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姜梨平日里说话,总是温软委婉,极少有这般直白的时候。但殷之黎不一样,因他总是温和大度,让人不禁想要看一看他的底线在什么地方,他什么时候会发怒。所以姜梨问了这么个尖锐的问题,倘若姜元柏在这里,只怕要说她没规矩了。

但殷之黎也只是稍稍愣了一下,随即笑道:“是,我的生母走的很早,记事起几乎就不在了。后来…母亲待我很好,视如己出,我和之情从小也并不生分。”

姜梨仔细的观察殷之黎说话时候的眼睛,看他样子似乎没有说谎,说明至少殷夫人的确没有苛待过殷之黎,他们母子关系才会如此和谐。

姜梨道:“真叫人羡慕。”

殷之黎笑了笑,道:“姜二小姐也有姐妹兄弟。”

姜梨但笑不语,如果说是薛芳菲,自然有个感情深厚的弟弟,并且愿意为了彼此付出性命。如果说是姜梨,一母同胞的兄弟姐妹是没有了。只有姜幼瑶姜玉娥这些姐妹,却处处都是心机,恨不得要自己的命,哪里称得上是感情深厚。

殷之黎大约也晓得姜家的情况,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面上有些红,正想岔开话头,冷不防看见姜梨手里的扇子。那把扇子还是殷之情送给姜梨的,因着近来天热,姜梨也就用了起来。扇子的扇柄握在手里冰冰凉凉的,而且扇起的风也带着凉意,用着舒服。

“姜二小姐已经在用这把扇子了?”殷之黎笑道,“我还以为姜二小姐不会用。”

“这把扇子很好,用起来也很舒服,还要多谢县主。”姜梨回答。她说了“县主”,不管这把扇子究竟是不是殷之黎挑选的,但是以殷之情的名义相送,姜梨用起来就没有任何负担,也不会有什么名声上的不对。

她也是在提醒殷之黎。

不晓得殷之黎是根本没听懂,还是听懂了却装作没听懂,殷之黎笑了笑,道:“姜二小姐喜欢就好。日后姜二小姐要是有什么需要的,也可以找我或是之情,能帮忙的,我们都不会推辞。”

姜梨好笑的看着他:“殷公子实在客气了,这样旁人会指责的吧。”

“应当不会。”殷之黎道:“因为姜二小姐是我和之情的朋友。”

他含笑说话,性情温柔,专注的看着姜梨的目光,带着暖意,十分澄澈似的。姜梨被他的目光看的不自在,只好别过了头,她沉默者没有接殷之黎的话,因为也实在是不知道如何接话。但心里却倏而紧张起来,殷之黎和她不多的几次见面中,每一次都是恪守礼仪,虽然姜梨晓得殷家和姜家都表示看好这门亲事,但殷之黎本身,一直看不出来他的态度。

他对姜梨好,但好也不过分,就像对朋友一般,维持在一个很舒服的距离里。因此姜梨才愿意和他说话。而且从他的下棋来看,殷之黎是一个聪明的人,前几次姜梨明里暗里的表示出了对这桩亲事的抗拒,想来殷之黎是看到了。如果殷之黎是个骄傲的人,应该不会继续靠近。

但是今日,姜梨能感觉到,他的态度比前面几次明显了些,他非但没有退后,反而往前打垮了一步。

这是为何?

难道殷家那边已经有了其他的主意,即刻就要开始筹谋了?但现在才堪堪见过几次,不会这么快吧。说起来今日就是姜二小姐十六岁的生辰,十六岁的生辰过后,燕京城的贵女们,大多都是在这个年纪嫁人的。姜梨到现在连亲事都没定,已经算是很晚了。

她勉强维持着温和的笑容,一直等到晚上,殷之黎兄妹从姜家离开。

这一回,姜老夫人总算是没让姜梨送走这对兄妹后到晚凤堂说话,可能也晓得对于姜梨的劝导,姜梨根本听不下去,索性也就不叫了。

姜梨回到了芳菲苑。

白雪把今日殷家兄妹送的两个匣子抱了过来,问姜梨道:“姑娘,这是平阳县主和郡王世子送的东西,要不要打开?”

