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你知道外头的传言么?”任瑶华刻意放轻了声音问道。

任瑶期昨日才生完孩子,身体还虚得很,自然不知道任瑶华所指,不过任瑶华这会儿问她,肯定是与她有关系的,便问道:“什么传言。”

任瑶华看了任瑶期一眼,犹疑了片刻才压低了声音道:“你可知道昨日天象有异?”

任瑶期愣了愣,她还真不知道,昨日是没有心力去关注,后来也没有人在她面前提。

任瑶华道:“昨日你生产的时候,突然间电闪雷鸣,云层翻覆间还隐隐带了紫气,外头传言是因为燕北王府小公子生来不凡,日后必然贵不可言。”

任瑶期闻言不由一惊。

以燕北王府的地位,孩子本身就已极贵,贵不可言暗指的是什么任瑶期自然是明白,不过她并未因此而欣喜,反而皱起了眉头。

她自是不信这些的,打雷闪电在这时节寻常得很,可是她不信却是架不住有他人信。他人就算是不信,那些有野心的人对此也是心有顾忌。

身为母亲,任瑶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平平安安长大,这才是最为要紧的。她不想孩子一出身就被打上“不凡”的烙印,引起多方关注,因为这意味着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比旁人多得多的危险。

任瑶华他们走后,任瑶期让人把萧靖西叫了回来,问了他关于外头传言之事。

萧靖西看到任瑶期含忧的目光便道:“你且安心,我会好好护着我们的孩子让他平安长大,不会让外头的传言危及到他的。”

第535章 小福娃

萧靖西说了那句话之后外头关于燕北王府小公子“贵不可言”的谣言果然就收敛了,当然也有人传,不过传的是小公子“福星高照”或者“文曲星下凡”等等。久而久之,燕北人都知道萧小公子是个有福气的孩子,到没有人将之与所谓的“帝王之相”联想到一处了。

任瑶期自然也松了一口气。

生完孩子之后,任瑶期按照龚嬷嬷的嘱咐,好好的坐完了月子。在此期间,她除了吃和睡什么事情也没有干,就连有时候想要从书房里拿几本书想要解解闷都被丫鬟给拦了,说是月子期间最忌讳劳神。

孩子倒是天天能见到,小家伙被照顾得很好,生得一天比一天水嫩,任瑶期见了总是忍不住想要在那分能的小脸上掐一把。也因此,任瑶期并不觉得做月子苦闷了,相公孩子都在身边,夫复何求?

因一出生就出够了风头,孩子的满月酒并没有大办,只口头上邀请了至亲,连帖子都没有发,这是王妃的意思,燕北刚刚经历一场战事,老王妃过世不到一年,最重要的是不想折了孩子的福气,任瑶期也是赞同的。

满月这一日,燕北王给孩子取萧惟拙,小“阿拙”。“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燕北王取这个字或许也与孩子出生之时风头太盛的缘故。

几位娘家的女眷在任瑶期这里说笑,三嫂齐氏也来了,任家那边也只到了齐氏和任益均夫妇,因齐氏和任益均在任瑶期面前比任家其他人有脸面,现如今在任家他们也有很大的发言权,不过无论是任益均还是齐氏都从未为了任家到任瑶期面前来提过半分条件。

任家如今远不比当年了,别人提起任家之时都说任家败落了。任家确实是败落了,当年的产业一分不剩,连祖宅都抵了债,手中钱财只够一家老小吃用,连丫鬟仆从都散去了十之七八。但是任瑶期却觉得如今的任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好。

任大老爷经受这番打击有些心灰意冷,任益言和任益均这两个小辈倒是站了出来,现如今正试着跟他们的五叔任时茂学做生意,不求东山再起,只求能维持一家老小的温饱。

任益言到还好说,任益均倒是让任瑶期有些惊讶,这位少爷的性子与他三叔任时敏有些相像,视商贾为贱业,颇有几分清高。

任瑶期拿这话去问过任益均,这位少爷拿眼角瞥着任瑶期道:“一家老小都要饿死了,拿什么去附庸风雅?小爷还能赖着女人养活不成?没得堕了身份!大丈夫能屈能伸,等小爷养活了老娘媳妇再回来听圣人言!”

