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的一句话,也惹来程老太太和程大郎的目光,她巴哒一下嘴,“我又没有旁的意思,你和大嫂不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吗?”

程老太太冷哼一声,可一旁的程大郎因为王氏的话,却不由得多看了程二郎一眼,弄的程二郎尴尬不已,“大哥,你别听她胡说,我一直把大嫂当成家人的。”

程大郎拍拍他的肩膀,“二弟多虚了,大哥怎么能那样想呢,岂不是成了畜生。”

一句话咽的王氏脸乍青乍红,这跟本就是在变向的骂她是畜生,果然程家没有一个好东西,怪只怪自己家太穷,不然她也不会为了一贯钱嫁进来。

第72章:发作

程家大郎回来给这个家带来的喜悦也被这些事给冲淡了,程老太太却再没有多说,拉着程大郎不松手,一边让王氏去做饭。

“娘,这么多人,我一个人做到是行,只怕到时要晚了,让大嫂也过来帮忙吧。”王氏心有不愿意,别有用心的提点着。

都分家了,大哥就是大房的人,在这里做饭吃算怎么回事。

程老太太看出王氏小心眼,“我还没死呢,这个家我说的算,要吃也是吃我的东西,用不着你在这惦记。”

王氏被当场戳破,也不觉得什么,扭着脸出了屋,坐在屋里就听到她在外屋乒乓的摔东西的声音,程老太太少不得又是一翻大骂。

程大郎也抬不起头来,“娘,我还是先回东屋吧。”

“回东屋做什么?娘留你吃一顿饭还不成了?你管旁人怎么想,这个家是娘的,娘就是让你在这吃一辈子饭,也没有人能管得着。”

外屋的王氏听了不高兴了,对着屋里喊道,“二郎,还不出去抱柴去,你还要等着摸黑在吃饭啊。”

程二郎不敢耽误,对程大郎点点头急忙的出屋了,程老太太确坐在炕上骂了起来,“你这指桑骂槐的骂谁呢?你要是不想吃就滚,滚回你们老王家去,我们老程家养不住你这尊大神。”

王氏哪敢回话,只对着出来的程二郎又狠狠的拧了一把,把心里的火气给发泄出来,程老太太虽没有看到,却也知道会这样。

在屋里叹声道,“二郎是个窝囊的,被一个娘们给踩在下面了,你是咱们家的顶梁柱,可学不得你二郎这样,男人就该是天,当家做主,可不能被一个娘们欺负住了。”

程老太太只顾着教儿子,确忘记了她是怎么做的,程大郎只知道娘是为了自己好,也不多想,只在一旁轻轻的点着头。

程林在炕上玩腻了,扑到程老太太怀里去,“奶,我要吃鸡蛋糕,我要吃鸡蛋糕。”

程老太太一抱起孙子,脸上的笑就浓了,“好好好,咱们吃鸡蛋糕,吃鸡蛋糕。”

程家只养了三只老母鸡,冬天里老母鸡原本就不爱下蛋,十天半个月下一个蛋,秋天时程老太太到是存了些鸡蛋,一直锁在她自己的柜子里面,吃的时候都要数着来,也只有过年过节啥的才能拿出来。

今日程大郎回来了,见儿子瘦了,程老太太本就想着拿几个鸡蛋出来,眼下程林这么一说,也就借势应了下来。

把孙子放在一旁,程老太太起身到炕尾打开锁着的柜子,从里面的竹篓里数出五个鸡蛋来放到炕上,又锁了柜子,才叫王氏。

“老二媳妇,今天晚上做个鸡蛋糕,记得用热水搅。”程老太太回到了炕头。

做鸡蛋糕时用热水搅鸡蛋,能比用凉水搅的鸡蛋蒸出来的鸡蛋糕多,穷人家对这些总是很在意的,以前做鸡蛋糕时,就因为王氏没有用热水,程老太太没少骂她不会过日子。

王氏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个小盆装着鸡蛋出去了,始终沉着脸,程老太太看她那样子就要骂,程大郎先出声拦了下来。

“娘,我还是回去吃吧。”程大郎想着那边一直没有动静的张氏,略有些担心。

回来也坐了这么久了,一直没有看到妻儿,程大郎心里也有些不安,虽然对妻子和孩子他向来关心的少,可那毕竟也是他的亲人,少不得那份亲情在。

见母亲生气,程大郎马上又解释道,“娘,一个屋住着,在说将来儿子还要养你老呢,你还跟儿子客气啥。”

