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娘心里隐隐就觉出了不对劲。从前虽然嫡庶分明,可在她心中,那是天经地义,并没有就此见了外。总觉得大家还是一家人,没有什么话是需要藏着掖着的。

可如今世事见识得多了,这才觉得,一家人又怎么样,就是一家人,不是一个娘肚子里爬出来的,就是隔了一层。很多话,和榆哥可以肆无忌惮地说,和楠哥、梧哥,就得隔了一层……

她忽然觉得有几分寂寞,又有几分解脱,在这一刻,她才真正地明白了母亲的话。

“别以为一家人就不用算计了,什么事都在清浊两可之间。算计过了固然不好,可也不能没了分寸。”

她就笑着搪塞了过去,“嗐,你们也不是不知道,二姨娘享惯福的,一听要借粮,这还不是怕自己没吃了……”

这话暗合她之前和二姨娘的龃龉,楠哥唔了一声,深信不疑,转眼又叹了口气,“倒是可惜了老三,这下倒搞得我也不方便回去读书了。”

虽然祖母发话,要依着小五房房内的排行来叫,但楠哥还是老脑筋,一出口,善梧就是‘老三’,不是‘七弟’。

是啊,一家人再有隔阂,那也是一家人,和三叔、四叔、大伯比,毕竟又还是近的。再往大了说,房内争斗得再厉害,到了族内,又必须抱成团了……

善桐的眼神有一瞬间的迷惘:年纪还小,这里头的分寸,总觉得难以把握。

不过,小姑娘看了榆哥一眼,见亲哥哥闷不吭气,可脸上却分明还写了些疑惑,似乎并不认可善桐的解释。她很快又笑了,不知为什么,心底反而又了几分甜。“急什么,正月里还读书。二哥,你都好久没陪我抛羊拐骨了——”

正月里难得有这样好的天气,都是半下午了,阳光还这样明媚,隔着半扇玻璃窗洒进屋内,为兄妹三人的笑声,又添上了一层暖色。

54、多心

有老太太这样一个能镇宅的老人在小五房坐镇,很多事不简单也变得简单,第二日一大早起来,老人家挑了一个知事的老家人到跟前来,细细地亲自嘱咐过了,又让檀哥身边惯使的一名小厮儿回家休二、三日的假,连元宵节都不让檀哥在家里过。打点了行囊,又从帐上支走了一百两银子,少许兑成铜钱,少许换作银票,少许深藏箱笼之内。等到正月初十一大早,天刚蒙蒙亮时,便拜别了祖母叔伯,骑了三头骡子,出了村门去得远了。

老太太这么多年来,还是第一次和长孙分别,虽然面上不显得,但多少还有几分若有所失,等善桐等人送别回来,和她说话,老人家都没怎么回话的。几个儿媳妇看在眼里,倒都没吭声,还是善桐道,“到今晚上,大哥就在凤翔府里歇着了,有嬷嬷奶奶照看,到西安还有我舅舅在。这一路都有亲戚接连照管,出不了什么事的。”

二房的这个小妞妞,也的确是精怪得很。面上看着憨实,心底的算盘也不知道打得多脆亮。如今善檀去了,眼看着她是又要再得宠几分……

萧氏前几天和丈夫大吵一架,虽然面上绷住了没说什么,但想到自己的善桂连送都不知道送到哪里去——她娘家还在更西边,日子只怕要更苦,心里就是一阵不舒服,她扫了善桐一眼,待要翻个白眼,又恐怕丈夫敲打,只得垂下头来,看着脚尖不肯出声。

众人都不说话,善柏、善桂也就跟着劝了祖母几句,善榴也道,“祖母毋须担心,我们自京城一路过来,治安还好的。西北的百姓老实,不到过不下去,万不会做不好的事儿。眼下又刚要开春了,就是贼也要种地,大哥一路不会出事的。”

老太太这才出了一口长气,略带惆怅地道,“到底不如小四房的手笔,连个管家出门,都是前呼后拥,带了十多个随从。我们家简朴惯了,一时间就是要摆阔气,都拿不出这么多可靠的人来。”

其实按照如今小五房两位老爷的品级,小五房要摆阔,也早都可以在西安城内起大屋,你一个老太太,我一个四太太的叫起来了。只是老太太本人老脑筋,不愿学人抖威风罢了。三个儿媳妇心里不是没有看法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倒是又沉默下来不肯接话。老太太如何不省得?见三老爷、四老爷面上也有些不以为然,心中倒有些窝火,待要发作,想到檀哥刚走,自己就发脾气,众人越发觉得自己舍不得孙子,偏心大房。一时间一肚子火气倒是冰消瓦解,她自嘲地叹了口气,便问萧氏,“你这几天在外行走得多了,往十三房走动得也勤快,怎么样,都听到什么消息没有?”

