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事情已经彻底过去,从今而后就是她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全新的开始。

想着想着,不知不觉阖上了双眼。

等到醒来,天已全黑,屋里点了蜡烛,发出昏黄的光。

魏珞盘膝坐在炕桌前,烛光映照着他,在炕上投下一大片黑影,正将杨妡隐在里面。

杨妡轻轻叹口气。

魏珞极快地转过身,笑望着她,柔声问道:“你醒了,饿不饿?”

“不饿,”杨妡摇摇头,“你几时回来的?”

“有一阵子了,”魏珞扶住她肩头让她靠在迎枕上,有皂角的清香丝丝缕缕地沁入她的鼻端。

杨妡这才发现他已经洗浴过,头发也洗了,想必没有擦干就束了起来,肩头有一块很大的湿印子,不由嗔道:“快去换了衣裳,我帮你把头发绞绞,这样束着容易头疼。”

魏珞温和地笑,“我这铜筋铁骨的,不妨事。散着头发不舒服,又懒得绞,左右睡觉前肯定能干,湿不着枕头。”伸手蹭一下杨妡面颊,续道:“听说蔡十三来过?”

杨妡捉过他的手,紧紧握住了,“嗯,她想让我跟你说情,别累及她吃官司。”

魏珞无谓地笑笑,“今儿估计把她吓得够呛,希望得了这个教训,往后能够本分点儿…王爷心里有数,不会牵扯太多人家。”

“王爷也去了?”杨妡诧异地问,他不是守着阿姵生孩子吗?

魏珞笑道:“他过了正午才到,正好赶上善后。这次网铺的开,抓住不少大鱼。只可惜前面府里二太太给漏了,端看审问时,能不能有人供出她来。”

王氏极少往外面走动,想牵连到她并不容易。

杨妡忽地又想到一点,担忧地问:“如果真供出二太太来,会不会连累你跟魏珺?”

“不会,你放心。”魏珞斩钉截铁地说,又摸一下杨妡脸庞,笑着问道,“家里的东西收拾好了没有,咱们几时能动身?趁着天气暖和早点过去把东西齐备起来,要是赶上冬天日子就不好过了。”

杨妡思量片刻,“该带的都整理好了,只剩下手头上现用的,最多三五天就可以动身…只是,我应了大嫂要到王府洗三,顺便跟阿姵道个别。”

魏珞笑呵呵地答道:“好,那就五日后出发,我去车行把马车跟护卫定下来。”

***

五天的时间转瞬即逝,仿佛前一刻还在瑞王府跟亲戚朋友一道坐席,下一刻就擦眼抹泪地告别。

好容易出了阜成门,已经快午时了。

城外十里有长亭,杨远桥带着杨峻等人就此回头,再过十里是驿站,魏珞已派了泰阿先行一步打点饭食。

此次出行真正算得上是轻车简从,连人带行李一共才八俩马车,车马行配备了八个车夫和八名护卫。

魏珞带了泰阿跟包有以及另外十余个兵士,而承影则把他的身契还了,又另外许了他五十两银子。虽然不算多,可租赁间房屋以及做点小本生意却是绰绰有余。

驿站里的饭食肯定不如家里的干净可口,杨妡却勉力用了许多。

接下来还要赶路,从京都到宁夏差不多要两个月,没有体力根本坚持不下来。到了宁夏之后,更有许多事情等着她去做。

自打出城门那刻,杨妡就已经决定,完完全全地抛开过去,开始新的生活。

她不再是文定伯府的姑娘,更不是杏花楼的妓子。

从今而后,她只是她自己,是魏珞结发的妻!

作者有话要说:嗯,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就到这里结束,不想再开新地图了。

写一篇文就像谈一场恋爱,刚开始热情似火如胶似漆,写到中间会倦怠会松懈,完结时又会恋恋不舍,不愿跟文里的人物告别。

可是再不愿,还是要说再见。

感谢一路陪伴我的小天使们,尤其经过漫长的断更时期,还不离不弃的妹子们。

真的,要是没有你们,可能我不会坚持到现在。

如果有缘的话,希望下个文我们还能彼此陪伴着一起走…

最后,请允许我厚颜无耻地请求大家收藏一下作者,这样开新文的时候就能第一时间知道了。

非常感谢!!!

第172章 番外

五年后。

四月初的天气, 京都的桃花早已尽数凋零, 宁夏镇的桃花却开得正盛。

方方正正的小院里,两株桃树正对东次间的窗户, 因春暖乍寒, 雕花木窗只开了半扇。春风带着桃花的清香徐徐吹入,正扑在那张比桃花更娇艳的面颊上。

杨妡双手扶在窗台上, 面颊染着可疑的酡红,墨发被风撩动披散在肩头,衣衫半解,罗裙散乱。

魏珞站在她身后,大手箍住那一把细腰,贴近她耳边, 呢喃着问:“阿妡,好不好?”

