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说来,再往下就是要问‘手头紧不紧,还差钱不差,若紧,家里还有’,不过王氏看了善桐一眼,竟未曾开口,善桐也自然不会多说什么了。她本想借着话缝和母亲谈谈含沁的私房钱,印子钱不敢讲,总要让母亲知道知道含沁在几家粮号里的股份。不过王氏不开口问,她忽然又不想说了。只是自己笑道,“是,一来也是省钱,二来,含沁能和阁老府搭个话——又是现成的亲戚,两家又实在是亲近的。二堂哥和他们家的七堂妹议亲都议了多少年了,买卖不成——”

买卖不成人情在这七个字到了嘴边了,又被善桐咽了回去,王氏不禁被她逗得哈哈一笑,拍了拍她的手,倒是现出了罕见的亲昵。“到了京城,说话可不好这样随意。尤其在你堂伯一家跟前,更是要小心一些。虽说这话也许不准,但听他们家二太太说,小四房大太太脾气不大好。想来这一阵子自己亲女儿又出事了,心绪也就更差了。”

“我最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脑子就不大好使。”善桐不好意思地说。“前几个月,什么都不想吃,要逼着自己吃。现在是什么都想吃了,要逼着自己不吃,除了吃就是睡,再不然就是打点些姑爷的事,别的事我是一点都不愿意多想了。”

“双身子的女人都这样。”王氏满不在乎,又指点善桐。“所以一般在怀上之前,都要留心了老实本分的通房,这时候姑爷在外头偷吃,你心思不灵活,能发觉出什么来?与其让他把野女人领回家,倒不如预先给安排好了。大家面子上好看!”

大姨娘和二姨娘想来就是这样进的家门,善桐大为不以为然,不过在这件事上是怎么说怎么尴尬,她便推托了一句。“桂家规矩,一般不准纳妾的。就是叔叔那边都没有姨娘,我冷眼看去,大堂哥大堂嫂几年没有生育了,院子里也都没有通房的。”

王氏看了她一眼,欲言又止,半天了才慢慢地叹了口气,竟是大为感慨,她似乎有千言万语想对女儿诉说,可到了末了,也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句,“算了,儿孙自有儿孙福,你和姑爷的事,你们自己折腾吧。”

善桐也不知怎么地,竟又涌起了无限心酸,或许是因为她也是要做母亲的人,也是做了妻子的人了,便更能体会母亲的心情:又有哪个女人情愿把丈夫往别人怀里推?只是很多事,或许真是两难。毕竟,要和习以为常的社会潮流作对,总是需要勇气的。私定终生如此,难道不许夫君纳妾就不是如此了?当时父亲生活在京城,可不是西北,京城风气,她也不是不懂,有时候,社会上的压力也好,来自另一半的压力也罢……甚至就是娘家人,一边心疼女儿,一边还不是要为女儿准备通房?

这牵扯到通房、姨娘、庶子、庶女的恩恩怨怨,最终还是把她和母亲给绕了进来,善桐曾经可以理直气壮地暗想:“若我是母亲,我必定……”现在这决心也依然未变,但她开始——她真的又开始一点一点地懂得体谅母亲的不容易了。

“这两个姨娘,这几年来都还安分吧!”在出嫁前夕两母女决裂了之后,她这还是第一次提到了对两母女来说有几分敏感的话题。“我劝您一句,大姨娘和善楠、善樱,您就别再操心了。”

一年多以来,善桐还是第一次诚诚恳恳,而不是敷敷衍衍地和母亲说话。“他们求的东西和您其实没有什么冲突,过继出去了,就想着好好过日子。咱们也没必要闲来无事给他们下绊子……”

王氏看着很有几分不置可否,善桐在心底又叹了一口气,她探出手来,虽略作犹豫,却还是握住了王氏的手低声说。“真的!娘,您就放一步吧,退一步、安一步,过继出去了,咱们就别算了,由得他们去!不然到时候,内宅也就这么几个人,谁都和您心里有怨恨,日子又有什么意思呢?一个二姨娘难道还不够……她虽然被关起来了,可也明白了过来,琢磨出来了事情背后的滋味。我早就想和您说了,要等梧哥中了进士,回来想见一见生母,您还能拦着?到时候二姨娘要怎么和梧哥说话,那可就是您不能左右的事了。”

这番话在她来说,已经是掏心挖肺了。善桐也完全放弃了和母亲去争辩对错,只是就事论事,站在母亲的立场上为她打算。王氏虽然看似还是并不赞成,但也似乎明白了善桐的诚意,她的态度便又几分微妙了。看着好像有些触动,却也又有些傲慢、有些感慨,她清了清嗓子,低声道。“你还不知道吧?其实也就是前一两个月的消息。说是二姨娘现在成天就不认人,只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谁去她都不说话。就连谈到梧哥,她也和没听到一样……请大夫来看了,开了药吃了,就爱睡,一天能睡十个时辰。大夫说,这是已经全疯了。”

这样看来,二姨娘也许是终于受不住长期幽禁的折磨,还没等到梧哥中进士的那一天,就已经完全溃退了。——杨家几兄弟这一科倒都没有中,就在京城住着继续苦读,其实若是中了……

善桐也不知自己究竟是什么心情,对这个可厌、可鄙,却又粗俗可恶得如此个性的二姨娘,她的感情是复杂的。她又讨厌她、又可怜她,又看不起她,又觉得她也是咎由自取。而她的这个结局,不论如何,对谁来说也许都是最好,梧哥不需要面对可能的残忍真相,他一辈子都能活在一个慈爱嫡母的假象中,就算有所怀疑,他也终究再不能肯定了,母亲也不需要处理可能的冲突,她的手毕竟还是没有沾上人命,只是“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二姨娘走到这个地步,母亲毕竟是难辞其咎。

