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没有水,能求火的也只有雪了,可惜杯水车薪,这雪一靠近就化了,化成的那点水哪里能灭得了这大火。

“桃花,咋就你在这,你娘呢?”背后听有人问,桃花回过头去。

正是程老太太,程家一家子都来了,除了王氏和程林。

“我娘在窝棚里。”桃花的眼睛就红了。

她不是想装给程老太太看,而是此时此刻,她竟如此无助,不知道求谁。

“屋里有啥值钱的东西,你娘拼了命进去?”人群里刘氏不冷不热的丢出一句话。

桃花一看她,就涌出恨意来,见程老太太也看过来,灵机一动,就大声道,“啥值钱的刘婶子你不是知道吗?我娘给镇里的孙家少爷做衣服拿回一匹布,也不知道哪个坏心的看我们母女不在家,就把窝棚给点着了,要说我娘这有块值钱的布就刘婶子知道。”

不要说桃花是让众人怀疑是刘氏做的,从昨天张氏与刘氏翻了脸,这窝棚着火了,桃花第一个就怀疑到刘氏的身上去了。

“你个死丫头,照你说的这火难不成还是我放的了?天杀的,你哪只眼睛看到了?”刘氏破口大骂起来。

桃花却没心思在跟她费口舌,反正也挑明白了,就不信这在场的人不会多想,特别是程老太太,这时才想起那匹布来,那可是孙家少爷的啊,看向刘氏的眼神也狠毒起来。

刘氏胸口都要炸开了,还要说话,就见窝棚里跑出一道身影来,脸上被熏黑了,头发也零乱,可看身影不正是张氏。

呸,这样都让她出来了。

桃花第一个跑过去抱住张氏,“娘,你吓死女儿了。”

程老太太也大步迎上前去,看着张氏怀里用大被包裹的东西,“好,孙家的布匹没有烧坏就好。桃花娘,你是咋回事?这窝棚可是咱们家种地时要用的,你咋就给点着了呢。”

见张氏没事,想到先前的算计,程老太太马上就有了主意。

桃花听了大怒,不待开口,张氏先接过话,“娘,我又没有疯,没事点自己家的窝棚做啥?”

程老太太想不到张氏会顶回来,按理说张氏以前的性子,只要她开口,定是不敢吱声的,正当不知该咋说时,身后人群里刘氏又开口了。

“哼,我看是想回大院住又落不下脸,这才点了窝棚吧。”

“刘婶子,刚刚我娘的命就差点搭进去了,你就给自己留点口德吧,村里住着,不就是生气我娘不去你家里教你闺女女红,你就记恨在心里了吗?我家的窝棚着了,就你最高兴,这火不会是婶子怀恨我娘在心,才放的吧?”桃花天真的眨着眼睛。

与刘氏的泼辣相比,众人自然又一次站到了桃花这边,看刘氏的眼神都不对了。

第112章:游说

刘氏拨开人群就跳了出来,张氏看了忙把桃花拉到身后去,盯着刘氏,目光发寒,让刘氏后背微微一紧,有些怯步的犹豫一下。

“行了,大郎媳妇,你把窝棚点了就点了,等夏天在搭就是了,行了,现在回村吧。”程老太太把话接过来。

她可不管到底是不是刘氏放的火,借着这次机会一定要把张氏带回去,这样张氏挣的钱,与孙家搭上线,可就一切迎刃而解了。

刘氏正不知道要怎么骂呢,见程老太太也出来压着张氏,笑了,“张氏,看到了没有?你婆婆都说承认了,你可别在冤枉好人了,桃花小我就不跟她计较了,可就怕有些大人把孩子教坏了。”

“娘,我说了这窝棚不是我点的,我也没有放火烧自己的心思,里正正好也在,那就报官吧。”张氏对程家是真的心寒了。

她没有料到程老太太为了一已之私,竟然让她背上这样的罪名,这只是蝇头小利,若真在什么大利益面前,岂不是要生出要她命的心思?

想想就让人心寒,同样疑惑的还有外面看热闹的村人,张氏是什么性子,为何从程家搬到窝棚里来,他们可清楚着呢,又怎么会点了窝棚要回大院呢,可程老太太为何要这样说呢?