因老太太一心打发孙子出门,村子里的事难免关心得少了。萧氏罕有在婆婆跟前卖好的机会,虽然生气,但也忙殷勤道,“问过了,最后十六房、老三房同外九房拿得多,得了彩头,不过外九房屋内没有人读书,这个监生的名额,他们又送给宗房了。宗房再三说了不要,外九房大爷就说:‘知道族长老叔要避嫌,可这也是我们真心孝敬,敬着老叔一辈子为族人考虑,有事从不先占鳌头,不要,就是不给我面子’。作好作歹,又有小二房的人在一边敲边鼓,最后老叔没有扛住,就答应了下来。”

“外九房也难得有在宗房跟前露脸的机会。”老太太略带嘲讽地笑了笑,“别家事归别家事,最后拢共各家是凑了多少份子,这个外头传出来了没有?”

萧氏怔了怔,老实道,“媳妇也纳闷呢,各家害怕攀比,都是写了数字过去的,也就只有宗房知道各家是出了多少的。如今族里就是我们没有送了,咱们家自己也就是五千石的粮食,正想问问娘,我们写多少好。”

藏着掖着,到底是露了嫌疑。要不是族长再三保证,族库全是满的,自己还真要……唉,年纪大了就是大了,虽说把族库视为私产,已经是在所难免之事。但宗房在这件事上,做派到底还是太小气了些。

“去问问看十六房出了多少。”老太太就吩咐四老爷,“他们出了多少,我们就出多少。十六房老弟妹对我们小五房,也不至于藏着掖着。”

“哎。”四老爷再没有二话,都起了身,才想起来问一句,“这话,咱们自己知道就行了,犯不着和十六房说吧。”

“这不是废话吗?”老太太没好气,又点着三老爷,“你去宗房问一声,各家拢共出了多少……族库里的粮食,咱们得算得清楚些,别做了冤大头都不知道!”

这话很耐人寻味,三老爷却好像听不懂一样,不动声色地应了一声是,便拔起脚来和四老爷一道出了屋子。

到了半下午,两个答案都回来了。十六房出了三千石,是各家之首。因西北人实诚,没赶上监生的人家,数字出口也就出口了,零零总总各家凑的份子居然四万已经出头,再添上小五房的三千石,加在一块那就已经是近五万了,宗房只要再补进去一万两三千石,便凑足了老帅们开的口。

“这一下是撮弄出了七万,连个声响都没有。”老太太就教导善桐,“人家就敢瞒了五万下来,对村子里说只借了两万石。嘿嘿,是又安抚了人心,又维系了军机机密。宗房手段,你算是见识到了吧。”

的确,能在不动声色之间,将七万之数凑齐,更妙是被挤各家没有怨言,互相也不知道底细,更维持了族库的元气。这手段虽然看似朴素,甚至有些无耻笨拙,但收效良好,实在在善桐意料之外。她不禁点了点头,露了沉思之色,半天才笑道,“要是咱们这样的村子再来几个,十万大军,可以吃好久了。”

“满西北,恐怕也就是你三嫂娘家一族,还有桂家,甘肃那边的牛家有这样的底气了。可牛家毕竟是通了天的,底气也足,恐怕不像我们,有你爹这个现成的把柄在,好拿捏。且又在腹地……一旦兵败就要遭殃,能借来多少,还难说得很呢。”老太太却摇了摇头,“一般的人家又太瘦了,入不了老帅们的眼,这一次总能借到二十万石,我看就不错啦。”

她就掰着指头给善桐算,“二十万石实打实的粮食出去了,能发到士兵手上,一点克扣折损没有的,那是做梦,就是按着这样算,什么不干省吃俭用,也就只能吃三个月。这还不说打仗……后头粮食要还不跟上,到底还是要乱。”

善桐听得很有几分目瞪口呆,这才明白祖母把大堂兄打发到安徽,到底是什么用意。如今才是正月,就算那边粮食也还能支撑,可想来到了今年秋前,战事要还没有结果,恐怕西北就真的要乱了……

她一下有些害怕起来,却不敢在祖母眼前露出,只是究竟也没了说话的兴致,忧心忡忡地靠在祖母身边,一时间想到自己西行时随处可见的流民,还有路边插着草标卖身的少年少女,只觉得饥饿的阴影,一下就笼罩在了自己头顶,连晴朗的天色,都黑了半边。

老太太又哪里察觉不到?她半是好笑,半是心疼地呵斥了善桐一句,“傻孩子,饿死谁都饿不死你!你怕什么,家里几千石粮食放着,这么十多口人,吃上五六年总是有的!”

