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有老太太护着你……”善桐拖长了声音,没有往下讲,可二姨娘却忽然抬起头来,吃惊地望了她一眼。

子不言母过,有些事必须为尊者讳。善桐会和她说起王氏的图谋,即使只是这么隐晦地旁敲侧击,也已经暗示出了母女立场的分歧。经过这么多风风雨雨,如今的二姨娘,已经可以读懂了这话背后的潜台词。

她的态度一下也有了细微的转变,不再那样畏缩而防备了,“那也只能是见招拆招了,我就在老太太眼皮底下住着,能活多久是多久吧,就能活到梧哥回来见他一眼,那就已经是我的福气了。”

卧薪尝胆这么多年,装疯卖傻的,无非就是要儿子知道当娘的这一肚子心酸冤屈,就见了一面,二姨娘也真就是死都甘心了。善桐也明白她的心情,她轻轻地叹了口气,“就是因为你这样想,那才是害了梧哥……你真要和梧哥见上面了。他就是状元及第,我看这一辈子前程也都出不来。”

二姨娘面上不以为然之色乍现,却又很快地化作了一脸的谦卑。“奴婢没想着和少爷多说什么,就只是能见他一眼,便已经心满意足了。”

这还是拿她当了外人来敷衍,善桐点了点头,“姨娘还不知道吧?我舅舅刚升了安徽学政,这是皇上钦点……你在京城那几年,也听过姨太太之间的闲话吧。从翰林点了学政出去,在地方上历练几年,回京之后坐的是什么位置,姨娘心里有数吗?”

从前不懂事的时候,二姨娘天不怕地不怕,道理也说不通,现在懂事了,善桐轻轻一点,她就一缩肩膀,显然是品出了善桐话里的意思:以二老爷的为人,难道还为了梧哥和王氏、王家完全翻脸?状元及第又算得了什么,真要和家里闹掰了,要摁死梧哥,也就是王家一根小指头的事。毕竟王家、杨家,进士出身的人,可不止梧哥一个宝贝疙瘩。

“这就更别说檀哥、榕哥了,就是大伯、祖母、姐姐,难道都会坐视梧哥和本家做对吗?”善桐见她明白过来,便又低声道。“你和梧哥见了一面,就是把梧哥往绝路上推。现在他干干净净的,心里就还有些疑惑,那也只是疑惑。家里人对他还没什么不放心的地方,这里帮一把,那里拉一把的,没有几年,媳妇娶了,官位也上去了,就又是个老爷了。谁能说他的成就会比谁更低呢?就是小四房现在的大爷,那也是庶子出身不是?有人帮、没人帮、有人踩,这可是三种境界,姨娘心里要想清楚。”

这话她说得是很坦诚的,也没有要欺瞒二姨娘的意思。二姨娘竟听得怔住了,她脸上哪还有什么怯懦、畏缩,尽露了深沉,虽说形容憔悴,可隐隐还能看出当年那个红姨娘的影子,在那深深捺下的眉眼中翻翻滚滚。她毕竟还是有雄心、有美梦的,善桐看得出来,她还对生活怀抱了期望、期待——她还是没有看懂。

窗外的红日渐渐地近了村后的岐山,屋檐在院子里拉出了长长的阴影,这夕阳晒进屋内,倒显得比寂静还要更逼人。二姨娘的呼吸声随着她的思绪渐渐地粗重了起来,又慢慢地轻了。只是这轻也轻得沉重,并不轻巧,而透了无可奈何的疲惫。

“我们母子势单力薄,怎么和你们斗呢?”她几乎是怨恨地说。“姑奶奶请放心,我一定不会对梧哥多嘴多舌,从前的事,就当——”

善桐截断了她的话。

“这不是我放心不放心。”她几乎是同情地说。“而是我娘放心不放心,她的为人,再没有谁比姨娘更清楚了。姨娘说,她会不会放心呢?”

这问题的答案当然很明显了,二姨娘一下就咬住唇,她又沉默了许久,显然是殚精竭虑地思忖着自己应当如何对付王氏。可就像是从前一样——从前她最得意的时候,都未能撼动得了王氏的地位,现在她又能对王氏如何呢?王氏也许不能强行把她处死,但一世拿捏梧哥,却绝非难以做到。

“得意是她纵出来的。”二姨娘竟和善桐想到了一块去。“这一辈子其实哪里真正得意过,我到底做错什么……”她轻声说。“我的命为什么就这么苦?”

“你早年间难道就没有做错?”善桐怜悯地望着她,“从前做错,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姨娘,这一局你早就输了,错恨难返,没有翻盘的机会啦。”

二姨娘眼里仅剩的一点光辉渐渐地淡了,她反而似乎更从容了起来,自嘲地一笑,“早知道,还不如继续疯着……这人一醒过来,烦恼也就来了。姑奶奶这一次来找我,怕不只是为了点醒我,我现在已经走投无路了吧?”

“姨娘还记得从前吗?”善桐问,“从前我管你、降伏你,令你明白你自己的身份,想必当时,你心底是很恨我的。”

见二姨娘似乎默认,她不禁微微一笑,也有几分自嘲。“当时我还小,其实还不懂事。但姨娘心里恐怕也还是信我的,我虽然讨人厌、心思也粗疏,但总算对你也没什么坏心眼。只要你能恪守本分,我是不会想着害你的。和家里其余人比起来,也许你最能信的人,也就是我了……”

“姑奶奶是还把我当个人看。”二姨娘轻声说,竟扯开唇,笑了。这笑容苦涩无比,可又的的确确还有一点善意。“这我很久以前就明白了,你是不讨人喜欢,可你的确还是个人……”

家里还有谁,在二姨娘眼里连人都不是了,善桐也没有问。她伸出手来,盖住了二姨娘放在桌上的那只手,诚恳地道,“那么,你现在能信我吗?你信不信,我心里虽然也看重榆哥,可对你和梧哥,也始终还是好的。我没想着要害你们?”