这是程家的事,吴兴作为里正是不该管,但是张氏此时提起他,又指出要报官,他就不能在沉默了,“程家婶子,要是大郎媳妇想报官,咱们还是商议一下吧。”

程老太太客套道,“吴家大侄,这事只是自家的事,哪里用得着惊动官差。”

转头又喝向张氏,“我都不计较你把窝棚烧了,你到是还闹起来了,行了,别在这里丢人现眼了,二郎,帮你大嫂把包裹拿回家里去。”

程二郎站在那不吱声,也不过来。

这时只听‘啪’的一声,窝棚散架了,倒了下去。

众人皆往后退,生怕被碰到,只有张氏站在那,冷着一张脸。

李木匠紧紧握着手里的木桶,大步站出来,“吴大叔,程家大嫂说了经官,那吴大叔就帮一下吧,莫平白冤枉了好人。”

程老太太嗤笑,“哟,李木匠,这可是我们程家的事,由不得你一个外人来做主,你以为你是谁啊?”

“行了,大郎媳妇,有什么事先回家在说吧。”程老汉蹲在地上,这时才站起来。

他蹲在角落里,又不出声,跟本没有人注意到她。

程老汉多数时不说话,但是他开了口,向来没有人反驳。

“爹,我和桃花不回去住了,咱家不是还有个窝棚吗?我和桃花住那就行了。”

程老汉冷着脸,“随你的变。”

不知深浅的东西,他背着手大步离开。

在这么多人面前张氏不给他面子,让程老汉脸色也难看。

他知道张氏心里怨着老婆子,所以他才再次开口让她回去,不想台阶都给你了,她却仍旧就一意孤行,上不得台面的东西,到要看看她还能坚持多久。

程老太太却做不到程老汉那样,指着张氏的鼻子就骂了起来,“你个不知好歹的东西,我们是你的仇人不成?处处为你着想,现在反到变成了恶人,你还要住窝棚,这都让你点一个了,你还想把那个也烧了不成?你要住窝棚也可以,那就找旁人家的窝棚住去,不愿回程家,就也别住程家的窝棚。”

张氏低头不语,反正不用回程家了,爱怎么骂就怎么骂去吧,不住程家的窝棚,就不住没有地方住了。

“哟,婶子,你这不让人住窝棚,那她们住哪去啊?”刘氏尖酸的笑起来,“要我说啊,咱们村的人还真难做,这要是让她们母女住到自家的窝棚去,那岂不是明着让你们婆媳妇生矛盾吗?有家不回,非要住窝棚,也不知道这是怎么了,难不成那是龙潭虎穴不成?”

“要是哪个敢收留她们母女俩,就是和我们程家做对。”程老太太经刘氏这样一‘点拨’,放出狠话。

瞪了张氏一眼,临走时又扫了张氏怀里的大包裹一眼,转身大步离开。

程二郎挠挠头,“大嫂,我先回去了。”

这才快步从人群里挤出去,追程老太太去了。

众人见戏没有了,这才散了。

吴兴临走时,到张氏面前,“大郎媳妇,你也别钻牛角尖,你婆婆让你回去也是为了你好,既然都给你台阶了,就不要在硬着气了,还是回去吧。”

“叔,我知道。”张氏也不愿多解释。

吴兴这才走了。

刘氏最后走的,扫了一眼还站在那里李木匠,啧啧嘴,有点讥讽的意味。

“不如你们到镇里租个房子住吧。”李木匠犹豫了一下,从怀里掏出一个银袋来,“我还有些钱,你们先拿去用,趁天还没有黑,坐王大叔的车进镇里去吧。”

“不用了,我们还有些钱。”张氏哪里能接,到是把他的意见听进去了。

李木匠知道他在这里不能多停留,不然又要被人多想了,“拿着吧,用不着时在还我。”

硬把银袋塞到桃花的手里,不管张氏的喊声,大步的走了。

桃花翻开银袋,数了一下,“娘,有一千文呢。”

一千文可就是一两银子啊。

这李木匠出手大方,心又好,看着又老实,到真是个不错的人选。

“把钱给娘,这钱咱们不能花。”张氏心里又是感动又是失落。

“娘,咱们去镇里吧,先付一个月的租金,等把孙家少爷的衣服做好了,咱们就有钱了,娘在做些荷包,日子总是能过下去的。”桃花也觉得搬到镇子里好,“这样娘他们不会来闹了,咱们这次进镇里,还可以把捡来的是河蚌(有读者纠出前面莎写错了,所以从这里以后改过来,前面的就不作修改了,莎在这里道歉。)一起带着,做了能卖出去可以换钱,卖不出去咱们自己吃,这样也能省下一些钱来,就凭娘的手艺,在收些补衣服的活,一定没问题的。”

