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3章

谢玉娇跟着郑婆子走到门口,果然见谢家门口跪着两三排的老头子老太太,还有人年纪太大了,腿脚不利索,让自家刚留了头个闺女和小子扶着。谢玉娇进了,一下子就不好意思了起来,原本俏生生的脸上透着几分红晕来,只忙不迭道:“老爷子、老太太们,你们快起来吧,这样我可受不起。”

那些人平常有见过谢玉娇的,也有没见过的。见过的就不用说了,哪个不把谢玉娇夸成天上有地下无的天仙,没有见过的如今一瞧着,也顿时觉得谢玉娇那就是神仙下凡,怎么就能长得这般好看。

“大小姐不必谦虚,这些你都受得起,原先谢老爷在的时候,也时常想起我们,也经常让陶管家来问候我们,平常有个头疼脑热的时候,还打发了大夫给我们这些贫婆子看病,要是田租交不上,也都有商有量的。我家老头子如今老了,腿脚不利索,非催着我过来给大小姐磕头呢!我们谢家宅有你这样的好人,我们也就都安生了。”老太太年纪大了,眼角的皱纹都成了一朵菊花,可说起这些话来,倒是干净利落的很,又给谢玉娇磕了两个响头。

谢玉娇哪里受得起,瞧见沈石虎也在一旁站着,便开口道:“沈大哥快把这些老爷子老太太们扶起来吧,年纪大了这样跪着可不成。”

沈石虎见谢玉娇吩咐,便开始扶人,那边谢玉娇只继续道:“我们大家伙都在谢家宅住着,这就是缘分,我爹虽然去的早,可他一直跟我说,我们家有如今这样的产业,也都是乡亲们一起努力的结果,你们都是谢家宅的老佃户了,给我们加种了一辈子的地,我这些小小的意思,算不得什么,只求你们都好好的保重身体,多活几年,享享清福,我保证有我谢玉娇在谢家的一天,就不让这里的百姓缺衣少食的。”

沈石虎听着这话,忍不住抬起头瞧了谢玉娇一眼,见她脸上似乎有着别样的神光一样,竟然让他有一种让人不能直视的光芒。

众人非坚持着给谢玉娇磕头,谢玉娇不好推辞,便让他们都磕了两个响头,招呼着丫鬟婆子一起把人给扶起来。

瞧着老人们高高兴兴的散去,谢玉娇心里也美滋滋的,没想到她只做了那么一点儿的小事,就让这些老百姓这样的感激。谢玉娇转身往里头去,见沈石虎还在门口,便回头道:“沈大哥,从明儿开始到初八,你也不用来我们家了,给你放一个年假,你回家和家里人团圆去吧。”

沈石虎愣了片刻,并没有说话,随即点了点头,似乎并没有很高兴的样子。

谢玉娇也不知道古代人年假放几天,不过现代一般就是一周,她给了沈石虎十天的假期,应该也差不多了?便有些不确定的问道:“怎么?平常过年是放到初八呢?还是直接放到元宵节以后?我倒是不太清楚了。”

沈石虎听了这话,知道谢玉娇误解了,只急忙道:“大小姐误会了,我们家就在村里,我每天都回家,也没什么好团圆的,我还是每天都来府上,给大小姐看家吧!”

自从沈石虎在谢家看门护院的,家里确实少了好些小厮打架或者不听话闹腾的事情,就连谢家宅的治安也比以前好了很多,整治了几个外来的难免,偷鸡摸狗的事情也少了很多。

“不用,大过年的,也出不了什么事情,你就在家歇歇吧。”谢玉娇说完,往里面有走了几步,想了想只又回头道:“明儿是小年夜,让你爹娘进府来吧,今儿给的东西都是几个亲戚家一样的,我这边还另外有给你们家准备的,让你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都进府上来玩吧,正好孩子多热闹。”