善桐却一点都没有被这虚假的安慰骗倒,“话是这么说,可咱们家还有佃农呢,您老就眼看着他们饿死?到了那一步,还有族人们……这几千石的粮食,能有一半分给咱们自己,都是好的啦。”

老太太被她噎得说不出话来,心底却不是不喜悦的:孩子真是聪明,所喜立心又正,并不像那一等刻薄寡恩之辈,一旦遇事,只为自己衡量,并不顾身边骥尾。当家主母,要的就是这一份担当。

她就故意板起脸来,“到了那一步,不是还有族库吗!”

说到族库,到底还是免不得一声叹息。

善桐听出味道来了,“您这还是不放心吧?”

她喃喃地道,“的确,我也不放心得很,粮食不攥在自己手里,就是心慌……”

这话是说到老太太心坎里去了,她难得地叹了口气,却没有说话。

善桐就悄悄地道,“要不,我看,这三千石,咱们买一点,自己出一点成不成啊,祖母?库里粮少了,妞妞都睡不好觉——现成的嬷嬷奶奶一家就是做粮食生意的……”

“买?”老太太嗤笑起来,“买不起!”

她还要再说什么,话到嘴边一下又断了,善桐还要再开口,老人家挥了挥手,已经是一脸的沉思。她只得知趣地退出了屋子。

有二姨娘的事在,梧哥最近罕有欢容,大姐虽然劝了几次,但他都宁愿在西厢读书。榆哥和楠哥要劝也说不上什么话,只好避出去玩耍,屋内气氛总有几分古怪。善桐又惦记着想要向诸燕生通报好消息,她索性就借着去找善喜玩儿,从主屋出来,溜溜达达地向外九房的方向踱过去,却是才走了一半,就遇着了桂含沁。

虽说粮食还未交割,但这件事毕竟办得很顺,小将军脸上的笑都硬是多了几分。见到善桐,他亲亲热热地叫了声‘三妮’,善桐也就亲亲热热地叫了声‘表哥’。

她又转着眼睛,学着桂含沁那贼兮兮的样子问他,“诸大哥同你们在一块吗?”

桂含沁眼珠一转,敲了善桐一下,佯怒道,“女孩家家的,别学我转眼睛。”

他又笑眯眯地逗善桐,“干嘛老诸大哥诸大哥的,怎么,桂二哥你看不上,反而看上了诸大哥?”

善桐到底是个女孩,被桂含沁这么一说,忙左右看看,见无人听到,才要去打桂含沁,“表哥就爱胡说!”

两人笑闹了一会,她到底还是没说出自己找诸燕生的用意。倒是桂含沁自己给她揭盅了,“我们在河边放马,你要一道来找你诸大哥玩么?”

善桐久已经技痒想要骑马的,只是怕没有大人在,含沁不肯答应,见含沁自己邀她,忙答应了下来,两人一道并肩走了几步,又想起来问,“刚才看你不是这个方向呀,表哥原本预定要做什么那。”

“也没有什么,就是和姑婆说一声,我们定在十三号走,你诸大哥也和我们一道。”含沁一边走,一边随口道,“不想倒是撞见你了——等一会放了马,我再和你一起过去也是一样的。”

“十三号就走?”善桐抬起了声音,旋又自己笑了,“那么多粮食呢,清点搬运不要日子的?我看,你们到二月才能动身。”

“傻三妮,那些事哪要我们来做。”桂含沁瞥了她一眼,笑得倒是有些宠溺,“说你聪明,你寻常又只是犯傻。我们还赶着去牛家唱戏呢,这里的事,有人会来做的。”

善桐顿时释然,毕竟以这三人的身份,运送粮草的事,是不用他们操心的。含沁又提到牛家,想来杨家村还真只是开始,他们还得到牛家唱一出好戏,看看能掏出多少粮食来。

一思及此,她不禁又顶了顶桂含沁的肩膀,低声道,“喂,这监生的主意,是谁出的?真损!要不是有这玩意,我看你们还得好一阵子才能走呢。”

桂含沁摸了摸下巴,“你觉得是谁?”

善桐先猜是老帅们身边的幕僚,后猜是桂含沁,桂含沁都摇了头,她急得蹦蹦跳,就差拉着表哥的手撒娇了,只是总算还记得自己已经十一岁了,孩童之态没有太露,饶是如此,桂含沁也将娇声埋怨听了个饱,见善桐猜得丧气了,才指点给善桐看。

“这个阴损主意,是他出的。”他语气中倒也多了几丝兴味,“非但如此,还是先斩后奏,这里先拟就了行文,那边才回信东宫,托东宫说项,盖的大红印子。一路文书往返,都跑死了几匹马,才赶在年前把东西送到你们族长手上。”

善桐看着鲜衣怒马,意态悠闲倨傲,正高踞马上正和桂含春谈笑的许世子,她的下巴很有些不雅观地掉了下来。

桂含沁又压低了几分声音,“至于这个写暗花的主意,你猜是谁出的呢?”

