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证据,他们能做什么?

既不能拆穿清妃,又不能证实些什么。

“父亲,眼下没有证据,王爷的意思是让我们多加小心。这个女人会武,而且还不低。她若是在后宫掀起什么风浪来,只怕还不是很困难。”

“我记下了。王爷的意思,可是要我们将这个消息透露给皇上?”

“皇上生性多疑,虽然他宠爱清妃,可是只要能让皇上有了疑心,那接下来,就会容易地多。”

李相点点头,只是让皇上对清妃生疑,又谈何容易呀?

“此事莫要心急,咱们要先稳住自己。另外,几位皇子那里也都要小心了。千万莫要再生出什么事端来。”

“是,父亲。”

就在当晚,后宫的一处宫苑失火,火势之大,足足用了一夜的时间,才将大火扑灭。

事实上,只是那场大火将宫苑都烧地差不多了,才慢慢地降下来的。

那场大火中,有十余位小主丧生,而宫女太监,更是有三十余人之多。

这在后宫,绝对是一件大事了!

“怎么会发生这么大的意外?你们这些人都是干什么吃的?”

皇上大发雷霆,原本就是多事之秋,这宫里头还不安定。

还真就是成了自家后院儿着火了。

皇后也没想到,这几个贵人美人的私底下聚一聚,竟然会走水了。

若是只有这一场意外,或许也不会有人在意什么。

可是偏偏前面有大皇子遇害,二皇子遇刺之事发生,所以,宫里头的人,已是人人自危了。

便是皇后,也觉得这后宫之中,似乎是不大太平了。

只是这话,却是绝对不能说的。

皇上在前朝忙于政务,她身为皇后,就一定是要将这后宫治理得井井有条的。

眼下出了这等大事,皇上不怪罪她,已是对她极大的恩典了。

若是再敢胡言乱语,只怕皇上真能下令废后了。

芳嫔则是暗暗地打量了一下清妃,不动声色地退了一步。

手上的东西,便落到了最外围一名侍卫的手上。

一刻钟后,这东西便送到了李远舟跟前。

只是一张小到了极致的小纸条,上面几个细细的字,格外娟秀。

“后宫失火,凶手清妃。”

李远舟将信收起,不免又有几分的诧异,清妃到底想做什么?

皇宫若是人心不稳,那么京城必然就会有所动荡。

难不成,这清妃和赵书棋是一伙的?

若是果真如此,那清妃这个内鬼,就必须要除掉了。

李远舟不敢大意,火速地去跟李相商议之后,便去了大理寺。

而李相,则是直接进宫了。

“皇上,宫里宫外,频频出事,依老臣之见,只怕是有内鬼在。”

经他一提醒,皇上立马就清明了起来。

的确如此。

若是没有内鬼,为何能将二殿下的行踪掌握地如此清楚?

而后宫几个女人的小聚,原本也是稀松平常之事,怎么会突然就走水了?

若是没有人在暗中布局,这一切又怎么可能会发生?

“李相,你的意思是?”

“皇上,眼下,不能确定对方的身分,不过,微臣斗胆猜测,十有八九,对方是为了搅乱您的心智,好影响您的政令,如此一来,只怕是会对齐王有利的。”

皇上的心里咯噔一下子,那不就是说,自己的身边,养了一个细作?

君臣俩密议了一会儿之后,李相便出宫了。

当天晚上,皇上便去了皇后那里用罢晚膳,之后,又去了芳嫔的碧华宫。

这一晚过去,一切风平浪静。

大理寺和慎刑司的人,都查到了一些结果,直接报到了皇上这里。

大理寺主要是追查二殿下遇刺一事。

而慎刑司这边,则是在查着走水一案。

看似毫无关联的两个案子,却又让皇上觉得,好像是哪里有些相通之处。

之后,皇上便让皇后准备弄个宫宴,只是让宫里头的这些女人们一起热闹热闹,也算是让大家放松一下。别再被之前的走水事件给吓着了。

皇后自然是应允的。

于是,将贵妃和清妃都叫过来,由她们二人协助着,弄了一个小型的宫宴。

宴会上,皇上在这些女人的脸上,一一扫过,心底则是琢磨个不停。

到底哪一个才是细作呢?

晚上,皇上宿在了清妃这里。

皇上喝地有些多了,随后由清妃搀扶着去了床上躺着。

清妃帮皇上宽了衣,皇上一把拉住了清妃的手,“清儿。”

清妃温柔一笑,“皇上,您喝多了,臣妾已经让人去熬醒酒汤了,一会儿就好。喝了醒酒汤,您的头就不会痛了。”

“嗯,还是朕的清儿好。你放心,一切都要结束了。朕已经下了密旨,今天晚上,就是齐王的死期!”

话落,皇上似乎是酒劲儿上来了,眼睛紧闭着,开始打酣了。

清妃的眉梢微拧,“皇上,什么死期呀?齐王和赵书棋,不是在江南和晋王爷对阵吗?哪有那么容易就杀了?难不成,您还派出了高手去暗杀?”