沈石虎闻言,脸上倒是有些不自家,乡下人家规矩大,姨娘家不能当正经亲戚来往,谢玉娇虽然吩咐了下来,可这到底有些不合规矩。

“大小姐,明儿让我爹娘进府给太太和您磕头倒是可以,只是弟妹妹就不来了,闹的跟来你们家做客一样,有些不像样。”

谢玉娇知道沈石虎想的多,低眉想了想道:“我这样跟你说吧,虽说姨娘家算不得正经亲戚,可我舅家如今只有我舅舅一个人,底下也只有一个闺女,也是要出嫁的,将来朝宗大了,也不可能指望我舅舅一个人帮衬着他,我舅舅年纪也大,所以能指靠的也只有你这个亲舅舅了。”

沈石虎再没想到谢玉娇是这样看待自己的,顿时眼眶憋得通红的,一个劲道:“小的不敢当小少爷的舅舅,不过大小姐放心,小的一定好好护着大少爷,不让他有一点不痛快,也决不让别人欺负他办点。”

其实谢玉娇也觉得挺奇怪的,这血肉之亲,为什么在古代反倒看的不重,非要将这些三纲五常的规矩,在谢玉娇看来,不管怎么说,谢朝宗是从沈姨娘的肚子里出来的,沈家总归也是他的外祖家。

“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行了,时间不早了,你也回去吧。”

谢玉娇回到正院,见徐氏正在和大姑奶奶在厅里面做针线,徐蕙如手里也拿着针线,正瞧着大姑奶奶教的方法,一针针的绣着。徐氏见谢玉娇进来,先放下了针线道:“那些人都打发走了吗?”

“都走了,都是一些老人家,难为他们想得到,还要过来看看。”谢玉娇说着,只凑过去,去看徐蕙如做的针线,见上面绣的是一两只叠在一起的毛猴子,这有些不解道:“这是什么花样?我倒是不明白了?”

大姑奶奶瞧了一眼,笑着道:“这是辈辈封猴啊!”大姑奶奶说完,抬起头瞧了徐蕙如一眼,见她脸上顿时就红成了两个小团子,低着头不说话。

谢玉娇愣了片刻,这才恍然大悟了起来,笑着道:“那这东西应该是送给男人的吧?”

徐蕙如一长脸顿时刷一下红到了耳根底下,小声道:“我…我送给我爹的。”

谢玉娇见她这么说,只笑着靠过去,牵着她的袖子走到角落里头,凑到她耳边道:“你骗谁呢!你爹如今又没有入仕途,你要送你爹,也该绣个金元宝,绣这个做什么呢?”

徐蕙如知道谢玉娇聪明,这些事情一准儿瞒不过她,便红着脸道:“我就是先学着,没准以后还有用得上的时候呢?”

谢玉娇一听这个,心里也乐了,倒是不着急问她看上了谁,只笑着道:“那你可得好好学,我不会做这些,将来我要是也用得上,可就指望你了。”

徐蕙如见谢玉娇那个样子,扑哧一声就笑了起来。

这时候张妈妈从房里出来,见一屋子的人,便开口道:“小少爷吃了奶,如今已经睡下了。”

徐氏原本给沈姨娘请了一个奶妈,打算月子里让她好好歇歇的,可谁知道沈姨娘奶水多,娃儿敞开了怀的吃还吃不光呢!最后徐氏也没辄了,只好给了那奶娘银子,让她回家去了,只是又请了一个有经验的老妈妈,一起帮着带孩子。

今年谢家守孝,一应的春联、红烛、窗花什么的都不需要,所以瞧着倒是没什么过年的气氛,只是后天是除夕,谢玉娇和徐氏还是要去一趟谢家的祠堂祭祖的。

祭奠完了祖宗之后,就没什么事情了。徐蕙如往外头看了一眼,见天色阴沉沉的,说不准还要下雪,便抿着嘴巴不说话。

谢玉娇知道她是想徐禹行了,便吩咐道:“张妈妈,你去外头派个小厮去城里,给舅老爷送个信,让他除夕回这边来吃团圆饭吧。”