把任瑶期和齐氏逗得都笑个不停。

任益均和任益言在外养家,大太太教赵氏和齐氏两个媳妇管家,一家人到也和乐融融,只可惜赵氏和齐氏都没有孩子,让大太太愁白了头发。若还是任老太爷和任老太太当家,长房无出,两个媳妇肯定得受大罪,现在大太太虽然也心有不满,想着要不要给两个儿子纳妾,但却被任益均一句话给打发了“没银子养闲人!”

大太太知道任家现在已经经不住折腾了,想想也就罢了,没有再提。

任瑶音还在庵里待着,大太太也想过要接她回来,毕竟任瑶音年纪也大了,齐氏和赵氏也没有拦着说不让大太太接人。

齐氏是这么说的:“四妹妹在庵里待了这么久,也该接回来了,不过就这么贸贸然把人接回来怕是会让那多嘴多舌的人说四妹妹闲话,四妹妹年纪也不小了,娘不如先帮四妹妹物色一户好人家?到时候接回来便可对外言说是接四妹妹回来备嫁的。”

赵氏连忙在旁附和。

大太太想想觉得也对,她心里也清楚现在实际上已经算是任瑶音的兄长当家了,两个嫂嫂的意见也是很重要的,毕竟任瑶音的嫁妆到时候是要从公中出的,她私下能补贴的也只有一些她留下来的旧首饰。

但是等到真的要说亲的时候大太太就发愁了,任家沦落至此,以前与任家相交的人家自然是不会看上任瑶音的,能娶任瑶音的也只有一些乡绅和普通商户,甚至还有鳏夫。心理落差太大,大太太一时有些无法接受,心里不由得怨怪自己没有早些将任瑶音嫁出去,又有些恨任瑶音自己胡闹耽误了自己的前程。接任瑶音回来的事情又搁置了下来,大太太怕任瑶音回来之后看到这种情形越发闹着不想嫁人。任瑶期也是从任瑶音这件事情看出来这位三嫂齐氏是很有些手段的,且该狠心的时候绝不会手软。

齐氏一边抱着阿拙逗弄一边随意道:“九妹妹那边婚期也近了。”

任瑶期闻言不由得挑眉看了齐氏一眼,齐氏向来知道她和任瑶华都不待见任瑶英的,所以极少在她们面前提起,说起来若不是齐氏提起,任瑶期几乎要忘了任瑶英这个人了。

任瑶华果然冷下脸色道:“大好的日子提她做什么?她嫁与不嫁与我们有什么相干,父亲都说了,这亲我们是不会认的。”

任瑶英的婚事因为各种原因被拖到了现在,原本那个何家是想要退婚的,不过何家老爷有一次因生意之事去了白鹤镇见了任瑶英一面,便打消了退婚的念头。

任瑶华冷笑道:“内院深宅的,说见就见,她到也有几分本事!”

齐氏闻言不由得有几分尴尬:“太太原本吩咐了人看住她的,不过现在任家人手不足,一个没看住就……”

任瑶华道:“三嫂不必说了,我并没有责备你们的意思,原本管教任瑶英的事情也到不了大伯母和你们这些当嫂子的头上,说起来还是我们的不是。若不是祖母她……任瑶英是什么样的货色我们清楚得很,你们就算是派人寸步不离地看着她,她想要钻空子会男人也总能想到法子的。”

齐氏被任瑶华毫不留情的简单粗暴的鄙视给逗笑了:“说起来,我也有些弄不懂九妹妹到底是怎么想的,她之前不是闹着不肯嫁么,这会儿倒是上赶着了。”

敌人是最了解敌人的,任瑶华当即不屑道:“这有什么好想不通的,当初她闹着不肯嫁是因为想着能嫁更好的,现在父亲将她逐出了家,任家又败了,她还能攀上比何家更富贵的人家么?”

齐氏笑道:“不过九妹妹自己想嫁的话到也省了不少事了,她一心要当何家的当家太太,这阵子自然会安心备嫁,少整些幺蛾子。大太太现在正为着四妹妹的亲事焦头烂额,怕是没有功夫给她挑选合乎她心意的如意郎君。”

任瑶华皱了皱眉:“被你这么一说,我怎么觉得这事儿没这么容易完了?”

