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前年就回老家去了,预备着选秀的事儿。”卫太太面上闪过了一丝阴霾,淡淡地道,“不巧,继母去年又没了,也没参选。这刚出了孝期,在家住得怕也不大舒服,我就打发了麒山兄弟去接她过来。怎么说也是在身边养大的嘛……前两天刚动的身!”

她又立刻换了脸色,精明的眼神在四个姑娘身上扫过了,又停在善桐身上,用神看了一刻,才满意地笑了,指着善桐道,“从前见三姑娘,就觉得人品超脱,别看琦玉生得美,要我说啊,和三姑娘的气派一比,可就被比下去了。”

便笑眯眯地让善桐坐到自己身边来,“挨着我,我真能多吃一碗饭!”

善桐被卫太太看得浑身都不舒服,看母亲眼色,却只能依言坐到卫太太身边,轻声细语地回了几句卫太太的答话,她有意答得简短和含糊,不想卫太太反而更加满意,“要比从前更娴静得多了。”

就连善桃、善婷和善樱三姐妹都看出来卫太太的意思,虽然没有一语明说,但善婷先就背着身子,冲善桐刮了刮鼻子,就是善桃,也不禁对妹妹莞尔一笑,倒是善樱咕嘟着个嘴,似乎有些淡淡的失落。但目光偶然和姐姐一碰,立刻又露出笑来。只有善桐本人,一想到卫麒山那飞扬跋扈的性子,和满口里的拿战俘练功,就觉得这一顿饭真是怎么都吃不香。好容易等送走了卫太太,她在净房里洗漱预备和母亲就寝,二老爷在外头和二太太说话时,又偶然听到父亲似乎提起卫家,小姑娘便忙不迭地飞到门边,竖起了耳朵。

“卫太太看来是一门心思认准了善桐了。”二太太也有些哭笑不得,“对善桃就只是看了几眼,夸了几句而已。从小就喜欢三妞……今天几姐妹站在那里,就看了一眼,便盯着三妞看个不停……”

话里自然也不是没有微微的得意,二老爷听见,也不禁微微一笑,他看了净房一眼,便将夸奖的话压了下来,轻描淡写地道,“毕竟西北人丁稀少,偶然来个眉清目秀的姑娘家,就都当作宝贝了。要是在京里,大户人家一多,也就显不出女儿来啦。”

榆哥、梧哥,那是没有得比了。可王氏自负自己两个女儿,是稳稳要压小五房这几个孙女一头的。她面上的不快一闪即逝,正要说话时,见二老爷指了指净房方向,才会过意来,也是忍俊不禁,片刻后才和二老爷商量,“既然善桃那头不成了,卫家的事就不必和老太太提了吧?他们家虽然这几年也冒得快,这边是牛家的亲戚,那边是桂家的老下属……现在怎么说也有正四品的功名了,但四品官不说多如牛毛,也绝不稀奇,配三妞,还差了点儿。”

“几年前你不是还提过,说卫家不错?”二老爷戳了妻子一下,也道,“倒不是说门第相配不相配,只要人家正派富足,孩子过去了不会吃苦,就是官衔再低也是能嫁的。就是卫家呢……功名心急切了一点,现在两边抱大腿,看着似乎如鱼得水,可将来要有一天两家彻底撕破脸了,他们难做的日子在后头呢。”

不论是出于门第方面的考虑,还是对政治前途的担忧,看来父母是并不大看好卫家了。善桐不禁松了一口气,又听父亲嘱咐母亲,“桂太太的寿筵,你还是着重打扮善桃,别私心疼爱三妞,让妹妹抢了姐姐的风头……”

接下来的话,她就没有什么兴致去听了,一边径自走开梳洗,一边又不禁惦记起了桂含春:虽然说这样想一点都不娴静,虽然说这不该是大家小姐的念头。

但,她也有几年没见到桂二哥了呀……

时间过得很快,几乎是一转眼就到了桂家寿筵当日,一家老小自然是齐齐出动,就连善婷刘氏母女,都不知从哪里变出了一身极为体面的头面衣裳,站在盛装打扮的王氏身边,竟是丝毫都不逊色。善桃姐妹自然也都再三打扮——也不知是出于私心,还是自然而然,王氏虽然落意打扮善桃,但也赏了善桐一对新耳坠子,待得到了桂府,自打一下车,这同属杨家女,身份却又各不相同的四姐妹,立刻就吸引了各色人等的眼球。王氏环顾女儿们一眼,尚未说话时,远处就有一位打扮富贵的太太笑着对王氏点了点头,缓步踱了过来,和气地道,“杨太太,这除了你们家的樱娘之外,三个姑娘都看着眼生呀?”

王氏不敢怠慢,忙笑着将三个女儿家都介绍了一遍,又道,“让肖太太见笑了,家里女儿都养在老家,没怎么见过世面。”

这位肖太太,自然就是陕甘总督肖家的主母了,她半合着眼,似乎似听非听,等王氏说完了,才含笑抬起眼来,逐一和女儿家们拉手问好,先握过善桃,又握了善桐时,握住就没有放手,一双略略带了肿的金鱼眼睛眯得更小,专注地盯着善桐直打量了半柱香时分,才松开手来,笑着说了一句,“不愧是杨太太调.教出来的闺女……”

到了这个地步,善桐就是再傻,也都知道自己无意间终究还是抢了姐姐的风头,她略带抱歉地瞥了善桃一眼,刚想说话时,就见远处人影一闪,似乎是有个男丁转过了院角。

136、真相

桂太太平时的作风再潇洒,到了这种大场面,男女眷之间自然也是慎之又慎,不至于乱了礼教大防。除非是主人家自己,否则成年男人要在内院出入,今日里自然是纯属天方夜谭。就是男主人自己要进内院来,只怕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善桐不过是惊鸿一瞥,要再看真时,那人却已经去远了。她心下不免犯了少许猜疑,却也不再深想,随着母亲一道,和平素里相厚的人家打了个招呼,肖太太又招呼王氏一道,携手进内堂给桂太太道喜。

这是摆明了要炫耀两家交情深厚,连太太们都是手帕交了。王氏虽然有心避嫌,但奈何肖太太热情,无奈之下,也只好同肖太太一起进了里屋。肖太太还和王氏感慨,“前头两个女儿都出门了,今日看着杨太太带了四朵鲜花过来,倒是让人觉出了生女儿的好。好比现在,要是桂太太身边有几个女儿陪伴,也就不至于如此忙于应酬了。”

