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泰与狄公先后腾身上马,马荣将钱牟托起,放到鞍座之上,又对凌刚命道:“凌队正听令,将你手下士卒分为四伙,每伙拿下十名钱牟的人,分别锁于四大城门箭楼之内,好生看管。你与五军卒无须再去县衙候命,午牌时分,都尉欲遣人巡查城门。”

凌刚高声应道:“得令!”

三骑穿院而去,二策士在乔泰马后疾步如飞。

一名老翁正在中院恭候狄公三人。老翁年近古稀,白发苍髯,见三骑穿院前来,忙双膝跪地,叩头不迭。

狄公勒马,厉声道:“马下何人?快站起通报名姓!”

老翁战战兢兢立起,躬身答道:“老朽姓钟名厚,钱宅管家便是小人,老爷有何差遣,小人自当效命。”

狄公命道:“既如此,差你好生看管此宅,一切家产均一须妥善保护,不得有失,宅中女眷奴婢一应人等亦由你照看,单等衙中遣员前来收管。”

狄公吩咐毕,自策马而去。马荣在鞍座上欠身问管家道:“官军处治罪犯有时用细藤条慢慢抽打,通常要三个时辰方抽得案犯断气,此种刑罚不知你见过也无?”

老管家一时不解此话真意,只恭敬答道;“老朽生性愚昧,又一向居住在这弹丸鄙土,不见世面,虽痴长六十八岁,实不曾开过此眼界。”

马荣肃容道:“老爷的差遣,你都听清了,若于施行中有毫厘差池,定叫你尝尝这笞刑的滋味!”说完驱马自去,只落得老管家吓得面色如纸,站在原地筛糠,移步不得。

狄公等三骑出得钱宅大门,四门丁忙不迭向他们举枪致敬。

第六章

三骑回到县衙。钱牟仍昏迷不醒,两策士则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乔泰和马荣将三犯一齐交方缉捕收管。方缉捕就是方正。县衙缉捕之职属外勤,只因其时衙员隶役人数不足,故狄公命方正兼了内外勤二职,统领皂、壮、快三班。

洪参军于内衙书斋正替狄公更衣,乔、马二人走了进来。马荣将铁盔向脑后一推,擦去额上汗珠,对狄公赞道:“老爷大智大勇,一出空城计就将他们吓得晕头转向!”

狄公淡淡一笑道:“自古兵不厌诈,欲擒钱牟,只宜智取,不可强攻。即便我们有精兵二百,亦非血战一场不能取胜。须知,钱牟并非胆小如鼠之辈,他豢养的那帮打手亦多亡命之徒,必会与我决一死战。我自知做强我弱,故从一开始便琢磨如何用假象威吓钱牟一伙,使其产生大局已定,我们必胜的错觉。始时我打算装扮成一名巡边的黜陟大使或观风俗使或钦差大臣,听了陶甘的回禀,知钱牟手下有不少官军逃卒,便更改了原来的计划。”

乔泰问:“我们智擒钱牟偷袭县衙之众后,老爷仍将凌刚及五名军卒放回钱宅,此举岂不是养虎遗患?若钱牟得报后遣人打听虚实,探出城中并无官军屯驻,我们的空城计不一就唱不下去么!”

“当年诸葛亮若不是大开城门,羽扇纶巾,抚琴城楼,司马懿又焉能退兵?今日之事,道理亦然。我之成功,”实在此欲擒故纵一举。在他们看来,将已拿获的六名军卒遣回钱宅,可谓放虎归山,纵龙入海。一个常人,若无投鞭断流之师做其后盾,是断不敢如此行事的。凌刚一介武夫,绝不会想到其中有诈,钱牟倒是个精细之人,但就是他也不得不为此举所惑,竞信了官军已达兰坊的假信。他倒是横下一条心,欲与我们背城借一,然他的帮凶则早已军心大乱,再衰三竭,尤在我们暗示他们只惩首恶,不问胁从之时,便更不肯为钱牟卖命了。”

洪参军问:“官军进驻兰坊的假信只能瞒人一时,终非长久之计,不知此事如何收场?”

“依我观之,假信一经传出,一县之众必先一传十,十传百,街谈巷议,众说纷纭,进而加油添醋,以讹传讹,越说越玄,直说到这支官军乃天兵天将下凡,云里来,雾里去方休,故我们无须对假造官军一事操心。现在我们的燃眉之急,首先应是将三班六房一应衙员配备整齐,然后审理钱牟一案。陶甘可即去知照本城四坊坊正速来见我,并将城中五行八作的行头会董于午牌时分邀至行中,我欲与之叙话。洪参军与方缉捕可率行卒十名径去钱宅,与管家钟厚将宅中细软钱帛清点造册,封入密室之中。宅中女眷并家奴侍婢仍禁于原处,等候发落。到了钱宅,方缉捕可好生寻查儿女下落。乔泰与马荣即去四大城门巡视,查看凌刚有无遣兵丁值戍守备,并将非他管束的家丁分别锁于四城门箭楼之中。若是万事皆妥,你二人即可知照凌刚,他已正式官复原职。你二人务将那近五十名军卒的履历细细查实,但凡无临阵脱逃或因大故逃跑劣迹者均可重新招募入伍。今日下午我要备文将此上呈长安兵部,并请火速遣二百官军来兰坊职司城守。”

洪参军捧来一大壶热茶放于狄公书案之上。

不多时,陶甘便将四坊坊正唤到。四人进得内衙书斋,见了狄公,无不芒刺在背,如坐针毡。

坊正均由县衙从当地人中选聘,为官府与百姓之纽带,掌管坊门管钥,按比户口,督察奸非,催驱赋役,食朝廷俸禄,听县行差遣。然这些年钱牟在此弄权,这些份内之事坊正们却都荒废了。再者,坊正大小也是县衙一名吏目,新县令走马上任,他们应出城三里恭迎,但直到陶甘前去传唤,他们谁也没向衙门迈进一步,一是玩忽职守,二是怠慢上台,有此两条,他们怎能不提心吊胆,惴惴不安?