这话,分明就是在试探。

皇上低低笑了两声,“什么暗杀!朕是皇上,朕要他死,他就得死!今天晚上,齐王,赵书棋,一个也别想活!朕的江南,还是得都还给朕!”

清妃的眼神一暗,似乎是明白了。

皇上应该是又秘密调派了大军,今天晚上,应该是要围攻赵书棋的兵马吧?

若是果真如此,那赵书棋那里,的确就要危险了。

清妃看了看天色,心下不免有些焦急。

正好,醒酒汤端来了。

清妃扶起皇上来,服侍着他用了大半碗的醒酒汤,趁机再跟皇上说话。

“皇上说的是,这天下都是皇上的,自然都得归皇上管。”

跟在皇上身边多年,自然知道,皇上最喜欢听什么话了。

“你说地不错,都是朕的,你也是朕的!”

清妃被他一拽,便趴在了他的上半身上,妩媚一笑,“是,臣妾也是皇上的,谁也抢不走。皇上,您说,明天一早,您醒了,是不是这齐王就死了?”

皇上扑哧一笑,“你懂什么?哪有那么快?夜袭,也是讲究时机的。”

之后,皇上便不再说话了,似乎是睡熟了,清妃叫了几次,都没有反应。

清妃犹豫了一会儿,然后命人将醒酒汤端了下去,之后,便又去了外殿。

“来人。”

“娘娘请吩咐。”

“本宫晚上没吃多少,现下有些饿了,去给本宫备些吃地端来。”

“是,娘娘。”

清妃吩咐完,扭头,隔着一层纱幔,看到皇上那里毫无反应,便悄悄出去了。

宫人跟着出来,“娘娘,要不要给赵将军传书?”

“这个时候,只怕是来不及了。”

“那您的意思是?”

“信鸽要用,人也跟着去,两手准备,我还能放心一些。”

“是,娘娘。”

清妃的脸色微寒,若是迟了,那些人或许还能将赵书棋给救下来。

真是扫兴!

她才刚刚选择了跟赵书棋合作,想不到,就出了这种事。

什么忙都还没有帮上她的,却要她先来帮他挡灾了。

清妃的命令一下达,宫女立马就行动了。

清妃再次进入内殿,看到了皇上似乎是动了动腿,嘴里还唔哝了一声什么,不清不楚的。

清妃没有在意,转身正准备为自己更衣,就注意到了皇上的脚底似乎是有些污迹。

清妃眯了眯眼,她明明记得,自己是拿了热帕子给皇上擦了脚的。

再小心地退了两步,然后看清楚之后,确认皇上的脚底是沾了一些灰尘的。

虽然很少,却是真真正正地有。

清妃意识到什么,不动声色地退出来,边走边道,“本宫快饿死了,怎么吃的还没送过来?”

皇上又躺了一会儿,也不见外面有动静。

眼睫毛动了动,心底总有几分的不安。

“不好了,慈宁宫走水了!”

皇上一听,立马就坐了起来,套上了龙靴就往外跑。

“说清楚,怎么回事?”

“皇上,是慈宁宫走水了。”

太后在慈宁宫呢,他和太后的关系才刚刚缓和了一些,怎么又出这种事?

皇上前脚刚走,清妃后脚就换了一身小太监的衣服,再往脸上鼓捣了一番之后,急匆匆地走了。

待李远舟带着信鸽和人回来交差的时候,才发现宫里又出事了。

“不好,清妃一定是逃了!”

李远舟火速赶往慈宁宫请示,调动御林军,他还没有这个权利呢。

一刻钟后,各宫各院全部封锁,只准进,不准出!

第192章 夜明谨出事(二更)

找了一整夜,也没有找到清妃。

连清妃身边的两个贴身宫女,也都不见了。

皇上这才相信,他身边果然是养了一只内鬼!

而且还是自己日日宠着的人,这简直就是打脸啪啪响呀!

亏得自己将她捧在了心尖儿上,敢情这就是齐王的眼线!

再仔细想想,好像就是自己将清妃接出来没多久,齐王就开始谋划了。

皇上越想,越是气愤。

一时竟怒火攻心,吐了血。

皇宫这边,可以说是闹得鸡犬不宁。

而另一边的西京静王府,也是一样地彻底挑灯议事。

“王爷,雍州和幽州那边的粮食明显就是跟不上了,也不知道他们从哪儿听说了消息,现在都大批地往咱们这里赶,这若是都来了,咱们怎么办?如何安置?”

“是呀,王爷,咱们的能力也有限呀。咱们自己境内的灾民虽然不是很多,可是已经接收了不少的难民了。若是再来,只怕咱们再增设十个粥棚都不够用呀。”

章先生此时也是神色担忧。

不怕将这一地治理地不好,就怕治理地太出挑了,乍眼呀!

现在可不就是这样了?

“难民已经开始有增多的趋势了,章先生,您快想想办法呀。”向来不爱掺和这种事儿的大山也忍不住了。

主要是他管着王爷的钱粮呢,知道王爷现在手上有多少的财力。

若是再有大批的难民涌入,只怕是会给他们造成极大的困惑。

可是百姓,又不能看见了不管呀。

总之,就是格外地纠结。

章先生想了想,“王爷,不如明天就在城内张贴告示,让他们都回原籍,就说咱们是严格按照朝廷的旨意办事,不过,可以帮着给幽州和雍州那边送些粮食。您觉得呢?”