这摆明了还是在暗讽桂太太自重身份,不肯出门来迎接她这个总督太太。善桐虽然这几年来久居村中,但也不是听不出话里的意思,她不禁看了母亲一眼,眼神半路上又遇到了二姐——看来善桃虽然不言不语的,但也听出了肖太太的潜台词。

王氏和肖太太打太极,“其实女儿多了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争宠都吵得人头疼,倒不如生儿子好,到了年纪拨到外院去,自然有人看管……”

就势便转了话题,和肖太太唠叨育儿经,善婷忽闪着大眼睛,似乎听出了什么来,又和母亲窃窃私语,好奇地打量着将军府内的景色。善樱却是不管不顾,只顾着和善桐指点,“可惜来得不是时候,去年母亲带我过来,花开得很漂亮,比得上京城的名胜了……”

说了几句话,众人便进了内堂,桂太太就是再自傲,此时也要出门迎接了——人还没到,声音就到了。“我出来得晚了,真怠慢贵客!”

肖太太鼓囔囔的金鱼眼毫不客气地往上一翻,作出了一个醒目的憎厌姿态,可下一瞬间又挤出了一脸的笑,她亲热地上前握住了桂太太的手,“今年可是您的正生日,办得大些人就来得多了,咱们什么交情,你只管招呼别人去,我这你可就不用管啦……”

桂太太要比善桐初见她时老了几分,她今年说来也是五十岁的人了,尽管保养得宜,鬓边到底还是见了白发。虽说打扮得自然是华贵得体,但脸颊便没有初见时的丰润了,原本几年前刚见面的时候,她虽然四十多岁,但看来就和三十才出头似的。如今呢?倒显得比五十岁还老了几分,面容一下就现出了苍老、刻板来,只是气度到底还是一样的大方,对肖太太故示亲热的话语,她长长地嗤了一声,半真半假地道,“怠慢了谁也不能怠慢了您呀,就您这身份,到了金銮殿都怠慢不得呢,在将军府里要是受了冷落,我这罪可就大啦!”

话尤未已,身边簇拥着的贵妇亲戚们,都齐声笑了起来,“您风趣!”

肖太太显然很不是滋味,转着眼珠子才要说话,桂太太这边和王氏问了好,那边眼珠一转,便望着善桐笑道,“小丫头,你也到西安来了?好,好,可要多住些日子——看看你长大了,是不是还那样大胆,骑马射箭,都来得!”

一如既往,对她带了些霸道和优越的示好,善桐是很难从心底觉出感激来的,不过西北的大家女眷,精通骑射的不少,她求助般地看了母亲一眼,自己这边笑着回了桂太太几句,那边王氏也牵起了一位少妇的手,亲切地笑道,“我前儿坐车的时候,看见你婆婆骑马出去,身后还跟了一骑,瞧着像是你呢,现在骑术也学得很好了嘛——”

这是个清秀中略带了腼腆的少妇,虽然脸盘红润,个子高挑窈窕,但气度却有几分怯懦,对王氏的亲切的话语,和周围人奉承讨好的捧场话儿,她也不过是报以羞涩的一笑,轻声细语地道,“多谢婶子夸奖……”

便摆弄着自己的辫梢,含着笑不说话了。

桂太太眼底闪过了一丝不满,她若无其事地接过了话头,一面和王氏、肖太太寒暄,一面安顿众人入席。善桐等姐妹身为小辈,倒又不能和王氏、刘氏坐在一块,而是被安排在了花园内东边一处敞轩里,同西安城内众头面人家的千金小姐,围坐了一桌。

如今城里最显赫的两户人家,身边都没有女儿,说起来也就是杨家,不但根基深厚——又是地头蛇,并且官职也大了。善桃姐妹三人又是初来乍到,这些小姐们倒是不如母辈,已经练就了不着痕迹的套近乎功力。反而和善桐三人没什么话说,倒是善樱如鱼得水,一落座就拉着谁家小姑娘的手,和她咬了半边耳朵,才回来跟姐姐们八卦。“听说桂家大少奶奶这一回又不得出来招呼宾客,桂太太就把她拘在身边,不让她一个人落单,我们这桌倒是天水来的一个嫂子在招呼。”

先不说善桃沉了脸,待要发作,又顾忌场合,善桐似笑非笑,不肯答话,善婷首先就兴奋起来,和善樱声若蚊蚋地耳语了半日,善桐隐隐捕捉到了几个断续的句子,无非都是“可不是没什么脸面,听说就是个下人都敢给她脸色……”,“放在身边教了几年了,怎么还都教不出来……”。

善桐不愿搭理善婷,先还由着善樱和她说话,过了一会,便拿筷子敲了敲桌子,略带警告地看了妹妹一眼,善樱便再不敢多话。果然顷刻开席,过来陪坐的倒是一位面生的小媳妇儿,她面善爱笑,和众人都很说的上话,对善桐姐妹尤其客气,还笑眯眯地对善桃道,“我们两家说来也算是拐着弯的亲戚了,去世的先婶母,是贵府老太太的侄女儿来着呢。”

这就是含沁过继的十八房原来的堂兄弟了……善桐心下不禁一紧:怎么说是个世袭的职位,放着近亲的孩子不过继,要过继含沁。恐怕这家人面上不说,对含沁却未必没有芥蒂。

她却多虑了,桂家这位小嫂子人很健谈,说起含沁,满口都是好话。“这孩子可懂事着呢,和我们家也走动得勤快,他堂哥说起来,满口里都是含沁这个含沁那个的,可不是伯母办寿酒,我们过来吃酒,他就成天和含沁在一块厮混……”

众人攀谈起来,善桐这才知道她丈夫这一房家产颇丰,如今两老也都已经去世,就是小夫妻两人在天水照管家业,虽然没有功名,但日子过得却也甚是逍遥快活。因她素来口齿便给,这一次正寿酒便被桂太太委托了,来陪着这一桌千金小姐用饭。

连个没诰命的亲戚家媳妇,都安排到场面上来了,大儿媳却被拘束在身边,桂太太也真是一点面子都不给儿媳妇留……善桐这顿饭吃得又多了几分心事,想到桂含春就算是再含糊其辞,此时势必也不能不吐露出部分实情,至少桂家一面,应当已经知道桂含春看中了自己为妻,便不禁又回味起方才桂太太那几句话来,她随意用了几口饭,便搁下了筷子。只是和身边姐妹们闲话听戏,排遣无尽的心事。

却不想酒席才尽,那边就来了人,“请杨三姑娘到花厅说话。”

便有两个媳妇子上前,将善桐带到了花厅内,众位太太也已经下了席各自吃茶说话,进门时众人都看了过来,肖太太还道,“桂太太不说真是没留神,这对碧玉坠子,论做工倒也就这样了,细细一看,竟是通透得很,半边脸都能照得绿了!”