姜梨道:“打开吧。”

白雪依言打开,殷之情送的是一副宝石头面,一看便价值不菲,姜梨猜测也许是昭德将军从前得的先帝的赏赐里的东西,这样的头面,商铺里是买不到的,殷之情倒是很大手笔了。

殷之黎送的则是一本书,看着平平无奇,姜梨翻开来看,是前朝大儒留下来的手抄孤本,有价无市。这本书,却是比殷之情的礼物来的更贵。

姜梨看了一眼之后,就道:“收到箱子里去吧。”她并没有要翻开这本书,戴上这幅头面的意思,白雪依言把东西放了回去。姜梨四处没看到桐儿的身影,就问:“桐儿去哪了?”

“她说去厨房给姑娘端点冷食,不过去了有一阵子了,不知道怎么到现在还没回来。姑娘,要不要奴婢去看看?”

“没事。”姜梨摇头,“许是有什么事耽误了,我也没什么事,只是问问她而已。”

姜梨坐在桌前,随手找了一本书在眼前翻,不知为何,她的心一直跳的很快,总觉得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似的。近在眼前的书一页也看不下去,心烦意乱的厉害。她按住额头,正要揉一揉,突然间,外头有人敲门,白雪问了一声,桐儿的声音从外面响了起来。

白雪把门打开,桐儿进来,白雪看着她空空如也的双手,奇道:“你不是给姑娘端冷食去了吗?怎么什么都没有。”

桐儿支吾了两句,姜梨见她如此,就道:“有什么话你直说就是了,都是自己人,不必担心。”

“不、不是担心这个…”桐儿犹豫了一会儿,看向姜梨,姜梨对他点了点头,桐儿才像是得了勇气,把嘴里的话说出口,她道:“姑娘,老爷要把你嫁给殷公子了!”

即便桐儿说这话的声音压的很低很低,姜梨和白雪还是被她吓了一跳,白雪道:“你在说什么?怎么突然说起这事了。”

“桐儿,你是不是听到了什么,别害怕,你告诉我,我来想主意。”姜梨安慰她道。

她的声音温和,从开头的震惊过后,立刻恢复了平静,像是被姜梨的从容所影响了似的,桐儿这才渐渐镇定下来。她道:“奴婢晚上本来是想要去厨房给姑娘端冷食的。那会儿天热,奴婢想从晚凤堂后面的屋子绕一绕,那里路近些,谁知道从窗户底下走的时候,恰好听到老夫人和老爷正在说话。”

桐儿和府里的小丫鬟不同,府里的丫鬟深知规矩,平日里也循规蹈矩的办事。桐儿却和姜梨在青城山呆了八年,心思跳脱的很。加之姜梨平日里又惯着她,桐儿便经常做抄近路这回事。

“奴婢听到老爷对老夫人说…殷将军这回打了胜仗,陛下必然要论功行赏,陛下论功行赏的时候,就请求陛下赐一道圣旨,给姑娘和郡王世子赐婚。”

姜梨和白雪都是一愣,以战功换一门亲事?这或许对别人家的小姐来说,是一件面上有光的是,显得自己金贵,得夫家看重。然而听在姜梨眼中,炎炎夏日,如同一桶凉水兜头盖脸浇下来,让她从头到脚都冷成冰块。

殷湛还真是一条活路都不给人留,如果是洪孝帝赐婚,这门亲事就再无转圜余地。就如当年飞扬跋扈的永宁公主,还不是圣旨一下,只能乖乖嫁入李家?

殷家不惜牺牲战功也要让自己嫁入门,看来是非要和姜家做个亲家不可了。

桐儿道:“奴婢听老夫人的意思,还像是很高兴似的。说姑娘嫁入殷家也是有福了,日后高枕无忧,不必操心什么。唯一担心的就是殷家会不会日后回云中去。但是殷将军这回降灭成王有功,皇上应当不会再让他回西北了。而且和咱们府上做了亲家,老爷和二老爷也会劝着皇上,想办法让殷家留下来的。”

姜梨忍不住冷笑:“殷家还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

桐儿被姜梨的脸色吓了一跳,她的姑娘,自来都是和和气气,温温柔柔,便是生气,也是生的不露痕迹,不像现在,分明是被气的狠了,整个脸色都沉下来,看着教人害怕。

但听到的话还是要继续说下去,桐儿继续道:“老爷还说,如今姑娘已经过了十六岁生辰,陛下赐婚下去,今年冬日就可以完婚的。奴婢还想再听一些,那边就有人的脚步声过来了,只好逃走了。奴婢想着回来告诉您这件事,倒是忘了去小厨房端冷食。”