二姨娘犹豫片刻,她抬起头来,认认真真地望着善桐,许久许久之后,终于还是慢慢地点了点头。

“那,”善桐轻声说。“你听我的,就为了梧哥好,你不能再见他了。一眼都别,见一眼,都能坏了事。”

她的语调很沉重,可二姨娘的表情却并未随之沉重,显然她早已经想到了善桐开出的条件——又或者说,她指点出的这一条路,必定涵盖了这么一个条件。这为的是榆哥,也是梧哥,当然牺牲掉的,却是二姨娘这么多年来近乎绝望的蛰伏。

“姑奶奶的意思是……”二姨娘慢慢地问,“要我死了?”

“那倒没有。”善桐轻声说。“你再疯一回,我看也就差不多了。”

“我就再疯了也好,死了也好。”二姨娘抬起眉毛,有几丝狐疑。“难道她就不会对付梧哥了?我看这一辈子,只要榆哥没有什么成就,她就始终还要钳制着梧哥——”

“我为梧哥做主。”善桐倒很难适应这么一个一点就通的二姨娘,她笃定地说。“你就只管说说看,你想给梧哥争取些什么。”

“媳妇。”二姨娘沉吟着说,“他的媳妇儿,出身可不能比榆哥媳妇低……”

善桐爽快地点了点头,“这也不是什么难事。”

二姨娘扫了善桐一眼,“也不能是王家的亲戚。”

她这是看透了王氏的手法,善桐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行,还是包在我身上。”

“你行不行啊!”二姨娘大为吃惊,竟叫出了声,在这一瞬间,她似乎又回到了往昔的身份中,回到了那个没大没小,根本就在乎上下尊卑,全没把善桐看做个主子的过去里。“太太要办的事,哪是你一个姑奶奶能做得了主的——”

“就是我没出阁的时候,她不也没能做得了我的主吗?”善桐淡淡地说,“王家这一代女儿本来就不多,只要梧哥心里干干净净的,爹和舅舅都不支持,太太还能闹腾起什么风浪?”

二姨娘一时无话可回,她目注善桐,忽然怔怔地叹了口气,低声道。“三姑娘是真的长大了……”

紧跟着,便又要求,“日后分家,梧哥的家产不能比谁多,可也不能比谁少了。”

所有条件,无非都环绕梧哥,竟无一字提及自己,善桐一一都答应了。二姨娘说了半天,自己无话可说,想了想,便又自嘲地笑道,“为小冤家操碎了心,他心里却永远都不会明白了……”

明白了二姨娘的母爱,对梧哥来说就是坐下了一辈子的阴影,善桐也不禁恻然,她轻声说。“不知道,要比知道了好些。哥哥的性子,你这个做娘的还不清楚吗?他始终还是重情重义的,一旦知道,以后和父母、和兄弟,亲情荡然无存,可碍于人伦道理、势力悬殊,他能做什么?只是徒乱人意而已。”

这话虽然在理,可就像是一把刀子,落在二姨娘身上,每个字都扎得她缩一缩,令她半天说不出话来。善桐心里也有几分抱歉:支持二姨娘多年来装疯卖傻的动力,无非就是将来终有一天,梧哥是会为她报仇雪恨的,现在她这番话,无异于将二姨娘的指望一刀戳破。任何人心里都不会好受的,更别说二姨娘了。

两人默然相对,一时谁都不曾开口,只听得外头不知哪里起了鞭炮声,一路蔓延过来的还有喧天的锣鼓声。待得渐渐地近了,善桐听见隐约的喜报声,她忽然明白过来:这是梧哥几兄弟的喜讯到了。

这样的场合,善桐肯定是要出面的,连二姨娘都可以赶个热闹。两人一前一后进了堂屋当院,果然一家人已经熙熙攘攘在院子里挤成了一堆,王氏在屋内侍奉老太太——可大太太却难得地站到了院子里,焦急地望向了院门,善桐也没有进屋,只和二姨娘站在一处。不多时,便见一行青衣小吏手里拎着锣鼓红绸鱼贯而入,口中都嚷道,“三喜临门,恭喜老太太、太太!三元高中!大公子上善下檀高中二甲十七,二公子上善下榕高中二甲十五,七公子上善下梧——”

他停顿片刻,吸了一口气,二姨娘猛地捉住了善桐的手,用力之大,几乎令善桐疼痛。她忍着没叫出声来,也不曾挣开,在这几乎是漫长的、永恒的停顿中,那小吏喊道,“高中传胪,二甲第一!”

院内顿时陷入了欢笑的海洋,人们的情绪显然被调动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就隔着窗子,善桐也能望见老太太脸上的笑容。就连她身边的二姨娘都一下似乎高大多了,身边人争相向她道喜,二姨娘也罕见地露出笑容来,逐一应付。她依然紧紧地捏着善桐的手,不令她走开,等这场面告一段落,她便凑在善桐耳边,轻轻地说了一句话。

279、做主

一门三进士,同一科中举,就是小四房也都没有这样的喜事。小五房在村中人望又是极高的,自从喜讯传出来,都没用得着请柬,村里村外的亲友们就已经自发地过来道喜。老太太虽然喜悦,可她年纪大了,经不起折腾,大太太、二太太自然责无旁贷,要出面应酬这些真心为小五房高兴的老亲戚、老朋友们。善桐四姐妹也得里里外外地帮衬,到了下午,善桂和善柏都回了村里,“二伯一听信就把我们打发回来了,说是这几天家里肯定忙不过来。”

杨家在官场上声势本来就盛,现在又多了三名二甲前列的进士,按这样的成绩,三兄弟是稳入翰林院的,这就给他们日后外放晋升奠定了极好的基础。就连善桂、善柏面上都有光辉,村里几户出过官的人家,也都深知个中三昧,“这三十年,咱们族里看小四房大爷,你们家大爷、二爷,三十年后,族里就看你们家三兄弟,一并小四房二郎了!”

