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鼎剑阁上一章:
  • 鼎剑阁下一章:帝都赋

大漠荒颜 作者:沧月(内地实体版)

命运,似乎没有给过他们两个半分的机会。情义自古难兼顾。自从有祁连山顶上面对着种种取舍,向敦煌方向迈出那一步后,他就再度失去了沙曼华——那是他在这个浮华冷漠的世上,内心存留着唯一梦想,却脆弱得触手即碎。
雪地上犹自有血点点泼洒,结了冰,宛如一朵朵火红的曼珠沙华开在雪峰之上,凄厉而诡异,暗示着不祥的结局——沙曼华…沙曼华!
我又一次在近在咫尺的距离内,错过了你。



风沙过耳,他仿佛听到远处有人在唱一首曲子:“人说天宇是个覆盆,我们匍匐着在此生死。明尊是我慈父,领我同归彼岸乐土——来如流水兮,逝如风。不知何来兮,何所终!”

来如流水兮逝如风;不知何来兮何所终!彼岸,是否真有乐土?

“至景帝十八年,秋,回纥额图罕将步骑五万,袭敦煌。克外城,其将崩矣。以职守长公子舒夜失所踪,次弟连城贯兄甲胄,跃呼杀敌,守将霍青雷随之。人以公子归,群情振奋,终克狄夷。敦煌遂安。时人大贤之,公子连城之名播于西域。”