“这法子倒是可行,只是送粮食?”

楚阳觉得这个有些行不通。

就怕那边儿的官员们自己不作为呀。

原本就是他们自己治下出了问题,自己若是出手帮忙,帮得过来吗?

“先贴出告示,命他们遣返原籍。当然,可以先在城外多设两处粥棚,至少,让他们一人先喝上一碗粥,然后再往回走。”

“是,王爷。那若是他们不肯走呢?”

这才是最棘手的。

原本就是难民,若是再用暴力驱赶,只怕是撑不住。

况且,对百姓们动手,强制驱赶,好像也不太好,对王爷的声誉有影响。

“派人在外面写好告示,告诉他们只停留一天就离开的,我们每人给他们十个馒头。若是停留两天再走的,每人给六个馒头,若是停留三天才走的,每人给三个馒头。若是三天之后,还不肯走的,那就听天由命吧。”

章先生一愣,随后眼睛又是一亮,这法子好呀!

“那,王爷,这粥可还要继续供应?”

“当然要继续供应了。记住了,让人多蒸些馒头,只要是明天离开的,就给十个馒头,然后派人做好登记。”

“是,王爷。”

第二天,告示一张贴出来,果然就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绝大多数人,还是觉得不能走。

若是走了,怕是连口热粥都喝不上了。

不过,也有人觉得,王爷既然都贴出这样的告示了,那应该就不会错的。

城外约莫有上千的难民,走了也不过有二三十个。

大多数,都是觉得王爷不可能真地让他们听天由命的。

章先生陪同楚阳站在了城墙上,“王爷,看来您所料没错,不会有太多人离开的。”

“那就等明天再看吧,明天,一旦有人看到了发放的馒头数量真地成了六个,他们就会信了。”

说到底,这些人还是对他抱有太高的希望了。

不是他楚阳心狠,只是做事,总得要讲个规矩和边界。

他就是再能耐,也不能将所有的事儿都揽在自己身上。

有多大能耐,就揽多大的差事。

他现在的能力,可养活不起这么多的难民。

毕竟,他还有那么多的楚家军要养呢。

而且,现在的这些粮食,一大部分都来自京城的那些富商以及权贵之家。

实际上他拿出来的粮食,连三成也不到。

饶是如此,他也得精打细算。

毕竟,粮食是有数的。

而这难民,若是不好好盘算,那可就真成没数的了。

有人一看到真地是每人发六个馒头了,而且,盛粥的勺子,也由昨天的大勺,换成了小一号的,难民们这才有些慌了。

昨天的那种大勺子,基本上就是一勺一碗,而且粥也很是浓稠,不说是插筷子不倒吧,也差不太多了。

可是今天,勺子换成了小一号的,盛到碗里,也只有多半碗,而且明显没有昨天的粥更浓稠了。

显然,这是控制了下锅的米量。

一看到这个阵势,很多人就都慌了,明白人家那告示,可不是贴着玩儿的。

今天走,喝上两顿粥,还能再得六个馒头,省着些吃,还能撑个六七天呢。

若是到了明天,可就只有三个馒头了。

毫无意外地,这一天的馒头,是发放的量最大的。

到了傍晚的时候,楚阳出城巡视,难民的数量,已然锐减。

走地多,来的少,所以,现在城外的难民,大概就是在五六百人左右了。

“明天是最后一天施粥,过了明天,后天便停一天,不管外面的人怎么喊,都不要再施粥了。”

“是,王爷。”

楚阳的面色微冷,不是他心狠,而是有些事,不是仅仅用善良二字就能解决的。

最后这一天,粥的浓稠度跟前一天差不多,而且勺子也没换。

只是,有人看到馒头明显比昨天准备地少了很多。

一瞬间,难民们就想到了那张告示。

当然,也有的是昨天刚过来的,今天要走,所以,可以得到十个馒头。

这是要登记的,而且还要看他们身上的路引。

太平时期,按朝廷的规定,若是要离开自己的户籍所在地,去百里之外,就必须要有官府所开具的路引。

而现在因为是闹灾了,所以,但凡是离开自己所在的郡城,都要开路引。

若是没有路引的,则是成了真真正正的流民。

想要领馒头,就有些困难了。

不过,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没有路引的难民们,就只能是暂且留在这里了。

这样一刷下来,也没有多少人了。

接下来,楚阳就直接让人去挑人了。

他们现在正值用人之际,只要他们不是老弱病残,总会有用武之地的。

于是,到了第四天的时候,城外基本上就清静了。

关闭了四天的城门,也终于可以按规矩正常开了。

回去的难民们,都要负责把话带到,各地的百姓,最好就是还留在本地,切莫再乱转了。

并且,一再地强调了,朝廷正在想办法调粮食呢。

同时,楚阳也给幽州和雍州的刺史分别写了信。

若是再有他们两地的难民到这边儿来,那他就要上书给朝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