果然不出所料,他们被狄公骂了个狗血喷头。待出得内衙,一个个均丧魂落魄,抱头鼠窜而去。

狄公骂走了众坊正后,步入花厅,与金市、米行、木作、丝绸庄等诸行董见面。施礼寒暄毕,分宾主坐定。狄公一一问了宾客名姓,管家献茶,又捧上时鲜珍果。

诸行董为如此神速拿下钱牟向狄公道喜,又为从此兰坊大治,百姓安居乐业而喜形于色,但欣喜之余,却对城中屯下重兵略显不安。

狄公浓眉紧蹙,说道:“本县只将几十名逃卒重新征招入伍,命其于四大城门值番守戍,除此之外,城中再无一兵一卒。”

金市行董向同行扫视一眼,笑道:“老爷乃朝廷命官,对军机大事守口如瓶,理所当然。不过,我听北城门门兵说。老爷进城之时,他们险险乎被一队巡骑踩如泥浆。昨日夜间,一名金匠又亲见约二百官军在街上列队行进,靴子底下都缠了稻草,以防发出响声。”

丝绸庄行头接着说道:“我的表见也见十乘马车穿城而过,上面装的尽是兵戎辎重。不过,我们都是守法良民,老爷可完全相信我们。我们明白,官军出巡边县乃军机大事,绝不能走漏丝毫风声,让界河彼岸胡戎偷听了去。依我愚见,若是都尉将军寨大旗从县衙移去,岂不更好?倘若胡兵的细作看到此旗,立即就会明白城中已有官军屯驻。”

狄公答道:“此黄纛乃本县自己悬挂,只标明兰坊已置于兵管之下。按唐律,一名县令于应急之时有权如此行事。”

众行董点头微笑,其中一名长者认真道:“老爷严守军机,慎之又慎,此乃为官之本,况身处边塞之遥,面对异族,这谨慎二字也就尤显重要。我等虽同守一隅,孤陋寡闻,这个童臾皆知的简单道理也还是明白的。此话先搁过一边。今日老爷唤我等前来,想必有见委之处,若如此,我等贡献涓埃之力乃义不容辞之事。”

狄公喜道:“正是欲借重诸位。”话题一转,讲起衙员补缺的事来。他请众行董于当日下午先选送三名饱学之士来街中担当吏、户、礼、兵、刑、工六房首席书办,档房馆吏及大牢牢头,一要称职,二要自愿;再选送二十名可靠的弱冠后生来县衙充任三班隶役,协助方正执行牢狱、值堂、行刑、侦缉、捕盗等内外勤务。狄公又请诸行董暂赊县衙纹银二千两,借以修葺县衙大堂,支付衙员薪饷,一旦钱牟之案具结,此笔贷银即可悉数奉还。

诸行董欣然应允。

最后狄公知照他们,次日早堂他要鞫审钱牟,请他们协助将此信息晓谕全城父老百姓。

众行董告辞离去后,狄公复回内衙,却见方正与一后生在那里候他。

二人见了狄公,纳头便拜,狄公忙将他二人扶起。

方正道:“多谢老爷救命之恩,这便是犬子方虎,他被钱牟家丁掳去后,被迫在钱宅挑水劈柴至今。”

狄公道:“如此甚好,就留他在你手下权当一名街卒吧。但不知你可曾寻得长女?”

方正叹道:“小儿称他在钱宅从未见过大姐,今日我将钱宅到处搜了一道,只不见她的踪影。我将管家又细细盘问了半日,他记起钱牟一度曾说过欲纳白兰做小之话,但又一口咬定,当我执意不肯时,钱牟却又打消了此念。此事着实令人费解。”

狄公安慰道:“你道线牟掳去了你的女儿,只是你的猜想,对与不对尚待证实。象钱牟这类恶霸,在自家宅邸之外另设情爱安乐之窝,密藏娇媛美妾,并不足怪。但另一方面,钱牟或许与白兰失踪一事毫无干系,我们亦须想到这一层。明日早堂,我要就此事好生审问钱牟,继之遣人专查细访。你休要灰心丧气,此事一定能查个水落石出!”

