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要天不塌下来,日子就还是要过,对善桐来说,宫内的得失终究还是隔了一层。这一次进宫,孙夫人根本都没心思去探宁嫔,善桐却还是想着上回进来就没见面,就为了掩人耳目,出了坤宁宫,她还是到景仁宫去坐了坐。宁嫔这回倒在的,见善桐来了,也很高兴。“怎么今天又进来了,是一个人进来的,还是同二姐一道进来的?”

“二堂姐在坤宁宫陪娘娘说话。”善桐笑着说。“娘娘心绪不好,令我进来解闷儿。这会也不放二堂姐走,想必是正说私话呢。”

宁嫔点了点头,也有几分若有所思,“我今早遛弯儿回来,恍惚听说你们进了坤宁宫,我也就想着是娘娘闹不舒坦了。这几天都不让我们过去请安,还老派人往东宫过去,想来,是太子这一病不大好,也激起了娘娘的心事。”

这话说得,善桐只能微笑,宁嫔看了她一眼,也跟着笑了,她亲昵地拧了拧善桐的脸颊。“你啊,就知道笑,我就是随便问问,又没想着向你打听,你至于这么小心吗?”

善桐得到皇后的特别青眼,这是明摆着的事,这一阵子进进出出,少不得有些人问她打听坤宁宫里的事。宁嫔偶然也问一问,善桐能说的自然露个口风,不能说的也只能守口如瓶:牛淑妃和皇后不卯,那是明摆着的事,但宁嫔和皇后的关系就比较微妙了。宫中就是这样,哪有谁能永远甘居人下?就是宁嫔愿意,也得看皇后心里怎么想的,因此两边提起来对方,善桐也都是随口敷衍,是绝不敢两头传话的。

“我不是小心。”她就捂着脸笑着为自己分辨,“我是不知怎么说,反正您也知道,这时间一天一天的过,那一位的肚子一天天地大了,娘娘可不是心事就越来越沉?”

说到这事,宁嫔也不禁摸了摸自己平坦的小腹,多少有些艳羡地道,“就是,哪怕要坐九个月的监牢,也都是值得的。”

说着自己也是一笑,“不过,就为了这事,现在宫里虽然近了腊月,可一片肃杀,一点过年的喜气都没有。慈寿宫、咸福宫成天到晚宫门紧闭,两宫只和对方走动——这就看出亲戚来了。本来坤宁宫还能去一去的,现在也不好常常过去了,人就这么几个,现在还闹成这样……皇上就和一点都不知道似的,一心一意,只记挂他的美人儿。”

她口中的美人儿,肯定不是指自己了,善桐也不知道她说的是琦玉还是封子绣,好奇想问,又不敢多问。因只笑道,“你有缘时常出去伴驾,已经算是不很寂寞啦,还不知足?”

又告诉她自己上回见了小四房七姨娘的事,“人看着很富态、很安详,就连和太太说话,堂伯母都对她很客气。”

宁嫔顿时就听入神了,一叠声问了好些话,她脸上那点淡淡的寂寞,顿时为迷人的微笑取代。“也是,家里人都聪明,现在也没有谁敢给她气受了!”

却终究也不是没有遗憾的,“只是自我进宫,姨娘进不来也就算了,连娘都不来看我。要不是有你们在,娘家就在京里,我倒和没个娘家似的。”

善桐想到阁老太太那一心念着亡女,万事不管的劲头,也有点不知怎么答话,好在宁嫔自己也不在意,只抱怨了一句,又兴致勃勃地道,“说起这娘家,你哥哥同你说了没有?就是前几天的事,皇上把他叫进来说话了呢!我正巧就在边上……我看他结结巴巴的,说的东西我也都不懂,可皇上却听得很用神。”

善桐吓了一大跳,“有这事?我们可是一点都不知道!连含沁也一句话没说,我昨天还给榆哥带话呢,他不是正倒腾火药吗——”

宁嫔顿时笑开了,拍着手道,“我就说嘛,皇上还不信!我想着他恐怕都不知道那是皇上!说话才会那样不客气,皇上就非得说他们名士都是那样清高倨傲,他浑身这黑一块那黑一块的,还有什么倨傲可言呢。恐怕见皇上穿着便服,是根本没认出他来。”

这肯定是要细问的,宁嫔显然也觉得新鲜,一边拍手,一边就仔仔细细地和善桐交待,“有意思得很!就前几天皇上带我去南苑赏雪,因天气冷,琴弦涩,声音出不来。远处又有接连不断的轰隆声,皇上便命人去看看怎么回事,知道是扬威库又在试炮了,一时兴起,就令人把领头的叫进来问话。你也知道,要是一般人进宫,还得先教礼仪换衣裳……皇上哪里耐烦等?恐怕中人们也都知道皇上的性子,生拉硬拽就把他给弄进来了。好家伙,大冷的天,只穿了棉袍,脸上还冒汗的,黑一道黄一道的,抱着算盘就只是打,别人令他行礼,他也是虚应故事。皇上看了都觉得好笑,便问他,‘这是在算什么?’”