——《胤书·列传·公子舒夜》

那一场血战,最后落在史册里的、只是这样寥寥几句话。


第一章 公子舒夜

此去塞外,风沙三万里。
极目望去,尽是一片苍莽浑厚的黄,长沙绞风,卷舞直上。在沙漠的上空,平铺天际的云层缓缓移动、在起伏的沙漠上投下巨大的影子——此处的天和地,仿佛在亘古的静默中面面相觑,却如两个平行的时空、永无交界。
驼铃击响在沙风中,稀疏而拖沓。云层的巨大阴影给了烈日下行走的旅人喘息的机会,驼背上的客商们满面风沙,个个七歪八倒地靠在驼峰上,被大漠上蒸腾的热气烤得失去了活力。驼背上厚重的褡裢和箱笼、随着骆驼迟缓的脚步,一下下拍击着牲畜的背部。
驼铃悠远,黄沙舞风;古道漫漫,丝路绵长。
这支上百人的驼队从兰州出发,雇佣了刀手和引导者出了玉门关一路西行,经过了丝绸之路上的一座座古城,准备敦煌进行了最后一次修整,然后再沿着河西走廊过去——穿过这片大漠,便是那些遥远的西域国家:大食、波斯、狮子国…到了大漠的另一端,这些褡裢箱笼里的茶叶丝绸等货物、便能卖出十倍的价钱。
领头骆驼上蹲着一个眼神如鹰的汉子,一直朝前望着,此刻忽地直起了身子,呸的一声吐出了满嘴的黄沙,兴奋地扯着嗓子大喊:“敦煌!敦煌到了!大家都给我加紧跟上,前头就是敦煌啰!”
敦煌?所有人的精神便是一震,所有的牲畜都被催得小跑起来,驼铃声急促悦耳。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自从丝绸之路开通后,每年无数的驼队和商旅从这条路上经过,阳关和玉门关成为中原通向西域的两个边塞“耳目”;而敦煌,便成了这片空莽苍黄大漠里,古道上最重要的一个古城,扼守着丝路的咽喉,也控制了西域和中原的命脉。
“敦煌城里,似乎很热闹啊。”旁边另一个年轻人同样盯着风沙看了半天,喃喃。
这个年轻人居然也能听到了十多里开外的声音?带头的引导者名叫老刀,是这条道上来往了十几年的老刀客了,此刻心里一震,便看了旁边人一眼。眼神精明而凌厉,只一眼就从头到脚打量完了这个年轻人:和队伍里的那些刀手不同,这个年轻人有着未经风沙磨砺的白皙的脸、文雅的谈吐和紧张地握着佩剑的手——是个第一次出活的刀手吧?年轻,清浅明亮,一眼看得到底,全不似这条道上来去惯了的刀头讨生活的大漠人。
驼队的刀手是从兰州出发时就雇佣的,沿路一直衣不解带、刀不离手——如今中原的大胤经历了四王之乱后、国力已经衰微,无力维护西域贸易的稳定。吐蕃回纥更是时时作乱扰边,丝绸古道上盗贼响马横行,来往的商队多有被洗劫一空的,因此凡是要走这条道的商旅、便不得不花大价钱雇佣刀手一路保镖。
“小子,你是第一次来敦煌吧?你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一眼便打量完了对方,引导者大笑起来。
“怎么回事?”年轻人略现紧张地问,顿了顿,低声分辩,“我…我是敦煌人,不过是好久没回来罢了。”
老刀不做声地点了点头,重新审视了一眼,嘴里却是呸了一口,吐出说话间飞入嘴里的黄沙:“今日是敦煌城里大傩礼祭祀——城主一定又在处死魔教教徒了,难怪那么热闹。也真奇怪,看杀人也能那么起劲?”
年轻人诧异,脱口问:“怎么,敦煌也在灭明教?”
老刀却是不在意点头:“是啊,帝都近日下令、要天下肃清魔教,敦煌自然也不例外。各处都在忙着逮人烧人呢,你难道一路不曾听说?”
明教源自波斯,原名摩尼教,传入西域后得到了回纥可汗的大力推崇,立稳了脚跟。然后又沿着丝路传入中原,在民间盛行开来,几十年内发展了教徒万千,赫然成了佛道等正教之后最大的外教。不仅如此,连中原的武林中都出现了明教的势力,和正派逐鹿江湖,被武林正派斥之为“魔教”。
一年前,明教在中原的迅速扩张引起了朝廷和正派的注意,释道两派分别遣出长老入宫面圣,在御前力述魔教带来的种种危害。今年年初,皇上终于听从了鼎剑候的谏言,在病榻上下令普天之下灭除明教。
除了官府不遗余力的剿灭之外,江湖中的正派也结成了联盟,与明教展开了殊死搏斗。三个月前,七大门派围攻黑木崖,中原明教教主萧云鹤力战而死,其余教众脱围而出,奔赴江浙福州等地,星散流离,一时群龙无首。
“自然听说了…”年轻人脸色忽地黯淡下去,似有些不忍,喃喃:“长安已经处斩了六批明教教徒了,到处都在焚烧典籍。没想到敦煌这里也在搜捕…回纥可汗不是立明教为国教了么?以回纥如今在西域的势力,我以为这边总会好一些。”
“你是从帝都来的?”老刀第一次惊讶起来,发现自己看走了眼。
“嗯。”年轻人的手下意识地握紧了剑柄,眼睛看着万重黄沙背后的东方,“从长安来。”
话只有这么短短一句,然而精干的引导者却从年轻人的眉宇间捕捉到了一掠而过的茫然和忧郁——似乎遥远的东方帝都腾起了一片黑云,瞬间遮住了年轻人的眼睛。老刀眉梢一抬,眼里冷光闪了闪——这个年轻人的牙齿!在这么大的风沙里行走,迎着风开口说话、吐纳之间居然没有吸入一粒飞沙?