“也好!”多少复杂的情绪到了末了,也终究是化作了这两个字,善桐将同情强自压到了心底,低声道。“您的手总还是干净的。”

“我是不会去害她的!”王氏的语调也极为复杂,宽慰、傲慢、矜持、感慨混做了一股杂色的洪流,她似乎是在为自己辩解,在女儿跟前为自己做无言的分辨。“我要是要害她的性命,她还能活到现在?不过,我心里想,她也不可能忽然间,几天内就疯了。我怀疑……”

她的话又断在了喉咙里,王氏望了院子里一眼,又冲善桐轻轻地抬了抬下巴,语调里竟带了几分笑意。“二姨娘是这样,大姨娘就又不一样了,她是我陪嫁出身,我怎么会难为她?不过……她日子过得怎么样……”

她笑得很有几分捉狭。“你倒可以和她多说说话。”

善桐透过窗户望了大姨娘一眼,见大姨娘眉宇凝重,她心底雪亮:恐怕因为善喜嫁妆的事,大姨娘是已经堆积了满腹的怨气吧。

正这样想,忽然又有一人急匆匆地穿过边门进了院子,善桐定睛一看时,却是念谁谁到——来人不是善喜是谁?

207、本色

这两位恐怕也没想到彼此竟然撞到了一起,在院子里见了面,两个人都显得有几分尴尬,偏偏王氏和善桐又摆明了是透着玻璃看到了两人。善喜和大姨娘到底还是一前一后地进了屋子,分别见了礼,善桐冲大姨娘点了点头,就拉着善喜笑道,“海鹏婶呢?我还想过去见你呢,不想你知道我来了,倒是先来看我。”

或许是因为她明知道十三房的争产风波不可能瞒得过善桐,善喜反倒是淡淡的,看不出多么欣喜。“就是害怕你顶着肚子又走动,我才先过来。我娘出门有事,下回再见也是一样。”

王氏就笑着说,“我说陪她一起去,又或者把匠人请到家里来。她又说麻烦,非得要自己套车出去。善喜得空说说你娘,何必这么见外?”

两房是多年的老邻居了,虽说身份天差地别,但王氏对着她们母女,一般是不摆诰命夫人架子的。不过这话说得有点起哄架秧子——看热闹不嫌事大,善喜看了一边侍立的大姨娘一眼,转了转眼珠子,只是笑,就不肯说话了。

只看这点,便能明白善喜虽然门第也不大高,从小娇养,没有出门应酬过几次,但毕竟是受过当家人教育,和慕容氏还是不可同日而语。王氏这么问,善喜是解释也不是,不解释也不是:海鹏婶肯定是出门办嫁妆去了,要不然就是卖铺子套现换钱。善喜不解释吧,对王氏不尊重,解释吧,每一句话都等于是在戳大姨娘的心窝子,又把十三房内部的纷争给放上了台面。可不就只有含笑不语的份了?

当惯了官太太,要拿捏起人来,真是一两句话的事。桂太太就从来都没有王氏这样的本事,一句话而已,大姨娘和善喜脸上都虽然还笑,屋里的气氛却已经更尴尬了几分。善桐左看看右看看,再看看很有几分幸灾乐祸,摆明了要看好戏的母亲,一时也挺无语,便主动说些闲话,又问大姨娘,“怎么没见善樱?”

大姨娘忙笑道,“我过来前先去她屋子里看了一眼,她正绣花呢,听说姐姐来了,原也要过来看看的,又惦记着手上一朵花没绣完,估计一会也就过来了。”

善樱的婚事还算是个新闻,善桐意欲多问些蓝田县丞的家事,看了善喜一眼,见她脸上不大自然,便更不好多说什么。要说含沁的提升呢,也拿不准善喜知道不知道桂太太是有心把这个职位运作给含芳的,要问善樱的嫁妆呢,又不知道王氏会给多少体己——若父亲私下给的不算,自己可是一个大子儿都没有拿二房的体己。总之任何话题,在屋内利益关系复杂的四个人中都显得有几分不合适,她语塞了好一会儿,才问起善榴,“姐姐给家里写信了没有?上回给我写信还报喜呢,说是又有了身子啦。”

“你们姐妹子嗣上倒都是顺的。”王氏也被勾起了兴致,就和善桐算,“本来榆哥婚事,她还要回来,现在肯定无法动弹。姑爷又有差事,也回来不了,兄弟们大多都在京城,也就是柏哥、桂哥在家,姑爷到时候怕也回不来……”

善喜果然神色一动,她也是要找话和善桐说,“怎么,姑爷得了新差事?”

王氏口风都露了,善桐也不好再不认,只好含含糊糊地说,“可能要去京城,也还没定呢。.

含芳的亲事定得很急,七八月里就要成亲,婚期这样赶,肯定是向亲家解释过里头的缘由的。善桐想按桂太太的作风,未必不会预先把话说满,点明去京城的事。果然,善喜面色一暗,也就不多问了。倒是大姨娘借着话头和王氏商量,“榆哥亲事定在年底,六姑娘的亲事却又要往前,我就是担心您忙不过来……不过,听说那边也是着急……”

“嗯。”王氏点了点头。“那边也是三十岁的人了,没个主持中馈的主母也不像话,也是急着传宗接代……上回来问,是想要年内完婚的。我和老爷也许了,反正什么都是现成的。”

大姨娘便嗫嚅道。“可嫁妆……”

王氏笑着看了她一眼,“嫁妆大件虽未预备,几千两银子的事,村里说随时都能拿得出来。现在就是没什么男丁操办,少不得管家多跑几双鞋就是了。”

提到善樱的嫁妆,善喜脸上更挂不住,善桐看着也有几分为她难堪,偏偏这件事,手心手背都是肉,又没完全撕破脸不好说破,她摸了摸肚子,便笑着拉了拉善喜。“走,去闹闹樱娘!”

