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了?”

阿萍压低声音说:“又死了一个。”

“啊,什么时候的事情?”

“就是刚才过去的那趟地铁上,碎石公园传来的消息,又死了一个,还是两只眼睛流血。”

“真是可怕。”

“就是,就是。”

“会不会真的有鬼呀?”

大家偏头看着那截隧道,它总是比其他地方要暗三分。

一小时后,麦青青收到了消息,行进的地铁中又有一人猝死,死者是名女士。

消息来自东渝市最大的BBS——东渝之光,一名目击者发了帖子,描述了事发经过。其实也没有什么可描述的,就跟那次郑喜死时一模一样,这位女士忽然歪在某人胳膊上,某人有意见,结果发现她双目流血,于是整个车厢骚动。

论坛里跟帖无数,因为两天前郑喜出事的时候,有人就在论坛里发过帖子。事隔两天,又有一人猝死,且症状一模一样,大家不免奇怪,各种猜测也甚嚣尘上。

七天,三人死亡,且症状一模一样。

这绝不是巧合。

麦青青给于连生打电话,护士说他在开会。她决定跑一趟医院,在脑科门前,看到身着地铁清洁工工作服的肖桂芬坐着,不免愣了愣。“肖女士,请问你怎么在这里?”

地铁幽光 第一部分 地铁幽光 第二章(12)

“公司让我来体检。”

“在这里体检?”麦青青大感奇怪,医院有专门的体检流程,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到脑科来体检。

肖桂芬点点头,也是觉得古怪。年初她才体检过,才一个月又要体检,而且组长还说只有她一个人来。

脑科的门开了,一位年轻的医生走出来,手里拿着表格看着麦青青和肖桂芬。“哪位是肖桂芬?”

“我是。”肖桂芬站起来。

“请你跟我来。”

肖桂芬有点不安,问:“医生,是去哪里?”

“不用担心,只是做些例行检查。”

“医生…”麦青青喊了他一声。

“什么事?”

“请问于主任在吗?我是晚报记者,想要采访他。”麦青青说。

“他在疾控中心开会,要过一会儿才回来。你再等一下吧。”

“好的。”麦青青看着医生跟肖桂芬走远,雀跃地想,肖桂芬发现第一个猝死者,让她来体检,可能就是看她是否感染了病菌。于连生在疾控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会,那说明市政府已经关注这件事情了,这件事情有大新闻可做。她思量着用多少篇幅、什么布局来写这篇新闻。

等了一会儿,于连生还没有回来。麦青青想起,第三个猝死者应该也在医院,而且此时多半在停尸房,她决定去看上一眼。

揭开遮脸的白床单,麦青青先是愣住了,接着,一种巨大的恐惧汹涌而来。这个女人她认得,郑喜猝死的时候曾倒在她身上,她以为他是色狼,还用皮包打过他,记得当时她说自己叫路菊。事隔两天,她也在地铁上猝死了。假如她的死跟郑喜有关,那么当时离郑喜不远站着的自己跟哥哥又会如何呢?

麦青青一步一步退出停尸房,快步跑到脑科办公室,敲了敲门,不待里面的人回应,就将门推开。

于连生皱眉看着她,暗想这小姑娘怎么这么不懂事。“麦记者,我现在很忙,没有空接受采访。”

“不是,于主任,那个郑喜死的时候,我就坐在他三步之外。”

“哦?”于连生看着她,“你说你当时在郑喜的死亡现场?”

“是,而且刚死的那个人也在,我跟她都在一个车厢,她站郑喜身边,我离得远点。”

“你说的是路菊吧。奇怪了,怎么都在现场,你就没有事呢?”于连生想了想,“那你也去体检吧。”

“好,好。”麦青青连连点头。

于连生用内线叫来一位女医生,让她领着麦青青去做体检。这一次体检跟平时的体检明显不同,增加了核磁共振。做完后,女医生把表格交给于连生就出去了。

麦青青紧张地看着于连生,问:“于主任,我怎么样了?”

