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杨姵啊,真正善良的杨姵,就因为隐瞒这件事而内心不安的杨姵。

杨妡觉得眼眶有些热,吸口气摇摇头,“不能,”顿一下又补充,“咱们要比以前更好才对!”

杨姵先是伤心,紧跟着大惊,眼泪忽地涌出来,抱住杨妡哽咽道:“是我不好,我没想当王妃,可是…”

“没事的,伯母是为你好,她的话应该听。”杨妡轻轻拍着她的后背,一边掏出帕子给她拭泪,“以前我有事情瞒着你,你也从来没生过我的气啊。”

“那不一样,”杨姵接过帕子,胡乱擦了把脸,“别的都是小事,嫁人才最重要,什么都比不得这个。”

杨妡笑着点点她,“没羞没臊,小小年纪就想嫁人。”

“是我娘说的,我才没想过。”杨姵急忙分辩,又就着帕子擤了擤鼻涕。

杨妡佯作厌恶地避开些,“哎呀,可惜我的帕子了,回头你陪给我两条新的,得你亲手绣,这样才能显出诚意。”

杨姵连忙答应。

事情就此过去,连着一个多月,清惠长公主那边都没有消息传出。

杨妡跟杨姵并不当回事,两人的感情真的比先前更好了些。

张氏与钱氏心里着急,但面色不显,唯独杨娥按捺不住心里的得意,趁着给魏氏请安的时候,跟杨娇道:“看把那两人兴得,不知道的人看了还以为咱家出了王妃了,这不啥事也没有,乌鸦染成花儿也变不了凤凰。”

杨娇不紧不慢地说:“二姐姐快别这么说,都是一家子姐妹,要是四妹妹跟五妹妹真成王妃,咱们不也能跟着沾光吗?”

杨娥本想与杨娇同仇敌忾,没想到反被挤兑一句,气得甩了袖子就走。

不大一会儿,这话就传到魏氏耳朵里,魏氏沉默片刻,喃喃自语道:“这丫头怎么越大越不懂事了呢?”

进了五月就是端午节,清惠长公主那边派人送了粽子,并给姑娘们送了节礼。

每人一对五彩绳和一只五毒香囊,除去颜色式样各有不同外,并没分出个三六九等来。

五月十七杨姵生辰,杨妡在吴庆家的帮忙下,足足费了半个月的工夫才绣成一条裙子当成贺礼。

因不是整寿,府里各人都送了些小玩意权作庆贺,钱氏也没大肆铺张,只出了三两银子让厨房整治出十几样小菜,让五位姑娘们在晴照阁玩闹了半天。

这次姑娘们相处倒是平安,没有闹出吵架拌嘴的事情。

转天宫里便来人宣读旨意,说瑞王李昌铭选中杨姵为妃,只待杨姵及笄,就另择吉日成亲。

杨府得爵百年有余,虽是富贵,可府里从来没出过王妃。

钱氏激动得差点落泪,魏氏也一个劲儿地念阿弥陀佛,佛祖保佑。杨归舟也没法保持淡定了,连忙翻开黄历找出吉日,准备进祠堂祭祖。

正当杨府人仰马翻地准备大肆庆贺时,宫里又接连下了两道旨意,分别册封淮南侯七姑娘李兰慧以及礼部王尚书的孙女王家宜为侧妃。

却是两年后就要成亲。

李兰慧跟王家宜都是十三岁,正是两年后及笄。

既然选定杨姵为正妃,偏偏又让侧妃先进门,要知道进门先后非常有讲究。先进门的可以事先熟悉府里情况,而且因正妃没来,极有可能暂时掌管中馈。

这也倒罢了,最令人担心的是侧妃先生下子嗣来。

虽然王府跟伯府都是嫡子承爵,但有个庶生的长子却是件非常不妙的事情。

喧腾了好几天的杨府顿时沉寂下来,杨归舟顾不得搂着月姨娘颠鸾倒凤,而是将两个儿子以及长孙杨峻都召集到松鹤院连夜商议对策。

当今圣上还是皇子时并不显山露水,但先帝病重时却异军突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赢得了先帝信任,荣登宝座。