不由分说,把善喜拉出了院子,两人走了几步,善喜就不肯动了,“樱娘心底恼我呢,过去了也和刚才一样,说不上几句话的,你还是去我屋里坐坐吧。”

“樱娘怎么又恼你了?”善桐倒有几分诧异,“她……”

她想说,“她要是个明白人,那谢谢你还来不及呢”,不过这样说又等于是把二老爷的不满意给扯进来了,因此便咽下不说。善喜看了她一眼,低声道。“还不是嫌我们母女欺负她哥哥,那天我去看她,她从没那么利嘴,三句话里两句都在呛我。还问我,问我既然这样,当时又何必要过继哥哥……”

善樱这头没嘴的绵羊也会呛人?善桐想都不用想,就知道肯定是大姨娘在背后挑唆。毕竟身份所限,她对善喜必须客客气气的,可善樱、善楠就未必如此了。尤其善樱,巡抚府的娇小姐,呛善喜几句,她还不是只能受着?

要在从前,她不免对大姨娘也要心生反感,不过现在善桐心绪真是平和了不少,就只笑着敷衍,“樱娘不懂事,你别和她计较啦。”

善喜眉宇一暗,便不再说话,等两人进了客院屋子,她给善桐斟了茶上来,才闷闷地道。“三妞,该不会连你都对我有什么想法了吧?”

“你怎么会这样想。”善桐笑了笑,又拿起一块点心吃了,道,“再说,我一个出嫁的女儿,也管不了娘家的事。你与其担心我,倒不如担心别人呢,有些事,想起来容易,办起来是难的。”

善喜面上顿时为阴霾笼罩,她未曾开口,只是低下头去慢慢地划拉着桌子,半天才说,“唉,你这样说,是肯定对我也有不满意的了。我就是独独没想到,连你都会……”

善桐想到出嫁之前她来探望自己,手里拿了父亲给她留下的玉佩要送她,心底又软下来,只叹道,“不是我要怪你,这种事总是没法做得很好看的。家里几姐妹唯独我陪嫁最少。现在都不敢和娘提陪嫁的事,心里再不以为然,规矩也还是要顾,这件事毕竟是不合规矩……”

“你又和我不一样。”善喜咬着唇说,“哥哥本是过继来的,心里还是和本家亲,其实他人倒还好,就是古板些。我就是看着你们家那位姨娘不舒服,面子上看着老实,心里惦记的全是钱!毕竟是姨娘出身,立心就不正!”

从前听人这样说,倒也没有什么,可含沁是庶子出身,善喜这样闹得看不起一切小星,和看不起含沁也差不多,善桐不禁有几分不悦,心想:楠哥是庶子,你们也不是第一天知道。你们倒是想过继个嫡子了,有这个面子吗?

不过,善喜一家到底是怎么划分家产的,善桐其实也不甚了了,她也实在是懒得再管了,只好避重就轻地安慰善喜。“反正你也就出嫁了。楠哥在村子里,大姨娘在西安,一般就是想碰都还碰不上呢……难道还能背着人给他出主意?”

“以后碰不上面有什么用。”善喜还是显得郁郁寡欢。“这一阵子,不知道说了多少我和娘的坏话!我实在是不放心——”

她扫了善桐一眼,焦虑地咬住了下唇,似乎大有欲言又止的意思,善桐先还有些讶异,可看着善喜情态,便有一个猜测止不住地浮上了水面——该不会婚事成了,祖产也卖了,十三房母女就想着把楠哥退回小五房吧?

现在她们有了桂家做靠山,本来小五房势大,过继的事就有点说不清楚的,人言可畏,很多时候反而不能认真和别人计较。十三房要真这样做,按老太太性子,没准梗起来还真就把楠哥给重新写回家里了,到时候剩下一点产业退回族里,堵了宗房的口,又有含芳这个姑爷,难道宗房还认真和他们闹?也就这么过去了。海鹏婶没了依靠,到城里就近和女儿女婿住也好,自己买一套院子住着也罢,可不都是便宜?要比和善楠继续尴尴尬尬地相处下去要好得多了……整件事最吃亏的也就是善楠,算是被人踏着身子走过了最艰难的一段路,现在攀上高枝就给踹了,真是好如意算盘!

“大姨娘这个人,心思是深沉的。”她就不动声色地附和起了善喜的话,“善楠也很听她的话。不过我还不清楚你们到底怎么回事呢,也不知道大姨娘怎么和善楠说的。”

“还不是说那老一套!”善喜动情绪了。“从一开始就是这话,什么齐大非偶,什么……姑爷就见了几面,心思就浮动成这个样子,可见性子还不安稳。她是拿准了哥哥性子古板认真,最爱认死理了。就硬给他套着‘你要当家作主’这一套。为了嫁妆的事,又不知道说了我们多少的不好。我们可也无奈啊!本身就是低门高攀,嫁妆不厚一点,我还怎么和妯娌们见面?哥哥又不像是能读书上进的,不然,嫁妆少些也好,有个做官的兄弟也一样。”

她眼睛红了,显然下这个决定,海鹏婶和她也是有理由的。“我倒是想一分钱不拿了,凭什么!那是我们的祖产,和他……”

“现在闹得这样。”善桐便缓缓地道,眉峰也聚拢了,她轻轻地叹了口气。“大家都不开心,你顾忌我、我顾忌你的,倒不如当时就不过继了。不然,楠哥心里也有气,以后你们兄妹还不知道怎么见面呢。”

这话像是说进了善喜的心坎,她一把握住了善桐的手。“我就是这样想!樱娘的婚事,我看在眼里呢,不就是……不就是你爹你娘心里不高兴了,要给我添堵吗。要我说,多半还是你爹……其实这又何必呢!闹成这样,倒真不如别过继了!”