“你呀,身体底子不错,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

“于主任,我想听真话。”

于主任放下她的体检表,认真地说:“我说的就是真话。”

“那肖桂芬呢?”

“她也没有什么问题。”

“我跟她都没有被传染?”

“传染病只是我们的怀疑,但是目前真没有证据支持这种怀疑,而且从你和肖桂芬的体检结果来看,我个人认为不可能是传染病。”

“那三个人是怎么死的?”

“目前不清楚,三个人症状一模一样,实在古怪。”于连生皱眉说,“彭晓枫和郑喜的尸体都已经火化了,现在只有说服路菊的家属同意解剖,才能知道真实死因。”

“真的不是传染病?”

于连生摇摇头。“真的不是,你别害怕了。”

“哦。”麦青青提起的心稍微放下,但还是觉得不安宁。

于连生说:“有一点非常奇怪,为什么这三起猝死都是在行进中的地铁上发生?”

地铁幽光 第二部分 地铁幽光 第三章(1)

“是呀。”他这么一说,麦青青也注意到,这三起猝死不仅都是在行进的地铁上发生,而且还发生在碎石公园和古井站两站之间。“难道是有人对社会心怀不满,用神秘手段杀人?”

“麦青青,你的想象力太丰富了。我们曾对郑喜的尸体做过全身检查,可以肯定地说,不是他杀。”

麦青青想了想说:“那是身有暗疾死亡吗?”

“一起还有可能,三起…并且是短时间发生的,我不认为是身患暗疾而死的。”

“不是他杀,不是自然死亡,不是身患暗疾猝死,也不是传染病,那究竟是什么?”

“这个问题,目前我还无法回答你。”

“难道是地铁杀人?”

于连生失笑,说:“你可别吓傻了,地铁怎么会杀人呢?再说每天地铁人流量有600万,怎么就只有三个人死了?”

不是地铁杀人,难道是针对地铁的杀人?

麦青青搭地铁回家的时候,一直提心吊胆,直到出了古井站她才舒了口气。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她安然无恙。麦青青想了想,决定去地铁监控室看看。到了监控室,她亮出记者证,对临门坐着的值班人员说:“你好,我是晚报记者麦青青,要收集一点资料,能否让我看一下3月6日傍晚那起轧人事件的录像呢?”

值班人员是个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人,他疑惑地接过她的记者证看了看,说:“不好意思,录像我们不能给别人看的。”

“我是记者。”

“记者也一样。”他又补充了一句,“没有上头的批准,谁都不可以看。”

“那我能不能看一下3月21号晚上从松平站开往梨园站的末班地铁的录像呢?”

“对不起,记者同志,真的不能。”

“那要经过谁的批准才可以看呢?”

“你打电话到运营公司宣传部,部长同意才可以。”

“是许部长对吗?我采访过他的。”麦青青边说边拨通电话,“许部长,您好,我是晚报记者麦青青,几天前为地铁十五年系列先进人物报道采访过您的,您记得吗?对,我找您有点事。因为工作需要,我想看一下地铁古井站的实控录像,收集一点资料,可以吗?”

她放下电话,问工作人员:“你们组长是谁呀?许部长让他打个电话过去。”

他瞟了一眼坐在里面一点的一位年龄稍长的工作人员,那人没有出声,径直拨了电话,一会儿他过来,问麦青青:“麦记者,你要看哪个录像?”

“3月6日傍晚那起轧人事件的录像。”

“不好意思,因为这起事件性质恶劣,公司担心录像外泄,一早就将底片上交总公司了。你如果想看,请去总公司找许部长。”

“哦,那能不能让我看一下3月21号晚上从松平站开往梨园站的末班地铁的录像?”

“全部,还是特定位置的?”

“最后一列车厢。”

“哦,那是23号摄像头。”组长吩咐那名年轻的工作人员,“小宋,你调出来给她看。”说完就走开了。

小宋一边从电脑里查找录像片断,一边问麦青青,“为什么要看那天的录像呀?”