老刀默不作声地吸了一口气,兰州出发的时候怎么没有好好盘点?驼队里居然还混入了这么一个不知来历的危险的人…幸亏也快到敦煌了,不怕再出什么乱子。
“回纥可汗不是立明教为国教了么?吐蕃和于阗据说信明教者也甚多,西域天高皇帝远、一向各种教派并存,为何敦煌还如此搜捕明教?”驼队离敦煌越发进了,看得见高大的城墙马面和土黄色的烽火台,那个年轻人忍不住再度发问。
“是读过书的人吧?天下大事倒是知道的不少。”看着这个显然是极少出远门的年轻人,老刀眼里再度有了讥诮之意,“可你不知道敦煌为何如此对魔教赶尽杀绝么?”
“为何?”年轻人诧然反问。
老刀在驼峰中间舒舒服服的靠着,冷锐的眼睛眯了起来,看着风沙中慢慢显露出来的敦煌古城,干裂的嘴唇里吐出低低一句话:“因为公子舒夜。”
“安西节度使?敦煌城主高舒夜?”果然是见识广博,年轻人脱口低呼,眼神不易觉察地一变。
“呵呵,什么节度使、敦煌城主…只有来往客商才这样称呼他。”老刀微微摇了摇头,眼睛却是看着黄土高墙背后鼎盛的人烟,“敦煌这一带的百姓、他门下的三千门客、十万神武军,都还是习惯叫他公子舒夜。”
“公子舒夜…”年轻人喃喃重复了一句,忽地低头不语。
“是啊。”老刀干裂的脸在风沙中微笑起来,露出满是砂子的黄牙,“他是老城主原配夫人的独子,也是敦煌高氏的嫡长子。三岁的时候,城主元配夫人早逝,老城主继娶了瑶华夫人,但依然极其疼爱这个娃儿,敦煌来往多有奇人异士、老城主便悉心拜访,为儿子请了各种各样的高人,教授诗书曲艺、文武骑射。”
顿了顿,老刀又道:“公子舒夜非常聪明,学的很快,据说他三岁的时候便能背三百诗词,五岁的时候通晓六个国家的语言,十岁的时候、便已经能在父亲外出时代理敦煌城主的事务,接见各路各国的商队。嘿,真是神童啊!”
年轻人沉默着,随着老刀的叙述眼神阴晴不定。
“可是到了十三岁的时候,公子舒夜忽然一夕之间就失踪了。”老刀叹了口气,“整整五年啊,死活都不知道…谁都以为公子是不会回来了。老城主最后拗不过瑶华夫人,立了十岁的幼子连城为新世子——偏偏那时候,公子舒夜忽然间回来了。”
说到这里的时候,老刀沉默了一下——十年前那时候,他正好也在城中,依然记得公子奔入敦煌时的样子:从急奔的快马上滚落在地,胸口上有一个可怕的伤口!他是昏迷着被人绑在马背上、然后任马狂奔入城的。那时候没有人认出这个衣衫褴褛、满身是血的少年就是世子:公子失踪的时候、还只是十三岁的孩子,而归来的却是一个身形高大的少年男子。但不知道是谁在马头上用剑刻下了四个血字:公子舒夜!——围观的人看到了,立刻哄传开来。登时全城震动,无不欢欣雀跃。
老刀想起当年世子生还时全敦煌的喜悦,眼里也有感慨,“可公子回来后就有点变了:以前他可是个活泼聪明的娃儿,回来后却变得喜怒无常起来,有时候阴枭反复得有点怕人——老城主原本想要重新立他为敦煌世子,可瑶华夫人极力反对。于是事情就耽搁下来了。”
说到这里,老刀看着越来越近的敦煌城,忽然沉默下去:“后来的事…唉,不知怎么说才好。瑶华夫人忽发急病死了,竟是比老城主还早去世了几日。公子舒夜以嫡长子身份继承了城主的位置,然后立刻把亲弟弟送去了长安、做了质子。他奶奶的,也真是狠啊!”
——敦煌位于丝路要冲,东控中原、西连各国,因此大胤王朝对此丝路重镇极为重视。历代城主在继任之时,为了表示对朝廷的忠心、都要送一个最亲的人去帝都作人质。
年轻人沉默地听着老刀的话,然而听着这样的叙述、表情也慢慢起了微妙的变化。
“瑶华夫人死得古怪,可谁都不敢说什么,连夫人的贴身丫鬟绿姬也被关了起来。”老刀摇着头,叹息,“真不知道公子为什么忽然变得如此狠毒——我想啊,他一定是在魔教手里吃了大苦头,所以下手不容情。这几年来凡是想穿过敦煌去中原传教的,统统在傩礼祭祀中被处斩。下手那个狠啊…眉头都不皱一下。”
“公子舒夜。”仿佛没有在听老刀的唠唠叨叨,年轻人只是低头重复了一遍。
“不过那些魔教的教徒也真是不怕死——一批批的被处死,依然一批批的涌进来!乔装的改扮的,混在客商里,试图穿过敦煌往东,到中原去弘扬他们的明尊教意,为此连命都不要了。”老刀抽了抽鼻子,皱眉,“这些日子帝都下了旨意要剿灭魔教,江湖的名门正派又逼得紧——中原那边一吃紧,波斯总坛那边来的教徒便更多,看来公子有的忙了。”
“公子舒夜!”年轻人似是没听半句,忽地大叫一声,吓了老刀一大跳。
“公子舒夜!”年轻人对着风沙怒吼,手腕一翻、刀光掠起,一刀斫在了风里,刀气凛冽刺逼得人睁不开眼睛,“公子舒夜!”
风沙呼啸,周围的几个客商本来没有听到引导者和年轻人说什么,但此刻齐齐都被蓦然爆发出的怒喝惊动,回过头、看着漫天黄沙里年轻人迎风一刀刀斩落,厉声叫着这个名字、仿佛要将这个名字斩在风中斩成碎片。
不知道是不是眼花、老刀他们目瞪口呆地看着那个年轻人刀斩沙风时,半空中依稀有白色的影子掠过,急速消失在城头。
隔着大漠沙风,似乎是有另外一支队伍、在不远开外和他们一起到达了敦煌?