程老太太脸上的不悦这才淡了,可想到东屋跟本没有啥吃的,程老太太就心疼起儿子,但是叫着那三个过来吃,她又心疼。

一直蹲在地上的程老汉站起来,“叫她们三个过来吃吧,大郎回来了,一家人也吃个团圆饭。”

程老太太心里同意了,嘴上却不饶人,“又不是我不让过来,你看大郎回来这么久了,她竟也没有个动静,人也不过来,跟着咱们这是在耍呢。”

程大郎确很欢喜,“娘,你别生气,我这就过去叫她过来给你认个错。”

程老太撇撇嘴,程大郎见母亲默认了,这才起身出了屋,王氏在外屋把话听的清清楚楚,就更不高兴了,不过是男人回来了,竟也涨了脾气。

上面有程老太太压着,王氏又不敢说什么,只能憋着这口气,手上的动作又重了几分,屋里的程老太太听了就骂道,“你咋不干脆直接把东西都摔在地上摔碎得了,也省首以后用了。”

这句话到顶用些,王氏心里虽不满却动作轻了几分。

程老太太见震住了王氏,心里的那点虚荣到得到了满足,脸色也好多了,程林坐在一旁跟本什么也不懂,只一直嚷着吃鸡蛋糕。

程老汉见屋里没有了旁人,坐回炕上,“大郎娘,大郎也回来了,我看就在把大房归回来吧。”

程老汉一直有个梦想,那就是儿子带着全家都成为上等人,如今离这一步也不远了,到是大房分出去过了,让他总觉得心里不畅快。

程老太太到也是这个心思,“大郎是我儿子,想怎么样还不我说的算,他就是成了官老爷了,那也得叫我一声娘。”

这算是默认了,程老汉盘腿坐在炕上,“一会儿好好跟桃花娘说。”

“和她说什么。”程老太太一脸的不乐意。

这个家一直都是她说的算,还容不得跟旁人商量,况且还是张氏,程老太太一直霸权惯了,就是分家了她也要拿大。

程老汉动了动干涩的唇,脸上的皱文让他明明只有五十多岁看上去像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可见风吹日晒一辈子吃了不少的苦。

“你的脾气你自己也知道,这些年来换成旁人早就跑了,也就桃花娘一直孝顺着你,如今桃花也五岁了,大郎又中了秀才,你就是不为旁的,为了大郎的名声,看在大郎的面上对桃花娘也别太苛刻了。”程老汉叹了口气,“你也要想想咱们大郎的感受啊,他也要面子啊。”

一提到儿子,程老太太不作声了,多年夫妻,还是程老汉了解老妻,也知道她心里的软肋在哪里,程老汉不善言词,几句话却能说到正地方,让程老太太想发作也无力发作。

“菊子过年回来时不是带了些腊肉吗?让二郎媳妇拿一块炒一盘。”程老汉给老妻留面子,没有在深说。

程老太太心里却苦涩不已,想着为了儿子竟还要像张氏低头,怎么能甘心,可那是她儿子啊,她从小撑在心蕊里的儿子,如今中了秀才,她得为儿子着想啊。

听着老头子这么说,也知道是给自己台阶下,喊着王氏加个炒腊肉时,少不得又是一番心疼,“年都过去了,还做这么多菜干啥,又没有外人。”

说到这,程老太太眼睛一眯,“那张寡妇的孩子还在东屋呢,一会儿让二郎送回张家去吧,咱们家可不能白养一个吃闲饭的。”

程老汉听了默不作声,在他的想法里也是如此,既然张寡妇跟着旁人跑了,他们家自然就与张家没有什么关系了,况且这事也是让程老汉最为怒愤的地方。

“这事你让东屋自己处理吧。”多少,程老汉还想顾及面子。

程老太太冷哼,“就她那副性子,不被张家吃了才怪。”

别看往日里程老太太张扬跋扈惯了,可到也是有些心计的,到也不是她看不起桃花娘,想着桃花娘的性子和张家人的厉害,她都不是那张家大郎媳妇的对手,何况桃花娘的那个软性子呢。

程老汉那也决定了,“这事就这么定了。”