“听说那天有个女孩子在地铁里猝死了,有这么回事吗?”

“是有这么一回事,不过估计你什么也看不到。”

麦青青不解地看了他一眼。

小宋从一大堆文件目录里搜到3月21日末班地铁的进站录像,点播放,画面展开在屏幕上。地铁徐徐进站,慢慢停稳,最后一节车厢的门打开,有乘客出来,约莫一分钟,车门合拢,地铁离站,整个过程不过两分钟。麦青青眼睛一眨不眨地看完,终于明白小宋刚才那句话的意思,确实什么都看不到。

小宋按下暂停键,指着一个背对摄像头坐着的女人说:“死的就是这个人,她叫彭晓枫,画面上根本看不到正面。”

“能不能再播放一遍?”

小宋依言点重播。

画面上,先是一节节的车厢滑过,那个女人出现在画面上,始终一动不动。车厢里有另外四名乘客,他们都在古井站下的车。其中一名就坐在死者的斜对面,这么近的距离,他都没有发现斜对面的乘客已经死了。这真的是劳累过度引起的猝死吗?为什么会无声无息?

小宋看着她若有所思的样子,问:“你为什么会对这件事感兴趣呀?”

麦青青笑着说:“因为我是记者呀,记者总是好奇心比较强。”她的长相是秀丽中透着知性,谈吐文雅,很容易引起他人好感,以前在采访中别人碰一鼻子灰的采访对象,往往由她出马都能搞定。果然,小宋看着她的眼神又柔和了几分。

“说起来,轧人事件的录像真的送到总公司了吗?”

小宋点点头,说:“出事当天,总公司就下来人,看完后,连底片都带回去了。”

“哦。谢谢你。”

“不客气。”

麦青青转身离开地铁监控室,走了几步,忽然想起一件事情,心里一惊,又折回监控室,对小宋说:“能不能让我再看一眼录像?”

小宋看她神色异常,不免觉得奇怪,连忙再点播放。

“停一下。”

画面停了下来,一个人正走出车门,“退一下。”画面倒退,那人原先坐在彭晓枫的斜对面。麦青青大吃一惊,不由自主地说了一声:“是他!”

小宋奇怪地看着她,问:“他是谁?”

尽管画面有点模糊,尽管那人微微低着头,但是麦青青还是认出来,他就是郑喜。

3月21日,郑喜与彭晓枫搭乘同一趟地铁、同一节车厢,离她不到三步,她猝死的时候他在场,或者说他是她死的时候最后一个接触的人。3月25日,郑喜在高速行进的地铁上猝死,死亡症状与彭晓枫一模一样。当时,路菊就站在他的身边,还把他当成色狼。3月26日,路菊在地铁上猝死,同样的死亡症状,同样死得无声无息。

这里有一条一目了然的线:彭晓枫—郑喜—路菊,下一位会是谁?

麦青青又赶到地铁碎石公园站,同样在监控室里查看了3月21日的录像,地铁到达碎石公园的时候,彭晓枫动了动脑袋,显然当时她还活着。那么她的死就是发生在碎石公园至古井站之间,三起死人事件皆是如此。

这一点又意味着什么呢?

地铁幽光 第二部分 地铁幽光 第三章(2)

回到家,麦青青给张岩打电话:“石头,你看这三起猝死事件里有条很清晰的线,所以绝不是巧合。”

“嗯,不是巧合,但是也没有他杀痕迹呀。”

“又不是传染病,又不是他杀,可这三人实实在在就这么死了,而且还是接龙式的死法。”

“确实是挺古怪的。”

“张岩你能不能帮我去地铁运营公司找出轧人那盘录像看一下?”

“你看那个干吗?”

“他们不让看,我好奇。”

“你都看不到,我怎么可能看到?”

“你不是警察吗?”