虽然一向知道许凤佳此人并不简单,但他有这样的魄力和眼光,还是让善桐吃了一惊,她望着含沁呆呆地摇了摇头,含沁又眯着眼笑了笑,将手指微微一偏,就偏到了一脸温厚的桂含春身上。

“含沁。”那边已是发觉了两人,桂含春一边策马近前,一边数落桂含沁,“指指点点的做什么?”

他又亲切地对善桐笑了笑,“三世妹,你终于忍不住,要来骑马啦?”

这话其实已经透了亲近,甚至带了些微微的戏谑,可善桐却一点都没有害羞,她的心思还根本都不在害羞上呢。

就比自己大了这么几岁,打从许凤佳开始,一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就是自己身边这个小表哥含沁,其实说话做事,也都极有法度……

她不禁有了一丝不服气:打从今日起,我发奋图强,未必就比他们差了!

一边这样想,一边又不禁瞥了桂含春一眼,见桂含春对她笑了,善桐面色微红,转过脸去不敢和他对视。

没想到桂二哥,看着温温和和的,其实……其实背地里也这样有主意!

虽说有些害羞,也有些不知哪里冒出来的自惭形秽,但一想到桂含春就要走了,善桐还是咽下了羞涩,大大方方地央求桂含沁,“表哥,你有马儿么?给我骑一会儿成不成?”

桂含沁狡黠地闪了她一眼,压低声音调侃她,“怎么不叫你桂二哥把马儿给你骑?”

一边说,一边究竟是翻身上马,又牵过一头自己平日里不大骑的马儿来,弯腰将善桐拉上了马背。

55、共骑

善桐虽说多时没有骑马,但她说自己骑术上佳,倒不是吹的,上得马来,和马儿熟悉了片刻,便已经可以拨马小跑、来回冲刺。骑术之精熟,倒令众侍卫都纷纷道,“三小姐不愧是西北世家之女,骑射上果然来得。”

就是许凤佳,对她都多了几分另眼相看,策马靠近了,扬声问她,“喂,你能射箭么?”

“走的时候还小,村里男孩儿们学射箭的时候,祖母没让我去,说我人小力弱,也开不得几石弓。”善桐也和许凤佳喊了回去,“到了京城,再别提了。女儿家连门都不能出,别说射箭,两三年来,就骑了一次马!”

自从除夕夜那天,许凤佳听了她同桂含春的对话,世子爷脸上就总是笼罩着丝丝缕缕的阴霾,这十来天以来,也就是此时,他脸上浮现出了真心的笑。这笑意就仿佛是灼热的日头,拨开阴霾云雾,稍一露脸,便烘得人全身都热了。善桐年纪长大,正是情窦渐开的心思,见此也不由得呆了一呆,在心中道,“这个人真像是一团火,走到哪里烧到哪里。”

正这样想,许凤佳在空中稍微一挥马鞭,带起了尖锐的呼啸声,就挑战善桐,“和我赛赛马,敢吗?”

善桐虽然性子烈,但却也不是有勇无谋之辈,她翻了个白眼,看着天喃喃自语地道,“又不是我的马,我又多少年没骑了,这样要和我赛马,我当然——”

她这样说,自然是不敢的意思了,许凤佳失望地哼了一声,正要说话时,善桐一夹马肚子,顿时跑出去老远,银铃一样的笑声远远地被风带了回来,“当然敢啦!”

许凤佳啐地一声,也哈哈大笑起来,纵马追上,高声叫道,“死丫头,你耍诈啊!”

杨家村外这一条小河,虽说并不宽敞,但蜿蜒盘绕,放马跑去,要跑了好久才能跑到岐山脚下无路的地方。众侍卫恐怕少将军出事,忙都拨马追了过去,含春含沁两兄弟自然也不例外,却只是遥遥坠在人群背后。有些相熟的侍卫经过的时候,便压低了声音对含沁调侃道,“这些年来,也不是没见过大家小姐,再没有这一位三小姐这样活泼的!你这个表妹若是能说成世子爷的媳妇,好不好哇?”

桂含沁没好气地道,“去去去,她四品人家的女儿,哪里堪配大少爷。大家玩笑罢了,出去要乱说,我不依的!”

