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太太拉着女儿,“你这又是闹腾啥,二郎来了,咋能就不吃饭就走了。”

“娘,咱们哪有那么多余的口粮。”王氏虽然自私,却很顾家。

等沈氏从外屋拿着布袋进来时,王氏已穿鞋下了地,一边从怀里掏出存下来的私房钱,放到母亲手里,“娘,这是十文钱,你留着。”

十文钱是王氏平日里做鞋垫存下来的,可足足存了一年,家里的情况不好,王氏只要存了什么东西,都会补贴娘家。

当着程二郎的面,那是因为王氏知道程二郎也不敢反对。

沈氏站在一旁垂下眼帘,心里对小姑娘当家很是羡慕,哪像在自己家,还有个坏名声的小叔子,家里又有老太太当家,哪有她说话的份。

小姑子虽然跟婆婆一起过,岂码在自己屋里时能自己当家,连自己的男人也不敢说什么。

王海看到妹妹当着妹夫的面就给钱,面上有过些不去,“翠枝,你把钱拿回去吧,娘要花钱,我有。”

王氏可不管那些,硬把钱塞进母亲的手里,王老太太也半推半就的接过钱,“行,娘帮你存着,等你用钱时在和娘来要。”

程二郎只在一旁傻呵呵的笑着。

王海看了也没有多说什么。

送着两口子出门,王老太太才回到屋里炕上,见孙子从外面玩回来了,高兴的招孙子到自己身边来坐,从那十文钱里拿出一文塞给孙子。

“留着买糖吃。”

沈氏在一旁看了劝道,“娘,孩子还小,别把他宠坏了。”

王显树却不满道,“娘,才一文钱。”

“你这孩子,一文钱还少?”这一文钱可能买一斤的高粱米啊。

家里这么穷,哪是大户人家说买糖就一文钱,在看看儿子现在的样子,真真是宠坏了,沈氏担心不已,可当着婆婆的面又不好多说。

王老太太也不以为意,“行了,哪家不给孩子买个糖吃,饭做好了吧?吃饭吧,不用等老二了。”

沈氏这才把炕桌放上,从厨柜里拿了碗筷,王家的饭菜很简单,高粱米粥里放了一个地瓜,一碟咸菜,粥也不是很稠,每个人盛了一碗也就剩下两碗了。

这两碗不用说也是给王海和王显树的,王老太太年岁大了,又心疼孙子,自然不会与儿子和孙子抢。

出了王村后,王氏就耍起了脾气,“这样走得走到黑天去,中午又没有吃饭,哪里还有力气,一会儿路过村子里,雇个牛车吧。”

“咱们哪有钱?”程二郎说的是实话。

王氏却不愿意了,“咋地?不高兴我把银子给了我娘家是不是?我可是我娘娇养大的,我娘还没有动一下手,到让你给打了,拿点钱给我娘咋了?你可别忘记了,那钱还是我自己私下做鞋垫挣的,又不是你们程家的钱。在说才十文钱,也就我娘不嫌弃少,换成旁人家看都不看一眼,你还在这里心疼。”

“我没有心疼。”程二郎也不多说。

王氏当然是了解他的,哼了哼,“行了,快点走吧,不然啥时能到家。”

却不在提雇牛车的事。

等两口子到家时,都下午了,在等一个时辰也就要做晚饭了,王氏却没有回后屋,直接回了自己屋炕上躺着。

“你不是饿了吗?”看着媳妇,程二郎犹豫了一下,“我去看看有没有啥吃的。”

听着媳妇哼了一声,程二郎才转身出了屋。

程老太太哄着孙子睡觉,早就前院有动静了,迟迟不见人进来,就猜到是二房的人回来了,等了一会儿,只见二郎一个人进来,她很是好奇。

“林子娘没回来?”

“回来了,身子不舒服,在前屋躺着呢。”程二郎不会撒谎,只低头说了一句。

程老太太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哼了哼,“病了怎么不在娘家养着,还回来了?”