老夫妻两个在这边定下了,东屋那边,程大郎过去后,与张氏面对面愣是到现在还没有开过口,张氏抱着桃花坐在炕头上抹着泪,跟本不看对面的程大郎一眼。

虎妞也靠着张氏坐着,怯懦的用眼角扫着程大郎,程大郎进来后看到虎妞在这,也是一愣,眼里的厌恶更是掩饰不住的全表现在脸上。

程大郎干咳两声,先开了口,“桃花长这么大了,来,爹抱抱。”

桃花长着五岁孩子的身子,却不是五岁孩子的心智,先不说她不是本尊,没有与程大郎接触过,单凭这便宜爹做出的事,桃花也喜欢不起来。

程大郎不叫还好,他一叫,桃花头一扭缩进了张氏的怀里,让程大郎好不尴尬。

尴尬过后,程大郎有些恼羞成怒,“看看你把孩子教成了什么样子?一点规矩也没有。”

张氏冷眼看过去,“大郎一走就是两年,可有想过家里还有内人和孩子?妾与桃花能活到现在,已是上天垂帘了。”

程大郎一愣,在他的记忆里,不管他说什么,张氏总是低着头,更不要说有现在这样敢顶撞的样子了,想到张氏会这样,全是因为他带着女人私奔遭成的,不但不愧疚,而反觉得张氏让他没有了脸面,脸也黑了下来。

第73章:训妻

张氏今日能将话顶回去,也着实是心中这口怨气憋的太久了,二年前自己的男人带着寡妇私奔,让她在外人面前抬不起头来,就是在家里程老太太也骂她怪她,也就是她性子软弱,换成旁人早就闹起来了。

张氏不哭不闹,不代表着她就认下这事了,在一个村里住着,她与张寡妇也是认识得,平日里见面也说过话,那时张氏就隐隐觉得张寡妇对自己男人有点怪,曾有一次张氏要去地里送饭,张大郎主动开口去送饭,张氏受宠若惊,只以为大郎是心疼她,直到大郎提着篮子走了,她才发现碗筷没有带,拿着就追了出去。

一路上往自家地里面走,都快要到地里了,也没有看到大郎的身影,张氏正纳闷,就听到路边的草丛里有女人的嘻笑声,隐隐的还有男人低哑的声音,听着到像大郎。

张氏咬着唇,下了坡往草丛里走,当颤抖的拨开草丛时,正看到程大郎与张寡妇坐在草丛里戏笑,见张氏突然来了,两人吓的忙站起来。

张氏来的急时,好在没有让两人成了好事,程大郎却有些恼羞成怒,当着张寡妇的面就喝了张氏,张氏毕竟是个女子,看到男人与旁人偷情,还被当着这女人的面被骂,面上不发作,自己却跟自己生起闷气来,被程大郎骂完后转身就往上走,没走几步人就倒在了地上。

开始的时候程大郎还以为是张氏装的,张寡妇也在一旁挤眉弄眼的,可等了半响听不到动静,两个人这才怕了,程大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张氏抱回了家,一边让人去地里把家人喊了回来。

程老太太原本没有等到饭,还骂咧咧的,回来看到张氏的样子,这才收了声,虽不情愿还是让二郎去找了大夫过来。

摸过脉才知道张氏有了身孕,怒火攻心这才晕倒了。

程老太太骂着不干活还竟事,因张氏有了身孕,在没有多骂。

程大郎却有些心虚,等晚上张氏醒了又是认错又是保证的,张氏听到自己又有了身孕,加上程大郎的诚恳,这才隐下了这件事情。

哪里知道生下桃花三年后,程大郎竟带着张寡妇跑了。

新仇旧恨,张氏在好的性子,也说不通自己不去恨,今日又见了程大郎指责桃花不好,当场也顾不得许多,就顶了出来。

眼前的这个男人也着实让她伤透了心,做了错事不觉得错了,还要高高在上要颜面,没有尽到一点父亲的责任,却满口的仁义道德。

她竟从来没有发现这男人如此虚伪过。

“你说的这是什么话?娘和爹还刻待了你们母女不成?我不在家,你带着桃花分出来过,就属不孝,你现在这么说,岂不是落我与不孝不义?”程大郎强忍着压低声音。

张氏悽悽一笑,“不孝不义?大郎做下那等事可想过这些?如今我已为人妇,也被人笑话的差不多了,也没有什么可丢人的了,可大郎想过没有桃花?她才五岁,将来还是要嫁人的,当人知道那事之后又有谁会要这样人家出来的女儿?”