她顿了顿,钓足善桐胃口,才合掌大笑道,“他头也不抬就说了一句,‘说了你也不懂’!连皇上都懵在那儿,几个中人嘴巴都长大了,我又是想笑,又觉得害怕,在屏风后头都为他担心。好在皇上也没生气,还道,‘你怎么知道我不懂?’两人就这样说起来了,你一言我一语,什么硫精、什么伏火、什么铅子,皇上越问越觉得有兴致,可那人答得没什么好气,到末了还甩袖子说,‘你还是不懂,这些都试过了,并不对的。还是原来那个方子对,不懂一边去,别瞎添乱!’一边说,一边左右看了看,好像回过神来了,忽然问,‘我、我这是在哪儿——?你们把我拉到哪啦!快快,我得赶紧回去,下个方子不应该这样配——’”

善桐彻底说不出话来了,不过仔细一想,似乎也怪不得榆哥——他这一辈子可能也没和太监打过交道,估计对他来说,晕晕乎乎上了一辆车,再下来进了一间大房子,就被人连珠炮一样地逼问起来,对方就告诉他那是去见皇上的,对于沉浸在计算中的榆哥来说,只怕也是耳旁风,听过嗯嗯两声就算了。

宁嫔显然也做如是想,她捂着嘴又笑了一阵,才道,“皇上也没说什么,就让他回去了。转头令连公公去查了查才知道,那是我亲堂兄,说来也好笑,亲堂兄进来都不认识……”

她见善桐神色,又反过来安慰她,“不要紧,皇上非但没生气,还高兴得很,直说,‘有这份心,说不定还真能把方子搞出来,就让他去搞!’你就放心吧,皇上心胸宽大得很,能为他做事的人,脾气越大,他越喜欢。”

说着又不禁撇了撇嘴,酸溜溜地道,“你瞧,就那个谁谁谁不就是?什么身份,还敢和皇上闹别扭……皇上也就由着他。要不是堂兄逗他高兴了几天,他这几个月,都没怎么笑过。”

269、得遇

皇上和封锦之间你来我往耍的花枪,现在已经不是善桐关心的问题了。要不是顾忌问得过分仔细,可能会招惹宁嫔不快,她是巴不得令宁嫔把皇上每句话都说出来听听——榆哥这个漏子捅得不大不小,也可以说是不知者不罪,可皇上要真计较起来,他按律那起码是要蹲几年大牢的。当然,听宁嫔的意思,蹲大牢是肯定不至于,但善桐也得为哥哥的前程考虑,在这上头,她倒和一般妇人一样,一听见皇上、皇上笑了云云,心里就想着加官进爵、光宗耀祖。

宁嫔又岂能不知道善桐的心理?娘家人肯定是多出息一个是一个,她也说得很仔细,又一再安慰善桐,“你不知道,皇上心底是很看重这个火药的。南洋海盗多,没有个傍身的利器,人家一炮过来我们的船就要沉了,这和从前不一样,不再是三宝太监下西洋时候了,只有我们打人,没有别人打我们……可自从那场大火之后,这事儿就耽搁住了,仓促间也寻不到什么能工巧匠来继续做事。咱们哥哥能挑得住大梁,他是高兴还来不及呢,可不会介意这么几句话,再说,那也是不知者不罪——”

话虽如此,善桐出了宫,自己想想,也还是恨不得把榆哥叫到身边来数落一顿:只看他出了宫并无只言片语,就连自己送衣服过去,也没听他说起这事,一心只扑在了火药上,便可知道榆哥恐怕到现在都还不晓得自己见了皇上,是真的转头就又忘了这个插曲,根本就没把皇上当回事。

回到家和含沁一说,含沁先吃惊,后也不得不钦佩榆哥:“奇人也不是没见过,淡泊名利到这份上,连皇上都不当回事的,也就是大舅哥一个了。”

又道,“这事恐怕知道的人也还不多呢,咱们且先不说什么,静观其变吧。要是真能捣鼓出什么明堂来,皇上也不会吝啬功名的。”

善桐也是这样想:反正都这么着了,也无谓去扰乱榆哥的思绪,就错有错着,让他这么继续捣鼓下去也就是了。免得说穿了,一群人一旦患得患失起来,反而误事。她就只是嘀咕,“就不知道那一群人究竟都怎么想的,竟让榆哥进去,但凡换作李先生,也不至于这样……”

“那是李先生爱他。”含沁道,“我们应当备重礼谢他才对。”

善桐被含沁这么一点,也就明白过来,点头道,“是该谢的,回头我给家里写信吧。”

又将宫中事说给含沁听,两人感慨了一番,含沁有几分庆幸,“虽说宫里有人也好办事,但实在烦心事也不少。你看孙、牛两家,可不是泥足深陷。真是宫里人也不舒服,他们外头人更不舒服,双方挖空心思,就只是斗吧。”

“我们在背后跟着架秧子起哄,也不是什么好货。”善桐轻轻地撇了撇嘴,因见四下无人,一半也是自我宽慰,一半也是和含沁商量,“现在看来,只要东宫身子能见好,不管终究好得了好不了,咸福宫有个皇子,也不是什么坏事。要是个皇女,娘娘还未必惜得和她们斗,要是皇子,东宫身子又不好,往后十几年,估计牛家的心力也多半都放在后宫、孙家那块,要和他们斗,想的倒不是西北了。”

不管怎么说,眼下能做的都做了,就看咸福宫这一胎究竟争气不争气了。宫中水浑,牛家一时分不出身在西北经营,桂家就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在过去的事情上动动手脚。善桐自觉她和含沁一道,把局面运作到这一步,已经是使出浑身解数,算是对得起本家了。她经过和七娘子一番谈话,也渐渐学会从小处着眼,不再为自己无法左右的事情操心。余下一段日子,只是用心和含沁一道操办年事。一面四处送年礼,一面自己家里给全家人做新衣、预备年货,准备分发赏钱,年终盘账等等……反正到了年下,家家的主母忙的事情都大同小异,京城一年四季几乎从不停歇的社交活动也罕见地全面停摆,整整半个月,善桐就收到定国侯府送来的一份新契书而已:孙夫人处事明快,有恩必报,就这件事里的表现,已是给十八房在船队生意里多占了一成股份。

