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鼎剑阁上一章:剑歌
  • 鼎剑阁下一章:

  一、红楼隔雨相望冷

  “怅卧新春白跲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窗外是深山清晨的淡淡雾气,山风吹来木叶清冷的香气。幽僻的山中,居然有一座白墙黑瓦的小小道观,仿佛苍翠山色中点缀着一粒小小的露珠。

  红漆已经剥落了大半的山门上,用娟秀的字体写着“白云宫”三个字。

  碧纱窗下,一个素衣束发的女子望着窗外的山色,已然沉吟了了许久。蘸满了墨的紫毫轻轻接触着雪白的纸,洇开了大朵墨色的花。而道装束发的女子仿佛在回忆着什么,怔怔的出神,半个时辰下来,雪白的小笺上才堪堪写了两行。

  毕竟已经到了深秋,室内虽然升起了炉火熏香,然而指尖依旧感到了寒意。

  碧城山上向来清寂,今年的冬天,想来又会很冷罢?

  临窗的女子方当韶龄,明眸皓齿,然而却穿着道家的长袍,一袭素衣片尘不染,漆黑的长发绾于玉冠内,案上放着一卷李义山的《玉豀生诗集》。素手执笔,举止幽静从容,有旷然的林下之风,一望而知出身不凡。

  此时正当靖朝晚期,朝中崇尚道教,王族贵家女子自请出家为女冠之风颇盛,公主丐为道士、筑观在外的也大有人在。然而一般即使出家,那些金枝玉叶的女冠也都停留在帝都长安附近,酬唱来往的都是倜傥蕴藉的文人雅士,风流之声播于朝野。

  ——而小小碧城山白云宫,既不属于名山大川、也不是什么古庙名寺,冷僻的位于浙东深山,平日没有什么香火。这里居然也有这样的贵家出身的女冠,却是让人惊讶。

  道装束发的年轻女冠对着深山上暮秋的景色出了一会儿神,方才想要把李义山那首《春雨》继续写下去,却听到了门外急促的脚步声。

  难得的一刻宁静又被打破,执笔的素衣女子叹了口气,随便扯过一本《玉皇心印妙经》盖住案上的玉豀生诗集,将写了两句的信笺收入怀中。刚搁下了紫毫,转过头来,便看见了几个站在门槛外惶惶不安的师妹。

  那些同样道装的束发少女虽然一脸的焦急,却知道二师姐华璎平日的脾气,不敢随便开口叫嚷,只好在外面等着。

  “唉……这么急,又有什么事情么?”那个叫华璎的女子低了眉头,问。

  “二、二师姐!不好了……掌门师姐和六师妹她们今日下山碰上了鼎剑阁的人,结果六师妹沉不住气和他们动起手来最后就被他们掳走了——”说话的是三师妹华云,她脾气本来就急,此时变故一来心下更慌,说话简直快的惊人。

  “又是鼎剑阁的人?”有些不耐的,华璎蹙了蹙眉头——这些天来,天天听说鼎剑阁的人要来对白云宫不利,宫里上下个个如临大敌。然而,半途跟着师傅出家修道的她,却不知道这个小小世外道观和那个江湖中神秘组织的恩怨由何而来。

  自从七年前那个大雨之夜,还是宦家千金的她跪求云游至此的师傅渡化,静冥师傅慨然应承,携她入山。

  此后的七年,师傅虽然对她很好,却从未和她说过这个白云宫以往的事情。

  自然,她也是没有在意那些江湖间的恩怨。

  ——她束发皈依青灯黄卷,只是为了离弃一切尘缘。

  “出了这么大的事,师傅知道了么?”沉吟了一会,她问同门。

  “师傅今日似乎又犯头疼病了,在天心阁闭关静坐,吩咐了不可打扰——师傅的话谁敢违背?所以我们才急啊!二师姐你说怎么办好?听说这次鼎剑阁来的人是最厉害一个,又凶下手又狠,我担心掌门师姐会不会被他们杀了?”