桂太太咧嘴一笑,神色多了几丝高兴喜悦,倒是显得有了几分从前的风采,她让善桐站到自己身边,冲着明亮处仔细地相了相,才满意地道,“其实坠子真也就是如此,我看啊,还是她人白,戴着就特别出挑。从前得到过几件宫中赏出来的首饰,做工材质,天家御用自然是无话可说,但我戴着就怎么都没有她戴着好看啦。”

原来这是议论到了善桐的坠子——善桐和王氏都有几分哭笑不得,那边卫太太早就一叠声把善桐唤到身边,仔细品鉴了片刻,也道,“人也漂亮,首饰也实在好,我看光做工就值老鼻子钱了,更别说料!西安城里都没见这么好的料子,这不是本地货吧?”

“是我让她姐姐在京城物色的。”王氏也难得地起了谈兴,众位太太顿时你一言我一语,说起了西北的消费经,这家的料子、那家的首饰……桂太太反而没了声音,她往后一靠,满意地看着厅内总算融洽起来的气氛,又扫了大媳妇一眼,唇边不禁现出一个冷笑,再看看善桐——小姑娘正坐在卫太太身边,似乎和她念叨着小伙伴的事儿。

真是大姑娘了,这一摆头,碧玉坠子这么一衬,更显的肤色雪白,眼中像是蒙了一层薄薄的雾气,叫人看不透她心里的思绪,这点倒是和她母亲一样,都是面上挑不出毛病,心底极有城府的样子。言行举止,虽然比不上京里那些个大家闺秀那样精致,但也就不如她们那么死板,依着自己的性子,倒是更喜欢西北的姑娘,好说歹说,心眼儿能比针鼻子大些,虽然也还有限……

她又不满地看了大儿媳一眼,轻轻地叹了口气——当时就不该从京里请嬷嬷!也是那几年忙得顾不上这一遭了,现在来看吧,真是怎么瞧都上不得台面。要不是儿子实在喜欢……

过去的事,桂太太也不愿再多想了,她格外掂量地望了善桐一眼,忽地就笑向卫太太道,“说起来,你们麒山今天怎么没来?含芳是一早上就惦念着了!说是这几天都没能看到他的人!”

“我打发他们兄弟回去老家看看外祖父。”卫太太和桂太太自然是熟不拘礼——一边说,她又一边笑着看了肖太太一眼,对她亲切地点了点头。“顺带把琦玉那丫头接来住一段日子,也就是这两天到了的。”

“倒是不巧了,许久没见麒山舞剑,不知道剑术进益了没有。”桂太太就兴致勃勃地告诉肖太太,“据说这剑术练到了化境,就是泼墨都进不了剑团呢。以麒山身手来说,练了一年多,应该是有小成了。”

她是将门主母,生日宴在座的起码有一小半都是武将家的女眷,顿时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起了阵前的几种绝学,桂太太看大家聊得开心了,便一合掌,干净利索地道,“麒山既然不在,倒扫兴了,不过我们家二小子、三小子的枪法倒也是数得上的,我久已想让他们兄弟耍一套来给我瞧瞧,今日这么好的日子,便让他们舞枪助兴,大家说如何呀?”

众人哪还有什么话说,肯定是齐声称是。于是又忙着安顿了屏风等物,将室内围出了一大片空地,桂太太也打发人去前院传话,没有多久,桂氏三兄弟就一前一后,进了花厅。

打从老大桂含欣起,这三兄弟长相都挺相似,风度虽各自不同,打远一看,一时还真无法分辨,直到桂含春脸上受了伤。众人这才一眼就能分辨出来——这脸上带了一团红痕的,就是老二含春了。

就算经过精心诊治,这位西北上空冉冉升起的将星之一,也终于落下了醒目的疤痕,正面看还不觉得,侧脸一看,就觉得他的肉像是被谁削去了一片,竟很有几分凹凸不平的意思,而这胎记一样的暗红,也终于为桂含春温润的气质增添了几分铁血与狰狞,令他看来终于有了军人的样子。……只是落在桂太太眼中,儿子脸上这一块肉掉了,就像是她心头一块肉也跟着掉了,每每看到,心中都不禁先是一疼,才能缓开了去思忖别的。

她又扫了众人一眼,见各贵妇都窃窃私语,显然也正在议论儿子面上的伤痕,就是杨太太,也都和卫太太频频交头接耳,看口型,权神医三个字吐露得极为频繁。唯独三姑娘却是呆呆地坐在当地,虽然面上仿佛被一张平静的面具给罩了个正着,但眼中的云雾依然不禁散了开去,让桂太太窥见了她心中的情绪。

她不是细致人,对三姑娘也没那么熟悉,但总算还能读得出心痛与害怕之间的区别。杨善桐神色间或者有些遗憾,但眼中流露出来的痛楚,倒是触到了桂太太心底软处。

她便叫过桂含春来,爱惜地抚着他面上的伤疤,这才向众人笑道,“别看它丑,可是救了二小子的命呢!要是偏上一点儿,火铳可就进脑了。嘿嘿,罗春和他身边那十三个亲卫,虽然人少,但战力倒是一等一的强。”

这短短一句话,顿时惊起了一片低低的议论声,众人望着桂含春的目光,自然也崇敬多了——从前都听说他是巡逻时遇到北戎的散兵游勇,无意中落下的伤痕。虽然嘴上不说,心底未免觉得他有些大意。可罗春这两个字一出,桂含春这伤口中蕴含的意义,可就不仅仅是他本人的勇猛、北戎的凶暴了……

桂太太却不大在意,她含笑再扫了花厅一眼,见杨三姑娘已经垂下脸去,心中倒有少许遗憾,便瞥了儿子一眼,笑着把他推出了屏风后头。“小子,打点起精神,讨得大家的欢心,有你的好处呢!”