“听着没什么,进出就是几万两银子。”善桐就和含沁感慨,“到了这一步,来钱真是快,小汤山的院子不就出来了?只是二堂姐也太见外了一点,两家亲密,本也不是为了钱,她这样弄,倒是显得生疏了。”

“就是再亲密,那也要封你的口。”含沁倒有不一样的看法,“这钱你不收她还不安心呢,人情是人情,好处是好处。孙夫人是把官场这一套给琢磨得透透的了,真是个女中豪杰,怪道侯爷能放心南下。”

他的眉毛若有所思地蹙了起来。“只是侯爷几个兄弟都领命在外,迄今也没调回京里……就不知道皇上是什么心思了。”

他们现在是隔岸观火,自然是悠然自得,林三少奶奶来探她时,提起来宫里,“真是看不懂了,我们家那位和后宫几个太监相好,年年都要一起吃几顿酒的,今年就没吃成,据说后宫是一点年味儿都没有,厉兵秣马的,不知在闹什么。”

眼下琦玉的胎还一两个月就要满了,东宫闹了个春宫事,两边还不知怎么互相使劲呢,善桐听了就笑,“就是,真不知道闹什么劲儿。娘娘虽然宠我,可却一句话都不多说。”

其实,桂家和孙家多少是有里应外合一道对付牛家的意思,这个明眼人都是看得出来的。陕甘肖总督递表请辞闹得是沸沸扬扬,有心人稍加咀嚼,不难联想到皇后对善桐格外的喜爱。反正都是局中人,这些事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三少夫人不细问了,喜孜孜地和善桐说了几句儿女的事,又低声道,“真多亏你帮我,现在我时不时撒娇放赖的,姑爷倒很受用,这几个月,才新抬举了一个通房……”

善桐也为她高兴——三少夫人是去上香路上顺便进来坐坐,说几句话也就走了,她就又高高兴兴地忙她的年事。抱着大妞妞在自己屋里站着,远远地看着丫头们进进出出地扫东厢房。

大妞妞今天心情好,抓着她的肩膀,拿嫩嫩的脸蹭她的脸,一边蹭一边咯咯地笑,又要善桐亲她——一岁四五个月,话说得很清楚了,也懂得贿赂了,让母亲亲了她几口,又亲了母亲几口,她就清脆央求,“娘,我要吃江米糕。”

她今天吃过两块了,善桐不给她吃,便唬她道,“江米糕都在小哥哥家里,要把你送给小哥哥才吃得上。”

这边的小哥哥,特指的是许家那对双胞兄弟,大妞妞果然吓得一缩肩膀,窝在母亲怀里不敢则声,过了一会,又笑着冲窗外道,“爹,爹。”

善桐便抱着女儿候在帘子后头,等含沁进来了笑道,“你今天回来得倒是早。”

含沁换了衣裳,见女儿在妻子身上探过了半边身子,切切地要她抱,便抱起她来温存了一番,大妞妞还是老三刀,先蹭,再笑,又互相亲,最后索要江米糕。奈何虽然爹爹的胡渣磨红了她的脸,可善桐一摇头,含沁也就只能乖乖地回绝了女儿,大妞妞便生气起来,挣扎着下地跑出去寻养娘了。含沁和善桐笑着看她出了屋子,含沁方告诉善桐,“今天听说,宫里贵人身上不好,胎气不稳,已经是传唤了太医进去了。小中人们私底下这传那传的,说是去坤宁宫请安,吃了块点心,回去就闹不舒服了。”

善桐吃了一惊,用心想想,也不禁冷笑道,“几个月都不出门,难得到坤宁宫坐坐,居然就动了胎气?这也太巧了吧。要我说,娘娘很该把她拽一把,就看跌出来的是枕头还是孩子了。”

说是这么说,但要真跌出来是孩子,坤宁宫地位就更不利了。既然没听到别的消息,想来皇后是没这个胆子不敢节外生枝,终究还是认了怂。含沁道,“这两边你来我往的,真是热闹。你还好是腊月里,不然,恐怕是又要进宫去陪她说话了。”

其实皇后是否真是那样依赖她,也是两说的事,一面是有个福将的名声在,就是自己喊出来的,多少也有些安慰作用,还有一面那也是做给人看。真正到了做事的时候,坤宁宫靠的还是孙家,善桐道,“你等着瞧吧,不出几天,二堂姐是肯定又要进宫了。”

她没有猜错,宫中这个春节,过得是一点都不平静。就连王大老爷都听说了一点端倪,含沁送了他们夫妻回来,便同善桐道,“舅舅让你干脆回西北算了,接下来几个月,宫里肯定不宁静,要不想牵扯得太深,还是避开锋锐好些。”

“这也不是说避开就能避开的。”善桐叹了口气,“人家又不傻,没个由头,我回去干嘛?倒是三月咸福宫生产前后,我是不回去都要回去了。西北那边写信过来,令我陪着郑姑娘一路送回去呢。”

这多少也是借着善桐和王家的亲戚关系,令郑姑娘一路走得顺点。毕竟桂家和晋商关系一向冷淡,现在虽然渐渐有回温的迹象,可肯定也及不上王大老爷同他们同气连枝。有善桐在,山西几省那长长一段路走得就顺了。这一点含沁也是知道的,他就逗善桐,“后悔了没有?要是你跟了二哥,婶婶待你说不定比待郑姑娘更好。”