  华璎不过问了一句,华云却一口气将所能说的都说了出来。

  “最厉害的?”这才微微一惊,华璎站了起身,手指在案上不自禁的拂过,却碰落了笔架上那支湖州紫毫,“那么说,是鼎剑阁阁主风涧月亲自来了?!”

  “哎呀,不是风阁主——虽然他是鼎剑阁的阁主,但是武功最厉害的却不是他呀!”华云见二师姐到了此时还一副懵懂的神色,也不禁急了起来,“二师姐你怎么还这么糊涂?你压根把师傅再三要我们小心的‘那个人’忘了么?”

  “啊,是那个‘惊神一剑’!”终于华璎记了起来,脱口道。

  虽然在白云宫七年,她道学和武学的修为已经是同门之冠,然而对于江湖中的掌故和恩怨,官宦人家出身的她却从心里有些不在意,对于那些拗口之极的名号更是记忆淡漠。

  然而尽管这样,她还是记得这个名字——深山中潜心静修的女冠并不知道这个名字在江湖中的神秘和份量,她只是记住了师傅闭关之前的再三交代:如果有鼎剑阁的人来白云宫生事,那么务必要小心,特别是那个被江湖中称为“惊神一剑”的年轻人。

  江湖啊……这个所谓的江湖武林,看起来似乎和自己费尽了力气才脱离的原来世界大不相同,然而,等了解了,却发觉原来是一样的。

  那只是另外一张罗网而已。

  华璎叹了口气,掌门大师姐华清出了事情,白云宫中以她为长,这事情,她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推脱了——而她虽然平日淡漠闲散,华清与她之间也多有嫌隙,但是大事临头,她却知道自己的重任所在。

  “他们在哪里扣住了大师姐和六师妹?”她站起了身,转到屏风后,换下了宽大的道袍,取过平日练剑时才穿的劲装,玄白两色的衣服映得她柔美的脸陡然间多了几分英气。

  一边问,她一边抬手取下了壁间挂着的长剑,微微一抖腕,“呛”的一声白光如同游龙般掠出,在她指间游走不定。拔剑在手,华璎低首凝视剑锋上那一缕浅碧,眉目间有肃然之色,气度从容沉静。

  众位师妹都屏声敛气的看着二师姐,眼神又是佩服又是羡慕。

  凝碧剑是白云宫的三宝之一,也是师傅随身不离的佩剑,甚至大师姐华清都没有被允许碰过。然而在一年前的月夜,华璎修习剑法满五年,按照宫中的惯例、与师傅在天心阁内,坐在蒲团之上,各以两柱檀香为剑,切磋剑道。

  檀香的氤氲的烟气与那一星火光,在黯淡的房间内以惊人的速度盘旋回击,画出另旁观师姐妹们目眩的图案。

  所有观看的人,包括身为掌门师姐的华清只能勉强看出二师妹和师傅之间用极其迅速和巧妙的剑法在相互试探,瞬息流走万变,却看不出每一招每一式的走向。光线阴暗的房间里,只能看见漫天的红光流转。

  天心阁里一片寂静,连呼吸声都几乎听不到,所有人都汗湿重衣,一眨不眨的看着红红的黯淡光点在以惊人的速度游弋——虽然是同门,但是旁观者没人能想象,同样是本门的白云千幻剑法,居然能达到这样的凌厉而神妙的境地。

  一刻钟后,如同风一般、师傅手中拿着的檀香从空门中刺入,直刺二师姐眉心,然而华璎师姐却眉目不动。

  那一柱香,直点入华璎秀丽的眉间。

  众师姐妹惊而上前,却看见一向严厉肃穆的师傅蓦然微笑起来,将手中的香扔到了蒲团上——香已灭,灰已冷。有些怔怔的看了地上的残香半晌,师傅感慨地开口:“华璎,你居然胜了为师!”