“什么样人家?我程响亮如今是秀才,他们想高攀还高攀不上,你竟成天担心这没用的事情,果然是个妇人。”程大郎说起自己秀才之名,很是骄傲。

张氏含泪的看着眼前的男人,她早就知道会是这样,当年被程家收留,程老太太要她做童养媳时,娘就不同意,娘要带着她走,她不同意。

那时吃不上饭,又马上要冬天了,和娘在走下去,她真怕在也见不到娘了,所以虽然不懂什么是童养媳,她还是应下了。

直到后来慢慢长大了,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可那又如何?一切都改不了了。

从从与大郎一起长大,让她深知大郎的性子,更是对他会有一天当上官老爷不报希望,只暗叹自己的命不好,多做些活到也罢了。

这些年来,她一直为命是从,从来不敢违背程老太太的话,更不敢大声跟大郎说话,这样低贱仍旧被看不起,这样的人家不喜欢她,她留在这里又何用?

“咱们合离吧,我什么都不要,只要桃花。”张氏的语气很淡,不带一点感情。

平淡无波的话,却像一块石头骤然被撇到了湖里,击起一片涟漪,湖面也晃动了起来。

程大郎先是一愣,随后反应急为激烈,“合离?你休想。”

被张寡妇抛弃,已让程大郎大受打击,如今张氏这么软弱的女子都提出合离,再一次狠狠的刺激到了程大郎心里的底线。

“张秀丽,我告诉你,你生是程家的人,死是程家的鬼,想离开程家你休想,你就死了那条心吧。”程大郎喊过一番话后,心才慢慢平静下来,“娘让我叫你过来吃饭,看来是我误会娘了,到底在这个家谁受了委屈,我也知晓。”

一甩衣袖,程大郎起身大步出了屋。

屋里静悄悄的,虎妞对张氏提出合离的话也错愕不已,想她就是挤破了脑袋也想不到张氏会提出合离,这张氏莫不是转了性子?还是她原本就是这性子,只是一直没有显露出来?

桃花也很是惊讶,想不到张氏的名子如此好听,一点也不俗气,到像是从大家出来的,不过比虎妞强了一点,她理解张氏的心情,自己的男人做下那等错事,回来一句认错的话没有,反而指责对方没有做到一个好妻子好母亲,甚至还直指为不孝不义。

张氏此时到没有像先前一样落泪了,把怀里的女儿放到炕上,“饿了吧?娘给你们两个做饭去。”

“娘,今天吃馍馍吧。”桃花脆声道。

她知道家里还有些玉米面,只是张氏一直舍不得吃,如今这个便宜爹回来了,也就没有什么可担心家里粮不够吃了,干什么还要省。

张氏到也明白这个道理,“好,今天咱们就做馍馍。”

目送着张氏出去,桃花心下松了口气,哀莫大于心死,张氏就是这般吧,心里不在乎了,也就放下了,更不会有伤心之说了。

桃花高兴了,虎妞却坐不住了,那个没有见过面的娘没有回来,她在程家是不能在呆了,一想到要回到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家,脸上不免涌出一抹悲哀之色来。

程大郎最后两句话喊的声音大,西屋的人自然是全听到了,待看到程大郎怒气的回来,程老太太就冲下炕去。

“好个没有良心的,咱们程家还没有说不要她,她到先想着攀高枝去了。”程二郎见了就拦住母亲,程老太太用力的捶打着儿子,“放开我,今天我非撕了那小娼妇的嘴不可。”

“娘,大哥做了那事,大嫂也是心中有气,难免说些重话,你就消消气吧。”程二郎一边焦急的喊程大郎,“大哥,你快劝劝娘啊,这些年来大嫂啥样你还不知道。”

程大郎见母亲闹起来了,怕这事闹的外面知道,面上更无光,只能不情愿的拉住母亲,“娘,算了,她也不过是气话,在说也是我错在先。”

程大郎想起先前张氏眼里的厌恶,就像当年张氏抓到他与张寡妇在草丛里时的目光一样,被撞破的那次张氏被气的差点小产,吓了他好一阵子,再三的向张氏保证,后来慢慢时间久了,也就淡忘了。

“不争气的东西,男人有个三妻四妾怎么了?你现在是秀才老爷,与旁人更不同了,她那样的嫉妇,咱们程家也留不得,你放心,马上上休了她,娘在给你娶房出身好的姑娘回来,就凭你是个秀才,有的是愿意嫁进咱家的。”程老太太到看透这一点。