屋外风吹树摇,散落满地桃花, 屋内狂风骤雨, 喘息不停。

半晌,风平浪静,魏珞低笑着将几乎瘫软的杨妡抱到床上,俯了身体,轻轻拭去她额头细汗, “少歇一会儿再来一次。”

杨妡瞪他一眼,“不行,再过会儿孩子就该回来了。”

魏珞唇角微翘, “我跟泰阿说,让他们吃过午饭再回。”

“你…”杨妡忽地无言以对,扯过薄毯将自己从头到脚包了进去。

来宁夏的头一年冬天,她就怀了身孕。

张氏既欢喜又担忧,本想让她回京都待产,又怕一路劳累太过折腾,便将自己身边已经嫁人的素罗两口子打发了过来。

素罗伺候着张氏生了杨嶙跟杨崎,她相公是玉屏山下那个田庄管事的儿子,会打猎也略略通些药草。

虽说顶不起事来,可总比红莲蓝蒲她们几个黄花大姑娘管用。

正巧,京里募集了粮草军需往那边运,李昌铭发话说可以跟随军队一同前往。

张氏惊喜万分,把家里吃的穿的用的收拾了一大车和杨姵准备的一车东西,都让素罗两人带了去。

有了这些物品,杨妡的孕期过得相当不错,可生产时却受了许多苦楚。

因为头一胎没有经验,杨妡又为着孩子没少吃东西,结果孩子太大,卡在骨缝里迟迟不肯落生,直疼了六七个时辰,险些因为力气不足晕死过去。

幸得,西安府一个千金圣手正在宁夏镇游历,魏珞从李昌铭口中听过他的声名,早早将他请在府里。

那千金圣手隔着帘子教导稳婆按摩,又熬了一大锅苦药迫着杨妡吃,终于生下个七斤六两的大胖小子。

孩子眉眼酷似魏珞,肤色却比他白净得多,因为长得大,皮肤也不似寻常孩子般皱皱巴巴的,很是漂亮。

丫鬟婆子们都稀罕地围着婴孩看,魏珞却跪在杨妡床边,将头埋在被子上,久久不愿起身。

再抬头,眸底一片赤红,而腮旁亮晶晶地闪着水样的东西。

杨妡叹口气,却不说破,笑着催促他,“屋里血气重,待会儿她们还得进来收拾,你去给爹娘写封信说一声,他们肯定惦记着呢,对了,顺道让爹爹取个名字。”

“嗯,”魏珞应着起身,仍是不愿离开,握着杨妡的手低低道:“这一个孩子足够了,以后再不生了。”

杨妡浅笑,“又说傻话,人家都说儿女多是福气,方元大师不是算着我能生四五个?”

“有你陪着才是福气…你不知道,我刚才…”魏珞哽咽着却是说不下去,将脸贴在了她手上。

时值八月,天还暖着,屋里门窗紧闭密不透风,他的脸却湿冷一片,又有短短的胡茬,刺着她手心,也湿了她的心。

杨妡给孩子取了乳名叫做“全”,大家都全哥儿长全哥儿短地叫。

洗三时,杨妡身子还没好,就没正经过,满月时则请了街坊邻居和魏珞同僚的家眷好生热闹了一番。

等京里送了信并满月礼来,已经是冬月中了,正赶上过百岁。

杨远桥给孩子取了大名叫做“旻”。旻,指秋天,是个很平稳的名字。

而李昌铭也取了名,叫做“昶安”。

杨妡暗自嘀咕,孩子大名小名都有了,他横插一脚算什么意思?

魏珞却很高兴,乐呵呵地说:“等全哥儿长大了,把昶安当成表字。”

男子都是快及冠或者有了功名之后才被长辈赐字,这可好,一个刚百天的屁孩儿竟连表字都有了。

杨妡斜眼瞧瞧魏珞,好似他这个当爹的都没有表字。

魏珞猜出杨妡心思,笑道:“我有没有字不算什么,儿子肯定要比我强。”顿一顿又道,“我打听出来了,难怪那个千金圣手到宁夏来游历,原来是王爷曾给他写过信,让他约莫着日子来瞧瞧。”