这都什么时候了,谁还在乎一碗冷食。白雪扯了一下桐儿的袖子,桐儿却是满面担忧的盯着姜梨。

两个丫鬟都看的出来,姜梨分明属意的是肃国公,这姜家怎么能乱点鸳鸯谱,让姜梨和殷公子成亲。白雪想了想,道:“姑娘要不要去找老爷,说个明白。既然姑娘认为殷家不妥,说出理由,老爷毕竟是您的父亲,只要姑娘说的有理,也会听进去的。”

“和他说话没什么用,”姜梨道:“父亲也要为姜家着想,况且殷家来者不善,手段还高明,我就算与父亲说了,他也不会信。”

“那…要去找国公爷帮忙吗?”桐儿小心翼翼的问。

白雪看了桐儿一眼,桐儿无辜的回望她。在桐儿心中,自家姑娘要是有什么麻烦,都是可以去国公府解决的。实在不行,让肃国公去和殷家商量啊,肃国公那么能耐,想来可以让殷家人不战而退的。

姜梨的手抵在桌上,忍不住紧握成拳。殷家的动作很快,而且还是用这种不入流的方法,让她找不到一个可以拒绝的机会。因为女儿家的亲事根本由不得自己做主,殷家掌握了主动权,姜梨就处在一个非常被动的位置。

难怪了,难怪今日殷之黎对她的态度不一样,可见殷之黎已经提前知道,在庆功宴上,殷湛会向洪孝帝讨一个赐婚。他们把自己当做瓮中之鳖,只等着任人宰割。一瞬间,姜梨心中的戾气暴涨,死过一次后,她最讨厌的就是被人控制,逆来顺受的感觉。

想要她,她偏偏不让!

既然明着不能拒绝,暗中她有的是办法。姜家这出戏,她也是本本分分想好善始善终,但却不想被人当做皮影,成为别人的掌中傀儡。这出戏她不看了,这局棋也不下了,她要跳出棋盘,至此也不当别人的棋子。

姜梨站起身,披上外裳,道:“等夜深的时候,我们走吧。”

白雪问:“姑娘去哪?”

“国公府。”姜梨道,她从腰间把那只瓷做的哨子去了下来。这只哨子,她已经很久没吹了,虽然赵轲好像已经没有在姜府,姜梨决定还是赌一次,到了深夜,吹响这只哨子,看看结果会如何。如果没有人来,她就自己前去,想办法走一趟国公府。

桐儿眼睛一亮,道:“姑娘是要和肃国公…这样会不会太冒险了?”她真是半喜半忧,喜的是姜梨去找心上人解决问题,忧的是世人不都是说,私奔没有好下场,那些富家小姐和穷小子私奔的故事,到最后,都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富家小姐被抛弃的凄惨结局。

不过…自家姑娘暂时不缺银子,肃国公更不穷,这样的话,应该也不是问题吧。

她还没来得及思考这究竟是不是一件好事,姜梨的声音就传来,她说:“不是。我去见他,和他告别。”

告别?白雪和桐儿看着姜梨,惊得说不出话来。

姜梨心里,却是由一开始的犹疑,慢慢变得坚定起来。看上去她似乎没有办法更改这件事情了,唯一能做的就是离开姜家。当姜元柏发现自己不见以后,自然会想法子拒绝这门亲事。只是在离开之前,姜梨还须得带上薛怀远。她准备明日去叶家同薛怀远坦白身份,也同叶明煜好好地道别。毕竟相交一场,姜梨没有舅舅,也早已被叶明煜当做了自己的亲舅舅。

她夜里去见姬蘅,除了和姬蘅告别,算是不枉和对方相识一场外,还想恳求姬蘅,若是可以,在她和薛怀远离开燕京城的路上,稍微帮上一点小忙。要避开姜元柏也许不难,但若是殷家也来搜寻她的下落,姜梨并没有把握能完全脱身。到时候真要被抓住,只怕还会连累薛怀远,他们也会好奇,非亲非故的,姜梨为何单单带上薛怀远。