  一语出,周围皆惊。

  “师傅在上,徒儿不敢言胜。”依然如平日那般恭谨的,端坐在蒲团上的华璎缓缓俯身行礼,低声道,“请师傅原谅徒儿冒昧。”

  师傅脸上的笑意更深,冷肃到有些枯槁的脸色都有些温润起来,抬手抚摩着徒弟漆黑柔顺的长发,叹息道:“方才如果你接我那一招,必定能震断我手中檀香。然而你天性纯和,不愿看师傅在众位弟子面前失了面子,只是用剑气灭了我香上的火光,而任为师点中你眉心——是也不是?”

  “弟子不敢。”没有料到师傅会当众说破,沉静的女子也有些窘迫起来。

  静冥道长轻轻叹息,然而叹息声里却是满怀的柔和与赞赏:“华璎,我没有收错你,你是为师的好徒儿——”

  叹息声中,师傅忽然解下了佩剑,递给刚出师的女弟子:“现在,以剑技论、你比师傅更配得上这把凝碧了……好好带着它。”

  “师傅……”华璎吃了一惊,抬头间看见了一众师姐妹又嫉又羡的眼色。大师姐盯着她的眼神里,几乎要飞出刀子来——也难怪她如此,凝碧剑是白云宫的宝物,一向只有宫主才能佩戴,如今师傅传给了华璎,和夺了华清的掌门师姐位置有何不同?

  华璎还要推辞,师傅的眼色却瞬间冷了下来,又回复到平日那种冷肃枯槁,令所有门下弟子又敬又怕,不敢违抗:“掌门师姐还是华清当着,只是凝碧剑归了你——你也不用不安,剑这个东西,必然要归了能收服它的主人才好,不然必定反受其害。”

  她转过头看着大弟子:“华清,你虽然处事干练,可武学修为还差着火候呢——这也是为你好,听见了么?”

  华清师姐诺诺应承着,然而瓜子脸上依旧带着冷锐的表情。一帮师妹们看着她手中那把凝碧剑,虽然觉得二师姐平日对人很好,但此时眼神也难免流露出又嫉又慕的神情。

  华璎将众人的神色都看在眼里,心里便是一冷,暗自幽幽叹了口气。

  但愿,自己永远都不要用到这柄剑才好。

  然而不出一年,大事临头,便已然不得不出手。

  拔剑在手,华璎秀丽的眉间缓缓凝聚起冷肃的气息,眸中有光芒明灭不定。这个贵家出身的女冠,此时仿佛宛如换了另外一个人。

  想了想,她挑了华云等几个师妹一起赶去救人,其余的人被她吩咐去守着天心阁——毕竟师傅在那里闭关,还有宫里的宝物青鸾花也在那里,万万大意不得。

  ※※※

  碧城山离临安有一百多里路,待到赶到城里,已经是薄暮时分。一行道装的年轻女子匆匆地走在路上,华云领着路,急切的解释。华璎静静地听着,眼睛虽然平静,却是一刻不停地从周围熟悉的景物上一一掠过,手指扣紧了腰间的凝碧剑。

  临安……是的,临安。

  多少年了……除了五年前母亲亡故来了一次,到如今她还是第一次回来。

  “下雨了。”陡然间,感觉有凉丝丝的东西飘落在脸上,七师妹华阳仰头看了看天。暮云四合,烟雨迷蒙,近处的湖面上腾起了淡淡的水雾,宛如梦幻。

  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在第一滴雨水落在脸上的时候,华璎心中猛地震动了一下,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拨动了心中那根看不见弦。她蓦地回首看着湖面上那道长长的、长着杨柳的堤子。

  然而,秋柳只是萧疏的在雨前的冷风中飘摇着,空寂无一物。

  “二师姐……”不知道过了多久,耳边听到了四师妹华云沉不住气的低声提醒,“我们打听过了,鼎剑阁这次来的七个人,都住在临安城的望湖楼里。”

  华璎猛地惊醒,手一松,凝碧剑铿锵的落到了青石的地面上。

  她的手里……她的手里抓着剑?!