杨归舟在朝中地位并不算高,到如今也没摸清圣上的路数。倒是杨远桥在选拔官员上看出了几分端倪,建议杨家静观待变,别太张扬以免树敌。

最后得出的结果就是不摆宴席,只请交好的几家亲戚聚一聚,而对杨姵的教育却被放在了首位。

诸如针黹烹饪这些不用花费太多精力,稍会点就足以应付,琴棋书画要加强,更重要的是从现在开始要读史书。

治家犹如治国,要想得到瑞王信任和器重,对国事朝事一窍不通是万万不行的。

杨远山擅长诗词歌赋等风花雪月的东西,杨远桥对史书更为精通,所以就定下每隔五日,让杨远桥给杨姵讲史。

从此杨姵的日子就过得有点难捱,每天抱着枯燥的史书看不说,隔三差五还得写篇心得感受,跟应考的秀才差不了多少。相比之下杨妡则逍遥多了,每两天跟吴庆家的学针线,兴致来了就到厨房鼓捣点心菜肴,再就往园子里采了各种花瓣熬制膏脂。

日月如梭,转眼就是七月。

外出历练的杨峼风尘仆仆地回了京都,带来许多江浙特有的新奇玩意儿不说,还单独给杨妡带了封信…

作者有话要说:谁写的信呢?

肯定不用猜大家都知道,就勉为其难地猜猜吧,有红包奖励哈,时间截止到下一章发文~~~

第57章 许诺

浅绿色的洒金信皮淡雅素净, 上面写着规整方正的五个字,五姑娘亲启。

杨妡没接, 抬眸, 笑着看向杨峼,“是给我的?”

杨峼笑答:“阿璟说以前有些误会, 但又没法当面说, 就写了封信解释一下。”

杨妡挑眉,“三哥,倘或这信是给二姐姐的,您也会代为转交?”

杨峼微愣, 解释道:“阿璟素来风光霁月,为人绝对信得过,肯定没有见不得人的事情。”顿一下,补充道, “你跟小娥都是我的妹妹, 我不会厚此薄彼。”

杨妡重复一遍,“要是二表哥这信是给二姐姐的, 三哥也会看都不看,直接就转交过去,是吗?”

“这个…”杨峼支吾着不能回答。

先前他没考虑, 现在突然醒悟道,如果信是给杨娥的,他肯定要先读过,觉得没有问题才会转交。

见此情形, 杨妡已不需要他的回答,冷冷地道:“既然三哥觉得信里没有见不得人的东西,就请三哥先把信交给祖母或者母亲过目,若是长辈答应了,我才能收,否则就是私相授受,我担不起这名声。”

“这个,”杨峼又开始支吾,“阿璟说不便给外人看。”

“三哥这话有意思,祖母跟母亲几时成外人了?”杨妡讥讽一笑,“既不能给长辈看,三哥还是把信退回去吧。”

杨峼脸上显出几分为难,“不瞒五妹妹,我跟阿璟拍过胸脯,一定把信送到。如今食言而肥,绝非君子所为。”

杨妡脸上笑意更盛,“这么说,三哥是一定要坐实我私相授受的名声,才成就你的君子之名?好,那我收下便是。”伸手将信从杨峼手中抽出来,仔细端量下信皮上的字,侧头吩咐青菱,“烧了吧,就在这儿烧,当着三哥的面儿。”

青菱毫不犹豫地打燃火折子,将信皮点着,扔进香炉里。

信纸许是熏过香,被火苗灼烧着,散发出怡人的香气,不过数息已然烧成灰烬。

杨峼直直地盯着纸灰,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片刻才回过神来,对杨妡深深一揖,“这事儿是我考虑不周,我是觉得跟阿璟一起长大,对他极为了解,他绝不会做出礼法不容之事。我给妹妹赔个不是。”

杨妡笑道:“这也不算什么,三哥并未将我当妹妹看,自然考虑不周全。”侧头又吩咐青菱,“将我前几天做好的考袋找来。”

青菱极快地进屋寻了出来。

考袋用得是墨蓝色的锦缎料子,上面绣着喜中三元的图样。

七月初杨妡就开始动手绣,先后绣了好几幅都不满意,最后央求吴庆家的帮忙绣出大概轮廓,她花费了七八天工夫才绣好。

杨妡双手捧着考袋递到杨峼面前,“不知道能否入了三哥的眼,不过我相信以三哥的才学,这次秋闱肯定能拔得头筹。”

杨峼细看那图样,只见桂圆饱满丰润,喜鹊精神抖擞,就连树上的枝叶也是碧绿欲滴。

他情知杨妡是费了心思的,不由心里愈加惭愧,慌忙接过,连道谢都不曾说,匆匆地离开。

此时此刻,武定伯魏府徳正院。

魏璟直挺挺地跪在毛氏跟前,哀求道:“我心里只有五妹妹一人,除了她,我再不愿娶别人,祖母,您就答应了吧?”