张妈妈连连点头,徐蕙如抬起眸子看了一眼谢玉娇,满满都是感激。

到了第二日一早,沈石虎一家果然就来了府上,沈姨娘知道了,又是好一番的感激。外头婆子引了沈老娘进来,沈老娘见了徐氏只急忙跪下来磕头,徐氏哪里当得起,忙让张妈妈扶了起来道:“大婶子快起来吧,以前是我疏忽了,不知道你家里难,不然我也总该多照应照应你们的。”

沈老娘听了这话,只连连摆手道:“我们哪里有这个脸啊,当初是她闹着要进来…”沈老娘说到这个,到底有些不好意思,只低声道:“当初她也是为了我们这一大家子,我和她爹身子骨不好,下不了地又没个收成,石虎又在外头,实在是走投无路了。”

这时候沈姨娘已经梳洗打扮一新,抱着谢朝宗从里面出来,见了沈老娘就要墩身请安,沈老娘只慌忙拦住了,凑过去看了一眼沈姨娘怀里的奶娃娃,高兴道:“长得可真好看,倒是真的像谢老爷呢!我听说名字还是县太爷赐的,一出生就那么多人喜欢,真是好命啊!”

沈姨娘出了月子,又兼将养的仔细,这会儿也是面色红润,徐氏知道她们娘俩有话说,便接了孩子过来,笑着道:“你们进去聊去,一会儿吃饭的时候再叫你们。”

沈老娘脸上带着笑一个劲点头,瞧见外头自家一个姑娘也没乱跑,这才跟着沈姨娘一起进了里间去。

徐氏抱着谢朝宗在手里哄了老半天,见他举着小拳头哈欠连天的样子,忍不住就蹭蹭他的小脸。

第0054章

谢玉娇这会正在外头里头,见沈石虎的那两个兄弟。别看沈石虎人高马大的,可他那两个兄弟却跟他完全不是同一个款型的,大约是因为现在年纪小,还没长开的缘故,谢玉娇怎么看都觉得有些跟豆芽菜一样的。

沈石虎的兄弟一个叫沈石舟、一个叫沈石楠,比起谢家宅满大街的阿猫阿狗二柱水生的,这名字都听上去顺耳了很多。原来沈老爹小时候也念过几年私塾,所以人的两个字,这才有个这一家人正常的名字。

沈石舟今年十六岁,因为以前在家里一边种地一边念书,所以这个年纪也没考中秀才,听说是今年沈石虎回来了,这才空了下来,安心念起了书来。沈石楠不过十一二岁,也是瘦得跟条子一样,两人见了谢玉娇,只跪下来就要磕头。

谢玉娇急忙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往沈石虎那边看了一眼,开口道:“沈大哥你快让他们起来,都说男儿膝下有黄金,除了君臣只跪父母亲师,你怎么能让他们随便朝我下跪呢?”

沈石虎脸上的笑的憨厚,只低头道:“他们自己要来谢谢你,我也拦不住,我还说大小姐你这样日理万机的,哪有空见他们呢。”

其实今天也没有什么事情要办,谢玉娇来书房不过就是想找几本闲书带回自己的绣楼里头,晚上睡不着的时候翻一翻的。正巧遇上了沈石虎带着两个兄弟过来,那就随便见一面了。

沈石虎见两人恭恭敬敬的磕完了头,这才开口道:“大小姐不让你们跪着,你们两个就起来吧。”

两人规规矩矩的起来,沈石舟如今十六岁,已经懂了一些人世,因此并不敢抬头看谢玉娇,倒是沈石楠忍不住抬起头看了谢玉娇两眼,见她不过比自己高了半个头的样子,正是一副娇俏的姑娘家的打扮,只是比谢家宅里头随便一个姑娘都要美上许多。

谢玉娇知道今天他们要进来,一早就有了准备,便让喜鹊每人送了一个荷包给他们两人,又装作一派家长的样子,开口道:“你们以后可要好好念书,如今你们都是当舅舅的人了,将来我们家朝宗还要你们看护的,明白吗?”