善桐没话说了,一时竟忍不住要笑,她先想:这人怎么能变得这么快?后来又觉得之所以没见识到善喜的这一面,只怕是因为两人之间从来都没有利益上的冲突。像善喜这样的身世,或许在争斗的时候,就硬是能露出另一张脸来,也是说不定的事。

不过无论如何,在这件事上,善桐是再没有兴趣插手了。她想要告诉善喜,自己的父亲能够位居巡抚高位,可不是什么傻子。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母亲不同,二老爷要是能受得住这样的屈辱那就怪了。十三房母女敢开这个口,他必有后招等着。她想要告诉善喜,什么事情都别做绝,想着把好处占到十分,只怕最后是两头落空……

“唉,毕竟是娘家事了。”善桐摸了摸肚子,又轻轻地说。“出嫁的女儿也不好多管,我娘就常说我,将来又不是我给家里祭祖上香的,什么事,我还是少说几句的好。虽也为你们着急,可又不好多说什么,沁哥这边要上京城去,我事情还多呢。我们俩可都没想到差事居然会落到我们头上,根本就没一点准备,可是忙乱。”

善喜的注意力顿时被引开了,她虽然对善桐的推托之词似乎不以为然,但也肯定关切含芳的差事落空,听善桐说话,似乎话中有话,便握住了善桐的手关切地道。“我也想问你呢——倒不是说这差事就一定是……是姑爷的了,可听婆婆的意思,似乎十拿九稳,怎么忽然……”

“还不是大嫂!”善桐说了一句,又捂住嘴,“算了算了,我惹不起她,她这个人啊……”

她摇了摇头,只叹道,“说实话,这差事我是不热心的。我眼看就要生了,肯定没法跟上京城去,沁哥一个人在京城,谁知道闹出什么事来。不过,鹬蚌相争,差事反而旁落,那我们也不能推辞。我这心里还不得劲呢……”

善喜仔仔细细地看了她几眼,她露出笑来,又紧紧地握住了善桐的手。“我就说!你姑爷我不明白,你绝不是那种人的!”

看来,她是真的有所怀疑,还想着这差事是小夫妻阴谋从含芳嘴里给撬出来的。

虽然明知道这恐怕和桂太太的言辞有关,但善桐依然不禁感到了一阵说不出的惆怅,她望着善喜,半日才笑道,“怎么,你还以为我是什么样的人?”

说着,便又亲亲热热地和善喜说起了元帅府里的小事。

208、胎动

既然含沁上京的事都得了桂元帅的准话,那么十有八九,这事是肯定不会落空的了。接下来一段日子,含沁继续忙得脚打后脑勺,善桐就借口养胎继续保持低调,不要说上元帅府走动了,就是娘家也都不肯多回去,免得又被善喜、善楠的纷争卷入。闲来无事,只是和善榴写信说平安,有了闲心,又再给善樱送几件首饰添妆等等。元帅府和巡抚府也都没人上门,她倒是颇过了一段清静的日子。

不过,这也不是说就没有八卦上门了。

出乎意料,这一次上门看她的人竟是善桃——这两人虽然都在西安城里,也经常互相派人问好,但毕竟都是新媳妇,也不好随便出门。平时要有什么应酬,也是卫太太出面得多,善桐有了身孕后就在家安生养胎,有应酬也不大出去的。因他家人丁稀少,众人也都未曾责怪,因此这么算来,两人有两三个月没见了。两姐妹见面,自然是分外亲热,手拉手说了几句话,善桃就恭喜她,“听说姑爷得了差事,你要上京城去了!”

虽然正式任命还没下来,但桂元帅的确已经打定主意,只看连卫家都收到风声,便可知道这件事是板上钉钉,几乎没法改了。善桐却依然很谦逊,“其实都是叔叔他们的意思,成不成还没个定数呢,只是说若派我们去,我们自然也不能推就是了。”

善桃便望着善桐一笑,倒有几分欣慰,“毕竟是出嫁了,说话做事,要比以前更滴水不漏。”

她对善桐,并无一句“当着我的面你还做样子”,只是这欣慰之意,自然而然就透了姐妹亲情。善桐反而不好意思起来,忸怩着道。“做人难啊,说话不小心一点,给姑爷添麻烦呢。”

“倒是,进了京城就更要小心了。”善桃说。“京城的小姐太太,是全天下最刁钻的一群人,不要说一句话,就是一个眼神不对,她们都看得出来呢。我们又是外地人,还是西北过去的——你可是要步步小心。”

又问了几句上京后的行止,得知善桐必须生产了才过去,善桃不免就问,“姑爷不在,谁来照看你?”