137、打探

桂家旗下,素来猛将如云,这一点众女眷都是听说过的,只是这群大户人家的太太奶奶们,也从未有人亲临前线,因此尽管久闻大名,但亲眼看到桂家子弟上阵演习武艺,究竟是极难得的机会。桂氏三兄弟尚未动手,兴奋的议论声便嗡嗡地响成了一片,就连王氏等人,面上都流露出注意神色,卫太太更是咂舌道,“可惜麒山不在,要不然,他和含芳平日里演习武艺最是默契的,这一次肯定能得到彩头。”

善桐却全没留心到卫太太的话头,她垂下头来看着自己的脚尖,竟是不敢抬头,唯恐泄露了心中的万千思绪——罗春这两个字,对别人还好,对善桐来说意味着什么,当事人自然是彼此心照的。一时间她想的竟不是正挑选武器的桂含春,而是现在不知身在何处的含沁:这件事,沁表哥居然没对她提到一个字……是有意还是无意?肯定是有意了。这么说来,是桂二哥本人不想让她知道了?

这一次受伤兜兜转转,到现在居然有九成原因,也许是和她有关——善桐也没那么自作多情,会认为桂二哥也许是为了她策划一次袭击。她毕竟还是了解桂含春的,以他稳健的行事作风,还不至于如此癫狂。但在追击中,有没有可能因为罗春同她的旧怨,桂含春在该退的时候便没有退呢?这就是说不清的事儿了……

桂太太有意点出此事,究竟是为了给桂二哥正名,还是也有说给她听的意思呢?善桐一时竟大为忐忑,她听得屏风外头桂含欣的声气道,“母亲想看咱们习练哪种兵器,哪路武艺?”那边桂太太又说了些什么,小姑娘却没听清了,她心潮翻涌,终于还是忍不住抬起头来,透过了镂空雕花的屏风,又在一起追寻起了桂含春面上的伤痕。

由于屏风角度的关系,她只能隐约看到桂含春的半边脸颊,那一团暗红色的阴影就越发显得刺目,竟让这位气质温厚的少年平白多了几分怕人。善桐只看了一眼,心就好像被谁的手拧紧了似的,她猛地一缩,又垂下了头去。只听得身边卫太太体贴地道,“你还是个姑娘家,在这里也不方便,他们动刀动枪,怪怕人的,还是回姐妹们那里去吧。”

她倒是一片好心,见善桐低着头连桂含春的脸都不敢看,还当她是被吓倒了。因此便出言解围,王氏也笑道,“嗯,说得是,你没出嫁的人,还是回避些好,去吧。”

便又有人恭维王氏,“真是教女有方,不说三小姐,连那位六姑娘都是进退有度!”

善桐无法可想,只得徐徐起身,向桂太太道别,桂太太也就欣然道,“今日事忙,就不多招呼你了,改日我请你到我们家来骑马,你赏脸不赏脸?”

话音刚落,肖太太也不甘示弱,握着嘴笑道,“桂太太说笑了,善桐这姑娘一看就娴静,让她骑马,岂不是把娇滴滴的小姑娘都给折腾坏了?杨太太,什么时候带上几个女儿,到我们府里坐坐是真的,刚造了花房,一年四季都有鲜花看,在西安城里怕也是独一份了。”

王氏母女都大感尴尬,王氏只得歉然道,“她平时都在老家陪伴祖母,老人家是一刻都离不得孩子,这一次也就是住个几天,等她舅母回来见一见,就要回去的了。等有了空,必定还带她上门拜访两位长辈的。”

这是摆明了两家人都有抢善桐的意思,众位主母就是对善桐没有任何兴趣的,也都要刮目相看了。就连屏风外的三个少年,灼灼的眼神似乎也都透过屏风,汇聚到了善桐身上,令她顿生芒刺在背之感。善桐干笑了几声,见母亲给她使了个眼色,便如蒙大赦,谢过了桂太太和肖太太的好意,从侧门出了屋子。

虽然在来访桂家之前,她心底也有些若有若无的盼望,希望能够见到桂含春——甚至更大胆一些,希望能够和桂含春说上几句话,就算是最客套的寒暄也好,能够和他面对面地用眼神打个招呼也好,都能在善桐空荡荡的心里填些什么,可在桂太太似乎有意,又似乎只是一时兴起的安排下,见到了桂二哥之后,她又心乱起来。就算回了厢房,也是郁郁寡欢地,偏偏善婷等人又缠着问她过去何事,善桐只好随意敷衍了几句,可即使如此,众人也都艳羡得不得了,七嘴八舌地道,“还是伯母婶婶们慧眼识珠,我就看着你戴得好看了,可还看不出这坠子值钱在哪。”

便又借着坠子向善桐搭话,就算善桐素来也开朗多话,今日里香饽饽成这个样子,亦不由得大感吃不消。她随意敷衍了几句,便借口如厕逃脱了出来。也不敢再进去厢房,只好在一株大槐树下站着,借着茂密的枝叶,将自己隐到了阴处发呆。

过不得多久,众人也都三三两两地散开来玩耍,善桐垂着头只是出神,心头纷纷乱乱的,想到这里又想到那里,一会儿想:桂太太究竟是什么意思,既然考校了我,可见得的确也是有看中我做桂家的媳妇,时至今日,我们小五房的出身地位也未必比桂家差了。她……她要是不提亲,亲事终究还是不成的。就是提了亲,万一两家在仕途上决裂,也根本没有成事的可能。唉,这件事其实成不成,还不看桂家,桂家多半是愿意的,还是得看远在千里之外的小四房大爷,得看那个素未谋面的杨棋了。

过了一会,她又不禁苦笑起来:杨棋就算是再能耐,只怕也未必能为自己的婚事做主吧?