  ——不错,今日的华璎,已然不是昔年的薛楚妍。她是江湖人,是佩剑入城,来解救她同门的!

  雨开始下得更大的时候,她们已经走进了望湖楼。

  “各位,楼上的公子说他在三楼东头的雅阁里等着你们。”楼下的小二仿佛知道这一行道装佩剑女子的来意,只说了这么一句就避到了一边。华璎领着师妹们走进去,发觉偌大一个望湖楼里面居然空空荡荡——鼎剑阁好大的派头,居然包下了整层楼?

  华璎暗自握紧了手中的剑,想着对方来人该有多高的身手,心中暗自紧张。

  她并不是很了解所谓的“江湖”,甚至这样直接的卷入纷争是非也是罕有的事情。以前有几次,大都也是师傅和师姐出面,她只要在一边帮忙即可——如今要自己单独出面,不由有些忐忑不安。

  望湖楼并非孤楼,几个楼阁亭榭连绵相接,飞檐画角,俯瞰着烟波缥缈的西子湖,景色极佳,一向是临安城中游人登高饮酒的所在。

  华璎带着师妹们登楼而上,女子们的足音,在空荡荡的望湖楼里孑孑而响。她有些心慌,感觉手心沁出了冷汗——她不敢去想今天的事情会怎样解决。

  他们会不会动手?会不会逼得她杀人?

  杀人——多可怕的事情!父母如果知道他们的掌珠、那个知书识礼的女儿如今居然能拔剑杀人,会有多么的震惊啊——她当年那样坚决的说要出家修道,可到头来却是拿起了杀人的利剑……

  华璎想着这些的时候,已经登上了二楼,在那里看过去,暮色中的西子湖烟波四起,她极目而望,想看见白堤那一头垂柳中的深锁朱门。

  母亲死后,父亲如今应该已经离开临安另觅府邸了吧?即使能看见故居,留下来的也不过是一幢空宅,然而,暮色中,即使是那一幢空宅,也是看不见了。

  华璎带着师妹们,默不作声的在望湖楼中走着,已经快到了最高的三楼。

  忽地脚步一缓,心收缩了一下,感到了凌厉的杀气。本能的拇指轻挑,轻轻一声响,凝碧剑弹出了吞口。

  华璎在楼梯上顿住了脚步,从楼梯边的窗口抬头看上去,看着三楼。

  隔着江南深秋繁密的雨丝,最东边的窗口上,她看见了一个男子的背影。那个人也是倚窗远眺,看着白堤尽头的方向。从楼梯上隔窗看去,只看出对方紫衣黑发,前面的茶几上横放着脱鞘的长剑,在暮色中光芒四射。

  那个人用一条银色的丝绦束着长发,整个人在暮色中看来清冷而寂静。

  然而她却抽了一口冷气——那样凌厉的杀气,就是从这个人身上散发出来的。而且……不知为何,这个人的背影,居然有一种让她莫名恐惧的熟稔。

  华璎不由自主的在楼梯上停下了脚步,身后跟着的师妹们也停了下来。

  “你们不用妄想!白云宫的青鸾花绝对不会给你们这群畜生的!

  “你以为师傅会因为我们两个人就答应你们么?

  “告诉你,师傅说过了,鼎剑阁和白云宫是世代的仇家,宁可毁了青鸾花,也决不可落在你们这些畜生手上!”

  然而在此时,却听到了六师妹华嫦清脆的嗓子响起在楼上。

  白云宫的女弟子大都因为清修而沉静寡言,像六师妹那般牙尖嘴利的还是罕见。

  “我们只是想借青鸾花一用——花儿明年还会再开,但是我们阁主不及时服药就会死!人命关天,你们师傅怎可如此不通情理。”

  隔着窗子看去,那个紫衣男子还是倚窗而望,没有作声,楼里响起的是另外一个鼎剑阁子弟的声音,也许因为焦急,调子高亢,还微微有些发抖。

  华璎微微一惊:原来,这一次鼎剑阁大举逼近白云宫,是为了那朵青鸾花?