张岩说:“警察又不是万能的,你还号称无冕之王的记者呢。地铁运营公司这种牛×的公司根本不会把我一个小警察放在眼里的,就是我们队长出面,也不见得有用。估摸着得局长才可以。”

“那你说他们为什么不让人看?”

“这种录像肯定不让人看,毕竟是不好的事情,万一泄露出去会引起恐慌的。”

“照目前的发展形势,接下来死亡的很可能是路菊死时站在她身边的人。你们警察真的不管吗?”

“不是不管,而是无从管起。目前情况不明朗,贸然插手,很可能会造成社会性的恐慌。”

麦青青说:“这还不清楚吗?多么明显的一条线呀。”

“那你告诉我死因是什么?这条线是借由什么完成的?”

麦青青无语。

“说不出来了吧,你让我们警察怎么插手,怎么发表声明?”

张岩说得也有道理,麦青青找不到词反驳。但她认为自己不能袖手旁观,于是在“东渝之光”论坛发表了一篇名为《地铁系列猝死,下一位会是谁》的帖子,详细地讲述了三位死者的接龙死亡过程,还说出自己的看法,认为下一位死者应该是路菊死亡的时候在她身边的乘客。

郑喜与路菊都是死在地铁高峰期,目击者比较多,“东渝之光”论坛里这两天也有不少相关的帖子。所以麦青青的帖子一发出去,点击率跟回帖率都超高,声音不一,有人赞同,有人斥她无稽之谈,有人列出一条条反驳意见,还有人认为她是危言耸听。不过这帖子在半个小时内被转帖无数,占据了大小各个论坛,引起相当大的反响。

这也正是麦青青所希望的,希望路菊猝死的时候站在她身边的乘客能够看到,并且有所警惕。

第二天搭地铁上班的时候,麦青青发现乘客里有一半戴起了口罩,大概他们以为猝死原因是传染病。麦青青昨晚想了一夜,承认于连生说得有理,这不是传染病,如果是的话,那么为什么只在地铁古井站与碎石公园之间发生?为什么只在行进的地铁上发生?

这起连环猝死始终针对的就是地铁。她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古井站的凶杀传说,数百具森白的骸骨、抱着皮球的神秘小男孩、梦到小男孩的陈思樱…他们的灵魂是否停留在古井站,郁结不散?

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就爱上了他,我的爱人英俊如同阿波罗,但也不羁如波塞冬。他说我应该有更好的人陪着我,可是我只想陪着他一辈子。他说一辈子太久了,他陪不了。我说当他不爱我的时候,我就去死,这样就是一辈子。既然我不能拥有他的一辈子,就让他拥有我的一辈子。

这是陈思樱3月4日更新的日志《一辈子》里的一段话,麦青青微微感慨,这个女孩原来是如此地痴情。难怪姓沈的男人看到自己跟苏铁拉扯,会生气成那样。苏铁也实在是太不懂得珍惜了,不知道伊人香消玉殒后,他有没有后悔过。

地铁幽光 第二部分 地铁幽光 第三章(3)

正出神,MSN上显示三狼发来的消息。

三狼是她的大学同学,比她高一届。他原名叫许平华,喜欢的书是《狼图腾》,口号是“要成为一只狼”,又因为做事很拼命,便得了个绰号“拼命三狼”。三狼现在在日报任职,在业内小有名气。

“青青,《地铁系列猝死,下一位会是谁》是你发的?”

“你怎么知道?”麦青青惊讶地问,为了发这个帖子,她还特意注册了一个新账号,资料都是虚构的。

“笨的,‘东渝之光’里的人查了IP,跟以前的上网记录一比对,就锁定你了。”

“汗。”

“这么说,你一直在查这件事。”

“也是机缘巧合,你知道我住古井站的,郑喜死的时候我就在他三步外。”

“怪不得,我说反应一贯迟钝的青青,这回怎么忽然灵敏了。”

“你这个死三狼,就喜欢打压我,抬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