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向来不问那些杂事的穆远宜,都有了几分地不安。

叶兰笙想带着青松去上阳关找霍流云,却被霍良城给否决了。

“眼下上阳关那边不太平,而且这一路上还有不少的流民,这个时候,怎么能出行?”

叶兰笙也知道现在外面有些乱,可是这种乱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呀。

她就是有些担心相公呀。

可是公公都发话了,她也不敢违抗。

不仅如此,西京城内的治安巡逻,似乎也比平时安排地多了几班。

静王直接从楚家军中调了一支三千人的兵甲回来,驻扎进静王府。

这样大的动静,自然是不可能瞒过别人的。

而楚阳给出的解释也很简单,就是现在京西州各地的灾民原本就有一部分,再加上不断有外面涌入的难民,所以,还是要加强安全警戒的。

这等说法,也是足以让所有人都信服的。

毕竟,每天都有大量的难民涌入,并且送出,这都是众人都能看得见的。

而此时,大夫这个行业的人,似乎是就显得有些不够用了。

巫灵子开了方子,让人在城外和城内都在熬制着一些预防瘟疫的药。

无论是不是灾民,最好是都每天喝一碗。

以防万一。

熬药的事情,就交由郡守府去做了。

而王夫人和任夫人则是差人抄了方子,给那些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家挨家挨户地送去,叮嘱他们要熬制汤药喝,否则,若是感染了瘟疫,神仙来了也救不了。

这番吓唬,倒真是起了作用。

但凡是要点儿脸面的富贵人家,都不会去官府发放汤药的地方去喝。

觉得那是跌了身分。

所以,大都是自己出钱去买,然后带回来阖府上下都一人一碗地喝着。

用巫灵子的话说,连续喝上七天,应该也就没有问题了。

霍瑶光站在城楼上,看着外面那些蓬头垢面的难民们,难免又心生唏嘘。

“这才过了几天安生日子,啧啧,又开始四处逃亡了。无论是天灾人祸,最倒霉的,还是这些百姓。”

楚阳又如何不知道这一点?

“能救多少,救多少吧。”

楚阳也明白,他们不是神仙,不可能每一个人都照顾到了。

尽力而为吧。

霍瑶光在得知了文昱极有可能会与赵书棋联手之后,便修书一封给卢威送过去了。

他人现在就在百夷。

几乎是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粮食从关口运进来。

因为是拿了静王府特赦的路引,所以,原本应该紧闭的关口,不会将他们阻隔在外。

而文昱纵然再厉害,也只是在兵权以及国事上去图谋,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一直不曾在意的商业,却是险些将他们一举击溃!

霍瑶光担心卢威大批量地采购粮食会引起百夷的注意,并且引发百夷的物价上涨,所以,特意给他列了单子,几种粮食,都是轮流大批量的购入,如此一来,既不会引起官府和商家的注意,同时,也不会让人盯上他。

其实,就是今天买一些小麦,明天买一些稻子,后天再买一些豆类,大后天再购入一些黍子等等。

而且卢威直接派出去了几方人手,同时购入,却将这个次序打乱。

就算是有人查,也查不出来什么。

更何况,并非是每一个派出去的人,都是打的他的名头。

就这样,从东边儿买些米,西边儿买些面的,半个月下来,已经成功地让百夷的粮价,有了轻微的上浮。

可以想像,在一个小国度里,持续半个月不停地大批购入粮食,这样的行为,绝对可以让百夷国上下把卢威给恨死!

可惜了,你没有证据呀。

而且,以卢威本人的名义购买的粮食,并没有那么多。

所以,没有人会想到,这一切,都是有人在暗中主使的。

可以试想一下,无论是米面这种成品,还是小麦和稻子这种半成品,卢威都是大量收购,主要是银子带足了呀。

大山给的,再加上了王妃给的银票,足有百万两了。

这些银票,都妥妥地换成了粮食。

而边关这边的将士,以及一些百姓们看到源源不断地有粮食运进来,这心自然也就安定下来了。

外面如何,他们不知道,反正在西京这里,只要你不作恶,应该就是饿不死的。

如此,竟然还起到了安抚民心以及军心的作用。

当然,这些粮食,目前还没有往西京军的大营里送。

目前,西京军的所有嚼用,还都是朝廷那边拨过来的。

卢威前脚离开百夷的王都,百夷的一些文臣,才意识到了有些许的不妙。

他们向来都是鄙视商业,更鄙视那些粮商的。

总觉得那些人都太过奸诈,为了赚钱,完全没有底限的。

可是眼下,听到自家女人提及了这花销开始有所上涨之时,才意识到,可能是出事了。

而卢威也是一个相当有手段的。

不仅买了大批的粮食,干脆,还直接弄回来了不少的干货。

比如说干香菇,干木耳以及一些莲子等等。

总之,那是只要是能吃的,他都买了不少。

如此盛载而归,最高兴的,就是霍瑶光了。

有了这些粮食,再加上先前已经储备的,就算是闹了灾,可是足以维持楚家军两年的用度了。

不得不说,霍瑶光当真是有先见之明。

早在大夏闹灾之前,卢威就已经去百夷以及其它的小国订了一些粮食,价钱也都是谈好了的。

并且先运了一部分回来。

如今大夏国内的粮食,可以说是一天一个价。

别说是普通的百姓了,就连一些富户的日子也是过地紧巴巴了。

那哪儿是吃饭呀,那就是在吃银子呀!