也就是两年多而已,曾经看得天一样重的往事,已经是比蝉翼还薄。这三个当事人谁都再没把它当回事了,善桐这小半年来前前后后,没少帮着桂含春张罗亲事,现在想起来,也就是三年前,自己吃不下睡不着,心心念念都在焦虑着自己上不得台面的心事。她也不禁一笑,“要是后悔了,我就把郑姑娘药晕了,自己钻进花轿里去。”

含沁不由发一大笑,两夫妻旋又商议如何过年,含沁道,“榆哥不肯过来,主要还是陪李先生——唯独他在京城是没亲戚的。我看,我们不如索性拉了李先生一道,大家一起吃个年夜饭,倒也热闹。他七十多岁的人了,你也不必回避。”

善桐从前对李先生没什么好感,主要是嫌他把榆哥带得太野,现在渐渐也有所改观,自然并无二话。没想到榆哥还是不过来:据说是一群人都不过年了,只一心扑在扬威库里,他和李先生自然也不能例外。

大家亲戚,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善桐亦无法把他硬扯回家里来过年。索性一家三口带个四红姑姑,高高兴兴地也就备起了年夜饭。小家庭还是第一次单独团圆,也就不讲繁文缛节,除了供祖宗的看菜,还有年年有余的一道鱼菜之外,余下还都是可着自己的口味来。善桐放所有家室在京里的底下人全回去过年,家不在京里的,也在厨房里给预备了年夜饭,身边几个亲近的丫头就开了小桌在边上吃,只一边吃,还一边过来服侍着罢了。

一说起过年,孩子们是最高兴的,大妞妞拍着巴掌,坐在父母中间的小高凳子上,一道一道菜说过来,“红焖对虾、香酥藕丸子……江米糕、江米糕!”

善桐无可奈何,拿起一块江米糕放到大妞妞手上,让她抓着去啃,一边和含沁道,“怎么搞的,忽然间就爱上了!原来还平平呢,好像是从许家回来,就闹着要吃。”

含沁笑道,“别是被那两个小哥哥逗得了吧。”

两人正说着,养娘隔远了从那头小桌也道,“可不就是被逗着的?小哥哥们拿了江米糕来,凑到她嘴边又挪开了,大妞妞直流口水,他们又不给她吃。”

“真是淘!”善桐也有些半真半假的心疼,“以后不带她过去了,尽是被哥哥们欺负。”

含沁也啼笑皆非,“算了,还是尽早给她生个弟弟,以后姐姐被欺负了,弟弟也能出头。”

现在妞妞一岁半了,再生个弟弟,似乎正当其时,善桐红了脸不吭声,只白了含沁一眼。吃过年夜饭,大妞妞换新衣服,领了压岁钱便去睡了。她、含沁、四红姑姑便围坐炕上,说些天水老家的往事。一时院内又有人叫道,“呀,皇城里放焰火了!”

众人便又都出去看焰火,只见远远的天空里流光溢彩,随着一声声炮响,隔了这么远都能隐约看出些花形状来。这热闹是在西安时从未见过的,连四红姑姑都不禁艳羡道,“宫中人可不过着火树银花、神仙一般的日子了?大焰火这样好看,小烟火更是巧夺天工了,也不知皇城里现在是怎生热闹!只恨我们是见不着了。”

善桐不禁笑着摇了摇头,她扭头去看含沁,含沁也正看向她,两人眼神相触,都明白了对方心意。相视一笑间,善桐慢慢地把头放到了含沁肩上。

270、记仇

京城年景又和别处不同,大年初一,所有京城官员带家眷必须进宫参拜,这和册封太子时诰命朝贺又不一样,品级限制更宽得多了。善桐逃得过册封太子,却逃不过新年大朝,和含沁守岁过了子时,便一起忙忙睡了两个多时辰,已经必须起身换衣,侵晨就进了紫禁城,在一片寒风之中同一班命妇一道起起跪跪的,连皇后的影子都没见到,便又退出宫来。到家才休息了一日,第二天起,含沁出外拜年,她在家接待各色来客。有含沁同僚一家子上门来的,也有些老亲戚上门走动的,还有平日里就存了巴结之意的小官多少也要上门走动走动。这么忙了几天,好容易将亲友们对付过去,两夫妻又开始跋涉在吃春酒的漫漫长路上。

虽然元宵之前,衙门封印,没有什么大事,连阁老们都不进宫。可羽林军却不能这么放肆,逢年过节自然要轮班当值,善桐本来都和含沁是分头赴春酒了,现在只能能者多劳,多去几家,从初六到十五,天天在外头吃酒,见的还都是那一帮子人,只随着各家亲疏远近,有时少这个,有时少了那个人罢了。因主人家也忙,却是没能和主人家多亲近亲近,往往还听了一肚子的是非故事。什么他家和他家又因为什么事闹了别扭了,谁家和谁家又怎么怎么了,就连王家和郑家和好,都被拿来当一件事说,“本来前十年还闹得水火不容的,这回他去安徽赴任,郑家老头子还亲自去送……”

善桐混在人堆里,听得津津有味的,还是那说话的太太一眼看见她,不禁尴尬一笑,收住了口。善桐却也不得清静,一群人围着她问,“宫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怎么都半年多了,进宫请安时还不见咸福宫的牛娘娘。”

对于这些权力外围的贵妇们来说,不要说东宫肾亏的消息,恐怕就连牛淑妃这一胎都看得云里雾里的,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像善桐这样能够时常进出宫闱,又得到皇后宠爱的少年贵妇,对她们而言已经算是消息灵通人士了。真正消息更灵通的人士如林三少夫人,她们又反而不大乐于搭理,嫌她态度倨傲,对这种话,从来都是爱搭不理的。