  青鸾花为碧城三宝之一,据说能解至阴之毒,天下仅此一株。向来培植于天心阁内,由师傅亲自看护——不过那人说得也有理,花可以再发,人死不能复生。但是鼎剑阁和白云宫结下梁子多年,师傅为人清高孤僻,想来也是不肯将宝物拱手给仇家。

  华璎暗自叹了口气,心里有些不以为然。

  原来,自己竟是为了这么一株花被逼得动手?

  “呸!风涧月那家伙死了就是死了,和白云宫有什么相干?谁叫十五年前他打不过我师傅来着?活该——”伶牙俐齿的华嫦,声音清脆,一连声的反驳下来。

  “啪”!忽然间,一声响亮的声音后,六师妹的话蓦地中断了。

  华璎一惊,看见靠着窗子的紫衣人身子微微动了动,仿佛抬手拍了一下前面的案几,桌上的剑鞘跳起来,横扫出去,毫不留情的打上了华嫦的脸。

  好漂亮的身手!

  华璎想抢身上楼,然而不知为何却不敢举步。只是隔着繁密的雨丝,看着阁楼东头那个窗口里紫衣的背影,脸色有些苍白。

  “你、你……你打我!”华嫦仿佛被那一下子打得傻了,过了半天才带着哭腔开口。

  “我都要杀你了,为什么不能打你?”那个靠着窗口的紫衣人终于开口了,声音也是清冷的,却带着一股逼人的杀气与傲气,“你敢骂阁主,就算是女子我也一样打!恃宠而骄,你师傅怎么教你做江湖人的?”

  “好啊,反正鼎剑阁的都不是好人……我才不怕死,你杀了我好了!”六师妹向来倔强,被人一骂,反而更加咄咄逼人起来,“杀了我,你们阁主也不会活过来!”

  “华嫦,闭嘴。”低低的,听到了旁边的大师姐终于开口喝止。

  然而六师妹已经横了一条心下来,说的越发尖刻:“惊神一剑算什么?你不要以为你本事好我就怕你——告诉你,你给我师傅提鞋子都不配!就是我们二师姐的武功,也强过你呢!”

  那个人却不答,只是冷冷哼了一声。

  “二师姐,那个惊神一剑就在上面!”看见上面吵得越发厉害,华云生怕六师妹有什么不测,连忙担心的催促怔怔出神的二师姐。

  然而,听到那个人的声音后,华璎的身子却猛然一晃!

  双脚仿佛被钉在了楼梯上,寸步不动。她听着楼上传来的声音,在楼梯上看着东边窗子里的背影,怔怔的出神,连师妹的话都似乎没有听见。

  仿佛被这个俘虏的利嘴激起了火气,紫衣人隐约冷笑了一声,搁在窗棂上的手一动,隔着雨丝,华璎看见有一道雪亮的光芒在黯淡的室内横空而起。

  “呀!”这时候,身为二师姐的她才回过神来,抢身上去已经来不及,她的手迅速在鬓边一掠,食指轻弹,“叮”的一声,那道白光忽然停滞了一瞬。

  “谁?”楼上有人喝问,走动声急促的响起来。

  “二师姐!二师姐,是你们来了么?”华嫦的声音蓦然惊喜的响起来,掌门师姐却是一言不发的沉默着——华清师姐向来高傲,自然不肯出声示弱。

  楼梯口一阵脚步声,已经有几位鼎剑阁白衣黑氅装束的弟子抢到,为首的浓眉高挑少年一抱拳,招呼:“是白云宫的各位到了么?这边请,我们二公子久候多时了。”