“行,那你先在这里等着,娘把河蚌捡回来,在去王家让把牛车赶过来,咱们就进城。”没有退路,又不想回程家,只能进城。

就这样桃花守着包裹,借着倒下的窝棚烤火,张氏把河蚌一竹篓一竹篓的背回来,足足弄了十多个,这才又去村西头把叫了牛车。

有挣钱王老汉当然不会拒绝,而且窝棚着火的事他也听说了,装了一牛车的东西后,这才赶车上路,等出了村子,牛车也快了起来。

“大郎媳妇,你这又是何苦啊?”看着一牛车的河蚌,王老汉也没有开口。

这东西只有快要饿死的人才弄来吃,而且硬的很,跟本咽不下去,吃了人肚子也会难受,现在这母女俩个没有地方住,带着这么一牛车的河蚌,也不知道能支撑多久。

“大叔,我没事。”这日子总是要一天天熬过去的。

这次坐在牛车上,张氏把被子打开了,零散的东西都装在了竹篓里面,母女俩个围着被子,到也不觉得冷,只是天镇里时,都下午了,又没有门路,也不知去哪里租房子。

好在王老汉总赶车进镇里,在牛马市场那里找到了几个相熟的人,从他们那里打听着,果然有知道哪里有租房子的,带着他们过去了。

正是镇北边穷人住的地方,出租房子的是一个老太太,看年龄得五十多了,紧绷着一张脸,打量了张氏母女一番,又交了五文钱的月租,才让她们住进西厢房。

与村里的土房子相比,这房子虽然很破旧却是青砖砌成的,一进来虽然屋里没有升过火,可还是比村里生火的房子要暖和。

张氏和桃花加上王老汉三个人,把竹篓都移到了屋里,搬完了,张氏掏出十文钱递过去,王老汉不肯要这么多,只收了五文,这才赶车走了。

进了屋左边是摆着竹篓,右边是灶台隔着半身子高的泥墙,就连着一铺火炕了,屋里很暗,张氏从窝棚里捡出来的东西,除了米菜和布料外,还把油灯也带出来了。

点起了灯,屋里也亮了,张氏拿起灶台那放着的水桶,出屋去打水,正好在屋子的右边靠墙处是一口水井,提了水回来,才发现家里缺的东西太多了。

“看来得买些柴啊。”张氏擦了擦手,“桃花,你在家里等着,娘去买些东西回来。”

“娘,直接买点包子吧,咱们晚上就别做饭了,先把河蚌弄出来吧。”桃花也看出张氏累了。

原本打算跟着一起去,只是这样一来,家里没有人看着,现在只能靠做这衣服挣钱了,万一在出个差错,可就真没法过活了。

张氏简单的整理一下,就出院门去了,桃花也不干坐着,找出一块碎布,又把木桶里的水倒在盆里,擦起了屋子,其实也没有什么可擦的地方,炕对面的地上,只有一张炕桌在那放着。

最后把炕席擦了几遍,干了之后才把被子叠了几层坐上去,眼看着天要黑了,张氏也回来了,同来的还有送柴和坛子的人。

第113章:暗示

张氏把柴架上,烧起炕,这才拿出包子母女俩个坐在炕上吃了起来,一碗买来的白米粥,四个包子,肚子饱了,炕了烧热了。

就着锅里的热水,母女两个把河蚌也弄了,折腾到大半夜才睡,足足腌了五坛子,躺到被窝里哪还有精力说话,身子一粘炕就睡了过去。

村里程家早在张氏带着桃花往镇里去就得了信,程老汉劝说老伴,“让二郎去拦下来,不然让村里人看了怎么想咱们?”

“凭什么说咱们不好?那么多人看着呢,我可一直叫她回来住的,还不是怕咱们看到她挣多少钱,死硬的不回来,你看看这有点钱屁股就掘起来了,谁也不放在眼里了,我到要看看她能一辈子不求着咱们是呗?等咱们大郎是官老爷那天,我就让大郎休了她,看她还笑不笑得出来。”程老太太眼里闪过一抹阴狠之色。

“大郎越是当了官老爷才越不能休她,传出去他休了糟糠之妻,对他的名声也不好。”程老汉也犯起愁来。

张氏是真的跟他们生分了,早知道是这样,当初就不该拦着,让大郎休了她,现在大郎不在了,想休也没有办法了。

程老太太不以为意,“那就现在让大郎休了她。”

“你糊涂了,大郎不是在县里吗?”