这些侍卫们哪一个不是腥风血雨里杀出来的,全是跟随平国公多年的三百铁卫中人,私底下连许凤佳都不甚畏惧,又哪里会害怕含沁。闻言不过大笑而去,桂含春目送他们一个个追了上去,又见诸燕生也追得起劲,在人群前头,不免微微一笑,对含沁道,“都是知道分寸的人,回头不会胡说的。不过,三世妹的性子,的确活泼。就是在西北,也难得见到这样又大方,又伶俐的小姑娘。只是她终究年纪渐渐大了,你可要留神些,别让她再这样野啦。今年还好,再过两年,十三岁了,那就真是大姑娘了。”

的确,就算放眼西北,也难得见到善桐这样大方伶俐,活泼中不失分寸的少女。一等人家的女儿,大多足不出户,可以随意行走的姑娘家,出身又大多不够,谈吐难免粗俗,哪有善桐的慧黠。含沁转了转眼珠子,又揉了揉那似乎永远都带了睡意的脸,懒洋洋地道,“二哥,你想到哪里去了。依我看啊,诸大少爷看中的可不是她。”

桂含春不免失笑,“哦?你道我想到哪里去了?又把你的歪心思,栽派到我头上!”

“你口口声声是大姑娘了,又看了诸大少爷好几眼,你道我想到哪里去了。”含沁嘻地一笑,拨马靠近了桂含春,亲昵地道,“你看,好东西尚且人人抢呢,好姑娘岂不是更抢手了?你要是看中了三妮,赶紧的,回头和婶婶说了,咱们留神相看着,这场仗打完了呢,就上门提亲,先把她定下来再说!”

“没你说得这样容易。”桂含春皱起眉来,“你可别大包大揽地,胡乱做媒。”

他的声音一下就低了下去,“家里很多事,不由我做主的,你也别多问,知道了更心烦。”

桂含沁张开口,却半晌都没有说话,过了良久,才偏头道,“我说婶婶怎么那样痛快就答应了大哥的婚事……”

他失笑了一声,笑声中却带了无数复杂的情绪,复杂到只能以笑来掩饰。一时又在马上站起身来,手搭凉棚,张望着前头,任凭马儿小跑,他随着摇晃,脚下竟是纹丝不动,过了一会,才坐回马鞍上,道,“大少爷追上她啦——嘿嘿,她的性子,和大少爷倒也配的,可惜,出身还是低了些,并不算门——当——户——对——”

后头这四个字,被他故意拉得很长,桂含春自然知道含沁意在言外,他却没有多纠正弟弟的讽刺,脚跟轻轻一碰马腹,一转眼已经跑到了前头去。桂含沁嘿嘿直笑,踢了踢马儿,一边放声高唱起了不知哪里的乡间小调,一路也尾随在后头,跟着去了。

#

善桐自然不知道后头的纷纷扰扰,她迎着风跑了一路,只觉得心胸爽快,似乎连日来的委屈烦恼,都随之消弭于无形。直到许凤佳追上她了,小姑娘才骤然勒马,笑道,“跑得好痛快!”

她心情大好,也不去笑话许凤佳带了一群跟屁虫,见人群尚且未跟上来,便转向许凤佳,笑靥如花地问,“这下我可有心思说杨棋的事了,你听不听?”

许凤佳白了她一眼,低声道,“听什么劲啊,你没听出来吗?”

他眉宇间就挂起了少许低落,那丝丝缕缕的阴霾,似乎又遮去了他周身的无数热力。善桐一下静默下来,过了一会,她皱起眉头,慢慢地道,“桂家是有心要说杨棋做桂二哥的媳妇儿吗?”

她就是再迟钝,多少也看得出许凤佳对这个表妹有非同寻常的兴趣,只是打量着杨棋还要比自己更小,而且到江南去没有几年,许凤佳这几年好像都在西北,再喜欢又有多少认真?此时见了许凤佳耿耿于怀的样子,才知道原来大少爷竟然是有几分当真的,一时倒忘记介意桂含春的婚事,只是好奇道,“我听他们说,你在西北几年了,几年前,杨棋也就是个孩子嘛,你——就这么喜欢她?”

许凤佳就似笑非笑地瞥了她一眼,善桐亦不禁为这一瞥中的无限风流,呆了一呆。

“我还有一笔帐没收回来呢。”这低低哑哑的声音,头一次让她感受到了一股难言的吸引力。善桐第一次以女孩儿的眼光去打量许凤佳,她忽然觉得村子里那些大姑娘们跟着世子爷的屁股跑,也不是没有来由的。比起温和的桂二哥,甚至是文雅的诸大哥,这位世子爷身上燃烧着的勃勃生机,同他的尊贵矜持,纠缠成了一股特殊的东西,让他格外有一种虎视眈眈的进犯感,即使是这样平常的说话,也令善桐有些本能的心跳……