  然而,素衣佩剑的女子站在楼梯上,率领着一众年轻女道士,却依然寸步不动。

  她只是转头看着斜上方的窗子,脸色渐渐苍白,有恍惚震惊的剧烈变幻交错而过她清丽无双的脸。华璎紧紧咬着嘴角,单薄的唇抿成了一线,眼色飘忽不定。

  众人被她脸上的神色所震慑,片刻间居然谁都不敢出声打扰。

  跟来的几位师妹顺着二师姐的视线看出去,穿过寥落的秋雨,看见了斜上方阁楼最东头的那扇窗子。天色已经完全的黯了,望湖楼里点起了灯火,一片透亮。

  散着光的窗口上,那个紫衣男子还坐在那里,然而却已经转过了头,也定定看着这边。

  他年纪已然不算很轻,然而少年般的冷傲和锋芒依然停留在眼角眉梢,固执地不肯收敛。眉骨很直、鼻梁很直,脸部的线条利落干净,仿佛案上那柄古剑的剑脊,有一种疏狂傲世的意味。

  惊神一剑卫公子。这个名字在江湖中成为传奇已经有将近十年的岁月,阅历和风霜在他眉目间浸过了一遍,然而没有将那铮铮眉弓磨出温润圆滑,反而更凸现了不羁与冷锐。

  鼎剑阁的二公子,紫衣卫公子拔剑能惊神泣鬼,平日来去如风、不留形迹。

  然而,在此刻,此地,此间,高楼上凭窗回首的他,眼神却是那般……悲欣交集。

  外面的雨越发大了,然而南方的雨即使下的狠了,也不会如瓢泼那般暴烈,只是更加的缱绻细密,宛如一张细细密密的网,将万物网入了手底。

  “怀冰……”在楼梯上,身边的师妹听到了华璎师姐脱口而出的低呼。

  “小妍?”在高楼上,手指轻轻收拢,感觉到手心里那粒蓝瓷耳坠紧紧压迫着手骨,另一个名字从卫公子口中吐出。

  黯淡浓密的云聚集在西子湖上方,雨丝默不作声的倾泻而下,在两个人交错的视线中织起厚厚的屏障,云中隐隐有雷声滚滚逼近。

  往事忽然如闪电般照亮心底。

  ※※※

  软轿是颤颤巍巍的前进着,然而坐在轿中的少女却丝毫不顾摇晃,手中握着一卷书看得入迷,还一边低低吟诵不休。

  “阿妍,九里松就到了,一路坐得累了吧?”正在看得入神,忽然听见轿外父亲的询问。锦衣华服的少女手一颤,慌忙将书扔到地上,踢入裙下藏好,坐直了身子。

  “禀父亲,妍儿不累。”她含笑垂眼,低头,细声回答。

  轿帘被揭起,骑马随行的父亲探头进来,看见小女儿温雅的仪态,满意地点了点头。

  大靖开国已经将近一百年。先王死后,宫廷斗争愈发激烈,王室衰微,宦官把持朝政,政令废弛已久,各位节度使坐镇各方、手握大权,渐渐不听朝廷节制。

  而淮南节度使薛昭义,在江浙两地来说已然是一方霸主。

  虽然贵为一方霸主,但他最可夸耀的就是这个女儿——德容言工无一不出类拔萃,天性纯孝柔和,见过的人无不交口夸赞。

  明年太子加冠,女儿也到了及笈之年,选妃之事,也早在他的打算之内了。

  然而薛楚妍今年十六岁了,虽然明艳无双,却不知怎地少了一种神韵,仿佛一张没有上色的美人图,单薄而黯淡,缺乏一股生气。

  ——或许不该长年将阿妍藏在深闺里、连个阳光都照不到罢?