乔泰与马荣进了内衙,禀说凌刚执行命令不折不扣,目下四大城门均有门兵把守,每座箭楼内均锁了钱牟爪牙十二人。另查出五名逃率确系违律枉法,畏罪潜逃,投在钱牟门下,甘当鹰犬。此五人亦已被拿下,等候发落。凌刚还将前守城门兵贬为水夫。

马荣又称凌刚为人正直,武艺超群,只因与一奸诈校尉发生口角,一气之下才弃营出走,今日重返官军,自是喜出望外。

狄分点头,说道:“凌刚确系可用之人,我要向上台保举于他。目下,我们暂将那四十名军卒屯于四大城门,若是他们风纪良好,行为端正,我就让他们一同屯驻钱宅,再过些时日,就将钱宅定为镇军军寨大营。在官军到达之前,这四十名军卒及街中的二十名巡兵仍归乔泰统领。”

吩咐停当,狄公遣走亲随干办,手提短颖羊毫,走笔疾书,草拟紧急呈文,将他到任后两日内在兰坊遇到的事情及处置情况—一呈报上台。只见他文不加点,一气呵成,于中自有等因奉此,起承转合贯穿全文。文后附了他欲重新招募入伍的士卒名单,并提议将凌刚晋为旅帅,最后请求派官军二百镇守兰坊。

狄公于呈文上用了紫花大印,装人封套,正欲封口,方缉捕走进内行,报禀一自称倪夫人的少妇求见,此时正在衙门外等候。

狄公闻报大喜,忙命:“快引她进来!”

方正引少妇进得内衙书斋,狄公将来客上下打量一番。但见她约摸三十左右光景,幽娴贞静,虽荆钗布裙,粉黛不施,仍不失窈窕姿色。

女子道了万福,双膝跪下,赧颜轻声道:“老爷在上,倪寿乾遗孀梅氏向大老爷请安。”

狄公忙道:“夫人请起,此间并非公堂,虚文浮礼尽可免去,你有请坐下慢慢言讲。”

倪夫人慢慢立起,告个罪于狄公案前一张小凳上坐了,意欲开口,却又嗫嚅。

狄公道:“你原是黜陟大使倪寿乾的夫人,你亡夫乃我一向景仰之人,在我心目当中,他乃是一朝翘楚,一代伟人。”

倪夫人略略点头,怯声道:“老爷对先夫如此推崇备至,妾感同身受。先夫为官一生,确系忠心报国,视民如伤。老爷衙务繁忙,日理万机,若不是先夫遗命在身,实不敢前来相扰。”

狄公说道:“夫人但讲不妨。”

倪夫人从袖中取出一长方纸盒,放于书案之上,将盒盖揭去。

“这是先夫的一帧遗墨。他终前于病榻之上将它交付于我,留下遗言说,此画乃他留给我与小儿倪珊的一份遗产,其余家产由他前妻所生长子倪琦继承。说完此话,先夫咳嗽不止,倪琦见状,便去厨下命家奴再煎一碗怯痰止咳汤剂供父亲服用。他一离去,先夫咳嗽即止,拉着我的手,缱绻垂泪道:‘我阳寿已终,自先去了。珊儿乃倪门一脉,望你千辛万苦好生将他抚养成人。我去后,你万事自尊,若到了难处,可将此画拿到县衙交县令一瞧。若他不解其意,就将此画交于下任县令观看,直到将来遇有一位颖异县主识得其中奥秘方止。’先夫于回光返照中说完这几句话后,倪琦回到了房中。先夫看着我们母子三人,一只手放在小儿倪珊头上,微微一笑,再也没讲一个字,慢慢合上了双眼。”

(缱绻:读‘浅犬’,情意深厚。)

说到这里,倪夫人不禁怆然泪下。

狄公等她平静下来,说道:“夫人,这最后一日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无巨细,每件都至关重要。你亡夫弃世之后却又如何,请你讲个细备。”

“先夫咽气后,倪琦将此画从我手中拿去,言称他欲代我重新裱糊,好生保管。其时他尚对我客客气气,待之以礼。不期先夫头天发引下葬,第二天他就翻了脸,对我呵来斥去,命我与小儿立即滚出倪门。他还诬我不贞不洁,有辱先夫,不让我与小儿再跨入倪家大门一步。他将此画掷于桌上,冷笑道:‘此乃你所继承之遗产,现在物归原主,当面壁还。’”

狄公手捻长须。

“夫人,你亡夫才智过人,此卷翰墨一定不同寻常,寓意遥深,我要将它细察细想一番。不过,我须有言在先,此画秘密揭开之后,也许对你有利,也许证明你确实犯有不贞之罪。不管对你是福是祸,我都将秉公而断,按律执法。常言道,以镜自照知脸容,以心自照知凶吉。现在,到底是将此画存于我处,还是你自己带回,请夫人自作权衡,自定章程。”

倪夫人闻言立起,微微动容道:“如此,妾请老爷将此画留下,好生察问,但求苍天慈悲,降恩于你,解得此迷。”说罢从容拜辞而去。

陶甘手捧大宗公文案牍与洪参军一直于回廊中等候,见倪夫人离去,忙进内衙向狄公销差复命。洪参军报称他们已将钱宅所有财物列单造册,计有金条数百根,纹银数万两,另有大宗珍珠、玛瑙、琥珀、珊瑚,金铸香炉烛台,玉制盆碗杯碟,如意钗簪,绫罗绸缎等珍宝细软,均一并锁于钱宅密库之中,贴了封条,有专人看管。宅中女眷奴婢一应人等均禁于后院之中,不许离去。乔泰带领六名衙卒和十名军士坐镇中院,保护钱宅。

陶甘将文卷放到书案之上,笑道:“老爷,这便是我们落下的财产清单及于钱宅秘室中寻出的全部契书帐册。”