善桐没有三少夫人铁打的出身,对这种话题只能打太极拳,“这就不清楚了……我这也一两个月没进宫,就进了宫,往娘娘那里坐坐,也就去探宁嫔,很少去咸福宫请安。”

众人都叹息道,“娘娘又疼你,宁嫔又是你娘家姐妹,小桂太太真有福气。”从前说她妒忌的言语,自然是再不提起。善桐好容易得了空,钻到三少夫人身边坐下,这才长长地叹了口气,林三少夫人笑道,“把你给累得。可惜许家世子夫人不在,不然,他们家和宫里走动也密切,也一样被围着问,倒能为你分担一点。”

提到七娘子,善桐也纳罕道,“怎么他们家自己请过春酒,就再不出来应酬了,连前回到孙家去都没见人?我还想着能和她说说话儿呢,结果就光顾着四处撞见你了,连阁老家的四少奶奶也都没见。”

“大过年的,他们家也是忙得焦头烂额,”三少夫人眉头一皱。“怕是没心思出来。”

她又压低了声音,“不过,我看也是因为有避避风头的意思。现在是多事之秋,他们家身份又特殊,宫里你来我往斗得好看是好看,可要是拉扯进了太妃,那就不好玩了,所以也就趁势就不出来了……我们最近没事,也都不进宫去。”

消息毕竟是瞒不住的,尤其是林三少成天几乎就是住在宫里,什么事情他不知道?善桐现在还要靠三少夫人来揣摩宫中人换的招数:皇后顺水推舟,肯定把东宫遭人引诱一事是推到了牛家身上。现在牛家杀将回来,直说自己胎不大稳。

就是她为皇上想想,也觉得皇上挺难的在简直就像是念顺口溜:究竟是牛淑妃发觉有了身孕,立刻就在东宫身上下功夫呢。还是坤宁宫发觉了东宫的不对,便开始在牛淑妃的胎上下起了工夫。这一笔车轱辘的烂账,那是怎么说怎么有理,怎么信都行,却恐怕也是怎么都很难找到凭据了。

不过,这也实在是说明咸福宫瞒得好,连皇上都瞒过去了。善桐在郑家春酒上见到孙夫人的时候,就和她窃窃私语说小话,“看起来是真的不知道揣着崽子的是谁,都说洞明烛照呢,这么大的事,居然是一点都不知道?”

孙夫人现在已经不介意牛淑妃的孕事了,更主要还是恨铁不成钢。“那一次进坤宁宫来请大安,什么都有了,就是推一把的事。她愣是没敢动……我真恨不得换作是我进宫去,也强过这样!”

她无奈地叹了一口气,还是要反过来开解自己。“算了……也是顾忌着再生事端,又惹得皇上不快……单单只是东宫的事,皇上便大发雷霆,别说小如意了,连东宫大伴都没了。娘娘小心一些儿,也不是什么坏事。”

又道,“怎么说,皇上还是顾念着父子情分,东宫这事捂得密密实实的,对外只说是底下人不听话,偷着卖值钱的东西。似乎连宁嫔和太妃那一派都一无所知,还以为真就是这么回事了。”

善桐陪着她说了几句话,因到底是在别人家,也不往深了说。孙夫人还叮嘱她,“春月里大家都忙,进了二月,你也进宫去陪娘娘说说话,现在娘娘脾性是越来越古怪了。我看东宫的事,对她……”

她蹙起眉头,轻轻地摇了摇头,善桐想到皇后神色,也不禁是心中暗凛,因有意道,“也就是二、三月里能多进宫了,进了四月,还得送小嫂子回西安去。免得一路上没个夫家女眷照应,里外没法传话。”

孙夫人也没话好说,只得叹了口气,“偏巧三月里就是产期了……”

见到两位女眷笑着迎面走来,两人便都住口不说了。石太太同孙夫人打了个招呼,又亲亲热热地问善桐,“你们家什么时候办亲事?”

大家略谈了几句话,善桐眼尖,见郑姑娘身影隐约站在花园廊角,便告了个罪,自己笑眯眯地过去同她打招呼,“刚才吃春酒,都没见着你。”

郑姑娘见到是她,脸儿先就飞红了,垂下头拿脚尖跐着地,轻声道。“我现在也不大出来见外人了。今儿是见着嫂子来了……”

“还叫我嫂子呀?”这毕竟是她为桂含春相中的姑娘,善桐看她是越看越可爱的,禁不住笑眯眯地调侃了她一句,郑姑娘脸色越红,不依道,“这不是还没过门吗——过门了,那……那你也比我大。”

待嫁的小姑娘,总是有几分羞涩的,郑姑娘敢和她抬杠,已经算是有些胆量了。善桐笑道,“好哇,胆子这么大?到时候闹洞房,我可就不为你担心啦。”

说着作势要走,郑姑娘忙道,“好姐姐,别走,我有话要问你呢。”

她握住善桐的手,一下就又甩开了羞涩,“家里人也不和我说这亲事到底该怎么办,谁来迎亲,路上又怎么走。只说这都是夫家安排的,我想,这要是全走旱路,不能下花轿,那多愁人。吃喝拉撒全在里面,一个多月呢……”

这倒是很务实的担忧,善桐忙道,“别担心,我们族里来人接你呢,二哥虽然不能亲自来,但路上一切都打点好了。你出了京就换马车,就抬个空轿子。”

又问,“你们家有人送嫁吗?”