“不行,”毛氏断然拒绝,随后苦口婆心地劝,“阿璟,你是我亲眼看着长大的,自小就听话懂事,这次怎么这么执拗?娶妻当娶贤,杨五长得一副狐媚子相,言行举止都上不得台面,怎可能当得起一家主母?连小娥半分气度都赶不上,你说你瞧中她什么了,脸长得好看能当饭吃?”

“祖母,五妹妹她不仅长得好看,也有…礼数,广济寺的方元大师和以前那个明心法师不都说她命相富贵,兴许娶回家真能旺家旺财。”

他不提明心法师还好,一提起他,毛氏顿时想起自己被退回的银票来,怒气更盛,厉声道:“阿璟,若是别人,祖母肯定豁出去老脸给你娶回来,可杨五,此事绝无可能,你不要再提了。”

魏璟脸上露出绝望的悲凉,“可是祖母,我之前唐突过五妹妹,该当对她负责。”

“唐突?”毛氏追问,“你怎么着她了?”

魏璟立刻想起那个回味过无数次的场景,他的手无意中触到她的脖颈,指尖温软柔滑的感觉。

面对盛怒中的毛氏,他不敢说出当时情况,只避重就轻地道:“上元节灯会,五妹妹头晕,我摸过她的脸。”

“这个臭不要脸的贱货,”毛氏一下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破口大骂起来,“是不是她勾引了你?看她那样儿就知道没安好心思。这种不要脸的贱人还敢进咱家的门?且等着,明儿我告诉你姑祖母,这种姑娘趁早赶到家庙去,免得败坏门风。”

“祖母!”魏璟悲切地喊,他只当说出自己不端的行为,毛氏会就此妥协,却不想更惹得毛氏震怒,反而把黑锅背在杨妡身上。他吸口气,哽噎地道:“祖母若不应,那我还是出门游学去,等十几二十年过去,找个寺庙出家算了。” 头重重磕在地上,不过三五下,额头已肿起好大一片。

毛氏又是生气又是心疼,微阖了眼,用力咬紧牙关,片刻,开口道:“好,那我就依了你,不过得有个条件,明年春闱你需得金榜题名,否则这事再不许提。”

魏璟大喜过望,高声道:“祖母放心,孙儿定当努力,即便考不中一甲,也必然能进二甲。”

看到他喜形于色的模样,毛氏浑身好似脱了力一般,颓然挥挥手,“你去吧。”

终于得了毛氏应允,魏璟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好容易捱过两天,等额头青紫消了,便迫不及待地往杨家去,想告诉杨妡这个好消息。

等进了门,才想起自己平白无故地绝不可能进到杨家内宅,便转而走向竹韵轩。

杨峼正因未能完成他的托付而不安,见到魏璟,便愧疚地说:“我考虑不周,负了你的信任。”

魏璟浑不在意地说:“不怪你,五妹妹是闺阁女子,哪能随便收外男信件,算起来改是我强你所难,是我行为欠妥。”

杨峼惭愧道:“我也有错,这事我原不该应允你的。”

“算了,过去就过去了,”魏璟大度地摆摆手,问起杨峼看的书籍来,“八股跟文书我觉得都不成问题,就是策问有所欠缺,记得你提过几本水利、农事的书册,能否借我看两天?”

杨峼忙把案头自己整理出来的摘抄纪要递给他,“这是我收集的近几年的策问题目,也有关于水利农田的心得,你这会看书怕来不及,如果相信我的话,就只看看这些。”

魏璟笑道:“你策问比我好,又不存芥蒂地借给我看,我哪里会不相信你?”稍停会儿,想到毛氏终于松口杨妡之事,几乎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想与杨峼分享,只苦于事情没过明路,不好贸然散布出去,便生生忍住了,却咧了嘴笑,“咱俩是至交又是亲戚,以后只会越来越近,我不相信你就再没人可信了。”

杨峼看他兴高采烈的样子,只以为是远游归来,见到亲人高兴,并没往他处想,便将自己看书过程中不太明白的地方提出来,两人探讨一番,魏璟才乐颠颠地回府。

接下来几日,魏璟真是头悬梁锥刺股地苦读,恨不能一天当成两天用,毛氏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天天嘱咐厨房用心炖了汤水伺候。