村中生活本来平静,可这天夜里,杨家村却是热闹到了三更,亲友们这才被逐一安顿下来。本村的各回各家,从外村赶来的,小五房也都在村内给各自安排了宿头。一家人这才空下来,老太太兴复不减,令大太太伺候她洗漱安歇。婆媳俩显然要密话几句:檀哥身为承重孙,一向是很争气的。这一次三兄弟能中,固然都是喜事,但老太太对檀哥肯定是最为关注,要为他的前程多出些力,也是人之常情。

王氏虽然没有招呼,可善桐深知母亲性子,虽然也累得腰酸背痛的,可稍事梳洗,还是强撑着进了二房堂屋,果然善榴已经坐在屋里,和王氏轻声细语,见善桐进来,两母女的眼神便齐刷刷地聚集到了她身上。

善桐虽然未曾说话,可神色已经说明一切,王氏的脸色一下黯淡了下来,她虽强撑着镇定,可失望和焦灼却是看得出来的:梧哥名次这么好,金殿策对,如果给皇上留下印象,想要压他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这要是立刻给派了差事还好,如给了他还乡探亲的机会,二姨娘一开口,眼看着就是说不清的麻烦……

“祖母的意思……”善桐便轻声复述了一遍老太太的原话,“还是要以和为贵,好好地和梧哥、二姨娘解释——”

“这有什么好解释的。”王氏一下打断了善桐,她甚至有几分咬牙切齿,对善桐说话也不客气起来。“无非就是你爹没把事情办好,早知道,早就了断了她的性命!”

从前不忍得、没想到,现在对景儿就是麻烦。善榴凝眉不语,罕见地也犯了难,倒是善桐面上还淡淡的,看不出焦心。王氏看在眼里,不禁更加烦躁,忍不住就要出言讥刺。可她眉一扬,两个女儿如何不知道她要说什么?善榴忙道,“祖母可说你了没有?没落下什么不是吧?”

王氏这才勉强捺下了口中未完的话,可面上神色依然不大好看,纵使善桐心底也不是不明白母亲的难处,但要说心里没什么想法,那也是不可能的。她微微摇了摇头,道,“那不是说给我听的……我看,老人家是铁了心,要护住二姨娘了。”

不是说给善桐听,这话就是说给王氏的了。善榴看了王氏一眼,不禁深深地叹了口气,低声道。“还以为这些年来,老人家性子已经缓和多了。没想到,根本还是引而不发,对景儿就……”

三人正说着,忽然听到外头望江的声气——她也知道王氏现在心情肯定不大好,语气是很小心的,“太太,二姨娘带话来,说是梧哥有了喜事,自己也想几件当年的颜色衣裳穿,请太太开了她的屋子,把箱子给她送过去。”

梧哥这才中了举,二姨娘就要来摆谱了?王氏的脸色,不禁更阴沉了三分。但老太太态度明摆着放在那里,她一时又能如何?难道还能赏善桐几个耳光来撒气不成?心中纵有千般烦乱,也只能长长地叹一口气,便让望江进来,“拿了钥匙,去把她的屋子开了,箱子送去,再有到我柜子里挑几件不常穿的衣服,也给她送去。”

善桐一直未曾说话,冷眼旁观到了此时,才终于松了口气:尽管这些年来烦心事不少,母亲的性子也渐渐有些粗疏了,但手段还在,毕竟还没到不可理喻的地步。

“先慢一步。”她便冲望江道。“这都什么时辰了,她轻狂得意,咱们犯不着跟着起舞。望江嫂子,你去我屋里说一声,暂且拿两件我从前嫌不大好,没从家里带走的衣裳来对付对付,看看她是什么反应,是收了呢,还是又要生事。”

望江不敢答应,先看着王氏,王氏还沉吟不语,善榴已道,“就这么办吧。”

她的态度也有几分勉强,显然是为了照顾善桐的情绪。善桐也不说话,等望江退出去了,才低声道,“我知道,你们都觉得我又鲁莽了,现在不是和二姨娘斗气的时候……不过,这件事应该是要这样办才好——姐,把你带的那包药拿出来吧。”

善榴顿时一惊,她下意识地将手探进怀里,“怎么,难道你还要越过老太太?三妞,你可别胡来,老太太虽然疼你……”

善桐也不多解释,只问,“这药吃了,真是看着和急病去世一样?不会还闹个七窍流血那样难看吧。”

“这是南洋千辛万苦才配来的药。神仙难救,”善榴慢吞吞地道,“真是花了大本钱的,本来预着家里自己的后手,但没用上……从服药到发作,起码隔了七天,人看着就和长期气血亏损去世是一色一样,不是名医,摸活人都摸不出不对来,死后就更别说了——”

善桐还是第一次这样详尽地听亲人叙述这不见血的利器,她心头不禁一阵烦恶,几番有作呕的冲动,便摆手示意善榴停口,自己伸手去接那包药,善榴却不给她,续道,“可这药味道很呛,必须混在药汁里一起吃,不然,那味儿是遮不住的——”

王氏也跟着道,“不要乱了,现在虽然情势不好,但也没到绝望的地步,你还犯不着在老太太跟前拼了这张脸。这事要闹出来,以老人家的性子,做什么事都是难讲的!”