仿佛有什么感应,在城外沙风中斩碎这个名字时、白玉面具后的眼睛动了一下。
深碧色的眼如同深不见底的古井,落下了一颗石子,旋即平静无波。
“有人来了么?是谁?…是他?还是她?”低的几乎听不见的声音,从假面背后的唇中滑落,喃喃,“——墨香,你小子算的真准啊。果然时候一到,他们都来了。”
此时是大胤景帝十八年十月,正当北方高原冷风南下的季节。半空时不时有狂风绞动,呼啸着带起千百道砂龙,卷舞在绿洲上方,吹得胡杨树簌簌作响。然而敦煌城里却是欢乐的海洋,万巷人空、所有百姓都汇聚到了城中央的广场上,观看着隆重的大傩仪式——这样驱邪魔、送鬼疫的仪式是百年沿袭的传统,然而自从公子舒夜成为敦煌城主后、祭祀的内容便增加了一项:拿魔教教徒来血祭上天。
鼓角声轰然而起、歌吹之声震动云天,大傩仪式正式进入了尾声。五百带着假面的侲子鱼贯而上,围着火堆,伴着乐伎高唱的《呼神名》列队起舞,象征向着四个方向将邪魔驱走。
白玉面具后的眼睛闪了一下,从胡榻上起身,张开了双臂,示意侍从加衣。
“公子,绿姬尚未到。”身后有侍从恭恭敬敬地禀告——虽然被幽禁着,可绿姬是敦煌城里最有名的女巫,傩礼上的龟、兆、易、式四种卜筮哪一样都缺不了她。然而公子舒夜只是挥了挥手,低声:“不管她了,另外找人代替。今日早点结束为好。”
“是!”一袭雪白的外袍被恭恭敬敬地加到了身上,轻如无物——那是猎自贵霜国最高雪峰中的巨熊之皮,是西来的商队进贡给城主的宝物。带着白玉面具和黑豹紫金冠的敦煌城主刚起身穿上外袍,四围的百姓里轰然发出了欢呼,无数手臂举了起来:“公子舒夜!公子舒夜!公子舒夜!”
广场四周都是酒楼客栈,楼上的多为各处巨贾客商,抱着歌姬胡女取乐。此刻看到榻上之人站起,连忙搁了酒杯纷纷立起,涌到了窗边,对着敦煌城主深深弯腰行礼。
披着雪熊大氅、带着白玉假面的城主长身立起,张开双臂对着四围百姓客商致意。
“公子舒夜!公子舒夜!公子舒夜!”欢呼声响彻了整个敦煌城,随着风沙被卷上九天。敦煌城中,无人不对这个铁腕城主敬畏有加。而公子舒夜生性放诞旷达,不拘形迹,每次大傩的仪式的末尾,都要亲自扮演男巫的角色、带领驱傩。和五百名侲子一样带着假面,穿着熊皮大氅,将邪神恶鬼驱赶到东城门口,然后杀牲以血祭天。
“绿姬怎么还不来?一个被幽禁的女人还敢不听号令。”在城主汇入了那片人海时,侍从门客依然在焦急的低语,“公子也不言语,只怕要糟糕。”