得知虽有人送嫁,但却也是族中远亲,且郑姑娘自己两个嫂子,一个有了身孕,一个娘家老人随时不好,不适合送亲,她便道,“那到时你要是害怕,我就陪你住。”

郑姑娘方才露出笑容,也有些不好意思,“看你出入那些高官太太中间,挥洒自如进退有度的,走到哪里都吃得开。想来平时操的也都是大心,我还拿这样的小事来烦你——”

“快别这样说。”善桐连声道,“自家人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郑姑娘的笑就更腼腆了,两人站在一块,透过玻璃廊面望着窗外几株红梅花,一时谁都没有说话,还是郑姑娘先轻声道,“那时侯在许家,我们俩都听见的那一番话,姐姐参悟出来了没有?”

善桐这才想起:还有个郑家,肯定也是瞧出了牛家的不对,只一直按捺着不曾揭穿罢了。她点了点头,也道,“就是觉得疑虑了,这日子对不上啊……”

“按理,这话也不该我说。”郑姑娘放轻了声音,“就是看着姐姐和孙夫人那样好,皇后娘娘又那样疼你,亦不得不提醒姐姐一句,牛家人是最记仇的。此事如何走漏消息,他们固然是百思不得其解,但只看姐姐得宠的时机,便可知道这背后多少有你的一份力量。现在咸福宫正在蛰伏,自然不会动你,可要是宫中出了个小皇子。此消彼长之下,恐怕即使咸福宫不出手,慈寿宫那边,也会有所表示的。”

善桐也是早想到了这事,皇后赏她披风,一面是示好,一面也是给桂家插上一面旗帜,以此激化桂、牛两家矛盾,不过话说回来,她和含沁都是为桂家本家做事,含沁很得皇上喜爱,自己娘家远在西北,又有阁老照拂。太后能拿她如何,善桐一时还真想不出来,她按着郑姑娘的手,俏皮地道,“不要紧,要生得晚些,孩子落地过了三朝,我都要回西北去了。她们还是先想着怎么把孩子带大是真的。”

郑姑娘解颐一笑,“我也是这样想,不过是白提醒提醒你。”

这哪里是白提醒呢?就是白提醒也要提醒,人还没过门,已经懂得和十八房打关系……

善桐对郑姑娘就更满意了:桂含春和郑姑娘见不上面,两个人到底投契不投契,她还真说不上来,但不论如何,她还是为桂二哥选了一个合适的宗妇的。想来将来过门之后,上服侍公婆,下安抚妯娌,桂家这几年来因为儿女婚事带来的乱象,再过不了多久,也就成了过眼的云烟了。

一整个正月,她除了四处吃春酒就几乎也忙不了别的事了,有心要和七娘子、林三少夫人聚一聚,可七娘子忙得一步都出不了府。善桐自然也不好前去打扰,进了二月,她抽空往阁老太太府里走了走,四少奶奶也忙得不行:婆婆不耐烦理事,人情往来全落到她头上,连喝水的工夫都没有。倒是阁老太太安安耽耽的,和善桐不紧不慢说了半天的话,还要嫌四少奶奶,“也不进来看看你。”

善桐很是无语,只好岔开话题,说起自己几个堂兄,“三年磨一剑,从我到京城来,就见了一面,还都是拨冗过来的。苦读到了今天,也不知能不能中榜呢。”

阁老太太也道,“今年春月里,他们兄弟一道来给我拜年,全是坐一坐就走了,连善榆都是匆匆忙忙的,据说全京城就来这一家,连你们那里都不去。有这样的心志,什么事情办不成?今年是一定能中榜的。”

榆哥还晓得来阁老府拜年,可见人情世故上还不至于无可救药,善桐松了口气,也露出笑来,道,“您也不用怕寂寞啦,榆哥媳妇出了春月就动身过来,家里让我在京城为榆哥物色一套小院子呢。到时候,她就能时常上门给您请安,陪您说话了。”

“那感情好。”阁老太太谁的面子不给,善桐面子是一定要给的,当下便欣然道,“置办产业,你们小夫妻说话不算数,我这里现放着管家呢。包保选得又便宜又合适,到时候你送嫁回去,也有人能陪我解解闷儿。”

正说着,七姨娘又出来了,善桐不等她问,自己谈起宁嫔来。“又是陪着皇上去这里,又是陪着皇上去那里,得宠得很呢!”

七姨娘和阁老太太都很高兴,阁老太太叹道,“现在她什么都有了,就少个孩子傍身……”

说着就叹了口气,显得很是惆怅。七姨娘倒是眼神一闪,笑眯眯吃茶不语,气定神闲,一点都不着急。

善桐看在眼里,心中不禁若有所悟,也代宁嫔高兴,在心头一想,又有些迷迷糊糊说不出的忧心。只并不露在面上——又进宫安慰了几次皇后,很快就进了三月,那边几兄弟下场,这边善桐自己忙着操办含春的婚事,等三月底,咸福宫传来好消息:牛淑妃一举得男时。善桐已经在送郑姑娘出嫁的路上了。

271、奇遇

这一番回乡,就又和进京时大不一样。不是离开家乡一次,真是感觉不出西北的好来,虽说是以婆家人身份,同过来接亲的桂含芳里外一道,每天忙里忙外地伺候新娘子,但这忙也忙得简单,郑姑娘为人又好,再不挑剔的,善桐也有心和她结交,妯娌两个很有话说。

因郑家的嫁妆奢靡丰厚,足足装了有十几辆车,又有几百亲兵护送,这一行送嫁的队伍也走得浩浩荡荡的,速度自然不快,要不是郑姑娘不好出马车,善桐还真想同进京时一样,一路走一路玩过去。——这一次在山西境内,他们一样受到渠家的悉心招待,只没见渠姑娘,据管事说,因为安徽路远,渠姑娘嫁妆也多,离婚期还三个多月呢,这已经是发嫁过去了。