任瑶期从齐氏手里接过已经睡着的儿子,闻言无奈地白了任瑶华一眼:“乌鸦嘴!”

任瑶华正要反驳,突然脸色一变,转过身捂着嘴干呕了起来。

齐氏看她脸色突然白了,吓了一条,连忙上前扶住了她:“怎么了这是?”

任瑶华不停干呕着,想要说话却是说不出来。

任瑶期原本也有些着急,想要丫鬟去请大夫,不过转念一想似是想到了什么,眼中带了几分期盼,小声问道:“姐姐,你上个月葵水来了没?”

齐氏闻言一愣,也想到了,目光看向了任瑶华的腹部。

任瑶华脸色还是有些白,不过终于暂时止住了干呕,有些不确定地道:“没有,不过我有时候日子有些不准。”

任瑶期闻言大喜,连忙吩咐桑椹道:“去请龚嬷嬷来。”顿了顿,又道“另外,再请个大夫来。”

外头的人也被里头的动静惊动了,李氏她们连忙走了进来,还以为是任瑶期怎么了。

龚嬷嬷很快就来了,给任瑶华把过两回脉之后笑眯眯地点头:“是滑脉,有喜了!”

一句话安了众人的心,另外请来的大夫自然就没了用处了,任瑶华轻抚着自己的腹部也是惊喜不已。

雷盼儿在一旁拍着手欢喜道:“又要有弟弟了!又要有弟弟了!”

一直为女儿担心的李氏当即想要去给菩萨上香,不过她心下却是认定了任瑶华这次怀上是阿拙的功劳,是因为任瑶华最近时常抱阿拙的缘故。

因任瑶华被诊出有了身孕,萧惟拙小娃娃的满月宴越发热闹了,更多的人认定阿拙是个有福气的孩子,齐氏更是抱着阿拙不肯放了,被众人善意的笑话了也不在乎。

萧惟拙的出生也让人联想到了与他同辈的另外一个孩子,燕北王府的小世子,远在京城的萧惟雍。

很多人都认为当初燕北王立箫惟雍为世子是权宜之计,世子之位最后还是要落到萧靖西头上,现在小公子萧惟拙的出生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不过无论外界如何猜测,燕北王府都没有要改立世子的意思。又有人旁敲侧击,燕北王都会很真挚地表达一番对那位远在京城的长子嫡孙的喜爱,让人摸不着态度。

第536章 心比天高

任瑶期坐完了月子之后便恢复了日常应酬,王妃开始逐渐将王府大部分内务都交给她,自己到是过起了含饴弄孙的悠闲日子。好在任瑶期聪慧,又有王妃从旁指点,当起家来也得心应手。

萧靖琳之前说过要收小侄儿为徒的话,所以每日都会来与未来的徒弟培养师徒感情,小阿拙很喜欢萧靖琳,每次被她一抱就不哭不闹,萧郡主对此很满意,若不是王妃严令禁止,估计她会开始教几个月的小阿拙蹲马步。

这一日,萧靖琳又来与任瑶期和阿拙道别。

“这次又要去哪里?”任瑶期看着一身戎装,英姿飒爽的萧靖琳问道。

萧靖琳抓住阿拙抠她胸腔软甲的小胖手:“曾氏父子躲进了党项人的地盘,我这次去是为了彻底的斩草除根。”

任瑶期闻言有些狐疑地看着萧靖琳:“这也用不着你亲自去吧?”

曾家父子现在不过是丧家之犬,已经翻不出什么风浪了,燕北王府就算想要斩草除根也无需萧靖琳出马。

萧靖琳抿了抿唇,低头去逗阿拙,当作没有听到。

任瑶期微眯着眼睛打量了她几眼,突然心中一动:“难道是为了躲某人?”