她是非走不可了。

夜色渐渐笼罩下来,院子里越来越近,白雪和桐儿在院子门口张望了一会儿,也确定府里的人几乎都睡着了。姜梨站在窗户前,摊开掌心,掌心里躺着那枚哨子,她把哨子放在唇边,轻轻吹响。

清脆的哨音在夜里,还是分外清晰,即便姜梨已经用手挡着,遮住了一些声音,在无人说话的院子里,还是能听得清楚。桐儿和白雪站在姜梨身后,亦是有些紧张的注意着窗外。

姜梨等了半晌,也没等到有什么人前来,她有些失望,转过头来对白雪道:“我们自己想办法出去吧。”

话音刚落,就听见面前的树上传来一个声音:“二小姐想去哪里?”

姜梨猝然抬头,就看见窗前的树枝上,不知何时蹲着一个人,看样子在这里已经蹲了很久了。见姜梨仰头看他,他就从树上跳下来,正是赵轲。

“你什么时候来的?”姜梨惊讶,“我还以为你不在府里。”

“我一直在这里,来了有一阵子了。看二小姐没有别的吩咐,就在树上睡了一觉。”赵轲道:“听见二小姐吹哨子,二小姐有什么事?”

他尚且一副什么事情都不知道的模样,姜梨也不晓得方才桐儿的话他有没有听到。不过赵轲有没有听到也不重要,因为姜梨会亲自对姬蘅说明原因。她就道:“我想去国公府一趟,有话对姬蘅说,他现在在府上吗?”

赵轲注意到,姜梨今日说的是“姬蘅”而不是“国公爷”,似乎是一种平等的称呼。他觉得今日的姜梨有些奇怪,但又说不出来是哪里奇怪,只道:“大人在府中,二小姐现在要去见大人么?”

姜梨道:“是。”

“那二小姐跟我走吧。”

姜梨对桐儿和白雪道:“你们两人留在府里,见过姬蘅以后,我自会回来。”

桐儿和白雪点了点头,反正她们也管不住姜梨,干脆也就这样,只要姜梨高兴就好了。

姜梨和赵轲离开了,芳菲苑里的灯也灭了,一切重归寂静。

第二百一區五章 表白

马车在夜里行驶,熟悉的路程,熟悉的夜风,姜梨坐在马车里,却是陌生的心情。

人世间的缘分,大抵是很奇怪的,从桐乡到燕京城,相隔千里,没料到她从桐乡嫁到了燕京,有了前生和沈家的那么一番纠葛。而和沈玉容永宁公主之间的恩怨,又令她变成了姜梨,成为姜梨以后认识的诸多人,莫名令她和姬蘅有了交集。

国公府和姜府的这条路,其实也不过一年半载的功夫,她就像已经很熟悉了。以至于在分别得时候,也生出不舍。从一开始的惊讶,觉得夜里出府的举动实在出格匪夷所思,到后来习以为常甚至会主动前往,变化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没有人发现。

以后这样的举动不会有了,这样的心情也不会有了。那种不安忐忑,又包含着期待和安心,复杂交织的感情,想来都不会有了。姜梨也不知道未来会不会难过,也许想起来的时候会有一点伤心,但的确是不后悔的。虽然离开了燕京,离开了安定的生活,但她可以带着父亲,将薛昭带回家乡,或者甚至就带着薛昭的骨灰,游遍四海,也算完成了薛昭的旧时梦想。

前半生一直禁锢在宅院中,也是时候飞出去了,人生在世,自由到底是可贵的。

于是她的嘴角又轻轻扬起,之前的伤感也都不翼而飞,就算要道别,也应该笑着道别。比起刚刚成为姜二小姐的她来说,现在的一切已经比她开始想的要好多了。永宁公主和沈玉容的大仇已报,父亲还活着,她还可以有未来,到底也不赖。

马车在国公府门口停下,姜梨跳下马车,随着赵轲一同往国公府内走去。

每一次到国公府的时候,都是有各种各样的事,姜梨也没有认真的,好好地端详国公府,今日她却看的格外认真,像是要把这里的一草一木都镌刻在脑海中,记得清楚,这样一来,日后回忆起来的时候,也能做贮藏多年,而不是经年一过,记忆日渐模糊,都忘记了自己曾经来过的地方是什么样。

她的异样举动被赵轲看在眼里,赵轲越发的莫名其妙,待到了院子里,赵轲先让姜梨在这里等待,自己去通报,又过了一会儿,赵轲道:“大人在书房,二小姐随我来。”

姜梨跟着赵轲到了姬蘅的书房,书房的门虚掩着,姜梨推开门走了进去,赵轲在身后把门带上了。

姬蘅坐在桌前,他在看折子一样的东西,桌子上摞的老高,见姜梨来了,他就站起身,没再管那些折子,走到小几前坐下,道:“你怎么来了?”