她就惦记起了已经在记忆中模糊了面容的杨棋,一边心中难免有些耿耿于怀:这个小小的庶女,是哪来这么大的福气,又让桂二哥没见面就惦记起她来,又让许凤佳对她念念不忘的。分明除了懂事些,生得也没那么漂亮嘛……

不知怎么回事,小姑娘心里有了些轻轻的刺痛。她还是第一次意识到,虽然杨棋是庶女出身,但小四房论权势论家产,的确都不是小五房能比的。两相比较之下,小五房能拿的出手的,无非是所谓的严格家教罢了……当着财势说家教,真有些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感觉。

“杨棋在江南过得怎么样?”她忍不住问许凤佳,“想必是锦衣玉食,要比西北这边,舒服多了!”

“说到衣食住行,自然要比西北强些。”许凤佳轻描淡写地道,“她又是在正院养大的庶女,说起来也算是半个嫡出身了。自己一个人就是一个大跨院,比起在这里住的破屋子,差得那是多得多了。”

正院庶女,这里头蕴含着的意义善桐也不是不清楚的。想到杨棋在西北时,穿着打扮都难免带了落魄,唯独谈吐尚好,此时却已经俨然是换上了华服,在江南的锦绣园林中徐徐穿行。善桐的目光不禁就悠远了起来。在她的想象中,小四房的主母,既然已经是总督府的一品夫人,又容下了那许多的姨娘同庶女,自然是大度宽容到了十二万分,将杨棋养在正院,虽不说处处能和嫡女一样,但至少同嫡女也差不得几分。杨棋的日子,理当是过得同梦中天堂一样,处处欢声笑语,堆锦着绣到了十二万分。又哪里像是在西北的自己,虽说比京城要自由了好些,但四品人家的闺女,邻居就是农户,往来的都是一口黄牙,打扮寒酸的乡人……

“但我想。”许凤佳醇厚的声音,又将她自这无边无际,略带了酸意的遐想中惊醒了,这少年郎静静地道。“她恐怕更羡慕你些。”

善桐顿时明白自己的心思,只怕已经露到了面上,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想到桂含春和小四房之间可能的婚事,又是一阵酸楚,袭上心头。她轻声说,“我没羡慕她,我就是……”

话说到这里,她忽然又想到了许凤佳的身份:堂堂的世子爷,怎么会在意一个小女儿的心事,此时他自己也惆怅得很,这才将心事吐露了少许。只是他的心事泄露出来,是他的风流,自己的心事一经泄露,就是高攀。男儿和女儿,终究是不一样的。

她改了口。

“我就是觉得,你要是喜欢,你就去求嘛。都说你本事大得很,很多事,连你都做不到,还有谁做得到呢?”

她又戏谑地冲许凤佳挤了挤眼睛,便不再理会他,而是催马上前,迎着诸燕生问道,“诸大哥,你什么时候动身呀?总要把好消息传给家里人知道吧。”

诸燕生早已经到了,他自然要格外留意善桐几分,见善桐话中暗带玄机,心下不禁一喜,他笑着说,“和少将军们一道走,喜信是早就捎回家,让家人们准备着办了,我先去定西,谈谈借道的事儿。这里头还少不得要世伯多照看呢。”

善桐笑嘻嘻地,也没有多说什么,众人也没听出什么不妥,大家玩耍一番,到底是桂含春老成,害怕善桐回去晚了,受到长辈责骂,又跑了跑马,便笑道,“来,三世妹,咱们回去吧,让含沁送你。”

桂含沁却是早就觅得了一处空地,带着众人玩起马球来了,听到哥哥差遣,他老大不乐意,隔远了喊,“哥你送吧,我玩球呢!”

桂含春啼笑皆非,有心要凶他几句,又唯恐当着众人的面,落了弟弟的面子。再者善桐虽然养得野,但毕竟身份摆在这里,叫一个侍卫去送,未免托大,只得温言对善桐道,“那我送三世妹回去?”

善桐现在看到桂含春,就想到杨棋,心中就不得劲儿,可又想多看他几眼。便不肯做声,只是低低地应了一声,便放马前行。桂含春追在她后头,倒也觉出了小姑娘情绪不大对头。只是他一个少年郎,又怎猜得出女儿家千回百转的心思?纵使善桐还小,只算是半个小女儿,这份心思的精妙,也绝非桂含春可以蠡测。他逗了善桐几次,看善桐都不说话,也就罢了。两人一前一后跑了一会,善桐才慢下马来,歉然对桂含春道,“我想到村子里的事,一时间有些担心,桂二哥别怪我失礼了。”

小小年纪,心思倒不浅。桂含春心下思忖,见她嘟起嘴来,脸上被风吹得红彤彤的,又觉得她煞是可爱,因笑道,“哪来的失礼。不过这一次,我们开的口是有几分大了……”

他脸上竟也真有些赧色,善桐见了,想到那招暗花的主意居然是此人所出,所生的一点点怨气,也就被风吹跑了,她又恢复了女儿家言笑晏晏的态度,且行且笑且言,“不瞒桂二哥,你和我想到一块去了,我那天还和祖母说呢,我说要大家都出粮食,非这招不行。就是这主意也损了点,我是怎么都没想到,会是桂二哥你出的!”