终究亲母女就是亲母女,虽然也有不近人情的要求,但总算还为善桐考虑。善桐心底越发笃定,她硬是从善榴手里拿过药包来,沉声道。“这件事,我已经安排好了,她是一定会吃的。就不吃,那也和你们没有关系,老太太疼我,就察觉出来,为了我的面子,也不会把事情闹大的,但我话也在前头,现在榆哥一辈子吃穿不愁,家有娇妻,在外也有一帮子朋友师长,连皇上对他都另眼相看,虽然未曾入仕,但天大地大,日子过得逍遥不说,没准也就走出一条新路来了?梧哥将来成就就是再大,有我们帮衬,想要欺负了榆哥去,那是谈何容易?为了一家人的和睦,也为了梧哥自己,二姨娘是最好闭嘴。”

她盯着王氏,慢慢地说。“这一点,我心里明白的,可我希望从您口中听到一句准话——今晚之后,您再别对付梧哥了。”

王氏在她的眼神之中,仿佛显得别样的苍老和畏缩,她虽未曾开口,但面上神色,还有些不以为然。善桐也知道她的脾性,她加重了语气,“二姨娘就是再轻佻,没您的首肯,她也生不了梧哥。孩子落了地那就是一条命,您对付二姨娘,我没什么话说,梧哥的性子我们心底都明白,那是个善心人,您不能再作践他了。亲事也好,将来仕途也好,您看着我的眼睛,同我说这么一句话:您不会再变着方子拿捏他、钳制他。这话说出来,二姨娘的事,我就给您办了。”

母女之间也不是没有过龃龉,从前王氏也被善桐坑过,可当面锣对面鼓地交涉这还是头一遭,善桐声调宁静,并不高声大气,可气势却稳稳地压了王氏一头。王氏一时竟说不出话来,善榴左右看了看,眼中也不禁闪过一丝惊异,她咬着唇思忖了一会,见王氏似乎还犹豫难决,便道,“娘,您就看老太太那个样子,以后您要钳制梧哥,她就不能钳制您吗?”

这话或者是说到了王氏心里,或者是给了她一个下台阶。二太太就坡下驴,“一家人说话,何必如此正儿八经的,我应了你就是。”

善桐要的无非也就是母亲这一句话而已,将来说亲时候,王氏要有动作,她自然也会和父亲打个招呼。有了母亲这句话,父亲就不愁没有话柄为梧哥争取了,她从善榴手中接过了药包,又寻出针线来,将望江唤进门来,问道,“衣服可挑得了?”

望江想必是煞费苦心,才挑出了几件适合二姨娘穿的颜色衣裳,善桐要到自己手上,又打发她出去,“一会进来叫你。”

便自己在灯下一针一线地将药包缝在了一件衣服的领口。王氏和善榴都有些莫名其妙,善榴不禁冷笑道,“你这是在做什么,难道衣服送过去,她摸索到了一包药,自己就——”

她捂住口,已是恍然大悟,王氏也喃喃道,“怪不得,你从老太太屋里出来,直接就去了她那里……”

她一下亢奋了起来,连声追问,“不会是她下的一个套吧——”

话赶话说到这里,两母女的眼神都不禁汇聚到了善桐手中的几件衣服上,均都醍醐灌顶般明白了过来:善桐之所以要挑选自己的衣服,就是为了规避风险。即使二姨娘只是和善桐虚与委蛇,想着反咬王氏一口,有这几件衣服在,善桐也等于是把自己挡在了王氏身前。二姨娘想要咬她,还得掂量掂量自己母子在老太太心里,能不能比得上善桐一人。

王氏就算之前心里还有不快,现在也是五味杂陈,不知说什么好了,她低声道,“其实,你倒不如令她上吊……”

一样都是死,凌迟和斩首那还有区别呢,服毒至少体面一点,也没有那样多痛楚。善桐轻声说,“上吊?那对梧哥该怎么交待?”

王氏顿时就不说话了,善桐下了最后几个针脚,将衣服打发望江送出去了,又令她传话,“就原原本本,说是我说的,天色晚了,先拿几件现成的凑合,明日把她衣服理出来了再送来。”

望江见王氏默许,便转身出了屋门,母女三人目送她的身影消失在院门后头,一时谁也没有说话。

#

当晚,姐妹俩歇在了一处,虽然就寝时夜已深了,又已经是折腾了一天了。可善桐却始终没有睡意,她瞪着天棚,在心里一遍遍地过着二姨娘最后那几句话,也不知过了多久,忽然听到身边善榴一动,便知道姐姐也没睡着。只是两姐妹都瞪着天棚,谁也没有说话,也不知过了多久,善榴才低声问道,“二姨娘怎么就忽然想开了?”

“被作践着活到这份上,要闹,那是把梧哥往她的路上逼。不闹,她活着又有什么趣儿?我倒没想让她死……我想着令她装个疯,送到庙里去看着就完了。”善桐轻声说。“是她自己讲,做个疯子活着也没意思,再说,只要她活着,娘是永远都不会放心的,她永远都会提防着梧哥……她让我给她找一帖药。”

这话里没有一丝情绪,却反而更透出了王氏这些年来用心的阴毒,即使二姨娘也不能说没有吸取教训,但毕竟错恨难返,要和主母叫板,仅仅痛改前非也是没有用的。善榴的呼吸声浊重了几分,她又沉默下来,似乎在细细品味着善桐的每一个字,许久后,才长长地叹了口气。“你瞧着她说的是真话?”