沈石虎素来知道谢玉娇有几分大人的样子,见她这么说,心里也觉得好笑,两个弟弟更是头点的小鸡啄米一样,异口同声道:“我们知道了,请大小姐放心,我们一定努力考上一个功名的。”

却说沈老娘在里面和沈姨娘说话,瞧着如今沈姨娘穿着绫罗绸缎,梳着服服帖帖的圆髻,虽然是在守孝,可还带着两支嵌珍珠的银簪子,已经完完全全是一个富贵人家姨太太的做派了。

沈姨娘左右瞧了瞧这屋子,只开口道:“你怎么还住在正院呢,这都出了月子了,还没往自己东厢房去呢?”

之前沈姨娘待产,谢氏便整理了这正院的右里间给她,后来孩子生了下来,徐氏又念着孩子,时时刻刻都想看见他,又为了沈姨娘喂奶方便,便索性让沈姨娘在这正院的右里间住了下来。

一来也省得她看孩子还要出门,二来也方便这房里的婆子们带孩子,有个风吹草动的,她也好立时就知道了。

“如今我正喂奶呢,太太又舍不得孩子在外头吹风,便让我继续住着了。等孩子大了,我就再搬去小跨院去。”

沈老娘听了这话,也觉得在礼,虽然心疼沈姨娘年轻轻的就陷在了谢家,可终究有些事情自己也是想不到的,便叹息道:“听说那个姓柳的姨娘和姓方的姨娘太太都已经放走了,你如今有了这孩子,自然是不能走的,也罢了,好好服侍太太,带好孩子,也算你的功劳一件了,只是有一件事我得提醒着你,千万别以为给谢家生下了一个儿子,就拿大了,明白吗?”

沈姨娘只咬着唇瓣点头,脸上微微泛红:“娘你就放心吧,我从来没有这个心思。”

“你若没有,那是最好不过的了,你要是有,我们也不能由着你,你也不想想,大姑娘多么厉害,这好后一个蒋家,如今被她整治的都快家破人亡了,一个姑娘这样的手腕,你可不能在老虎嘴巴里拔牙,自讨没趣啊!”

沈姨娘见沈老娘这样说,倒是把自己给看低了,只低声道:“娘你这样看我,可是把我给看低了,当初我虽是自愿进来的,可也是为了家里,并不是想进谢家争什么有的没的,再说了,我虽然在府里养胎,但蒋家的事情也是知道的,那姓蒋的不是个东西,可把大姑奶奶给折腾惨了,若非这样,大姑娘也不会这么生气的,她一个姑娘家,虽说整治了别人,可到底落下的不好的名声,图什么呢?也无非就是咽不下这口气罢了。”

沈老娘听沈姨娘这么说,倒是放下些心思来了,只笑着道:“你想的这样通透就好了,这些话都是你爹让我带给你的,你听听也就罢了,不喜欢就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两人又闲聊了片刻,外头丫鬟进来说厅里头已经开始摆饭了,沈姨娘便和沈老娘一起出去了。

因为今儿招待沈家人,所以并没有请老姨奶奶和大姑奶奶过来,沈老娘出去的时候,大家都还没入席。徐氏请丫鬟去前头书房请谢玉娇过来,只笑着让沈老娘入席。

沈老娘一时不敢坐,笑着道:“等大姑娘来了在坐吧。”

徐氏便笑道:“她从前头过来,还要走一会儿呢,我们先坐下,不用等她。”

正说着,外头小丫鬟进来回话道:“表姑娘说今儿不过来太太这边用饭了,她去老姨奶奶和大姑奶奶那边吃,正还要请教大姑奶奶怎么绣花呢!”