可自己这么多年来,所见的那些个年轻俊彦,不是和她有婚姻之说,就是和她有遗珠之憾,年年听到她的消息,她都是步步高升、春风得意。连她二婶那样的长辈,都被她斗回了老家。恐怕连婚姻大事,她都能自己当家做主,都是难说的事。

她一向自负还算聪明,在身边所见的姐妹之中,也的确很少有人在天分上足以和善桐比较,唯独这个杨棋,虽然多年未曾相见,但似乎什么事都压了善桐一头。在她的想象中,此女生活在江南水乡之中,锦衣玉食,金尊玉贵,嫡母必定倚重非凡,父亲的疼爱就更不用说了,虽然生为庶女,但过得似乎是极为顺心如意的日子,和自己这明面上父严母慈、熙和雍穆,私底下却是尔虞我诈藏污纳垢的大家生活比,竟是不知好过到了哪里。除了个嫡女身份以外,自己是什么都比不上杨棋……不知为什么,善桐总是隐隐有些担心,就连自己最中意的桂二哥,最终也还是要被她抢走。

她的婚事,虽然和她切实相关,可最终能够做主的却并非是她自己本人,而是远在天边未曾谋面的小四房大爷,这已经就够荒谬的了,更荒谬的还是最终小四房大爷的决定,恐怕也不是出于任何切身的考虑,还是要和朝中的政治风云相连。想到这一层,小姑娘竟有些好笑起来,她才勾起唇角,就听得身前有人笑道,“你怎么一个人躲在这里傻笑?”

善桐抬头看时,却见善婷笑盈盈地站在跟前,她虽然不喜此女,但也不得不端出笑来,随口敷衍了几句。善婷却似乎并未看出她的冷淡,而是兴致勃勃地和她议论起了今日酒席上的见闻,“那位转运使家的闺女,生得胖乎乎的,看着和白面馒头一般,真是可人爱——”

两姐妹说了一会,忽然听得两个女儿家一头说一头笑,也近了槐树下。善桐伸头一看,见是方才最热情的两位千金——其中一位,正是转运使家的庞小姐,她忙拉了拉善婷的衣袖,轻声道,“小点声,被她们发现了,又要过来说话。”

善婷自然依言降低了声量,她看着善桐,面上闪过了一线艳羡,忽然中断了之前的话题,闷闷不乐地低声道,“我真羡慕你……”

善桐不禁有些吃惊,她才要说话时,那两个小姑娘低低的絮语声,透过茂密的枝叶,却已经传到了两姐妹耳中。“也没见她有多娴雅大方,就是生得好看些,谁都当她是个宝……那对坠子,还不知道是真是假呢!”

“行了行了,你也少说两句。”听声气,说话的却是庞小姐,她半带了不耐烦地道,“她们杨家的女儿还不都是那样个顶个都拿自己当回事,村子里养大的姑娘,顶着个百年望族的名头,就很把自己看得高了……”

“她还算好的,她身边那个穿黄裙子的,家里连个官都没有,还好意思坐在咱们的桌子上……戴着的金镯子,样式旧成那个样子……”

“嗳,快别说她了!一听她开口就知道是乡下来的,一口村味土得掉渣,又那样爱笑。主人家一开口就笑成那样——”庞小姐甚至还学着善婷的声气笑了几声,听着竟惟妙惟肖,“我都替她害臊,他们家就一个六姑娘倒是好的,文文静静,看着也讨人喜欢……”

之前她们议论自己,善桐本来没当回事,可看着善婷被说得满脸通红,要哭不敢,她心下不禁腾地就窜起了一把火。先瞪了善婷一眼,不客气地道,“哭什么,你就只会窝里横!”

话出了口,又觉得善婷其实在窝里也不很横,如今看来竟根本就是个缺心眼的货色,也就是在抢男人的时候横些——想到从前她对诸燕生的热情,善桐又白了她一眼,才低声道,“不许哭!敢掉一滴眼泪,回去我就拧肿你的胳膊!”

善婷又何尝见过她这副样子?果然被吓得眼泪都住了,呆呆地看着善桐,善桐压低嗓门,再说了声,“机灵点儿。”便抬高了声音笑道,“早都和你说了,你镯子样式旧了,该褪下来融了重打,你就是不听吧?家里生意做那样大,出了门还打扮得这样朴素,岂不是惹人笑话?”

见善婷猛地一窒,一时竟没有答话,善桐不禁暗自着急,正要自己往下说时,只听身后吱呀一声,又有人开了窗子,淡淡地道,“好了,三妹,我们庄户人家,自当勤俭度日。哪有和你这样的,出门做客,眼里就只有别人的首饰?我劝你还是摸摸自己的耳朵,管好你自己的那对坠子吧。”

两姐妹猛一回头,这才发觉善桃居然站在回廊中,因此处有一株槐树,挡住了大部分光照,这扇窗子看着是钉死了的,谁也没想到居然有人就站在窗子后头,恐怕也将两边的对话,都尽收进了耳朵。

善桐也没想到这个素来严肃的二姐,讽刺起人来也是如此尖酸刻薄,她心中涌起同仇敌忾之感,看着善桃就要比从前亲近多了,口中笑道,“我哪里知道我这坠子好呢?二姐你就笑话我吧,我除了长得好看些,可没有一点好,就是这玉是真是假,我还分不出来呢。”

善桃背着手,看着一本正经,眼底却也闪过了一丝笑意,善婷更是早被逗得笑弯了腰,银铃般的笑声中,之前的委屈,早已经不复见。

就是到了回家路上,王氏也都看出了不对,诧异道,“怎么先还好好的,到了散去的时候,庞家的姑娘眼睛就红红的,还有那谁家的小姐也是——一见到你们姐妹,就背过身去抹眼睛?”

几姐妹相视一笑,善婷便活跃起来,指手画脚地将事情说了,刘氏听得气愤,王氏却和听故事一样,听得好玩得不得了,还笑道,“真是坐井观天,自己小户人家出身,把女儿教成这个样子不说,还养出了她一身的傲气!”