桌上还是两只茶盅一只壶,他也自然的给姜梨到了一杯茶,和过去无数次做过的那样,这在他看来几乎已经是习惯了,在姜梨这里,也险些成自然。姜梨跟着坐下来,姬蘅把茶盅推到她面前,慢条斯理的给自己倒茶,一边倒一边道:“怎么不说话?出什么麻烦了?”

姜梨忽然失笑,姬蘅说这话,好似每次她来都不是什么好事,带着一堆麻烦来寻求帮助似的。不过转念一想,姬蘅说的也没错,而且他嘴上说的厉害,事实上每一次都替她处理妥帖了。

姜梨端起桌上的茶盅,夏天喝的茶是提前晾好的,带着晚风的淡淡凉意,微苦却清香。姜梨笑道:“其实我今日来,是同国公爷道别的。”

姬蘅喝茶的动作一顿,他放下茶盅,看向姜梨,琥珀色的眸子里是意味不明的神色,他问:“道别?”

“这一年来,多谢国公爷照拂了。虽然一直说日后国公爷有需要,我定会用尽自己的全力来帮助,国公爷每次都说我在说谎,现在看来,可能国公爷说的没错,我大概是要食言了。”她笑的温软,“我要离开燕京城了,日后很可能不会再回来。临走之前希望和国公爷道别,否则不告而别这种事做出来,未免显得太没有良心。”

姬蘅挑眉:“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日后不会回来?姜元柏可知道此事?”

姜梨犹豫了一下,摇了摇头,道:“我是瞒着他的,或者说,我要离开姜家,离开燕京。”

“这不是离开,是逃亡。”姬蘅问:“姜家逼你做了什么?”

姜梨笑着摇头:“是我自己的主意。”

“是殷之黎的事吧。”

姜梨顿住。

年轻男人手持茶盅,茶盅却衬的他的手格外好看,他神情漫不经心,语气却笃定,道:“殷家逼婚了?”

他竟然猜到了?

姜梨一想也是,姬蘅既然成天都注意着殷家,自然晓得殷湛之前打的什么主意,自己这么急急忙忙的要走,也不难猜是什么原因。

姬蘅蹙眉:“他们怎么敢逼婚?”

“是赐婚。”既然姬蘅都知道了,姜梨也不准备隐瞒,她道:“我的丫鬟听到父亲和老夫人的谈话,殷湛打断在庆功宴上,陛下论功行赏的时候,以战功换一门赐婚,赐婚我与殷之黎。”

这话说出来,姜梨感到屋子里冷了一下,因是炎炎夏日,这种冷下来的感觉就分外强烈。

姜梨看向姬蘅,他仍然笑盈盈的,只是那笑容怎么看都几分煞气,他靠在椅子上,大约是晚上,衣裳只是披着外头,露出里面的中衣,中衣也是随意敞着,露出锁骨来,他的皮肤白,衬的整个人格外活色生香,在夜里更加勾人。

姜梨别开眼,道:“倘若他真的赐婚,我也没有别的办法,父亲和老夫人看样子很喜欢殷之黎。”

“你不想和殷之黎成亲,才逃婚的?”他盯着姜梨,问道。

“对。”姜梨回答的十分爽快,“可是我暂时没有别的办法,我也劝过姜家,不要和殷家走的太近,可是父亲不听。有件事情我也想要请求你,倘若日后你和殷家对峙,我相信殷家不是你的对手,可否饶过姜家,至少保他们一条性命?”

姬蘅挑眉:“不要。”

姜梨说:“为什么?”