喧嚷中,谁都没有注意有一袭绿衣匆匆穿过幽巷,悄然走过沸腾的人群,似是急着趁这个机会避开众人视线、往城外赶去。
绿姬提着裙裾奔入人群,如一滴水融入了大海——难得遇上一次傩礼祭祀,她可以趁着机会逃出府邸来。必须要抓紧时间,因为…连城二公子,就要回来了。
一眼看去、在无数青色的侲子中,公子舒夜一袭白衣翩然起舞,如一只清拔的孤鹤。

第二章 沙曼华

登上了东城城头,五百名侲子各自散开,列成两队,主持仪式的太卜署令递上了一柄雪亮的弯刀。
刀一入手,白玉假面后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满意的微笑。公子舒夜看了充任太卜署令的霍青雷一眼,微微点头——不愧是敦煌城的大将,选的这把刀是来自大马士革的名刀。刀如秋水,冷灰色的刀身上绵延着特殊的细碎花纹,中原称之为“镔铁”。因为至今未得其锻造方法,所以凡有得之者均视若至宝。一入手,便知道是合手好刀。
捕获的明教教徒已经被押上城头,一排跪倒在面前。祭典的气氛到了最高潮,所有人都在欢呼着、要杀死这些魔教教徒。那些衣衫褴褛的教徒看到公子抽刀注视,眼神冷酷,个个心知大劫转眼将至,反而不再哭号,由一个年长者带头盘膝坐下,抬手至胸口,结火焰状手印,对着西方默默低诵祈祷。
“生亦何欢?”带头明教教徒须发苍白,方才开口说了一句,刀光一掠而过、头颅便滚落,嘴唇尚自开阖。刀亮如水,不沾一丝血迹。持刀冷睨,看着这帮至死不悟的魔教教徒,白玉面具后的眼睛忽地充满了厌恶:这些人,难道真的以为为明尊而死、可以去往天国乐园么?…那个“慈父”,居然搜罗来了这么多盲目无知的追随者!
“死亦何苦?”最年长的教徒死去,第二句随即由次于他的教徒念出,那个教徒嘴唇微微哆嗦,声音也有些颤抖,紧紧闭着眼睛不敢看刀斩落、却终自不肯开口求饶——同样毫不迟疑。刀光掠过,一腔血溅出。
霍青雷令两名士兵抓起血淋淋的头颅,用力掷向城外,象征着邪魔被大傩仪式驱除了出去。血光向着东方泼去,划出两条弧线,城下民众大声欢呼,声震城外。城下刚要入关的驼队躲避不及、当先的几人脸上便沾上了血,所有客商脸上都有战战兢兢的神色。
“怜我世人,忧患实多!”头领皆死,那群明教教徒干脆一起开口,大声诵出了最后两句,齐齐闭上眼睛,等待刀刃临头,“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邪魔妖孽,居然执迷不悟?”深碧色的眼睛陡然冷凝,面具后唇中吐出一句怒斥,一刀便是斩了下去。那一瞬间,忽然有闪电从城上腾起,照亮黄土夯就的城墙!
感觉到了极其凌厉的杀气激射而来,公子舒夜手腕一转、弯刀直立而起,“叮”的一声金铁交击,他只觉手腕微微一震。一枝金色的箭落在城墙上,上面雕刻着火焰的形状,极其精美。身子微微一震、面具背后的眼睛只是一扫,忽然之间亮如冰雪!
“谁?”城上所有人悚然动容,回头看去。
西边的角楼里,不知何时已经出现了一袭黄衫,看不清面目、听开口,却是一个苍老的妇人声音,在猛烈的沙风中清晰传出,响彻全城:“大光明宫星圣女,致意敦煌城主公子舒夜座下——明尊渡世,教民何罪?无辜屠戮,罪孽深重。屠刀不放、终必成魔!”
“魔教妖孽!”城上城下顿时一片轰然,百姓和客商看着角楼上那个人影,脸色恐惧。