狄公背靠坐椅,对面前这堆文卷并无兴趣,略看一眼,说道:“钱宅之事,目迷五色,非一时半日可理出个头绪来。我将此事就干净委于你二人了。钱牟强占民房,侵吞土地,作恶多端,罪浮于天,此类证据乃我之急需,亦十分重要。但此恶獠狡狯如狐,心细如丝,我思想来,这件件罪证,从这堆文卷中恐难找见。当坊行董已答应今日下午荐人来衙中充任书差衙皂,一名档房馆吏亦在其中,你二人正可将此差事交于他们办理。”

洪参军忙道:“禀老爷,他们此时正在街院中恭候,专等老爷示下。”

“如此甚好!你与陶甘即去将衙中一应庶务向他们指点交割明白,命他们各负其责,忠于职守,责令档房馆吏今晚帮你将这堆文卷细细清理归档,你本人则为我挥洒数行,草拟一份呈文,就如何了结钱牟一案提些主张,但有关已故潘县令遇害一节的公文案卷你无须过问,我尚欲专此想想这件疑案。”

狄公拿起倪夫人留下的长条纸盒,取出画轴,摊在书案之上。洪参军与陶甘也近前与狄公一起仔细观瞧。

画卷中等尺寸,彩色,作于白绢之上,是一幅以山景为题材的风景画。但见画面上峰峦磷磷,林木簇簇,白云飘绕,房舍隐现,左边一条石径直通山巅,右边一沙山泉顺流而下。整幅画上不见一人,上方倪寿乾以半隶半篆古体为画轴题了四字:虚空楼阁。倪寿乾未在画轴上签名,只在画题一旁用了朱红图书。

画轴四边均以锦缎裱糊,下边卷了木棍,上边系了丝线——但凡画轴均需如此裱糊,挂在墙上既直又平。

洪参军捻捻胡须,说道:“虚空楼阁,顾名思义,作画人意欲将仙山琼阁这一虚无缥缈的美妙幻境展现于人前。”

狄公点头。

“此画看来玄之又玄,须详审细察方好。陶甘,你将它挂到书案对面墙上,我可随时观看。”

陶甘将画轴于门窗之间的墙上挂了。狄公站起,出内衙,过公堂,进了大院,见新来衙吏差役一个个均为体面正派之人,心中自是欢喜,略训示几句,乃道:“洪参军与陶甘现在就教你等如何所差当值,你等须用心习学,明日早堂就要各行其职,站班值堂。”

第七章

次日天色未明,兰坊百姓便陆续前往县衙,及至升厅将近,衙门前则早已挤了个水泄不通。一则这七、八年来衙门一直未开,百姓都想来看个新鲜;二则这些年钱牟在兰坊无恶不作,弄得天怒人怨,今闻此霸已成阶下之囚,谁都想前来看个究竟,以消心头之恨!

三通鼓响,门丁早将衙门打开,人群蜂涌进了大堂。须臾,廊庑处便摩肩接踵,人头攒簇了。

十二名堂役手执皮鞭火棍,如狼似虎分列公案之前。只见公堂后帷帘开处,狄公头戴乌纱,足登皂履,身穿云龙出海绿色锦缎官袍,摇曳进得公堂,徐步高台,在公案后稳稳坐定,四亲随干办分左右立于两侧,老书办等众人则在盖了一块崭新猩红绸布的公案一边站定。

狄公高喊一声“升堂”,顿时大堂上下一片鸦雀无声。

狄公于签筒中拔了一根火签掷下,命堂役班头去大牢提取案犯。方正石板地上拿了签牌,引二堂役自去提人。须臾,案犯提到,不是别人,正是钱牟手下较年长的那名策士。案犯双膝跪于高台之前,不敢正视前方。

狄公喝道:“案犯姓甚名谁,作何生理?讲!”

策士答道:“回禀老爷,小人姓刘名万方.十年前乃钱牟生父钱守仁手下一名管家,曾帮他作过些许积善功德。钱守仁亡故后,钱牟留下小人,收为门客。为了得个温饱,小人不得不寄人篱下,仰人鼻息。但这十年中小人并不曾为虎作伥,助纣为虐,干得丧天悖理之事,倒是相机一心奉劝钱牟改邪归正。小人之言句句是真,还望老爷秦镜高悬,替小人作主则个!”

狄公冷冷道。“你苦口婆心,一心劝善,收效却是甚微!你主子罪行累累,擢发难数,本县正在勘查。你如何吮痈舐痔,与之朋比为奸,到时亦自有分晓。现本县对钱牟与你所犯轻罪暂不过问,”只问重大罪恶。本县问你,钱牟在兰坊到底害了几条人命?”

“老爷容禀,钱牟贪赃枉法,横狂暴敛,非刑黎庶,胡作非为,桩桩件件,俱是实在,但就小人所知,他却从未蓄意害人性命。”

狄公喝道:“撒谎!播县令在此惨遭杀害,这凶身不是钱牟又是何人?”

“老爷的明鉴,对此命案,钱牟与小人一样惊讶不已!”