程二郎低头不语。

程老汉不乐意了,“行了,一回来就吵吵闹闹的。”

“我说的又没有错。”程老太太不满。

程二郎松了口气,想问有没有吃的那句话也不敢在多说了,只转身出了屋,在厨房左右看了一眼,空空的啥也没有,才出去。

屋里程老太太听了没有动静,才恨声道,“王家也够抠的,二郎去也不说留饭,有了媳妇忘了娘,既然顾着丈母娘家,那就饿着。”

程老太太太了解王氏了,早就料到会这样,却吱口不提,心里睹着气,就饿着他们。

第109章:脸皮

桃花在冻着的湖边发现了蛤蜊,先捡出一堆来,又跟着张氏说回窝棚取东西就跑了,张氏只当她是无趣了,也没有多想,哪知不一会儿就看着桃花提着一个竹篓走了进来。

“娘,这东西能吃。”桃花把蛤蜊往竹篓里捡,还不忘记解释的一句。

张氏拧着眉头,这东西湖边很多,只孩子们拿着玩,可没有人吃的,到也有人试过,肉很硬,跟本吃不得,看着女儿瘦小的身影,忙碌的往竹篓里捡蛤蜊,她又不好将话说出口,只想着等再去镇里时,要买块肉回家给女儿补补。

桃花捡的这些蛤蜊说是蛤蜊,其实又不是真正的蛤蜊,个头比较大,每个蛤蜊有四个大人的拳头那么大,这东西她小时候在家里就吃过。

肉要很棒子锤打,打散了,才能吃,不然硬的跟本吃不了。

几个大蛤蜊就装了一竹篓,张氏那边也捡好了柴,看着女儿费尽的背起竹篓,几个大步走过来,伸手提过来,毕竟她是大人,背着一困柴加上这一竹篓,到也不觉得有多重。

桃花暗叹,只希望快点长大才好,不然这五岁的孩子啥也做不得。

回到家里之后,桃花就把蛤蜊拿屋里倒进了锅里,又往里填了点雪,就架火烧了起来,被热水一煮,蛤蜊也就自动打开了。

把肉取出来放到木板上,桃花在张氏捡回来的柴里找了一根粗点的木头就锤打起来,张氏看着女儿忙碌的身影,问到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

“娘,我在家里的书上看到过,这东西要用棒子锤打,吃了就不硬了。”桃花当然怕张氏怀疑。

张氏这才释然道,“我说呢,看着你弄这些东西,娘还以为你中邪了呢。果然还是识字好啊,懂的东西也多。”

桃花原本就想好了拖词,所以一点也不担心,锤打了一会儿,摸着肉很了,这才停下来,“娘,你做针线吧,今天我做饭。”

“娘做吧,反正也不急。”张氏剪出来的东西已经做好了一件褙子,这几件衣服对她来说也不是什么重活,简单的把东西拢了一下,张氏也下了炕。

把锅唰干净,又到外面的田地里找干净的雪用盆端回来,窝棚这边没有井,母女俩个吃水都是化了雪水来用。

桃花怕不干净吃了闹肚子,每次都不忘记叮嘱张氏一声,把水一定要烧开了在喝,等张氏在烧出干净的雪水后,把桃花锤打的蛤蜊肉洗干净,切成小块,锅里放了点猪油,就大火炒了起来。

填好水之后,又把白米和黄米掺合在一起蒸上,这才盖了锅。

张氏用围裙擦擦手,“桃花,娘去把刘家的衣服送回去,马上就回来。”

桃花看了一眼天色,还大亮着,送着张氏出门,“娘,你早点回来。”