善桐在黑暗中扯了扯唇,淡淡地道,“是真是假,看着就明白了。”

她想要劝姐姐几句,令她别往母亲的老路上走,可又觉得以姐姐的聪明,不至于看不懂母亲一生的得失,只是人要走什么路,还真只是自己在选,别人说再多又有什么用?欲要不说,却还是忍不住轻声道,“姐,我就说一句话,这个药,你以后还是别沾手的为好。人手上要沾了人命,依我看,总有受报应的时候。娘这大半辈子,你是看着过来的,其实一家人有什么过不去的地方,要用得上这药呢?不是自己逼自己,谁也到不了今天这一步。”

善榴默然了许久,却始终未曾答话,善桐在黑暗中找着了她的肩膀,慢慢地把头放了上去,想到从前自己刚到京城的时候,姐姐站在母亲身边,冲自己笑着伸出手来,不禁百感交集,也长长地叹了口气。

那时候,姐妹俩的眼睛,都清澈得像是清水里养着的黑水晶。

280、报喜

一门三进士,这样的喜事即使是在杨家村也不多见,恐怕也就只有安徽、浙江这样文风极盛的地方,才能出现如此盛况了。小五房这一次是想不大办都不行,老族长已经卸下担子五六年,渐渐连家门都少出的,还特地让人把自己抬到小五房向老太太道贺。远从西安、天水一带,都有亲戚特地过来吃这一场喜酒,小五房众人自然也是喜气洋洋、大操大办地,流水席足足摆了有七天,家里人手不够用了,还要从西安巡抚府调人进来,连桂太太都派人来问善桐,“要是帮手不够了,就只管开口,因为你二嫂婚事,临时调来的好些人都还没遣散了呢。”

只听这一问,就知道现在两边关系处得不坏,王氏却顾不上细问善桐这个,她一天除了跟在老太太身边陪笑脸,就是跟着老太太照顾二姨娘:乐极生悲,梧哥好消息刚传回来那天晚上,二姨娘还兴兴头头地问人要颜色衣裳,显然是准备扬眉吐气,给王氏一点颜色看看了。可就是第二天早上一起来,说话就又不利索了,颠三倒四的,口齿不清不说,渐渐的看人眼神也都直了。

大喜大悲,最是能迷了心窍的。老太太、大太太自然请大夫来医治,连王氏都挺关心,没想到几贴药下去,人没医好,二姨娘反而越发面黄肌瘦,连起床的力气都没有了。不过几天,就已经露出了下世的样子。有远亲近邻知道的,也都叹道,“这就是王宝钏的命呢,苦了一辈子,眼下好日子来了,却没享福的命。这就是命数。”

因此都说是要不好了,果然,一天气促过一天,到了第七天早上,人倒是清醒过来了,想见王氏。老太太也不嫌晦气,硬跟在王氏身后进了屋子,一并连善桐、善榴姐妹都陪在一边。二姨娘临死前反而得了殊荣,一屋子主子都站在底下,她倒能躺着说话。

或许是自忖必死,二姨娘的态度反而很坦然,多年来几乎刻进了她骨头里的怨恨,现在已经留不下什么痕迹了。可这坦然,同临撒手时的心满意足比,又有几分不同,在善桐眼中,这坦然正是因为她的绝望,在她百般抗争、百般心机后却都始终不能扭转局面,只能含恨认输。绝望之中,又还有三分意难平——这赌气一样的不服气,还是从她的眼神里露了出来,落入了王氏眼中。

“太太。”二姨娘的声音很轻,断断续续的。“和你斗了一辈子,是我的不是……”

王氏眼中也有泪珠慢慢地滚了下来,她抽着鼻子,拿手帕去按眼角。“快别这么说了,从前的事,还提她做什么?”

二姨娘却很坚持,“我和你陪个不是,我是要死的人了,你别和我计较……”

这一出榻前相送,两个人都唱得用心,老太太看得却有几分不耐烦了。她狐疑而不屑地扫了王氏一眼,打断了二姨娘的告解,紧盯着她问,“你有什么话要带给梧哥?就只管说,有我在这里,保证原原本本地给你传到。”

这就是疑心二姨娘的去世不干不净,暗示二姨娘自己能为她做主,善桐在心底叹了口气,也望着二姨娘并不说话。二姨娘感到了她的视线,调转过头来冲她微微一笑,这笑里,居然带了她一辈子都没能修炼出来的温婉贤淑。

“那就请老太太对梧哥说,”她吃力地提起了声音。“从前是我不懂事,他年纪虽小,可说我的那些话,再对也不过了。是我明白得太晚……千错万错,全是我一人的错,太太能容我,是太太的恩德,他若还念我一分好,从此便全心全意,十分地孝敬老爷、太太,我在地下知道了,也能安心……”

这番话,二姨娘说得诚诚恳恳,看得出,是她的真心告白。就连王氏也不禁为之触动,一时凝眉不语,二姨娘又转向了她,竟大胆地伸手死死地抓住了王氏的手腕,急切地道,“太太,梧哥儿就托给你了。我还没见他说上媳妇——”

要说王氏全无良心,那肯定也是含血喷人,对于这么一个被她玩弄了大半辈子、践踏了大半辈子的奴才,她心里究竟是什么感觉,那是没人能说得清的。但现在人家都被折腾到这一步,连命都要被拿走了,她也不可能还是铁石心肠——真要是这样,她也早就要了二姨娘的命了。

“你就放心吧。”她也放下了做太太的架子,诚恳地说。“一定给梧哥在京城找一户好人家,为他在仕途上多添些助力!”