狄公满腹狐疑,目光直刺堂下案犯。

刘万方忙说下去:“潘大人容不得钱牟在此逞凶作恶,下定决心欲将他除掉,对此我们早有所闻。但潘县令初来乍到,又仅有两名衙员随身,在钱牟看来,他这是蚍蜉撼树,不自量力,故并不将他看在眼里,也就一连好几日静坐未动,意欲看一看潘县令到底如何动作。后来,一日早晨两名家丁飞报钱宅,称潘县令被人杀害,暴尸界河岸边。

“钱牟闻报火冒三丈。他明白,世人一定会众口一词说他坏了潘县令性命。人命关天,何况受害之人又是一位百里之侯!为了摆脱干系,钱牟心生一计,忙伪造了一份呈文上报刺史,称潘县令亲率衙丁、差役及城中百姓于界河边与犯境胡兵厮杀,不幸殉难。钱牟又指使家丁在呈文上签名画押,做了见证,求请上台对潘县令以国殇待之……”

狄公惊堂木一拍,嗔道:“你这是一派胡言,欺骗本官,不打如何肯招!左右,皮鞭侍候!”

刘万方大叫冤屈。班头早于他脸上左右开弓,掌嘴以惩。随即众堂役一涌而上,将他掀翻在地,剥下衣袍,露出光背,皮鞭在空中噼啪作响。

一鞭一道血印,鞭鞭扎进皮肉之中。刘万方哭爹叫娘,却仍一口咬定他所供一切决无半字虚假。

打到十五鞭上,刘万方后背上已是鲜血淋漓。狄公抬手,示意暂停用刑。他明白,钱牟既倒,刘万方不会再去为他遮盖掩饰,况刘万方亦知他若谎供,别的案犯如实一招,他也就会暴露无遗,罪加一等。狄公所以让他尝尝皮鞭的滋味,是要将他打得晕头转向,令他不敢心存侥幸,从而将他所知全部供出。

班头给刘万方喝了一盅浓茶。

狄公又问:“若是你所供属实,钱牟为何不去缉查真犯元凶?”

刘万方背上疼痛难忍,苦着脸颤声答道:“老……老爷,凶身是谁,钱牟早已知晓,无须再查。”

狄公闻言疾首蹙额,冷冷道:“你越说越离奇,越说越荒唐!你主子既知凶手是谁,却为何不将他拿了去州府报官?若如此,他不更可受信于有司上台?”

刘万方皱皱眉,摇头道:“老爷的垂问,恐只有钱牟本人方能回复。钱牟生性多疑,小事尚与我们商量,要事从不向我们吐露一字。这次老爷拿了他十几人,钱宅无人不知,已无密可保,事情又十万火急,才不得不破例与我们相商对策。就小人所知,倒是有一人深得钱牟宠信,但凡大事要事钱牟都要请教于他,但此人是谁,我们却怎么也猜不出来。”

“钱率有勇有谋,自己的事情完全可以应付裕如,为何还要请人暗中助他?”

“钱牟确是智勇双全,但他毕竟在这蕞尔之地土生土长,见得几天世面?在兰坊制服几个懦弱县令尚能得手,如何应付上台刺史,又如何与朝廷周旋,他却并无章程。故每遇要事,那人便密访钱宅,面授机宜,钱牟这才行事机巧,应变自如,致使刺史大人对兰坊庶政几次欲加巡查,均被阻止。”

(蕞:读‘最’;小的。)

狄公身体靠前,问道:“这个神秘的狗头军师到底是何许人也?”

“老爷在上,容小人细禀。四年来,钱牟常在家中与他密会。夜阑人静之时,钱牟常命小人去宅邸耳门传令门丁,说他当夜有客来访,客人一到,立即引去书斋相见。此人一向身穿僧袍,头裹一条皂帻,步行而来。钱牟每次与他密室相商,非一两个时辰不散。谈罢,他仍象来时一样悄然离去。钱牟与他密谈多次,却从未向我们透出一丝消息。日久天长,我们也就明白,每次密商之后,钱牟总要来一次大的行动。小人思想来,一定是此人先杀了潘县令,然后才知照钱牟。潘县令遇害那夜,他到钱宅来了。他与钱牟吵得不可开交,我们在外面走廊中虽听不清吵些什么,但他们对吵却能听得分明。自那次密会之后,钱牟一连好几日怒气不消。”

狄公好生烦躁,说道:“我再问你,钱牟掳去铁匠方正独子长女之事,却又如何?”

刘万方答道:“老爷听禀,这两件事小人与小人的同寅却都能回个详细。方正之子确系被钱牟手下所掳。其时钱宅缺少粗使奴仆,钱牟便遣手下去市井抓人,先后共掳得年轻后生四名,其中三人因其父母出了赎金—一被遣返回家。然方正不交银子,却来钱宅与门丁吵闹,钱牟意欲给铁匠一点颜色瞧瞧,也就更不放他儿子回家了。

“至于姑娘之事,就小人所知,一日钱牟坐轿于方正铁匠铺门前经过,碰巧看见了他长女白兰,见她生得宜男之相,陡生春心,意欲买下作妾。不期方铁匠执意不肯,钱牟有银子买三条腿的鸡费难,买两条腿的人还不容易么?故也未强求,不多日便将此事遗忘了。哪知方铁匠却没完没了来钱宅索人,硬说钱牟掳了他的女儿。钱牟一怒之下,遣人一把火将铁匠铺烧了个精光。”

狄公寻思,刘万方自然要为自己辩解一番,但所供其它部分分明都是实情,其主子钱牟与白兰失踪一事并无瓜葛。目下,须火速行动将暗中为钱牟出谋划策的那个恶党缉拿归案,若不及早将他拿获,则后患无穷。想到此,又对刘万方喝道:

“本县两日前到此赴任,这二日中钱牟如何动作?讲!”