霍瑶光存了这么多的粮食,除了救济一部分难民之外,主要还是要用于军队的。

而且,就算是现在遭了灾,也不影响后面种小麦的。

来年的粮食,肯定是会比今年要收地好。

另外,就是催促着水渠,一定要加快进度。

而且,用霍瑶光的话说,就是修好一条,开通一条。

这样,还能减少一些损失。

这些水渠修好之后,一旦顺利地融汇贯通之后,便可以抗旱防洪了。

因为有了引水渠,所以,下次再有大暴雨,可以将水库的水也泄下,然后直接顺着河道走,然后引入了那边的峡谷和其它的支流,可以起到分流的作用。

如果有旱灾的话,那么,水库的水,显然就又能起到抗旱的效果了。

卢威将具体的数目以及相关花费报了上去。

大山则是拿走去对帐了。

而霍瑶光则是留他说说话。

“娘娘,小人此次去百夷,还打听到,百夷国内,对于大夏这边的态度,大致分了两派,而且,主张与大夏关系修好的,应该是占了大多数。”

霍瑶光松了一口气,这也算是一个好消息了吧。

第191章 清妃败露(一更)

楚家军十万兵马已经集结,穆青旭因为表现突出,已经晋升为了千夫长。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晋升地这么快,可见他的确是下了苦功夫的。

而枭狼军,也已经达到了五千人。

楚阳看完了这些士兵们的演练之后,则是微微摇头。

“枭狼军不能再扩大了。五千兵马,足矣。”

再多了,他们也养不起呀。

枭狼军的人,全身上下,配备地都是最好的。

无论是铠甲,还是各类兵器,都是最好的。

这又是一大笔的开销。

再者,这种精锐,五千人便已经是一个上限了。

人数再多了,训练起来多有不便,而且,也很难让他们达成统一了。

原本就是百里挑一的好苗子,再配备了最精良的兵器,战斗力自然也就达到了最好。

至于楚家军,老兵新兵,每天也都是分批帮着去赈灾。

另外,这一次的暴雨,也让楚阳意识到了兴建水渠的重要性。

所以,新兵每人都先去挖一个月的水渠。

只说这是为了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了。

霍瑶光将卢威打听到的消息透露给了楚阳,“如此看来,只怕文昱和赵书棋已经勾结上了。如今卢威将百夷的粮食大批购入,应该也算是给百夷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只怕一时半会儿,百夷王也不会再来操心我们大夏的内务了。”

总算是给百夷王找了些事情做。

事实上,百夷的粮价,也在飙升!

虽然没有大夏涨地那么快,可是的确是在涨。

一来是因为百夷的南部开始淅淅沥沥地下雨了。

这个时节,一旦开始下,那可就不好停下了。

所以,许多粮商也都看准了商机,想要抢先一步存些粮食。

他们的想法原本也没有错,都是为了挣钱嘛。

可问题是,百夷的粮食原本就流失了一大部分,这个时候,再抢购,势必造成了哄抢。

于是,粮价一路高涨。

无奈之下,百夷王只得下令,开仓放粮!

而文昱,也终于意识到,他们现在,也遇到了麻烦。

现在就开始发粮了,万一南部的情形越来越糟,那要怎么办?

而大夏这边,同样是面临着不小的问题。

皇宫,御书房。

“皇上,户部已经拿不出更多的银子了。先前的二十万两银子,已经送到了江南,晋王已经做为军饷发放了。而且,粮仓已经空了一半,皇上,请您早作定夺。”

皇上只觉得头格外地痛。

登基这么多年,何时操过这么多的心?

“粮仓怎么会空了一半?咱们那么多的粮仓呢,粮食呢?”

李相地脸色微变,“皇上,您下旨开仓放粮之后,微臣就去看过了,有的粮仓里,根本就不是满的。”

皇上大为震惊,“你说什么?”

“皇上息怒,龙体要紧。此事,微臣已经告知了大理寺,相信,大理寺那边很快就会查出一个结果来的。”

皇上只觉得如同当头棒喝一般。

让他的脑袋格外地晕。

为什么会不是满的?

这不是满的,又是多少?

其实,李相在说的时候,已经是斟酌了几次了。

哪儿敢说实话?

那岂止是不满呀,那起码是少了一半儿的粮食!

可是眼下,皇上精力交瘁,可不是能再刺激的时候了。

万一皇上倒了,这大夏的大局,又该由谁来主持?

皇上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次日早朝上,便将粮食不足这件事拿出来说了。

总得让大家议一议,兴许能想到什么好法子呢?