得知是四红姑姑,这位板板正正的卫少奶奶眉头一皱,看着似乎有些不大满意,嘴唇翕动了一下,又转了话题。“这一向元帅府里也闹得不轻省,你婶婶大儿媳妇闹得,两个人都生气。连我们都收到风声了。听说元帅最近连家都不回,你这还好是怀了身子,我就是来看看你,也告诉你一声,最近没事,少出门吧。”

善桃这话说得有水平,善桐摸着肚子,也满足地一笑。“二姐还特地跑这一趟,可见得疼我了——我心里有数……正好含芳办喜事的时候,孩子多半要足月了,也是去不了的。一时半会,照不上面。”

她又好奇地问,“今儿是你自个儿要来的,还是卫世婶……”

这明显是听懂了善桃的潜台词,甚至还做出了自己的推断。善桃白了她一眼,“你管我们谁让来的,总之人就是来了呗。”

善桐也就是这么一问,心底是有数的:按善桃的性子,怎么可能主动打听元帅府里的事情,就是要打听也没这个门路,这一次过来看她,肯定是有卫太太在背后授意。

她也不得不佩服卫太太的交际功夫,自己家还没起来呢,不过是有了一个差事,似乎得到了一点长上的青睐,这里就迫不及待地来示好了。有这样的交际精神,真是卫总兵的一大臂助。况且消息又的确是灵通的,听善桃意思,连台面上的前因后果都摸清楚了。这次过来提醒她,不但是提醒了桂太太心情不好,还提醒了她慕容氏态度的变化。

善桐也的确考虑到了这一点,要不然对善喜,她就不会那么说话了。不过当着善桃,她也不能说上太多,两个人说了几句闲话,善桐又问卫麒山好,善桃只道,“还好,人在前线忙着呗。”

两人不免又谈起琦玉,得知依然是全无消息,似乎也没有入宫,都有几分纳闷。善桃道,“你上了京,如有机缘,说不定能见到她呢。”

她又和善桐说起京城这些年来的风云人物,“以前我住在京城的时候还是姑娘,隐约听舅舅家的表嫂们说起来,京城的太太奶奶们说话,第一看手上的镯子,第二看脸上的粉,第三看身后的通房大丫头。他们本地大姑娘还好,外地人进京,非得受这三样褒贬不可。除非和小四房的堂姐妹们一样,过门就是一品、二品的诰命,不是侯门主母,就是世子夫人,那……人家也就是不放在门面上挑你罢了。你进了京,千千万万是要小心。”

手上的镯子是看身家,脸上的粉是看什么,善桐就不大清楚了,王氏也从未提过,她忙问起来。善桃才备细道。“这也是这几年才作兴起来的规矩,也不知道是谁说的,说这粉也不是乱用的。什么人用什么粉最清透,那是比得出来的。粉浮在上头那当然不必说了,最次,还有些是看是不是把脸上得太白了,和整个人看着不配。又或者是肤质本来细腻的,上了粉反而看不出来了,总之说来说去,看粉就是看你懂不懂得打扮,我们去的那一年,走火入魔到什么地步,连粉的香味都挑。反正京城最不缺手里有钱出身又高的闲人,那些小姐全都自己调粉使。”

善桐虽然也不是不爱打扮,但她也就是买些上等胭脂水粉,就觉得满足了。听善桃这样说起来,真是不禁目瞪口呆——合着二两银子一盒的香粉,在京城连入门都不算,别说登堂入室了。母亲离开京城已久,还真不如善桃知道京里的风尚,因忙又问道,“那看通房是什么意思,难道出来应酬,还带通房大丫头不成?”

“那倒不是!”善桃说。“就是你也有做主人的时候吧?这时候别人就难免要看了。生得美是不消说的了,京城好些主母,自己模样平常的,便悉心搜求了美人来,这还不算,还要老实和顺,主母说东不敢往西……反正,那群人成天闲着,没事就是互相攀比,这潮流也都是一阵一阵的。”

显然对京城人的这种做派,善桃也不是没有自己的看法,她撇了撇嘴,倒是对善桐露出了少许同情,“亏得是你,要是我过去……”

善桐直笑,“这样的事也算是美差了,怎么被你说起来,和过去受罪的一样!”

“可不是,瞧我这话说的。”善桃自己也笑了,“毕竟是喜事!按妹夫的性子,在京城肯定是如鱼得水。”

她不禁略微露出羡慕,“最要紧是你们小两口能独立出来住……唉,不过就是在西安,你们其实也就是自己住着。”

善桐便知道善桃估计是和婆婆处得不大好了,又不好背着人说婆婆的不是——对自己要求比较高的人,一般行事也的确是要更束手束脚一点的。她问了几句,见善桃吞吞吐吐的,便也不多说了,只是安慰她道,“现在家里男人都在沙场上,大家心里肯定是不开心的,磕磕碰碰就多一点。等你公公同姑爷回来了,日子就好过得多啦!”

善桃望着她,面色变了几变,最终也只是叹了口气,“其实婆婆待我很好……就是有些行事,我看不惯。”

她最终也就是撂下了这么一句话,便告辞从善桐家出去了。没过几天,村子里来信问善桐,“巡抚府在你生产的时候肯定是忙着办婚事的,榆哥成亲、樱娘出嫁,这都赶在了一块,你娘恐怕未必有空过来。倒是你大伯母闲着也是闲着,如没有夫家亲戚照顾,便让她过来小住一段日子也是好的。”

善桐这才知道善桃回去然给家里写信,一时又感动,又有些受宠若惊,忙写信谢绝,“这太兴师动众了!”