“七日前邝县令将老爷何日领凭,何日到任的公文交给了钱牟,自寻思若届时而见老爷好生尴尬,便请求钱牟让他当日一早就离开兰坊。钱牟应允,又严令全县上下对老爷来此赴任不予理会,用他的话说,就是要‘给新县令一个下马威’。

“钱牟于是坐等牢头前来通风报信。第一天他未露面,第二天晚上到底来了,报说老爷央意捉拿钱牟,又说老爷只有三、四名扈从随身,但这几个人却人人勇猛,个个凶恶,不可小视。”

听到此处,陶甘好不得意。牢头所说的三、四名勇猛的扈从当然也包括他自己,象这样的奉承话他有生以来还是第一次听到。

刘万方又说:“钱牟闻报,即命二十名手下当夜攻打县衙,生擒县令,活捉扈从。不久,凌刚等六名军卒回钱宅报称大队官军已悄悄进驻兰坊。此信虽令人震惊,但其时钱牟已喝得烂醉,正在床上呼呼大睡,谁也不敢将他唤醒。昨日一早,小人亲自带凌刚去钱牟卧房报告了军情。钱牟闻报,即命于正门上方升起皂幡,一面翻身下床,疾步大厅,正当我们商量对策之时,老爷与二校尉突然来到,将我们一起拿下。”

“门上升起皂幡,这是何意?”

“此乃召唤那幕后军师的暗号,每次升旗,此人当夜必来。”

狄公不再追问,命班头将刘万方押下堂去。随即又掷下一根火签,命提钱牟上堂。

片刻间钱牟押到。堂下着审的人群见骑在他们头上达八年之久的不可一世的人物也有今日,兔不了一阵喧哗。

钱牟身高七尺,虎背熊腰,臂圆颈粗,一看便知是个力能举鼎的恶棍。他来到堂上,先睥睨狄公一眼,又转身向堂下看众傲视一圈,冷冷一笑,仍站立堂前,不肯跪下。

方班头见仇人钱牟到此时仍如此骄矜倔傲,不可一世,忍不住喝骂道:“恶贼钱牟,你好大的狗胆,大堂之上见了老爷,还不早早下跪!”

钱牟对人一向开口即骂,伸手即打,今所得方铁匠竟如此喝骂于他,哪里受得住!直气得脸色青紫,百脉偾张,满脸横向抽搐不停。正待张口欲骂,突然鼻伤破裂,流血不止,只觉眼前金蝇乱飞,一时站立不住,瘫倒在地。

班头随即俯身,拭去他脸上鼻衄一看,却见他早已不省人事。班头又命一堂役捧来一桶凉水,解开钱牟衣襟洗擦上额前胸,但均无济于事,钱牟始终未能醒来。

(衄:鼻出血。释)

狄公好不烦恼,命班头再提刘万方到堂。

刘万方在堂前重新跪下。狄公问:“钱牟可是染疾在身?”

刘万方扭头观瞧,见主人伏面倒地,几名堂役仍在向他身上泼水,点点头道:“钱牟虽身强力壮,却脑染慢性恶疾,多年来求遍悬壶名医,少不得望闻问切,神汤调剂,但终不济事。昔时生气动怒,亦常如此昏晕倒地,几个时辰方能苏醒,医家称须打开头颅,放出内中毒气,方可治得此病,但有此高超医术的转世华陀在兰坊医界却无处寻觅。”

刘万方被押走后,四名堂役将钱牟抬回大牢。

狄公命班头:“你去吩咐牢头,钱牟一旦苏醒,即来报告于我。”

狄公寻思,钱牟昏迷不醒,实在晦气!从钱牟口中问出他那个幕后恶僚乃头等重要大事,耽搁不得。如今无法审讯,只恐夜长梦多,那家伙畏罪潜逃。狄公拿下钱牟后没有立即审问,为此他噬脐莫及,心中暗暗叫苦不迭。然钱牟有此同谋暗中相助之事,谁又能未卜先知?想到此,狄公叹息一声,坐直身子,惊堂木一拍,开言道:“八年来恶霸钱牟在此一手遮天,篡权乱政,以至宵小得势,良善受欺。今已而过天晴,拨乱返正,从此兰坊可望纲纪重振,百废俱兴,奸充匿迹,匪盗潜形。

“钱牟篡政谋反,罪不容诛。但他在兰坊横行八载有余,其罪恶决不止此。故本县宣布从现在起开始放告,全县父老百姓,有冤伸冤,有仇报仇。但凡控告钱牟,每案必访,有错必纠,有失必偿,以孚众望,以安人心,以平民愤。但须有言在先,本县新来初到,衙中诸事猬集,故欲了结一切讼案,非一日所能。但全县上下可尽放宽心,本县言必信,行必果,冤屈定要昭雪,正义必能伸张!”

堂下众人闻得此言,欢声雷动,众堂役忙喊堂威镇压。众人欢呼之际,廊庑一角有三名和尚却在弯腰曲背窃窃私议。待欢声渐止之时,他们挤出人群,高喊冤屈。三僧向高台走近,狄公看得分明,喊冤者一个个均贼头贼脑歪嘴斜眼,一看就知都不是善类。

三僧在堂前齐齐跪下。

狄公问:“你等三僧谁最年长?”