徐氏知道徐蕙如怕见外客,便点头道:“既然这样,叫厨房多加两个菜过去。”

那丫鬟脆生生的应了,转身就离开了,正巧遇见谢玉娇从外头进来了。

徐氏见谢玉娇来了,只喊了沈家的姑娘一起坐下。沈姨娘便拉着自家妹子,坐到自己的边上来,沈家妹子今天穿了一件簇新的衣服,瞧着大约才十四五岁的样子,倒是比谢玉娇长的结实很多,一双手大大的,看着就是从小家务做多了的人。

徐氏见她有些拘谨,便问道:“二姑娘多大了?瞧着比我们家娇娇还高一些呢。”

沈老娘只笑着道:“翻年就十五了,应该没有大姑娘大,只是我们穷人家的孩子,长的糙一些,比不得大姑娘这样漂亮干净,瞧着就人见人爱。”

谢玉娇眨眼看了看沈姨娘这妹子,长得确实没有沈姨娘好看,但在谢家宅也算不错的了,不过就是乡下姑娘打扮的土气一些,要是好好收拾收拾,其实也是村花一朵呢!

“世上哪里有长的糙的姑娘,不过就是平常在家里忙乱,没时间打理自己罢了,别看我们家娇娇瞧着大方,平常她要是不把自己打扮好看些了,都不愿意出来见人的呢!”徐氏弯着眉眼看着谢玉娇,脸上透出几分宠溺来。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吃过了午饭,谢玉娇下午闲着也没事,就带着沈姨娘的妹子往绣楼里面玩了一圈。那沈家妹子平常在村里干活也是一把好手,见了生人到也热络,没多长时间,三个姑娘就又说又笑的了。

晚上出门的时候,徐蕙如还挑了好些东西送给她,谢玉娇也从首饰盒里面,找了几样瞧着还算挺雅致的东西,给沈家妹子包起来带回去了。沈老娘千恩万谢的,拎着孩子们又在门上磕过了头,这才上了马车,跟着沈石虎回家去了。

第二天一早便是去祠堂祭祖的事情,早几天二老太爷就派人过来支取了祭祖要的银子,谢玉娇还特意让刘福根算了一下如今香烛纸钱器皿的价格,瞧着二老太爷还算不是很狮子大开口,也就算了,照旧把银子给支了去。

从谢家到祠堂,大约也有一里路,谢玉娇和徐氏一人一顶轿子,到祠堂门口的时候,就看见好些看热闹的村名,谢玉娇穿着一身素服,脸上薄施粉黛,因为外头天冷,倒是冻得有些苍白。那些村民见谢玉娇和徐氏从轿子里出来,一个都自发的跪了下来,闹得徐氏又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只连忙让张妈妈喊了人都起来,将事先准备好的一串串铜钱散开了,撒给他们捡去。

不管是老人孩子还是年轻,看着整串整串的铜钱撒出来,个个都高兴的弯下腰去捡。小孩子身手利落,一抓一大把,欢喜的直嚷嚷,要大人带着买糖去。

谢玉娇进去,见祠堂里头的供桌上,早已经摆满了各色的祭品,谢老爷的画像是新画的,瞧着就跟真人一模一样,原先好多人没见到过,今儿开了祠堂,大家都瞧见了,只都惊叹的指指点点道:“这就是那个黄头发吕绿眼睛的洋人画的画儿吗?怎么跟真人似的,我方才瞅了一眼还以为就是谢老爷坐在里头呢!”

“可不是,吓我好一跳呢,这世上哪里来的这样的能人,竟然能画的像个活人一样的,也真是奇怪了?”

徐氏抬起头,瞧见谢老爷的画像就挂在墙上,那样的栩栩如生,仿佛就跟活着的时候一样,带着几分儒雅的温润,正朝着她笑呢!