萧靖琳捏着阿拙小爪子的手一顿,任瑶期便明了了个八九不离十。

之前云文廷跟着萧靖琳从嘉靖关回来之后,因云文放受了重伤,萧靖琳也有很多事情要忙。所以云文廷先回了云家。现在云文放的伤势逐渐好转,并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开始接手云家之事,云文廷这个被指定为下一任云家接班人的长子嫡孙反而闲了下来,所以最近云家大公子时不时的就出现在了燕北王府。

云大公子到不是来找萧靖琳的,他是来给老王妃和王妃请安的。老王妃一直很喜欢娘家这个大侄孙,王妃对云文廷的态度虽然有些让人摸不透,但是也没有讨厌他的意思,毕竟放眼整个燕北,要找出一个比云家大公子优秀的人也找不出来几个了。

所以最近萧靖琳见到云文廷的次数有点多。当初有事情忙着的时候。云文廷跟在萧靖琳后面帮她看看文书,善善后,萧靖琳也没觉得他怎么烦。现在渐渐闲下来了,云文廷还是时时刻刻的在她面前晃悠,萧靖琳就有些焦躁了。

任瑶期见萧靖琳如此,只是叹了一口气。也并不想劝她。

感情的事情别人帮不上什么忙,只有自己想清楚了。

不过萧靖琳不知道的是,王妃曾经私底下和任瑶期谈论过云文廷和萧靖琳的事情。王妃是个开明的人,虽然云家的事情有些复杂,但是她对云文廷这个晚辈还是没有什么偏见的,如果萧靖琳自己同意的话。王妃并不会阻拦。

至于燕北王的意见……王妃很淡定地表示,那不是问题。

倒是后来萧靖西来了。听到她们婆媳在谈论云家大少爷,难得地发表了一下意见:“云文廷这个人大毛病倒是没有,只是身上缺了股锐气,性子太软绵了些。”

王妃听了倒是笑了:“这是挑女婿,不是挑领军大将,要锐气做什么?一山不容二虎,就算是一公一母也不成。一对夫妇想要长长久久,一刚一柔才是最为般配的。两个性子强硬的人凑成一对儿,日子久了就容易磕磕碰碰。”

说到这里王妃叹了一口气:“琳儿心心念念的想要去守边关,如果真如她所愿,到还是云文廷这种性子的最适合她。”

萧靖西和任瑶期对视一眼,纷纷低头表示受教了。

萧靖琳同任瑶期和阿拙道别之后就离开了云阳城,带着自己的亲兵往宁夏去了。萧靖琳离开不到半日,云文廷也离开了云阳城。

萧靖琳和云文廷这一走就是将近一年。

在此期间,任家也发生了一件事情,任瑶英和那位何家老爷的亲事终究还是没能成,任瑶英在成亲前一个月悔婚并逃离了任家。

任家现在不比当年,下人都遣散了不少,禁自然也比不得深宅大院,任瑶英使了些银钱买通了个把人,装扮成小丫头从后逃了,逃走之前还偷走了大太太的首饰盒。

大太太发现之后立即派人去追,本想着她一个十几岁的女子跑不了多远,却不想找了三天都没有找到人,任瑶英莫其妙的失了踪。

何家的人不知道怎么知道了,找上了来,任家实在是交不出任瑶英,便将聘礼都退了,还赔何家了五百两银子,何家虽然不乐意,却也只能自认倒霉。

任时敏和李氏这边也知道了这件事,虽然任时敏和任瑶英已经断绝了父女关系,不过他毕竟是任瑶英的生父,所以任家还是将任瑶英失踪的事情告知了任时敏和李氏。

任时敏已经不认任瑶英这个女儿了,听到任瑶英逃走的消息到也没有怎么发怒,只是冷着脸让人去报了官府,然后让李氏准备五百两银票给任家送去,并将大太太丢失的首饰也折合成银两陪给了大太太。

任瑶期因接手了燕北王府大部分的事情,加上临近年关所以比较忙,任瑶英的事情她虽然听李氏派人来说了,却也没有怎么花心思在上头。

不过任瑶期虽然没有插手,但是是任时敏派人去报的官府,官府的人自然是不敢怠慢,所以在腊月十五这一日任瑶英失踪十天的时候,李氏派人来告诉任瑶期说已经找到了任瑶英。

原来任瑶英从任家逃走之后并没有离开燕州,她来了云阳城,就住在云阳城西一个叫吉祥胡同的胡同里的一座两进宅子里。

官府找到人之后到也没有贸然进去抓人,而是先派人去禀报任时敏,恰好任时敏出访友去了,李氏一时拿不定主意就派人来燕北王府问任瑶期。

任瑶期倒是有些好奇任瑶英在搞些什么堂了,不过她并不想让任瑶英这一粒老鼠屎坏了整个任家的声,所以让官府那边不要声张,然后派了几个人去任瑶英住的吉祥胡同里盯着任瑶英。