村子里离窝棚并不远,但是四下里荒郊野岭的,又是五岁的孩子身子,桃花哪能不怕。

张氏应着,人已走出五步远,桃花这才回屋继续烧火,今天虽然又冷又累,好在能吃着点好吃的,这蛤蜊可有营养着呢。

这样的家啥好东西也吃不上,这次总算是能补一下。

桃花把灶台的火收了之后,张氏也到了村东头的刘家。

刘氏这次将张氏迎到屋里,拿着补好的衣服,连连称赞,“哟,桃花娘,就说你这手艺,咱们这十里八村可寻不到,也难受能遇到那样的贵人,做那样的好衣服。”

“嫂子客气了,也不过是能看过眼罢了。”张氏奇怪今天刘氏怎么这么热情。

也不难怪她多想,自打程大郎跟着张寡妇私奔之后,张氏每次来刘家取衣服,刘氏等让人在外面等着,就怕张氏没有了男人而勾引自己的男人。

张氏的模样在这村里也算是出挑的,只是在程家的日子难过,又每日里忙着活,才造的老气,不过张氏向来干净利落,哪怕是破衣服,穿在身上那也能让人觉得就是与旁人好看来。

所以刘氏一直防着张氏,张氏也隐隐猜到有这些,心里也难过气氛过,可这事人家不挑出来,她也不好多问,只埋在心里。

刘氏笑道,“你这就是客气了,谁不知道你的手艺好,不然我也不会总找你补衣服了,对了,桃花娘,你可不知道昨晚你家大院又闹上了,你婆婆的骂声,在我们屋里都能听到,啧啧,这二郎媳妇也是个厉害的,好在你搬出来的,不然这受气的可就是你了。”

刘氏突然压低声音说这些,张氏只淡淡一笑,却不接话。

她的性子就摆在那,是个守规矩的,怎么可能跟外人议论家里的事情,况且还是这些见不得世面的事情。

刘氏想来也没有打算让她配合啥,又笑道,“你看看我,这事本不该乱说,只是想着你在窝棚那里住也不知道,这才给你通通信。我家娟子也七岁了,与虎妞同岁呢,这丫头啊,将来嫁出去就是人家的,可怎么也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要是啥也不会到婆家肯定是受气的,想想我就是心疼,偏我手针线活也不好,也教不了那丫头啥。”

“嫂子说这话就严重了,这娶媳妇也不一定非要针线活手艺好的,娟子我也是看着长大的,人乖巧又懂事,将来到了婆家一定会得婆婆喜欢的。”张氏只淡淡一笑。

刘氏心里暗骂,踹着明白装糊涂,这话都说的这么直白了还不明白,骗谁呢?那天从窝棚那里回来之后,刘氏想着张氏手里的布就上了心,这才有了让女儿跟张氏学针线活的心思,如此一来将来能补贴家用,将来嫁人也是个好条件。

见张氏不往这上来,她也不藏着掖着的了,“妹子,索性我就直接和你说了吧,你看看你能不能教教我家娟子针线活?你看妹子刚刚你也说了,你这手艺不算啥,不会不想教我们娟子吧?”

说话时,刘氏就紧紧的盯着张氏,想看清楚她的神情变化,直到整句话说完了,也没有发现张氏脸上有啥变化。

心想,莫不是她真的担心了?

其实早在听到前一句话时,张氏就明白刘氏今天又是将自己迎进来,又是和自己说起大院那边事的原因了,无非是想学她的这点绣花的手艺。

其实这东西到也没有什么可藏着的,但是能不能绣好,那就得靠她自己的悟性了,况且真正好的针法,娘也告诉过她,除了自己家的人,是不能告诉外人的。

不想得罪刘氏,张氏才笑道,“原来是这个,嫂子客气了,要是娟子想学,就让她到窝棚去吧。”

“去窝棚打扰你多不好,要不你看看你每天啥时有功夫到我家来吧。”想到窝棚那么冷,刘氏就心疼女儿。

张氏猜透她的想法,心里气生面上也不表现出来,“我是一个妇人,也不能把家仍了,就出来,这样心也静不下来,嫂子就让娟子啥时有空啥时过去就行,记得让她去时不要忘记了带针线和布,嫂子也是知道我的情况,也没有这些个闲东西。”