没想到老太太坚持得很,扬言如不让大太太过来,她就要亲自上阵。善桐和含沁商量过了,两个人都觉得有点尴尬,又也挺高兴的。含沁便道,“这个人情就欠了也好,天水那边虽然也不是没有亲戚,但过来路远,再说,人家家里也都有事。有了大伯母,什么事又多一个做主的人,你就更省心了。”

善桐也叹息道,“从前做姑娘的时候,还觉得二姐有些古板,真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她想评论善喜几句,可话到了口边,只是化作了一声叹息。

很快就进了七月,含沁的差事已经接到了文,是彻彻底底定了下来,桂元帅几乎要把他贴身带在肋侧,善桐顶着大肚子,精神时常不济,可能走动的时候,也还是尽量和四红姑姑一道,一边给含沁预备行李下人,一边又准备开出银票来,预备含沁到了京城支取。巡抚府也派人送了回信:小四房对于帮助找房子这个要求,那自然是一口答应,又邀含沁在杨家小住。因买房子也的确是大事,善桐和含沁商量过了,少不得又得叨扰。这件事自然也要和桂元帅打过招呼的,桂元帅倒没有二话,桂太太那边就和死了似的,一点表示都没有,成天就是忙着桂含芳的婚事。

这波澜壮阔、命运多舛的婚事,到底还是磕磕绊绊地给顺了下来。善喜母女究竟是没提出退嗣子的事,二老爷公务繁忙,只怕就想收拾她们,一时也腾不出手来,再说,只要不退嗣子,有善楠在手,除非小五房特别不要脸,不然也真很难把海鹏婶这个孤寡给为难到。七月里她们母女动身回了村子,十三房的恩怨,一时就隔得更远了。

善桐也就不去管这些事情,她的肚子渐渐大了,天气又热,这个夏天过得不大安耽,往往睡到一半,醒来就是满身大汗。含沁再体贴她,人也忙得脚不沾地的,不能提供多少慰藉,还好四红姑姑能干,非但安排了冰山降暑等等,又令丫头们两班倒给扇扇子。还见天地请了良医来把平安脉,欧阳大夫要不是已经回南边去了,否则肯定被烦死。

王氏遣人来问过善桐需要产婆不要,善桐问得她们也要现去聘人,便回道,“我们这里已经聘来了……”

望江笑道,“这个不一样,我们这是自己调教了三个多月的,手脚利落洁净不说,一些规矩也比较上手。太太是真的分不开身,本来还不放心呢,听说村子里要把大太太派出来,这才安心了点。”

善桐曾经一度觉得自己简直就像是个没爹没娘的孤儿,什么事都要自己为自己争取。如今出嫁了要为人母,倒是觉得自己为家人疼爱所包围,现在想到王氏和她的纷争,气就更早跑了七八分了,好似隔着山望过去的毛月亮,晕晕乎乎的,哪还记得两个人吵什么。她也就不再坚持,接受了母亲的好意。回过头又给含沁置办行装。

京城差事,中秋之前必须到任,小两口预计要分别半年以上,含沁别的没什么,最焦虑就是善桐,他反复说了几次。“我就是不放心你……”

善桐又何尝舍得夫婿?只恨京城路远,连送信都是麻烦事。她硬是忍住了心里的不舍,把头放在含沁肩上,安慰他道,“就半年而已,半年后我不但过来,还带个儿子!你有得赚。”

含沁不禁哈哈大笑,又忙表忠心。“是男是女都好,我们家人丁单薄,饥不择食,是男是女都喜欢!”

两个人又再呢哝低语了一阵,哪怕大太太已经入驻,现在正站在一边,善桐也还是没能忍得住离情别绪,人都放手了,又投进含沁怀里,由含沁在鬓角印下一吻,这才依依不舍地松了手,望着他大步走出垂花门,去得远了。

含沁一走,善桐便闭门不出,只是养胎。八月含芳的婚礼,她就只是加倍送了厚礼过去,人也没现身。倒是三兄弟轮番都时常上门来照看,榆哥、桂哥、柏哥两三天也要过来的。等到进了九月随时可能发动的时候,一天内有时候能来两拨人,就连王氏也时常派人过来问着,就等着善桐生产了。

209、生产

到了临产前几天,大太太便做主将几个产婆分了黑白班,四红姑姑许了加倍的重赏,令她们全神贯注,无事全不许外出,只一心一意在善桐身边守候,十二个时辰不肯断人。就是一向简朴的大太太这时候都很舍得慷他人之慨,“你们家人口少,男人又不在,就是再小心也都是应该的。”

四红姑姑也是这个意思,虽说这一向恰逢秋后,天水庄子里也有事情要办,但她是一概不管,“什么事都等孩子落地了再说。”成天在善桐身边守着,又令她时常下地走动走动,免得在床上躺久了,更难生产。

就是善桐自己,也觉得被肚子里的孩子折腾得难受得很,一个晚上都歇不了几个时辰,醒醒睡睡的,又时常要上净房。肚子沉重得走几步路就浑身疼,还是四红姑姑给她做了个袋子,把肚子给兜住了,这才好受些——人又更脆弱得很,一会儿想想含沁,一会儿又害怕生产疼痛,自己没能熬得过去,一会儿又害怕孩子生下来养不大,总之就是这也怕那也怕,这也不舒服那也不舒服。动不动就红了眼眶,满腔的委屈也不知道发作到谁头上,只好埋怨含沁,“这当口他人又不在!孩子生下来,不教他叫爹!”

大太太和四红姑姑都好气又好笑,连特地来看她的善桃都禁不住笑了,善榆刚好也过来看妹妹,因为是男丁,现在善桐随时临产也不便相见,只好在外屋站着和杨德草说话,听见屋内笑,忙抬高了声音道,“怎么了?”