却显然是没往心里去。

有了这段插曲,四个小姑娘倒亲近多了,连善桃的话都比平时要多。回了家还凑在一起玩耍绣花,第二日一早,善婷便来拉着善桐到自己屋里下棋。

两个人下了一会儿,善桐见善婷欲言又止的,便道,“干嘛呀,有什么话,你直说好了。”

善婷又吞吐了一会,才像是猛地下了决心,她低声道,“三妹妹,我本来是不想问你的,我虽然不懂得看人眼色,但也隐约觉得你是不大看得上我……要不是昨天的事,我也不好开口……”

善桐此时对她倒是观感已改,觉得善婷人虽然有时候轻浮了点,但略无城府,其实要比很多人都好相处得多,便微微一笑,随口道,“你开口嘛,什么事,能帮得上的,我一定尽力。”

善婷便一咬牙,她说,“我不怕你看不起我……我们家是一心想要把我嫁给一户官宦人家,怎么说也能照应着家里,不必再受那些个官兵的气。你也知道,我们家的田地靠着官田,这些年来各种委屈真是数不胜数——”

她抽了一口气,又道,“这一回来西安,我们其实就是老着脸想来说一门亲事的,我娘看上的……其实就是转运使庞家,其实说来不怕你笑话,他家和我家辗转还是亲戚呢,没想到私底下是这样一副嘴脸。我年纪到了,也再等不起了,倒是觉得你……你表哥出身挺不错的。我娘昨晚上也说,想托你祖母做个大媒呢。”

小姑娘面上就显出了少许患得患失的神色,低声道,“我也就是小时候见过他几面,这几年来都关在家里不能出门……你应当是能见到他的,你觉得他为人如何呢……”

话出了口,面上已经是一片晕红,尽显女儿家风流妩媚的羞涩之态。这表情竟让善桐猛地抽了口气,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过了一会,才结结巴巴地道,“他啊,嗯……我也不大清楚,对——我、我也说不上来,男女有别嘛,我其实也就是小时候见了几次表哥而已……”

138、初心

或者是善婷在桂家的见闻,多少也刺激到了刘氏,小二房这对客人就没有久留,在桂太太大寿后几日便动身回了村子。善婷临走之前,还叮嘱善桐,“若是能见了面,或是、或是听你哥哥们说了什么,回了村子便私底下告诉我……”

其实就是善婷打听到了含沁的消息,含沁这边不答应,两个人也不可能结成亲事。善桐心底还是有数的:沁表哥要是看得上善婷,早几次老太太明里暗里提起来的时候,就不至于是这个态度了。

既然如此,倒也不必多嘴多舌的,不然招惹得善婷要起了念想,也是一桩罪过。她渐渐就理直气壮起来,只是敷衍善婷:“要是打听到了,必定告诉你。”

善婷这姑娘也是实诚,听了善桐这话,不假思索地就松了口气,又笑着打趣善桐,“你就不像我了,还要为亲事发愁。上等人家的子弟,只怕是要排着队来求,你可要带了眼挑啊,这是一生的事,要紧时候,要是一味矜持,将来只怕后悔了都来不及呢。”

善桐居然无话可答,只好报以微笑,善婷也不在意,又去同善桃道别。倒是善樱很好奇,送走了善婷母女,回来就打听,“就是那天在桂家的那件事,姐姐倒是和她要好起来了!”

善桐看到她就有气,正好善婷撞在枪眼上,当下就吃了姐姐两个大白眼。“还没说你呢,庞家小姐心胸狭窄,举止轻浮愚蠢,连坏话都不晓得背了人来说。你眼睛怎么长的,和这样的人也亲亲热热的,难道人家捧着你,你就以为她是真心对你好了?”

想来也是,善樱素来是个耳根软没主意的人,在西安又是唯一的女眷,平时跟着王氏出门,母亲要是照管不到,她似乎也很难分辨众位小姐待人接物的好坏,还不是谁奉承得多,她就和谁好了?善桐恨不得能拎着她的耳朵把话灌进去,只是看到善樱吓了一跳,满脸顿时就涨得通红,心下又有些不忍,再想到嫡庶之间的分别,只好淡淡地叹了口气,放软了语气,和妹妹说了半日的话。

她这一次到西安来,一来有探亲散心的意思,二来王氏也是想为善桃出嫁后女儿的婚事铺铺路。没想到铺路实在是进行得太顺遂,反而抢了善桃的风头,从桂太太大寿后第二日开始,陆陆续续就有肖太太、卫太太并桂太太,连着十数家身份地位和二老爷相差仿佛,家中又有适龄子弟未能定亲的人家,下帖子邀王氏上门做客。虽然各寻借口,但王氏心头雪亮:西北这几年打仗,耽误了女儿家,也养出了一大批单身汉,现在都到了二十啷当岁的年纪了。家里人也心急着要定亲那。

这些人家多半都是三品上下的武将,论身份在二老爷和大老爷之间,家中不是这个不好,就是那个有限,王氏和二老爷商议了一番,都觉得没有能配得上善桐的,倒是善桃择偶的余地要大得多了,四品人家的青年才俊,也可以列入考虑,男方不必有齐大非偶的顾虑。王氏多少还是接了几个帖子,却不许善桐跟着去抢风头了。私底下也和二老爷感慨,“其实说起来,城里的小伙子最出挑的,除了桂家那几个,我们王家自己的王时,也就是卫家的两个小子了。可惜桂家不能沾边,卫家呢,家里又不合适。要寻一门方方面面都妥帖的好亲,也不容易。”

二老爷主要精力还是放在给善檀、善榕物色媳妇身上,这一向和京里小四房的二爷,自己的亲大哥也是书信往来频繁,对善桃的亲事就没有那么上心了。“看老太太的意思,门第还是次要,最要紧家风严正,本人人才要好。善桃性子强,最好是找个温和些的相公,婚后两夫妻也能少拌几句嘴。”

结果,虽然是来探望亲戚的,但因为舅母米氏回乡省亲未归,大舅舅又下地方去督促汛期兴修水利的事儿,善桐倒是连着半个多月都关在家里,成天和善樱大眼瞪小眼的,日子过得极为无味。只隐约听说总督府和将军府似乎是较上劲了,两边都不断发信邀几个女儿家上门做客。倒是把母亲闹得愁眉不展的。

果然,又过了数日,王氏便向她提起,“不能再推了,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你架子多大呢。横竖亲事上门,有你二姐在,咱们也不必着急应下,肖家要去,桂家也得去,但必须谨言慎行,这两户人家都不是良配。肖家的做派,你怕是也看不上不说,桂家呢你也亲眼看到了,桂二少脸上的疤痕忒是吓人,军功再强又如何?你日夜相对的又不是他的军功。”

善桐一时间不禁大急,有心要说什么,但虑着小四房那边还没发话,桂家无法上门提亲,多说了也是白说,只好又把话头吞了回去。王氏打量了她几眼,微微一笑,又道,“当然,要是你不这样想,那也没什么。就是桂家多半还是为了和肖家置气,她们还和小四房议亲呢。拉扯着我们,不过是不想让我们靠到肖家那边去——却也实在是露了急切,也不想想,他们正和肖家打对台呢,要是小四房应了桂家的亲事,咱们也就是亲戚了,难道还会给亲戚不舒服不成?”