在京城说亲,那就肯定不是说王家的亲戚。这意思大家都立刻品出来了,可二姨娘却显然已经没有这个脑力了,她迷茫地瞪着眼睛,回味了半晌,这才恍然大悟,不禁欣慰地一笑,低声道,“那我也就……指着太太这句话了……”

说着,眼皮便慢慢地沉了下去,周围人忙道,“快要落气了,主子们都在,她命薄压不住,走得也不安心,您们请暂避出去吧。”

今日之事,显然大出老太太意料,她一边往外走,一边还不断回顾二姨娘,进了堂屋,也是半天都没说话。善桐也不开腔,也不出去,只在一边低眉顺眼地给老太太填烟袋。

屋内虽无人说话,可还随时能听见外头的动静。今日是流水席最后一天,好些亲朋好友早上已经来当面辞行过了,这会子要出去,下人们不免来往相送,又要去借宿的人家取些杂物回来,还有二姨娘居住的小偏院内也不断有声音传出,这就越发显得屋内的寂静中带了张力。老太太偶然看善桐一眼,见孙女儿坦然自若,毫无窘迫,心中不禁越发迷惑——她终于没熬得过善桐,还是主动先开了腔。

“这事儿,背后该不会是你在弄鬼吧?”老人家也没转弯抹角的,和自家孙女,没这个必要。“那天说起送衣服的事我心里就嘀咕,哪有给姨娘送女孩儿衣服的道理——”

可,老人家也就只能抓到这一个破绽了,这七八天来,不论是王氏还是善桐,甚至是二姨娘也好,几乎都见天在她眼皮子底下打照面。二姨娘吃什么喝什么,全是大厨房过手,金师傅是老太太多少年的厨子了……就连熬药的小婢女,都是张姑姑的亲戚。二房一家人能有什么动作瞒得过她?

善桐并未矢口否认,她轻声细语地解释,“我那天是去见了她一面,祖母想必也是知道的……我是过去和她说梧哥的事的。也同她陈述了一番厉害,在家里要和做主母的斗,那最好的结果也是两败俱伤。孙女想着,既然现在是要在一块好好过日子了,那就得先把话说清楚。二姨娘当时也是把话给听进去了,只是话说到一半,就来了梧哥的好消息,当天晚上,她似乎有些故态复萌,我想着要提醒提醒她,她对我许下的诺言。就出面拦下母亲,送了我从前的衣服过去……”

这一番话,合情合理,连老太太都挑不出毛病。她又凝视善桐半晌,似乎半信半疑,过了一会,才自己叹息道,“也好,我看多半还是巧合——你要能把她自己说得情愿这么疯死了,那也是你的本事。祖母也佩服你——这大半年来进出宫廷,学到了不少吧?”

会这样说,那这一章也就揭过去了。善桐打从心底叹了口气,摇了摇头,不愿再对这事做任何评价,她把头搁在炕桌上,幽幽道,“宫中人情险恶,可有时候又不能不往里掺和,我们在京城,也是步步都要当心,累得很、累得很。”

“年轻的时候不累,难道要老了再来操心?”老太太不以为然。“这时候累一点好,别看连一根手指头都抬不起来了,睡上三四个时辰,第二天一起来又是精神奕奕。等你到了睡也睡不着,醒又醒的早的时候,才知道年轻时多操心些,那是没有坏处的。”

她要比王氏更看重善桐一些,眼下难得有了空,便问起了桂家的事,“看桂家表现,你和你婶婶处得倒是好。从仇人处成了亲人呢,这样才好,一家人哪那么多仇,现在西北是多事之秋,就该紧紧抱在一起,才能度过风风雨雨去。”

“婶婶也是没办法,”善桐也振作起精神来,笑着说。“她家自己几个儿媳妇闹得还不清楚呢,不和我们关系搞好一点,小一辈拉帮结伙就更乱了。现在还好,至少给二嫂拉了一个帮手,平时在京城,还能帮着她和娘家传递消息。”

许多事当时不觉得,桂含欣要娶慕容氏,娶了也就娶了,恶果是真要到几年、十几年后才显现出来。老太太不禁暗暗点头,“在桂家来说,自然是含春一支继续强力崛起最为稳当。不过,要是慕容氏把长孙生在了前头,他们家也还是有得闹。到时候,你和含沁得利会更多。”

“我们不靠这个。”善桐忙说,想到皇上对含沁的考语,也不禁甜甜一笑。“也没想着这个,总之,不背了良心,守着心里那条线,尽量往上走,走到哪一步就是哪一步吧。现在真正忙的还是西北,含沁在京城,能讨皇上的好已经是意外之喜了,平时也没什么事情指着他,底下人自然会做。”

这话里信息丰富,老太太嗯了一声,若有所思,也是若有所悟。“你爹上回回来,还和我提了一嘴,说京城阁老府也提到含沁,夸他干得不错,手下能人也多。”

桂家送含沁上京,肯定是要收集京城消息,含沁不过是个幌子,干得不错只是套话,手下能人多这个才是戏肉。善桐体会得到祖母的担心,便笑道,“能人虽多,却也都很听话的。我们不至于被架空,您就只管放心吧。”

又说起孙家带她做生意,老太太这下顿时来了精神,仔仔细细地听了半日,目中不禁射出奇光来,轻声叹道,“好一条金光路,这要能回来,岂不是展眼百万身家?可惜——我毕竟老了,下一代又没有会经营的人,不然,这样商机,岂能错过!”