第一日,任瑶英那边没有什么动静,她那座进的宅子里除了有一个新买的小丫鬟伺候她的起居,还有一对老夫妇负责房和厨房,除了清早的时候那个婆子出买了一次菜,那座宅子的一直没有开过。

第二日晚上,负责盯着任瑶英那边的人终于有了消息,有个男子进了任瑶英住的宅子,这男子进去之后直到第二日清早才出来。

这男子的身份自然很快就被查出来了,听到下面的人报出来的字,任瑶期倒是没有太意外,这男子还是位熟人,正是当年与任瑶英牵扯不清的那位周少爷周汶。

周汶现在过得顺风水顺。他在学问上确实有几分真材实料,那一次考场失意之后虽然消沉了一阵子,不过自成亲之后运道又回来了,今年的乡试他考得不错。他的岳父在涿州是个不大不小的地方官,给他找路在易州谋了一份肥差,可谓前途无量。

虽然周汶已经有了娇妻,他的妻子去年给他生了个儿子,又将自己一个貌美的陪嫁丫鬟给他收了房,不过周汶本性风流,不知怎么的就又与任瑶英勾搭上了。果然是妻不如妾,妾不如偷。

任瑶英将现在意气风发玉树临风的周汶与那一脸褶子能当她祖父的何老爷放在一处比较,高下立现。于是她便不乐意嫁去何家了,不知怎么的说动了周汶,让他在云阳城里租一座宅子让她暂住,等何家那边退了亲,任家也不找她了,便可以跟着周汶去易州上任。

周家只有周汶一个儿子,所以他的妻子是要留在云阳城侍奉公婆的,任瑶英算盘打得极好,等她跟着周汶去了任上,周汶一年难得回一次云阳城,与正妻的感情自然比不上她这个随身伺候的,再过个三五年待周汶站稳脚跟不需要岳家的帮衬了,就休了正妻,她再恢复任家小姐的身份,周汶就能娶她进了,到时候她就是正经的官夫人。

任瑶英算盘大的极好,只可惜她有她姨娘的心气儿,却没有她姨娘的脑子。

任瑶期查清楚了这些事情之后就让人去与李氏说了,让她等着任时敏回来了等任时敏来处理,她自己则继续为今年的年礼忙了起来。

任时敏访友回来之后听李氏说了任瑶英的事情,任时敏当时什么话也没有说,第二日就派了人拿了自己的帖子去了官府。

中午,李氏与任时敏同桌吃饭的时候任时敏轻描淡写地对李氏道:“派人去白鹤镇收拾几件她用过的旧物,念在她姓了十几年的任,就在任家的祖坟附近给找个地方埋了吧。她生前还未嫁,找一口薄棺,一切从简。”

李氏闻言愣怔了半天:“老爷的意思是……”

任时敏拿起了筷子:“以后没有任瑶英这个人了。”

任老爷干脆利落地消了任瑶英的户籍,让她变成了一个已死之人,官府文书上记载的死因是:遇匪,自尽而亡。

第537章 女人难做

任瑶英还在做着她官夫人的美梦,却不知道自己已经是一个没有户籍的死人了。

周汶将任瑶英金屋藏娇了个把月,等到去易州上任的时候将任瑶英带了去,不过周汶带的不止任瑶英,还带上了他妻子高氏给他通房丫鬟。

高氏是个极有教养的贤惠女子,虽然长相只是清秀,却很会穿戴打扮,且十分知情识趣,不止周汶的母亲对这个媳妇很是满意,就连周汶自己与高氏也很有几分结发夫妻的情谊,即便收了任瑶英,也从未想过要休妻。

按任瑶英的意思是让周汶先在高氏面前瞒住她的存在,不过周汶却觉得自己的妻子是个难得的贤惠人,又想着今后妻子要为他侍奉父母,抚养孩子,不忍欺骗她,便在离开云阳城之前将任瑶英的事情告诉了高氏。