桂含春的脸刷的一下就红透了,他面红耳赤地道,“也是形势所逼,让三世妹看笑话了!”

善桐就算原本还有一点怒火,此时也再无法维持下去,刚说了一声,“还是打仗要紧。”只觉得腮边一凉,抬头看时,却是天边飘下了点点雪花。

桂含春忙就道,“了不得,咱们快走,你身上这件衣服是不当水的!可能着凉。”

的确,善桐因是在家,没有他们穿得体面,身上的棉披风挡风是尽够了的,但沾上雪就是透湿。她自己也大皱其眉,正要加快马速时,桂含春又恐怕即使走快了,善桐身上热,雪花落到身上就化了,还是有寒气入骨的危险,索性就把身上大氅解下,缓了马要递给善桐,“来,你披上!”

善桐忙道,“那可不行,风这样大,没了挡风的骑回去,你要着凉的!”

话虽如此,可雪眼看着就下得大了,桂含春实在不放心善桐,两人争执一番,见善桐还不肯答应,他索性把心一横,“今年才十一岁,又这样孩子气,避嫌这样的话,事急从权,也顾不上了。”

竟就探过身子,在马上把善桐拦腰抱到了自己身前,重又披上氅衣,沉声道,“那你缩在衣服底下吧,横竖你身子小,外头人也看不到的。”

善桐只觉得天旋地转之间,自己便落入桂含春怀中,她的脸一下就红透了,默不做声地掀起氅衣一角,钻到了桂含春怀里。

先还保持了一点间距,后来马儿走起来,冷风钻入,桂含春不免轻轻一缩,她恐怕害得桂二哥着凉,便又缩到了桂含春胸前,将两人的最后一丝距离,也给拉得不见,彻底缩进氅下,成了桂含春胸前的一颗大果子。

桂含春倒不觉得如何,在他眼中,善桐虽然已经十一岁,但的确还是个孩子。只是雪势渐大,马行又缓,善桐又再不肯说话了,他倒有些尴尬起来,左顾右盼之间,觉得一股幽香沁入鼻端——这香味还带了些甜甜的奶味,但若有若无之间,却也有了些淡淡的茉莉味道,两相组合,竟十分沁人心脾。

他想要说一声‘咦,小丫头你身上好香’,又觉得难免唐突,偶然回头望去时,却见地下一层新雪上,只得两行蹄印,逶迤相随,心中竟不由一跳,只得将话咬在舌尖,在越来越密的雪花中,渐渐又放缓了马速。

56、姜汤

两人到了遥遥能望见村墙的地方,桂含春便下了马,从鞍袋里掏出一把小伞来,笑道,“来,咱们撑伞走吧。”

善桐要和他共伞,桂含春又道伞下太小,只让善桐撑着,自己带起兜帽做数。善桐明白他是为了避嫌,越发有些不好意思,却也佩服桂含春想得周到:两人共乘,在别人眼里,大小总是个话柄。

虽然桂含春心思是细的,不过天降大雪骤然降温,路上行人其实已经极少。两个人并肩走了一段,才听到身后马蹄声响,却是众人遇雪往回,他们跑得快,也赶了上来。

并不是每个人鞍袋里都带了伞的,桂含沁就没得,他一脸的惫懒,不由分说就钻到了善桐伞下,“好哇,小丫头,你偷我的伞使!”

善桐被他惹得直笑,想到这伞是从他那匹马鞍袋里掏出来的,便索性递还给他,“好意思拿,表哥就拿回去吧!”

“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桂含沁果然接过伞来,笑嘻嘻转了一圈,转得伞上积雪飞溅,将伞面清得个干净,又递回给善桐,自己也带上了兜帽,“走,上你家讨一碗热汤喝去!”

善桐这才发觉众侍卫已是都转过了另一条巷子,只有桂含春、许凤佳同含沁三人和自己并行。她一下猜到了原委,心中也不是不高兴的:虽说许家、桂家同小五房没有什么交情,但这两位少将军对小五房还是很尊重的。

一行人说说笑笑,热热闹闹地进了小五房祖屋,张姑姑早候在门前,见到善桐伴着三个客人来了,先给客人们问了好,这才一把拧住善桐的耳朵。“刚才老太太问了几次,怕你淋了雪回来着凉,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我都应付过去了,还不快进来!”