还真以为自己的女儿是娇小姐不成?想学还要她主动往门上跑,想到刘氏这般说只是拿捏她性子软,张氏的心又冷了几分。

刘氏还不想放弃,“这有啥的,现在大郎去了县里拜师,妹子又住在窝棚里,走动一下也不会有人说什么,要是妹子不嫌弃麻烦,将桃花也一起带来吧。”

虽然整个村子都很穷,但是刘氏还是看不起张氏,住在房子里和住在窝棚那可是两个概念,虽然让女儿学女红很重要,但是也不能让女儿就受了委屈。

在说了,自己的家时怎么说也比窝棚要暖和,就不信张氏听了可以带桃花来不会动心。

张氏皱起眉头,声音带着一丝冷意,“嫂子,大郎进县里了,我也只是一个妇人,三重四德总是要忌讳的,况且我整日里带桃花来你家,让村里人看到了怎么说?大院那边又怎么想?到时别在让嫂子里外不是人,那就是我的错了。”

见张氏执意不肯来,刘氏语气也急了,“窝棚那么冷,冻的手哪里能拿稳针。”

一说出来,就有些后悔了,可瞬间又觉得自己没有说错,却全然忘记了她是在求人,而不是人家求着她学。

“原来嫂子是怕苦了娟子啊,既然这样,那就等天气暖和了,在让娟子去我那里学吧,反正这针线活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学会的。”张氏算是客气了。

换成旁的女人早就冷言冷色的回绝过去,既然瞧不起何苦还要学?自相矛盾。

“要不你就先教教娟子甚本的针法,也不用天天来,几天来一次就行。”刘氏跟本没把张氏放在眼里。

张氏下了炕,“天色不早了,桃花一个人我也不放心,就先回去了。”

“那教娟子针法的事呢?”刘氏追出屋来。

张氏头也没回,“等娟子啥时有空去我那,我在教她吧。”

看着人出了院子,刘氏恨恨的呸了一口,“不过是会绣点东西,还拿起架子来了,什么东西。”

这话声音不大,可张氏这才出院门,正好全听到耳里去了。

第110章:严词(加更一)

张氏猛的收住脚,停在原地,在程家她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那是谨记着自己是儿媳妇,孝字还在上面压着,但是可不代表着她就随意任人拿捏。

刘氏今天一而在再而三的话,早就让张氏不喜,她又不想撕破脸,所以也没有把话说的难听,确想不到刘氏还骂上了。

一手猛的推开门,刘氏转身要进屋,听到有动静,就又回过身来,看到竟然是去而又返的张氏,心想莫不是后悔了,正得意的要说几句,就被张氏抢了先。

“刘嫂子,我是欠你家的还是做了什么对不起你家的事,让你背后这样骂我?我拿什么架子了?那咱们就找村里的人来评评理,看我说的哪句话不对了?你想让你家闺女学,还要我天天奔到你家里来教,你当我是请来的绣娘呢?就是绣娘也要给例子钱的,我是拿你一文了还是偷你一文了?”

张氏这犀利的模样,刘氏哪里见过,一时之间愣住,直到屋里被吵到的娟子推门出来,才让她回过神来,刘氏一掐腰。

她呸了一声,“还真是不要脸,拿我们家好欺负不成,还骂到我家门口来了,我说你不是东西怎么了?不就是会做点针线活吗?有什么了不起的?让你到我家来教我家闺女,那是看得起你,你以为你是什么东西,被程家当成狗打骂都不敢叫一声。”

这话可说的真难听了,就是在厢房里做活的刘家男人也出为了,大吼道,“娟子娘,你这是说啥话呢?什么狗不狗的?那你是啥?”

这刘家的男人到是个好的,身强体壮,自己家的地忙完了,也会到里正家里做活,所以刘家才不能不至于太穷。

刘氏骂张氏的话,刘家男人在厢房里听到了,在听到张氏回来说的话,也明白了是怎么回事,看向刘氏脸色也不好,哪有这样求人的?求人家又看不起人家,还骂着人家,她当她是镇里的那些富贵人家的奶奶不成?