程老汉一直在地上编着篮子,听到程老太太这样闹,知道不行了,停下手里的活,“少说一句吧,骂也骂了,气也该消了,儿子才刚回来,你也让儿子省点心。”

程老太太冷哼一声,顺着程二郎的劲坐回到炕上,“省点心,那个丧门星在咱们家,咱们家就不会有安宁的一天。”

程大郎带着寡妇私奔之后,程老太太就一直骂张氏是丧门星。

程老汉看了程大郎一眼,没有多说,低下头继续手里的活,一旁的程二郎见母亲的气消了,才退到一旁去,说真话听到大哥那么一喊,他也不相信大嫂能说出那样的话来。

程大郎沉着脸,“娘,别在说了。”

“大郎啊,娘知道你是重情谊,可是你也要看看张氏是不是那样的人,她嫁进咱们家这些么多年,只生下桃花一个赔钱货,你是老大,咱们程家的传踪接代就落到你身上了,你现在也不小了,不能在等了啊。”程老太太越说越觉得张氏留不得。

“这次是她主动开口,那也不是咱们程家不要她,你就给她休书。”

“老大,去叫你媳妇她们过来吃饭。”程老汉听不下去了,打断程老太太的话。

程老太太脸一僵,“你为难大郎做啥?大郎又不是没有叫过,是她们自己不来。”

“还不快去。”程老汉没理她。

程大郎还是有些怕程老汉的,不敢拒绝,只能站起来又出了屋,看到外屋做饭的张氏,心里怒气冲天,跟本就不想过去。

第74章:闹上门

张氏全然不理会怒气站在那里的程大郎,继续埋头做着馍馍,灶台里的火也烧的噼里啪啦的直响,锅里的水翻滚着,张氏把一个个做的像小碗一样的馍馍放在帘子上面,最后盖上锅盖,扯过腰间的围裙擦擦手,蹲下身子又往灶台里添了把柴。

王氏做着饭,一边看着热闹,等了半天也不见大哥说话,一边切着腊肉,一边笑道,“大嫂,两口子之间有啥说不开的,大哥现在是秀才,难不成还要大哥向你低头不成?这自古男人是天,女人出嫁从夫,三从四德,这些道理大嫂也该明白这个理,哪有让爷们向娘们低头的道理。”

话里劝着张氏,话外挑拨着程大郎的火气,原本张大郎就在气头上,被程老汉逼着向张氏低头,眼下在听王氏的这番话,越发觉得有道理,想着给张氏道歉就更没有这个道理了。

程大郎语气不善,“娘叫你们过来吃饭。”

不管张氏听没听到,转身就进了西屋,屋里隐隐的能听到程老太太的不满声,与往常不同,她到是没有大骂出声。

王氏见了撇嘴,快刀切起肉来,尽自嘀咕着,声音大的却能让张氏清楚的听进耳里,“这么多口吃闲饭的,把我们当牛使,脸皮不要了到是能吃得下。”

眼睛不时的往张氏那边瞥,见张氏继续烧火,哼了哼,希望她这个志气一会儿到吃饭的时候能低到底,不然白白受了苦还要做饭给她吃,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王氏心里不平,张氏神情早就飘的不知哪里去了,今日看到大郎那个样子,她的心寒了,要是张寡妇跟着他回来,他还会这般向她低头吗?

西屋做了三个菜,鸡蛋糕、炒腊肉,还有一个冻豆腐炖白菜,加上高粱米饭,很快的就出了锅,东屋做的少,只蒸了个馍馍,到时与西屋一起出锅了。

西屋众人围着桌子坐下,程老太太见张氏没过来,显然很高兴,拿过碗来用勺子把鸡蛋糕每人分了一勺,多的都给了程林,又给每个人盛了饭,最后将饭盆放到了自己的身后,才叫众人吃饭。

程二郎看了一眼,不敢多话,埋头扒着饭,王氏往自己碗里夹肉,见程老太太瞪她,马上又伸筷往程二郎往里夹了一块。

嘴里还说着,“家里的重活都是你干,现在大哥中了秀才了,你也好好补补身子吧。”

程老太太动了动嘴,看了埋着头的二郎一眼,到没有多说,王氏见了,眼里闪过一抹得意,旁的不说,这个家要不是有二郎撑着,早就吃不上饭了,同样是好吃的,干嘛她家二郎就吃的少?