杨家现在身份,已经不适合出面经商了,能维持住眼下这个家底,已经不错。要把手插到沿海去,其实有点犯忌讳了,善桐乘势道,“我们不赚海路的钱,其实还有陆路的钱能赚嘛。大堂兄、二堂兄不说了,桂哥、柏哥闲着也是闲着,倒是能历练起来,将来成就未必落入人后呢。”

和老太太越说越兴奋,老太太恨不得明天就让两兄弟往西边去——却又废然道,“年纪还小,再过几年吧。”

一时又道,“可惜了,这一家子,这样看,倒是楠哥一辈子出息最小,虽然也是衣食无忧,但要有什么成就,却难了。”

善樱这一次跟着回来,多少是有说和善楠和善桐的意思。奈何善楠自己出去看佃户们夏收,虽然小五房有这样喜事,他人也就在左近,但却并不曾回家。善桐到现在都还没见过他人,也不知道十三房境况,连海鹏婶都没见一面:这么大的喜事,她也就派人送了礼,自己都没露面。先前大家忙,她还不计较,现在老太太提起来,善桐自然忙着打听,“怎么现在连面都见不上了,曾经是多么亲密——”

“就是因为从前亲密,她现在才更不好意思见人。”老太太微微冷笑。“不过,她也是心想事成,后半辈子,楠哥两口子也少不了她一口饭吃,自然不用在我老婆子跟前碰一鼻子灰了,还是在家更自在些。”

话虽如此,将来善喜有事,可就一点都指不上娘家了。善桐虽然不喜欢说人是非,但也难免把善喜去天水的事告诉给老太太知道,“这一去,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呢。”

比起妯娌不和,老太太更在意的还是夫妻分居,“含芳这才多大,这要是三个月半年的没见面,容易偷嘴吃——”

话才出口,想到善桐这次回来,少说也要呆三个月,自觉失言,正要措辞安慰孙女时,忽然听见远处又传来蹄声,还有人从远至近地吆喝道,“马急避让,马急避让!”

一般来说,进了村子,不说下马步行,也都要放缓马速,这样着急,可见是大事了。这条巷子里住的也就是小五房一家,老太太和善桐对视了一眼,均都站起身来,善桐推开了窗子,扶着祖母在窗边才站定,便见一个小厮一身黄土地冲进了院子里,人还在院子里呢,便震天价叫了起来,“给老太太、二太太、大太太、三太太、四太太诸位太太奶奶报喜——”

正说着,众人也都纷纷出来,王氏正往堂屋走呢,那小厮一口大气喘匀了,又扯着嗓子叫道,“我们家四少爷得了特旨,简拔为正六品承德郎,不设职官免受拘束,并得特命,可以随时出入宫闱面圣。二老爷一收信就令我回来报喜——”

才说到这里,众人一片惊呼声中,只见王氏就那样直挺挺地倒了下去。

281、再喜

这一惊非同小可,连老太太都三步并作两步从里屋出去,大太太、善榴和善桐几人前后张罗着,老太太把王氏接到了里屋自己炕上,又是闹着扎针,又是闹着掐人中的,好在才一掐人中,王氏便已经悠悠醒转。众人这才放下心来,从大太太起,三太太、四太太都笑道,“二弟妹/二嫂,这可是天大的喜事!榆哥果然是个有福分的!”

四太太还有点酸溜溜的,“就是!檀哥几兄弟这么多年苦读,出来也就是正七品顶天了,榆哥倒好,不声不响的,一扎猛子就是个承德郎!真人不露相——”

要在往常,这话肯定招老太太瞪她,可现在老太太哪有心思计较?老人家见媳妇无事,自己倒是站不住了,叉着腿坐在炕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默默流着老泪,哪里还有个诰命太夫人的样子?竟就像是个寻常老村妇般,哭得是又伤心又动情。连王氏也是,一睁眼就是满腮的泪,此时已是抽噎得话都说不出来了,只一个劲摆手。善榴、善桐、善樱三姐妹都红了眼眶,还是善桐因为早就影影绰绰预料到了一点,到底最为镇定,忙堵四太太的话缝儿,“没授职呢,就是个身份,和兄弟们怎么比?榆哥本来也不能和兄弟们比……”

她本待还要往下说的,可老太太的哭声忽然更大了起来,老人家撕心裂肺,哭得劝都劝不住,一边流泪,一边去握王氏的手,“我知道你心里怨我!我知道你心里怨我!我心里又何尝不怨我自己呢,我心尖尖上的孙子……哪一个我都不舍得!”

这么多年来,老太太对当年的事,是从来没有认过一个错字的,现在能说出这话来,可说是极为难得。她这哭得惨,可却哭得一点都不悲,反而像是把多年来心里的积郁都哭出来了,哭得是极为畅快。“自从榆哥高烧,我从不吃斋的人,连佛都信了,教门都不要了。我信了佛祖,二十年啊!我吃了二十年的花斋……数了二十年的佛珠!老天开眼,不负我日夜进香,我榆哥不比任何人差!还是人中龙凤,人中龙凤!”

这段隐情,老太太二十年来只怕是没对任何人提及,众人都是一惊。王氏闻言,哭得更是声嘶力竭,她连站都站不稳了,挣扎着爬到老太太炕边,伏在她膝上,婆媳两人相拥大哭,哪里还有一点名门贵妇的气派?就连善榴、善樱都被带得放了声儿,众人也都陪着落泪。张姑姑眼圈儿通红,上来劝,“老太太,恐怕哭多了生病呢——”

这一语提醒了善桐:大喜大悲,是最容易出事的。她忙收了泪上前劝慰,却被老太太、王氏一把拉进怀里,一声儿一声肉地叫着,大哭了起来。“你哥哥命苦,也委屈了你们姐儿几个!”