  权倾一方的淮南节度使摸着胡子,想。

  今日是踏青,闻得西湖边上桃花开的好,便将在家里闷了一年多的女儿也带了出来。夫人陈氏身子弱,不能随行,便只带了一个贴身的容婆婆。

  等父亲的脸从轿子边消失,薛楚妍才舒了口气——前些日子从父亲书房偷偷带了一本《玉豀生诗集》出来,这几日正看得入迷,连游春都带了出来连路看,却不料差点被父亲发觉。

  那些《女则》、《女诫》、《列女传》之类的东西,她已经看了整整十五年,一年前才好容易从父亲书房里偷着带出第一本诗集,从此便偷偷摸摸的迷恋了下去。

  看的时候几次被陈氏撞见,但是母亲慈爱,也不会如何——可如果换了被父亲看见她读这些东西,一定会被狠狠的责骂的呀。

  那些《无题》啊,《锦瑟》啊,在父亲看来都是会教坏了女儿的淫词艳曲罢?

  可是义山的诗,真的很美呢。

  待父亲的马蹄声离开的远了些,薛楚妍忙忙的低下头,探手去轿子地板上摸那本忙乱间扔下的诗集。然后,她的脸色微微一变——书不见了。

  居然、居然掉出轿子外了么?

  糟糕……为了换那本玉豀生诗集,她偷偷抽出书后填了一本平日读的《女诫》进去,以免父亲一眼发觉书架上多了一个空档。如果这本诗集居然丢了的话!……天呀。

  当晚住在西湖边的别院里,想想终究不能丢了这本书,一来父亲如果发觉无法交代,二来她爱极了义山的诗,丢了也实在可惜。辗转到半夜,她终于做出了一个令自己都吃了一惊的举动——

  踮着脚,偷偷地绕过外间,拿了一盏放着的琉璃灯。随行的容婆婆日间累了,正睡得酣,丝毫没发觉这个平日乖觉安静的小姐正准备着生平第一次的冒险行动。

  然而,走出别院后门才一会,薛楚妍就后悔了——

  她不认识路,更不用说在夜里摸索着回到九里松那边。

  刚下过雨,白堤泥泞的小道非常难走,一步一滑,让她几次差点摔倒。

  不知走了多远,也不知道自己走到了哪里,眼看眼前还是一片漆黑,后来她干脆就站在原地不动了——鞋子上满是污泥,衣服也脏了,明天怎么和荣婆婆说呢?

  自己真是没用,一件事情没有补救好,另外一个破绽又出来了。

  十六岁的节度使千金怔怔的提着琉璃灯,站在西湖边的柳树下不知如何是好。

  “咳咳,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陡然间,风里忽然传来两句熟悉的李义山的诗,低吟的声音悠长而清冷,伴随着悉簌的翻页声,近在咫尺。

  她眼睛一亮,想也不想的,接了下去:“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一边说话,一边抬起头,顺着声音的来处看了过去——

  前面柳树上,似乎影影绰绰倚着的一个人。

  听到她脆生生的回答,那个坐在树上的人似乎也吃了一惊,放下了手中的书卷,抬眼看她。他的身影藏在千丝万缕的柳枝后面,唯有眼睛闪亮如星,指节突兀的修长手中握着一卷脆黄的书。

  “哎呀!那是我的书!快还给我……”一眼看见对方手里那一卷书,薛楚妍忘了平日里被千叮咛万嘱咐过的谈吐礼仪,脱口而出。

  树上的男子终于坐起了身子,拂开柳枝,饶有兴趣俯身看着树下提着琉璃灯的少女,薄如剑身的唇角泛起了淡淡的笑意:“咳咳……是你的书?小姑娘你、咳咳,你也喜欢李义山么?”

  星光淡淡洒落在树上男子脸上,薛楚妍看清楚了他的脸。不过二十多的年纪,有一张很清朗的脸,眉骨很直、鼻梁很直,脸部的线条利落干净,虽然脸色有些恹恹的病容,却依旧气势逼人。

  “贾氏窥帘韩掾少”——

  不知为何,这句诗忽然就跳入了十六岁少女的脑海。那一句诗里的韩掾,应该就是这样的吧?

  等她明白过来自己想的是什么,脸立刻红了——天呀,父亲说得没有错,这些诗词,是会教坏人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