“是明教‘五明子’中的长老妙火。”站在他身后的霍青雷忽地低声提醒,眼神凝重,“这个老婆子三个月前被公子击败,负伤遁去、如今竟然有胆子返回?——公子!可能她是回波斯总坛求援了,这次来的魔教高手恐怕不简单,须得小心。”
似乎没有听背后属下的提醒,在看到金色小箭射来的那一瞬间、公子舒夜的眼睛霍然涣散开来,有些恍惚不定。他下意识地抬手按在胸口,仿佛那里有烈火燃起。
——终于来了么?在看到那一箭破空而来的刹那,白玉面具后的眼睛却有了笑容,那一瞬的光芒极其复杂:仿佛在意料之中、又仿佛绝望和欢喜,他脱口低唤:“沙曼华!”
然而一边他只是微微一震手腕,也不等那番话说完,便又是一刀对着那群明教教徒斩落。“唰!”果然又一道白光激射而来,抢在他斩落那个教徒人头之前点在刀刃上,震开。
那力道妙到毫巅——震开了他的刀,箭尖微微一偏、一个转折射穿了那个教徒手上的铁镣。那个重新获得自由的明教教徒眼里露出惊喜的光,直跳起来,对着西方叩首便拜:“恭迎圣女!恭迎圣女西来!”
在他喊出那一句话的刹那,十道闪电腾起在敦煌城头,织成了密密的罗网!
公子舒夜连续出刀、斩向剩余的十位教徒,毫不间歇。而西边的角楼里,十道闪电同样裂空而至,宛如疾风。刀箭对击,迸射出了灿烂的光。十道电光后,最后一名教徒的镣铐也打开了,不顾一切地向着西方角楼奔逃开去。
一轮交手过后,公子舒夜却不急着追击那些逃走的明教教徒,只是站在城头上望着角楼方向,漠然转动手腕——轻轻一震,那把允称天下利器的大马士革弯刀忽然片片碎裂。
十三箭,那是多么惊人的力量,足以击碎一切利器!她的箭术果然又长进了。
激战初起的时候,那些拥上城头观看仪式的百姓便惊呼着四散开来,纷纷夺路奔逃,窄窄的城墙台阶容不得那么多人,便这样接二连三滚落下去。只有那五百名侲子却是一动不动的站在那里,由霍青雷带着,丝毫不惊乱地等待着命令。
“摘掉面具!迎战!”霍青雷一声大喝,五百侲子忽地一起抬手、摘下仪式中佩戴的假面,除去了外头套着的宽松法衣——原来仪式里歌舞的五百侲子,均是敦煌神武军的精英战士充任。所有面具都扔到了地上,碎裂声此起彼伏,唯独公子舒夜脸上还戴着那个充男巫时佩戴的白玉面具。
刹那的寂静。公子舒夜忽然扔掉了手中碎裂的刀,在城上扬声大笑起来:“继续啊!还有箭么?我知道你从来只带十三支箭——”声音未毕,白衣闪动,公子舒夜如同疾风般前冲,手指一剪、已经掐断了一名奔逃的教徒的咽喉,血如箭般射出,复大笑:“来啊,给我看看你的第十四支箭!沙曼华!”
一缕杀气应声激射而至,速度之快居然以他的目力都无法观测!
公子舒夜猛然一震,也不看来势,旋身而起、凭空一伸手,双指并拢——他的惊神指下,金铁立断。凭空起了一声裂帛,劲风应声被截断了,然而他手中却是空空如也,只有一缕鲜血从割破的指间流下。
“无色之箭?”白玉面具后的眼睛终于微微一变,脱口惊呼。
角楼上的黄衫老妇妙水一直站在那里观战,此刻再度开口,声音开始有了杀气:“星圣女再次致意敦煌城主,请释我教民,令我教东去。各不相犯。”
“杀了我,就能从敦煌东去。”公子舒夜冷冷将手上血珠甩出,看着角楼,眼神渐渐变成了冰,挥手霍然下令,“除非踩着我尸体过去、将敦煌夷为平地,你们方能去流毒中原!否则,我见到一个魔教妖孽就烧死一个!”