有桂含芳在,外头的事就不用善桐操心了。自然有他去安顿处理,且又是自家人,比不得上回进京,榆哥还半是亲戚,半是客人的。善桐使唤起含芳来那是理直气壮,含芳也不介意,倒是他进京一次,见识了京城的繁华,念念不忘得很,听六丑说,最近是逮着了机会就问十八房的下人京城里的事。

一路逶迤,从三月底走到四月底,路才堪堪走了一半,终于出了山西地界,算是进入了桂家自己的地盘。不过这沿路风光渐渐也就荒凉起来,虽然四月里正是初夏,天气和暖、草木荫庇,但显然能感觉到空气越发干燥了不说,就连官道两边,也多半都是疯长的野草,要走上好久一段路,才能见到农田。一行人进到这里,也少不得要就地扎营:一般的村庄规模太小,根本就接待不了这一百来人。

这其实也还好,最讨厌是缺水,喝的水倒是有,就连新娘一行人都得省着洗头洗脸的水。郑姑娘虽没说话,可底下几个陪嫁丫鬟就有点不高兴了,嘀嘀咕咕,话传到善桐耳朵里:“姑娘在家的时候,就是隆冬腊月,那还几乎每天沐浴呢。”

抬头嫁女,低头娶妇。陪嫁丫鬟挑几句也不算什么,善桐不许手底下的丫头们回嘴,倒是郑姑娘知道了,很不好意思,向善桐赔罪道,“她们不懂事,弟妹你别和她们一般计较。”

到底是京里养大的娇惯女儿,这一阵子脸上皮都干得暴了一点,平时没事巴着车窗望出去,神色是越看越凝重。善桐看着也有点忍不得,便安慰她,“很快就到了县里,过了这一段路那就好了。这里因靠着黄河,年年泛滥,有田也被冲走了,千沟万壑的,日子过得苦。听三弟说,这一两年间商道通了,越发是都去做生意、当学徒,没谁留下来种地的,因此也就荒凉一点。再往里走一段,进了关中,人烟就又稠密起来啦。”

郑姑娘和听天书一样,听得都出神了,过了老半天,才慢慢地道,“虽然知道远,但真是出来了才明白路有多长……”

她望着随车轮颠簸的窗外一眼,轻轻地叹了口气,旋又振作起来,兴奋中略带了些担忧,“都说现在西北不太平,那个罗春不是一直作乱吗?咱们会不会也遇见这样的事——”

善桐不禁捧腹道,“这么二百多人的队伍,还能被谁劫道了?其实就是一个兵不带,也不至于有人敢打咱们的主意。肯定都是一路打过招呼过来的,来来往往商队那么多,动谁不好,敢动桂家的人呢?”

想到罗春和桂家之间若有若无的联系,她不禁叹了口气,“就是罗春,那也要在更西一些的地方了。这里倒是也不太平,山顶上听说是有些不成气候的蟊贼,半农半匪的。不过,他们也吃不下这么一整支车队的。”

郑姑娘从小在京里长大,这些山野间的事,哪里听说得有这样真切?当晚就不敢一个人睡,善桐索性同她挤在一顶帐篷里,两个人都望着油灯发呆,善桐记挂着大妞妞:这一次回来她没带女儿,虽说大妞妞有养娘带着,但做娘的哪能放心?还有宫中局势,虽有自己和孙夫人一再献策,但奈何皇后的确也是时运不济,手段也不太高明。眼下和牛家摆成了长局,将来如何,还真是难说。现在桂家、牛家结怨已深,自己亦没有任何选择,只能站在皇后这边和牛淑妃作对。偏偏现在牛淑妃产子,自己虽然避开了一时锋芒,但一旦回京,牛淑妃给点气受还好,要立心对付她本人,那也确实是伤脑筋的——就不知道她们究竟能寻得何处破绽了。含沁虽然品级低些,但胜在受宠,可以随时面圣,要给委屈,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郑姑娘自然也有她的心事,她翻了一个身,又翻了一个身,过了一会,肩头忽然轻轻抽动起来,倒把善桐给哭得回了神。她轻轻地拍了拍郑姑娘的肩膀,给她递过了手绢,却并不说话。过了一会,郑姑娘坐起身来,红着眼道,“让你见笑了……就是忽然有点想家。”

善桐自己出嫁的时候,是巴不得能快点到夫家去,把这烦人的亲事做个了解的。对女儿家的忐忑心情并不了解——她实在也是太熟悉含沁了,因此对郑姑娘的心事,她也说不出什么安慰的话来,只能说,“二哥人是极好的,西安虽然远了一点,但要比京城轻松多了,你就只管安心吧。”

如此泛泛地安慰了几句,郑姑娘又倒在被上,低声问,“听说他脸上有疤……”

这门亲事,桂家直接和郑家接洽,也没谁问过郑姑娘的意思。善桐心头一个咯噔,忙说了些桂含春的好处,郑姑娘听得脸上慢慢带了笑,却始终还是有些幽怨的,“面都没见过一次,就要巴巴地跑到这么老远……弟妹别笑话我,我心里有点说不出的生气呢……”

“这要换作是我,我也生气。”善桐也理解郑姑娘,“就是我和含沁都成亲了,我去京城时候也有点生气呢,给他生孩子,他还不在家里——”

两个人对视一眼,郑姑娘噗嗤一声,反而破涕为笑,又有点害羞地问,“听说西安那边,男女大防也没那么严格,你们都是成亲前就认识的——连大嫂、三弟妹也是这样吗?”