屋内人学了一遍,他也忍不住要笑,善桐不知怎么,忽然觉得更为委屈,她红了眼圈,要哭又有点不好意思。大太太看见了,忙哄她,“傻孩子,别想太多了,姑爷见不到你大腹便便的样子,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这强词夺理的劝说,倒让善桐一下又回心转意,也觉得她说得不错,正好孩子在她肚子里翻了个身,小拳头顶得肚皮一阵起伏,又是一阵尿意袭来,她便暂且先告退进了净房。不想才一褪裤子,便觉得自己似乎已经没有忍住——她面上一红,正要问人要裤子来换时,那服侍在侧的产婆已道,“少奶奶破水发动了!”

再往下的事众人倒也都驾轻就熟,产房是早预备好了的,所喜天气还没转凉,丫头们烧了热水过来,服侍着善桐擦洗过身子,这才将她送入产房,只等着真正阵痛开宫——四红姑姑亲自陪侍在侧,善榆等人自然也不曾走。不多时王氏亲自过来了,也顾不得忌讳,疾步进了产房,见善桐嘴里吃着一个馍馍,手上还拿了一本在看,不禁又是好气又是好笑,也道“是要先吃点东西,不然扛不住的。”

左右一看,眉头又聚拢了,却不和善桐说话,退出去了,才轻声和大太太嘀咕,“没往元帅府报信?怎么那头安安静静的,一点消息都没有。”

这是当岳母的不乐意了——其实当时规矩,生产这么私人的事,人家没有表示也很自然,除非是直系亲属,那还会过来照看一下。不过在娘家人来看,含沁很明显和老九房关系密切,人又不在京城,且还是为了家族上京去的,现在还静悄悄的,桂家就显得有点不够意思了。

大太太还是挺了解这个妯娌的,见王氏眉眼,便知道她又有吹毛求疵的嫌疑,女儿这边生产呢,又挑起亲家的礼了。她不出声地叹了口气,道,“恐怕是才收到消息吧。他们家刚办完喜事,事情也多。”

正说着,那边来报:桂太太人没来,却打发慕容氏和善喜过来帮忙。

王氏这才稍微满意,对着两个小辈却还是有些矜持,大太太看在眼里,倒是会心一笑,众人免不得又是互相一番见礼,慕容氏还要进产房去见善桐,众人忙道,“那是血房,你们没事别进去,怕冲撞了的。”

四红姑姑还念叨,“也破了有一个时辰多了,算来也该……”

正说着,屋里就传来痛哼声,四红姑姑也顾不得招呼众人,顾不得什么忌讳了,三两步就进了产房。王氏也要进去,又被屋门口两个丫鬟拦住了,她们也是为难。“这地方脏呢……”

大太太没说话,善喜也还没说话,倒是慕容氏上来劝解,“亲家太太请别担心,这才阵痛,离生产还早着呢,发动得快就好,想来也是生得快的,少受好多苦呢。”

善桃望了她一眼,不禁道,“桂大嫂倒是门儿清。”

慕容氏笑道,“我在家的时候,隔邻一个婶子忽然发动,半夜三更的哪里找郎中去?我娘说不得就带我过去帮忙了,这也都是听来的!”

按说慕容氏安慰王氏也是好意,可这话听起来就非常不合适了:一个姑娘家进产房?就算事急从权,在大户人家也不光彩。善喜唇边含着的笑意又加深了,她也上前亲亲热热地劝王氏,“您别担心,三妞从小就有福气,这一关也一定顺顺当当的,再不会出事。快进屋坐坐歇歇,喝一口茶,这可是一两个时辰的事呢。”

这是在显摆自己和杨家的亲戚关系了,慕容氏扫了善喜一眼,一扭唇角,就不说话了,只由着善喜殷勤地将王氏安顿进了里屋,她才和善桃说几句闲话,问她卫麒山的好。“前儿含欣回来还说,他也该换防了。这大半年在边境,又立不少功劳。”

大太太和善桃的耳朵都竖起来了,善桃看了善喜一眼,笑着说,“唉,他给家里写信还说呢。桂三哥结亲他应该是必到的,谁知道又在外地!还说回了家要补闹洞房,我就想,他什么时候回来呢,看来年前是有希望了。”

善喜本来宽慰王氏的,听到善桃这么一说,不禁就回头道——新嫁闺女,容光焕发之余,提到夫婿还有点脸红,“含、含芳也说呢,这一次兄弟里就惦记着你们两姐妹的姑爷了。一个在京城一个在西边,都赶不回来。”

只看她表情,就知道小夫妻感情不错,不过王氏现在也无心去想这个了,由得慕容氏、善喜和善桃说得热乎,自己只是望着窗户发呆,也不知过了多久,那边屋里声音一下大了起来,王氏便坐不住了,外头善榆也不时遣人进来问消息,后来干脆跑进来——反正这一屋子也就是慕容氏一个外人,又还是出嫁了的,不必太过避讳。王氏便握着他的手,两人靠着窗户坐着,都不大说话,只听屋内善桐的呻吟声时大时小,又时不时有别人声音插入,又过了一会,里头要热水,大太太和王氏都有经验的,不约而同都道,“算快的了!”

这一下大家也就都不说话了,只是静静等着,果然再过了一会儿,善桐的喊声隔着屋子都清晰可闻,又有人出来喊着要了衔木进去,里头便一下没了声音。如此小半个时辰之后,只听得屋内一声响亮婴啼,众人的心弦都一下放松下来。慕容氏又是艳羡又有些妒忌,不禁摸了摸自己的肚子,笑道,“恭喜亲家太太!”