高氏知晓之后果然没有责怪周汶,还细细问了周汶与任瑶英的过往,听完之后还好好地安慰了周汶一番,帮他出主意等去了易州找一户正经人家收养任瑶英,再纳她为良妾,周汶现在是官身,若是让任瑶英不明不白地跟在周汶身边辱没了任瑶英这个好姑娘不说,对周汶以后的仕途也不好。

周汶听了连连点头,对高氏的体贴感激不已,之后几日一直留在正房陪着高氏。

周汶将高氏的话告诉任瑶英之后,任瑶英却是发了脾气,说以自己的身份怎么能随便认个普通人家,高氏明明是心怀不轨想要拿捏住她。

面对任瑶英的又哭又闹,周汶先是耐着性子哄了哄,给她分析了一番形势,可是任瑶英哪里肯听,最后周汶也受不了任瑶英的无礼取闹回了自己家,享受高氏的温柔小意去了。

临走的时候,高氏说不放心周汶自己在外,让通房丫鬟跟着他去任上,周汶原本有些怕任瑶英又闹起来,不过周氏说自己有两个手帕交嫁到了易州,有一个夫家在易州的官场上很有些人脉,另一个夫家还是易州的望族,这个通房虽然只是个丫鬟却是跟着她从小一起长大的,能识字算账会管家不说还与她的手帕交都熟悉,带着过去的话对周汶也是一分助力。

周汶听了自然大喜,加上这个通房容貌不比任瑶英差不说,还很懂伺候人,周汶原本也有几分舍不得,所以最后还是高高兴兴地带着高氏给的丫鬟一起走了。

任瑶英看到周汶带着高氏的通房来了,气得摔了两个杯子,使小性子几天都没有搭理周汶。周汶新官上任本就忙得很,哪里有心情去哄任瑶英,所以回家之后都是宿在了通房屋里。

等任瑶英回过味儿来后悔了的时候,周汶在易州的新府邸的内院已经被那通房丫鬟给掌控了,原本这次跟着周汶来的下人就都是高氏给周汶准备的,哪里还轮得到任瑶英去插手。

任瑶英恨得牙牙痒,却也只能忍气吞声地去把周汶哄回来,等周汶愿意来她房里歇息的时候,任瑶英便提出了要管家。不过这阵子周汶正努力与易州的官员应酬,高氏写给手帕交的信和通房丫鬟帮了他很大的忙,那通房丫鬟管理府内内务也都是井井有条另周汶很满意,自然是拒绝了任瑶英要管家的要求。

周汶上任不到两个月,云阳城那边就传来消息说高氏有有了身孕,显然是他来易州之前那段时日怀上的,几个月之后高氏又生下一子,高氏在周家的地位越发稳固,周汶也人逢喜事精神爽,走路都带风。

可是别人高兴,任瑶英却是不高兴了。周汶上任之后自然是少不了应酬,任瑶英想要充当周家的女主人去与官家太太们应酬,周汶虽然生性风流却也知道这样不妥所以没有同意,反倒是高氏的那个丫鬟进场出入几个高大户的内院帮高氏给那几位夫人送些东西。

有一次周汶被任瑶英闹得头疼,便顺了她的意让她去了寺庙里烧香,初一十五有不少官家太太去寺里,任瑶英想要打进这些太太们的圈子。可是等她去了寺里,遇到几位有身份的太太自报家的时候却没有一个人愿意搭理她。

有一位年轻的太太倒是打量了她几眼只后说话了:“周家夫人?我怎么记得周夫人还在云阳城里侍奉公婆?我与她认识十几年了,到不知她长成你这副模样。”

一旁几个太太听着都笑了,打量任瑶英的目光就像是在打量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小丑。

“不会是哪里来的女骗子吧?”