跪在中间的和尚答道:“老衲倒是苛长几岁。”

“你叫何名?有何冤屈?”

“老袖法名慧海,与二师弟在城南广孝寺出家,整日念珠木鱼,晨钟暮鼓,苦心修行。梵宫中别无值钱之物,惟有一尊南无观世音金身雕像。阿弥陀佛!不期两个月前,钱牟一伙撞入伽蓝,竟将菩萨雕像掳去。罪过!出家人慈悲怜悯于心,普度众生于行。然佛盗却是无缘,对此盗宝渎圣之罪,鼠窃狗偷之徒,岂能姑息养奸?今钱牟既被生擒,我等三人恳请老爷将此圣物追回,归还小庙;若或钱牟已将菩萨金身焚化,就祈求老爷以金银相赐,补我之失。老爷的大恩大德,我师兄师弟三人当铭肌镂骨,没齿不忘,阿弥陀佛!”说完,于水青石板地上一连叩了三个响头。

堂下看审的百姓屏声静气听老和尚诉了冤情,听完一堂仍肃静无哗。适才他们已听到了新县主治理兰坊的豪言壮语,现在正可看看他审问听断的聪明才智了。

狄公坐堂审案何止千百次之多,自然明白堂下百姓的用意。只见他稳坐公座,慢捋长须,想了一会,开言问道:“此金身圣像乃为庙中惟一宝物,想必你等憎众一向爱护备至,顶礼虔诚?”

老和尚不知是计。忙答道:“老爷说得是,每日早晨老衲亲持拂尘为之掸拭灰土,口诵经文不止。”

狄公又问:“本县思量来,你那二位师弟亦是朝暮勤奋,侍奉菩萨?”

跪在右边的和尚见问,答道:“回老爷垂问,贫僧自遁迹空门,皈依三宝,自是一心断恶修善,故每日早晚两次在菩萨面前青灯高香,唱经念佛,瞻仰慈容,已数年如一日矣!”

第三个和尚说道:“小僧自祝发从佛以来,每日服侍于我大慈大悲南无观世音菩萨莲台近旁,犹如金童、玉女,寸步不离,只手中少了净瓶杨柳,阿弥陀佛!”

狄公听罢,粲然一笑,说声“善哉”,扭头对老书办说道:“你去给此三原告每人木炭一块,白纸一方。”

三僧接黑炭白纸在手,不解其意,惊疑不定。

狄公命左边那和尚:“你向左走到高台左侧!”又命右边那和尚:“你走到高台右边去!”最后剩下慧海,狄公命道:“你转过身去,面对堂下看众!”

三僧无奈,只得从命。

狄公命众僧:“汝等跪下,每人模仿菩萨金身画一素描交于本县!”

堂了廊庑处看审闲人闻得此言,顿起大哗,众堂役忙高声弹压:“肃静!肃静!”

三僧如何画得出来,只见一个个搔头抓腮,大汗淋漓,画了半日,每人方胡乱画出一像。

狄公命班头:“将画像取来一瞧。”

狄公一见那三幅画像,便推出公案之外。纸片飘飘落地,人人都看得明白,三幅画像无一有雷同之处。一幅将观音画成三头四臂,一幅三头八臂,第三幅则是一头两臂,身旁多了女童一名。

狄公冷冷一笑,、敛容喝道:“尔等释门败类,竟敢无中生有,贪赃诬告,扰乱公堂,欺骗本官!左右,大杖侍候!”

众堂役发一声喊,早将三个秃驴掀翻,撩起直裰,扯下内裩,竹板在空中舞动,呼啸生风。

(裰:读‘多’;直裰:指僧道穿的大领长袍。裩:读‘昆’,内衣裤。)

大板无情,打得三僧鬼哭狼嚎,失声讨饶。众堂役哪里肯依,直打完二十大杖方休。

三僧一个个被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进流,行走不得。有好心看众上前将他们拖离公堂。

狄公正色道:“适才本县正欲晓谕全县上下,任何人不得墙倒众推,混水摸鱼,不期这三个瘟僧却鬼迷心窍,前来自寻烦恼。今后,若是谁再敢挟嫌诬告,以身试法,这三个和尚就是榜样!

“另告,自今日起,兰坊兵管已经解除。”

说完,狄公转向洪参军,耳语数言。洪参军忙离公堂而去,片刻返回,摇头不迭。狄公低声道;“吩咐牢头,即使是深更半夜,一旦钱牟醒来,即去报我。”

狄公手举惊堂木,正欲击公案宣布退堂,忽见大堂门口起了骚动,一年轻后生正拼命从人群中向前挤来。狄公命二堂役将他带到案前。

后生气喘吁吁,在高台前跪下。狄公定睛一瞧,认得台下之人乃二日前与他一同饮茶的秀才丁禕。

丁秀才喘息未定,高叫道:“冤枉!吴峰丧心病狂,终将家父谋杀!请青天大老爷替小生作主,缉拿凶身。以昭冤灵,以正国法!”

第八章

狄公双目紧盯鸣冤之人,说道:“丁禕,此凶案何时发现?又如何发现?讲!”