刘秀娟也七岁了,见父亲发了火,扯扯母亲的袖子,“娘,别吵了,我不学,那又不是啥稀罕的东西。”

以前在刘氏眼里确实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偏张氏能让贵人信任的拿那么一匹好布回来,可见工钱就不能少了,她怎么能不眼红。

“程家养的狗?这话说的到是好听,那嫂子就跟我去程,咱们当着我婆婆的面问问,我到底是不是他们程家养的狗。”张氏的眼睛都红了。

刘家男人在一旁一个劲的认错,“张家妹子,你嫂子就是一张嘴破,你别跟她计较才是,你就看在大哥的面上,原谅她这一回吧。”

一边又骂刘氏,“你个碎嘴的,还不给张家妹子认个错?”

听到要去程家,刘氏也心虚了,程家老太太的泼辣她可知道,惹了那个,到时她求张氏这件也会被传出去,到时指不定人家背后怎么笑话她。

面上又落不下脸来,“我说的可没有错,凭啥要认错,要认你认。”

拉着女儿转身就进了屋。

刘秀娟进屋时,还不忘记狠狠的瞪了张氏一眼。

刘家男人一脸的尴尬,“张家妹子,让你笑话了,是我没有管好这婆娘,你先回去,我一定让她给你认错去。”

“大哥不必这么客气了,刘嫂子的错我也承认不起。”张氏丢下话,转身就走了。

面对刘家男人的低三下四,张氏也不好把这火气发到他身上去,况且今天也跟刘氏吵了,心里的气也算是解了,她也没有想一直得理不饶人。

刘家的村头,两的声音又不大,到也没有让旁的邻居听到,到是前院的林寡居探出头看了一眼,转身又回屋了。

张氏回到窝棚时,桃花就把炕桌放上,又把饭菜端出来,递给张氏筷子时,才发现张氏脸色不好,“娘,是不是刘婶子为难你了?”

“没事,她想让娟子跟我学女红,又要让我天天去她家里教,我推掉了,就和她吵了几句。”张氏夹了一块蛤蜊肉放到女儿的碗里。

桃花早变饿了,埋头先肚子垫了个底才细想这事,张氏的脾气,可不会因为这点事跟人家吵架,定是刘氏说了什么难听的话。

想着刘氏那天来家里,而后王氏就来了,桃花就知道刘氏不是个好东西。

“娘,那以后别给她家补衣服了,一文钱咱们省点花,多做点荷包也有了,省着整日里因为一文钱还要受她的气。”

看着女儿愤然的样子,张氏笑了,“娘也是这么想的,而且现在闹成这样,正好也不用找借口了。”

“娘就是性子好,她都不这样了,还有啥不好意思说的,二婶到咱们这来要钱要布,还不是她挑唆的,这样的人最坏,自己不好,却更见不得旁人好。”

蛤蜊和饭香让桃花心里的火气也没有那么大了,这才取了五个蛤蜊的肉就弄了一大盆子,又能当菜又能当饭,还营养,想着河边那么多,桃花心里也有了计划。

“娘知道了。”张氏这回眼里也升起了笑意,“咱们桃花越来越懂事了,娘很高兴。”

“那是,谁让我是娘的闺女呢。”桃花说完就笑了,随后认真道,“娘,这蛤蜊肉好吃吧?湖边还有那么多呢,不如咱们都弄回来,把肉弄好了然后腌起来,到时拿到镇里去卖吧,就是卖不掉咱们自己也有菜吃啊。”

“这肉还真香,比猪肉还好吃。”张氏这才想起这是蛤蜊肉,想着是被刘氏气晕了头,也笑了,“只是得先到镇子里买些坛子才行,这样一来,怕是你奶他们就又知道了。”

张氏想着女儿小小年纪就整日里为吃饱饭想办法,可大院那边岂能就这样任她们自己挣钱和留着吃的?

