不可置信的看着他。

“白日你落下了这个。”姬蘅的身子往背后一靠,浑不在意道:“我忘记还给你。”他见姜梨迟迟不肯伸手去接,就自己把玉佩往桌子上一放。

姜梨慢慢的把玉佩握到掌心,从心底生出失而复得的欢喜,又有一丝疑惑。但她的疑惑很快就被淹没了,从姬蘅的身上,传来一阵血腥气。他穿着红色的衣裳,月光下看不出来什么,因此也不知道究竟是别人的血还是他自己的血。

他方才没有回答姜梨的问题,因此姜梨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做了什么。她唯一能问的,也就是:“你是不是受伤了?”

姬蘅笑了笑,没有说话。

姜梨从袖中摸出那把剪刀,放在了桌上,她像是做了错事的小孩,有些忐忑,更多是希望弥补,她道:“…后来我在这把剪刀上看到了血迹,我之前分明是刺中了那个人的…是刺中了你吧…你…”

姬蘅笑着看向她,道:“你还是不相信我,阿狸。”

姜梨怔了一下,她只在一瞬间,就明白了姬蘅的意思。

当时姬蘅就在身边,其实她心里知道,姬蘅是会出手的,但还是在那一刻拿出了剪刀。她并没有把自己全部的软肋暴露在姬蘅面前,给自己留了一条退路。她仍旧不完全相信姬蘅,即便她对他有一些喜欢。

这些都被姬蘅看在眼里。

她道:“对不起…”

“这也不怪你,”姬蘅打断了她的话,他挑眉道:“你毕竟死过一次。”

姜梨沉默。姬蘅认为她是被沈玉容伤害过后,不肯再轻易相信别人,这是为她解围,但姜梨自己清楚,除了沈玉容以外,还有她对姬蘅本身的不信任。可能是姬蘅一开始出现在她面前的形象就是高深莫测,十分却权衡利弊,即便后来的相处中,她慢慢明白姬蘅并不是那样的人,在她遇到危险的时候,即便姬蘅在面前,她也会本能的自我保护。

如果姬蘅是个很敏感的人,就会因为此事而失望,如果姬蘅不是个敏感的人…他不是傻子,自然也是明白的。

姜梨的心中有些沮丧,然而她仍旧打起了精神,勉强笑了笑,道:“那么,你有没有受伤?如果…”

“没有。”姬蘅站起身:“我没事,你早点休息吧。”他要往屋外走去。

“你这样,睡在什么地方?”姜梨问道。

“不用担心我。”他只丢下这么一句,就走了出去。

姜梨还想跟出去,但怎么也迈不动脚步。过了好久,月光隐没在云层中,屋里全然的黑暗下来。外面传来轻微的动静,似乎有人说话的声音,大约是赵轲和文纪。她坐在床榻上,上面是薄薄的被褥,心中一片茫然。

这或许对她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如果姬蘅认为她就是这样自私薄情,不值得信任之人,他们之间的关联也会被慢慢切断。

到底还是遂了人的愿。

屋外,赵轲点亮了火折子,文纪寻了清水,正在为坐在石凳上的姬蘅清理伤口。

他的衣袖被撩开,露出手臂上的伤痕。伤痕像是被什么尖锐的器物划开,伤口倒是不长,却比较深。文纪慢慢的替他清理,赵轲从包袱里找出一个巴掌大的小药瓶,文纪接过来,撒了一些药粉在姬蘅的伤口上。

姬蘅纹丝不动,亦没有什么表情,仿佛完全察觉不出痛似的。赵轲道:“大人,您这是在外面与人动手受的伤?”

他并不知道姬蘅这伤口并非与人动手留下,而是姜梨误伤。只是看着伤口有些奇怪,伤口的形状不像是刀剑,也不像是暗器,看起来全无章法,仿佛是没有武功的人胡乱的动手。不过下手却很重,但若是个男人使尽全力,却又不至于到这么点为止。莫非和自家大人动手的是个女人?赵轲心里胡思乱想着,成王的兵马里,不会有女人吧。但如果不是成王的兵马,这附近还有什么别的敌人?

文纪帮姬蘅把伤口包扎起来,他做的很是熟稔,虽然是个高大的男人,做的活计也十分细致。姬蘅把外袍脱了下来,即便红色看不出血污,但到底沾染上了一些痕迹,仔细去看,还是能看得出来。

“大人…”文纪迟疑的问道:“您为何要回去?”

闻人遥和陆玑感觉不到,赵轲和姬蘅却能感觉,姬蘅在白日里突然离开马车折返,回去的方向正是他们来的方向。

赵轲心中咋舌,他也好奇,但这话他不敢问,还是文纪胆子大,敢问出来。姬蘅没有回答文纪的话,只是看着自己手上的伤口,那里被文纪包扎的妥妥帖帖,他道:“做好你自己的事。”