第0055章

徐氏的眼眶顿时就红了起来,只忍不住低下头擦了擦眼角,缓步往祠堂里面走进去。

祭祖也不过就是走一个过场,按照族中的排位,各自磕好了头,接下去的时间大家便各自坐了下来,听二老太爷说一说这一年谢家族里面的事情。当初谢家祖先在谢家宅这块地方扎根,几个儿子分家也是各有土地的,只是后来有些人不成材,输光了田地,有些人又特别能干,把这些族里的土地都给收了回来,这一代代的传下来,到了谢老太爷这一带,因为其他几个兄弟都是庶出的,所以当时分家的时候,田地并没有分出去多少,也就够他们营生的。

可是想二老太爷这样的人,虽然是村里面出生的人,却一心想着去城里赚大钱,并没有好好守着这一份祖产,以至于到最后田也没有了,银子在城里花天酒地的也花光了,只能两手空空的回来,在谢老太爷的身边打杂。

可这样的人,便是打杂也是办不好事情的,自从将谢家的几块果园子给人骗走了之后,谢老太爷就不让二老爷管生意上的事情了。他事务繁忙,没办兼任这个族长,索性就让二老太爷来当了,每年给他那么几百上千的银子给族里人花花,就算买个心安了。

这日子一直这样过着,所以到了谢老爷这一带,也就这么着了。平常需要银钱花销的事情,二老太爷便差人或者亲自上谢家去,若是没什么事情,基本上也是不见人的。

谢玉娇这些也都是从两位管家的口中听到的,她虽然听着挺不服的,可想一想谢老爷前头都这样做的,她要是一下子改了,只怕这些个叔伯兄弟们都要闹起来的。谢玉娇是喜欢拿钱买清静的人,当下也就让两个管家按老规矩办了。

二老太爷见大家伙都坐着,手里端着茶盏,脸上稍微挤出几分笑来,他和谢玉娇较量过几回,发现这丫头似乎是吃软不吃硬的,其实他并不知道,谢玉娇对于他这样的人,是软硬都不吃的。

“前几天听说县太爷给老大的儿子赐了名,真是可喜可贺啊,老大也总算后继有人了。”

徐氏听了这话,脸上也端着笑道:“是赐了个名儿,叫谢朝宗,祖宗保佑,这才有了他。”

二老太爷笑了笑,眉头微微一皱,徐氏瞧着他似乎有话想说,便道:“二叔有什么话尽管开口。”

二老太爷拧着眉头,一副为难的样子,见徐氏问了起来,这才开口道:“是这样的,今年粮食收成不好,地里收的刚够我们口粮的,我想着能不能明年让陶管家把前头村口的那一片稻子给我们族里的人家种,老大媳妇你看怎么样?”

这祠堂里来的都是谢玉娇叔伯辈分的人,自然没有她坐的地方,只乖乖的站在徐氏的后面,听二老太爷开口说起这个来,眉梢只忍不住就皱了皱,抬起头往二老太爷脸上扫了一眼。

徐氏从来不管田里的事情,她连一亩地一年能产出多少稻子、多少麦子也不知道,如何能回得了二老太爷这个问题呢,只不由自主的往谢玉娇那边看了一眼。

谢玉娇见徐氏瞧过来,便直言不讳道:“二叔公既然开了口,那这事情自然是妥当的。”

二老太爷见谢玉娇一口答应了,虽然有些不可置信,到底眉眼中透出几分笑意来,正打算开口谢呢,只听谢玉娇继续道:“那一块地,如今村里有十户人家一起种着,每年的收成大约在二百石左右,折合银子也有六百两,给我们家的租子就是一百二十两,若是二叔公家想种那块地,我就行个方便,田租就算一百两好了。”

二老太爷听了,顿时一口气就堵在了胸口,以前问谢老爷要地种的时候,在没有说要收田租的,谢玉娇这也忒狠了,自家人还收银子?

“老大媳妇…这…这…自家人还要收这么多田租,只怕不合适吗?”

二老太爷知道徐氏心软,便索性直接问徐氏去。

徐氏见谢玉娇说的这么清清楚楚的,也知道自己若是答应了,自家一年至少得亏了一百两银子,虽说这银子数目不多,但是谢玉娇估摸着又要郁闷好一阵子。徐氏本来也就不耐烦和这群贪得无厌的族人打交道,便开口道:“如今我们家的事情都是娇娇做主的,她说要收银子,那肯定要收的,我要是没记错,老大在的时候,就把阳山那边的一处果然交给了你家打理,前两年夏天你们还时常送些果子进来,今年也没见到了,如今那果园还在吗?要是田里收成不好,好歹果子也能卖不少钱的?”