一边说,一边又亲自为善桐挑选了几件得体又大方,却并不过分华丽的衣饰,才和女儿一道上了炕,在枕边和善桐闲话。“你可是想好了,想找个什么样的相公,和娘你不必害羞,就只管说就是了。只要不是眼往额角上长,娘一定为你找个称心如意的郎君。门第也好,人品也好,都不会输给你大姐夫的。”

又感慨,“这种事也就是看缘分了,缘分到了,你看你大姐,一转眼都为人父母啦。大姑爷也是,哪一面都无懈可击,就是现在在京里就好了……就能为你多相看几户人家啦。嫁妆我都给你预备起来了,到时候除了公中那份,我这里那份,还有你祖母私底下必定会给你的那份,一出门你腰包就鼓,女儿要有了钱,才夫家才不会受气……”

款款温情,轻声细语之间,说得善桐从心底暖出来,一时间她的思绪不禁怎么,又转到了杨棋身上。她想,虽然杨棋鸿运当头,从小事事都是掐了尖的。但说真的,我也实在不羡慕她——我家里再怎么乱,我也是有亲娘的人。这世上有谁疼我,会比亲娘更妥帖、更细致呢。

#

王氏猜得不错,桂太太其实还真就是为了和肖太太打对台,倒似乎并不曾特别看重善桐单人。当然,以桂家现在和小四房之间的关系,她要是特别看重善桐单人,倒显得不知进退,令人难堪了。肖太太邀人做客,点名就要善桐和王氏两个人,桂太太就大方得多了,一下把小四房在西安的所有小辈,一下就全都拉到了将军府里,连檀哥、榕哥、梧哥三个一心苦读之辈,都不得不卖给桂太太这个面子。——还特地带话,让王氏别跟着过来了,“大家通家之好,你要是在场,姑娘们就放不开玩耍了,我们家地方大还有校场,就让孩子们痛痛快快地玩一天吧。”

先不说王氏多么哭笑不得,孩子们在桂家倒的确是玩得开心的。但凡是个男丁,没有不爱拉弓射箭猎兔子的,女眷这里饭才吃到一半,外头就传来消息:“大少爷、三少爷、堂少爷和杨家几位公子一道都用好了饭,上马往城外去了。”

桂太太顿时就得意地对善桐笑道,“你看,我说得不错吧?要是你爹娘在这儿,又要作出正经的样子,想着得回去读书了,绣花写字了——今日你们姐妹也一样,是想骑马也好,想射箭也好,只要一句话,伯母就带着你们痛痛快快地玩一天!”

有善桃在前,善桐不敢随意做主,她看了堂姐一眼,善桃倒也爽快,大大方方地道,“那就请伯母安排了。”于是吃过饭,善婷便拉着两个姐姐要去校场也射几支箭来玩。

方才外头来报的时候,什么人都说了,就是没提桂含春。善桐心里早就有数了,她便推说自己要去净房,“我慢慢在后头走着,你们先去。”

果然桂太太也不在意,一下就把人全拉走了,只留个心腹侍女带路,善桐从净房绕了一圈出来,连她都不知去了哪里,偌大一个小院空空荡荡的,四顾竟一点声音都没能听到。她站在当地游目四顾,不知如何,竟有了些微的战栗与恐惧:私底下和桂含春见面,这件事倒还有大有小,这里毕竟是桂太太的起居地,偶然撞见,也是难免的事。但是,要是她和桂含春私定终身的事为人所知,自己可就真的再也爬不上来了。

话虽如此,她却并不后悔,小姑娘几乎是倔强地想:又不是说这是多见不得人的事,我们正大光明堂堂正正,什么对不起人的事都没做。难道我连喜欢谁不喜欢谁,都不能自己做主?

但她毕竟还是怕的——这件事要是闹开了,自己不说,善桃和善樱说亲就要大受影响了。她自己认栽是她自己的事,要是连累了姐妹们,那就真无地自容了……

或许是因为沉浸在了自己的思绪里,善桐便未能听见那轻而徐缓的脚步,偶然一抬头,才发觉一角青衣立在廊下,桂含春手里还握了一壶箭,他静静地立在当地,眼中射出了无限复杂的情绪,望着善桐竟是眨也不眨,见到她抬起头来,才略带自失地一笑,轻声道,“没想到还是晚了一步——这是给家母送羽箭来的。居然在这里遇到了三世妹,真是冒昧了。”

随着年纪长大,他又叫起了善桐“三世妹”,明知道是故意安排的会面,却还要大做文章……善桐不知为什么,竟一下红了眼圈,她想要上前依偎到桂含春身边,但少女的矜持,却让她不能不保持着这个足够礼貌,却又稍嫌疏远的距离,只能凭着双眼,深深地向着桂含春打了个招呼,她的声音也很轻,甚至有微微的颤抖,“不要紧,我这也就要出门了!”

顿了顿,又似乎客套地问,“桂世兄,你面上的伤疤——受伤的时候,疼吗?”

话到了末尾,终于还是忍不住露了一线哽咽。

桂含春顿时再没有一丝冷硬,他似乎在善桐这没忍得住的心疼里化了开来,眼神中惯有的那军人气质,铁血冷漠,竟似乎一下全化成了可以绕指的柔情,他往前迈了一步,却又硬生生地收住了脚,清了清嗓子,才略带安慰地道。“不要紧,一点小痛。大家不在意,就好。”

“我想,大家是绝不会在意的。”善桐也觉出了自己的失态,她忙吸了吸鼻子,倒也觉得自己有些太稚气了,不禁又破涕为笑,意味深长地答了一句,见桂含春也微笑起来,只觉得这一笑竟若春风拂面,恍惚间那个爽脆敦厚,温柔沉稳的桂二哥,又再回到了她眼前来,尽管只是注视着她,可这深情的眼神,已经像是拂过了她的肩头。

“桂二哥,”她禁不住就轻声问,将等待期间所有的焦灼,所有的疑惑,都表露在了这一句呼唤里,似乎那压抑了许久的彷徨,被这一声叫唤也已经全部激起,她说,“经过这么多,初心改未?”