他没有笑了,文纪和赵轲都心中一凛,晓得姬蘅这是不高兴的表现,当即没说什么。去方才门口的被褥地方守夜去了。

姬蘅坐在石凳上,目光深幽。

他到底是做了不该做的事情。

第二日,姜梨起来的时候,闻人遥正在外面和姬蘅说话。

陆玑和闻人遥起来的时候,发现姬蘅在,很是惊喜,确认姬蘅安然无恙之后,就缠着姬蘅问昨日究竟娶做了什么,姬蘅当然没有回答。闹腾了几遍,闻人遥就老实了下来。

姜梨和陆玑闻人遥打招呼,和姬蘅也打招呼。彼此都心照不宣,仿佛昨夜里什么都没发生似的。众人忙着赶路,上了马车,这一路上,姜梨比先前更为沉默了。若非是闻人遥不断地找话与她说,姜梨甚至能一路上都不说一句话。这沉默被闻人遥看在眼里,连陆玑都关心的询问姜梨发生了什么事。

姜梨只好用自己正在思考回燕京后如何应对父亲的疑问搪塞过去。

“这有什么难的?”闻人遥道:“你只管把这些事都推到我们身上就是了。你被成王的手下掳到黄州,恰好被阿蘅所救。你提出要回燕京,但是阿蘅太忙,没时间找人护卫你回京,你不得已,只能等到现在。姜元辅就算想要说什么,也与你无关,你让他去国公府找阿蘅,让阿蘅与他说说。”

姜梨:“…”

闻人遥还真是深知祸水东引的道理。

“不知燕京现在怎么样了。”陆玑叹息一声。

“燕京城是什么样的?”林尧开口问:“哥哥,燕京城是不是很多人啊?”

“当然。”闻人遥道:“燕京城比黄州大得多,皇上就住在燕京城里。那里的姑娘也生的很好看,譬如你的姜姐姐,就是燕京城的姑娘,你说燕京城的姑娘好不好看?”

林尧年纪还小,大约无法分辨闻人遥说的“好不好看”,只是既激动又有些紧张,他说:“那我们以后就留在燕京城了吗?”

“呃…”闻人遥噎了一下,听闻他经常四处游历的,和叶明煜差不多,林尧这话他没法接,只好道:“我们暂时先留在那里,以后我带你多出去走走,其实燕京城嘛,也没这么好…”

他一会儿说好一会儿说不好,弄得林尧也费解起来。姜梨就看着闻人遥这么瞎扯,突然想到了一件事,就问道:“如我们现在的行程,成王的兵马比我们快一些,等我们到了燕京城的时候,会不会在城外就遇到了成王的人。或者我们刚进城的时候,对上成王进城的时候,那时候一片混乱,只怕城门不会开,我们如何进城?”

姬蘅没有回答,倒是陆玑开了口,陆玑耐心的解释道:“姜二姑娘,我们走的这条小路,会比另一条路近一点。况且我们赶路赶得急,会比成王兵马更早的到达燕京城。至于城门的事,你就更不用担心了。”

姜梨闻言,放下心来。

这之后,果然就如陆玑所说,一路十分顺利。走出了最难走的山路之后,即便是小道,路程也开始加快。再没遇到什么不速之客。

等到了第七日早上的时候,燕京城已经近在咫尺。

之前在黄州城的时候,尚且不觉得,等真的快要回到燕京城的时候,姜梨也不由得生出轻快之感。看来燕京尚未受到成王兵马影响,至少没见着什么奇怪的人。不过城门内外往来的人少了许多,可能是百姓们到底还是有些害怕。而城门口的小将们比之前看到的谨慎多了,每过一个人,都要仔细盘查。

闻人遥看了看外面,道:“看来成王还没打到这里来。”

“那也快了。”陆玑说着,跳下马车,手里拿着行令路引,去外面和守城的两位小将说了什么。小将们没有和之前一般,仔细的检查马车内外,而是恭恭敬敬的让了开去,姜梨猜测陆玑没有隐瞒姬蘅的身份,才会如此顺利。

马车行驶到了城门里。

外头是熟悉的熙熙攘攘,闻人遥把马车帘子掀开了一小半,让林尧扒着看,道:“你看,这就是燕京城了。”

到底是小孩子,立刻被燕京城的繁华看花了眼。林尧喃喃道:“哥哥,燕京城的街道好宽啊,比我们那两条路还要宽!”

“那是,”闻人遥又不是燕京人,却也露出了一副与有荣焉的模样,“不然怎么教燕京城呢?”

姜梨听着他们一大一小的攀谈,不由得失笑。却撞上姬蘅的眼睛,他仍旧唇角带着笑意,仿佛只是平淡的注视姜梨,姜梨头一偏,侧过身去,避开了他的目光,跟着林尧往外面看去。

街头上是卖糖人、面人,玩杂耍的,还有说书人的声音,到处都是人声鼎沸。比起当时一片狼藉,满目焦土的黄州来说,燕京就像是世外桃源,那些战争、尸体、大火和恐惧都已经隔得很远很远了,是分明不同的两个世道。

姜梨也难免有些恍惚。

她还想着,要不要在此地就和姬蘅他们道别,直接回府去。但这样或许反而更会引来姜元柏的怀疑,有些欲盖弥彰的意思。但要他们真和自己一起去姜家,又有些说不出的奇怪。

她先回姜家,叶明煜定然会很快得了消息赶来。有了之前那件事,姜元柏怕是不会轻易让她出府了。

正想着,就见林尧扒着马车窗,往外伸手。他大约是看见外面杂耍的觉得新奇,站了起来,身子摇摇晃晃的,半个身子都在车窗外,姜梨吓了一跳,道:“小尧,下来,你这样实在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