这句话几乎是说到了善桐心坎里,她心尖为之一痛,一时几乎要弯下腰来。可见老人家哭得脸颊通红,又有些担心,只得拼命掌住了,一边擦着眼圈,一边和姐姐、伯母一道好劝歹劝,这才将两人劝得收泪回神。老太太一叠声吩咐下去,“有告辞了的亲友们,全都请回来,这一次,还要再摆七天流水席!”

在这个节骨眼上,没有人会违逆老人家的意思,大太太爽快地应了一声,转身就带着几妯娌出去了,这边老人家和王氏低声说着话,一边说,一边眼泪又掉下来。“苍天开眼,我们榆哥也有这样一天……我明儿就去还愿!不但还愿,我还加塑金身,请佛祖保佑我榆哥太太平平,长命百岁。”

又心疼王氏,“这些年你也不容易,我知道你心苦,现在你可放心了。榆哥有出息了,你再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王氏也是一说起来,就几乎泣不成声,“都说我的不是,谁知道媳妇心里的苦。现在榆哥能出头了,我、我就是立刻死了,也瞑目了!”

几姐妹都吓了一跳,善榴忙道,“咱们不说这个了!”

便令那小厮进来,问他,“这是因为什么由头得了官呢?老爷同您说了没有?”

递了这么个大好消息回来,赏赐是免不了的,那小厮自己心里也清楚,自然是眉飞色舞,分外精神,见主子问了,便口齿伶俐地将事情一桩桩说来。“是李先生带着四少爷在京城钻研火铳的事,据说这事情原来闹了有几年了,一直没弄好,可巧少爷一去就成了。原来他们工部用的一张方子,本来都不成了,炸过一次了。少爷非说这是能成的,皇上说不能成,少爷还顶皇上的牛——”

他说到这里,众人已是惊呼声一片,那小厮面有得色,又续道。“最后皇上服气了,因李先生年老了,精力不到,反而是少爷领班在钻研。就是四月里的事,不但火药配出来了,而且连番试射都很成功。少爷并且还做了一把改良火铳献给皇上,射程远不说,比从前所有火铳威力都强。皇上龙心大悦,又问知少爷出身……”

他压低了声音,神神秘秘地道,“听说,还有宁嫔娘娘帮着说几句好话。娘娘最近有了身孕,正是当红时候,皇上一高兴,就赏了少爷这么一个官职,本待还要更高些的,是问了老爷的履历。皇上说‘你老子在你这个年纪,还是个举人而已,不能让你越过了你父亲去’,因此才给了这么一个位置。”

按榆哥功勋来说,一个正六品已经是意外之喜了。自来工匠之流几乎同倡优一样,都是上不得台面的,除非从科举出身,以改良火药之功往上走一步,那是另一回事。现在榆哥起步就是正六品,真是按皇上说法,是‘雏凤清於老凤声’。善榴笑得合不拢嘴,从袖子里抽了一张十两银票,弹到那小厮身前。“就你会学舌,语气都学出来,你亲耳听见了?死猴儿,被你讨了这个巧去。”

她开了个头,众姐妹自然都纷纷解囊,正经主子还没赏,就是姑奶奶的赏,已令这小厮收获颇丰,他乐得合不拢嘴,又看了善桐一眼,便道,“三姑奶奶,老爷还让我给您带句话,说是您们家还有喜事呢。”

善桐心中一动,奇道,“什么喜事?我怎么不知道,也是这几天的?”

那小厮便伸手笑而不语,因屋内气氛轻松,众人倒都笑了,善桐翻了个白眼,倒也又赏他几两银子,才听他笑道。“老爷说,是宫中太后娘娘,一向看着咱三姑爷好,这次京中大察,本来就是人员变动的时候,太后娘娘便向皇上举荐了三姑爷不说,还将身边素来宠爱的一个宫女许配给三姑爷做个姨太太——这可不是大喜事么?”

这话一出来,屋内欢喜的气氛,几乎是可以眼见地为之一顿,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善桐身上。连那无知小厮都感觉到了不对,他的声音渐渐地低了下去,“老爷说,三姑奶奶听见了,一定是欢喜的……”

来了,牛家的报复,果然是来势汹汹。乘她不在京城,夹带太后威势,又是示恩又是赏人,这明摆着甚至都不是针对含沁,就是要和她杨善桐作对。而她要是说个不字,流露出一点不喜,顿时就坐实了一个妒妇的名声……她和桂太太、阁老太太,费了多少心机,才渐渐地把这名声洗刷去了?

牛家这一招,的确是透了怒火的。

善桐哪能不明白父亲的暗示?就算是当着自家人的面,她也只能露出微笑,淡然道,“哦,倒真是个好消息。”

便不再多说什么了,几姐妹面面相觑,都未曾说话,那小厮自己无趣,左右看看,便渐渐地退出了屋子。

本来是榆哥的大喜日子,现在闹成这样,屋里气氛凝重得像出了什么大事一样,善桐略略平复了心情,左右一看,也不禁失笑道,“这都是怎么了,就是家里多个人罢了。什么大事——祖母,娘,咱们可得好好计较计较这还愿的事。”

众人好一阵附和,顿时又把气氛带起来了,只是老太太和王氏、善榴依然时不时偷看善桐脸色,善桐被她们看得不大自在,一来自己心里也乱,便觑了个空子,借着上净房的工夫,从屋里闪身出去,自己在后院里来回徘徊,一时想想榆哥,一时又想想梧哥,一时又担心含沁:她倒不是担心含沁偷吃,就是愁着不知该如何安置这个大宫女。从宫里出来,身份不尴不尬的,吹不得拍不得,要是再妖娆一点,光是看着也堵心……

正出神时,见二姨娘居住的小院子里,几个下人交头接耳地走出来了,脸上都有些戚容,善桐心中一动,忙把他们叫来道,“是二姨娘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