“倒都是这样。”善桐才要继续夸夸桂含春时,忽然听见外头风声里似乎混了些响动,她一下住了嘴,也打手势让郑姑娘噤声,侧耳细听了一番,只觉得断断续续,似乎有金铁相击之声顺着风被吹了过来。郑姑娘也听出来了,满腔幽怨估计都被吓没了,她一下抱住了善桐的胳膊。“这、这是……”

善桐摆手道,“不要紧,让三哥带人过去看看就知道了,我们人多马壮,又有火铳,还能出什么事儿?”

一边说,一边掀帘子出了帐篷,扬声把六丑叫来,不多时六丑也回来了,“堂少爷已经派人去瞧了,说是这一带不怎么太平,这批人走在咱们前面,可能是白日里就被盯上了。”

郑姑娘显然生平第一次亲历大劫,虽然同她无关,也兴奋得坐不住,在帐篷里转来转去的,旅途的疲惫简直一扫而空。善桐看了直笑,本想说:“这你就这样了,若是打到你头上来呢?”

此时估计人已经到了前头,兵器相触声有之,呵斥声有之。风吹来满满都是热闹,过了一会,只听得兵士们说笑着就近了营地。桂含芳使人过来道,“就是十几个小蟊贼,已经被撵跑了。那群人死了几个,也有些伤的。别的都还好,我们能帮,唯独有个堂客受了惊吓,我们不便照料。”

善桐忙道,“还不快领过来喝杯热水缓缓。”

就令六丑过去安顿,郑姑娘也披衣出来,显然想凑热闹,善桐索性令她们将人领进来问话,一边准备了些细碎银子,同郑姑娘道,“也不知她的盘缠被抢去了没有。”

正说着,外头便领进了一个少妇,她头上还戴了帷帽,乍一进帐篷,烛光掩映间有些怕人,郑姑娘一缩肩膀,那边六丑知趣,便搭讪着道,“嫂子,您别怕,我们都是良善人,且摘了帽子坐着喝口水。”

一面说,一面将帷帽去了,竟没问过主人,善桐一眼看去,还没怎地,只觉得那人有些古怪,含着脸望着地面,只不作声。郑姑娘却啊了一声,惊讶之色,溢于言表。她心中一动,仔细端详了片刻,也不禁轻轻惊呼。

——虽然风尘满面,但轮廓是错不了的。再结合郑姑娘的表现来看,误认的可能几乎没有,这……这不是许家那位二姑娘吗?

帐内两妯娌顿时面面相觑,一时间确实是谁都说不出话来了。

#

许二姑娘估计肯定也知道自己是被认出来了,她依然死死地低着头望着地面,双唇抿得都快青了,却是一眼都不肯看向两妯娌。郑姑娘显然也处在极度的震惊中,双唇开合几次,都没话出来。还是善桐毕竟经过事情更多,整理了一下,依然开口道,“还是先喝杯水……你们人少,带的东西肯定不多,一路都没怎么喝过茶吧?”

或许是因为她语气真诚,没有丝毫鄙视,许二姑娘的肩膀稍微松弛了一点,她还是低着头,却慢慢地一步步挨到了桌边,接过了善桐递来的茶水。

善桐冲六丑使了个眼色,令她把下人们都带出去,自己和郑姑娘交换了几个眼色,这才徐徐问。“不是才听说二姑娘大喜……”

这句话倒是把二姑娘给炸醒了似的,她一甩头,干脆利落地道,“就因为我不想嫁给范家,我才跑的。”

于是不但承认了自己的身份,还把私奔的事给一并认了下来。善桐忙道,“这……是和谁一块——”

“那人还不在这。”许二姑娘脸上有一丝黯然,答得却也依然爽快。“他令把兄弟把我送到西安老家小住,待过一段日子再来找我……不想路上遇到这事,同行几个人倒都讲义气,把我护在后头,他们自己……”

她瞥了善桐一眼,却依然不看郑姑娘。郑姑娘自己忍不住了。“于翘!你,你,你怎么……”

她你不下去了,显然,这两人从小认识,再没有交情,在这种地方也算是朋友了。

许于翘瞥了她一眼,冷冷地道。“家里是商户就不说了,肥得似猪,连举人都是买的,换作是你,你嫁?”

郑姑娘顿时哑口无言,善桐咳嗽了一声,禁不住说,“可你这样跑了也不是办法……这要不是遇着了我们,你旅伴都没了,孤身一人,身上肯定也还带了钱的,这么年轻貌美的——”

许于翘一抿唇,又垂下头去,不说话了。

善桐和郑姑娘再对视了一眼,郑姑娘一扯善桐袖子,两人便都起身进了里间。

“我知道你想什么。”居然是郑姑娘抢着说话。“咱们可不能送回去……她自己回去还好,要是被咱们送回去的,本来不死的,这下怕也……”

私奔这种事,当然在西北也绝不在小。但善桐也没想过在京城这是会闹出人命的,她吓了一跳,“这不至于吧。”

郑姑娘面色肃然,摇头道,“换做是我们家,那也一样是一个死字。她还是庶女……就嫡母疼她,几个嫂子都是有女儿的人,这件事要没捂住,以后族里女儿怎么说亲?就为了一族人着想,肯定也是——”

她轻轻地在脖子上拉了一下,斩钉截铁地道,“咱们非但不能给送回去,这件事还得烂在肚子里,当着许家的谁也都不能提起。”

只看她人还没过门,片刻前还在想家、害怕,现在就这样果断地做了善桐的主,便知道这是个当主母的好料子。善桐忍住微笑冲动,也肯定了郑姑娘的意思,“你说得对,咱们不能把人往死路上逼。可现在这个样子……难道还带回家去?这也不大妥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