好在没多久就是秋试,魏璟满怀希望地进去又信心十足地出来。

待到月底,秋试成绩出来,杨峼与魏璟均名列前三十。

毛氏激动得老泪纵横,在菩萨像前点了三支香,念叨着她过世老头子的名字,絮絮叨叨地说:“你睁开眼看看吧,阿璟中了举人,马上就能做官了,阿峼也有出息,你的亲孙子亲外孙都是好样的。”

念叨完,连衣裳都顾不得换,叫了软轿就往杨府去,准备跟魏氏商量两家一同设宴庆贺之事。

魏氏最近是扬眉吐气,先是家里出了个准王妃,接着孙子考中进士,就连许久不进松鹤院的杨归舟,也在她那里连接歇了三回。

这么大的喜事,魏氏恨不得连摆五天宴席以昭告天下。

可惜得是,两位老夫人商量得热火朝天,杨峼与魏璟却都不同意,两人说春闱就在三月,只有半年时间准备,中间还隔了个春节,走亲访友得耽误不少工夫。

要想庆祝就等明年春闱成绩出来,好好地热闹一番。

杨归舟捋着胡子赞道:“胜而不骄,能稳住性子,好!好!”

他这一拍板,宴请就不了了之,但家宴还是难免的。

毛氏亲自操持,吩咐厨房杀猪宰羊,置办了一大桌丰富的菜肴为魏璟庆贺。魏璟端着酒盅,话里有话地说:“祖母且放心,我定会让您得偿所愿不教您失望,您也别忘了许诺我的话。”

毛氏脸色变了变,强撑着道:“阿璟,祖母这般年纪了,还会诳你不成?”

秦夫人在旁边听着不对劲,待家宴散后,趁着侍奉毛氏就寝时,小心翼翼地问:“母亲跟阿璟说什么呢,怎么没听明白?”

毛氏侧头瞪她一眼,“都是你教养出来的好儿子,被个狐狸精弄得五迷三道的。以后少跟张氏来往,有什么样的娘亲养出什么样的闺女,娘儿俩都是狐媚子样。”

秦夫人暗地里腹诽,“张氏可是您当年亲眼挑中的人,又说她生得娴静又说她性情温柔,夸得跟朵花儿似的,非鼓动姑母给二表弟娶进门,时隔多年却翻脸不认人把屎盆子扣到自己头上。”

可毛氏毕竟是婆婆,而且是孀居多年的婆婆,在魏剑鸣心目中地位是非同小可的重要,秦夫人不便顶撞她,便软声道:“说起来姑母家的几个女孩儿都不错,五姑娘又是二房嫡女,配阿璟也配得。”

“放屁!”毛氏在秦夫人面前丝毫不加掩饰,粗口说爆就爆,“她算哪门子嫡女,小娥才是货真价实的嫡女,嫡长女…阿璟的事儿不用你管,我就这么一个嫡亲的孙子,绝不会害了他。”

“可…要是阿璟真考中进士,您可千万别出尔反尔伤了他的心。阿璟这脾气,上来犟得跟头牛似的。”

毛氏不耐烦地说:“我过得桥比你走得路还多,没有两全之策能随便给阿璟开这个口?实在不行,纳进来当个姨娘…你赶紧回去吧,我这里不用你伺候。”

秦夫人欲言又止,忧心忡忡地出了德正院,左思右想不放心,便带着丫鬟出了二门,往魏璟住的琴心阁去。

隔着老远,就看到琴心阁糊着绡纱的窗子透出点点烛光,很显然魏璟还没睡下。

丫鬟上前轻轻叩了叩门上铜环,有小厮应声开了门,见是秦夫人,连忙行个礼,“少爷在看书,我这便进去通报一声。”

秦夫人拦住他,“不用了,我就过来看看。记着别让少爷看书看太久,燕窝要天天炖,万不可省,要是吃完了就告诉我。”