她不免看善桃一眼——新嫁娘善喜是不会明白她的心情的,可善桃却不会不懂。善桃和她对望了一眼,两人都还来不及反应呢,那边便来报信了,“恭喜诸位奶奶太太,少奶奶喜得千金,母女平安!”

慕容氏顿时松了一口气,再看善桃时,她却已经扭过脸和大太太说话了。善喜唇边挂着笑,又起身给王氏道喜。大太太无可无不可,王氏脸上却挂上了鲜明的失望之色,善榆却迫不及待地问,“三妞人怎么样!没、没事吧!”

“这不都说了母女平安吗。”大太太便道。“榆哥是着急了!”

那报信的产婆也笑道。“少奶奶人还精神着呢,这会抱着小姑娘不撒手。命好!我接了这么多产妇,少奶奶是最顺的,虽是个大胖闺女,可也没吃多少苦。这才三个时辰不到就顺下来了,真是有福气!”

大太太忙命人打赏,正说着,四红姑姑也出来了,一句话没说,就里里外外安排了各色琐事,给诸人的打赏不说,又安排给孩子称重、戴平安符,命养娘进去预备给孩子喂奶等等。慕容氏和善喜几乎没什么能帮得上忙的地方,倒是大太太不顾辈分,起身和四红姑姑一道,又令人熬汤药,给善桐准备饭食,又命人给养娘熬催奶补品。善榆想进产房看妹妹,又为人喝止:“脏地方,可不许进去。”

王氏就没有这个顾忌了,现在外头一团忙,两个丫鬟也走开了,她顺顺当当地进了产房,先就闻到了一股还没散去的血味,一时不禁说了声,“也该挪动个地方,难道就在这养着啊?”

话出了口,却不禁又自失地一笑——善桐已经睡着了,两个产婆正给手舞足蹈的小囡囡称重,屋内哪有个主子能听她的话?

她先踱到女儿身边,见她面上虽疲惫,但血色也还充足,神色宁恰,显然生产没能动摇元气。这才放下心来,去看外孙女,小囡囡已经清洗干净,为襁褓包裹起来,露出又红又皱的小脸,手舞足蹈地闭着眼,只不曾哭。众人都小声笑道,“小姐儿性子开朗。”

一时称重,又笑道,“六斤呢,真是健壮齐整。”

王氏捏了捏外孙女的手,自然也是喜悦,不过终究意难平,叹了口气,喃喃地道。“要是个男孩就更好啦!说起来,是第三代的长孙呢……”

她又自悔失言,忙遮掩着道,“不过,长孙女也一样好!”

见孩子在养娘怀里也沉沉睡去,她又坐回女儿身边,轻轻地摸了摸她的光滑的脸颊,又掏出手绢来为她擦了擦汗湿粘腻的额头,这才站起身来,叹了口气,出了屋子和大太太作别,“家里实在是离不得人,这边是事,那边也是事……”

大太太满口答应下来,“就交给我吧,安安稳稳养个双月子就最好了。”

一时也有些感伤,“善桃的月子,我可就捞不着伺候啦。”

王氏也跟着叹了口气,对着自己嫂子,她还是忍不住露了心思,“这要是男丁,可就千好万好了。是个女儿我们也不嫌,就怕姑爷心里不舒服,毕竟他们家人口稀薄……”

到了这种事上,生不出个女儿,连女方自己家人都没底气,大太太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得道,“年纪还小嘛!还怕将来没得生?”

“话不是这么说。”王氏就低声嘀咕,“现在姑爷一个人在外头……”

这种事,大太太就不好意思多说什么了,她握着嘴轻轻地咳嗽了咳嗽,没有搭理这个话茬。王氏再叹了口气,也只得怏怏地回了巡抚府。

不过,她却是多虑了,消息送到元帅府,桂太太固然是高兴的,却是谁都比不上桂元帅开心,“家里近支宗房,几代没见女儿。上数三代下数三代,就这么一个妞妞!”

按说本来善桐生产,是不用他亲自出马的,可他硬是就亲自要来主持洗三,不过这是女眷的活计,桂太太没有办法,只好亲自出马,当着王氏的面,也不敢如何摆脸色——可架不住有内线啊,善喜私底下给王氏学了一遍桂太太的表情。

“一说洗三要亲自过来,婆婆的脸色就不大好看了。”她显得很不以为然,“却又不好说话,说起来这还是第一个第三代,家里又少女娃儿,公公会特别看重,也在情理之中……”

其实善桐产女,对桂太太来说肯定是利好消息,她只怕最后也是想转过来,才露出殷勤态度。王氏不置可否,反而是看出来了:善喜和婆婆的关系肯定也淡。她拍了拍善喜的手,没有多问什么,只笑道,“三妞人坐月子,不能出面,你现在倒可以进去看看她了。”

说着,自己又和大太太说了几句,问过四红姑姑,得知大姐儿被抱到外头去给男人们看了,养娘在一边跟着,便拉着四红姑姑低声问,“听说亲家公极是看重大姐儿,你可曾听说了?这话有几分真,几分假?”

四红姑姑撩了她一眼,显然是明白了王氏的潜台词:桂元帅究竟是真的看重这个事实上的孙女,还是要给含沁夫妻做面子为善桐撑腰,这里头的文章,就耐人琢磨了。

210、重男

虽说含沁不在身边,但好在家里人口少,善桐产后还是结结实实地坐了一个月的月子,没有多少烦心事儿能到她跟前。四红姑姑让孩子吃了她三天奶,便道,“咱们人家规矩,没有亲自哺乳的,吃过您的奶就和您亲了。您就放心吧,养娘的奶水也足的,饿不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