“让小张氏给大郎带个信,大郎也走些天了,一直没有消息,想来该到县里了,小张氏那里一定有消息。”程老太太这时精明起来了。

程老汉沉思一会儿,抬起头来,“那等赶集你进镇里一趟,小张氏有着身孕,你也该看看她过的怎么样,带上点鸡蛋。”

原本程老太太就想借这个借口进镇里,一边打听一下儿子的消息,行的话在给儿子送封信,但一听到要动她的鸡蛋,就不干了。

“那鸡蛋攒了一年才攒了一百多个,我还留着春天捂些小鸡仔呢,一个怀孕,我可生了三呢,也没有吃过几个鸡蛋。”

“就拿二十个吧,要是大郎那边安定下来能送信了,就找人写封信给大郎过去,问问他张氏这事怎么办?”程老汉一锤定音。

“就拿十个吧,咱家也没有钱了,我多拿十个卖了,好找人写信。”程老太太钻进被锅里,也不管老伴怎么看。

程老汉也知道妻子的秉性,到也没有在多说。

前屋里王氏高兴了,用脚踢程二郎一下,“跟你说话呢,怎么哑巴了?看出你大嫂不是什么好人来了吧?不然住的窝棚怎么能让人给点着了?那窝棚可是咱们种地时要用的,到时还要重新盖,你明儿个可别忘记到娘那说说,怎么也得让大嫂掏出点钱来。”

“大嫂哪有钱。”程二郎闷声道。

“没钱?”王氏的声音尖锐了些,“没钱咋能搬到城里去住?我看还有不少呢,你看看我跟你过的是什么日子?吃吃不好,穿穿不好,手里连半个子也没有,你还是个木头榔子脑袋,我可不管,明儿你不说我跟娘说去,这钱得大房出。”

“大哥去县里读书,咱们还欠了十两银子呢。”程二郎尽可能劝着。

大嫂的性子好,就这样被家里给赶出去了,窝棚又不让住,还和村里的人放出话去,让他抬不起头来,若他是个爷们,又岂会让家里人这样欺负他们孤儿寡母的。

村里呆不了,只能往镇里去,他也从王家打听到了,两人走时带了很多的河蚌,要是真有钱也不会吃那东西了。

“十两银子?十两银子怎么了?那也是大房借的,咱们可没有花着一分,好吃好喝全进了你大哥的肚子,没钱还要借钱给他花,借了钱还要咱们拼命的还,你想当傻子,我不当傻子,你要是敢还一分,我就跟你合离。”王氏见丈夫不出声,又狠狠的踹了一脚,“程二郎,这次我可不是说假话,不信咱们就试试看。”

“行了,不早了,快睡吧。”程二郎算是变向的应下了。

王氏这才高兴了,倒下手搂着丈夫,“林子都五岁了,咱们在要一个孩子吧。”

“啥时有啥时要,随缘吧。”

王氏摸了一会儿,见对方跟本没反应,生气的又踢了一脚,翻身背过去,什么随缘,从过年到现在就没有碰过自己,哪里能怀上。

程家这边闹的不欢而散,村东头的刘家也不好。

刘家男人把孩子都赶到东屋睡去了,将门关紧,这才压低声音问妻子,“是不是你做的?”

虽没有直接说出做了什么,可都知道今天村里发生了什么事。

“你也不相信我?我可是你女人,你怎么帮着外人?”刘氏喊出声来。

刘家男人捂住她的嘴,“你小点声,就不怕孩子听到了。”

“我怕什么,我又没有做。”刘氏扯开丈夫的男。

刘家男人瞪向她,“我可见你今天出村了,你别以为旁人不知道。”

刘氏的眸子闪了闪,“反正不是我。”

今天她是看到林寡妇往窝棚去,这才尾随过去的,哪想到林寡妇到那窝棚不多时就出来了,然后屋里就着起火来,她就猜到张氏母女俩个不在了。

想起这茬,她才又慌声道,“我告诉你,你可别跟外人说看到我了。”