小厮不迭声地应着。

这时,绡纱上映出了魏璟的身影,手里托着书,脑袋摇来晃去地读得专心。

秦夫人站在院中无限忧愁地看了片刻才转身离去。

此时的杨妡已进入了梦乡,清冷的月光透过姜黄色的帐帘照射进来,她的脸庞朦朦胧胧地看不真切,仔细地瞧,才隐约发现她眉峰轻蹙,似是笼着一抹轻愁。

杨妡丝毫不曾料到,自己的终身已在暗地里,被毛氏做了决定…

第58章 撒手

第二天一早, 杨妡等着杨姵一道往松鹤院请安。

不曾走近,就听得铮铮淙淙的琴声传来, 清越悠扬, 非常动听。

杨妡驻足,听出是虞山派琴曲《良宵引》, 以前她与薛梦梧经常对月弹奏。弹琴者技艺颇佳, 将月夜清风、良宵雅兴的安闲恬静表达的淋漓尽致,细腻委婉。

琴声自松鹤院传来,不由分说定是月姨娘在弹奏。

杨妡嘴角微弯,很快敛住, 跨进了门槛。

魏氏脸色阴沉地坐在大炕上,身前的蜂蜜炖银耳只喝了半盅就撂在那里,杨娇低眉顺目地捏着美人锤在给魏氏捶背。

杨妡问过安,笑着对杨娇道:“三姐姐, 换我来, 我也表表孝心。”

杨娇想一下,将美人锤递给她, “祖母近些天腰背疼,五妹妹稍微用点力气。”

“好,”杨妡应着, 脱鞋上了炕,对魏氏道:“要是祖母觉得疼或者轻了,就告诉我一声。”

魏氏翻翻白眼没吭声。

窗外琴声悦耳,听在她耳朵里却像穿心的剑, 扎得她肉疼。

这阵子她算是听出门道了,每当夜里那两人翻滚过,第二天月姨娘就会心情舒畅地当院抚琴。

起先弹些《凤求凰》、《相思引》曲子,魏氏朝杨归舟发作过两回,“姑娘们天天在这里晨读,她弹那些淫词艳曲是什么意思?”

月姨娘可怜兮兮地答:“馨月蒙伯爷怜惜,心里欢喜,不注意才忘了形,只是凤求凰乃千古名曲,几时成了淫词艳曲了?”

杨归舟无言以对。

月姨娘倒是识趣,话虽如此说,却果真换了曲子,换成了《风入松》、《清夜吟》曲曲都是月下漫步,花间对酌的畅意悠闲。

西跨院与正房仅一墙之隔,琴声飘飘悠悠,好像长了腿似的,专往魏氏耳朵里钻。

魏氏空有一腔怒气发作不出来。

正郁闷着,忽听琴曲换成了《秋夜长》,这是首闺怨曲子,本是表述妇人为远征的夫君赶制战衣,依依难舍的情怀,可在月姨娘弹来,却格外多了些缠绵旖旎之情。

魏氏重重吐口气,感觉捶在背上的美人锤也变得缓慢起来,一下一下正合在琴声的节拍上。

魏氏再忍不住,劈手夺过美人锤怒道:“你这是干什么?”

屋里几位姑娘根本摸不着头脑,大眼瞪着小眼面面相觑。

杨妡一下子落了泪,泪光盈盈地问:“孙女哪里犯了错?可是用力太大了?”

魏氏有口说不出,愤愤地瞪她两眼,不耐烦地挥了挥手,“你们都回去吧。各自抄五遍《孝经》,明天送来我过目。”

几位姑娘静默无声地行礼离开。

出了松鹤院,杨妡掏帕子擦了擦脸。

杨姵同情地道:“也不知祖母是怎么回事,突然就发那么大脾气。”

杨妡低叹一声,“我惹得祖母不快,总归是我的错…可我也不想,就想尽尽孝心,也让三姐姐松快下胳膊。捶得时候久了,其实也挺累人的。”

两人说着话,走到空水桥边分手,杨姵要回去读史,杨妡则往二房院去。

张氏正捏着鼻子喝药。

杨妡见桌上一碟蜜桔,忙剥了两只,待张氏咽下药,手疾眼快地将桔子瓣塞了进去。

“这药真是苦,”张氏吃完两只桔子,喝了半盏茶,抱怨道:“一天喝两次,几时喝到头。左右也没法生了,真不想再喝。”

杨妡笑着劝道:“三舅公是要娘调养身子,又不是为了生子。眼下吃点药,总比老了受罪强。”

张氏唉声叹气,“等吃完这副,我要缓上两个月,现在满屋子飘着药味,你爹也不爱来了。”

“爹是因为忙,阿姵也有好几天不曾见到爹,刚才还高兴呢,说要是爹天天歇在衙门就好了。”

张氏闻言失笑,叹口气,“你们这些丫头,这会儿看着还一团孩子气,过不了几年一个个都就成亲当娘了。阿姵已经有了着落,也不知道你将来会嫁到哪里去?”

杨妡见张氏又要往自己身上扯,连忙寻个借口告辞了。

吃晚饭的时候,杨远桥竟然得空回了府,陪张氏用过饭开口道:“妡儿今天又受了委屈,没掉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