程大家郎听了少不得面上又有几分尴尬,“二郎,这些年辛苦你了,你放心,大哥有招一日定不会忘了你。”

“你们兄弟就该这样互相扶持才对。”程老汉满是皱纹的脸难得露出一抹笑来。

程二郎也抬起头来傻笑。

王氏撇嘴,借机又夹了一大筷头的肉放进碗里,程老太太狠狠的瞪了她一眼,王氏只当没有看到,腊肉进了嘴满嘴全是油,还吃的津津有味。

张氏没有过来吃饭,程老汉到也没有在多问一句,他心里此时对这个儿媳妇心里也坡有微词,男人不管做什么,女人只管顺从就是,哪有这般不给自己男人留面子的。

“今天也不知怎么了,大哥来回来胃口都好了,这一碗饭都没有觉得饱。”王氏的碗吃空了,巴哒巴哒嘴往程老太太身后看。

自打入冬以来,程家吃饭就定了量,每在两顿饭,一人一碗,要是有活了,程老汉和程二郎能多分一碗,程老太太年岁大了,一碗也就饱了,程林年岁小,半碗饭就饱了,就苦了王氏,天天吃不饱饭,今天她做饭,又没有程老太太看着,就多煮了些饭,程老太太给每人分一碗后,那饭盆里还剩下半下呢。

程老太太听她的话,就知道她打着什么心思,“大晚上的,吃多了积食,家里的鸡还没有喂,你去喂了吧。”

程大郎低下头,耳朵都烧热了,想不到家里如今竟是这般的境地,程二郎到早就习惯了,埋头吃着饭,程老汉那是一个跟本不会管这些事的,王氏没有多吃到饭,反而又被指使去干活,黑着脸出了屋。

程老太太见大郎碗吃下了一半,从身后拿过饭盆,往他碗里填了一勺,看了对面埋头扒饭的二郎一眼,犹豫一下,转身把饭盆又放到了身后。

程林不知事,用鸡蛋糕泡饭吃了一大碗,逗得程老太太笑着连连说好,一定很长大个。

王氏喂过了鸡又要收拾桌子,到外屋时,趁着程老太太逗孙子,拿出空碗装了一碗饭又泡了冻豆腐白菜汤放到了锅盖后面,等收拾完了,抱着程林回屋时顺手拿到前屋偷吃去了。

西屋静下来了,东屋张氏也带着两个孩子早就吃完了,馍馍就着白开水,简单却吃的很饱,这些天一直在吃地瓜,跟本见不到几个粮食粒,虽然没有菜,可就这样吃也让桃花感动不已,只差哭出来了,暗想着一定要改变这种日子。

虎妞有心事,吃的食不知味,人也异常的安静,不像以前那么爱说话。

程大郎没有过来睡,在西屋睡的,桃花睡下时看到张氏脸上并没有伤心神色,松了口气,不过对张氏也略有改观,能提出合离,可见也不是愚钝的无药可救。

次日,天微微泛亮,张氏就起来把昨天剩下的馍馍热了,简单的吃了一口后,嘱咐桃花,“娘去拾柴,你和虎妞乖乖在家里呆着。”

桃花在屋里憋闷坏了,“娘,我也和你一起去。”

“外面太冷,等天暖的,桃花乖、、、”

“程家大郎在家吧?”张氏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一道女声打断,听着这声音像撕破东西一样,让人觉得嗓子痒。

外屋的门同时被推开,走进来的不正是张家大郎的媳妇崔氏,崔氏也不待有人出来,就直奔西屋,推开门扫了一眼,又先声夺人。

“咋不见我家三弟妹呢?”

程大郎早在听到崔氏的声音后就站了起来,崔氏这人还没有进屋就问起张寡妇来,程大郎也不好在坐下,正不知如何开口时,程老太太接过了话。

“你家的三弟妹可是做凤凰的命,和我家大郎一出去,见到高枝就飞上去了,哪能看得起我们程家。”见崔氏还敢来要人,程老太太心里为儿子憋的这口气,终于找到地方了。

“哟,婶子,话可不能这么说,当初我们家三弟妹是跟着你家大郎走的,我们当然要跟大郎要人了。”崔氏笑意盈盈。

早在程大郎回来那天,张家大郎看到张梅红没有跟着回来,就知不对,回家跟崔氏说了,崔氏与张梅红是妯娌,又岂会不了解张梅红的性子,猜到这人一定是又找到高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