随着城主的手势、霍青雷一声令下,五百战士刀剑出鞘,登时把那十几名奔逃的明教教徒又围到了中间。城头窄小,奔逃无路,只是一转眼那几个刚刚死里逃生的明教教徒又被包围,其中几个还颇懂一些武功,赤手夺了刀剑,便和军士厮杀起来。
霍青雷看了公子舒夜一眼,公子举起了一只手,微微一屈手指。
“放箭!”霍青雷得令,一声断喝,指着西方角楼。城主的意思,是要将这个扑过来的妙水、连同她背后角楼里那个神秘的教主一起射杀——城头狭窄,回旋余地不大,而那个黄衫老妇身在半空,更无从闪避。公子一旦动了杀机,那当真是狠极绝极。
五百张劲弩张开,漆黑的利箭呼啸脱弦,射向那些夺路而逃的教徒。“唰!”就在那一刹那,角楼里忽然传出了呼啸声,似乎有什么利器破空而来!
所有军士骇然抬头看着半空——然而却是什么也没有。只是凭空出现了奇景:犹如无形的刀剑劈落,半空黄沙纷纷退让开来,齐刷刷让出一条通路。仿佛有无形的力量突然迎面到来,向着角楼射去的漫天飞箭居然以人眼可见的速度、乍然缓了一缓!
“唰!”角楼里又传来一声呼啸,漫天的飞箭再度缓了一下,然后三度缓了一下。最后那些箭忽然间全都失了准头,相互撞击在了一起。
“连珠神弩?!”公子舒夜眼神大变,霍然挥手,厉声命令,“给我退回城下!” 公子舒夜手腕一翻,便多了一柄晶莹剔透的长剑——那是他平日极少动用的佩剑:承影。看到此剑一出,终于知道此刻的危急,霍青雷厉声大喝,约束手下:“退回城下!退回城下!”
然而,已经晚了。
角楼里那一道白光如同跳丸般在城头飞跃,呼啸声如密雨一般。待得白光跃近、众人才发现那居然是一头雪白的狮子!狮子上坐着一个美丽女子,头戴金叶饰的花冠,身穿白色长袍,领口和前襟有一条深色宽边,绣满了繁复的红色花朵——那是怒放的曼珠沙华。
果然不出公子舒夜所料,她背上的箭袋已经空了。白衣女子手持银弓、弓上却无箭,只是勾手空拉弓弦,不停作出发箭的姿式——只是姿式而已。然而奇异的是,她每一舒手,都仿佛有无形利箭从银弓上射出,半空的黄沙被利刃斩开般地退让!
军士射向角楼的几百支箭还在半空飞射,然而那个骑着白狮的女子迎面飞跃而来,舒臂弯弓,只是一瞬,便完成了千百个弯弓放箭的姿式,无形的“箭”登时充斥了整个天地。似乎是双箭对击,那几百支射出去的雕翎青铜箭转瞬如同麦杆一般纷纷折断、跌落在地。
无形的箭在射断了长箭后,去势尤自未歇,继续击向那些紧急撤退的士兵。人一排排倒下去,呼号。那些被无形之箭所伤的人,各自的伤势却迥然不同:有些胸口皮开肉绽、发出焦糊的气味;有些却是脸色苍白,如同结了一层冰。半空的黄沙凝聚成一束,黄龙一般绞动。
无形气劲过处,那些普通士兵根本看不见、也来不及躲,纷纷惊呼惨叫。
然而就在那一瞬间,蓝色的光幕笼罩了城头。
公子舒夜霍然拔剑,一击迎风斩在虚空之中。白衣如同电光般穿行在飞沙里,手中利剑横封斜掠,尽往虚空里斩落。剑不过三尺,然而剑上发出的强烈剑气、却刹那间截断了半空纵横的无形之箭!剑尖和气劲对撞的刹那,光华四射,半空中的黄沙被猛烈地绞动,粒粒激射到了公子舒夜的白玉假面上。
“烈火鸣金箭?移形必杀箭?——好,好!弓上虽无箭,心中一箭可化万箭。”公子舒夜忽然放声大笑,神色复杂,“沙曼华,你终于练成了全套的无色之箭?难怪教王敢派你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