“我倒是听说周大人家有个妾,趁着周夫人还在老家便作威作福,忘了自己是哪根葱,见天的以周夫人自居呢。”

“啧,这周大人也真是糊涂,周夫人在老家为他侍奉公婆教养孩子,他倒是让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妾出来给他丢人现眼。”

“嗨,男人么不都是这样?只是这周夫人真是个心善的,依我见啊以她的出身配周大人还委屈了,偏偏是个软绵的性子,前几日还让她父亲给我相公来信,让我相公多多照顾照顾周大人呢,我都替她不值。”

任瑶英被这些太太们的冷嘲热讽气得脸色通红,头昏目眩,最后只能灰溜溜地回去了。

不过任瑶英这次露面却给周汶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易州都在传周大人宠妾灭妻,让个妾当了家,他小舅子还给他来了信问起了这件事,半真半假地提醒他他岳父大人听到了有些不高兴。

周汶十分后悔不该放任瑶英出去胡闹,再也不敢让她出了,然后周汶给家中妻子高氏写了信,高氏回信宽慰了周汶一番,表示让周汶不要担心她会处理好这件事。没过多久高氏的娘家帮周汶说了话,帮他挽回了几分声。

不过周氏没有在易州露面,外头的谣言也没有那么容易消散,周汶也确实需要一个能帮他出面应酬别的官太太的女眷,高氏让他带来通房丫鬟虽然有几分本事,在身份上终究是差了,周汶写信回去想要高氏来易州,不想却被高氏拒绝了。

高氏给周汶的回信十分的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大意就是夫君出在外,她身为媳妇要代替他侍奉双亲,还安抚他说要另外给他娶一良妾来伺候他。周汶看了信感动不已,回绝了高氏要给她纳妾的行为。

周汶便给自己的母亲去了信,将自己的困境告诉了母亲,又强调了高氏的纯孝,最后周汶的母亲亲自去找了高氏,表示自己还年轻,还不需要媳妇在跟前伺候,让她跟着周汶去易州上任。

高氏推脱再三,最后还是被婆婆逼着去了易州,高氏嫁进连着生了两个儿子,这次将长子带去了易州,幼子暂时留在公婆身边,等稍微大一些了再接过去。

周汶千盼万盼终于将妻子盼了来,连着一个月都宿在了正房,夫妻二人好得蜜里调油。周汶将内院与外头的应酬之事全都托付给了高氏,高氏也不负周汶所托,里里外外都打理得极好,让周汶省了不少心。

高氏与任瑶英终于见了面,高氏对任瑶英很和气,赏了她一对成色上好的玉镯子,不用她早晚请安更不用她立规矩,吃穿用度从无克扣,外头都说高氏贤惠能容人,周汶也对高氏越发爱重。

反之任瑶英却总是看高氏不顺眼,暗地里骂她佛口蛇心,心机深沉,高氏不与她计较,周汶却渐渐对任瑶英的挑拨离间厌烦了起来。

这一日,高氏去拜访自己的手帕交,三位年纪轻轻的太太坐在一处聊天,身边皆只留了心腹大丫鬟。

高氏给两位手帕交敬茶,微笑道:“多亏了两位姐姐帮衬。”

任瑶英曾经在寺里遇见过的那位太太摆手道:“自家姐妹说这些作甚,咱们给人当媳妇的都不容易,男人们花天酒地好色轻义,却要求咱们不妒不闹,通情达理,不仅仅要孝顺他们的双亲,教养儿女,还要伺候好他们那些莺莺燕燕,哪一点没有做好就有个七出之条在等着将我们扫地出。嗤——好事让他们占全了,也不想想他们上辈子有没有烧够那么多高香,祖坟有没有埋对了地方!”

高氏叹了一口气:“身为女子,都是这么过来的,有什么办法。”

另一位年轻妇人也道:“尤其是高大户,哪个男人不是三妻四妾,正妻年纪大了就成了摆设。咱们家这几位还算好的,至少人都上进,大事上也不糊涂。”

开始说话那妇人却是道:“我倒是觉得是我们上辈子善事做少了,这世上好男人有,只是我们都没有遇到罢了。瞧瞧我们燕北王就是个好的,英武不凡顶天立地不说,还只娶了一个王妃,几个儿女都是王妃所出,当初虽然纳了个辽国公主进,不过后来谁都知道了那位公主不是什么好货,还是被皇帝硬塞过来的,我们王爷都没有与她圆过房。”