“他们又不是你真正的家人,你为何要保姜家。姜元柏现在把你当成了筹码,我要是你,我就把他们全杀了。”他说的轻描淡写,眼神中却杀机毕现,姜梨晓得姬蘅没有说谎。

“无论怎么说,在我成为姜二小姐之后,姜家也给了我一个容身之所。我不是要威胁国公爷,只是希望能做到无愧于心,至于国公爷肯不肯,做不做,都与我无关。走之前我会留下一封信提醒父亲。”姜梨道:“同样的,他肯不肯听,也要看姜家的造化了。”

“你还真是善良啊。”他语气微带嘲讽,不知是不是对姜梨的做法不予赞同。他忽然又凑近问:“你为什么不想和殷之黎成亲?”

为什么?

晚风吹得外面的树影婆娑作响,姜梨觉得姬蘅这个问题问的很奇怪,她道:“自然是因为我并不喜欢殷公子,也不打算成婚,所以才不会和殷公子成婚的。国公爷也知道,我是嫁过人,也被人骗过伤过,成亲这回事,对这辈子的我来说,已经不是必须完成的事了。”

“倘若你遇到了真心喜爱的人怎么办?”他身子前倾,欺身逼近,“你也不打算嫁人?”

他和自己的距离太近,姜梨险些屏住呼吸,她想要别开头,又撞进姬蘅的眼眸里,初见时她惊讶于这年轻人的美貌,凤眼狭长含情,如今跌进她琥珀色的眼眸中,就难以再爬出来。

“不会的,”她强迫让自己镇定,只微笑道:“我暂且没有遇到中意的人,也不必考虑这些莫须有的问题。等真的有一日遇到了,再说那时候怎么办。”

女孩子的姿态躲闪,却偏要装出一本正经的模样,她还真是可爱,分明已经嫁过一次人也被伤过一次,却好像不懂得保护自己,或者说她是有恃无恐,说勇敢也好莽撞也罢,她还是会喜欢人,也不会被一些外来的事影响,变成另一个人。

或许现在的姜梨,褪去仇恨的姜梨,其实和少女时候的薛芳菲,没什么两样。

姬蘅忍不住又往前凑近了一点,他偏着头,仔仔细细的打量她,他的目光锐利而温柔,教清醒的人也会沉沦,他说:“你说谎。”

姜梨抬头看他:“怎么会?”

“你不愿意嫁给殷之黎的原因,我知道。”他的嗓音低醇,爬过人的心上,酥酥麻麻,像是被点了穴道,动弹不得,只得看着他笑的勾人,越发逼近,他说:“你喜欢我这件事,我早就知道了。”

“轰”的一下,姜梨的脑中,仿佛有什么东西炸响。她慌乱之下,下意识的就要否认,“不,我没有…”

下一刻,她的唇被人堵上了。

年轻男人的容颜近在咫尺,姜梨震惊的睁大眼睛,将他的睫毛也看的一清二楚,他的唇柔软温暖,在她的唇齿间缠绵,他一手扶着姜梨的后脑,将她往自己身前带,加深了这个吻。

没有人会在被姬蘅吻过仍然把持得住,不沉溺其中的,饶是姜梨也一样,他的神情温柔,动作却坚定,姜梨挣扎了好几下,才把他推开。

她捂着自己的唇,看着对面的年轻人,道:“姬蘅,你!”

“生气了?”他道:“都对我直呼其名。”姬蘅笑了笑,哑着嗓子再次凑近,他低头看着姜梨,目光宠溺又柔和,他说:“你喜欢我这件事,我知道,那我喜欢你这件事,你知不知道?”

姜梨愣住了。

他好整以暇的看着她,愉悦的笑容掩饰也掩饰不住,姜梨被他的目光看的有些尴尬,她讷讷的道:“你说什么…”

“我本来不想这么快把你牵扯进来,小姑娘,”他摸了摸姜梨的头发,替姜梨把垂下来的头发别到而后,“但是你好像有些心急,我可不能让你跑了。”

他的动作自然,好像这样的事已经做过了无数次,却让姜梨有些不知所措。对于姬蘅,她以为对方的确是拿自己当朋友,不管这照顾和关心里,究竟是同情还是一时兴起,总归和喜欢没有半分关系。他这样的人,大约是不会喜欢上别人的。但他此刻的这一番话,却让姜梨不得不怀疑起自己来。

“你喜欢我吗?”她轻轻地问。

女孩子的目光纯澈,带着真心的疑惑,实在很是招人稀罕,姬蘅忍不住,低头在她额头上亲了一下,道:“当然。”

姜梨道:“你不会是骗我的吧?”