桂含春毫不考虑,他斩钉截铁地回答,“任谁改,我都未改。”

善桐也不知道是松了一口气,还是更紧了一口气,她实在是想要再多呆一会儿,然而除了那沉醉的一面,却还有个理智的三姑娘在不断小声提醒:她已经耽搁得够久了。

“大家未改,那就好了。”她轻声说,“只盼天公作美,能够成就……”

乘着四下无人,她最后一次贪婪地,无须任何矫饰地注视着桂含春,深深地点了点头,便转过身子,从侧门里出了小院。

#

这一天大家都玩得颇为愉快,善桃初次射箭,居然就中了个靶心,善桐更是大展身手,和桂太太比拼了几局,都勉强能够不落下风。到了日落西山之际,王氏打发人来接了,众人这才依依惜别,鱼贯上了轿子。桂太太亲自送到院子外头,对三个小姑娘挤挤眼,“得了空,再接你们来玩!”

却是并未流露出任何不对,都不曾多回顾善桐一眼。

她这么掌得住,善桐自然放下心来。回了府大家一道自然要去给王氏请安,才进了门,就有人上来笑道,“今儿个巧,舅太太来了。姑娘们快去相见吧。”

别人还好,善桐和米氏是经年未见的,顿时精神一振,三姐妹手拉着手,快步进了院子,隔着远远的,透过窗户,她便果然看到了米氏和王氏正在炕前说话。

只是,和想象中久别重逢的欣悦不同,大舅母脸上带了急切,而母亲脸上,却带了善桐完全能琢磨出来的难色。

139、借钱

不论怎么说,亲戚们之间能够相见,总是喜事,善桐自然未曾把疑惑表露到面上,她露出笑容,待得下人们通报了之后,便翩然进了里屋,笑着投入米氏怀中,撒娇道,“舅妈,我难得到西安来,又差点没见着你,就要回乡下去了。”

米氏早已经换上了一脸笑,抚着善桐的发丝,细细地打量了小姑娘一会儿,才由衷笑道,“三姑娘长大啦,真是个豆蔻女儿了。”

便又起身和善桃见过,也夸了善桃几句,三姐妹便和王氏说了在桂家的见闻。王氏也露出笑意,和气地道,“玩得开心就好,我打量着二妞不会射箭,还怕你感到拘束呢。”

善桐原来还有些提心吊胆,见两姐妹都没提起自己落后了一刻才到校场的事,这才放下心来,靠在米氏怀中叽叽喳喳地笑道,“二姐姐很有天分,一上手就学得有模有样的,我看要是稍加练习,就又是个女养由基了。对了,舅母,您和舅舅都有事出门了不说,怎么连二表哥都不在呀?”

“他跟着我回老家去了。”米氏笑盈盈地道,“横竖你大舅舅任期也要满了,我得回来帮着管家,他就不必跟着瞎跑啦。我就把他放在福建了,他倒是好,成天悠游山林,不是去福州和那些文人墨客唱和,就是在武夷山一带寻仙问道的,我也懒得管他。”

她是刚从福建回来的,王氏自然有无数的话要问,家人是否安好,家里情况如何等等。又因为米氏也带了不少名产回来送给姐妹几个,一屋子人热闹到了晚饭过后,王氏还要留米氏过夜,米氏坚辞了,“回家还有事呢。”

居然是再没和王氏说几句私话,便升轿子出了杨府。大家这才各自回屋安歇,善桐在床上躺着,盘算了半日,等母亲也梳洗完了在身侧躺下,才低声问,“娘,大舅母和您说什么呢,您那一脸难色的……难道是……”

“就是又来借钱了。”王氏的声音都透了难。“这一次她回去就是想要出清手里的祖产的,可二房又不肯答应。再说,现在王家没那么得意了,咱们又远在西安,远水解不了近渴,福建人哪里会卖我们的面子。什么事只要是王家人出面,都要被人挤兑下至少三成,她也觉得不大合算,就没有卖成,这里凑凑那里借借,只带回来两万两银子。余下的还不就只能指着我们来凑了。”

二房的经济情况,善桐心里也是有数的。平时吃穿用度倒是不至于捉襟见肘,但现在就在老太太眼皮底下,灰色收入也瞒不过家里人——不说别的,就是檀哥、榕哥,那都是长年累月住在一起的。有些事要瞒了,被孩子们看在眼里,将来说话就难免有些没了底气。因此这一年多以来,二房手里没有留多少收入,全都是上缴归公,然后再从公款中支出家用。再加上手里多少截留下来的一点零头,打些名贵首饰,这不算什么,但要一口气拿出这么一大笔钱来,就得看王氏自己的嫁妆了。

可母亲的嫁妆,这些年来其实已经渐渐地有了二房小金库的意思了:当时在京城的时候,父亲把一半收入送回老家,赊买当年典出去的祖产,还有一半收入,泰半都用来扩张母亲陪嫁铺子的经营。如今这几间铺子的确是赚钱的,但就不算是母亲一个人的私产。也就不是王氏说处置就处置得了的了。从父亲透过的那几句话来看,这些年来母亲不断大手笔补贴娘家,他心底也不是没有不满的。

“还差多少银子呀?”善桐就轻声问,“大舅舅这是任满了心思活动,想要跑跑官了?”

“其实从前借走的那些,也不是随手就花掉的。”王氏眉头紧皱,随口道,“你舅舅早几年就开始铺路了,还是想打通连太监的关节,他老人家一句话,比别人十句话都管用。只要东宫稍微那么一松手,以你舅舅的圣眷,要再起来也是眨眼间的事。”

她犹豫了一下,又道,“再说,你舅舅现在也想要投效到东宫那边去……和连公公打点出交情来,那也是有备无患。”

现在再来站队,虽然谨慎,但其实也实在是晚了一点。自从鲁王叛乱一事之后,皇上的身子每况愈下,连在西北村里的善桐都听说过风声。如今朝中就是太子一家独大,虽然尚未登基,但和皇上其实也没有多少分别。想要讨好东宫一系的人多了去了,善桐虽然很看好大舅舅的才情能力,却也不觉得他特别到可以得到东宫的青眼。

“怎么不走小四房大爷的路子?”她就帮着母亲出主意,“说起来都是亲戚,没准还能便宜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