二老太爷没想到徐氏记性这么好,居然记得那果园的事情,只尴尬的笑道:“今年收成也不好,都是一些小果子,送到府上也让你们笑话了。”

谢玉娇一听这话就知道是推诿,今年雨水充沛,谢家几处果园的水蜜桃、梨子、柿子收成都很好,下头还做了好些蜜饯送进来,亏得二老太爷还说收成不好。

“既然那果园收成不好,那怎么能让二叔公跟着亏本呢,那处果园我们家就先收回来了,等我物色到了好一些的地方,最好能直接种出摇钱树的地方,再拨一块给二叔公种着吧。”

众人一听这话,只纷纷忍不住要笑出声来,这大姑娘还真是有意思,阔气的时候当真阔气,这小气的时候比铁公鸡也不差了。

“那…那倒不用了。”二老太爷脸色有些不好,脸上笑也绷不住了,只忍不住开口质问:“大姑娘前两个月还捐了好些东西给朝廷,怎么对族里的叔伯兄弟们就这般小气,大家都是姓谢的,一个祖先传下来的人,大姑娘这样做也太不厚道了点。”

谢玉娇听了这话,一时也来气了,只走到祠堂的中央,转身扫了众人一眼,见外头还有看热闹的老百姓们,便开口道:“我捐那些东西给朝廷,是让朝廷打鞑子用的,北边要是守不住了,鞑子打到南边来,大雍没了,大家伙一起家破人亡,难道这就舒坦了?”

外头看热闹的人中,有不少是从北边逃难来的,听见谢玉娇这么说,只恨不得上前叫好,口中一个劲道:“说的好!说的对!”

谢玉娇转身,看着二老太爷,一字一句的开口:“如今国难当头,二叔公不说帮这一起为国出力,反倒来质问我,那些东西为什么要给朝廷?这难道是一个大雍子民应有的作为吗?”

二老太爷顿时被谢玉娇给问住了,一时间连话都说不出口,又听见外头一味有人在叫好,只硬着头皮道:“大姑娘这样说,我可当不起,我只想着族里的亲戚都能过的好些,大姑娘若是觉得我不对,那这事情以后再说罢了,也没有必要弄的这样难看,自己的名声也不顾。”

谢玉娇如今最烦听见名声这两个字,这简直就是□□裸的,对女性同胞的根深蒂固的鄙视啊!偏生他们只要一说不过你了,就会拉出名声这个帽子,扣在你头上,恨不得让你抬不起头来。

徐氏知道二老太爷这么说,必定是要触怒了谢玉娇的,正担忧呢,却听外头忽然间吵吵嚷嚷了起来,只见张妈妈眉眼带着笑进来道:“回太太、姑娘,是蒋家村的佃户们来了,他们知道今儿太太和姑娘过来祠堂祭祖,送了一条百家被过来,说是要给小少爷的呢!”

徐氏闻言,只笑着站了起来,眉梢立时笑开了花道:“她们居然做了百家被来?这可不容易了。”

正说着,就见丫鬟领了一个约莫五十出头的婆子,长着一张圆脸,脸上笑嘻嘻的,手里捧着一方被子从外头进来。瞧见谢玉娇正在厅里站着,只噗通一下就跪了下来道:“这就是大姑娘吧?我是蒋家村的佃户,我们村里人让我给太太和大姑娘送这么一床百家被来,谢谢大姑娘让我们今年过了一个安生年,老太婆我给太太和大姑娘磕头啦。”

谢玉娇忙说不敢当,张妈妈便过去把人扶了起来,又接过了她手里的百家被来,高高兴兴在一旁站着。只听那老婆子开口道:“往年到了年底,那蒋家各种逼债,别的村子都欢欢喜喜的过年,只有我们村,家里连一粒米的余量都没有,都被姓蒋的给剥削了去,也不知道过了多少年这样的日子了。如今大姑娘把我们村的地买下来,还说头一年不用交田租,这简直是天大的恩德啊!我们一群老婆子想着,不能白得了这个好处,就挨家挨户的问人要了布料,给大少爷做了一条百家被,保佑他长命富贵!”