杨妡沉默不语,视线落在炕桌上的信上。

是杨姵写的。

厚厚的十几页,大都是关于小世子李昕的,他吃了什么饭,说了什么话,有多聪明多可爱,事无巨细样样往外显摆。

显摆完儿子又写李昌铭。

平白无故地,李昌铭竟是厌了那两位侧妃,原先安排的每月各人侍寝三天,可每到安排的日子,李昌铭要么歇在外书房,要么歇在正房院,竟是不愿踏足跨院。

杨姵又不是傻子,自然不会撵着李昌铭往侧妃那里去,却比往常待李昌铭更尽心。

杨妡很为杨姵高兴,偶尔也会想起那个炎热的夏天。

李昌铭往酒里下了药,将她诱到净房。

现在想来,她忍一时之气也是对的。至少杨姵对李昌铭仍是全心全意的仰慕,而魏珞…自打他们来宁夏,每年的粮草军需都及时且充足,从不曾有过克扣。

如果没有李昌铭在京都催着,想必没有这么顺当。

因为不担心军资,魏珞将全副精力都用在练兵上。

全哥儿出生第二年,天气格外异常。春天刚播完种就开始倒春寒,紧接着就是长达三个月的大旱,到秋天农田里几乎颗粒无收。

刚入冬,瓦剌就集结了十万大军在边关抢掠,宁夏百姓内受饥寒之苦外有战乱之患,惶惶不可终日,便拖家带口成群结队地四处逃亡。魏珞本打算将杨妡并孩子送回京都,但杨妡不同意只得作罢。

魏珞驻守镇远关,连年都没有回家过,直到出了正月,瓦剌人终于退兵,才回了宁夏镇,一进家门,看到杨妡明显隆起的小腹,满脸的不可置信。

杨妡吃吃笑:“你走时就差不多两个月了,又过这么久,也该显怀了。”

魏珞气狠狠地说:“你竟然也不告诉我一声,世道这么乱,万一…”脸色一变,终于没敢说下去。

杨妡笑道:“外头乱可也没乱到咱们府里,大家都知道你领兵在前头打仗,再说还有泰阿他们在。”

魏珞瞪着眼没再说话,又觉得满心里燥热下不去。

这四个月腥风血雨刀剑丛里过,好容易回来温香软玉抱在怀,亲了搂了,却是解不得渴,夜半时分起来喝了好几盅冷茶。

杨妡哭笑不得,忍着手酸替他纾解出来。

这次有孕,杨妡得了教训,待到八~九个月份上就不再大吃大喝,而是有意识地控制了饭食,走动却是多了,每天趁着正午暖和的时候都在院子里溜达。

魏珞先后请过几个稳婆来摸过肚子,都说胎相极好,孩子也不大,肯定能够顺利生产,可他还是不放心,距离产期尚有一个月就到西安府把那位千金圣手请到了宁夏。

六月初二,杨妡顺顺当当地生下了第二个儿子,可也巧,孩子刚好六斤二两。

杨妡便给孩子取名“顺”。

顺哥儿体格小,却很机敏,刚满周岁就能迈步走了,现在还差两个月两岁,已经跑得很是熟练,跟在全哥儿身后寸步不离。

哥俩儿在后院里玩泥巴玩沙土,不到饭时不算完。

杨妡被这两个淘气包闹得筋疲力尽,夜里头一沾枕头就能阖上眼。

魏珞体恤她辛苦,不愿吵醒她,可心底的渴望却压不住,苦忍了好几天,终于下决心将孩子们扔给了泰阿。

泰阿与红莲成亲后,在距离魏府不远的地方置办了座一进小院落。

这两人都是信得过的,魏珞毫不顾忌地说:“让他们能多待就多待,最好在你那里过一夜。”

泰阿岂不知魏珞想法,哄着骗着将两个臭小子带走了。

正房里院门紧闭,丫鬟们都识趣地避开了,魏珞终于得偿所愿。

本打算稍事歇息,再来一次酣畅淋漓的,没想到杨妡刚躺在床上就沉睡过去。

魏珞满肚子不甘心,却又不舍得吵醒她,轻手轻脚地躺在她身边,静静地凝望着她。

杨妡已经二十三,眉眼尽都长开,就好似盛开的花朵,正是最绚烂的时候,尤其做了娘亲之后,身上的女人味更加浓郁。

便只是这样睡着,那娴静的容颜已经让他错不开眼睛。

魏珞心动不已,俯身轻轻亲一下她的脸颊,又寻到她的手,握在掌心里。她的手仍是纤细白净,却不似先前那般滑腻。

自打到了宁夏,她仿似变了个人,许多事情都是亲力亲为,洗衣做饭甚至擦桌子扫地,样样干得来。

正房里基本不用丫鬟插手,这是属于他们两个人的天地。

重活一世,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魏珞满足地叹息一声,看着杨妡腮边乱发,一时促狭心起,掂起几丝轻轻拨弄着她的脸颊。

杨妡不耐烦地嘟哝两句,侧转了头。

魏珞低笑,不再捉弄她,却往她身边靠了靠,闻着她身上醉人的馨香,也慢慢阖上了双眼。

春风自半开的窗扇吹进来,像是多情人的手,温柔地拂过两人面颊,岁月静好!

作者有话要说:完全结束,再没有番外了。请关注我的新文《严家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