她还打算利用这事到林寡妇那里得点好处呢,林寡妇点了窝棚,一定是因为李木匠,想着能从林寡妇那里敲一笔钱,刘氏就忍不住裂开嘴。

刘家男人哪里知道她在想啥,脸色不好,“我告诉你,只这一次,你以后少动那些害人的心思,不然我就休了你。”

刘氏的脸变了变,没说话,算是应下了。

想到能得到一笔意外之财,到也不怪自己的男人向着外人了,笑着这才铺了被,“可惜了,要是那女红咱们家娟子能学来,是不是咱们也可以搬到镇里去了。”

“你就歇了这心思吧。”刘家男人见妻子这般,也就没有在甩脸子。

刘氏撇撇嘴,心里有些不舒服了,却没有敢说出丈夫是对张氏有好事的话来,不然以丈夫的脾气,话一出口,指不定能骂啥话出来。

刘氏还是怕自己男人的。

第114章:再遇(加更三)

四月初五,张氏把赶出来的衣袍包裹好,带着桃花锁门时,正屋里的老太太也出来了,仍旧是一张冷脸,扫了张氏母女一眼,转身又回屋了。

等母女俩个出院子,桃花才小声道,“娘,虽然看着性子不好,可是比奶强,起码不会骂人。”

“你小孩子懂啥。”张氏笑了。

母女俩到孙府前也没有吃早饭,张氏怕到府里时女儿在府里找茅房,就省了早饭,只说送了东西出来,在买米回家做。

到了孙府,仍旧是从后院门进去的,这次被青枝带进去后,上茶的时候才看到红梅进来,到是比第一次见面时规矩多了,也没有在看不起张氏母女。

孙夫人拿着几件衣服看着,连连点头,“这针脚真好,配色和花样也好,小娘子是个手巧的。”

张氏忙客套了几句。

不用孙夫人吩咐,青枝把银子拿过来了,共四两,张氏接过银子时,桃花看着她胳膊都在抖,暗想着以后一定要多挣钱。

红梅把衣袍包起来拿出去。

“夫人,要是没事,我就先回去了。”张氏犹豫了一下,“我在镇里租了房子,夫人要是还有东西要做,就让人去镇北的三胡同钱家找我就行。”

孙夫人并没有因为她们突然搬到镇里露出惊讶之色,“好,我记下了。”

一边又吩咐青枝包了一盘点心让张氏带着,母女俩人这才出了屋。

本这次来,桃花也没有想着孙家还会拿布料让张氏做衣服,毕竟大户人家也没有天天做衣服的道理,想来等到过什么大节日了,总会做几身衣服的。

张氏把银子揣在怀里,并没有这次没有拿到针线活不高兴,反而嘴角裂的很大,“一会儿咱们买点黄米面回去,娘包些豆包给桃花吃。”

桃花当然知道豆包是什么,不过在这穷人家,想来吃上一顿豆包也算是好生活了。

正当这时,桃花还以为自己眼睛看错了,又仔细看了一眼,拉着张氏,“娘,是虎妞姐。”

要不是在张氏面前装乖,桃花真不想叫那个姐。

在孙家的院里看到虎妞,张氏也微微一愣,这时虎妞也发现了她们,只见虎妞跟身边的男孩说了几句,两人就往这边跑来。

“娘,咱们走吧。”桃花扯着张氏就走。

虎妞不是个好人,更不会安好心,看着她身边的小男孩,穿着华丽,定是这府里的小少爷了,不管会不会出事,还是躲开的好。

母女俩刚抬脚,那边就传来虎妞的喊声,“大娘。”

这一声‘大娘’让张氏的身子微微一颤,脸色也极为难看。

桃花也生气了,停下来狠狠的瞪过去,眼见着人就到了身前,“虎妞姐,你咋在这呢?”

虎妞笑的很开心,“桃花,这是孙家哥哥,跟我同岁,你也该叫哥哥。”

只见那小男孩比虎妞高半个头,一双大眼睛打量着桃花,滴流的转着,不知道在想啥,身子胖胖的,有点快像球了,一只小肥手正与虎妞拉在一起。

可见两个人的感情很好。

桃花并不为奇,虎妞一个现代人,又活了两世,哄个孩子开心,这太容易了,况且以虎妞的聪明,这跟本就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