谢玉娇见这婆子能说会道的,听着就喜欢,便生出一些娇态来,只问她:“你们那边的老百姓不怕我吗?不说我是恶婆娘吗?我二叔公方才还说我名声太差,怕将来嫁不出去呢!”

那婆子一时也没弄清楚什么所以然来,听谢玉娇这么说,只笑着道:“哪能呢!您是出了名的大善人,将来谁要是有福分娶了您,别说让你嫁人,就算是进门当倒插门只怕也愿意!”

二老太爷听了这话,这脸上顿时又一阵红一阵白的。

第0056章

这祠堂里坐着的,不乏有一些人也是瞧不起二老太爷的做派的,但凡谢家族中的人,只要是好好守着祖产过日子的,也断不会混到二老太爷那份上。家里有几亩地,平常又有谢家帮衬,虽说富不到哪里去,但至少穷苦是说不上的。如今谢家宅到这个份上,早已经不知道孕育了几代人了,虽然大家都姓谢,但是和谢家五服之内的,也没有太多户人家了。

徐氏听那圆脸婆子这么会说话,只高兴的合不拢嘴,也跟着赞叹道:“娇娇,我一早就说了,公道自在人心,你做的是好事,不怕那些闲言碎语的,你瞧瞧这百家被缝得多好啊!”

谢玉娇心里也高兴,便吩咐下去道:“你先到外头等着,一会儿跟我们回谢家去,我还有些话要慢慢的问你。”

那婆子只千恩万谢的磕了头,退了出去。谢玉娇瞧着祭祖已经祭完了,只转身对着二老太爷福了福身子道:“二叔公若是没有别的事情,那我们就回去了,这几天祠堂里头一直供着香烛,还请二叔公留心,派人在这边看着点。”

这时候二老太爷的脸色已经很差了,见谢玉娇还这样不卑不亢的说话,只觉得胸口堵得慌,可一时间又找不出什么可以反驳她的地方,只好硬着头皮,沉声道:“既然大姑娘贵人事忙,那你就先走吧。”

谢玉娇见二老太爷这一副吃瘪的样子,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但脸上却还是那样淡淡的,只上前扶着徐氏,两人出了祠堂门口。门口的老百姓拿到了谢家撒的铜钱,一个个都跪下来磕头。谢玉娇扶了徐氏进轿子,转身钻进后面的轿子里。

张妈妈便带着方才进去送百家被的婆子,两人在后面远远的跟着。张妈妈手里捧着百家被,瞧着做工精细,便开口问道:“老姐姐,这被子是你缝的吗?瞧着你这一把年纪了,做针线活还能看得见吗?”

那婆子天生是个热络的人,见张妈妈问她,便笑着道:“我这把年纪,可穿不了线,做不成活了,这是我媳妇做的,她年纪轻针线好。说起来我媳妇跟你们谢家还算有点关系呢,听说村里人要做百家被,她连今年的冬衣也不赶了,先忙活起这个来了?”

张妈妈听了,很是好奇,只问道:“怎么说?”

“还不就是…就是我家媳妇原先在蒋家帮佣,当过大姑奶奶两个娃的奶娘呢!后来孩子大了,我媳妇也就不去了,说起来大姑奶奶真的是好人啊,嫁给姓蒋的那狗杂碎!”圆脸婆子一说起姓蒋的,这脸上都冒出火来,一看就是仇深似海的样子。

张妈妈见她顿时火气上涌,便笑着道:“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如今那人也死了,老姐姐你也不用再提了。”