“娘,你放心吧,明天咱们弄点硬的肉做好了送到奶那边去,他们吃的难吃了,以后见咱们吃也就不会眼红了。”

张氏眼睛一亮,看着女儿眯成一条缝的眼睛,笑着摇摇头,可不真是这样,女儿年岁小却把程家的人都看透了,这东西硬的时候难以下咽,不信她们还会眼红。

第111章:失火(加更二)

一大盆的蛤蜊肉,母女俩个一个一碗饭,吃的干干净净,等躺到炕上时,桃花幸福的摸着肚子,靠着自己的努力填饱肚子,果然最幸福。

虽然这阵子家里有些存钱了,张氏却也没有每顿吃饱过,每天又两顿饭,哪天不挨饿,今晚可是头一次吃撑着了。

这让她越发觉得这事不能让程家的人眼红。

“明天一早咱们就去湖边弄蛤蜊,咱们选把蛤蜊刨出来,娘在用竹篓往回背,你到时只在家里看家就行。”

桃花搂着张氏的胳膊,母女俩个挤在一个被窝里,“娘,你看今天我不是也弄了吗?咱们两一起弄还快,明天上午先做点给奶那边送去,在和二叔借个镐头使,这样刨冰也轻松。”

等程家尝了蛤蜊的肉,自然不会介意张氏母女俩个弄蛤蜊吃了,张氏高兴的同时,心里也微微发酸,这样的日子,连女儿才五岁就变得这么懂事,得吃多少的苦啊。

“行,等这次在去镇里,娘多买点米回来。”想着上次舍不得买太多的米,张氏就觉得对不起女儿。

桃花也没有多说,这米是一定要买的,不然也没有得吃,在穿上可以省,吃上却省不得,能好好的活下去挣钱,可全靠身体呢。

常言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话可不是说假的。

次日,天一亮,张氏就起来了,桃花坐起来时忍不住打了个哆嗦,不用看都知道锅里的水一定又冻成冰了,在大院时都会这样,何况是这窝棚了。

穿好了衣服,又在炕上贪恋一会儿余温,张氏也把包子热好了,母女俩个一人两,就着热水把早饭吃了,这才准备着出门。

桃花出门前犹豫了一下,觉得自己想太多了,这才快步追出去,母女俩提着竹篓到了湖边,这次张氏把斧头带出来了。

这斧头还是上次搬到窝棚的时候程二郎拿来的,修完门之后就忘记带走了,今日正好用到了。

湖边浅滩的地方很多被冻住的蛤蜊,在冰上就能看到,张氏刨冰桃花用木棒将蛤蜊挑出捡到竹篓里,母女俩个忙了一身的汗,到也不觉得冷了。

桃花的眼皮却突然跳了起来,她直起腰往窝棚那里看,就见窝棚那冒起烟来,手一松,“娘,窝棚着火了。”

早上她可是亲眼看到张氏把灶台收拾干净的,一点火星都没有,这突然间冒烟了,早上她又有不好的预感,就知道是出事了。

张氏一听,手里的斧头也落到湖面上,起身往窝棚看,下一刻是大步就往窝棚那边跑,桃花也小步的追上去,远远的看着烟还不大,希望东西还能搬出来。

等桃花跑到的时候,张氏已钻到了窝棚里去,浓浓的烟正从里面往外涌,窝棚上面搭着的木头,东边一边也落下来了,眼看着这窝棚支撑不住就要倒了。

“娘,快出来吧,东西没了可以挣,人好好的就行了。”桃花拼命的喊着。

这一刻她才发现,对张氏她并不是那种客套,而是早就把她当成了亲娘,若是张氏有个好歹,她该怎么办?

窝棚离村里不远,村里人看到这边着火,也都过来了,其中就有李木匠,只见他喊了其他几个汉子一声,拿起翘变挑雪往窝棚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