善桐被她拧得龇牙咧嘴,进了屋张姑姑亲自为她去了披风,一边埋怨,一边在浑身上下细细地摸了一遍,见善桐的确未曾淋湿受寒,才放下心来,板着脸道,“见下了雪,老太太就让煮羊肉汤,喝一碗去吧!。”

她是老太太身边的老人了,又老板着一张脸,善桐其实有几分怕她的。待要搂着脖子撒娇,请她不要告诉祖母自己又出门野了,见张姑姑神色严厉,只得又硬生生地忍了下来。溜进小厨房喝了一碗热乎乎的羊肉汤——上头洒了好些姜末的,果然浑身上下都暖起来。

想到桂含春为了给她挡雪,难免受了些寒气,善桐眼珠子一转,就搂着厨娘韩妈妈的脖子,笑眯眯地同她耳语了起来。

这边厢小姑娘忙着小姑娘的心事,那边老太太却也和少将军们说得热闹。许凤佳郑重谢过了老太太,“世伯祖母为我们出了多少力,凤佳记在心底。”

他略作犹豫,又道,“虽说凤佳年纪尚小,但毕竟已经出外办差,也不怕世伯祖母笑话,日后府上有什么用得着凤佳的地方,托人带一句话,凤佳必定义不容辞。”

到底是世子爷,这样客气,老太太也觉得面上有光。她欠身先谦让了一句,“世子客气,老身不敢当。”

顿了顿,又颇带深意地道,“——大家也算亲戚,日后也要常来常往才好。”

许凤佳脸上微微一红,竟答不上话来。其实他虽然和小四房算是亲戚,但怎么都是打了弯的,老太太这话听在有心人耳中,自然是含义丰富。就是桂含春都不由有几分恍然:母亲几次说,杨家五姑娘是早被订走了的,这话看来就是应在了许家身上……

他和桂含沁是早拜谢道别过的,老太太又问了几句运粮的事,知道诸燕生要和他们一道去定西,还道,“诸家这一次也不知道借了多少粮食走。”

这件事别人不知道,三个少将军是一定知道的,许凤佳和桂含春对视了一眼,桂含春温言道,“诸家村人也多,这一次借了一万石……利息倒是和我们一样,都是三分。”

老太太惊得一跳,半日才喃喃地道,“一万石……嘿嘿,这一下,可有得好瞧了。”

虽说借粮乃是公事,但人来一趟,掏走了有八万石粮食,杨家村元气大伤是肯定的事,归还之日又还遥遥无期。几个少将军对视了一眼,均有些尴尬,桂含沁就坐到老太太身边,甜甜地道,“姑婆,我看,您要不还是住到西安去吧。西安城毕竟是省会,能比凤翔府要好些……”

虽然明知桂含沁是一番好意,老太太却依旧嘿然道,“借粮的事是我一手给你们张罗的,现在出了结果,我倒走了?这可不成,就是饿死,咱们小五房也是不能走的。”

众人顿时又多添了几分忐忑,桂含春简直如坐针毡,“世伯祖母这样说,我们真是坐不住了,您请放心,军粮一到,一定立刻给您们送来……”

屋内气氛正是僵凝时,善桐端着个桃木盘进了屋子。她人小力弱,托着这沉沉的木盘子,可相当吃力,颇有些颠颠倒倒的。老太太看了,眉头不禁一皱,“这是在做什么?多亏三位也都不是外人,不然,你岂不是现眼了!”

善桐在门外已经听到了些大概,她未语先笑。“表哥和两位世兄从外头进来,这不是下了大雪吗,我看着都是没撑伞,一路淋进来的。祖母您也心疼心疼他们,让先喝一碗羊肉汤,暖暖身子再说话吧!”

这话透了贴心,最可喜在座包括善桐自己,都没人把她当个大人,免去许多避嫌。老太太一摆手,“你就胡闹吧!”

语气似乎有些嗔怪,可一转头又热情招呼,“我倒是没个孩子想得周到了。来来来,怎么样先喝一碗汤,免得淋了雨雪湿气入侵,落下病来就不好了!”

善桐早已经笑盈盈地给许凤佳递了一个精致的楚窑黑兔毫小盅,“世子爷,您请用,小门小户,别嫌弃器具粗陋。”

许凤佳掀开盖看时,果然见得里头是金黄色的一碗热汤,羊肉的香味中略带了一丝姜辣,闻起来就别样香甜,惹人食指大动。他还没说话,老太太已先笑骂,“又是从哪里翻出来的!我竟不知道咱们家还有这名贵物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