“老爷在上,容小生细细禀来。昨日乃家父六十寿辰。晚间寿堂中金鼎呈祥龙香结彩,银台报喜凤烛生花,我们合家欢聚一堂,赠寿礼,吃寿面,饮寿酒,品寿桃,人人高兴,个个欢颜,喜气洋洋,好不热闹。直至近午夜时分,家父才离座退席而去,口称欲去书房,借此良辰,为他编撰的《边塞风云》注释作序。小生亲自将他送到书房门首,向他叩头请了晚安。家父随即关上房门,插了门闩,闩门声小生在门外听得清清楚楚。谁也没有料到,这竟是我们慈父孝子之间的永别!今日一早,管家去请家父用膳,敲门三下,却不见动静,再敲,仍无应答。管家着了慌,忙唤小生前去看个究竟。我们担心他老人家夜间突然染病,便用大斧破门而入。

“进房一瞧,见家父瘫伏于书案之上,心想也许他熬夜过度,正伏案熟睡未醒,便轻拍他的肩膀,这时小生忽见他咽喉外有小匕首一把,刀锋已插进了嗓门。他早已咽气了。

“小生思想来,杀父仇人必是吴峰无疑,便急来衙门报官,请老爷明察速断,替苦家报了这血海深仇,小生合家愿老爷官擢一品,寿增百年!”

丁秀才说到此处泫然泪下,趴在地上连叩响头。

(泫:读‘旋’,泫然:水滴落的样子。)

狄公眉头紧皱,沉吟片刻,乃道:“丁秀才休要过分忧伤,对此命案本县即行勘查,一旦扈从齐备,本县即赴作案现场。你且放宽心,自古天网恢恢,作恶之徒逃不脱应得的惩罚!”

狄公惊堂木击桌,宣布退堂.起身离座,自回内衙。

看审的百姓仍聚在堂下廊庑外纷纷议论适才堂上审案之事,不肯离去。人人都交口称颂这位新上任的父母官,尤对其智审三僧赞叹不已。堂役好不容易才将众人赶出大堂之外。

凌队正与二军卒也一直在廊庑处看审。临出大门,凌刚道:“论其体魄,这位县令当不媲我们乔、马二校尉,但他亦是凛凛一躬,威仪赫赫,很有些军官气象,与多数斯文士绅自是不同。”

一军卒问凌刚:“县令老爷今日堂上宣布兰坊不再兵管,如此说来,屯驻兰坊的官军夜间又开拔了?但这两天中除了我们自己以外,城里城外并未再见一兵一卒。”

凌刚恼道:“你好不晓事,此乃军机,岂有兵卒过问之理?实对你说,那支官军并非在此常驻,而是路过此地,使命是巡察边庭,以防不测。这是军机要略,你若走漏了风声,我定叫你提头相见!”

军卒闻言并不以为然,仍问道:“队正,他们来无影倒也罢了,却怎地又去无形?”

凌刚不乐,教训道:“你们这些无名小卒真是少见多怪!须知,我大唐王师犹如神兵下凡,无坚不摧,无往不利,什么奇迹都能创造!难道我没对你讲过当年我们勤王之师东渡黄河的故事么?其时河上无桥无船,我们将军欲渡河杀敌,一声令下,我们二千勇士即跳进河中,手拉手组成两道人墙,另一千名军卒则将盾牌举过头顶,立于人墙中间,将军的战马就从这座人桥上奔驰过去!”

军卒心中寻思,他一生中听过许多耸人听闻的故事,但象这种不可思议的事情实在令人难以置信。本欲提出异议,又一转念,凌队正脾性急躁,还是不要自讨没趣为好,便恭敬说道:“队正见多识广,一席话说得我茅塞顿开:”三人随着最后离开大堂的几名看众走出县衙。

中院里绿呢官轿早已打点齐备。狄公乌纱、皂履、官袍、玉带,摇曳出得内衙,来到院中。洪参军扶他上轿后,自与陶甘上马并行。

官轿出了县衙,自有头锣仪仗,衙卒巡官拥前护后,一行浩浩荡荡向丁宅前进。轿仗所到之处,百姓欢呼雀跃,笑逐颜开,真是万人空巷,盛况空前。

洪参军骑马走在官轿一侧,见此情景,扭头冲着轿窗喜道:“老爷,三日前街上冷冷清清,死气沉沉,如今却到处笑语飞声,一片欢腾,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狄公淡然一笑。

少时,轿仗来到丁宅门首。丁宅高墙大院,青砖黄瓦,雕梁画栋,飞檐穿角,好不气派!丁秀才老远见朱幡皂盖八抬绿呢大轿徐徐而来,早出大门,降阶恭迎。狄公在前院下得官轿,一银须老者上前施礼。自称是城中宏仁堂生药铺子的掌柜,应聘来丁宅为死者验伤。

狄公知照众人他欲径去作案现场查看,一面命方缉捕带领衙卒六名去丁宅大厅中设置相验的公堂。丁秀才即请狄公及扈从随他前去。

众人随丁秀才穿过一条回廊,来到后院。院中劲松古柏,假山异石,清池涟波,明花暗葩,实是一座风景宜人的花园。大厅正门已经大开,众家奴正忙着搬动家具陈设。

丁秀才开了大厅左边一扇耳门,引众人走过一条黑洞洞的过道,来到一座四方小院。小院三面均是高墙,对面墙上有扇小门,门板已向内倾。丁秀才推开小门,站立一边,请狄公进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