只是,大家都是吵来吵去,一点儿有意义的建议也没有,反而让他们吵地头痛!

最终,早朝不欢而散。

夜明渊已经醒过来了,只是受伤太重,太医说,至少要卧床休养三个月,并且,最少半年内莫要动武,也莫要累着了。

这一次的刺杀事件,可以说是给夜明渊敲响了一记警钟。

他怎么也没想到会弄成这样。

“王爷,何先生来了。”

婢女拿了一个靠垫过来,然后扶着王爷慢慢地坐了起来。

“下去吧。”

“是,王爷。”

何子文进来之后,正要行礼,就被夜明渊打断了,“免了吧。”

“谢王爷。”

“何先生来是有事?”

何子文将早朝上的一些事情简单地说了一遍,“殿下,眼下我大夏最急需解决的,便是这粮草问题了。南方叛军未平,边关还养着近百万的大军,这粮食若是筹集不到,可真是要出大事了。”

夜明渊伸手揉了揉自己的眉心,“话是这样说没错,可是咱们又能有什么法子呀?把咱们的存粮交上去?那才多少?还不够塞牙缝的呢。”

何子文笑了,“殿下,您没有多少存粮,可是不代表别人没有呀。”

夜明渊一愣,“你说。”

“殿下,据属下所知,这大夏不少的名门世家可是都有自己的粮仓的,不如,您跟皇上建议一下,鼓励他们主动捐粮。眼下,边关的粮食,可是不能停的。”

这个道理,夜明渊自然是懂的。

好在距离上次运送过去粮草还没有多久,倒也不至于急上眉梢了。

“那先生的意思是?”

“给个虚职,或者是给份恩宠,或者是赐块匾,这对于皇上来说,不都是极其简单之事?”

这个有道理!

夜明渊频频点头,“来人,备笔墨。”

话落,便又咳嗽了几声。

何子文连忙伺候着喝了口茶,顺了顺气。

“殿下,您眼下只能在府里静养,所以,还得让手下的人们多关注着点儿朝局以及外面的民生问题。您人不在朝中,可是,不能让皇上觉得您就没有存在感了呀。”

夜明渊一想,也是这个理儿。

自己长时间不出现,可是极其容易让父皇忘了他的。

所以,这份折子,一定要尽快地送到皇上手中。

只是,只有这么一计吗?

总觉得,还是差了些呀。

“殿下,大夏下辖这么多的州郡,百姓的问题,就由各州郡自行解决,如此一来,不也等于是减轻了朝廷的压力?”

夜明渊皱眉,“可他们若是没有这个能力呢?”

“身为一方大吏,若是连这点儿事情都搞不定,那只能说,要么是贪官污吏,要么就是无能了!”

夜明渊瞬间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这个建议的确是很好,只是这个折子,却不能这么写。

换个角度,换种方式。

比如说,由各州郡以及县衙自行解决,若是能不费朝廷一米一面的,那便有希望尽快地得到晋升了。

这样的话,对于那些想要往上爬的官员来说,绝对是一个机会。

将来若是真地被提上来,是很容易为我所用的。

夜明渊真为自己的聪明感觉到骄傲呀。

当天,这份折子就送到了皇上的手上。

而半个时辰之后,李相就被急诏进宫了。

同时,被宣进宫的,还有晋国公在内的几位重臣。

大都是围绕着夜明渊的这份折子写的。

李相倒是一直淡定,“皇上,由那些名门世族们捐粮,这自然是再好不过的。皇上若是觉得可行,微臣可先自己带头起个作用,然后再找到一些富商,由他们捐粮或者是捐钱。倒也不需要明旨,只需要一个暗示便足矣。”

这种事情,若是真地下旨去办,的确是有损皇室颜面。

晋国公也同意这样的做法。

只是,对于这当地的官员来安置并且解决难民的问题,只怕是有些困难。

有些地方,整个县都被淹了,让他们自己如何解决?

拿什么解决?

就算是有那个心,也没有那个力呀。

商议了小半个时辰之后,先把第一条给肯定了。

至于后面的难民安置问题,只好再行商议。

李相回到府里,便命管家立刻去安排了。

粮食的话,他们府里可以拿出来的,目前也就是十车了,这已经是不少了。

另外,李相又让帐房准备了一万两的白银,准备明天将这些都带上,然后去上朝。

无非就是做给群臣看的。

只要大家不傻,都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只是,仅凭着他们拿出来的这些,明显就是杯水车薪,根本就救不了急呀。

眼下,貌似是进入了瓶颈期,怎么做都是不上不下的。

问题既解决不了,又好像是一直在发酵。

李远舟那边得到了楚阳的飞鸽传书,立马就来找父亲商议了。

得知赵书棋与百夷还有纠缠,那他们就不得不早做防范了。

“父亲,王爷的信中还强调了,清妃是内鬼。并且清妃有可能就是派人刺杀二殿下的幕后真凶。”

“他凭什么这么说?证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