高氏闻言也点了点头,叹道:“王妃是个有福气的,燕北王这样的男子不是谁都有福气遇到的。”

第538章 妻妾

在燕北,未出嫁的小娘子心里憧憬的如意郎君是云文廷,云文放这样翩翩佳公子,不过成了亲的妇人们心里都有一座任何人都无法逾越的高山,那就是老男神燕北王。

燕北王自己可能不知道他的声有多好,在燕北只要有妇人的地方就没有人敢说燕北王不好,不然下场会很惨。

“二公子也是个好的,听说也没有侍妾,只娶了一个任氏。”

“二公子这才成亲几年?日子还长呢,是不是好的等过个几年再来看。”

“对了,你相公从云阳城带来那个狐狸精也姓任,不会与萧家那位少夫人有关系吧?”

高氏闻言端茶的手一顿,却是摇头道:“只是同姓罢了,怎么可能。”

“那倒也是,任家是什么样的人家,怎么会养出这种不要脸的女人。”

另外一位年轻妇人却是谨慎道:“还是查清楚为好,万一与萧家少夫人有关系,你以后应对的时候也要小心一些。”

高氏闻言笑了笑:“你们放心,我已经托我娘家兄弟查清楚了。萧家少夫人只有一个庶出的妹妹,这位庶出的妹妹被她父亲所不喜,早就赶出了家,去年已经死了,官府户籍册上记录在案的。至于任家本家,也就那几个有数的姑娘,除了已经出嫁的,就只有一位四小姐,一位七小姐,一位八小姐。四小姐一心向佛,一直在庙里吃斋念佛,七小姐今年七月的时候已经嫁去了顺州,是她外祖苏家给做的主,八小姐身体不好,还没说人家,我在云阳城的时候还远远的见过一回。”

其他两位太太闻言都放了心。

高氏并没有在外头久留,因周汶今日中午要在家中用午膳,她又略坐了一会儿便回去了。

才一进二,她留在家中的一个大丫鬟就急急忙忙地迎了上来,凑到她耳边小声道:“小姐,姑爷回来了,刚刚西屋那位又闹了起来,奴婢在正房都听到砸杯子的声音了,姑爷也正发脾气呢。”

高氏步子一顿,却也只是笑了笑:“等会儿给任姨娘换一套新茶具。”

大丫鬟撇了撇嘴:“这都第几回了,姑爷这点家当还不够她砸的。”

高氏不在意地道:“也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儿,她喜欢砸就砸吧。这次换上顺州周家窑的瓷器,砸着声音脆。”

大丫鬟不忿地道:“小姐,您何必事事顺着她?姑爷现在也不怎么去她屋里了,咱还怕她不成?”

高氏依旧是细声细气地道:“不过是个玩意儿,犯不着与她计较。没了她,也还会有别的姨娘,我到宁愿是她这样的。”

刚跟着高氏回来的另外一个大丫鬟闻言捂着嘴笑了:“小姐说的对,这次若不是任姨娘,小姐您要想跟姑爷来易州也没这么顺利,咱还得谢谢她呢。”

男人外放在外,哪个女人愿意留在老家侍奉公婆,将自家男人让给别的女人?不过是迫于孝道罢了。高氏原本打算在周汶上任两个月之后就想法子跟来的,不过恰巧被诊出了喜脉,高氏是个聪明人,知道对女人而言子嗣比男人的宠爱更重要,所以留在云阳城里生了孩子之后才利用任瑶英让周家主动求她来了易州。

高氏笑了笑:“姑爷现在在哪里?”

大丫鬟笑道:“姑爷在正房呢,您没回来的时候姑爷都问了三遍问您何时回来了。”

高氏点了点头,带着丫鬟们快步往正房去了。

任瑶英最近过的很不顺心,她后悔了。后悔当初不应该看着周汶当了官,又对她旧情难忘,就逃了何家的婚跟着他来了易州。

虽然周家上下都说高氏是个能容人的贤良人,任瑶英却是知道高氏是个厉害的,周氏看似什么都没有做,却时时压制着她,当初高氏没来易州的时候她的丫鬟就厉害得很,现在高氏自己来了易州,她在这个后院连半句话都没有人肯听了,要做个什么她房里的丫鬟都要去请示高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