姬蘅挑眉:“我看起来像是会骗女人的人?”

姜梨想了一下,道:“不像。”

姬蘅绝不会骗女人,不是因为他多正直多磊落,实在是因为他懒得这么做,对于他来说,许多事情很容易就能办到。当然,他也不必费心去骗,想来他只要稍稍温柔一些,就自然有人为他倾倒,前赴后继。

“所以你不用离开燕京城。”姬蘅道:“我来想办法。”

姜梨疑惑:“你有什么办法?殷湛打的是皇家赐婚的主意,他如今打了胜仗,皇上信任他,他要用战功换赐婚,皇上不会不同意。总不能公然抗旨。”

“你不必担心,”他笑盈盈道:“他不会有这个机会的,也不只有他一个人会请人赐婚。”

姜梨怔住:“你…”

“小姑娘,你愿不愿意嫁给我?”他挑眉。

他喊得十分自然,分明他晓得自己是嫁过人,为人妇,却总是用这么亲昵的称呼叫她。也让姜梨恍惚产生一种错觉,前生一切都是大梦一场,早已梦过无痕,她仍然是无忧无虑的少女,也能被人呵护在掌心,珍之重之。

“你要是不愿意,可以暂且不答应我,”姬蘅轻描淡写道:“等你答应的那一日再说,不过我想,既然你那么喜欢我,迟早都会愿意的,是不是?”

姜梨:“不是的。”

姬蘅道:“你说谎。”

“我可不知道你会不会变成第二个沈玉容,”姜梨大大方方的笑了,“我能去喜欢一个人,也能去相信一个人,但现在不会无底线的为对方做任何事了,吃一堑长一智,姬蘅,我要先爱自己,再去爱别人。”

她以为姬蘅听了这话会生气,甚至会觉得她只是,然而他只是笑着摸了摸她的头,道:“那很好,你就不用受伤,我也放心了。”

姜梨看着他,他的眼神要比过往任何一次都要认真,他没有说谎,他说的是真的。

“我从来不认为无私是什么好事。”姬蘅轻声道:“不过我认为,你学不会自私也没有关系,那些事情我来做,你只做你想做的事。”

姜梨低下头,手指无意识的抓住手里的扇子。那还是殷之情送她的扇子,燕京城的夏日热得很,这扇子好用,姜梨也就随身带着,她的动作被姬蘅看在眼里,姬蘅的目光落在她的扇子上,微微一顿,下一刻,便将那扇子从她手里拿过来。

“殷之黎送你的扇子?”他问。

姜梨点点头,又摇头:“是殷之情送的。”

姬蘅嘴角噙着笑,慢慢的将那扇子展示开来,扇子上面有梨花,扇柄处却刻着一朵小小的莲花,那本就是白玉做的扇柄,玉色很好,通体雪白,刻着的这么一朵莲花,实在是轻敲可爱,纤毫毕现了。

姬蘅气定神闲道:“殷之黎真是大手笔,就是眼神有些问题。什么白莲花,分明是吃人不吐骨头的食人花。”

姜梨先是愕然,随即明白姬蘅说这话的意思,她立刻回过神,道:“你怎么知道殷之黎与我说的话,赵轲还呆在姜府里吗?”

“我可不放心把我的小姑娘一个人丢在姜梨那种地方,”他说:“当然要让人盯着你了。”

他若是想要哄一个人,只怕是没有不上他的当得。姜梨才觉得有些感动,就看见他手里拿着那把扇子,对她道:“这把扇子,我没收了。”

“这可是我的东西。”姜梨道。

“你的东西?”他唇角一翘,突然伸手握住姜梨的下巴,另一只手伸指摩挲着她的唇瓣,语带警告道:“小姑娘,你以后再收别的男人东西试试看。”

姜梨不做声了。

他指尖微凉,摩挲在人的唇瓣上,那里却像是要被灼伤似的。姜梨复又想起方才猝不及防之下的那个吻,面上更是烫的出奇。

恍惚间她只听到了姬蘅轻笑一声,他说:“原先看你胆子大,眼下怎么怕我怕的要命?”

“我不是在怕你。”姜梨挣脱了他的手,道:“不过是有些不习惯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